[转帖] 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4-6-24 11:11 编辑

壹:“悲剧女王”阿赫玛托娃
  年轻时的阿赫玛托娃是典型的俄罗斯美少女。14岁时,在那个圣诞节前夕,她结识了比她大3岁的诗人古米廖夫,古米廖夫疯狂地爱上了她,并因求婚被她拒绝而试图自杀过4次。最后,阿赫玛托娃答应嫁给了他。1910年,阿赫玛托娃与古米廖夫结婚,不久就迎来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的1921年8月,古米廖夫被处决,罪名是不难想象的——“反革命阴谋罪”。阿赫玛托娃自然受到了牵连。到了1930年代,她的儿子列夫两次被捕,第1次在1935年,第2次在1938年,原因皆为莫须有,比如第2次被捕仅仅是因为他不承认自己父亲有所谓的“历史问题”。
  1946年,是阿赫玛托娃一生最大的打击。由于和西方人柏林交往,她被视为“嫌疑特务”,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禁止发表诗歌。“喷泉屋”外的监视怎么样呢?她必须每两天出现在窗口一次,已验证她没有自杀。
  1946年8月14日,“有关方面” 批判《星》与《列宁格勒》的“决议”严厉左琴科和阿赫玛托娃,说两家杂志给这两个“在意识形态上既缺乏思想性又具有很大危害性的”作家提供发表作品的版面;决议严厉谴责两杂志大量刊登那些“渗透着崇拜一切外国事物的精神的作品”和“反苏维埃的异己作品……阿赫玛托娃是与我国人民背道而驰的、内容空洞、缺乏思想性的典型代表。她的诗歌充满悲观情绪和颓废心理,表现出过时的沙龙诗歌的风格,停留在资产阶级-贵族阶级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以及‘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理论的立场上,不愿与本国人民步调一致,对我国的青年教育事业造成危害,因而不能为苏联文学界所容忍。”
  苏联文学界的红人、以“义正词严,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日丹诺夫,对阿赫玛托娃极其凌辱:“不知是修女还是荡妇?更确切地说,是集淫荡与祷告于一身的荡妇兼修女!” 早在1920年代中后期,阿赫玛托娃曾被一度剥夺了发表作品的权利,她只好开始研究普希金,用来维持生计,如今又被禁发作品,为了生活,她只好开始翻译诗歌。
  著名汉学家费德林跟她合作,把我们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译成了俄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定给了女诗人安慰、启示。敢于直面命运的打击,以其坚韧的意志承受重重苦难,她的精神非但没有崩溃,反而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用诗篇记录下这些辛酸经历,创作了俄罗斯史诗般的经典《安魂曲》。
  1957年4月1日,在列宁格勒,阿赫玛托娃给《安魂曲》写下非常精短的《代序》:
  在叶若夫主义肆虐的恐怖年代,我在列宁格勒的探监队列中度过了十七个月。有一次,有人“认出”了我。当时,一个站在我身后的女人,嘴唇发青,当然她从未听说过我的名字,她从我们都已习惯了的那种麻木状态中苏醒过来,凑近我的耳朵(那里所有人都是低声说话的)问道:“您能描写这儿的情形吗?”我就说道:“能。”于是,一丝曾经有过的淡淡笑意,从她的脸上掠过。
  当时,为了保存这部作品,诗人不得已像荷马时代的诗人似地,写完某些片段,便给自己最可靠的朋友朗诵,然后由后者背诵,在脑子里“存盘”,再毁弃手稿。因此,《安魂曲》在很长一个时间里,成了一部口口相传的作品,它们直到1987年才得以全文发表在《十月》杂志上。
  1965年,牛津大学以“自沙皇以来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授予阿赫玛托娃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在人民心中,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在文艺官眼里,她却是“荡妇兼修女”。然而历史是很讽刺的,作为“白银时代”的代表性诗人,阿赫玛托娃在逝世后迎来了世界的声誉。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这样评价阿赫玛托娃们:“诗人清楚他们的使命。那就是讲真话。让俄国人听到真实情况,不管多么可怕……一百年后,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勇气,他们的诚实将使俄国多么为之骄傲!”
  是的,俄罗斯的这些伟大的诗人们作家们,以他们无与伦比的广袤胸怀,为一个国家赢得了骄傲;阿赫玛托娃这样的诗人,成了“不为世界所知的立法者”(雪莱语),但这一切都是以曾经的巨大痛苦为代价的。“痛苦如同远古的楔形文字。”《安魂曲》的声音就这样弥漫开来:“在这类痛苦面前/高山低头、大河断流/但牢门紧闭/‘苦役的洞穴’/和催命的焦愁藏在门后……”
  1966年3月5日,因心肌梗塞突发,阿赫玛托娃辞别了人世。而这一天正是13年前斯大林逝世的忌日。《安魂曲》不仅为一个人安魂,也能为一个时代安魂。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静静的涅瓦河静静地流淌,静静的顿河静静地流淌……
  (新浪读书综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不知道新浪爱问共享资料库什么时候可以再用,好多宝贝疙瘩果果都摘不下来了。
我信仰般追随你
你追随死亡
茨维塔耶娃更好一点,她对苏维埃的本能的反感与抵抗导致了个人命运的凄凉,她更接近真理一点。
我信仰般追随你
你追随死亡
莫迪里阿尼给她画的(或曰画她的)那几张速写很传神~
阿赫玛托娃的诗集中文版翻译的不好,一个懂俄语的前辈说,有点像二人转的味道,但即便是如此,在新时期诗人圈里,阿赫玛托娃的诗歌还是备受推崇地,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不与官方妥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