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男篮联赛未来不仅在晋级

      CBA扩军对于笃信“CBA才是未来”的各NBL俱乐部无疑是利好消息。但各俱乐部若仅将希望托付于CBA、止步于打好自家小算盘却忘记深耕立足的土壤,终将难以为继

  2013赛季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A组日前热闹开赛。投资人热情高涨、媒体普遍关注,10支参赛球队多有动作,7队变更主场、5队请来前NBA球员、俱乐部宣布加大投资力度,皆因本赛季NBL胜者不仅为王,更可进入CBA。

  自2005年男篮甲B和乙级联赛合并成立NBL,尤其是2010年NBL宣布成为独立于CBA的顶级篮球联赛以来,囿于赛事水平相对较低、群众基础并不深厚、媒体和赞助商关注较少,NBL想与CBA分一杯羹的目的在数年间并未达成。2008年至2012年的4年间,先后有5支NBL球队宣布解散或退出。

  对于笃信“CBA才是未来”的各NBL俱乐部,本次CBA扩军无疑是利好消息。借此契机,NBL迎来了一次打造形象、吸引注意的机会。但场外的喧嚣终将平静,如果不能借势将舆论的焦点从场外引向场内,盘活联赛自身,即便扩军计划顺利实施,未能升入CBA的球队该如何经营?NBL联赛又当如何发展?

  况且,寄望于CBA扩军也非长久之计。早有人指出,盲目扩军可能降低CBA观赏性,毕竟NBL各队在球员水准、梯队建设、场馆配套等方面还与经营多年的CBA俱乐部存在差异,如何在两个联赛之间搭建合理的对接方式,还需要探索。基于此,篮协草订的“13条CBA准入评分标准”,成为各俱乐部追加投入的“指挥棒”。

  晋级的名额只有一个,NBL要规避利益博弈导致的负面影响横亘两个联赛之间。NBL俱乐部若仅将希望托付于CBA、止步于打好自家小算盘却忘记深耕立足的土壤,终将难以为继。上世纪80年代,大卫·斯特恩用免费的
NBA录像带敲开中国的大门,同时NBA力捧球星、制造话题,以不计回报的推广和不遗余力的造星聚拢了关注,其间打造联赛文化、深挖比赛附加值、加强球迷服务的种种手段以及通盘设计、抓好细节的运营理念,都值得NBL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