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德以关系中德国的尴尬地位——介绍一篇德国报纸的文章



                ·梅 李·

世界上共有二百四十多个国家,在双边关系中象德国以色列关系中德国的尴尬地位还不多见,或者说绝无仅有:德国一方面在经济上,军事上要供给以色列,另一方面对以色列的行为噤若寒蝉。这一切主要归咎于六十多年前希特勒作下的孽。当然这只是就德国各政党和政府甚至媒体而言,老百姓对以色列还是有非议的,不过也得小心翼翼。

最近德国北威州一份具有颇大影响的报纸“日报”在“使用说明”版(多么诙谐而又无奈!)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东战争:怎样正确批评以色列”。文章说: 鉴于当前黎巴嫩南部的战斗,许多德国人问道:人们怎样才能批评以色列而不至于受到指责说这是“反犹主义”?文章说:不必羞羞答答!只要是从团结愿望出发而对这个犹太人国家进行批评,那么批评是允许的。问题是批评要遵循一些原则。这篇文章列出了八项这样的“规则”?

1.要克制并考虑一下你是什么人。

假如你是犹太人并在以色列生活,那么,对于自己的战争机器的怀疑就是你第一项公民义务。假如你是希特勒德国国防军军官的孙子,那么事情就不一样了(听起来有点象文革时期常见的问题:你是红五类还是黑五类)。对以色列提批评不能离开友好的愿望:批评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它犯错误。

2.在讲道理之前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情绪。

不能从个人出发谈论问题,因为和别的争论不同,这里每人都感到与自己有关系,受牵连。不仅由于一场战争迫使人们要表态,而且它关系到一个犹太人国家,这一点尤其在德国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始终触动每个人的感情。

3.不要讲诸如这样的话:“恰恰是这样的民族,它受过那么多的苦难,现在它却让别的民族去受苦。”你这样一说,就马上暴露出你是一个反犹主义者。也不要讲:“恰恰是这样一个受过那么多苦难的民族应当对别人的苦难更加敏感。”文章说,犹太人对于道德没有其他的责任感,他们只有一种加强自身安全的需要。奥斯威辛集中营并不是造就好人的学校。

4.不要以为给战争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就过了关。

尽管这样做政治上是正确的,但可以肯定不会这样被认可。因为从亲阿拉伯的圈子里你很快可以听到说,这种貌似的公正实际上是一种偏袒。假如你对此感到惊讶,你就应当听听目前常见的论调:企图考虑双方所受的牺牲,从巴勒斯坦朋友的观点出发,这仅仅是为了掩饰自己站到了以色列一边。

5.要避免说“这是兄弟之争”的俗套。因为以色列拥有一支超强的军队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是不义的。在两国争端中哪一方强大很容易看清楚,但是在武装集团对武装国家的争端中,要断言哪一方最后是弱者就比较难了。

6.要避免讨论是谁的过错。

你要指出谁有错,就必然要说谁没错。假如说这次黎巴嫩战争是以色列的错,那么就是说真主党没错。还是跨过这个问题谈谈这样的问题吧:是否通过轰炸黎巴嫩就能确保边境安全了?就能孤立恐怖分子了?这样就作出了战略上的批评而不涉及以色列的权利问题。

7.要就眼前的事情讲道理。

越是追溯中东争端的历史,就越要陷入毫无出路的境地。因为堆砌历史失误并不证明你目前的陈述是客观的。越讲历史,越证明你是有偏向的。因为这样一来必然要讲到以色列建国的来由,必然要对犹太人国的合法性提出疑问。

8.关键的一点:要选定正确的声调。

最终判定你对以色列的批评能否逃过了“反犹主义嫌疑”这一劫,要看你讲话的声调。是的,以色列是个占领国,它的安全考虑主要是军事上的,阿拉伯的民主企求不能对它有所指望,但是欧洲人,特别是德国人,不允许把以色列仅仅视为作案人。有别于对美国的批评,正确的对以色列的批评应当考虑到它的弱点和合法需要,应当考虑以色列的有保障的生存。要看到以色列强大的一面,也不应忘记它的弱点。目前以色列对于许多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人来说是个极大的威胁,但同时它自己也受到极大的威胁。所以对以色列的特殊地位提出疑问政治上是不正确的。

文章说了一大片,有的地方还比较隐晦,最后作者自己承认,论点有两面性和比较模糊。由此可见德国人批评以色列之难。但文章作者的倾向性是可以捉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