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小泉时代的靖国神社问题

后小泉时代的靖国神社问题

 

 

 

 

 

靖国神社只是新闻的聚焦点,历史问题才是核心和本质

 

8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无视亚洲各国人民的反对,不顾日本国内正义力量反对参拜的呼吁,再一次参拜了靖国神社。

这次参拜,是很多人都预期到的。这应当也是小泉纯一郎在日本首相任内最后一次参拜。到了9月份,小泉就会辞去日本首相的职务。日本将面临政权的更迭。由于另一位最有实力的政治家福田康夫已经宣布退出竞选,另外两位候选人在影响力上都力有未逮,所以一般认为,现任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最有可能接替小泉担任下一届日本首相。日本政坛长达五年的小泉时代,终于将画上句号。

几天来,接连有几位关心中日关系的朋友,先后向我询问小泉辞去首相之后,中日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看起来这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他们的询问让我想起几个月前和一位日本外交官的谈话。当时,那位日本外交官也问了我一个假设前提的问题:如果日本首相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是否就能够完全好转?

记得当时我反问说,您刚从日本来,您对今天日本社会的各种舆论是了解的。试问,即便您能保证日本首相停止了靖国神社的参拜活动,您是否同时能够保证,今后日本的政治家中,不会有人站出来说“南京大屠杀不曾发生”、“大东亚战争是解放亚洲的战争”、“东京大审判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审判,缺乏正义性”等诸如此类的话呢?

那位日本外交官坦率地承认,没有人能做出这样的保证。

我回答说:正因如此,我对你的假设性提问的回答才是否定性的。可以预想,每当有日本政治家站出来说出这样的“暴言”,历史的疮疤就会被揭起,中国的老百姓就会对今后的中日关系,投下疑问的目光。

 

这就是问题的根本症结:尽管我们的新闻、报纸的聚焦点集中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但问题的核心和本质,范围却远远超出靖国神社问题之外。问题的核心和本质,是对于过去的历史怎样加以认识这一根本问题。尽管影响中日关系的问题点非常之多,但历史问题,无疑是一个对中日关系具有根本影响的核心问题。

 

看到日本社会的变化,寻找中日相互理解的建设性的道路

 

这里我想强调指出的是,五年来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给中日关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来自亚洲各国的强烈的反对,同时也唤起了很多人的问题意识。以往对于历史问题漠不关心的人,开始对于这一问题加以重视。2月份我到日本,在书店的畅销书柜台,摆满了包括高桥哲哉的《靖国问题》在内的相关图书。唤起我注意的,是一本《靖国与小泉首相》的小册子。这是两位资深记者的对谈记录。对谈者一位是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的主笔渡边恒雄,一位是另一家大报《朝日新闻》的主笔若宫启文。

原来,20056月,一直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表示理解和支持的《读卖新闻》,在200564日发表了一篇社论。社论认为,现任首相参拜有A级战犯合祀的靖国神社是不恰当的。并呼吁建立相应的国家追悼设施。对靖国神社问题一直持反对态度《朝日新闻》看到这种变化后,立即做出反映。《朝日新闻》系统的月刊《论座》立即约请社论主笔渡边恒雄与《朝日新闻》的主笔若宫启文做了一次对谈。这期刊物发行后立即被抢购一空。报社于是趁热打铁出版了,又出版了这本单行本。

这本小册子做的很认真,对于对谈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做了很详尽的注释。对了解围绕靖国神社问题日本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很有帮助。比如,第55页的注释中提及了这样一个事实,200561日,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曾经就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召集历届日本首相交换过意见。包括海部俊树、宫泽喜一、村山富市、桥本龙太郎、森喜郎等均表达了不赞成的意见。另外三位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羽田孜、细川护熙等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见。这一事实,就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

79岁的渡边恒雄,战争期间曾做过2等兵,有过被“奴隶一样驱使”的经历,而被迫悲惨的进行“自爆”的神风特攻队更可怜。他表示一定要把自己战争中的实际体会留下来。他直言,靖国神社有着“游就馆”这样礼赞日本军国主义的设施,首相去参拜是不合适的。在对谈中他更强调,应当明确战争责任,要直面历史,对于战争期间的日本军部和政府的责任做具体的追究。包括那些躲过东京大审判的战争责任者,比如石原莞尔。《读卖新闻》为此从2005813日起开了“明确战争责任”的版面。这个连载要一直做到2006年的815日。

 

工作关系,3月初我就回国了。所以没能全面阅读《读卖新闻》的“明确战争责任”的专栏。但在日本社会有着广泛影响的《读卖新闻》,所发生的这种变化是令人瞩目的。815日针对小泉的参拜,《读卖新闻》提出批评,认为仅仅以“个人心灵的问题”来解释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对小泉的亚洲外交政策缺乏战略性提出质疑。这与上述变化是有直接联系的。

当然,日本社会的变化是多方面的。2006815日,日本NHK现场直播了一场有关国际问题的讨论会。日本外相麻生也参加了这场讨论会。讨论会设定了这样一个不平常的问题:中国是日本的对手?还是日本的伙伴?还是其他?多数的人回答是对手,回答是伙伴的,只占很少数。讨论会上,日本外相麻生直言,他就是把中国当成对手的。这也是日本社会变化的一部分。

2006817日,以维护日本宪法第九条为宗旨的“九条会”事务局长、东京大学教授小森阳一在清华大学围绕“后小泉时代的日本政治”做了一场演讲。他的演讲,传达了来自日本社会的另一种声音。

 

人类的历史,永远是各种力量共同推进的结果。中日之间在经济上有着越来越深的相互依存。中日之间在文化上有着悠久的交流历史。正如许多人所论及的那样,在当代的国际关系框架中,中日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伤。问题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中日关系,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坐在小森演讲会的会场上,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做为一个研究日本的知识人,我在想,我们可否像小森建议的那样,在中日知识分子之间推动建立建设性的沟通渠道?我们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和日本的传媒工作者之间建立起对话的平台?怎样能够让我们的声音完整地传达到日本民众的耳边?

这样思考,是由于我认为在后小泉时代,靖国神社问题仍然会是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

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已经成为观察中日关系一个指标性的点;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关系到对于历史上一系列问题如何评价和认识;说它重要,是因为在中国与日本之间,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巨大差别,决定了未来的中日关系不会简单地单向发展。并且,即使小泉的后任出于策略的考量而不去参拜靖国神社,也并不意味着中日关系问题的根本解决。因为产生靖国神社问题的土壤还在,问题还会从其它角度映现出来。

因此,即便靖国神社问题暂时得到解决,那也只是标志着一个特殊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要走出一条通向中日相互理解的建设性的道路,可谓实在不容乐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4 21:56:31编辑过]

谢谢介绍,读来受益。

“后小泉时代”听起来很中国。好像是小泉在日本一手遮天,给咱老百姓的感觉是小泉这狗日的不听中国人民的话,一意孤行。

那边一参拜,这边就抗议,关系就紧张,年年如此,没啥创意,倒是有一年,游行了,砸使馆了,结果是,丢脸了。

小泉下台,再上来一个首相就听中国人民的话,不参拜神社了?要是不听话怎么办?继续抗议?

其实,小泉参拜神社和中国人民没啥关系,有关系的是总是代表人民的伟光正,毛时代的中国人民可曾反对过参拜靖国神社?

我记得那时候的对日口号是,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干活。

一部《鬼子来了》电影都不敢公开放映的国度,想成为人家的对手,梦呓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4 23:34:19编辑过]

呵呵,读了。楼主辛苦了。

解解暑[em26]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