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上惊现十里古桥

鄱阳湖上惊现十里古桥

  杨振雩

  听说鄱阳湖由于冬干,惊现一座古桥,便欣然前往。

  1031日,我们和星子县志办的几位老人去那里。这天,阳光照在干涸的神灵湖上,绿意盎然的冬草经风一吹,像一片抖动的绸缎,闪闪发亮。河里翻着浪花,岸边上停靠着巨型的船只。我们乘坐一条小船过到对岸,那里是大片的一望无际的湖床,龟裂的泥土袒露无遗,上面长着一簇簇开着紫花的野草。同行的老人说,它叫半年粮,三年自然灾害时,挖来充饥,有点涩口,但比观音土好吃。

  一上河岸,我便到处找桥,希望能与我的构想联系起来。其实,桥远没有想象的雄伟。最初,只看到几块零星的麻石,然后,桥才开始被赋予了形体,也是东倒西歪的,我微微有些失望。要说古桥,就该像观音桥那样,不像那样险峻,至少也要像那样气派。

  然而,越往前行,我越感到震惊。很快,以前那种幼稚的念头被打消了。眼下,我看到一条长龙横贯东西,在漫长的湖床上显得十分神壮观。让我顿生思古之幽情,生发出一种古楼兰的况味来。古桥在阳光下一路洋洋洒洒铺展开去,穿过干涸的泥土,直抵对岸的远山。对岸是都昌县多宝乡蒋公岭,传说曾有蒋公在那里建亭供路人歇脚,那片山岭因此而得名,往南不远就是老爷庙。

  我们且行且看,感叹不已。饶万斌老人带了卷尺,一路走,一路量。我们得到了一些基本数据:每个桥墩是十根左右的松木构成的,上面支起1米长的横石,再覆以38尺来长的长石,桥面宽1米。横石和桥面长石之间有公母榫衔接,横石的两端凿有槽口,用以固定桥面。石材全为花岗石。

因为年深月久,湖床抬高,松木桥墩几乎都被深陷在泥沙中,有的干脆就平贴在泥土上,桥面大多坍塌下来,或向一侧倾斜。有的长石已游离桥身,为渔网或行船所致。古桥的中间部分修筑得似乎坚牢精致一些,所以相对保存得完好一些。木桩大部分只露出60~80公分,大多还牢固。据老人说,松木干千年,湿万年,不会腐烂,有道是“水滴万年松,高挂千年竹。”  

大约走到三里远,在离桥60米远的地方有一堆乱石,估计是剩料。有可能是涨水时运石,枯水时施工。

古桥旁边沉积了很多贝壳和螺壳,还有一些被挂坏的渔网。十分奇怪的一个情景是,古桥的北面是湿泥,南面是干泥,从远处看呈现的色泽是一边是黑色的,一边是白色的。 

 快到对岸时,一片一二里路的水洼挡住了去路,古桥在水面上若隐若现,不便行走,我们就此打住了。老人们说,前几天来,还可以穿鞋过去呢,这两天涨水了。对面的山体迷迷蒙蒙,绿的是树,白的是沙,没有村庄和人烟,不远的水面上有一些鸥鸟在觅食,呀呀鸣叫。

  老人们上次来考察时,发现古桥有1100多孔,约有四五千米长,头尾近十里长。

  同行的好几位老人年龄都在六七十岁,他们从没听说这座古桥,不但他们不知道,很多近在咫尺的县城人都不知晓。也许只有渔民和神灵湖湖滨的村民略知一二。

  饶万斌的老家在湖边,他第一次走这座桥是在1956年,那年他7岁,正月初二,他去对面左里的姑妈家拜年,桥上的行人川流不息。那时,桥面离水面约1米,水深2尺。他姑妈是抗战时期逃往都昌避难并在当地成亲的。

  据老人们说,星子是南康府治所在地,古时以水运为主,星子为江南要津,商旅活动频繁,文人墨客更是常来常往。加上星子和都昌为一湖之隔,两岸民间往来十分密切,通婚的不少,有一首民歌流传至今:“一头被子一头箱,叮叮当当过都昌,都昌是个好地方,去时一个来一双。”星子白鹿大岭和神灵湖一带与都昌左里、多宝通亲的比比皆是。因此,那座古桥既是两岸的“丝绸之路”,也是两岸的“情侣之路”。

  一路上我们不曾看到过一个行人,毕竟时过境迁,水路运输独揽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还了,陆路更加便捷了。这座桥也便渐渐被历史尘封,被时间的泥沙所淤积。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所以人不知,也就不怪了。看来,时间这个神秘的匆匆过客真是一个过河拆桥的人哪。还有谁比它更无情呢?是它把古桥解构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

  正这么想着往回走,这时唯一的行人出现了。刚过河的老人名叫刘奋财,今年66岁,他扛着一只袋子。他是都昌左里人,从星子去九江女儿那里治手伤,今天又原路返回。他说,走这条路比从都昌坐车去九江近些,还省一些钱,那边要40来元钱,这边包括过渡和坐车也才十来块钱。他说,过去他过这座桥一年有几十次,现在一年也有二三次。那时他还一年来修一次桥。老人说,有时风急浪高,或漫天大雾,也有行人从桥上落水溺死的。他说,这座桥是他祖先修的,家谱上有记载。他祖先在星子东牯山开麻石行,这些麻石就是从那里装来的。

  为我们摆渡的船工龙克宝今年55岁,是神灵湖人,他在此摆了20多年的渡。他说早年过渡的多,现在一天不过二三人,过年要多点。他回忆说,古桥1999年修过,后来就再也没人修了。

     古桥是在星子县志办的几位老人修志时被重新发现的,之后,他们立即进行了实地察看。

  《星子县交通志》:“嘉庆二十一(1816)年狄尚炯倡议四县(星子、都昌、永修、安义)官员及地方殷实富户捐资建同善堂,狄带头捐钱一千,运司郑祖琛捐银200两。

     在古代,同善堂的主要功能之一为修筑鄱阳湖冬干的东西道路和桥梁等。

    《都昌县志》载:“清嘉庆二十一年,都昌贡生刘廷贵捐资架设自蒋公岭通往南康府(星子)渡头东侧的石桥,桥面由花岗石铺成……称为千眼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6 17:24:31编辑过]

照片呢?照片?

[em03]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为我们摆渡的船工龙克宝今年55岁,是神灵湖人,他在此摆了20多年的渡。他说早年过渡的多,现在一天不过二三人,过年要多点。

-------------------

那如今如何生存呢?

生存是一种义务,哪怕只有一刹那。——歌德《浮士德》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999年还修过的,头尾近十里长的古桥,竟然塌得这么彻底,被遗忘的也这么彻底。

几疑帘动风为客  一任灯残月做东

psyzjs:照片有,但我不会处理上来.

天高地厚:真厚道.他除了摆渡外,还有别的营生.

弱水过客:遗忘是可怕的,但的确发生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7 9:21:24编辑过]

我已计划好了,哪天也去桥上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