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北小事件

       北京东路小学是南京市最好的小学。最近,一篇名为《记忆中的B小》的贴子,使这所学校再度成为南京市小学教师以及各界社会人士关注的焦点。由于这几天特别忙,我一直没时间去看贴,今天想去看时,发现已经被删了。据说,事情因教育局从苏北为北小引进的一位新校长而起。由于新校长的做法引起教师们的强烈不满,有人在西祠胡同的“南京市小学教师网络联盟”上写了《记忆中的B小》,向新校长以及引进新校长的上级领导提出尖锐的批评,几天来,跟贴上千,创西祠胡同的历史最高。

        摘录与《记忆中B小》有关的其它贴子供大学讨论。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为了忘却的纪念



   因为快要忘却,所以才要纪念;

     如果有了纪念,哪怕干脆忘却。

----题记


    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看似压抑、但通过努力、仍可以钻出一个小孔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的时代,哪怕那自由的空气还是非常稀薄,哪怕那火种还是那样得暗淡。我们不能脱离时代而生,因此,我们要对我们生活的时代、生活的环境负责。

 我在一个帖子中已经讲了写上面两篇文章---《记忆中的B小》和《有的人----B小同仁二三言》的目的:是争取,是努力!那些话一直在我心中沸腾。如果不让它出来,也许我的喉咙将会从此发不出任何声音,我将会鄙视我自己。我感谢这两篇文章。

 我把它们写了下来,它们就与我无关了。当然,我还是很关心地常常看看在网上生存的它们。我也要谢谢许多朋友,虽然我们都未曾谋面,但你们给了我许多勇气。希望这种勇气能激励我们彼此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勇敢一些,多发出一些自己的声音。

 我更要谢谢那些与我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因为正是有你们的存在,才避免了我最不愿意的----“专制”、“一言堂”----的出现!每个人都有说自己的话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保证别人有说自己的话的权利。虽然在现实中,还不一定能完全做到,但对于真、善、美, 有憧憬、向往与追求,这多好啊!

 不过,我们不能脱离现实而生存,我们不能只为满足自己而生存。我们是一个集合体,或大、或小,我们要为这个集合体的健康发展而付出一些代价----制定一些善的规则,并且遵守它。在善的规则的制约下,大家和谐共生。大到国家之法律,小到学校之制度。之于前者,我们努力,虽然力量有限;之于后者,我们更要争取。从本质上而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始终是一对矛盾。我们就要寻求一种方法,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权利对抗权力!譬如沟通,譬如努力争到沟通的场合与机会。通过制度的建立,促进体制的完善。让沉默的大多数有发声的机会,有发声的能力,发了声能达到发声的目的。

 言论自由与“文革”中的大字报从本质上而言,是不同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与事实相符,是否遵守规则的底限。有事说事,说的事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要捕风捉影,不要谩骂,更不要侮辱人,尤其是侮辱某一类人。不要用暴力反抗暴力,否则将是新的暴力。以事实为根据,慢慢讲道理,慢慢地讲出来,让大家去独立判断。因为,我们如此努力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更加美好的规则和秩序。

 我爱B小,对它很有感情。但爱它就不能说它存在的问题?我不同意!因为,问题是真正存在的,并不是不说就不存在了。讲到这儿,我想起了王小波先生的那篇《花刺子模信使问题》。我们不是花刺子模王,我们也都别做花刺子模信使。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爱B小。

 关于读经,我重申我的观点: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尚未形成,盲目地读经、背经会让孩子丧失自我,会培养出没有思考、不会思考的人。我们应该小心翼翼地引导孩子,尊重孩子,用科学和理性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等他有了判断、思考、分析、辨别能力以后,再阅读那些所谓经典。那时,他的眼光将与现在不同,他会明白许多更重要的东西。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人,把人当作独立的“人”、有自我意识的“人”来看,而不是把人当作圣人的“代言人”,在道德的旗帜下,做出压抑天性的、所谓“神圣”的事的人!我们不再要“圣人王”,我们受“圣人王”摆布了这么久,难道还要让我们的孩子再成为、或者说努力成为虚伪的“圣人王”吗?我心存恐惧。

 我看过一个高压锅的故事。以前高压锅的盖子上是严严实实、没有小孔的,蒸汽出不来,因此常常发生高压锅爆炸的事件;后来人们意识到这点,就在锅盖上钻了一个小孔,让蒸汽有地方可出,就安全多了。我讲这个故事也是有目的的:在老师的工作环境中,钻个小孔,让老师有地方可透气,有地方可讲道理、讲话。你不让我有讲话的地方,我只能自己找啊!堵,能堵住什么呢?

 学校之所以成为学校,就要有它的独立、纯洁、傲然,虽然也许不可能完全实现,但也不能丧失对理想的追求。人是都有私欲的,所以要制约,通过制约,避免学校沦为私人的工具!
 

 如果我们的努力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明天,我们就忘却吧,我们就以此文作为忘却的纪念;因为无论怎样,我们都在路上,我们都要继续努力,我们将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成为自己岁月中永远的纪念!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忏 悔 的 勇 气

----从德国总理下跪再说“B小风波”



    德国发动二战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德国人在经历了很短的感情反复之后,就对本民族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了比较客观和清醒的认识。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他面对的是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19956月,科尔总理继勃兰特之后,再次双膝跪倒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歉意。德国的表现赢得了世人的称道,令人感到这个民族经过浩劫之后更加成熟起来。

忏悔,能赢得尊重;不过,忏悔,是需要勇气,需要直面现实的勇气的!

您忏悔了吗?我听见的,是您说“问心无愧”!

是吗?

从您来校之始,就不停地抱怨原来的您的单人办公室小,不气派。要知道,以前校长办公可是和书记、副校长在一起,根本就不要单间的啊!这并不能影响他的伟大!

您来校之始,就叫总务处专门订了床,整理出一个房间,供您午休用;以前的校长已近六旬,中午累了也不过就是靠在小会议室的沙发上小憩片刻啊!

还有您的车、您的饭、您现在气派的办公室……

从那么多跟帖中,您听不到大家的声音吗?您就那么有勇气说“问心无愧”吗?

是不是这么多的声音都比不上教育主管领导的一句“肯定”?您说听了领导的一句肯定,“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了”!对老师的那么多、那么大的声音,您怎么就不感动一下下呢?

孔子不是说过,要“日三省吾身”吗?您“省”了吗?“君子慎独”,“君子以厚德载物”,可不是以“伪德载物”啊!

真正懂教育的,永远是一线的老师。这个道理您应该懂。真正与您朝夕相处的,除了您的家人,也就是学校的一线老师。您的一举一动,老师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多在意一下老师,比之只在意领导,会让您感觉“和谐”得多!

如果嫌网络的声音太杂,想知道自己在学校老师心目中到底应不应该道歉,教您一招,很简单:发一张表,上面印着希望您 “道歉”或“不道歉”,只在选择项下画勾,给老师回家填,然后投入一个中立单位监督下的箱子内,并由其统计、公布。敢吗?

您忏悔吧!用言,用行。

公开学校政务,建立阳光校园;健全学校监督机制,监督自己的权力;勇敢地打开学校网站上的论坛,让老师们有发声的地方;听到老师们的声音后,以之为鉴,改进工作;做每一项工作之前,先细细地思考一下:这项工作是否真得有得于学生成长,是否真得有利于教师发展,是否真得有利于学校和谐。

儒家说:“朝闻道,夕死可以”;佛家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耶稣说:“你忏悔吧!”

德国总理的一跪,让全世界看到了他们悔过自新的勇气;日本政府的狡辩,只会让全世界对其更加鄙夷!其实,您只要尊重老师,勇敢地对老师们说一声“SORRY”,然后,真真正正地关心教师,爱惜学校,培养学生,我想,凭您的情、您的智,凭着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B小一定会有美丽的明天!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下面这篇,是有人把《记忆中的B小》复制后再贴出的,但可惜的是,大量精彩的跟贴已无法复原。

    

记忆中的北小   (外一篇)
    
  在印象中,大家似乎都以为南京市B京D路小学是一流的吧?那里的素质教育、人文关怀、科学精神、教研氛围全是一流的吧?
  过去时啦!
  N年前,南京市大搞“分数教育”,全市学校都以学生考试分数为唯一办学目的,只有B京D路小学坚守“素质教育”阵地,真真正正搞素质教育,开展各种各样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不仅仅看着那一点点分数。在所有小学校长都在为本校有考上一个外校名额而沾沾自喜的时候,B小的袁浩老校长说过一句置地有声的话:最好的学生不一定要上外校,我们B小不是外校的分校!
  现在呢?一切都是为了考外校,教师苦不堪言,学生苦不堪言,真正懂教育的家长苦不堪言!唯一人窃喜而已。     
   君事天下,而非天下事君。校长是为学校服务的,而不应该利用整个学校、所有教师、全部学生为其一人所用!现在的B小,全部弥漫着一种拘束、压抑的味道:教学生读经----培养“听话”的孩子,不思考的孩子;用一个瞎编的教育理论(我对所有的唯一理论都持抵制态度,因为专制!)灌输给老师----培养“听话”的老师,不思考的老师;把有能力、有自我的老师挤走,留下位子给只会唯唯喏喏的人。然后一人言,众人为;一人得,众人累。      
  以前学校的网站有留言版,家长有意见可以在上面写,当然有表扬,有批评。对批评,老校长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没什么。现在呢?早关掉了留言版,因为现在不要(不敢!)听批评。前段时间网站上有个“情智阅读”,目的是“洗脑”,让老师每周读上面的文章,围绕“情智”写感想;可自从有了不同意见,连文章也不敢让老师写在网上登出来了。是谁心虚呢?     
  还有那个什么“XX沙龙”,敢真正讲自己的话的老师有几个?以前也许还有,现在呢?全是“好好好”,“对对对”,真是一片祥和吗?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上面要听“歌功颂德”之言,下面老师抑人鼻息,能不低头吗?不低头的人,就请走吧!虚伪的脸对老师,口必称“人性”、“仁爱”,实际呢?老师也只能学着虚伪、努力适应罢了吧。      
  有老师言:现在的B小像集中营,一言堂,训练大木偶教小木偶。        
    真是怀念昔日的B小,活动丰富,学生自由,老师虽然累,但能学到新东西,能有真、善、美的向往,心情愉快;真是怀念昔日的老校长,真是所有老师心中尊敬、佩服的人,坦坦荡荡,平实伟大;还有昔日的校园,那曲径通幽、别有洞天,那青青的草地,那如雪的白玉兰;------原来,真正怀念的还是昔日B小的教育、实践:求真!!!

   有  的  人
    ---给B小同仁二三言

    有的人走了, 他还在;
   有的人在,  他已经走了。

   ……
  ----题记

  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给B小校长:
  客观的说,您上课的确很好,用南京话讲,就是“有两把刷子”。但遗憾的是,您上课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展示自己而已!您所展示的那一、两节课,是以牺牲任课教师教学的联贯性、莘莘学子学习的联贯性为代价的。您想,这样的课堂,就是“小脸再红”、“小手再举”,对于实际的课堂的教学、对学生的各方面成长,又真正起到什么作用呢?要么就当一个好老师,踏踏实实地拿一个班来教,(也有校长是这样做的,而且效果也不错),然后一段时间后对这个班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让老师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服;要么,就当好一个校长,认认真真地服务学校、服务学生。这一点,我们下面再慢慢讨论。
  学校要“以人为本”。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老师;二,要落实在行动上,不要只是做个幌子。只有从心里真正尊重老师,学校才会有生机。平心而论,教师的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报酬与其付出也是不成正比的。相对于比较清寒的物质待遇而言,更多的教师更要得到的是精神上的尊重。现在,B小教师的“累”不是肉体上的,或者说肉体上也累,但并非主要原因,主要是精神上的受压抑。教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群体,依马斯洛的理论,更需要的是一种“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真正尊重教师,把教师当作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广而言之,才能培养出一个个独立的学生,才能避免“大木偶训练小木偶”!
  南京的教育大环境的确是功利性强一些,但作为真正懂教育的专家,您是不是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小环境呢?学生的一、两次考试分数真得那么重要吗?非得在教师会议上排班级考试的老师名次吗?有更好的方法啊!更人性的方法才会更有效啊!
  您的QZ理论,的确有一定的合理性(至少在您看来)。但是不是合理到、珍贵到“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呢?我想,不至于吧!恩格斯好像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玫瑰有玫瑰的美,月季有月季的美,人们愿意欣赏自然界中这么多美丽的生物,但为什么要让大自然的最精华---人类的思想---只有一统呢?美,“在于参差不齐”(罗素语)。大一统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干嘛还搞一言堂?学校的沙龙上,让老师真正各抒己见,真正做到“思想的碰撞”,崩出思想的火花,而不要先定下调子,用“唯一”压住,不强奸老师的意愿,那多好啊!兼容包并,百家争鸣,大胸怀才有大成就。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会思想的人。读经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只会听话的人。也有一个关于罗素的小故事,说罗素教学生,用英国课本时讲英国对一战的贡献有多大,用美国课本讲美国对一战的贡献有多大。有人问:学生怎么学?到底听谁的?大教育家罗素说:如果学生学会怀疑,就是我教育的成功。我说这个故事的目的很明显:少把大家当二傻子灌输,教育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会思考!
  最后,建议您做人要坦诚。把学校当学校,别把它当XX。现代社会追求的是多赢的局面,而不是只要自己过得好。“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相信您在师范念书时也学过。要老师做什么,您先带头做。比方说,要老师做好操,您先做个认真做的样子出来,领导身先士卒,老师才有目标。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别搞特殊化。多走走路,安步以当车,有益身体健康;少赶赶饭局,年岁渐长,饮食清淡一些比较好;中午累了,就在桌上趴一会儿,想想老师还在班上奉献呢!
  二、“God只助自助之人。”----给B小老师: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但社会上比教师辛苦的工作、辛苦的人还很多。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公平、权利,要自己去争取。我们的嘴巴,应该说出我们自己的声音。God,只助自助之人。
  三、“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几句补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
  2、本人所言,句句皆有根据。本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公民一切权利。
  3、我就是B小的每一个老师,B小的每一个老师都是我。少掩盖,多把老师放在心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人心里都有天平!
  4、建立阳光校园,健全监督机制,杜绝绝对权力,避免最坏结局。
  5、共同努力, B小的明天才会更好!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大概明白了,事情起因于一个人品恶劣、独断专行、贪恋乌纱、惟有关领导马首是瞻的新校长,他推出的若干教学主张,只是为了向上邀宠,却无视基本的教学规律。所以,一位富有正义感的北小老师通过互联网向他叫板发难了。

本能地,我站在这位发难老师一边。——经验上,大概是一位未满三十岁的青年教师吧。

但有些观点,也未必不可质疑。有些措词,实在也过于“愤青”了,比如以勃兰特总理下跪一事为例,明显举例不当。这位校长纵有天大不妥,也不至于让人联想到纳粹吧?

我也反对读经,但对作者提出的观点,却难以苟同。作者说:

关于读经,我重申我的观点: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尚未形成,盲目地读经、背经会让孩子丧失自我,会培养出没有思考、不会思考的人。我们应该小心翼翼地引导孩子,尊重孩子,用科学和理性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等他有了判断、思考、分析、辨别能力以后,再阅读那些所谓经典。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永远是当务之急。不过,正因为他们还是孩子,在学会思考问题之前,一定的灌输式教学,也无可厚非。不管你让小孩子接受什么样的知识,他们一开始肯定都是“盲目”的。“读经”也许是盲目的,背乘法口诀表、四折运算表同样是盲目的。学习,当然有一个从盲目到不盲目的过程。所以,对小孩子来说,一定的“盲目”与“丧失自我”不宜划为等号。

读经问题可以讨论,但把读经上升为“会让孩子丧失自我”,指控也过于严厉了。在我眼里,读经只是一种知识积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应该提倡这种知识积累(个人意见是不提倡),而不是把这种知识积累的危害性过分夸大。

    这位教师,我估计,可能是30岁以上,我还怀疑是女教师,说不定还是北小的一位小干部。也许她听过我的课(最近几年我给几届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开过几次讲座),也许没有。

    正如泽雄兄所说,她批评读经教育的论据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似乎把自我与自主判断相混淆了,引用勃兰特下跪一事也很牵强。但难能可贵的是,她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对她的顶头上司说不。这让我惊讶,因为一直以来,小学教师在我的印象里,是习惯于被呼来唤去、习惯于看领导眼色行事的人。最近有两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小学教师的印象。一件是不久前,我分别组织了两场沙龙式的讨论,一是对中学校长,一是对小学校长(都是新校长)。结果我发现,中学校长看似很自信、很有主见,其实成见多于智慧,而小学校长更少受偏见的影响。另一件事就是北小事件。

    其实,南京这两年大力引进苏北名教师和名校长的举措,主要是在中学。应该说,这些引进的校长和教师,管理和教学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但县中的成功经验并不等于在城市中学运用也一定会成功。因为二者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有较大的差别。这一点在《记忆中的B小》一文中是有体现的。南京十多年来一直是推进素质教育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由于有所谓的“04南京高考之痛”,导致现在全盘否定这十年素质教育改革的成果,向苏北引进名校长、名教师,根源于此。一批老校长、老教师,称这是应试教育的全面复辟。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因为好奇,搜索了一下,那位校长是我尊敬的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听过几堂他的课。在师范里时就闻听他的名声了。从乌龙茶的转帖里了解了事件的一些情况。我怎么看都觉得主帖火气大了些。呵呵,也许有点排外情绪?

 

另,乌龙茶的这句话着实更让人惊讶:让我惊讶,因为一直以来,小学教师在我的印象里,是习惯于被呼来唤去、习惯于看领导眼色行事的人。难道小学教师的形象在老兄眼里如此不堪?

[em01][em01][em01][em01][em01]
诗意地栖居,个性地生活,唯美地梦想……

    先说明为什么过去我一直认为小学教师是唯唯诺诺的。去过不少次小学,每次看到小学老师,都觉得他们过于沉重、压抑。我想这不应该是小学老师的教育对象造成的,小学生应该是天真浪漫的,所以我只能认为,是小学校长来厉害了,厉害到我们的小学老师有委屈只能憋着的程度。

    再说说那位校长。我不了解他,不知道他有何能耐,这也我不是关心的事,我关心的是现在有小学教师敢向校长叫板了。这很好。如果这个小学教师是无理取闹,我想不应该有那么多小学教师支持他。至于说到排外,我认为不太可能,至少这件事的起因不像是排外情绪引起的。南京这个城市,原本就不是一个有排外传统的城市。此其一。其二,哪有本地小学教师排外排到外地校长的头上去的?今年,据我所知,南京引进的中小学校长至少在10位以上。而且据我所知,这些学校的教师私下里都有怨言,包括目前被认为是引进最成功的一所中学。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