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说美国把微积分题目做好了,我们也不是一下子能解决加减法的问题,例如,我们的人民如果拥有枪支,那火山爆发是肯定的,但是未必就一定能马上推翻独裁政府而建立人民民主政府,可能导致人民之间互相残杀,所以,我们的加减法没有做好。

这些都是难题,不是一种主义立刻就凑效的。

参加交流

也向校友致敬[em22][em23]

对理智地近乎冷酷的菜农,无话可说。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我要补充一下基本的人类善良感情:

我为32名不幸遇难的师生表示哀悼,我更为十多年前,在中国北京死于独裁者机枪坦克下的师生哀嚎,我十多年来心里一直为他们在泣血。

在这些基本善良感情基础之上,我也一直在思考我们也许有更理智的方法达到幸福的彼岸,而不是马上愚蠢地南辕北辙,例如,谴责美国的枪支体制,讴歌十多年前学生的做法,这些都不是聪明的方法。

参加交流

程海燕是平平的校友?

在不期而至的灾难面前,一时的失控、软弱都是正常的,通常,我们谁都难免。在此之后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已经接近英雄了。

对菜农兄关于“基本的人类善良感情”的补充,我稍有困惑。我不清楚你为什么要特地补充这一点,你不会认为,那些向利布雷斯库教授致敬的网友,对于你所提到的那桩暴行,内心都没有在“泣血”?这从何说起呢?两者间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吗?

我的态度(其实只是我的情感反应模式)是,感动于一切值得感动的人事。极端地说,哪怕我对一只流浪狗表示同情,也不等于我忘记了大屠杀。反过来,我绝不会如此要求自己:为了牢记人间有过的重大灾难,就得对那些相对普通的人事,不为所动,好像一旦心有所感,立场就会变得飘摇似的。

我敬佩菜农兄的情感,但请你不要因此把别人当外人。你好像,有点偏激了。

老教授舍身堵枪眼是英雄,女教师趴下保护了自己的生命也是英雄。这事如果搁CCTV去宣扬,没准会让那些没有堵枪眼的人惭愧得一头撞死。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周泽雄在2007-4-20 11:49:00的发言:

对菜农兄关于“基本的人类善良感情”的补充,我稍有困惑。我不清楚你为什么要特地补充这一点,你不会认为,那些向利布雷斯库教授致敬的网友,对于你所提到的那桩暴行,内心都没有在“泣血”?这从何说起呢?两者间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吗?

我的态度(其实只是我的情感反应模式)是,感动于一切值得感动的人事。极端地说,哪怕我对一只流浪狗表示同情,也不等于我忘记了大屠杀。反过来,我绝不会如此要求自己:为了牢记人间有过的重大灾难,就得对那些相对普通的人事,不为所动,好像一旦心有所感,立场就会变得飘摇似的。

我敬佩菜农兄的情感,但请你不要因此把别人当外人。你好像,有点偏激了。

啊,越表达越糟糕,大家的观点是一致的。

崇尚舍己救人的英雄,哀悼死难的无辜者,谴责暴力分子,都是一样的。生怕没有说明被误解。

这个帖子中的网友都是善良之辈,没有当外人看的意思。

只是想深入思考一下而已。(观老木匠、周泽雄平时的文章,这类思考也早已深思熟虑。)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杜雅萍在2007-4-20 9:12:00的发言:

也向校友致敬[em22][em23]

对理智地近乎冷酷的菜农,无话可说。

对理智的、温情的、致敬了好几次的平平,我也无话可说。以下并非对平平说。

1、国人,有一种惯性,那就是:总是要很选择的看别人的事情!弗大枪击案,华盛顿邮报上有方方面面的报道,为什么到真名来了就变成了那位教授和这位中国mm?

2、我很反感这样的词汇:英雄,国人尤其喜欢把死了的人树为英雄,这是为自己的懦弱开脱,还是什么?

3、如果这位助教不是中国人,她会如此的进入真名诸位的眼里吗?

4、老木匠有篇引文说:mm没有惊慌失措。没有失措是真,没有惊慌吗?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很多中国人写文章,已经到了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完全抛置一边的程度,所以,看这种文章,我觉得是一种病态的需要。

5、泽雄兄说:感动于一切值得感动的人事。这无可挑剔。问题是:助教说:快快,把门堵起来!几个男生上前搬动桌子堵门。几个感动致敬的人为什么不把这几个学生也一起感动致敬一下?

6、我觉得:在这种关头,堵门不让持枪者进入,并非一种需要你来仰视的行为,这和如果你有枪,掏出来反击一样,都是一种积极的方式。如果你这样做,并非需要你置自己生命于不顾,保护自己才能保护别人。千万别在真名里一致敬,二致敬,三仰视,四感动得一塌糊涂,而我们在我们真实的生活中,在公汽上碰到小偷,却连吭都不敢吭一声。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以下是引用菜农在2007-4-20 9:0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自觉的梦游人在2007-4-19 22:38: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乌龙茶在2007-4-19 19:43:00的发言:
    据说在大规模枪杀之前的两小时,已有过一次枪杀,有人听到枪响,但没有引起重视。看来美国人的安全意识不如中国人。

這是現在最讓山姆大叔説不清的地方。同一個人先在宿舍樓開槍殺死兩人(幻想中的情人和一個督導人員),再到教學樓屠殺,中間有兩個多小時,居然沒有任何警報,一定要在屠殺發生了,山姆大叔才開始震驚。昨天CNN有報道說,警察早就知道這個人有精神病史,這種精神病患者買槍屠殺的版本是現在CNN最想接受的版本。而Larry King請來的槍械店老闆說,在賣給這個暴徒手槍的時候,硬是不知道他有精神病史,還在那裏叫屈,說通過再多的禁止槍械法案也無法阻止這樣的悲劇。也許可以說,如果校方在第一次槍擊發生以後就全面警覺,關閉學校,就可以防止更大的悲劇發生。但是,從那個槍械店老闆的叫屈當中,又怎麽可以保證呢?老闆要賺錢,精神病患者要殺人,山姆大叔還在討論如何保護人們擁有槍械的權利,說句悲情的話,還是讓人感到一種逃了初一,逃不了十五的恐懼。就在17日,俄亥俄的一個五嵗孩童又開槍自殺了,警察現在能做的,也就是準備追究槍是怎麽跑到這孩子手上去的,想來太可怕。[em03]

人家的难题,也不见得我们就会解了,好比我们小学加减法还没有能力做好,人家做微积分出了一点问题,我们就以为有资格讽刺嘲笑人家。

象伊拉克、朝鲜、中国这类国家,独裁者掌握全部的武器,人民赤手空拳,十七、十八年前那件事,独裁者利用国家机器,枪杀了320名以上的学生(这还根据官方报纸公布的数据),难道这不是比美国的惨案更惨吗?

能够自由和平相处最好,实在做不到,美国就取疯子杀死32人的代价换来独裁者无法杀死320名人民的结果。

我们至今赤手空拳地生活在独裁者的枪口下。

对于这样一个悲剧,震惊世界的屠杀悲剧,菜农的感受却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让我震惊。我不知道还要有多少条生命这样无辜地被夺去,才可以让你凝视一下美国的问题。用微积分和加减法来比喻中美两国的杀人问题,只能让我感受到在你的潜意识里还是有一种可怕的念头。中国人确实是面对着你说到的问题,这不等于我们不能对美国发生的这个惨剧表示我们的关注。我此时没有任何一点嘲笑之意,但是我觉得我很有资格对于CNN等美国媒体把这一惨案朝精神病患者作案的方向靠的“新闻做法”(也许也可以说是新闻的“微积分做法”)表示我的异议。事实上,维州工学院的学生也不一定接受这样的新闻做法,至少他们就觉得在电视上一遍又一遍地放着赵承熙自拍的录像就是对他们的第二次伤害。

按照菜农大虾的思路,也许美国的问题在阁下的眼中不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对它们提出看法,也许美国的这起惨剧里涌现出来的舍生救人,奋勇自救的英雄因为被中国报道了,所以阁下就认为不能把这些英雄当英雄。我很不幸,就是不懂微积分,但是我还是懂得,用加减法就可以算出如果那位教授英雄没有挡住门可能会多死多少人,如果没有我们的女同胞奋勇率领学生自救,凶手可能造成更大的惨剧。而对于一个通过联网和信用卡就能买到枪的国家,发生了这样的惨剧,仅仅把它推诿于精神病症,显然也是可以被我怀疑的。如何看待中国和美国,用微积分还是用加减法合适,不劳大虾指点,我有资格说,这我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0 21:57:03编辑过]

今天,我就是高瑜
以下是引用WIND在2007-4-20 21:08:00的发言:
 

6、我觉得:在这种关头,堵门不让持枪者进入,并非一种需要你来仰视的行为,这和如果你有枪,掏出来反击一样,都是一种积极的方式。如果你这样做,并非需要你置自己生命于不顾,保护自己才能保护别人。千万别在真名里一致敬,二致敬,三仰视,四感动得一塌糊涂,而我们在我们真实的生活中,在公汽上碰到小偷,却连吭都不敢吭一声。

而我们在我们真实的生活中,在公汽上碰到小偷,却连吭都不敢吭一声。

很想知道这是不是你自己的感受和所为?

 

今天,我就是高瑜

致敬!

美国人平时好像对应急很注重的 ,那些课桌凳子防身什么的 。。。。。扔杯子包笔记本电脑砸这狗日的 呀。

[em06]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对于这样一个悲剧,震惊世界的屠杀悲剧,菜农的感受却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让我震惊。我不知道还要有多少条生命这样无辜地被夺去,才可以让你凝视一下美国的问题。(我确实感觉中国的屠杀悲剧更惨更多更现实,以至于表现出对美国的悲剧无动于衷的感觉。尽管我补充了哀悼但是看来无法弥补。)

用微积分和加减法来比喻中美两国的杀人问题,只能让我感受到在你的潜意识里还是有一种可怕的念头。中国人确实是面对着你说到的问题,这不等于我们不能对美国发生的这个惨剧表示我们的关注。。(我潜意识问题可能是这样,因为潜意识,我不太清楚,现在你讲出来了,感觉到你的逻辑是对的。)我此时没有任何一点嘲笑之意,但是我觉得我很有资格对于CNN等美国媒体把这一惨案朝精神病患者作案的方向靠的“新闻做法”(也许也可以说是新闻的“微积分做法”)表示我的异议。事实上,维州工学院的学生也不一定接受这样的新闻做法,至少他们就觉得在电视上一遍又一遍地放着赵承熙自拍的录像就是对他们的第二次伤害。(这是另一个话题,与我讲的微积分无关。)

按照菜农大虾的思路,也许美国的问题在阁下的眼中不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对它们提出看法,(我只是提我的质疑,没有不准别人提看法。)也许美国的这起惨剧里涌现出来的舍生救人,奋勇自救的英雄因为被中国报道了,所以阁下就认为不能把这些英雄当英雄。(这个是你强加,我说的是可能真相不是这样,我们质疑急于肯定某人是英雄,我认为舍身堵枪眼这种提法可能不一定对,事件还在调查中。到底谁是英雄吃不准,场面是非常混乱的。)我很不幸,就是不懂微积分,但是我还是懂得,用加减法就可以算出如果那位教授英雄没有挡住门可能会多死多少人,如果没有我们的女同胞奋勇率领学生自救,凶手可能造成更大的惨剧。(微积分用于比喻美国的枪支法律,不是用来指教授和女教师。)而对于一个通过联网和信用卡就能买到枪的国家,发生了这样的惨剧,仅仅把它推诿于精神病症,显然也是可以被我怀疑的。(你的怀疑就是用小学的解题方法解微积分题目,如果你认为枪支不能被国民拥有,那我就认为政府可以恣意枪杀更多的无辜者,更糟糕。)。如何看待中国和美国,用微积分还是用加减法合适,不劳大虾指点,我有资格说,这我懂。

参加交流
美国校园血案给亚洲人带来尴尬




南方周末    2007-04-19 14:57:07


  □特约撰稿 李大玖 发自美国
  
  中国留学生:从紧张到松了一口气
  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击血案被媒体报道后,迅即成为中国在美留学生、华裔人群关心的热门话题。除了表达震惊、悲痛,很多讨论都在谈同一个话题:嫌犯是不是华人。《芝加哥太阳报》根据匿名消息来源报道称:警方怀疑凶手是一名中国学生。警方与中国官方联系,调查一名24岁的中国学生,该学生去年8月7日乘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班机从上海飞抵旧金山。
  接着,就有人担心,此事影响华人形象。“很显然,如果是中国人,这血案会给中国人带来尴尬。”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学校的许多中国留学生都非常担心,如果凶手真是华人,可能会引发美国同学的仇华心理,类似于‘9·11’之后仇视阿拉伯裔的情绪一样。”
  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关于出国留学的一些网络论坛上,同样出现了震惊和悲痛,但顺着嫌犯是否为华人的讨论延伸下去,则是另一个话题:如果真是华人行凶,可能影响中国人赴美的签证申请。
  准备赴美留学的罗小姐也是参加讨论的众人之一,她告诉记者:“最早是留学的QQ群里的人发布枪案的消息,大家难过之后,就开始担心签证的事情。”“申请留学的这个人群比较好的一点是不会盲信,所以很多人上美国的门户网站去查。”
  “(17日)下午,有消息说,美国驻沈阳领馆只给一对老夫妇发了签证,其他全部被拒。于是乎所有人又开始郁闷。”
  案件发生后,中国官方的反应积极而谨慎。中国驻美大使馆官员在第一时间与弗吉尼亚理工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薛宏取得了联系,并派员前往该校,询问相关情况。在17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并未直接回答关于嫌犯国籍的问题。这也一度引起外界关于嫌犯可能是中国国籍的猜测。
  4月17日晚,看到确证嫌犯为韩国人之后,罗小姐和其他申请赴美的“同伴”们一起,感觉“松了一口气”。此时,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小王和很多来自中国的同学也是“松了一口气”。
  4月17日,许多中国媒体也带着这样的猜测和担忧忙碌起来,四处查找凶手身份、籍贯。而各种各样关于所谓嫌犯姓名的“消息”流传甚广。直到夜里9点多,美国主流媒体发布嫌犯身份后,许多媒体的关注又陡然降低。
  
  韩国媒体:“噩梦终于成为现实”
  4月17日晚,嫌犯国籍确定的消息在韩国引起震动。韩国《朝鲜日报》网站的新闻感叹:“一直担心的噩梦终于成为现实。”由此不难想象,在最后的消息确定之前,韩国人也有中国留学生同样的担心。
  根据韩国一些媒体的报道,在美韩裔带着非常复杂的心情收看关于血案的新闻报道。他们担心韩国人的形象受损,希望其个人生活不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
  韩国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紧急对策。其外交部门同美国全境的韩人会等机构或韩国人团体保持联络,商讨韩国侨民的安全对策。韩国政府甚至提醒在美的韩国侨胞保持警惕。
  一些韩裔家长纷纷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给在大学读书的儿女,进行安抚。据说,一些原本居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韩国人因为害怕而准备搬到其他州生活。
  17日,韩国外交通商部就此事件向美国表达了慰问和歉意,并且希望事件不要激起族群间的对立或加深民族关系的紧张感。韩国外交通商部负责北美事务的Cho Byung-se表示,“我们听到经过后很震惊,我们对受难者、家属以及美国同胞表达最深的哀悼。”Cho Byung-se说,他们也不知道凶手行凶的动机,并希望这次的悲剧不要“激起种族歧视或对立”。
  韩国外交通商部发言人Cho Heeyong指出,目前韩国已经派出外交官员到枪击现场。韩国政府和韩国驻美国使领馆也就有关在美韩国侨民安全问题表示,“外交通商部以及当地韩国社区对于未来采取的措施,将一同合作。”
  韩国总统卢武铉也在17日透过发言人对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表示难以置信,除对亡者及家属表达哀悼外,也希望伤者能早日康复。
  
  “我担心针对亚裔的报复”
  从小在美国长大的纽约大学华裔学生小陈说,他并不认为凶手是韩裔就跟中国人无关。实际上多数美国人根本分不清华裔与韩裔的区别。他就听见一个美国人说:“韩国是哪里啊?是中国的一部分吧?”
  同样来自中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杜小姐完全不这么看。无论是开始一些申请赴美者对于签证被拒的忧虑、在美华人对于歧视的忧虑,还是后来对于同为亚洲人可能受到不利影响的担心,在她看来,都有些:糊涂、荒唐。“这就是一个个体的案例而已。”她也认为,“如果外国留学生自我生活封闭,那么对于外来的影响肯定就要脆弱一些。”如果心理脆弱,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打击和影响。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美籍教师John Noonan曾在弗吉尼亚生活,他的感受支持了小陈的观点:“这仅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个人行动。我不认为事情和他所代表的种族有关。我真正担心的是,这场悲剧后,在美国会出现针对亚裔或者看起来像亚洲人的报复性袭击。在佛罗里达州,当地人对外来的人一无所知,他们分辨不清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9·11’之后,这里发生了针对阿拉伯人和阿拉伯美国人的攻击。”“通常发生了这样恐怖的事件后,一些无知的人,会寻求目标来复仇,也会发生报复行为。我祈祷这样的攻击不要发生。”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Peter Herford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担任新闻副总裁,他的观点与John Noonan类似:“问题在于,美国人分不清楚来自亚洲各国的人群,整个亚洲都会受到该事件的影响。”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此血案给中国人、华裔的国际形象带来了挑战,而他们在此事件中的表现也有值得思考和琢磨之处。
  (李丹婷、刘小彪对本版报道亦有贡献)

 


  

  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血案。事发当晚,人们点烛悼念死难者  CFP/图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亚裔人士的文化心理危机




南方周末    2007-04-19 14:57:07


  
  □特约撰稿 李大玖 发自美国
  
  独来独往的嫌犯
  赵承熙在开枪杀人之后,从其老师和同学那里,媒体获得这样一些信息:他很少与舍友聊天;在开枪前,他留下一张字条,责怪同学们的道德败坏,语气中充满仇恨。因为其文学作业中思维混乱,文字骇人,Lucinda Roy老师曾建议赵去看心理医生。Roy形容赵写下的诗句里“暗含着威胁”。单独辅导赵后,Roy的印象是:“看起来,戴着墨镜的他在哭。”
  Roy说,她很害怕和赵单独相处,因此,她同助理约定,当她提到一位死去教授的名字时候,她的助理就去报警。
  据了解,赵承熙迷恋18岁的女同学Emily Hilscher,目前警方正在调查赵承熙与Emily的关系,以及Emily与另一名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成为血案的导火索。
  赵承熙的家人住在华盛顿郊区Centreville地区的一栋两层楼白色连排别墅中。在赵承熙的邻居Abdul Shash印象中,“他非常安静,总是自己一个人。”Abdul Shash指出,在赵承熙的闲暇时刻,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打篮球,当有人跟他打招呼时,赵承熙不会回应,这位邻居也说,他们一家人都很安静。
  《芝加哥论坛报》的报道说,赵承熙最近表现出一些可疑的行为,包括在学生宿舍纵火,跟踪一些女同学。警方调查人员发现赵承熙最近在服用抗抑郁药。
  很多信息都在指向赵的心理问题。
  
  “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枪杀案发生之后,许多华裔、韩裔家长对赵承熙严重的心理问题感到震惊,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感到担忧。他们认为,赵承熙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他的暴行应该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也有人在网络上发表意见说,校园枪击案给华裔们敲响了警钟。
  华裔张太太的儿子在美国大学读书,她表示,许多亚裔移民到美国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在美国的打拼上,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而这些亚裔孩子身为少数族裔,一旦在学校经常受到比他们有钱、比他们身材高大的白人、黑人或者西班牙裔的欺负,不懂得如何自保。张太太觉得,美国学校的老师跟中国老师不一样,不会去管孩子上课以外的行为,加上家长的忽略,有的孩子就变得自闭,整天在家里玩电子游戏,看暴力影片和卡通片。长此以往,暴力、偏执、对抗性的性格和行为也就容易慢慢滋生。有些家长不知孩子心理有问题,也不懂如何处理,对孩子除了纵容,就是暴打一顿,往往把孩子越逼越远。
  而华裔少年的父母们,在留学美国2年半的李小姐看来,也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她用自己编的顺口溜形容很多华人家庭的典型状态:“男的做IT,女的做会计;下班toyata(丰田汽车),晚上中文电视连续剧;周末去买菜,回家就打牌。”
  而成年后来到美国的留学生中,也不乏缺乏社交的学生。据在美国留学的杜小姐介绍,尤其是一些理科生,埋头于实验、课程、论文、电脑,很少与外界打交道。
  
  “美国文化病”
  美国心理学家们也借机纷纷批评美国传媒充斥暴力倾向,认为媒体暴力是造成枪杀案层出不穷的根本的原因,对青少年的危害尤甚。
  在美国,青少年从孩提时代就对暴力犯罪司空见惯,随着电视、电脑及影视录像带的普及,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凶杀打斗画面。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暴力镜头,使青少年从小崇尚暴力,相信枪能“解决”一切问题。因青少年求知欲旺盛而世界观尚未形成,所以极易不顾后果地简单模仿。
  一名孩子在网络上这么写道:“我这么说可能有些疯狂,但是我确实崇拜那些校园杀手,他们干的一切太令人兴奋了,简直无与伦比!”网络上一直有许多类似的留言。
  美国阿肯色州州长赫卡比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说,暴力文化使青少年错误地认为,发泄愤怒的方法便是举枪射杀。影视片上的谋杀情节比比皆是,儿童们耳濡目染,凶杀事件就会源源不断。这不是个别学生、个别学校和个别州的问题,而是一种“美国文化病”。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外冷不代表内不热

外冷是为了保护里面的热

能够持久,安全的热下去

菜农同志表达情感的方式就是这样子的

[em01][em01]

以前我不叫这名

给我一个尊敬你的理由,中国的老师们!

太阳照常升起,世界的和平在吾辈的善念中。多吃素,多锻炼。少开车,少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