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旧建筑







即将消失的旧建筑




朋友发来几张上海面粉厂办公楼照片,我一看,喜欢得要紧,随后朋友说马上要拆掉了,令我陡然生悲。



上海面粉厂,即原福新面粉厂,就是大名鼎鼎的荣氏家族在上海发迹之处。荣家企业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所创,规模之大包括茂新面粉公司、福新面粉公司和申新纺织公司等三个企业,因而荣宗敬被人称为上海和无锡的棉纺、面粉"大王"1912年,始建福新机器面粉一厂,厂房建筑为六层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是当时中国较高的工业建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荣氏企业还在上海增开了福新二厂和福新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茂新、福新诸厂生产的兵船牌面粉,畅销于欧洲、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各国,盈利激增。至1921 年已发展到有8 个面粉厂。兵船牌是我国商标注册史上的第一号注册商标。福新面粉厂抗战期间停产,抗战胜利后恢复生产。1955 年公私合营,1956 年与阜丰面粉厂合并,1966 年改为上海面粉厂。


经历了计划经济年代的红红火火,便是90年代的全面衰败。我本人就曾在90年代中期在申新九厂澳门路办公房里呆过一阵。一家纺织企业,靠租赁门面贴补用度了,其家底可想而知。进入新世纪,随着苏州河沿岸房地产开发热潮,这里成片高大厂房被台湾艺术家发现,整理成苏河现代艺术群落。莫干山路艺术创意街,成为一张上海文化名片。前不久,我随朋友进入画廊参观,惊讶于往昔破败厂房,一跃旧貌换新颜,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地融为一体,不禁为这伟大的构想叫好!


但照片上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建筑——上海面粉厂办公楼,听说还是要被拆除。它孤零零座落在一大片荒草丛中,周边不断耸立出现代高楼,它昔日的荣耀与辉煌,仿佛已被这个城市遗忘。只有一些都市探险者、拍摄爱好者、广告艺术家纷至沓来,就为留下最后的记忆。但他们无法阻止那些推土机,那些举起榔头的民工。


我们这几十年来,就在大破与大立之中折腾。大破源自当年疯狂的集体意念,大立源自当今GDP狂热症。只需几分钟炸药,或者一声令下,一群民工一个礼拜的敲打,一座近百年的建筑,就永远沦为一滩瓦砾烂砖。与此同时,我们却又发现,上海的人民路出现新造的弄堂门楼,浦东大道近源深路延绵的仿旧红墙......人们不禁要问:这不是有病吗?!


2007-9-29

[ 本帖最后由 周熙 于 2007-9-29 20:05 编辑 ]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多有特色的建筑,马上就要被周围的水泥森林吞噬了.
其实城市开发与老建筑的博弈一直存在,但大都是老建筑失败,被推倒.
像天津万科水晶城保留玻璃厂的铁轨\设备等并不难做到,但就是很少有人思考或采纳这些想法,虽然万科的做法脱不了作秀的嫌疑,但它毕竟做了,比毁灭性推倒好些
闻道朴园富简篇,辄思耋学效前贤。何时许我嫏懁至,寝馈巾箱住十年。
最离奇的是,地下挖出一个坟墓可以叫停一个工程,却可以把这样的历史建筑随意推倒。这些决策的人哪,浸透的了是什么样的观念?盗墓?
这个难说,谁对谁错,很难说清楚。
这个建筑,我过去经常见到的,毗邻造币厂,当时,由于背景混乱,也没见到多少好处。另外,当时那个地块,在上海人眼里一直遭受负面评价,所以也懒得去想它的好处。没想到用今天的眼光一看,它正位于苏州河最俏丽的一个弧端,商家眼红,可以理解。有关部门同意毁掉它,则属发疯。
背景,就是那个“中远两湾城”吧?在我眼里,它是上海较傻的一组建筑群,与北京的望京,有一拼。
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怎样接轨?费思量。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有点惊讶,这些建筑即将消失并没有在燕谈引起惊讶。
本版风云诀: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在这座城市的解放者的心目中,那些旧房子都是过去的,出于“改朝换代”的皇帝心理,推倒是迟早的事。

在地球上一些不大以朝代说事的地方,老建筑就经常受到珍视,以为是本民族、本城市的特色,是一种城市文化的符号,绝不轻易拆除。

印象里最深的,是阿姆斯特丹的老建筑。

阿姆斯特丹是建在泥潭上的城市,所有的房子都是靠打下去几层的木桩支撑的。时间一长,难免不均匀下沉,歪歪斜斜。照我们的城市领导人的做法,早就拆个精光了。可是他们偏不。

在城市港口一带有点像上海外滩的地方,整整一排的房子明显都是歪斜的,有的还拉上了钢丝绳,可是却依旧干干净净,窗台上摆放着鲜花,拉着洁白的窗帘。我们有点好奇,进去看了一下,才知道,有不少房子实际上已经改建过了,仅仅保留了那个歪斜的外墙,里面已经树立了钢结构,住户安全得很。

又去看了一个钻石加工厂,厂房是在200年前盖的,红砖墙白窗框。进去一看,也是钢结构改建过的,照样有空调、电梯,大大小小的设备一楼房,是依靠钢结构支撑的。

一般来说,这样的改建费用要远远高于拆除重建,还无法增加使用面积。

有一年到耶鲁去访问,法学院大楼整个楼房都被脚手架包围。问了一下,说是正在修整改建,保留哥特式的外貌。我说,那可比重建都贵呀!接待的是法学院的一个副院长,他很严肃的说:原来定的方案确实是准备拆除重建的,可是通知校友并号召募捐后,校友们的一致意见都是要保留原貌,改建!改建的预算费用是1个多亿美元,拆除重建的预算是5000万。结果校友们捐了1.2个亿。耶鲁法学院大楼看上去古色古香,英国哥特式的尖顶、到顶的雕花护墙板,可实际上只是个假古董,是1930年代建的仿古建筑物,从建筑学角度来说,并无保留价值。

为了一个传统符号而情愿大把花钱,这才叫“有钱”。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让新一代时刻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这才叫“爱国主义教育”。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