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琐记

(这篇小文,从巴黎回来就想写。但是忙忙碌碌到学期将近结束,才有了喘息的余地,赶快记下,与各位分享。--戴耘)

      今年十月受邀去突尼斯,机票是主办者给订的,所以也没有留意,直到临行两三天前才知道,飞机在巴黎中转。巴黎,不说是心驰神往,也是期待有年。突然有了这个机会,岂有不用之理!心里这么盘算着,也没个底,船到桥直,见机行事吧。从ALBANY到ATLANTA,上了法航的波音747,飞了八九个小时,早晨11点多就到了巴黎,离我晚上6:00转机时间有半天空隙。巴黎的戴高乐机场在巴黎东南角,我要到南边的ORLY机场转机,正好穿过巴黎市中心。所以,问清楚后就买了一天的地铁票(17欧),一下就坐到了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在塞纳河边上。在周围建筑簇拥环绕下,不如想象的那样壮观。周围是熙熙攘攘的游客和一些觅食的鸽子。观察一些细部,十分精致,想必是修缮过的。雨果写书的时候大概不完全是这样的。卡西莫多的踪迹当然肯定是无从追溯了。小时候对美丽的爱斯美拉尔达的遐想,现在已经太远,难以勾起那些远去的记忆。

      于是匆匆拍了几张照,一看时间,居然还有两个小时,一打听,附近有个艺术博物馆,马上研究地图,多赛博物馆,多塞艺术博物馆,地铁一站便到,一不做二不休,钻进了巴黎的地下迷宫。巴黎的地铁列车,高头大马,个头和国内的火车一般。等了数分钟,跳上了地铁,车上寥寥数人,马上就到了博物馆一站,却迟迟不见开车门,等我东张西望正迷惑时,列车又开动了。一问,才知道巴黎的地铁里外都要自己按钮开门。不是自动门,为什么?是设备老旧,还是安全着想? 管不了这个,过了站,来回一折腾,浪费了半小时,总算还是到了博物馆。一看,原来这“多塞”还是收藏印象画派的重镇。地方不大,东西不少。最显眼的马奈的几副名画,如《草地上的午餐》,《吹笛少年》,还有《奥林匹亚》,都占了整幅墙面。莫奈的画也不少,但似乎最有名的几幅都不在。总之,说是印象画派的天地,风头还是给了先驱人物马奈占了,不是莫奈,也不是雷诺阿。 有许多罗丹的雕塑,但没有看到《加莱义民》。

      浮光略影,走马观花,半天过去了,提着拉杆箱,暂时别了巴黎。在突尼斯做了一个主题发言,开了三天会,结识不少新朋友。突尼斯,一个处于地中海南岸,充满异国情调的北非阿拉伯国家,虽然也值得探究一番,但我还是决定改变日程,把仅有的一天空余留给巴黎。于是,很快签了票,订了旅馆(感谢互联网)。凌晨四点起床,往机场赶,到达巴黎时,还是早晨九点多。一算,有一天半时间在巴黎。

     找的一家旅馆,在闹市,紧靠着St. Michel大街,也就是巴黎的南京路了。都说香港的客房小,跑到巴黎,才知道巴黎的更小。不过,81欧,大概是最便宜的了,卢浮宫边上的旅馆,可是300欧起价的。下午,下起了不小的雨,显然冲淡游客的游兴。我随即决定去卢浮宫,大概大家都想到了一块儿,到卢浮宫避雨,观赏两不误,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外排起了长龙。跟长龙跟到了室内地下,看到了采光良好,四通八达的售票大厅,终于能体会贝大师的苦心。

      卢浮宫太大,全部走上一圈大概也要两三小时,所以决定只看文艺复兴以降的绘画。卢浮宫里人头攒动,人来人往,加上时间压力,实在难以静心观赏。但从早期文艺复兴(如那些宗教题材的绘画)到19世纪浪漫派绘画(如《梅杜萨之筏》),依然给人震撼和压迫。以前看画册,和站在大厅里看到覆盖整幅墙面的巨大画幅,完全是两码事。走在卢浮宫里,名画一幅接一幅,好象一顿太丰盛的大餐,感觉难以受用了。卢浮宫的最大明星该数《蒙娜·丽莎》。导游图清晰地标识着通向她的路经。画像放在一个玻璃罩中,游人也只能远远观望。《蒙娜·丽莎》色调比画册上看到的还要深一些。虽然大家都簇拥着看她,虽然已经是N次看到照片上的她,第一眼看到她的“真实面容”,依然很难抑制激动的心情。她的微笑直达你的内心深处,她的魅力是能征服世界的。

      卢浮宫也有些让我失望的地方。本来以为科罗的风景画应该有比较显著的位置,结果只是几幅画幅极小,只能挂在“亭子间”的油画(抑或科罗只画小尺寸?)。然后是寻找荷兰的维米尔,居然找不到一幅十分像样的代表作!或许是藏在哪个角落?还有一件令我不满的事,电子导游和多国文字说明居然没有中文版,岂不是对十几亿中国人视而不见!与边上工作人员理论一番,并流下名片,窃想若能让我来翻译这里的解说,真是无上光荣了。后来听说年底大概就会有中文版解说了,于是作罢,刚生出的一段蓝色狂想也只能小产。

       晚上的节目是早就定了的,看“红磨坊”。本来只从Nicole Kidman的电影得知有这么个东西。所以就决定去一睹为快。“红磨坊”剧场在巴黎的外围(在上海的话大概要到莘庄了吧)。每晚两场,能坐一千人左右的场地看来是场场爆棚。看到了中国来的旅游团的大队人马,大有不看“红磨坊”就没到过巴黎之慨。在拉斯维加斯也看过法国人类似的节目(la femme)。但“红磨坊”场面更大。60位年轻女郞个个魔鬼身材,在华丽的服装和装饰之间展示她们年轻的肌肤和线条。只有巴黎才会这么大胆地,张扬地展示女性之美,女体之美,同时又展示得这么恰到好处。节目中还穿插了一些杂技表演,其中最精彩的是腹语,表演者是一中年男子,他邀请台下不同国家的观众上台作出跟他交谈的姿势,而其实所有的问答,都是他一人说的,包括旁边时常探出头来的两只鹦鵡的插话,把全场的人逗得前仰后合。其中跟一位中国观众的对话也耍了一把中国人说英语的语态。

     等到节目结束,已经是晚上一点了。往回赶乘半夜公交车的路上,不断有人上前拉生意,这一路两侧,都是色情场所。不远处停着一辆警车,像是在夜间值勤。巴黎的地铁大概运营到12点,然后有约半小时一班的公交车,解决了不少问题。当然,出租车也不少,但你就得花上20-30欧,和公交车一两个欧不可同日而语,况且我是买了两天票(27欧)的,公交通用。

     第二天,老天帮忙,雨过天晴。但是我的第一件事是买照相机。前一天发现相机电池用完,忘了带充电器,诺大一个巴黎,找了好多店,居然对此也没辄。所以只好一大清早就坐地铁到了叫FNAC的大商场。FNAC坐落在巴黎最大的地铁中枢站 Châtelet Les Halles。这个地铁中枢站大概有6-7条线路在这里交汇,里边自然形成了巨大的商场。我上上下下,寻寻觅觅,问了N次路,居然还是没有FNAC的影子。幸好碰到了一位叫李俊的中国老乡,把我带到了必经FNAC的路上。有了相机,便径直来到了协和广场。凯旋门,协和广场,卢浮宫构成巴黎的一条中轴线。卢浮宫正前是Orangerie (不知如何翻译),以前可能是皇家花园,现在成了公园,我去得早,空荡荡的,有几个人在跑步晨练。树叶有些败落,但还是金黄的。隔开一条公路,就是塞纳河,据说当年莫奈经常光顾这里,捕捉塞纳河上的波光。这个地方(包括协和广场)有很多故事,可是我对法国历史实在是所知甚少,不然,在这里凭吊一下历史,追溯一些遗迹,真是很不错的机会。我喜欢巴黎宽阔,端庄,从容的帝王气度,感觉有深厚的积淀,随处可见的神话题材的雕塑,又充满艺术的灵动想象。比起来,曼哈顿或上海浦东都有些暴发户的味道。现在铺天盖地的玻璃幕墙,比起大理石的古典建筑,总有些cheap的感觉。
       
     在巴黎的两天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印象难免以偏盖全。但巴黎的街上很少看到巨大的广告牌,估计是市政府对市容的要求所致。巴黎的公交,有比较完备的网络,作为世界级的旅游城市,理所应当吧。巴黎的女人,时尚而得体,我不知道她们靠什么保持良好的体形。我是久住在美国有感而发。听说法国人吃牛油不比美国人少,怎么美国人体形走样的这么不堪呢?曾经听说法国人不屑学英语,到巴黎发现能够在街上跟你对付几句英语的占大多数。大概是巴黎吧,到了外省,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法国人对美国的态度还是能看出来。我去一家中等价位的餐馆吃晚饭。要了一份煎鱼,特别关照不要炸透,不要炸成了肯德基炸鸡那样的程度。一提美国,男招待就来劲了,连说“No, no, no”,神情里充满不屑,言下之意,我们法国人的上等烹调,怎么能拿美国老土的快餐来比。总体上,商店里店员的“服务态度”也有欠缺,至少比美国要差。法国人比较矜持,和美国人豪爽,热情形成对照。这种矜持,与其说是出于傲慢,不如说是反映出内心孤独的一面。我甚至想这是不是巴黎人艺术气质的题中应有之义?巴黎人罢工的劲头,好象是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传统,我从巴黎到突尼斯,法航就开始罢工,我到巴黎的那天晚上才刚刚复工,虽然没有把我晾在巴黎,误了我要教的课,但法航的晚点也让我误了回ALBANY的航班,在华盛顿DC耽搁了一个晚上。我回来不久,地铁工人又罢工了。这个天气走着上班是什么味道。后来,又骚乱了。这回不知有没有中国人倒霉。总之,巴黎是不会让人寂寞的。

     回家后便去找来了在突尼斯时一对加拿大夫妇朋友推荐的Ross King的新书《巴黎的审判:催生印象主义的革命的十年》。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马奈是开启法国艺术新格局的如此重要的人物。下次去巴黎一定要做好HOMEWORK。也希望美元坚挺起来。


2007年12月7日于ALBANY
戴耘兄恐怕走错地方了,我从书上得知,看印象派画展,得去网球场。巴黎最著名的印象派画馆,巴黎人惯称Jeu de Paume,意即网球场。我还听说,网球场前的排队者,不在卢浮宫之下。另一个规模稍小但质量并不稍逊的印象派画廊,就在网球场的对面,叫橙园美术馆,法文里就有一个戴耘兄不知如何译的Orangerie。我不知道是否就是戴耘兄误认为皇家花园的那个地方。余光中先生专门写过《网球场与橙园》,介绍这两大艺术胜地。
呵呵,没去过巴黎,只能纸上谈兵。
哦,戴耘兄既然特地买了相机拍照,就拿出来晒晒吧,巴黎,俺可是百看不厌嘀。
网球场没听说,还是没有做任何家庭作业的关系。“橙园”就对了。词根就是橙。
想贴照片的,但贴到WORD上不显示。所以就放弃了。
网球场的全称叫Galerie Jeu de Paume,不过法国人通常省去那个对外人至关重要的Galerie。
贴照片的活,我愿意效劳。方便的话,戴耘兄挑几张,直接寄到我邮箱里,我压缩后代为上传就是了。
若戴兄愿意亲力亲为,请移步此帖,如法炮制即可:http://yantan.org/viewthread.php?tid=78521&extra=page%3D1
卢浮宫没有导游独自闯是很难。
全部走一遍的时间不是以小时计算,至少应该是两天吧。
作为旅游团,我们在里面的时间是3个小时,由一个华侨导游(学艺术史的陈太)带着,只走了古希腊馆、部分油画画廊。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替戴耘兄传巴黎照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替戴耘兄传巴黎照片,第二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替戴耘兄传巴黎照片,第三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巴黎是那种100米内估计就有历史文化的地方,02年俺呆了三天。一个不懂法语的人都可以凭地铁指示牌换乘,这些年上海也学会了使用颜色标识。
红磨房就在蒙马特高地下,山上是著名的白色教堂,山下就是著名的红磨房,出圣而入俗,就在山上山下。门票太贵,120欧元吧,我是没有进去看艳舞。
卢孚宫好象每周一免费?所以也没等到那天,错过了。
最搞笑的是,我拼命去寻找巴士底狱,呵呵,其实那里老早就拆了。整整一上午,寻找巴士底狱。
本版风云诀: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分享了一下,谢谢~~~
巴黎的天色跟上海差不多,地铁看上去并不老,只是那些人个子高些,红磨坊么——没兴趣。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谢谢泽雄兄了。这张拍的地铁是比较新的,和上海的没什么区别,还有一种老式的,就是我说的大块头的,可能有70-80年历史了。
巴黎的空气质量,可能比上海要好。上海雾蒙蒙的天气太多。
红磨坊还是值得一看,当然属于商业演出,符合大众口味,女观众不少,属于男女咸宜。门票没有周熙说的那么贵,90欧元左右。
谢谢楼主分享。
国内城市雨后,才有不灰蒙蒙的时候。
巴黎的天色肯定远比上海要好,只是从照片上暂时还没能看出来,某天正下雨呢。乌搞党就是要把羡慕弄成妒嫉再假装熟视无睹~~~~
百老汇也好,红磨坊也好,那种热烈跟重金属乐一样扎心。
在塞纳河边闲逛,会不会想到上海的外滩?至少我看着照片会这么联想,有梧桐树~~~~那些雕塑很美,在协和广场?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对,塞纳和感觉很像苏州河,宽度也差不多(好象还要窄一些)。那张有雕塑的(很多车)是协和广场。
这些异国情调的景色很美哦,地方名字只是在书上看到,图片今天在大卫这儿看到了。一说到法国就想到“浪漫”二字,果然有点浪漫的调调儿。
刀子嘴  豆腐心  丫丫我是土家人
   我的博客http://yaoyaqiong.blog.tianya.cn/
   我的网站http://bingge.16789.net/
雅琼,好久不见。巴黎闹轰轰的,有点像上海,不过比上海更“杂色”,在地铁上能看到各种族的人(是居民,不像游人),所以成了一个国际都市,程度不下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