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交流有两种,老师学生一问一答,针对某个问题,甚至某个概念,某个词语,还有一种是相对更开放的讨论,学生有比较充分展开的机会,比如为什么自己的意见比其他同学的更站得住脚。我问了一下女儿,前一种居多,而且老师主要是挑那些上课走神的小孩。这两种提问,从内容到方式都不一样。
至于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主要是指那些非学业方面的,这在我女儿的学校显得很不够。
偶的受教育经验,中学,甚至大学里,讨论课都很缺乏。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这次到北方,可能看到有些学校也在推行更多的讨论式的教学,但总体上,不是“草根”的文化中固有的东西,根基不牢,很容易被一言堂的授课取代。也有个别重点中学,校长说我们这里不用“探究式学习”,让我差异。
如果中国大的语言环境依然是上面定调子,下面作传声筒,教学改革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更多主动学习,更多的“主体意识”,还有相当的困难。校长们,教师们熟悉的一套,还是有强大的惯性。
原帖由 David 于 2008-9-30 16:17 发表
这次到北方,可能看到有些学校也在推行更多的讨论式的教学,但总体上,不是“草根”的文化中固有的东西,根基不牢,很容易被一言堂的授课取代。也有个别重点中学,校长说我们这里不用“探究式学习”,让我差异。
如果中国大的语言环境依然是上面定调子,下面作传声筒,教学改革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更多主动学习,更多的“主体意识”,还有相当的困难。校长们,教师们熟悉的一套,还是有强大的惯性。
  新课程改革把探究学习作为三大学习之一,如果上海也有重点中学的校长说不用探究式学习,那就说明新课程改革太失败了。
  关键问题是,这些理念在应试教育下是不可能生根的。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