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乌龙茶 于 2008-11-18 08:09 发表
当然有的这种可能性。但要指责这种行为,先要说明高考是合理的、不容反抗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于选择权问题,既要参加高考,那么就应该遵守高考制度;如果认为不合理,束缚了个人的发展,可以选择不参加。如果是被家长、老师逼迫参加,那反抗的应该是家长和老师,而不是高考本身。
事实上,我认为通过考试进入大学,这个制度设计是合理的。
它的不合理之处在于教育部门、家长和老师逼着孩子们往这条道路上挤,提供的教育模式太直接和单一,没有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

在进一步说,教育部门没有把公共教育的性质和个人升学的意愿区分好,很大程度上有越俎代庖的意味,公共教育应该归公共教育,如果个人想接受更好的教育由个人去选择,而不能用公共教育资源为个人升学服务,我认为问题在这里。
高考制度不允许考零分吗?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呵呵,如果是我儿子——但是我确实不该有这么大的儿子,那就小兄弟吧,很亲的长兄如父的那种有血缘的亲生兄弟哈!那么,我就想,我该如何对待这件事,首先,我肯定觉得这事很傻,那么,我就不停地劝解他,乃至呵斥,但他就是不听,然后,我也没法,只好大家一起受罪吧!(他惩罚他自己,也就是惩罚我哈)我所能做的或许就是永远也不会放弃对他的关爱——要受罪我也只好陪着他受罪!当然也包括帮他在失落之地尽快地站起来,仅此而已,真的!
原帖由 乌龙茶 于 2008-11-18 11:08 发表
高考制度不允许考零分吗?
乌斑竹别误会,当然可以考零分。只是陈同学说考零分是挑战高考制度,我认为不见得,考零分只不过让老师改卷更轻松一些,我们参加中考改卷最喜欢改的是零分试卷。不参加高考,才是真正的挑战制度。
连挑战都说不上,那就更谈不上破坏了。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原帖由 乌龙茶 于 2008-11-18 22:56 发表
连挑战都说不上,那就更谈不上破坏了。
呵呵,那就对了.所以,陈同学考零分就考零分,说那么多大话干嘛.
原帖由 黄馨 于 2008-11-19 08:01 发表


呵呵,那就对了.所以,陈同学考零分就考零分,说那么多大话干嘛.
如果那是大话,就没必要接着大话说大话了.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原帖由 乌龙茶 于 2008-11-19 12:05 发表


如果那是大话,就没必要接着大话说大话了.
是呀,除了主帖陈同学说大话,媒体帮他宣传大话,后面的人都是在说实话。
高考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分数决定论,其实,在我们测量理论中,大家都知道每一次考分高和低,都有偶然性,尤其是考分越高,越可能有偶然性(统计学上称“回归均值”),测量(testing)原来是进行能力判断或评估(assessment)的一个依据。现在测量取代了评估,变成了能力的代名词,好像靠了98的一定比考97的人好,而实质上他们并没有实质的区别。可是现在好了,不仅高考要排名,中学每门考试也要排名,每一分都要像打仗一样去争。

其实中国的整个教育测评制度违背了教育测评的宗旨。测评本来是对学习成果的取样(sampling),取样的原则是课程标准(standards)和与之相应的教学目标。现在,大家注重的不是这些教育目标是否实现,而是根据往年高考我们怎么准备考试。当备考超过了了解试题的类型和样式,而有意识地攻克考题本身时,测评的取样功能就被歪曲了(这也是美国很不喜欢新东方的原因,因为新东方的方法改变了分数所代表的意义,技术上便是破坏了测试的“效度”validity)。美国大学录取看SAT 或ACT,都是划一条最低分数线,一般比较宽松,即使顶尖大学,也会划在约84-90th percentile, 一个标准差之上或稍强,即百里取十或十五,然后根据其他项目综合评估。这是因为评估的效度取决于评估是否保证学生在学校里的成功,成才(即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这一点我们知道,不是分数越高越成功。实际上,像哈佛这样的学校对SAT很高但其他方面乏善可陈的申请人基本不录取,而青睐成绩可以,有特长,有想法的。据说中国如果学美国用综合评估,那么开后门难以杜绝。所以为公平起见,虽然有弊端,还是要坚持。我的观点是有这点公平比没这点公平好。其实还有很多隐性和显性的不公,如外省市考北京上海高校,分数要高50-60分,甚至更高,而在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又集中在这些中心城市。 这和美国不同,美国的高教学校多,资源分布相对平衡。

另外,中国高考一年一次,也是导致高中恶性竞争的原因之一。美国SAT或ACT都是在毕业前一年开始,可以早考,也可以等到毕业班那年考,一年数次,考砸了再考就是,这样不耽误人。这样做的前提是建立大型题库,需要资源,时间,和专业人员。以中国的人力财力,建立题库没有问题,但中国变化太大,至少像政治题每年都要变,和不同领导人主张什么关系太大,不像美国,你是布什,还是奥巴马,跟大学考试没有什么关系。其次,是试题保密问题,我们这里是临时组织出题团队进行封闭式出题。这样的出题方式,随意性很大。在美国,每道题还要做抽样测试,然后决定是否剔除,或做修改。我的中国同事说,要在中国这样搞,无论保安再好,肯定有人有本事偷题,泄题。嗨,国内的这些事儿,有时让我目瞪口呆。

[ 本帖最后由 David 于 2008-11-19 14:04 编辑 ]
戴耘兄还是立足于测量来看评估,也就是从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来看高考,来看高考分数的意义。
    新东方是很有代表性的事件,那里汇集了中国教育发展出来的应付考试的全套应试技术。正如戴耘兄所说,这套技术改变了分数的意义,破坏了测验的效度,为美国人所不喜。但是每年有大批中国学生去新东方求教如何对付各种美国考试,新东方的成功正说明,无论测验设计得多么科学,我们中国人总能找到考得更好的窍门。
    这个问题不可能通过测验技术的完善来解决。测验不可能没有漏洞,这由测验本身的局限性所决定。这需要看清楚测验的本质。测验在内容上针对的是知识点以及包括反应速度在内的技能。诸如想象力、创造力这类东西,不可能成为科学测验的内容标准;测验在形式上主要笔试(包括电子考试),面试不属于科学测验的范围。这就是为什么综合评估肯定比单纯测验更好的原因。
   这就把问题引向了综合评估的公开性和公平性。目前赞成高考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缺乏确保综合评估的公开性的有效手段;二是缺乏确保综合评估的公平性的客观环境。这两个理由其实是同一个理由:即我们没有能运用综合评估的公正的制度环境。
    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教育领域。奇怪的是,人们不去问一个超出了教育领域的问题如何可能在教育范围内解决,而去问这个问题如何能在教育领域内得到解决。更奇怪的是,因为教育本身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有人认为,现行的高考即使是有缺陷的,但仍然是公平的,至少在公开和可监控这一点上,是可以部分地实现公平的。但是不存在某一点上的公平可以代替整体公平这种逻辑。只要有新东方这种学校在,有可以获利的应试技术在,就不可能有高考的相对公平。一个在新东方训练过应试技术的学生,与另一个没有训练这种技术的学生比谁的成绩好,这能公平吗?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我的回答确实局限于测试的一些技术和运用层面的问题。高考体制引起的连锁反应和效应和整个系统的迅速变形扭曲,是可以成为复杂动态系统研究的教科书案例的。自上而下的刹车命令下得不少了,可是恶性竞争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个学校不卷入这个竞争队伍,马上会面临周围的巨大压力,而且很快被边缘化。

如何解套?(1)首先高考制度方面的改革,(2)中学本身要取消月考(一学期有一个期中考就可以了),年级排名,每学期按排名分班之类加剧竞争的做法。(3) 为此,教育局也应该改变考核校长的方法,尤其不宜设立升学硬指标,(4) 课程上要也要作调整,不要难度太大,让学生自信心备受挫折,也不要搞题海战术,让学生较劲谁更能熬夜。(5) 也要教育家长:其实学习的关键不是比谁花的时间多,而是谁学得更聪明,更有效;有些学习方式是比课本学习更为有效的。

这些改变都无法单独进行,因为互相牵连。真希望谁能发一个“魔咒”,让体制进入moratorium状态,然后大家坐下来,看看到底怎么做好。当然这可能有点像痴人说梦了。不管怎样,如果教育目标是围着老师,家长,校长的升学目标转而学生本生被看作是达到目的的对象和手段,而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成功只是老师的成功,家长的成功,校长的成功,而未必是学生的成功。在我们的体制中,学生基本没有话语权,所以,用零分来发泄一下,应该能理解。
确实如戴耘兄所言,如果真能做到这些方面,应试教育是可以改变的。高考、升学有三个推动力:一是家长,二是学校,三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其中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是决定性的。国内中小学都是靠政策吃饭的,上级领导给的政策好,学校的日子就好过,这些政策包括招收择校生的计划、招收择校生的资本(软硬件)等。校长向上级邀功请赏的资本是升学率,老师讨好校长的办法也是升学率。表面上看,祸根是高考,是升学率,实际上,它们只是政绩表演的道具。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几个考试,祸国殃民啊!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