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是否取消文理分科?国家请你提意见

是否取消文理分科?国家请你提意见
广东是否取消“要逐步来看”,但近年教育改革频繁让师生无所适从,不少人更希望稳定

本报今天综合消息 据人民日报今天报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布公告,就4个方面、20个重大教育问题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公告说,自《规划纲要》今年1月7日启动公开征求意见以来,各界人士通过多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110多万条。为进一步问计于民、广集众智,工作办归纳整理出若干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重大问题,自即日起至2月底,继续公开征求意见。这些问题包括: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高等教育的意见建议;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办法措施;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解决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择校问题的办法措施等。
  公告提供了联系方式:电子邮件发至[email protected];来函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转《规划纲要》意见收集组,邮编:102617,请在信封上注明“纲要征求意见”字样。

  ■各方观点
  北大原校长:不赞成中学文理分科
  去年5月11日,在大学通识教育论坛的校长对话上,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许智宏教授表示,现在中学教育应加强与高中教育衔接,不赞成中学文理分科。
  教育部原副部长:文理分科是顽症
  据中国青年报去年11月报道,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说,1952年按照苏联模式的院系调整,造成了许多单科性大学。
  周远清说:“中国的人文教育跟科学教育相脱离,是个顽症。”
  民进副主席:文理分科降低民族素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去年11月召开的“国际人才高峰论坛”炮轰我国现行教育中的三大“病症”。朱永新指出,诺贝尔奖呼唤了那么多年,为什么呼唤不到?这涉及到高中文理分科,文理分科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
  他说,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因为过早的文理分科以后,理科的学习不再学历史、学地理,那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就有问题,对中国问题、对人类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就会很少关注。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
关键看高考怎么改革,如果文科生高考时不考物理、化学,那这部分考生是不可能有兴趣、有动力去学这两门课的。就是说,如果高考时不管文科理科都一概考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当然就不该分科的。

回复 沙发 的帖子

有道理。高考才是指挥棒。高考模式不变,谈论基础教学的改革,总是白搭。正如“天不变”,道也无从变起。若道变而天恒,好比非要在沙漠里捕鱼,在大海里种田,难免笑话了。
民进副主席:文理分科降低民族素质
-----------------------------------------------------
文理不分,学生负担加倍,仍然降低“民族素质”。我总觉得,我们的教育是不信任个人的,先断定学生走上社会后就不会有动力学习,所以要得快点填塞完。这种教育方式导致的结果,恰恰是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逃”出学校后再也不想“重温”噩梦。在具备一定“通识”的基础上进行分科是必要的,不同的学生有所侧重也是必要的。既然鼓吹“终身学习”,那就该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
“北大原校长:不赞成中学文理分科
  去年5月11日,在大学通识教育论坛的校长对话上,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许智宏教授表示,现在中学教育应加强与高中教育衔接,不赞成中学文理分科。”

    看不懂这句话。“中学教育应加强与高中教育衔接,不赞成中学文理分科。”好像高中不分文理,中学却分了一样。不知是笔误还是口误。

    中学是义务教育,分文理是违反原则的。

[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09-2-12 00:23 编辑 ]
周远清说:“中国的人文教育跟科学教育相脱离,是个顽症。”

大学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社会相脱离,更是个顽症。先不要把所有的单科学院都改为综合性大学,把无用的政治课先改了。
民进副主席朱永新指出,诺贝尔奖呼唤了那么多年,为什么呼唤不到?这涉及到高中文理分科,文理分科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

要是诺贝尔奖和高中文理分科有关系的话,这个民进党大概和台湾的民进党也有一定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09-2-12 05:46 编辑 ]
我也觉得高考改革是关键。怎么改?就像前面几贴所说,强行规定考生考数理化中文历史地理外语,学生负担过重;不考,则没人想学。

高中课程
高中文理完全不分不一定好。个人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时已开始有所显示。在规定必修的基础课以外,倾向于文或理的学生可选自己感兴趣范围内的学习内容做深入学习。

高考内容
高考科目可以一样,但程度可不同。学理的可考历史A,学文的可考历史B。同样,学文的可考理化A,学理的考理化B。当然,这会增加学生负担。

考试频度
考试频度由一年一次大统考改为一年多次的单科考试。中学毕业后就允许参加,成绩不理想也可重考,考完规定科目后就可报考大学。一辈子就靠一次考试定胜负这种状况应该改变。把考试时间由一个星期拉长为三年,我觉得这能缓解对学生的压力。

大学入学
九月入学,六月毕业这种制度也没必要。大学入学可为秋季、春季两次。一年四季都可考学入学,一年四季都可毕业,这种灵活性最好。大学也不用规定一定学四年。三年五年拿满学分就可以。想多学人文的,可以在学校多呆几个月。

填写志愿
考大学填志愿这种制度应该予以取消。有多少学生知道他真的想学什么?也没人能担保今天热门的专业四年后还是社会所求。大致的分一下文、理就行了。一开始就决定学计算机,对历史等往往会回避。

选择专业
大学专业的选择可在高年级后再定。大学低年级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选课。文转理,理转文,只要取得了一定的学分以后就可以自由转换。大学一年级对人文课应有一定的要求。

以上都是些制度上的意见。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什么是人文教育,为什么要有人文教育?这个问题就复杂了。
如果高考一考定终身不变,我还是赞成文理分科,术业有专攻,未必不是素质.
体制不改,观念不改,怎么都是换汤不换药!!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文理分科”现状不可能变化的话,可以多考虑亡羊补牢的措施:文科补理,理科补文。
在中国谈文理是否分科,实为“伪问题”。因为文理不分科,理由是“通识教育”;分科,理由是尊重学生个性。但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下,无论分科还是不分科,都既不尊重学生个性,也不会做到“通识教育”。
我觉得分一下好…… 毕竟我文科实在不咋地……
再说理科又不是只对理科感兴趣,如果作业和课程少点……就可以了解了嘛~~ 当然也可以在课上学点~~毕竟不分文理有些忙……

-----梅子的女儿~~~
朱永新:我支持取消文理分科来源: 新京报(北京)

作者: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

最近,由于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当中,涉及了中学阶段文理分科该不该取消,文理分科再次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这个本来属于常识性的问题,由于涉及众多考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在各种调查中竟难分伯仲。其中,反对取消文理分科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认为中学生的压力现状不允许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二是认为文理分科反映了术业有专攻,教育应因材施教。

这两个理由本身是可以讨论的。首先是关于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学习压力的问题。主张不取消中学文理分科的人认为,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够重了,如果取消文理分科,把六门功课变为九门,学生的负担会更加重。

其实,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学生学习多少门课程并没太大联系。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即使只学习一门课程,同样可以把学生搞得天昏地暗。学生的学习负担往往不在于他们学习多少门课程,而在于他们对这些课程有无兴趣。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绝对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

问题在于,我们忘记了课程本身的意义。为了应付高考,我们不断加大学科的难度,不断扩大课程的知识容量,而忽视了课程的价值要素。大部分学生成为尖子生的陪读生,从而丧失了学习的激情与兴趣。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降低学科的难度,加大学科的价值学习力度,解放大部分学生。真正吃不饱的学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利用假期选修大学的课程。其次,全面推进新课程关于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规定,调动教师和社会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第二是关于全才与专才的问题。反对取消文理分科的另外一个重要理由是,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学习的最佳时间也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培养全才,只能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抹杀学生的个性。

这个看似合理的观点,其实设了一个很大的陷阱。首先,从多元智能的观点看,绝对不能把学生的才能简单划分为文科或者理科。根据加德纳的研究,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语文、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和自然探索等方面,其中又有交叉派生的新的组合。

其次,人的特殊才能、人的专业素质,是需要各种舞台、各种机会去展示、锻炼、发现的。钱伟长考清华大学时,是以文史见长的,其中历史得了满分。但他大学二年级时改学物理,最后成为一代宗师。在国外,大学生一般在第三年才开始选择专业,而且读研究生往往再改变专业,很少像我们这样“从一而终”的。这样,人生就有各种的可能性。

再次,文理分科也不利于专才的培养。过早分科,看起来让学生“术业有专攻”,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专门的知识,更容易早出成果。其实不然。梁思成曾呼吁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就是认为文理分科不利于人才的成长。钱学森也指出,“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人为地搞文理分科,对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可以说有百害无一利。”真正的大师,大部分是文理兼容的。

最后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文理分科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并不是这一次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其中教育公平的问题,农村教育的问题,学前(幼儿)教育的问题等,都需要像对待文理分科问题一样,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深入研究讨论。
我觉得分不分科都是次要的,关键是减少学生负担
逼迫学来的东西,再多也是不经用的。
我高中所学的很多东西,都忘记了,真正为我所用的,大多是自学来的
抛开高考本身、抛开素质教育,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我想我们首先应当回归人性。
什么是回归人性?
怎样回归人性?

子曾经曰过:“因材施教!”

万物有别,老虎永远学不会爬树,而考拉也绝不会学会奔跑。
通才教育除了更加加重部分学生的负担、挤占孩子们钻研兴趣的有限时间、试问还有什么积极的意义?80后的我们,正逢高校扩招的第一年,幸运的我们还能在分科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下一届的孩子们只能在“九门提督”的戏谑中,苦苦得被迫接纳着那些对自己而言“无聊”并“无趣”,但也许在其他人看来“有趣”并“充满着灵感”的东西。学习的前提根本就在于热爱、在于兴趣、在于这天然而自发的热情。这样的学习才有效率、才能出成绩、才有快乐、学到的才是“知识”!

如果说分科削弱了常识教育,那么请问那些干涩枯燥的化学公式、物理定律真的能教会我们面临突发情景时应有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处理方法吗?死记硬背某某历史人物的生辰业绩真的能帮助树立一个客观的历史观去启发青少年以史为镜,提高自身的情商、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吗?

“长”们、“者”们、“家”们,放过孩子们吧,停止这误国殃民的“意淫”。。
大学不改成宽进严出中学咋改最后方向都不会变。
社会结构就这样小打小闹无关痛痒的
春赐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飘雪
谢谢Sharon, scat2004,从你们的视角谈高考很有说服力。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这个题目看到好多天了,一直不敢回帖。

文理分科是为了高考设立的,高考不取消X+1+X的模式,讨论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有点乌搞。

高中就是为了参与高考,高考了才能够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这样的动力不消解,就没有办法提文理分科。

这次看到有个考生在申报表的作文(要求1500字,介绍自己,表达对报考学校的看法)里,一开头就说:“父亲从小教导我,读书是穷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

面试的时候问了一下,他父亲是个心灵手巧的木匠,自学了木雕,原来是做细木打家具的,后来没有工作了,出外打工当建筑木匠,自学会了看建筑图纸。

这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很阳光,成绩也很好。但是面试时有个很明显的倾向:总是试探标准答案,没有自信,缺乏空间的想象力。我的那个怪题基本上是没有能够答上来。

不过最后评议时,我还是投了他一票。毕竟两天面试的20个学生,只有这一个是穷人家的孩子。结果他是全票过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高等院校将学科按文理分类,这个应该是知识系统在教学结构上的资源调整。
但对于学生来说,“文理分科”成了个人知识结构片面化的误区,则归因于极为狭隘的学习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