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见识一下刚刚出炉的法国高考作文题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70cb20100dnbj.html

     熟悉《东方文化西方语》的读者知道,每年的六月份我都会与作文有关的话题,先是在6月上旬评论中国的高考作文,然后在6月中旬介绍法国中学毕业会考的哲学作文题。由于法国中学毕业会考成绩可以作为申请大学的依据,所以中学毕业会考就相当于高考。因为中国和法国“高考作文”前后相隔时间不远,所以每次我介绍了法国作文题之后,总是有媒体和读者会自然地与中国高考作文题做比较(去年一些媒体的报道附在博文后面)。其实,中国作文主要考学生的构思和文字表达能力,而法国哲学作文更多的是考学生的知识量和思辨能力,两者内涵和侧重点都不同,直接比较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话虽如此说,今年中国高考中,广东的作文题(“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有点像法国哲学作文考试的出题风格。

法国今年的中学会考在6月18日开始。按照惯例,这天第一门考的就是哲学(Philosophie),而且不论是学经济社会科(Série économique et sociale)、文科(Série littéraire)还是理科(Série scientifique)的学生都要考哲学作文。考试从早8点到中午12点考4个小时,考生可以在三道题中任选一道。三道供选择的题中总有一道是“语录评论题”(commentaire de texte),还有两道是“观点论述题”(dissertation)。顾名思义,“语录评论题”就是给出一段某哲人的语录,考生运用学过的哲学知识和观点来加以诠释和评论;“观点论述题”则是给出某种哲学观点,由考生引经据典加以论述和发挥。这样的作文题应该怎样下手呢?

        我举一个“观点论述题”的例子来说明。比如“人是否应该在独处中找到自我”(Faut-il être seul pour être soi-même )?对这样的题,不要急于回答“是”或者“不是”,而首先要从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入手:到底什么是“独处”(être seul)?有的“独处”在意愿上是主动的,在时间上是短暂的;有的“独处”在意愿上是主动的,但时间上是长期的;有的“独处”属于被迫的长期漂泊(可举鲁滨逊的例子);还有的“独处”是心理上的,虽然身处一个集体之中,却不与其他人交流。同样,也要分析一下什么是“自我”(être soi-même)。难道“我”不就是“自我”吗?这要看你是否能够做到自主思维、独立行动,不受他人或外界思维的桎梏。在解读了题目中的关键词之后,就可以回答题目中的问题了。不管你的答案是“是”还是“不是”,都要引用古代或当代哲学家的观点并举例说明。具体到这个题目而言,可以引用海德格(Heidegger)的“ 别人的独裁” 理论,萨特(Sartre)的《存在与虚无》(L'Être et le Néant),甚至《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从“社会”和“个体”、“本相”和“外相”等不同层次得出自己的结论。

      按照上面所说的答题路数,各位不妨看看刚刚出炉的法国高考各科哲学作文题(翻译仅供参考,抛砖引玉。如果各位网友有更贴切的翻译请留言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我随时订正,谢谢),试着回答一下,看看这样的作文题我们会做吗?

理科哲学作文题 :

1. 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Est-il absurde de désirer l'impossible )?


2. 世上是否存在任何科学都无法解释的问题(Y a-t-il des questions auxquelles aucune science ne répond) ?


3. 评点法国哲学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有关鼓励民众参与民主的一段文字:“因此,给民众以机会管理琐事的机会,比让他们参与管理国家大事更能激发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关心”(Commentaire de texte : un passage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d'Alexis de Tocqueville, sur la façon d'intéresser les citoyens à la démocratie. Extrait : "C'est donc en chargeant les citoyens de l'administration des petites affaires, bien plus qu'en leur livrant le gouvernement des grandes, qu'on les intéresse au bien public.")

经济社会科哲学作文题:
1. 从交换中我们能得到什么(Que gagne-t-on à échanger )?


2. 技术进步是否改变人类(Le développement technique transforme-t-il les hommes )?


3. 评点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有关人的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一段文字:“我承认,在违法分子的社区内部,他们自己会遵守正义和平等的规则;但是循规蹈矩并不是他们的天性,只是因为他们的社区内需要实行必要的规矩”(Commentaire de texte : un passage de l'"Essai sur l'entendement humain" de John Locke, qui soutient que les valeurs morales ne sont pas innées chez l'homme, mais le résultat d'un besoin pratique. Extrait : "Je reconnais que les hors-la-loi eux-mêmes les respectent (l'équité et la justice) entre eux ; mais ces règles ne sont pas respectées comme des lois de nature innées : elles sont appliquées comme des règles utiles dans leur communauté.")

文科哲学作文题:


1. 语言是否会背离思维(或:语言是否可以忠实地反应思维,Le langage trahit-il la pensée )?


2. 历史的客观性是否意味着历史学家的公正性(L'objectivité de l'histoire suppose-t-elle l'impartialité de l'historien )?

3. 评点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的一段有关匮乏和欲望满足的论述;“欲望,也就是匮乏,是所有快感的前提条件…所以,所谓心满意足不过是相对于痛苦而言的某种需求的满足”Commentaire de texte : un passage de "Le monde comme volonté et comme représentation" d'Arthur Schopenhauer, sur les rapports entre le désir comme privation, et la satisfaction de ce désir. Extrait : "Le désir, en effet, la privation, est la condition préliminaire de toute jouissance. (...) Donc la satisfaction, le contentement ne sauraient être qu'une délivrance à l'égard d'une douleur, d'un besoin."
得承认,这些题目对我来说,有较大难度。看来,法国的中学教育还是比较注重学生的哲学素养、思维能力训练的。
问题是,法国的SCIENCE为什么近来就没有英美强呢?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记得以前看过材料,法国的这些题目也不是人人会答,更不是人人答得好,只有要去“大学校”,比如巴黎高师这样地方的才要答才要答好,而且经过特别的学校之外的训练。
本帖最后由 流星雨 于 2009-6-21 20:17 编辑

毫无疑问,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政治学习、考试,始作俑者,法国佬是也!说实话,这些法国佬真的讨厌!瞎折腾!
法国的作文题目更具有普世价值,超越时间地点,不愧是个哲学大国。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法国高考作文如何评分: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70cb20100dntf.html

昨天的博文介绍了今年法国高考作文题,有读者询问:这样的抽象的作文如何定量评分呢?我在昨天的博文中已经介绍过,法国作文题目虽然充满哲理,考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但是作文本身有固定的程式,所以评分就要看考生是不是在几个关键环节给出了令判卷老师满意的答案。这里以理科作文题“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Est-il absurde de désirer l'impossible )?”为例来说明一下评分标准。







我举这个例子,是因为这是昨天法国作文题中最受欢迎的题目之一,估计有超过70%的理科考生都选择了这个题。评判老师在阅卷时,要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包含了下述几个方面:(1)作文题所述概念的解释;(2)对作文题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是否走题;(3)是否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论述;(4)文章是否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符合逻辑);(5)结论。



法国哲学作文第一件事就是概念解释。具体到这道题,要解释的主要有关概念包括“欲望”(désir)、“需求”(besoin)、“意愿”(volonté)、“理性”(raison)、“幸福”(bonheur),特别要解释清楚“欲望”与“需求”、“意愿”的区别与联系。当然也需要解释“不可能”(l'impossible)的含义,把它与“禁止”(l'interdit)区别开来。

在解释了概念之后,需要用自己的话“点题”,诠释这道作文题的含义。“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人的理性与感性的相互关系问题,或者说主观意愿与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这个环节很关键,如果把题目点偏了,那么接下来的论述难免会离题万里了。



法国哲学作文最“八股”的部分也是最困难的就是引述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这对考生的知识面和平素的阅读量是一个考验。与“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这个题目有关的论述有:柏拉图(Platon)有关欲望与匮乏的论述、黑格尔(Hegel)有关激情与德行的论述、伊壁鸠鲁(Epicurus)有关非自然、非必要的需求的论述,尤其是笛卡尔的那句“只求改变自己的欲望,不求改变世界的秩序”一定要提到,否则难免丢分了。



在引经据典的基础上,考生就可以自由发挥了,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这个问题,最好举例说明。先从认为是“荒谬的”开始,不妨强调“不可能”的意思就是不可实现,既然不可能实现,而且明知不可实现,还要“期盼”,是非理性的想法,无异于自寻烦恼。但是,在人的一生中只能期盼“可能的事情”显然也是不合情理的,从这个角度看,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并不荒谬。如果只能期盼“合理”的事情,人类的欲望也就没有意义了。欲望实际上是人类进步的发动机。



最后做个总结: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可能是荒谬的,但是这是人性,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感性的欲望为理性的发扬(科学)创造了条件。与其说“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荒谬的”,不如说“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合理的”。



如果上述各点面面俱到,这就是一篇得分16分以上的作文(满分20分),即“很好”(Très bien);如果论述大致完整可取,只是在概念定义、经典引用上有所欠缺,那么可以得分14-16之间,即“好”(Bien);如果作文没有跑题,只是论述不完整,那么得分可能在12-14之间,这叫“还算好”(Assez bien)。



【补记:正如楼下一位熟悉法国文化的网友所说,一般法国学生的哲学作文考试能够拿到12分已经值得去大大庆祝一番了。顺便再补充一点:法国阅卷老师在一周内批改100份作文可得500欧元的报酬,大概相当于5000元人民币】
法国人怎样看今年的哲学作文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70cb20100dobl.html

每年介绍法国中学毕业会考(Bac)哲学作文题以后,都会引起国内网友的关注和热议,那么,法国人又是怎样看待这些作文题呢?法国中学毕业会考的哲学作文是在6月18日那天早上8点开考,中午12点钟结束,但9点钟刚过《费加罗报》、《解放报》等网站就已经公布了所有的作文题。看到这些题目后,不少法国网民的第一感觉是“顺水行舟”(sujet bateau),中规中矩,总起来说今年的考题很“客气”(sympas)。一位网民发现,今年文科有关语言与思维的作文题在前些年的毕业会考中就已经出现过。







对法国人来说,今年的哲学作文题之所以貌似“简单”,是因为其中一些题目可以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一位自称已经97岁高龄的资深法国网友表示,如果让他来参加考试的话,他一定会选“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这道题目。因为在他小时候,很多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都成为了现实,所以说“期盼不可能的事”绝不是荒谬的。



还有的考题可以与时事挂钩。比如那道“语言是否会背离思维”的考题,许多法国网友都不约而同地拿竞选诺言与实际的政策为例说明政客的虚伪。再比如“从交换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技术进步是否改变人类”这两道作文题,很多法国网民认为这是在影射政府推动的“创新与互联网”的法案,该法创建了一个缩写为HADOPI机构,该机构将跟踪网络滥用者,并且对非法下载者实施三阶段的警告:(1)电子信件警告;(2)挂号信警告;(3)断网。在中学毕业会考的一周前,这第三阶段的“断网”惩罚措施被宪法委员会否决。对于广大网民来说,在网上下载文件就是“交换”而不是“偷窃”,而这种“交换”就是可以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进步”。由于“创新与互联网”法案是萨科齐大力推动的,所以一些法国网友就借着哲学作文题拿本国总统开涮。比如“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这道题,有网友写道:“我期盼萨科齐下台,我知道这不可能,因为反对党太无能了,但这不妨碍我继续热切地期盼,我不觉得我很荒谬”。



法新社还专门向法国的政客们提出了“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这个问题。对此,曾任社会党第一书记的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认为,“欲望不但不荒谬,而且是成功的条件,把可能变为现实的一个步骤”。现任社会党第一书记玛蒂娜•奥布里(Martine Aubry)也说,“欲望不仅不荒谬,而且要大力提倡。我们左翼的男人和女人要相信我们能够通过集体和个人的力量改变命运,把梦想变为现实”。中间派的“民主运动”领袖弗朗索瓦•贝鲁(François Bayrou)在这个问题上与左派完全没有区别:说到底,欲望就是人生,梦想创造人类社会。执政的右翼人民运动联盟(UMP)发言人多米尼克•帕耶(Dominique Paillé)的回答颇有诗意:“欲望是将可能的边界扩大的动力”。另一个右翼政党法国行动党主席菲利普•德维利耶(Philippe de Villiers)引用了丘吉尔的名言:“他们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做到了”。


如果说梦想不是荒谬的,那么有没有科学不能解释的事物呢?这也是法国中学会考哲学作文题中的一道题。对于这道题,一位法国网友的回答是:当然有,要不然怎么会考哲学呢?
这些题目, 看似普通,但未必都透彻思考过,让我想起法国的电影里,人物也会时而对生活“哲学”一番。法国哲学对人生的思考,比德国人更切近现实,德国人玄得多,有时进去出不来了。
9# David
可能就类似于中国以前的八股考试题目,重于思辨怯于动手,没有德国人的玄,但也不如美国人的实,夸夸其谈,也或根植于此?
10# 流星雨

来点夸夸其谈也不是坏事。不过你说的没错,美国人不来这一套。英美的经验主义,和大陆的哲学倾向,是到美国后才感受到的。
本帖最后由 流星雨 于 2009-6-29 11:34 编辑
10# 流星雨  

来点夸夸其谈也不是坏事。
David 发表于 2009-6-29 11:08
呵呵,戴维兄误会了,我意思是说,全民思辨是很滑稽的,搞到后来,就成了该思辨能思辨的无法思辨,本来不该思辨的也无能思辨的倒是天天都在“思辨”,把个思辨庸俗化了,思辨是一种专业,插浑打科诚为不错,但真要以为这就是“思辨”了,岂不是没有自知之明了?美国人好像也不是没有思辨吧?只是说思辨在那里应是一种比较专业的事哈?一般的人做什么?动手呗,动手就是一般人的“专业”哈?

一种立足于大众化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动手”型的,而不是“思辨”型的,对否?
一种立足于大众化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动手”型的,而不是“思辨”型的,对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来你尤其擅长夸夸其谈,思辨能力难道不是从小培养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这是中学高考,不经过考试又如何知道适不适合。
一种立足于大众化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动手”型的,而不是“思辨”型的,对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来你尤其擅长夸夸其谈,思辨能力难道不是从小培养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这是中学高考,不经过考试又如 ...
黄馨 发表于 2009-6-29 12:40
对呀,我知道这就是我的缺陷,但你觉得这是你的优势啦,我以我的缺陷示众,你以你的优势窃喜,区别是在这里?呵呵。
法国阅卷老师在一周内批改100份作文可得500欧元的报酬,大概相当于5000元人民币,
总报酬不算高,巴黎的低保线是1000欧,但每篇作文的评阅时间和报酬就比较可观了。国内高考阅卷作文是怎么“批”的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