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中国大部分人都可以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包括卖三聚氰胺的,卖山寨机的,炒房的,炒股票的,填报纸版面的。。。唯独搞研究的人,没法证明自己有什么必要性。
燕麦 发表于 2010-7-14 23:29
要是从我的话能推出您的上段话,对不起,可能是我表达有问题,让你误解了。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要是从我的话能推出您的上段话,对不起,可能是我表达有问题,让你误解了。
谢源卿 发表于 2010-7-14 23:32
因为我不是你。
我表达的是我对你的上述这段话的理解,并不是我对你对你的上述这段话的理解的理解。
你明白了?
所以我没有误解你。
我对你的上述这段话的理解,假如与你本人的理解有出入的话,那不是因为你的表达有问题,也不是因为我的理解有问题,那是因为我不是你,所以我们的理解不可能一样。
对同一段话,不同的人有截然相反的理解,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和你,不是同一个人,没有一样的脑细胞。
这个教授是否存在姑待考,一般来说,教授不大会和学生这么讲的。在美国,人很少对别人的选择发表意见。而且,这里是一个选择多样化的地方,鲜有“既然”如何如何,“为什么”如何如何这类推断。

选择研究的人,更多是虽然不富裕,却喜欢着条路的人。

做学问,尤其是人文学科,本该是无用的,不需“证明自己有什么必要性。”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本帖最后由 九船城 于 2010-7-15 08:03 编辑

33# 李大兴
这个教授很可能是虚构的,中国人喜欢玩假托的游戏。
这篇文章表述的观点,确实有人在思考,且答案真的不是很明确。
本帖最后由 老木匠 于 2010-7-15 23:28 编辑

现在招的研究生,10个人里有10个人既没有研究的兴趣,也没有研究的动力和能力,只不过是为了换个出身、落个户口,或者是不想找工作,继续做学生下去。一般要在10个以上,才会真有1、2个是有点学究气的,可是又很难进入到做研究的职业。

现在教授主体是60后的,副教授是70后的,他们要退休还有很长时间,位置空不出来。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偶认识几个本科、硕士阶段很有才气的人,因为生活压力或者家庭压力,中途放弃了自己的研究兴趣,从事一些比较实用的工作,其实心里也很压抑,但也很无奈。有时候觉得他们比后来坚持下来的那些更有天赋,但是时间久了,其实也都荒废了。真不知道要符合多少先天、后天的条件,才可能出一个凤毛麟角啊!
真的想培养点人才,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也差不得。
有人责难中国教育没有培养出世界级人才。大家可以想想,撇开教育不说,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为人才营造的是怎样的环境,创造的是什么样的条件。这种环境条件下生存成长的,坚强肯定是有的,潜心学问的却不可能很多。
算一下,大清朝到民国之间隔了多少年才出现大师级的人才,俺们国家自开放以来,也不过区区多少年?急什么,世无英雄,正好猴子称大王!
真的想培养点人才,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也差不得。
有人责难中国教育没有培养出世界级人才。大家可以想想,撇开教育不说,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为人才营造的是怎样的环境,创造的是什么样的条件。这种环境条件下生存成长 ...
九船城 发表于 2010-7-16 08:56
偶说得有点夸张啦,倒不一定完全是生存问题,反正我所认识的同学或者朋友,后来选择留校或者读博的,好像生活都没什么问题,但周围环境缺少鼓励是主要的,一般父母都不会特别支持孩子从事研究,同学之间议论起来,一般也不会觉得那是最好的选择,自己跟别人比比,也会觉得挺委屈的。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有人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也一些人确实是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反过来说,假如一个人从事的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虽然可能物质上充裕一些,但一样会觉得委屈,觉得自己像赚钱的机器,因为自己不是完全自由地在做这样一个选择。世界上往往被迫放弃,或者自以为不得不放弃的东西,是最吸引人的,但另一方面环境也会很快同化一个人。任何人作任何选择,都是从自身出发的,应该会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哪怕这些理由对另一个人来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而且一个人一辈子很长,也很少有人会一辈子都不改变自己的方向。
39# 燕麦

对于多数人“生存”可以说已经不成为问题了。要想“独立”、“平等”的生存呢?
话虽如此,选择还是多元的,也有不少人工作一段时间,有一点物质基础以后,再重返校园,或者找一份清闲的或者与专业研究相关的工作,也许很难做到什么高度,或者成为大家,但自得其乐总归还是可以的。
41# 燕麦

清闲?笑话。中级职称一年五篇论文,如果认真写,会怎样?
我说的是或者。
43# 燕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