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阳: 反思丑陋国民性:中国人何以独具“武侠癖”

反思丑陋国民性:中国人何以独具“武侠癖”

作者:于阳 来源:《反思历史解读中国》,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6日

江湖性格成为一面面镜子,印证江湖文化沉淀之深厚,“武侠癖”是其中之一。中国人崇拜武侠闻名于世,不仅武侠书报畅销海内外,武侠背景的功夫电影更打入了世界电影之都好莱坞。要理解中国人何以偏爱武侠,人人都想做“老大”,一切还须从江湖说起。没有江湖化,便没有武侠崇拜。

有一种浅显的解释,说武侠是中国文化的英雄。此言差矣,武侠只是枭雄,不是英雄。英雄何指?譬如孙武、吴起、霍去病、卫青、岳飞、戚继光、文天祥、林则徐,他们是拿俸禄的。这很关键,拿俸禄说明身处合法正统体制内,维护正式规则,这是非江湖与江湖的界限,是第一个要点。枭雄是谁?是宋江、晁盖、韦小宝、岳不群、黄金荣、杜月笙、许大马棒、座山雕,他们没人发饷,没朝廷出粮,靠自己去打砸抢,去巧取豪夺。这也很重要,是第二个要点,是靠抢,靠制造社会不公,而不是靠劳动。实际上,文学传统早有默认分类,前者是英雄故事,后者是豪侠故事,自古各有流派,各有受众。英雄不打家劫舍,豪侠离不了打家劫舍。至于“成者王侯败者贼”的说辞,仿佛混淆英雄枭雄的界限,其实不然,它只说明枭雄和英雄是可转换的,并无绝对界限。枭雄放弃打家劫舍,皈依合法正统,或者创建正式规则,便是王侯,可自称英雄。得了正统,即可收租派税,谁还打家劫舍?譬如刘邦、朱元璋等。

还有一种解释,说国人崇拜武侠是对暴力的崇尚,是顶礼膜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话虽沾点边,却不靠谱。论暴力革命,秦始皇、成吉思汗、李世民都是领袖,但这三人与武侠毫无关涉,从未有好事者将之划入武侠。他们是英雄而不是枭雄,是创立政治制度的政治家,而不是体制外的江湖豪侠。

武侠的文化母体是江湖。武侠首先是“侠”,其次是“武”,合而为一为拥有武功的侠客。侠,即是游离体制外的实力人物。武侠是江湖英雄,是江湖文化语境崇拜的偶像,其崇拜者遍及大众。这大众,狭义上是道上喽啰;广义上是被江湖化的普罗大众,是有江湖气的百姓。

儒教正统的偶像是忠义英雄,而江湖的偶像是武侠。前面说过,假若只看秦汉以降,江湖便是蜕化的儒教,尤其明以后江湖形态完全是退化儒教形态。“三纲五常”、“五伦”、“八德”渐渐蜕变,慢慢只落得“武”、“义”二字。拳脚功夫加上义气,是立足江湖的两样法宝。一般说江湖分三教九流,下下等是那些食不果腹、风餐露宿的流浪人、漂泊者,上上等是混得有模有样,悠游自在、功夫精湛、义气盖天的武侠,专以仗义行侠名义打家劫舍。武侠崇拜是泛江湖子民对江湖豪侠的崇拜,是下下等对上上等的羡慕,这是武侠崇拜的由来。

中国人何以独具“武侠癖”?武侠故事给予深陷江湖氤氲的小人物一个白日梦的机会,使其从中寻求自我解脱和升华。梦境与现实的江湖互为表里,同属一个精神符号体系。江湖化越深,就越崇拜武侠,武侠故事就越流行。武侠文化流行与社会江湖化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清朝比明朝流行,民国比清朝流行,文革后比文革前流行,两相比较便彰显了体制管理真空与武侠文化盛行的渊源。只要正式规则松懈,非正式规则就泛滥;只要非正式规则泛滥,武侠故事就繁荣昌盛。

当然,武侠写家并非都属泛滥货色,也有高明先生,境界直逼思想大师。此非戏言,许多中文教授不屑于武侠小说,作者不苟同。华罗庚称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童话,往褒义说确系如此,背后蕴含精深的道理。譬如,对揭露中国近代史上江湖颠覆儒教制度这一黑幕,极大凸显两千年未有过的制度危机,当数金庸的《鹿鼎记》一针见血。金庸小说《鹿鼎记》所含思想之敏锐,直逼鲁迅《狂人日记》。作者时常讶异,反思近代国难的文字可谓浩若烟海,居然是金庸小说率先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江湖性颠覆的事实:即明清以后“古典性”的终结,“江湖性”的发端,现代性的薄弱,使中国演变为一个江湖国家。《鹿鼎记》的过人之处是以主人公韦小宝这样一个飞黄腾达流氓的命运描写,揭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轨道的非理性,以及江湖化的真相。江湖颠覆正统体制,使整个社会变得荒诞。韦小宝,乃是扬州一个江湖混混,一个妓女私生子,俗称“婊子养的”。正经学问不学,仁义道德不顾;只学讲义气,擅钻营,心狠手辣,入皇宫假扮太监并逐步得到康熙的宠信,后入天地会,当上了青木堂香主,从此黑白两道均平步青云。韦小宝的故事结局圆满,晚年过得很是滋润,携七位大小老婆躲往云南,偏安一隅享清福了。

韦小宝这一人物设置,在文学技巧上是对近代中华文明的暗喻和反讽,讲义气、不择手段、有奶便是娘、飞黄腾达、美女如云等等,尽是江湖道上之准则。它反映了一种高度江湖化的社会伦理和价值结构,只不过普通中国人浑然不觉,“润物细无声”地嵌入了国人的集体无意识。韦小宝的故事揭示了近代秩序江湖化这一事实,江湖秩序颠覆了儒教体系,导致了一系列伦理价值观念的颠倒,产生了“老实人吃亏”、“坏人占便宜”的制度悖论。

《鹿鼎记》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反讽“坏人如何飞黄腾达”。金庸精细地设计了一个人物,处处与儒家准则对着干——“婊子养的”杂种,“有奶便是娘”的混混,一反“温良恭俭让”的心狠手辣。中国历史小说和戏剧大多借古寓今,这是受大众喜爱的套路,至今尚有诠释的生命力。譬如单位里有人嫖妓被“扫黄”归案,办公室沸扬之间,有同事不但不指责其下流无耻,反倒笑他笨蛋、不长心眼儿,以显示自己更无耻、更聪明,更韦小宝。某日,一位官员被“双规”,谴责之声不闻,嘲笑之声不绝于耳:太笨了,还敢做局长?

一部《鹿鼎记》,概括了明清代以来价值观的江湖本性:笑贫不笑娼,笑笨不笑腐;老实不如奸诈,劳动不如混世。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感觉应该反思的,倒是中国为啥多像作者这样动辄上纲上线的人。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本帖最后由 pfpf 于 2010-9-26 12:10 编辑

作为一个武侠迷,我来鉴定一下:
1、主贴作者没读过史记,没看过刺客列传,游侠列传;
2、主贴作者没读过唐传奇;
3、主贴作者没正经看过金庸小说,看的大概是借着金庸小说拍的电视剧或者电影;
4、主贴作者把英雄等同于持执照杀人或杀人后补发执照,这种理解实际上贬低了他所罗列的某些英雄;
5、主贴作者没读过罗曼罗兰的著作,不知道罗曼罗兰对英雄的见解,人家说的那个英雄,也没在体制内。
未完,不续
Piano and Forte
武侠小说有啥好看,哪儿有玄幻的带劲儿
韩非云"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盖儒侠之初皆五蠹之属,不除之无以安邦定国,是以秦用申韩之术销锋镝而坑群儒。然秦二世而亡何也?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也。儒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可坑,侠以“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当诛,然徒用申韩之术齐之以刑,仅能使民免而无耻,不能诛其心,是扬汤止沸之下策,用儒术道之以德则民有耻且格,才是釜底抽薪之上策。所以,儒从始皇必诛之乱党,到武帝独尊之上宾是有迹可循的。然而儒一旦和权力相结合,则立即拿起申韩之术,以它说为乱党必欲诛之而后快,从孔子诛杀少正卯到董仲舒天人三策“独尊儒术,废黜百家”,如出一辙。所以,在专制权力下的儒与法其实都是鹰犬,并无实质区别,只是一个是刑错其身,一个诛戮其心。就拿武帝而言,一边尊用儒生的同时,一边却任用张汤,义纵,王温舒等峭直深刻专以鹰击为治之徒。就连儒生在武帝的眼里也只不过是“有用之器”,如“有才不肯尽用,则与无才同,不杀何施?”儒本以“仁义”为其核心价值,一旦与皇权相结合,仁义则必唯皇权马首是瞻,不得有所妄动。而在皇权的争夺当中,往往是以仁义为名行阴狠之实。魏晋的一幕幕禅代的闹剧就是明证。也无怪乎堂堂华夏衣冠竟不免胡奴“狐媚以取天下”之讥。满口仁义,动静礼法的儒生堕落成了“公等养汝,正拟今日,复何疑?”的凶徒,所以竹林七贤便以鄙薄礼法崇尚虚无示之不肯与之合流,然而这竟也逃不脱皇权“不杀何施?”的明训。所以皇权愈是专制,儒愈是堕落,因为从董仲舒戴上“红顶子”开始,儒便走上了不归路。中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庙堂之高,缙绅之辈尚行如此事,鸡鸣狗盗的白丁之徒又如何不依样画葫芦呢?以此观之,千载沉积而下的“丑陋的国民性”或许不能首先扣在侠的头上。
5# 别列津河的桥
非常赞同. 和老弟就是谈得来.   

"千载沉积而下的“丑陋的国民性”或许不能首先扣在侠的头上。",这正是梅茗姐姐在二楼所说的"上纲上线". "侠"的定义,被韦小宝化了...虽然,郭靖那样的"侠之大者"也失之高大全模式,真正的武侠精神,却不能如此庸俗化. 何谓"侠",从<<游侠列传>>到<<三剑客>>,都有很好的诠释. 不过文中所提的社会江湖化(潜台词: 黑社会化?),倒是有些同感. 这也是该文值得注意的地方吧.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不独中国崇尚武侠,很多民族在历史的某一时期都有着武侠崇拜。罗宾汉、佐罗等等。

是流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游离开土地,但尚未能在都市扎根,有着比乡土更开阔的视野,但又委屈于市井底层的窘困,口袋里零丁可响的铜板与生活中打发不去的闲暇。这不是什么国民性的问题,而是人类社会某一个阶段的社会精神的现象,工业化刚刚开始,城市化正在起步,一些人从封闭的村落社会走出,而城市尚未能开阔起来的时代。
不独中国崇尚武侠,很多民族在历史的某一时期都有着武侠崇拜。罗宾汉、佐罗等等。

是流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游离开土地,但尚未能在都市扎根,有着比乡土更开阔的视野,但又委屈于市井底层的窘困,口袋里零丁可 ...
李大苗 发表于 2010-9-27 18:37
那现今米国的《超人》《蜘蛛侠》《钢铁侠》《蝙蝠侠》等大片在欧美本土的热映,能否看成也是欧美社会当下仍存在武侠崇拜呢?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那现今米国的《超人》《蜘蛛侠》《钢铁侠》《蝙蝠侠》等大片在欧美本土的热映,能否看成也是欧美社会当下仍存在武侠崇拜呢?
竹南 发表于 2010-9-27 22:16
上面这些,除了《超人》,别的都没看过,但超人肯定不是武侠,确切说传统武侠,故事中的那种江湖义士绿林好汉的天地英雄,而是现代的美女加英雄式的好莱坞商业噱头。“崇拜”是一种人格化的东西,有着社会或个人精神的寄托,这样说法大致不错。
韩非云"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盖儒侠之初皆五蠹之属,不除之无以安邦定国,是以秦用申韩之术销锋镝而坑群儒。然秦二世而亡何也?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也。儒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可坑,侠以“聚徒属,立 ...
别列津河的桥 发表于 2010-9-26 13:35
刚刚看到,高见。
附和,确属高见。
11# tian295

tian兄,周老师过奖了,在下不过失口乱言,实在不敢当此谬赞。
本帖最后由 宇航 于 2012-1-24 00:41 编辑
上面这些,除了《超人》,别的都没看过,但超人肯定不是武侠,确切说传统武侠,故事中的那种江湖义士绿林好汉的天地英雄,而是现代的美女加英雄式的好莱坞商业噱头。“崇拜”是一种人格化的东西,有着社会或个人精 ...
李大苗 发表于 2010-9-27 22:50
希望大苗老师具体阐述一下,这样的环境驱使的武侠梦的诞生。
希望大猫老师具体阐述一下,这样的环境驱使的武侠梦的诞生。
宇航 发表于 2012-1-22 18:40
喔噻,别这么恭敬且漫不经心地称呼好么?先改正,再答复。
14# 李大苗

已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