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释《蛊》

在发新话题前,为721京师暴雨中逝去的同胞默哀,天堂的路很远,走好。

18


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上九 ______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六五 __
__
干父之蛊,用誉。
六四 __
__
裕父之蛊,往见,吝。
九三 ______
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九二 ______
干母之蛊,不可。贞。
初六 __
__
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注释〕
蛊:gu
卦名,六十四卦之一。
蛊,甲骨文写作,像器皿中有虫子,往吃的或喝的里边放虫子,至少能让人得病,看来,下蛊这种活动至少在商朝就有了。后来,蛊进而有“蛊惑”之意。从古文献上看,下蛊者一般为女人,而且是二奶、三奶之类的女人,这些人或是用药下蛊,或是用语言下蛊,不管怎么说,能够下蛊的应该都应该是身边的人。
△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蛊卦卦辞。
甲:jia
甲骨文写作,甲骨文的“甲()”与“田”的区别是甲字中间的“十”字不与“口”连接,而田字是连接的。
在我国商朝已形成了完整的天干、地支记日、记时次序的符号,即现在仍然用的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合为记年,转一轮为一个甲子,即六十年。现在常用的“年过花甲”,就是指一个人的年龄已超过六十岁了;“寅吃卯粮”就是说提前消费了,那是老皇历了,现在鼓励“寅吃卯粮”。
既然定了这些序次,古人迷信,大小事都要择日而行,所以“先甲三日”,就是辛日,“后甲三日”就是“丁日”,释卦者一般都以甲为始说事,所以不直接说“某某日”,这样即有神秘性,也显得有水平。
▲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神享受祭品,(吉)。利益在涉大川中。辛日,丁日(出发吉利)。
△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蛊卜第一爻爻辞。
干:gan
甲骨文写作,象盾牌,手拿盾牌,一是防卫来犯者,二是去犯人,因此,干字的本义应该是“犯”,后来一般将“干戈”连用,比喻打仗,还有现在外交辞令中的“干涉别国内政”等,“干”有主动“做”某事之意。
父:fu
甲骨文写作,郭沫若先生认为“父”字“乃斧之初字,石器时代男子持石斧以事操作,故孳乳为父母之父”,大家都从此说。我认为持斧之人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怎么孳乳为“父亲”,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若其说可从,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石器时代,斧子是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代表,不仅仅是劳动工具,而且也是战争用具,谁拥有了斧头,谁就拥有了权力,谁就是老大,谁就是氏族的头儿,因此,持斧者自然也成为全部落的“父”。后来,随着各种“先进”制斧材料的发现,“斧”由石斧而青铜斧,代表国家权威的由斧而鼎,于是,“斧”终于回归到它原来的用处,一个工具而矣,父,也由国父一变为代表最小的群体单位“家”的一把手而矣,这虽然是字意的变迁,同时,更是社会的变化在文字上的体现。
▲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侵犯父亲的侍从(这里的“干”字,有现代意义上的性侵犯之意),有了孩子。(地位)上升,没有过错。(虽有)危险,最终吉利。
△干母之蛊,不可。贞:蛊卦第二爻爻辞。
母:mu
甲骨文写作,突出女人的两个乳房,为人母亲。
▲干母之蛊,不可。贞:侵犯母亲的侍从,不可。贞(无结果)。
△▲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蛊卦第三爻爻辞。侵犯父亲的侍从,有小悔,没有大错。
△裕父之蛊,往,见吝:蛊卦第四爻爻辞。
裕:yu
甲骨文写作像家中有物,一表示家大可容物,二表示家中有东西,即富有,因此,裕本义应该是容,引申义为富,现在“富裕”两字还在连用。
▲裕父之蛊,往见,吝:与父共用一侍人,到那里见(蛊),难。
在上古时代,人类社会尚未进入一夫一妻的文明社会,父子、兄弟共用一个女人是很正常的事,直到清朝,还存在着这种习俗,如《红楼梦》中,贾珍将用过的丫头秋桐赏给了儿子贾琏,合府上下都认为再正常不过,就连醋坛子凤姐也只能在心里犯酸。同时,贾珍、贾琏父子还同时去调戏尤二姐,这在当时来说也是正常现象。因此,《蛊》卦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干父之蛊,用誉:侵犯父亲的侍人,还得了名声。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不给王侯做事,(自认为自己做的事很)高尚。
《蛊》卦主要说的是什么?
从这一卦中,对后世有意义的就是“不事王侯”了。从古自今,都以能够“事”王侯而高尚的,事王侯,能够吃官饭,是大家都梦寐以求的事,古语说的好,叫“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这卦却说:不事王侯,是高尚的事,这个“高尚”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一部分知识的走向,那就是“隐逸”,从伯夷、叔齐的不食周粟,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再到李白的“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直白表露,到白居易的“大隐”,总之,不事王侯,也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元素吧。
至于,什么是干父、干母亲之蛊,则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