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10年获奖者回顾

http://news.163.com/12/1011/19/8DIDEBCN00014JB6.html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10年获奖者回顾

2012-10-11 19:15: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0人参与

0




中新网10月11日电 11日下午17时,诺贝尔奖五个奖项中最具悬念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
1895年,诺贝尔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莫言,另外还有11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现在我们对他们做一个简短的回顾。
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凯尔泰斯·伊姆雷
匈牙利犹太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无命运的人生》(2002年获奖作品)、《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等。
《无命运的人生》是他以自己少年时代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为素材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但发表后反响一般,直到1988年和1990年《无命运的人生》的两部续篇《惨败》和《给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祷告》发表之后,他才为世界所了解。


获奖理由:“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南非白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耻》(2003年获奖作品)、《钢铁时代》、《凶年纪事》等。
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他的作品《耻》、《等待野蛮人》和《国家中心》是这一风格的典范。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10年获奖者回顾(二)
2012-10-11 19:15: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0人参与
0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奥地利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钢琴教师》(2004年获奖作品)、《女情人们》、《我们是骗子,宝贝》及《情欲》等小说。

耶利内克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八孔长笛,后来她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她的作品有犀利的社会批判锋芒,特别是揭露在现代男权社会中女性受到的侮辱和摧残。因为作品中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和社会批评意识,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饱受争议。


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品特

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看门人》(The Caretaker,1960)、《生日派对》(TheBirthdayParty,1958)、《回乡》(TheHome coming,1965)等。

获奖理由:“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10年获奖者回顾(三)
2012-10-11 19:15: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0人参与
0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

土耳其作家,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 《我的名字叫红》(2006年获奖作品)、《伊斯坦布尔》等。

获奖理由:“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


英国女作家,代表作有《金色笔记》等,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她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此外她是历来第卅四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莱辛偏爱描写婚姻破裂的女人,确切地说,是描写因为失去丈夫而生活支离破碎的女人。政治,也许是多丽丝·莱辛与其他女作家拉开差距的根本原因。莱辛的许多作品都可以定义为“女性文学”,但并没有局限于感性的情感题材。她不诗意、不哀怨;相反,她咄咄逼人、一针见血。

获奖理由:“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10年获奖者回顾(四)
2012-10-11 19:15: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2人参与
0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

法国著名文学家,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代表作有《诉讼笔录》、《金鱼》、《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 《战争》(2008年获奖作品)、《乌拉尼亚》等。

他的早期作品,诸如《诉讼笔录》、《可爱的土地》等,多寻找一种空灵与寂静,人物时常在形式、色彩与物质的海洋中摇摆不定,人和物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而他的后期作品,诸如《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等,则更关注心理空间,向着自然与人这两个“宇宙”同时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探索。

获奖理由是:“一个集背叛,诗意冒险和感性迷狂于一身的作家,探寻文明支配下的边缘人性”。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

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心兽》、《狐狸那时已是猎人》、《低地》、《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呼吸秋千》(2009年获奖作品)等。

她的作品政治性很强,像《呼吸钟摆》描写了二战后在苏联战俘营的德国人的生活,这种敏感的政治题材妨碍了她在东方的传播。

获奖理由:“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他的主要代表作品还有,《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城市与狗》《酒吧长谈》(获奖作品)、《谁是杀人犯》、《叙事人》、《谎言中的真实》、《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等。

获奖理由:“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


瑞典有世界影响的诗人。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先后共出版《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见黑暗》《小路》《为生者和死者》《悲哀贡多拉》等10部诗集。

托马·特朗斯特罗默的诗作音韵优美,具有古希腊诗歌、巴罗克诗歌和超现实主义诗歌的特征。

特朗斯特罗姆是公认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20世纪80~90年代声誉达到顶峰。有人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特朗斯特罗姆瘫痪以后,欧洲最好的诗人在哪里?”

获奖理由:“透过他那简单、凝练的意象,让我们用崭新的方式来体验现实世界。”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这是中国本土第几位诺奖得主?
耶利内克不仅仅是“批判”,而且是奥地利共产党的。
呃,应该恭喜吗?这次的获奖人终于不是敏感词,人家连手抄本都写过了。
我知道什么?
这是中国本土第几位诺奖得主?
老独步天下 发表于 2012-10-11 19:43
**

    第一点五位。
**

    第一点五位。
ys1937 发表于 2012-10-11 20:12
妙!反正不是第一啦。
老莫获奖是件好事,相比之下高行建获奖显得莫名其妙。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2-10-11 21:58 编辑

**

    1、 不可否认,得诺文奖的作家,在本国可能未必是 NO 1,这或许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2、 但是,也得承认,得诺奖的作家,总有他得奖的理由;
    3、 对莫可以赞扬,也可以批评以至批判;同样,对不低也可以赞可以批。
    4、 之所以说莫是一点五,理由如下:
    (1) 莫:部份中国人认为是二,部份中国人认为是一,官方肯定说是一,取中间值,定为一点五;
    (2) 不低:得奖时是法国人,对中国是零;但是得奖的作品是在做中国人时写的,对中国是一,也取均值,定为零点五。
    5、 嘻嘻,阿拉是在说疯话。
11# ys1937   



文学奖本来不代表什么,没拿过文学奖的大文豪或优秀作家一抓一大把。


还是像萨特那样,拿到奖不要才是有骨头。
钓鱼岛主任 于 2012/10/11 18:43:1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传瑞典斯德哥尔摩消息:中国作家莫言已经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是《蛙》!







传瑞典斯德哥尔摩消息:中国作家莫言已经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是《蛙》!







《蛙》作者:莫言



下载:  《蛙》莫言-第八届茅盾文学奖TXT下载-TXT书库



《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等相比,《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



整个故事叙述的缘起是日本作家杉谷义人到我(蝌蚪)的故乡与当地文学爱好者畅谈文学。在结识了我的姑姑之后,杉谷义人鼓励当地文学爱好者以姑姑为素材写出感人的作品。受杉谷义人启发,我决定向法国作家萨特看齐,以姑姑的一生为素材创作一部话剧。我遵照杉谷义人的嘱咐,先以书信的方式把姑姑的故事写给杉谷义人。



我的故乡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起名字,孩子长大后有的会改换雅一点的名字,但也有的不改。姑姑的名字叫万心,她父亲,我的大爷爷是胶东军区八路军地下医院的医生、革命烈士。姑姑因为父亲的关系,曾和她的奶奶、母亲被驻扎在当地的日军司令关押在大牢里。新中国成立后,姑姑继承父业,经过新法接生培训,成为乡里的一名医生。姑姑是天才的妇产科医生,凡是见过她接生或是被她接生过的女人,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她的手在孕妇肚皮上一摸,就会让孕妇感受到一种力量,并对她产生信心。从50年代初开始,姑姑接生过上万个孩子。姑姑用新法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陈鼻;我(蝌蚪)是姑姑接生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先出来一条,被姑姑拽着腿,像拔萝卜一样拔了出来。五十年代,在国家经济发展繁荣时期,姑姑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跑遍了高密东北乡十八个村庄的街道和胡同,接生了1600多名婴儿;并且在接生第1000个婴儿的日子,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轻时的姑姑谈过一个对象,是一个空军飞行员,一家人曾为此自豪无比。但后来这个空军飞行员驾机叛逃到了台湾,曾经风光一时的姑姑深受打击,并因此差点自杀。到了六十年代初,刚刚经历过三年大饥饿的农村出现生育高潮,姑姑也忙碌起来,并成为高密东北乡远近闻名的妇婴名医。从1965年开始,急剧增长的人口导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计划生育高潮。当上公社卫生院妇产科主任的姑姑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公社掀起轰轰烈烈的“男扎”行动。一些村民对政策不理解,到处闹事。一个叫王脚的被“男扎”后,说自己的神经被捅坏了;一个叫肖上唇的说自己的性功能被破坏了。“文革”开始后,姑姑被当成“牛鬼蛇神”,受到批斗。有一次批斗大会在滞洪区的冰面上举行。倔强的姑姑因为不驯服,被打趴在批斗台上,一个纠察队员还用一只脚踩住她的背。在批斗县委书记的时候,姑姑被拖起来与县委书记并排站着,脖子上还被女红卫兵挂了一只破鞋子。但姑姑昂着头,不肯屈服。后来,冰面因为承受不住那么多人,发出一声怪响,轰然塌裂,许多人落入了冰水中。



七十年代末,国家迎来了计划生育的第二个高潮,发生在姑姑身上的故事也更加多姿多彩,有感人肺腑的,有惊心动魄的,也有让人感慨万千的。一次为了动员一个生过三个女儿、怀了第四胎的女人去卫生院做人工流产,她被那个女人的丈夫打得头破血流;而那个女人则因为大出血而失去生命。



在部队立了三等功的我喜欢上了长着两条仙鹤般长腿的王仁美。举行婚礼的那天大雨倾盆,但王仁美一直嘻嘻哈哈的,表现出让人怜爱的性格。已经当上县政协常委的姑姑来参加婚礼,王仁美向姑姑要能生双胞胎的灵丹妙药,受到姑姑的严厉批评。姑姑不仅教育王仁美,告诉她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而且提醒我,“你是共产党员,革命军人,一定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两年后,女儿出生。但不甘心只生一胎的王仁美后来又怀上了。我从部队赶回来,发现王仁美之所以又怀上了,是因为她偷偷地找曾是我小学同学的袁腮把原来戴着避孕环给取掉了。王仁美为了逃避做流产,藏在了自己的娘家。姑姑带着阵容庞大的计划生育工作队开进村里。我的岳母骂姑姑是妖魔,村里不理解姑姑行为的人骂姑姑是土匪。但姑姑为了计划生育,还是想法把王仁美逼了出来。我所在部队的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也来到我们村,和姑姑一起劝说王仁美理解国家政策。深明大义的王仁美爽快地同意接受流产手术,却不幸因为大出血死在了手术台上;姑姑也因此被蝌蚪的岳母用剪刀刺在大腿上,但姑姑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





当时,随着国家市场经济搞活,我的小学同学陈鼻成了村里有名的万元户;他的老婆,小侏儒王胆怀了第二胎。王胆一直躲藏着,直到临产的时候,乘着一张竹筏想逃到外地去生下腹中的胎儿。在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追逐后,姑姑的计划生育队在河上追上了逃跑的王胆。王胆羊水破裂,姑姑在竹筏上给她接生了一个女婴,但王胆却不幸死去。



王仁美不幸死后,姑姑做媒,我娶了姑姑的助手小狮子,但没再生育。岁月匆匆,时光荏苒。经过二十多年的计划生育,国家终于控制住了人口暴增的局面。我和小狮子也退休回到了故乡。这时的故乡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走向城市化的巨变,高密东北乡胶河两岸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开发:花园、大小超市、盲人按摩院、美容院、商场、农贸市场、中美合资妇婴医院,等等大城市有的东西,在这里也都涌现出来。我的小学同学袁腮开办了牛蛙养殖场;王胆的哥哥王肝成了泥塑艺人秦河的助手;姑姑也嫁给了另一老实巴交的泥塑艺人郝大手。王肝送给我一套《高密东北乡奇人系列》DVD。通过这张DVD,我了解了姑姑之所以嫁给郝大手的原因。在姑姑被宣布退休的那天晚上,姑姑喝醉了,她摇摇晃晃地往回走,结果走到了一片洼地。在月光下,蛤蟆、青蛙呱呱地叫着。姑姑想逃离那些蛙叫声,但蛙声追逐着她;她一边嚎叫一边奔跑,最后遇上了郝大手。退休之后,姑姑对生命,尤其是对婴儿和胎儿生命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晚年的姑姑对生命生发出了中国传统母亲式的大悲悯,并且表现出一个乡村医生对神秘生命的沉重思考。她把想象中的那些她引流过的婴儿形象描述给丈夫——一个民间泥塑艺人,通过丈夫的手,捏成泥人,祈愿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她对那些没能来到人世的婴儿的歉疚。但与此同时,姑姑也用她那双善于接生的手参与着各种各样的接生。



在发生了巨变的故乡,我在一家名为堂吉诃德的餐馆遇到了落魄潦倒的陈鼻。当年英俊的陈鼻,如今头顶光秃,衣着古怪,装扮成了塞万提斯笔下的愁容骑士堂吉诃德,拿着话剧演员的强调,在餐馆里招徕客人;但是因为有酒瘾和烟瘾,还带着一条寸步不离的癞皮狗,所以并不讨人喜欢。陈鼻的两个性情高洁的女儿——陈耳和陈眉——曾是高密东北乡最美丽的姐妹花,她们到南方一家毛绒玩具厂打工,结果在一场震惊全国的大火中,陈耳被烧成焦炭,陈眉烧毁了面容。种种变故使陈鼻变得有些疯疯癫癫,甚至想带着他的狗扑倒车轮下面寻死。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突飞猛进,一些超生的方式也“与时俱进”,越来越令人惊叹。在高密东北乡,袁腮以牛蛙养殖公司为幌子,组织了一批“代孕女”为那些想要生男孩的人代孕。年逾五旬的小狮子耍花招把我的精液注入一个“代孕女”体内,并使其怀孕;而这个“代孕女”就是王胆在竹筏上给陈鼻生下了那个女儿,在南方那家毛绒玩具厂烧毁面容的陈眉。我一下子陷入前所未有的矛盾纠结中:五十五岁的我,糊里糊涂又要做父亲了;我想找出办法让怀孕数月的陈眉做药物引产,但我年轻时曾因此断送了妻子王仁美的性命,这是我心中最痛的地方,是我永难赎还的罪过;更何况,我和陈眉,这简直是乱伦啊。但是,在跟一位老同学倾诉了这一切,并听了那位老同学的一番劝解后,我在心理上慢慢接受了现实;我甚至把陈眉所怀的孩子想象成王仁美曾经怀的那个在手术台上夭折婴儿的投胎转世,并以老来得子的喜悦迎来了儿子的诞生。



在叙述从五十年代到当下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作为小有名气剧作家的我,也为自己以姑姑一生为素材创作的话剧找到了灵感。当下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和我要创作的剧本中的故事纠缠在一起,使我已经分不清剧本中哪里是纪实,哪里是虚构。而且在与杉谷义人的通信交往中,我内心中的赎罪心理也日渐加重;我甚至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赎罪的方式。在寄给杉谷义人的剧本中,我把前面的叙述延伸到了如梦如幻的话剧舞台上。这是一部具有荒诞色彩的,融合了诙谐、戏谑、调侃、反讽、嬉闹、灵魂独白、戏中戏等文体风格的话剧。在剧本中,生下孩子的陈眉因为孩子被抱走而精神失常,到处寻找自己的孩子,甚至闯进公安派出所去诉冤。我一家子给代孕生的孩子“金娃”办满月宴席时,陈眉闯进来抢走“金娃”,跑进一个以民国时期县衙大堂为背景的电视戏剧片拍摄现场。经过“县长”一番颇具讽刺意味的断案后,“金娃”回到了小狮子的怀抱。在话剧的最后一幕,姑姑展开了内心的剖白:她经常回想起那些因计划生育而死去的女人和她接生过的孩子。


赛珍珠代表作——《大地》在中国曾遭集体封杀

赛珍珠的《大地》在中国的命运是耐人寻味的,鲁迅、巴金、茅盾、胡风等人都不喜欢其作品,这是集体封杀还是另有隐情?是我的地盘我做主还是文人相轻?

1932年,中译本《大地》在中国问世。《大地》受到许多人的好评。鲁迅也阅读了《大地》。1933年11月11日,《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了姚克《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一文后,鲁迅致信姚克,说:“先生要作小说,我极赞成,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即如布克夫人(笔者按;即赛珍珠),上海曾大欢迎,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的立场而已,所以她之称许《寄庐》(笔者按:《寄庐》系美国女作家诺拉?沃恩所作),也无足怪,因为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只有我们做起来,方能留下一个真相。”

毋庸讳言,多少年来,人们对赛珍珠的译介与评论始终持低调乃至不屑一顾的态度,不能不说鲁迅的评论起了重要作用,以致后人对赛珍珠的评价沿袭了从概念到概念的批评,极大地妨碍了对赛珍珠的全面认识与客观评价。其后,《大地》虽于1938年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中国文艺界仍以鲁迅先生对《大地》的评价为准,赛珍珠及其《大地》热,半个世纪内再也没有在中国出现过。

茅盾在《给西方的被压迫大众》一文中,批评赛珍珠的小说歪曲了中国农民的形象。胡风也不满意《大地》里的中国,他认为《大地》的内容“是被一个略带架空色彩的故事贯穿着的” 。胡风认为,赛珍珠把握不了中国农村的经济结构,不能揭示中国农民悲剧命运的根由,忽略了中国与帝国主义间的矛盾,而去美化外国人。所以,胡风得出结论说,“《大地》虽然多少提高了欧美读者对于中国的了解,但同时也就提高了他们对于中国的误会。”

巴金对赛珍珠也持厌恶的态度。他在《鲁迅风》上曾坦率表白“我从来对赛珍珠没有好感……她得了诺贝尔奖金以后还是原来的赛珍珠。”所以,当曾经认为赛珍珠何足道哉的朱雯受商业利益的鼓励而加入抢译《爱国者》的队伍,并一改初衷,吹捧这本书时,巴金拍案而起,质问道:“我不明白赛珍珠女士的《爱国者》为什么会被中国(上海)作家和出版家注意。我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文化人’抛开别的更有意义的工作,抢着翻译一本虚伪的书。” (不过,赛珍珠和中国的其他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例如老舍,关系不错。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是她的好朋友,有些人还认为他们之间有恋情)。

后来,当好莱坞米高梅电影公司(MGM)于1934年在中国拍摄根据《大地》改编的电影,南京政府官员也表示了不满,尤其是对《大地》描写了饥寒交迫的农民、小老婆、土匪抢劫等情节恼羞成怒。政府官员决心阻止拍摄任何让他们感到尴尬的镜头。按照赛珍珠的说法,他们“指派一个村庄给电影公司,坚持要求女人都穿上干净的衣服,头上插着鲜花。他们也反对电影中出现水牛,他们认为这会让中国看着像中世纪一样落后,他们想用拖拉机替换,虽然这时候在整个中国只有两台拖拉机” 。最后,赛珍珠指责政府代表在摄制组离开中国时,焚烧了上海的摄影棚,往电影胶片箱子上泼硫酸。电影胶片到了美国后几乎全部得重新拍摄。

.


因宣扬种族平等——赛珍珠遭FBI的秘密调查

赛珍珠1892年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当时她的传教士父母在家休假。虽然出生在美国,但在中国镇江,赛珍珠度过了她生命中最美好的童年时光和少年岁月。

然而,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她一直是一个异乡人:赛珍珠没有很快接受美国,美国同样也没有那么容易接纳她,即便她为美国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回国后,由于赛珍珠在社会活动中的活跃,于是引起了美国联邦调查局对她是否忠于美国的怀疑,自1937年起便开始秘密调查赛珍珠,她的案卷最后长达300多页,是所有被调查入档的美国作家中材料最多的一位。

据一份联邦调查局的报告记载,赛珍珠至少和四个美国的“共产主义前沿组织”过往甚密:东西方协会、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美籍日本人争取民主委员会、印度美国联盟。这可能是赛珍珠自己也无法相信的,她只是为了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争取种族平等,这些努力居然使她成了危险人物。报告最后的结论说:尽管现有的情报不足以使人相信赛珍珠是共产党,但她积极支持所有宣扬种族平等的方案,已使她和许多知名的共产党人士以及其他持不同政见的个人有了牵涉。
回家的要求在那个错误的时代成为梦想

在赛珍珠将近80岁时,心中一直想的是回中国一趟。1934年赛珍珠回到美国,但是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和结婚17年的丈夫约翰?洛辛?布克(John Lossing Buck)离婚,当天在雷诺(Reno)嫁给了约翰?戴出版公司总经理、《亚洲》杂志主编理查德?弗?威尔士,这在当时引起众人的非议。直到1970年,赛珍珠已经有将近40年没有踏上中国的土地了,在这期间中国经历了日本侵略,内战,和共产党的胜利。

在那段中国与美国还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岁月,美国人根本不可能访问中国。但1971年由乒乓外交的中美关系的解冻让她看到了希望,她给他认为能够帮助她搞到访问中国的邀请函的任何人写信,包括尼克松总统。1972年2月,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后,赛珍珠信心十足地向美国媒体宣布,她也要尽快访华。为此,她还同意主持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为配合中美关系解冻而播出的专题节目“重新看中国”。1972年5月,她终于收到中国政府通过前国务院官员转交的回信:

亲爱的赛珍珠女士:

来信收悉。

考虑到长期以来您在著作里采取歪曲、攻击、谩骂新中国及其领导人的态度的事实,我被授权告诉您我们无法答应您访问中国的请求。

您的忠诚的,

二秘H. L. Yuan

赛珍珠惊讶得目瞪口呆。
.


回家的路是如此艰难,不幸的是就在赛珍珠离它只有一步之遥时,却永远倒下了。1973年3月6日,享年81岁的赛珍珠逝世于佛蒙特州丹比城。在一个简短的非宗教仪式后,赛珍珠被葬在了离她的宾州住宅几百米处的一棵白蜡树下。她自己设计的墓碑上没用一个英文字母,只是铭刻了“赛珍珠”三个汉字。她选择使用汉语和她早年的名字来永远代表自己,可说是意味深长。

据说,当赛珍珠被安葬时穿的是一件她平生最喜爱的中国丝绸旗袍,也许她要穿着它回家。



墓碑上的名字。赛珍珠的墓碑上没有任何墓志铭,只有她亲笔写的这三个中文篆字“赛珍珠”。




*********************************************************

这是我关注之下搜索到的,第一次知道诺贝尔文学中关于中国那一部分除了高行健之外还有赛珍珠。

这三个人的诉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苦难,苦难和悲惨的世界从来都是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关注的地方。
.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得奖,总有其理由。
事先,叫我预测的话,我肯定以为,大陆作家不可能得奖,因为,没有写深刻作品的外环境。
但,事实上,人家还就是高中啦!
祝贺莫言成为继高行健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文作家。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听说以前中国作家与诺奖无缘是因为翻译水平低而拖累中国文学作品不为人知,高行建获奖不是因为他的作品好而是法文翻译得好。这次老莫获奖是否意味着中文翻译水平的提高?
接下来可以赌他会不会当作协主席了吧?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文化部,没准也可以当文化部长。
我知道什么?
铁凝年纪比老莫轻,作协主席一时换不了。老莫进政协当个常委还是有极大可能滴。
莫言的作品也不敢恭维,所谓比高行健好的看法是国内流行的说法而已。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2-10-11 23:10 编辑






“Who is the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Cant Say”
“come on! Tell me!”
“Cant Say”
“Why not?Tell me!”
“Cant Say”
“fuck you!”
–马伯庸
我知道什么?
诺委会的那些老先生们,是看不懂中国式的八面玲珑的,多半也不清楚莫言抄写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这没出息的诺贝尔,也学会搞平衡了。

老和尚虽然人不在本土,但他从未加入外国籍。

高行健,虽然用中文写作,但获奖时毕竟入了法国籍,他获奖和李政道们获奖的意思是一样的,作协死不要脸,对一个外国人说三道四。

刘晓波,11年。

他们整天空喊口号,说西藏是中国的,但对老和尚获奖却竭尽攻击;刘晓波则是个一点都不打折的中国人,其下场可鉴。

莫言的文学才能原本是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但他德国的表现,抄写讲话的行为,这些,他不仅有能力选择不做,而且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害,但他选择的是人格叛卖,如此,我们还怎么相信他创作的真诚?

莫言获奖,除了为邪恶的权力涂上一层油脂以外,没有什么其它更多的意义。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另一面


@老简宁:因为激烈的批评,我就说说莫言的道德感。两个字:厚道。此不独指私德。@贾樟柯 被解禁以前,莫言当面向国家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严词疾呼“你们封杀这样的导演就是罪恶”。我不知道他的话起到什么作用,但小贾的确很快解禁了。当时在座的有导演霍建起和编剧苏小卫。我很少看到文人这样跟“领导”说话的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10-12 08:30 编辑

莫言起码不能算是“歌德”派,他的作品水平高低见仁见智,至少算是有市场有影响吧?再不济大家总该会知道《红高粱》。
高行建获奖前有谁知道?即使获奖后又有多少人去读他的作品?有是肯定有,但恐怕不及莫言读者多。
27# 老程


好玩的是有些人真给莫言扣了“反ZF”帽子。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2-10-12 08:52 编辑

这是文学奖,内们不要搞成政治奖,反共奖。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得奖,总有其理由。
事先,叫我预测的话,我肯定以为,大陆作家不可能得奖,因为,没有写深刻作品的外环境。
但,事实上,人家还就是高中啦!
老独步天下 发表于 2012-10-11 22:41
昨晚大概是7点半吧,老婆的手机一响,是短消息,说是莫言获奖。我还说,基本上是乌龙消息,不可能的。
但,的确,就是真的获奖啦。
我还是那个外行观点:大陆现在活着的作家,基本上没有创作“深刻反思性”作品的外环境,问鼎世界最大影响力的文学奖,不具备条件。
当然,我这个观点,毫无依据,只是个人的“坚持”。
不管怎样,还是要祝贺一下莫言得奖。

他从一个农民一路走到今天,一直在靠着体制。但愿诺奖及其衍生品能带给他不再与体制配合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