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刘玉霞:民革“一大”召开的前前后后

1947年11月12日,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在香港开幕,共有来自各地的“民联”、“民促”代表和其他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110余人出席了这次大会。李济深在开幕词中指出,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的诞辰日,我们在这个日子召开大会,就是象征着中国国民党的再生。何香凝在讲话中也指出,这次联合大会的宗旨,就是“要实现真正的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她要求大家实心实意地为继承孙中山未竟之志而努力。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帮助下,同背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背叛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在经历了三次分化、三次集结之后,于1945年和1946年先后成立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联”)、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促”)等民主派组织。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意孤行,发动内战,镇压国统区人民的民主运动,还下令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这些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也促使李济深等国民党民主派人士认识到:要想争取反蒋斗争的胜利,就必须在“民联”、“民促”已经成立的基础上,将国民党民主派人士和爱国民主力量进一步联合起来,形成更大的力量。在经过多次商议之后,李济深等人决定立即成立联合组织。
    1948年1月1日,民革成立大会在香港坚尼地道52号正式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组织总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告本党同志书》等基本文件,推举宋庆龄为民革中央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选举李济深、何香凝、冯玉祥、谭平山、蔡廷锴、朱蕴山、朱学范等16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冯玉祥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任;选举柳亚子、李锡九等18人为中央监察委员和候补中央监察委员,柳亚子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任。
    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并通过发表的各种文件,全面阐述了民革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大会认为,由于蒋介石政权的腐败和独裁,决定“脱离蒋介石劫持下的反动中央”,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大会宣布,民革的行动纲领是:“以实现革命的三民主义,建设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为最高理想”,“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之对内对外政策为基本原则”。大会指出,“中国革命之成功或失败,决定于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之能否完成,而反帝反封建斗争胜利之保证,又在于三大政策之是否坚决执行”。大会认为,“当前之革命任务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之独立、民主与和平”。大会还表示,“愿与全国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携手并进,彻底铲除革命障碍,建设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
    民革一大通过的《成立宣言》、《行动纲领》等文件,是全面阐述民革政治主张的重要文件。通过这些文件,民革公开表明了自己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独裁统治、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集团进行反革命内战的政治态度,表达了自己决心继承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坚持三大政策的基本立场,并且明确表示了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初步提出了自己反对封建剥削和官僚大资本的经济纲领。
    民革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在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和革命精神的基础上,在推翻蒋介石集团反动统治的共同目标下,实现了大联合。它的成立,加速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这是中国现代政党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故事新说:何香凝提前过70大寿


    按照实际出生年月,1947年时的何香凝应该是68岁。但是,这一年,何香凝却提前过起了70大寿。
    这是因为,当时,民革正处于筹备期间,许多在香港的国民党左派和民主人士需要不时聚会,商讨情况。尽管这是在香港,但是蒋介石独裁政权依然严重威胁着这些民主人士的生命安全。为了安全起见,给不时的聚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和一个妥当的借口,有人提议提前给何香凝过70大寿,以祝寿的名义掩护聚会。此项建议得到了何香凝的同意。
    之后,何香凝居所人来人往,名为祝寿,实则是商讨民革成立大计。尤其是到了5月27日生日前后,聚会更是达到高潮。一连两天何香凝居所宾客盈门,上百人轮番前来,光是招待茶水,就把廖梦醒等人忙得不亦乐乎。何香凝不仅过了一个盛大的“七十寿辰”,而且民革的筹备工作也在这欢闹中得到了很好的掩护。




民革名称的产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这一名称,是当时由李济深、何香凝等人经过反复讨论,收集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宋庆龄的意见后最终定下来的。
    早在1947年5月4日酝酿成立组织时,组织的命名问题即成为筹备小组的主要任务之一。据民革老领导朱学范回忆,命名工作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过程:
    1、蔡廷锴提出“民主和平运动大同盟”。当时大多数人对这一建议表示赞同。但李济深指出:“可惜这是一个民众团体,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革命的政党。”所以未做进一步讨论。
    2、“中国民主党”。由于当时中国已经有一个中国民主党,而且该党党魁侯野君等还在活动,所以被否定。
    3、由于上述两个原因,不少人认为新组织的名称应该突出“民主和平”四个字。经过多次聚会研究,在蔡廷锴提议的“民主和平运动大同盟”的基础上,定名为“中国民主和平运动联盟”,作为过渡组织。
    4、十月初,柳亚子带回上海方面的意见,为即将成立的新组织命名为“国民党民主派同盟”。许多人赞许。李济深立即分别征求宋庆龄、冯玉祥的意见。冯玉祥表示赞同。不久宋庆龄从上海捎口信给何香凝,提议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很多同志都嫌弃“国民党”三个字,但也没有坚持否定。何香凝坚决赞同。当柳亚子知道宋庆龄的意见后,立刻表示完全赞成,并说要主动去做上海方面的工作。到了11月的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会议上,大家争论的很是激烈。为了顺利通过,由朱蕴山找来孙中山当年关于“革命委员会当马上成立,以对付种种非常之事”的手迹给大家传阅,让大家明白这一名称的由来,李济深还给大家作了解释,最终消除了分歧,统一了思想。新产生的组织最终被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