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各位领导,各位读书爱书的朋友,今天很荣幸有这个机会。  我们讲统一分裂,主要的是讲中国,所以首先是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中国?在今天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是我们国家的名称,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是在历史上,从这个名词产生,到慢慢发展到今天,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所覆盖的空间,它的范围,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中国”这两个字最早的出典是在一件青铜器——考古学家把它命名为“何尊”,是“何尊”这个青铜器上的一段铭文,意思是王攻克了商朝的首都这一带以后,他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向上天报告:我现在是自己占有了中国,统治了那里的民众。接着又讲到,王迁回了他祖宗的发祥地成州,重新实施武王的礼仪制度。这里讲得很明白。武王是谁?应该就是周武王,迁回成州的是他的儿子,那么这个“何尊”应该是在周成王时代,或者稍后一点的时候铸造的,到今天已经三千年。
  三千年以前出现了“中国”这个词,而且把它铸在器皿上,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名词的产生更早一点。这个“中国”是什么意思呢?从铭文上看,中国是指商朝的首都一带,也就是大邑商。那么它真实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从文字本身来分析,一个“中”,一个“国”,这个“中”是什么呢?原来“中”是商朝人用来召集部众的一面特殊的旗帜。因为当时要召集部众,没有什么信息传播,而商代中心地区是平原,所以大家很容易看到这个旗帜。因为这个旗帜是一个点,不是一个面或是一条线,所以当部众集合的时候,一般的情况都是包围着它的四周,这个旗帜所在的地方就成为中心、中央。这面旗帜把它表示成文字,因为是象形文字,为了文字的平衡最后就成为“中”这样了。所以中的本意就是中心、中央、中间,引申出来就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那么“国”呢?看繁体字“国”字,里面有一个口,有人解释是一个眼睛,表示一个人,人都有一口。人的下面有一片土地,这是他生活的地方,生存的根据。正因为这样,他需要用武器来保卫自己,所以手里拿了一根长戈。这样安全还不够,他还要用围墙围起来,这就是“国”。所以“国”实际上就是一个有人居住、有人守卫的居民点。这样的“国”古代非常的多。既然有非常多的国,那就不是每一个国的地位都一样,肯定有轻有重,有大有小。那么哪些国重要呢?当然是国君住的地方的国最重要,也才有资格称为中国。归纳起来,国的本意就是城墙,土地,人拿了武器守卫。所以同义词就有城,邦,域。稍微有点区别的就是,一般的都可以称城,称国;如果是宗族性质,血缘关系比较密切,就称为邦;那么分给人家的邦周围就称之为域。再外面的是郊,再远的地方是野。所以我们在古书里看到郊人、野人的说法。以前的文人自谦,称自己野人、野夫。这都是从国的本意出发的。因为这样的国很多,所以产生了一个名称叫万国,表示非常的多。比如说周武王号召诸侯跟他一起去讨伐商纣王,据史书记载有800诸侯响应,再加上商纣王一边的诸侯国,的确是相当的多。但是在旧的秩序被打破了以后,当周王成为一个傀儡一个象征的情况下,下面的国就不是按照原来的体系长期存在,就出现了诸侯之间的兼并。兼并的结果就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从春秋初期的1000多个国慢慢减少,到战国时期只剩下了七个大国,在公元前221年变成一个国,秦始皇把其他国都灭了。
  刚才讲,如果在一个有秩序的构架里面,中国只能指首都,或者首都附近。其他国没有资格叫中国,因为只有一个中心。但是当礼崩乐坏以后,中心就不止一个了。东周当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但是齐国、鲁国、魏国这些国家,甚至包括原来被称为蛮夷的楚国都认为自己是中国。所以中国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中心,另外也可以是其他的中心。比如鲁国很小,但是它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传下来的;齐国以今天山东的淄博为中心,但它是周朝的功臣姜尚姜太公传下来的,你可以做中国,为什么我不能做中国呢?所以就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大家都是中国,都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等到秦始皇统一,整个秦朝没有人不说自己是中国。所以中国的概念从一开始专指首都附近,逐步扩大到整个王朝,整个政权。
  所以从秦朝以后,理论上讲,中原的各王朝都自称中国,甚至连边疆的政权,连附属国、藩属国都要自称中国。你到越南的皇宫去看,他自称是南天中华,也是中国。所以中国的概念是逐步逐步地在扩大。
  但是中国并不是一个专门的朝代的名称。真正的国号还是它的朝代,比如说清朝,它对外,正式的场合还是称大清国,而不会说中国。我看过清朝跟外国签订的条约,比如《马关条约》(原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地下室里),上面写的是大清国、大皇帝什么什么。清朝对外签订的条约就是《尼布楚条约》里用过中国,但《尼布楚条约》很奇怪,里面没有汉文。其他所有的条约都称大清国。可见一直到清朝,中国还不是正式的国家的代名词。
  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国号就改成中华民国,简称就是中国。所以中国这两个字经过差不多三千年,最后成为国家的正式名称是从中华民国开始的,当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延续了。所以严格地讲,在历史上中国有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政治的含义,基本等同于中原的,或者是中央的王朝,这是政治概念。这个概念是延续下来的,所以顺理成章,到1912年以后就是正式的名称了。但第二个概念往往是一个民族的含义,等同于华夏、周族、或者汉族,除它以外还有别的民族,比如南方称为南蛮,东面称为东夷,西面为西戎,北面就是北狄。这个蛮夷戎狄就很复杂了,它既包括今天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也包括今天境外以及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其他民族,因为在古代中国人的眼中,天下的中心在我们这里,在我们以外,我们没有到过,或者不愿意去的地方统统都是蛮夷。所以鸦片战争以后,尽管被英国人打败了,但英国还是称英夷,法国还是称法夷。可能大家学历史时都没有注意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又打败了清朝后,在签订的条约里面专门加了一条,今后不得以夷人相称,要称之为大英国,大法国。
  第三个是文化的概念,往往等同于华夏文化,或者汉族文化。前些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曾经提倡文化中国的概念,什么叫文化中国呢?他说我们不要讲领土是不是属于中国,第一个概念,他认为两岸势必就是一个概念,就是文化中国。第二个概念是世界上的华人都属于中国文化的范围。第三个概念是全世界一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的,就是洋人也在内了。表面看来这个概念很大,但是这个概念是有问题的。这个文化中国包括不包括儒家文化或者汉族文化以外的呢?比如说中国有那么多人信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是否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呢?要不是的话,这个文化中国实际上是文化汉族。要是的话,就麻烦了,全世界都是中国文化,由中国的伊斯兰文化可以引申到世界的伊斯兰文化。中国还有俄罗斯族,那俄罗斯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这还有什么意义呢?实际上我们平时讲的中国文化还是个狭义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主要的还是指华夏文化或者汉族文化,不是说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文化我们都把它们看成是中国文化。
  但是今天的56个民族的文化难道不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吗?所以这两者其实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们今天尽管有一些民族有一部分在中国,但是它的主体不在中国。所以它的文化不可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我想我们可以这么来看,就是有广义的中国文化和狭义的中国文化,或者说有历史的中国文化和现实的中国文化,我们讲历史,还是以历史的概念来看比较妥当。
  第四个概念就是地理的概念,基本上相当于中原,以整个中国为范围,它的中心。但它也是不确定的,中原在哪里,没有一个正式的称呼。比如说河南,毫无争议,是中原。那么山东呢,就不是中原了吗?陕西呢,难道就不是中原吗?所以中原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不确定的,根据大家的习惯来称呼的概念。而从历史上看,中原这两个字也是有它的政治含义的,往往是首都或者政治中心迁到什么地方,那一带就变成中原了。比如说南北分裂的时候,像东晋,南朝,就已经把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称为中原。因为当时他们的首都已经迁到了今天的南京。所以中原的概念其实也是变化的。应该说,“中原”这个地理上的概念其实更多的还是跟政治概念连在一起。
  我们今天来讲中国的统一和分裂,应该分清楚这个中国是指什么,要从历史的概念出发。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什么叫统一?统一的标准是什么?统一的原意是从养蚕以后吐丝的过程中来的。我们知道蚕茧本身要变成丝,应该把它一半的身体放在一个有水的盆里面,之后扯住它的一头把它拉出来。一个茧就是一根丝,将一把茧丝捏在一起就叫统,所以“统”字是绞丝旁的,“一”就是变成一根。把那些杂乱无章的丝捏起来扯成一把,这就叫做统一。
  但是“统一”一旦用在政治上,就是一个政治标准。所以我们现在讲的统一主要是政治概念。政治上讲,完全拥有或恢复了前一个政权的疆域,或者虽然没有完全恢复,但已经经过双方或各方认可了,这就叫统一了。统一没有绝对标准,它总是有不同阶段的。比如今天,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一个政权是什么?是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什么时候统一了呢?要拥有或者恢复了中华民国的疆域这才叫统一。或者虽然没有完全恢复,比如说外蒙古,中华民国的时候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现在不是了,这个没办法,因为双方已经认可了。有些地方尽管我们没有明确表态,但是造成既成事实了。比如说唐努乌梁海,我们没有表态,但实际上它已经成为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了。这个我们也不把它列成统一分裂因素的。但是台湾我们没有恢复,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统一,这个标准是这么来看的。这完全是一个政治标准,其他都无效。反过来当然就是分裂了。所以台湾如果今天要离开中国,那就是分裂。因为它曾经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今天如果要作为另一个国家就是分裂。
  根据这个标准,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分裂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我们讲秦朝以前,实际上没有统一,夏、商、周不能说是统一的政权,因为都是实行分封制的。国君实际上拥有的地方是非常有限的,各地是分封,而这个分封也不都是国君自己封的,有的只不过是承认现状。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时没有这个能力,当时的生产力、物质条件,没有办法控制这么大的地方,它能控制到的只有一部分,而且只能间接地控制,其他的听其自然。不过双方保持一种平衡。但是到了秦朝就不同了。秦朝是从中央到郡再到县,是一种完全的统治,所以我们说秦朝是真正的统一。它统一的范围大概相当于今天中国全部国土的1/3多一点。但是严格地讲,秦朝对南方的统一是很不完整的,一方面南方大量的地方都还是无人区。另一方面,那里还有众多的当地的民族,秦朝只是控制了当地的行政中心,交通枢纽,或者一条交通路线,没有能力控制周边地区。比如说在今天的福建,我们现在能够找到的秦朝、汉朝的古城遗址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福州,一个是武夷山,其他的都还没发现。事实上再发现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实际上秦朝也不过就掌握了沿海的政治中心,或者交通线路。但不管怎么样,秦朝的行政范围已经覆盖到这么大的地域了。
  对于汉朝来讲,什么是统一呢?它如果恢复到了秦朝的疆域就是统一了。刘邦刚刚打败项羽的时候,匈奴人占着北部,另外南方,今天的广东、广西趁机独立了,而且诸侯又控制了中间的这一块地方。它真正统一要到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的时候才灭了南越,才灭了今天浙江省南部的瓯越,才灭了今天福建的闽越,那已经过了100多年了。今天的新疆跟中亚,后来建立了西域都护府,什么时候建立的呢?是公元前60年,也就是西汉成立142年以后。可见真正统一起来,没有那么容易的。
  所以实际上一个国家恢复原来的政权有一个过程,每个朝代都是这样。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汉朝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它比秦朝进一步,你看它不仅拥有秦朝全部疆域,而且今天的中国基本上都有,而且比今天还大。比如说朝鲜,一直扩展到朝鲜半岛北部的大部分。凡是当时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汉朝已经全部建立了地方行政。
  你看北方阴山、燕山山脉,还有辽河下游,基本上就是北纬41度以南全要,以北就不要了。汉朝军队多次打到了蒙古高原,一般把匈奴收拾一下,举行个仪式就退回来了,为什么?这一带不适合农耕。游牧民族你过去他就走了,你去统治谁去。所以汉朝建立政权基本上就到这里,再往北就不过去了。往西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外面都是沙漠,都是绿洲,那么汉朝就派少量的人到那里去,只有几千个人,在那里利用汉朝的权威进行监护性的统治,基本上允许各政权保持它的自治。所以统一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就是农业生产,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它就要。到东汉的时候,非但没有再扩张,而且有所收缩,它供养它的六千万人口,这些地方已经足够了。
  为什么汉朝对中国这么重要,我们到现在主要的民族称为汉人,我想它是真正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而是它不像秦朝,它存在的时间长,前后400多年,就把这个基础定下来了。以后中国经历了分裂时期,隋朝统一的时间比较短,然后就是唐朝,唐朝曾经有空前大的地方,到了唐高宗的时候,利用唐朝多年积累的国力,进一步扩张它的国土。但是,今天的国土有两片地方还不在唐朝的势力范围内,一个是青藏高原,这一带不适合汉族人居住,而且当时也没有这个必要,你看唐朝那么大的地方,可唐朝人口并不多,所以唐朝初年一方面是扩张,另一方面更紧迫的任务是增加人口,紧迫到什么程度?唐太宗曾经下令要全部的寡妇统统改嫁,而且作为地方官考核的指标。
  唐朝初年这样一个情况,但是我们看了那么大的地图就应该明白,其实它是不巩固的。我们讲统一,唐朝统一怎么算?如果唐朝恢复到隋朝的领土要到唐太宗的时候。安史之乱后唐朝就剩一点了,不能算统一。唐朝衰落的时候不如汉朝,不如以后的其他朝代。安史之乱以后,跟唐朝结盟的吐蕃,也就是藏人的祖先,松赞干布的后代,趁机扩张了。就把今天新疆的大部分,甘肃的大部分,内蒙古一部分,整个青海,陕西的一部分,四川西部,云南西部统统纳入自己的地盘。甚至一度打下唐朝的首都长安,后来因为高原的民族到平原受不了了,就退了回去,以后就基本固定在陇东高原以西。今天在西藏的藏民200多万,在西藏以外的400多万,就是因为当初他曾经扩张到那么大,如果原来都是无人区,或者人口稀少的地方,就一直住下来了,河西走廊因为汉人多,后来把吐蕃赶走了,汉人起义回归唐朝。
  新疆到了公元九世纪的时候,当地的回鹘人被本地的其他民族打败,其中一支西迁,迁到了塔里木河流域,他们跟当地人结合成为维吾尔人,回鹘变成维吾尔。另外有一支迁到了甘肃,人比较少,也是回鹘的后代。新疆在吐蕃人统治期间,主要是佛教,如我们今天去还看到的千佛洞。等到十四世纪阿拉伯人到了中亚,就归了伊斯兰教,一直到现在。新疆的问题有它的复杂性,我们在公元前60年就在行使主权,但这个主权是断断续续的。到了安史之乱,公元755年以后就彻底断了,一直到乾隆年间公元1759年才恢复。
  我们大家印象中,唐朝是统一的,但这样计算的话,一个唐朝就没有多少年是真正统一的。唐朝以后是五代十国,是分裂的。
  看看宋朝。宋朝的北界只到今天河北山西的中部,我们今天所在的地方是辽朝的南京。所以宋朝实际上对中国来讲是大分裂,对宋朝自己来讲是小统一。北方是契丹人建的辽朝,我们这里是南京,山西大同是西京,它有它的北京,有它的中京,也是五京,这都是模仿唐朝的制度的。到今天俄语里面还把中国称为契丹,就是他们斯拉夫人认为自己东面有一个大国是契丹人建的,这就是中国。所以整个宋朝不能算统一时期。
  在北宋的时候,党项人又建立了西夏政权,青藏高原上,吐蕃人虽然收缩了,但是还是有吐蕃政权,云南地方已经转化为大理。整个宋朝无论北宋、南宋,和大理都是和平相处的,但是是两个政权。在今天的新疆已经分裂成不止一个政权了。
  南宋跟北宋不同,女真起来推翻辽朝建立了金朝,然后把边界推到了淮河和秦岭,其他都没变。就是北方金朝、西夏,南方是南宋、大理,西南是吐蕃,中国分了好几块。
  下一次统一是蒙古人完成的,就是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元朝尽管是异族统治,但是中国的文化基本上没有改变。蒙古军事上很强大,但也不完全一味的靠军事,比如说跟吐蕃就是先谈判,然后通过军队炫耀武力,使吐蕃的贵族不敢轻举妄动,这样完成了一个重要的统一。公元十三世纪的时候,今天的西藏、青海这些地区就归属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我们现在讲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从元朝开始的,它再也没有分裂。元朝对西藏的统治也没有像在内地一样建立行政区,而是利用原来的政教合一的政权,设置宣政院管辖的。他们对宗教非常尊重,给它非常高的地位,用这种办法来统治。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就是元朝的时候,新疆的大部分也不在元朝的统治之下,那是归察合台汗国的。成吉思汗死了以后,他的子孙就分别建立了几个大的由可汗统治的汗国,有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金帐汗国,统治今天莫斯科的金帐汗国,势力一直可以到达今天的多瑙河以东。
  明朝也不是一开始就统一的,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的时候,北方还有元朝,以后才进兵大都。而且元朝从大都逃出去,北元在北方存在了几十年,最后蒙古人自己取消了帝号,回到了蒙古高原。明朝初期拥有新疆的哈密,但是以后节节败退,到中期的时候退到了嘉峪关。明朝还保持了对西藏的控制,尽管联系不如元朝紧密,但还是封了当地的政教合一的一些官员,对西藏的统治权是延续的。明朝恢复元朝是从来没恢复过,但我们说它大多数时间还是比较统一的。
  真正完成统一,应该是在清朝,清朝建立了一个辽阔的统一的国家。但是清朝1644年进关时不过是控制了北京和周围的地区,以后先后灭掉了南明的政权,比如鲁王、唐王,最后是桂王,应该讲内地基本上统一了。但是直到康熙死还没有解决西北的问题。后来经过雍正、乾隆,一直到1759年乾隆平定天山南北,才形成清朝的极盛的疆域。但是到1840年,香港就失去了,到1860年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首先把黑龙江以北的地方割去了,接着又把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也割去了。你说清朝这个时候还叫统一吗?何况它内部,有太平天国起义十几年,还把南京改成天京公然建立政权了,这还是统一吗?清朝真正的统一时间有限。
  到了民国年间,辛亥革命发生不久,外蒙古在俄国支持下第一次宣布独立,没有成功。到1920年,外蒙古再次宣布独立,后来再也没有回归。国共期间,我们成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也不能算统一。。蒋介石消灭军阀,表面上易帜,实际上军阀都还在,你看四川大小凉山,整个国民党期间都进不了,只有民主改革我们才进去的。
  从元朝、明朝、清朝这三朝以来,大的分裂没有再出现。而且大家看到,中国的基本的部分,特别是农业地区,从汉朝以后基本上是稳定的。所以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实事求是地研究这个统一和分裂,其中到底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以值得我们吸取,而不要回避。为什么统一不能持续,为什么分裂经常出现?并且在分裂时期、分裂状态下也会取得社会的进步,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比如说宋朝,整个宋朝严格讲都没统一过,但是现在中外历史学家的研究发现,宋朝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这是什么道理?
  到底怎么来看历史上的统一分裂呢?
  我们说统一的贡献是非常大的。第一是抵抗外敌。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中国都亡了,都是给外敌亡的。即使内部高度腐化了,没有外敌它也是能够存在的,但是最后都是被外敌所亡。外敌之所以能消灭它,就是因为其内部的分裂,内部的削弱。我们不能用今天的观点看,今天国家再小,十几万人,几十万人,有联合国宪章,大国都不敢动你的,在历史上,你小就吃掉你,这没有什么客气的。俄罗斯帝国起来的时候不吞掉周围能有这么大吗?美国十三个州,后来变成那么大靠什么呢?所以大国要保持统一不分裂才能够抵抗外敌,这是肯定的。
  第二是集中人力、物力,消除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历史上有一些文明衰落的原因就是遇到了天灾,中国是多难兴邦,这个难包括天灾也包括人祸,主要还是天灾。中国的自然条件并不好,中国东部主要的农业区处在季风气候区,而季风气候是不稳定的,所以不是旱就是涝,小灾年年有,大灾经常有,历史上就是这样。因为季风从太平洋上过来,如果到北面,北面涝了,南面就旱了;留在南方,南方就涝了,北方就旱了。比较正常的是到江淮这一带,江淮出现梅雨。我们现在说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其实我们所知道的最大的自然灾害都不是在现在。比如说地震,历史上明朝嘉靖年间陕西的地震死了100万人以上,这是世界上死人最多的地震。很多灾难,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那么中国怎么能够抵抗呢?就靠的国家大,统一,所以经常是这里歉收,那里丰收,多年的大范围的调节。比如陕西遇到这么大的震灾,死了100万人,明朝当时已经有1亿多人,它就不怕,如果是个小国,内部分裂了,一下子就垮掉了。中国历史上很多大的灾害之所以损失更加严重,往往是处于分裂时期,或者战乱时期,整个行政系统垮了,没有办法及时救援。
  第三是可以进行大型工程的建设和维修。你想我们的长城,大部分都是土墙,你不维修行吗?长城经常要修的,这个修光靠一个小地方是不可能的。我们有些长城,砖上都写的某某县做的。运河更是这样,运河最难的是山东这一段,山东的海拔比周围高40米,运河的水从江苏到山东以后,有一段是一节一节提升,然后到河北一节一节下降,这样的工程需要很多的纤夫把船拉上去,都是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人工做的。而山东本身是缺水的,为了保证运粮的船队平安到达北京,要由中央政府管辖,不许山东用一滴水。要是没有这个运河,元朝开始北京就成不了首都,这个都是统一政权才做得到的。还有全国的交通线,清朝已经建立了从首都北京通向全国各地的驿站,这也是统一政权才能维持的。
  第四,有利于移民和边疆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你没有大的领土怎么移民呢?你不移民能统一吗,能巩固吗?为什么黑龙江以北就被俄国人侵占了?到今天俄国的历史学家还不承认俄国是侵略中国,他们称自己是新土地的开发者,我们来的时候你们没有人,我们自己开发的为什么不是我们的地方。的确没有人,只要有人就保持住了。比如说《瑷珲条约》签订的时候,里面专门有一条讲到黑龙江以东有一片地方,已经有中国的移民到了那里建了64屯,叫江东64屯。《瑷珲条约》规定,江东64屯仍然归中国管辖,到后来他才利用清朝的腐败把江东64屯的人赶走了。
  清朝认识到没有人是不行的,所以后来开放东北,鼓励大批的人从山东、河北、河南各个地方迁过去。原来闯关东是非法的,这个时候是合法的。到“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日本面对的是我三千万同胞,他不敢马上占领,而是扶植了一个傀儡,建立了“满洲国”。如果说东北还是没有人,会是什么结果。
  台湾一开始清朝也不移民,甚至规定到台湾做官家眷要留在大陆。但是到1885年把台湾升格为省,这十年里大批的移民移过去了。当时在福州、厦门这些地方专门设立办事处鼓励移民。这样尽管被日本占了50年,但是还保持了跟大陆的关系。所以国家统一了就有条件进行移民。
  第五,有利于经济的多样性和全国的自给自足。比如农业跟牧业之间的分离就带来一些问题,牧业民族他们自从喝了茶叶以后就再也离不开了。原来少数民族都是不喝茶的,连汉人也不全喝茶。喝茶这个风气从唐朝开始,到宋朝盛行,以后传到了少数民族地区,今天蒙古族、藏族都离不开茶。同样的,农业民族也离不开牧业民族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好的马,农业地区养不好,更不要说一些特殊的产品、矿藏、原料。真正统一了,全国才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分裂时期做不到。
  第六,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即使其他民族入主中原,最后的结果,军事上的征服者都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这是毫无例外的。蒙古族进了中原,一开始希望把汉人赶走,全部养牛养羊,后来认识到农业的好处,到最后,你看在元朝期间,宋朝的理学继续得到发扬光大,有一些蒙古人学汉语,学中国书画。金朝的统治者进到中原以后,他的子孙都不愿用女真文起名字了,金朝的皇帝完颜阿骨打,等到修史的时候觉得这个阿骨打太难听了,就改名完颜旻,自己给改了。到清朝,皇帝琴棋书画样样都行了。满清后期,从慈禧太后到王公贵族就是听京戏,养鸟,遛狗,就搞这些了。原来尚武的风气都没有了,都变了。到清朝后期,满族跟汉族还有多少文化上的差距呢?已经没有了。所以中华文明的延续就是靠一个统一的政权打下的基础。
  统一有没有负面影响呢?当然也有。从秦始皇开始,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制度。应该讲中央集权制度在当初是先进的。但是,它渐渐走向另一面,就是过度的集权,这个就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说前面讲过的,统一能够集中人力物力,但是它的投入往往并不合理,造成大的浪费。一个小国,小政权可能不会造成那么大的浪费。比如说秦始皇以及后来汉朝皇帝的观念都是视死如生,就是人死了跟活着是一样的,既然一样就还得供应他,而且死了以后的时间更长,所以你看他的墓造得大得不得了。汉朝的时候有这个制度,就是全国的财政收入分三份,一份是政府开支,一份是皇帝自己用,还有一份是供皇帝造陵墓。所以汉朝的皇帝一登基,第一件事是把老皇帝的墓造完,然后是给自己造一个墓。汉武帝做了54年皇帝,这个墓就修了54年。这不是浪费吗。这样的事很多。因为他能够集中的财富多,所以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还有就是重中央轻地方,重内地轻边疆。中国有些地方往往是在分裂时期发展起来的,统一时期却发展不了。比如江南,今天的浙江,江苏南部这一带,唐朝后期经济已经相当发达,但是它要承担很繁重的赋税,地方贫穷,因为主要部分都上交了。到了唐末战乱,吴越王就采取安民的措施,中原谁上台他都派人祝贺。他有了钱,有了物资就赶快上供。这样一来尽管他花了很多钱向中央表示忠诚,但国家还是很富,富了就建设,他的部队就是修海塘,修西湖,各地搞水利,使民生得到改善。
  在高度统一时期,边疆地区的开发往往得不到支持,认为这是小事。统一政权甚至经常主动抛弃边疆。比如说清朝的大多数人主张放弃新疆,左宗棠要出兵,很多人质疑:你要花多少钱,值得吗?粮食怎么运过去?后来有人提出来,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疆界,如果我们今天把新疆放弃了,下面甘肃就成为边疆了,如果以后把甘肃也放弃,那么陕西就成为边疆了。这样的理论大家觉得对,我们应该拥有这个边疆。历史上好多时候都这样,统一的时候反而不重视边疆,他认为无所谓。
  还有往往重政治,轻经济。重视国家的体面,显示自己的富裕,显示自己天朝大国的气派。统一的时候往往有这个毛病,长期形成这种局面。比如隋炀帝的时候,一方面打仗,一方面要粉饰太平,人家使节来了到处张灯结彩,连树上都挂着绸缎。这样的事很多。而分裂的时候往往比较实际。
  中国历史上两个学术思想最辉煌的时期,都不是在统一时期。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个是五四前后这一段时间,就是清末到民国前期这段时间。统一时期,中央集权,往往尽可能多的把思想统一起来,限制学术和思想的自由。汉武帝的时候发明了一个前人所没有的罪名:腹诽,就是肚子里说坏话,这成为一个杀人的罪名。朱元璋又想出一个新的罪名。以前士大夫可以跟你不合作,做隐士,这样非但不丢脸而且显得我这个人高尚。但是朱元璋不干,他规定士大夫不为君王所用可以杀。叫你做官你就得做官,你不做官就是不合作,就要被杀掉。
  相反的,分裂时期,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千方百计要挖人,要引进人才。像曹操讲的不管不仁不义,只要有用都可以用,对人才他有选择余地。秦始皇为什么能灭六国,就是因为他千方百计到处挖人才。最后为他出力的都不是本国人,李斯不是本国人,蒙恬也不是本国人,最后把他搞垮的赵高是赵国人。
  我们说中国今天的很多思想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的时候。因为在一个比较自由的情况下,在互相竞争的情况下,它可以有很大的创造力。
  另一个阶段就是五四运动前后。清朝到了后期,汉人的地位大大提高,各省的督抚基本上有自己的势力。慈禧太后要他们派兵,要跟八国联军开战,东南的几个方面大员可以不理睬。变法,有的地方可以比中央走得快。到了民国,北方有北方政府,南方有南方政府。在这个情况下,你看世界上各种思想都传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进来了,无政府主义也进来了,这是一个自由的思想传播、竞争的过程。分裂时期修四库全书肯定是不行的,做大型工程是不行的,但是不影响个人智慧,特别是思想上的自由。
  那是不是说分裂是好的,统一不好呢?不能这么说。问题不在于统一本身,而在于用什么制度来统一,这才是关键。唐朝的时候曾经规定每年什么时候进入夏季,全国统一发布。所以,当北方的官员还觉得冷的时候,南方的官员已经热得受不了了。你想想看,要到首都长安进入夏季全国官员才可以换夏装,这种做法跟统一的本质有什么关系呢?这些矛盾今天我们通过改革开放都可以解决。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就完全可以做到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得到在历史上不得不通过分裂的形式才能得到的社会进步的动力、地方发展的活力和个人无限的创造力,我想这就是我们回顾历史得到的一点启示。
  最后我想斗胆谈谈未来的统一。我们讲统一,到底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我们中华民族这么多年来统一的基础究竟是什么?我们曾经比较看重血统认同,强调炎黄子孙,祭黄帝,现在祭到炎帝,女娲。不能说血统认同没有一点好处,但现代国家,绝不能仅仅建立在血统认同的基础上。某种程度上过分强调血统认同对我们来讲是利弊兼有,是一把双刃剑。我1989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提出“炎黄子孙不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代名词”,我到现在都持这个观点。因为我们今天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决不是一个祖先,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的。强调同是炎黄子孙,自以为对促进台湾回归有好处,那么你不想想看,维吾尔人怎么办?难道也要证明他们也是黄帝子孙吗,你也要证明俄罗斯人也是黄帝子孙吗,证明不了的话,是不是他们就可以公然分裂呢。有人正是利用这一点在搞分裂。当然公民有自由,孔子的后代祭孔是他的自由,有人认为他是炎黄子孙,这也没有问题,但是过分强调它的政治功能这是错误的。台湾还有原著民,你能证明他们也是炎黄子孙吗?是否他们就可以独立了呢?
  我们应该承认,血统认同在一定的情况下,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是有它积极作用的,但是不要过分夸大它,或者给予过大的希望。现代的国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恰恰需要多民族融合,多民族长期共存,过分突出血统的联系我认为没有什么好处。
  第二是文化认同,中国的概念有一个方面是文化的概念。从这个文化的概念来讲,它覆盖的范围跟政治概念是不同的,比如说从文化上面讲,我们应该承认朝鲜,韩国,甚至包括日本跟汉族文化的共同性,要超过汉族文化区跟藏族文化区或者维吾尔文化区等之间的认同。文化在一定的范围内起作用,但是跟政治还是两回事,世界上拥有同一个文化,分裂成不同国家的相当多。所以文化我认为也许是一个润滑剂,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误会。但是我们今天讲的政治的统一要超越文化,不能局限于文化。
  第三就是市场认同,这一点要感谢改革开放,现在台湾和大陆,市场起很大的作用,台湾资本的输出大部分是在大陆,实际上形成了大陆跟台湾共同的市场,那么多台商为什么在政治上有所顾忌,主要是市场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血统认同。那些在大陆拥有大量投资的,至少不会公开地叫嚣“台独”。但是市场作用也有限。现在一部分台商提出来南下,因为他到越南发现劳动力资本更低。再扩大就是利益认同,这方面我们跟台湾还有很大的余地,比如双方承认对方的学历,资格,台湾一方面他有自己很大的危机,台湾的人口已经到了世界上最低的水平,现在大量的民办大学进不了学生。在这个情况下,大陆的学生去,是救他。这种利益上的认同相当广泛。
  现在最大的障碍是两个,一个是观念上的认同,人一吃饱饭以后就要讲精神,就要讲观念了。二三十年前我们刚碰到台胞的时候跟他们谈统一,他们说你大陆这么穷谁跟你统一呢?他们担心统一后经济受影响。但是近些年这么讲的人很少了,反过来他赞扬你发达。但是这两年他们说你们大陆是专制,我们不能跟你们统一,这里除了政治家故意作秀的因素以外,也反映了台湾一些人的观念。
  最难的是政治的认同,就是大家认识到是不是我们应该归属一个主权。前面的这些认同最后要解决的就是政治认同。
  当然也有海外学者建议,双方可以分享主权的,这一步我个人觉得至少在目前,在中国大陆还是不现实的,这个不是一般的牵扯到行政制度的改革,而是一个根本的大事。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今天已经看到了两岸新的变化,我觉得近年来的发展,最根本的变化有两步,第一步,中央公开承诺对台湾问题我们要耐心等待,这是根本的变化。
  第二个更大的变化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实际上这个已经满足了台湾一再讲的对等。因为我们外交部过去的正式提法是,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现在我们中央最高领导的说法就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认为这个变化非常的大。而且我认为,这在实际上是采取务实的态度承认一国两府,比如说现在对马英九的正式的称呼是台湾地区领导人,对台湾的“立法委员”我们的称呼是台湾民意代表,承认他是选出来的民意代表,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承认它是一个政府,现在难的就是说它是一个什么政府。
  明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原来计划是双方联合纪念,现在看来很难很难。中华民国曾经代表中国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在大陆的主权已经更迭了。未来的政治家,如果真正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就该考虑怎么样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我们分裂的历史才可以结束。至于其他像外蒙古,像唐努乌梁海,我想我们最好的办法还是尊重历史事实。当这个国家真正建立了一个民主自由的政体以后,我相信中国的边界通过和平的方法改变不是没有可能的,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而不是一味地寄托在什么时候能够恢复到汉朝唐朝,所以我们未来的统一是一个长远的目标。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葛剑雄2010年9月18日在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2010年第9期主题讲坛上的讲座内容整理)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