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俗世的自在----八大与弘一》杨林

    黄涌先生主持《安庆晚报》副刊,嘱予将近日所读之书或者值得推荐之书,写数百字,推荐给读者。现在,“他享”“共享”成为时尚,我亦不能免俗,故将近日所读之书,尽情荐之,以期对人有用。以下小文,已刊于《安庆日报》副刊,所以再发一遍,亦是小广告矣,一笑。


         

《俗世的自在----八大与弘一》杨林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7月第1



杨林是在做一个艰苦的资料性的工作,并不是单纯的将八大与弘一进行比较,其实,也是没有办法比较的。朱耷,明朝宁王朱权的后裔,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其画以冷峻称于世,世人亦以其为亡国之恨入画。杨林一反常论,并不认为八大的亡国之恨成就其画,很有自圆的道理。李叔同,与八大实有一比,英才早发,历尽红尘,扳一净土。书“悲欣交集”而离世。
二人为得世俗大自在而入世而出家,从世俗坚实的资料整理中,看出两人世界的同与不同。


《美丽的夭亡》 阎纲
著  作家出版社,201211月第1


“杜鹃啼血”,这是阎纲“声声泪”写出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失女之痛。作家用“欢乐“的笔调,写尽写女儿阎荷在病魔折磨下,用快乐来面对病魔,用快乐感染他人,一个病中女儿的美丽,一个病中女人对世人的关怀,这是一个美丽的夭亡。阎纲先生把怀着巨大的悲痛,将女儿美丽夭亡诉诸笔端,让我们——珍惜生命!这是何等的父爱。




《日出而作》王振忠
著  三联书店,201010月第一版


王振忠的学术随笔,以研究徽州文书为学人所道,在《读书》杂志所开专栏,为当时《读书》杂书一个新亮点。这些学术随笔,材料皆出于作者亲自搜集开掘,贯穿了作者的读书研究心得,体现出了作为史学家的严谨治学态度,“无一字无来历”有些夸张,观点确是从资料中而来,这一点,有别于“想象”创作。
最令人不忘的是——作者典雅而多姿的文字风格,体现出中国文学的美丽多彩,读其学术文章,如读《史记》,不忍放手。






《浮世杂绘》朱铁志 著   金城出版社,20116月第1


与《笑林广记》不同,和《世说新语》有别,朱铁志的“小人”系列,让你看着看着,忍不住地笑出声来,或者说者是含着泪笑声来。这些小人如“小阿庆嫂”、“小白领”、“小心眼儿”等这些小人物,朱铁志用小白描的手法,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小人物“心路”,心苦,心酸,这些众生相,不好也不坏,全为着鸡毛蒜皮,活得沉重又轻如鸿毛,芸芸众生,活得不易,一场又一场的浮世杂剧,在作者的笔下活生生地演义出来,虽然有的写于十几年前,却宛如眼前,这就是《浮世杂绘》的魅力。




《漂泊古今天地间》王春瑜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10月第1


以史为鉴,鉴什么?刘项原来不读书,所以,历史上的官家的悲欢离合,都是官家演来史家著,百姓,只有听和看的份儿。
读史家著书,如“漂泊古今天地间”,忽而兴,忽而衰,忽而亡,忽而笑,忽而闹,鲁迅翻过历史后,看到是“吃人”,看了王春瑜的“史议”,我看到的是“一人”之下的万民之哀痛,生生死死,皆由独夫而来!漂泊之后,不由得一声叹息——做中国人好苦——官亦苦,民亦苦,做为中国人,难到就得苦几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