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诗选注》有感

已是初秋。


已见秋叶飘落的后园,却仍如夏日一般的绿草茸茸。秋阳,暖暖的,让人舒适也让人愉悦。




这样的日子,是最适合读诗的,尤其是今日。因为,十年前,正是此时,初上网络,因缘际会,自少年之后,重新与诗结缘。。。十年往事,十年风雨,慢慢地,一一浮上心头,然后,是一片暖暖的宁静。。。




于是,在后园的老松树下摆好桌椅,泡了一壶从今春从云南带回来的滇红茶,翻开一本《杜诗选注》,开始诵读。




这本《杜诗选注》,是一位香港旧同事离职前所赠,在书房里已经沉睡了五年,最近才找出来。说来惭愧,虽然也算是幼好诗书,对于杜诗,却是浅尝即止,敬而远之,因为觉得太压抑,太沧桑,没有读下去的动力。直到今秋,才有了细读杜诗的想法。或许是经历了岁月的历练,如今读来,只觉诗味醇厚,平实,于寻常语中蕴无限意,如自然之秋亦如人生之秋一般深沉,浑厚。




这本书,其实已经比较陈旧,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由旧同事 1988年在广州新华书店购得。从序言,注解,评论来看,作者曹慕樊先生具有非同一般的古典文学修养,功力深厚,令人敬佩。搜了一下,原来曹先生是老一代的国学名宿,生前任教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http://www.guoxue.com/lwtj/content/dengxiaojun_hycmf.htm





西南师范大学,1986年。。。熟悉的校名,亲切的年代。。。可惜,那个充满理想与希望的年代,那个以求知与博学为荣的黄金十年,已如云烟,而当年那些意气相投,情同手足的朋友,也大都只留在记忆之中了。。。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2013-9-26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重读封神有感


最近在重读封神。  


少年之后,这还是第一次重读封神。当年不喜此书,感觉太过缥缈,在古典文学名著中属于最没有感觉的一本,连带着,连后来颇受好评的电视连续剧也懒得看了。前一段,读了多本当年也是一看就觉得没感觉的莫言和余华的作品,领略到了他们对农村百态,市井小民,社会,乃至人性的深刻了解和洞察力,回过头来想想,也该重新读一读封神了。  


这一次,读出了完全不同的感受,不但不缥缈,还很具现实意义。封的其实并不是神,而是人,是中国自古以来自上而下的分‘封’制社会结构。姜子牙,不过是个工具,真正的兴衰走向,西周代商,其实一早是由其师元始天尊决定了的,或者说,是所谓的天命,气数。和西游记中佛祖一早安排好的取经路一样,都是早已决定了的。是以每到困境,总有救兵从天(这个“天”,其实就是掌事的主宰,在封神中为元始天尊,在西游中则为佛祖)而来,化险为夷。就象是一出已经排练好了的戏,明明一早已知结果,还非得走那个过场,一幕幕地上演。从章回小说的角度而言,确实是够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本质,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对中国历史而言,也实在是很好的影射。从古至今,一直在上演这一幕幕,最近的例子,就是平西王一案。  


昨天读到四十六回的一首诗,  


“仙佛从来少怨尤,只因烦恼惹闲愁;恃强自弃千年业,用暴频拚万劫修。几度看来悲往事,从前因省为谁雠;可怜羽化封神日,俱作南柯梦里游。 ”


感觉有点震撼,尤其是首联和尾联。短短数字,竟然读出了“无情”“忘情”“无为”“虚空”。。。人生,正该如此吧。能看透,能放下,方能得大自在。


2013-9-5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看《苏东坡》有感

最近在看《苏东坡》。感觉很好,很亲切。说起来,大概是这一生太过“食古不化”,虽然生在现代,在精神上,其实更接近于古人,所谓“不合时宜” 。不过不以为意,至今不思改悔:)曰:以古为师,以古为友,纳嘉言而效懿行,吾其勉之,不亦乐乎?

东坡先生是我最崇仰的古代诗人。少时读其诗词,酷爱“大江东去“的豪放,向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潇洒,而今,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东坡先生的境界。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其实是对“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一种诠释,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一种领悟,是一种平和淡定的心态,一种安然自适的生命境界。

先生一生,可谓儒外道内。以儒生入世,宦海沉浮,然心慕渊明,诗文每有出世之想。中年外贬黄州,家贫无以为生,躬耕东坡,自建雪堂,与农人为伍,与僧道为友,怡然自得,乐在其中。老病流放海南,几近九死一生,仍然坚持修典籍,兴学堂,助农桑,忘小我而成大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那是真正的超脱,真正的旷达。所谓智者达人,当如是吧。想起了《三剑客》里阿多斯的那句话,“人生的苦难就如线穿的珍珠,达观的人是笑着去数的” 。。。

2013。1。18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重读西游有感


虽说季节还是冬末春初,近日的气温却达到了22度,象春夏之交了。时逢周末,先生在前院洗车,我把闲置了半年的后院deck和花园桌椅洗得干干净净,把枕头被子晒得暖暖和和的,又一次感觉到了劳动的喜悦。黄昏的时候,独坐在deck上,一壶茶,一本《生活的艺术》,仰看蓝天白云,俯视绿草如茵,耳畔鸟鸣清脆,心境平和喜悦,感觉正是古人所说的“清平之乐”。。。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西游记其实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于是把西游记找出来重读,体会到了过去20多年数读西游却从未体会到的“道”的意味(尤其是取经途中的孙悟空,其实是师徒四人中最悟道的一个,“念念回首处,便是灵山”),感觉比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三部要深刻多了。


回想起来,小时候最喜红楼,前后读了不下十遍,觉得它文字优美,包罗万象,诗词,饮食,服装,建筑,人情世故,官场政治,无所不有,当然最赚人眼泪的,还是宝黛之恋。次喜三国,那份历史沧桑,英雄大气,端的是精彩纷呈,令人心驰神往。再次水浒,故事还比较耐读,但觉得市井味道比较浓。西游最次,觉得不真实,比较虚幻,文字也最弱。现在想想,红楼的实质,就是曹雪芹这个破落贵族子弟追怀往昔,抒发怨尤而已,局限于很小的一部分社会阶层,哪里有红学家们赋予的各种伟大意义,和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倒是有得一比,当然比后者还是要有深度。三国和水浒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就要好得多,一个从庙堂之高,一个从江湖之远,对古代中国社会加以描绘,都比较生动,形象。


读到孙悟空大闹天宫被锁五指山一节,觉得中国社会其实一直就是如此,今日渝督就是例子。虽然相比之下孙悟空的形象要善良,正面多了。顺天知命,安时处顺,该有的,都会有,不甘心,瞎折腾,反而是声败名裂,一无所有。


再读到长安城外泾河岸边的渔樵对话一节,山青与水秀的唱和,真是赏心悦目。“好山好水好闲情,半渔半樵半耕心“,一直是我的梦想,从儿时开始。。。在北美洲的广阔天地,其实是可以把这份梦想变为现实的。。。一笑。


2012。3。18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看《生活的艺术》和《彩霞满天》有感

昨天上午读了几章《生活的艺术》。少时读《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书,觉得林语堂太西化,没有亲切感。今天一读,觉得他其实是个有智慧,也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认为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认为一半道家一半儒家就是中庸。都很赞同。


”观测了中国的文学和哲学之后,我得到一个结论: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于明慧悟性上的达观者。这种达观产生宽宏的怀抱,能使人带着温和的讥评心理度过一生,丢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地过其生活。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漠然的态度。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的意识和淡漠的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实意义哩。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说得真是太好了,cannot agree more...


下午重温了林青霞和秦汉的老电影《彩霞满天》。上一次看,是中学时代了。而同名小说,是14岁那年看的,也是读到的第一部琼瑶小说。当年读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感动得眼泪汪汪的。这次重温,虽然还是有些感动于那份真情挚爱,但也有些觉得乔书培一个大男人,动不动对柔弱温顺的殷采芹 “你伤害我够深了” ,“你使我痛心极了”,真是让人受不了。文人的夸张和矫情,真是。。。


说起来,重温此片,不是为了看现在看来很肤浅的爱情故事,而是看台湾那种很传统中国的整体氛围,从家居环境,到家庭关系,到人的气质举止,都让我觉得很舒服,在精神上有种天然的亲切感。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台湾走走,看看。感觉,台湾人的儒家气质其实还是集中在温良恭俭让,生活味道比较多,大陆人在共产主义的春秋大义教育下(这一点和儒家那套虚假很象)倒比较喜欢上纲上线,动不动国家民族的,政治味道比较浓。台湾人气质举止中透出的那种中国文化熏陶出的淳厚味道,当年一看《一剪梅》就觉得了,很喜欢。和大陆影视中的民国时期的校长,教师什么的,很象。这些年在美加,和台湾人接触,体会就更深了。


电影中的乔父让我觉得很亲切,很象我父亲,清正,儒雅,严肃,谦厚,十足的深受儒家影响的传统读书人味道。说起来,外公和父亲,是我在这世上最敬爱的两个人,是我心目中的标准的中国知识分子。现在回想起来,我其实受父亲影响更大于外公。外公虽然也比较沉默寡言,却是比较宽和圆融,更接近于释道的气质。今后,可能会象外公多一些吧。一笑。

2012-1-9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近来也在读杜诗,年轻时喜欢李白,李诗几遍读过,终身不忘;而著名的杜诗,那些七律还罢了,什么三吏三别,觉得哪读得下去啊,还有那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更是,但现在再读,感觉变了,真是诗史啊,怎么就在渔阳鼙鼓动地来之前一个月,那么个大历史的转折点上,那么清醒地预感到了动乱的来临,那么精准的表现出来。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14-1-19 00:02 编辑

真是诗史啊,怎么就在渔阳鼙鼓动地来之前一个月,那么个大历史的转折点上,那么清醒地预感到了动乱的来临,那么精准的表现出来。
--------------------------------------------
握手,邱大哥。

我在成都度过了少年时代,对于杜甫草堂,有着深厚的感情,熟悉,亲切。然而,除了05年海归回去教书那次重访,之后再没去过了。不敢去,也不忍去(比如杜诗中的锦里,被建成了商业小吃一条街。而草堂一带,也莫名其妙地加建了一些看去不伦不类的仿古建筑。少年记忆中那幽静古雅的浣花溪,百花潭,琴台路。。。都已面目全非),因为少年时代的草堂,在我心中的感觉实在太美好了。。。近年读杜诗,每见草堂诗句,倍感亲切,有时也难免抚今追昔,悲从中来。故国山川,少年旧游,只能回首月明中了。。。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welcome back!
happy new year:)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秀艺好。记得么,回复你来信时曾说过,如果与燕谈缘分未尽,自当惜缘~

昨天上来,看到一些熟悉的燕友名字再次出现,令人高兴。


请大家喝台湾高山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闲云姐姐不舍燕谈,翩然归来,这真是2014年我看到的第一个好消息:)
这大半年来我其实更多在玩微博,也玩了微信,如果用的话可以加我,id是knowcraft。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看《苏东坡》有感

最近在看《苏东坡》。感觉很好,很亲切。说起来,大概是这一生太过“食古不化”,虽然生在现代,在精神上,其实更接近于古人,所谓“不合时宜” 。不过不以为意,至今不思改悔:)曰:以古为师, ...
闲云 发表于 2014-1-18 23:03
是林语堂写的那本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闲云姐姐不舍燕谈,翩然归来,这真是2014年我看到的第一个好消息:)
这大半年来我其实更多在玩微博,也玩了微信,如果用的话可以加我,id是knowcraft。
showcraft 发表于 2014-1-19 12:37
秀艺和一些燕友对燕谈的感情和坚守,令人感动。相信,还会有更多的老燕友翩然归来的。。。

我近年戒网读书,只偶尔上上博客,和以前古风的一群老友交流一下。微博,微信,听说都比较热闹,not my style,虽然国内的同学一再督促也开一个,还是提不起劲头去try。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是林语堂写的那本吗?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4-1-19 19:25
回吹笛兄,正是。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12# 闲云 了解。其实我也是阶段性的,下一个阶段如果要沉下心来做些事情,学些东西,我也必须要强迫自己尽量少被庞杂的信息淹没,还是回归书房的好。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这就是香港同事所赠的《杜诗选注》。还有一套《古诗选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也是她送的。都是她80年代在大陆的新华书店所购。

说起来,虽然在广州和纽约的那些年,和香港人接触不少,却不了解,被称为“文化沙漠”的香港,其实不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在多伦多这些年,从我们机构的两位香港同事到我们家的牙医(也是来自香港),在偶然发现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诗词,山川的热爱后,在不时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对话中,我意识到,这些自小受英式教育,英语流利,生活西化的所谓“香港精英”,对五千年的祖国文化的那份热爱,不在我们之下,虽然对古文,诗词的理解因为香港这方面资源的欠缺而有所局限,诵读诗词时也是用读诗其实失之韵味的粤语,但那份年过半百依然时常读诗的热忱,那份一有假期就回中国去云游名山大川的感情,实在让人感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读诗确实需要相应的心情,也需要岁月经历,我现在也是喜欢杜诗,可惜的是糟糕的记忆,过目即忘,但不影响喜好。
杜甫草堂没那么不堪,扩大了许多,去过三次,商业气息是免不了的,还不至于呕吐。
回杨大哥,草堂确实不算不堪,只是商业化气息太多,和少年记忆中那个幽静,古雅的草堂(那时,我和家人,同学,经常去草堂踏青,访古,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差之甚远,所以不想去破坏那份记忆中的美好。。。记得以前读席慕蓉写她的第一次大陆行,内蒙古方面方本来也邀请了她父亲一起去,她父亲婉拒了,说是“我曾在那块草原最美丽的时候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今天的我,实在不舍得也不敢去破坏这份回忆”。
心似浮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东西
本帖最后由 晓寒 于 2014-3-13 21:56 编辑
这大半年来我其实更多在玩微博,也玩了微信,如果用的话可以加我,id是knowcraft。
showcraft 发表于 2014-1-19 12:37
秀艺,我昨天开了一个微博。找到你了,加了关注了。

看来之前对微博有些先入为主,觉得嘈杂,不适合我这类喜欢简单清静的人。昨天和一个才从国内探亲回来的同事聊天,说起国内现在人人都用微信,微博,我们从未体验过,似乎也太脱离时代了,于是就决定试开一个看看。结果,比想象中好很多。一些关于读书,国学,旅游的信息,质量还不错。当然更好的是和一些常用微博的老友交流方便了。
心似浮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东西
微信更方便,今年不少在北美的亲友都有了微信,大家交流方便多了。
19# 老程

我家先生在用微信,不过是看为主.据他说,一班国内的同学成天在那里聊天,也转发一些信息.我扫了一眼他的微信,感觉确是如此,就算了.
心似浮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