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为何我们在网上如此无礼?

http://cn.wsj.com/gb/20121025/hea072540.asp?source=MoreInSec

为最近在Facebook上一场关于比特犬的争论,詹尼弗·布里斯托(Jennifer Bristol)失去了一个老朋友。

事情起因于布里斯托转的一篇新闻报道,说比特犬是去年纽约市最危险的狗种。现年40岁的她家住曼哈顿,是一名公关人员,也是一位动物福利倡导者。她在Facebook上说,“请大家发表看法……去年比特犬引起了833起事件。”


许多从事动物福利工作的朋友很快加入了讨论。有人认为比特犬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正式品种,也有人认为之所以有恶狗往往是由于主人不负责任的管教,还有人说黑色拉布拉多其实更容易咬人。

之后布里斯托的一个儿时伙伴也跟帖说,“从一个急诊医生的角度来看,我在这行呆了十五年,还没有看到被金毛猎犬咬伤而需要手术或是致死的病例。”就是这句话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要求亲眼看看这名医生的“科研报告”,有人指责他只是懒得去证实他的病患们是否被比特犬咬过,还有人建议他“不要老呆在急诊室里”,而要出去看看实际情况。

布里斯托并没有参与这场争论,她说,“这太荒唐了。”而她那位当急诊医生的老友第二天早上就在Facebook上解除了与她的好友关系。这是八个月之前的事了,这位老友此后再也没联系过她。

为什么我们在网上会对别人这么没礼貌呢?不管是在Facebook、推特(Twitter)、留言板还是网站上,我们都会对别人说些面对面的时候绝不会说的话。难道我们不是应该越来越了解彼此吗?

匿名是个有力的武器。我们躲在虚拟用户名之后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也无人知晓。但是忘了在很多网站上,我们其实并不如所想的那样隐匿──Facebook更是完全无法匿名。甚至当我们公开了真实身份,依然会做出不得体的行为。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和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即将发表的一份联合研究报告,上Facebook降低了人们的自控能力。而对于那些Facebook好友都是由亲密好友组成的用户来说,这种效果尤其明显。

大部分人都会想在Facebook表现出一种提升版的自我形象。这种积极的形象,以及我们从“赞”标签得到的鼓励,助长了我们的自负。当自我感觉不断膨胀,自控能力也就倾向于越来越差。

这项研究论文的作者之一、哥伦比亚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市场营销学教授凯斯·威尔考克斯(Keith Wilcox)解释道,“这就像一种许可效应,因为自我感觉良好,所以你觉得理所当然。而且你想保护这种良好形象,所以会如此猛烈地抨击和自己观点不一样的人。”他补充说,这些行为类型(自控能力差、自我意识膨胀)“通常是受酒精严重影响的人才会有的表现”。

这些科研人员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共有五项。其中一项研究中,他们调查了541个Facebook用户关于Facebook使用时间和Facebook好友名单中亲密好友的比例。研究人员还调查了用户线下生活状况,比如他们的债务和信用卡使用情况、体重和饮食习惯以及他们每周现实社交的时间。

这项研究发现,那些花较多时间在Facebook上的人和好友名单中亲密好友比例较高的人更容易暴饮暴食,身体质量指数更高,信用卡欠债更多,信用记录也更低。另一项研究还表明,那些浏览Facebook达五分钟并且好友网络较发达的人更倾向选择巧克力饼干而不是燕麦棒做零食。

在第三项研究中,教授们分别给这些参与对象一组无解的字谜,同时进行计时IQ测试,之后测算出这些人需要多久时间才放弃解答。研究最后发现,在Facebook上花时间较多的人迅速放弃的可能性较大。Facebook的一位发言人拒绝对此做出回应。

为什么我们在网上如此咄咄逼人呢?看看本专栏的Facebook页面最近的一条跟帖吧,我也不知谁是作者,“我为什么要写信给你们?你们又不回。”

《一起孤独:我们为何对科技期望更多而对彼此期望更少》(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科技社会学研究教授、心理学家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说,我们在网上肆无忌惮,是因为我们不必看到说话对象的反应。因为我们难以发现和关注彼此的共同点,所以很难在网上把对方当成真实的人来看待。

特克博士说,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人在网上交流的时候,忘记了自己这是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特别是使用智能手机的时候,“其实你是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但自己可能没意识到。所以如果就因为件小事,你说‘我恨透你了’,那又如何呢?你觉得这就像玩玩具一样,没什么大碍。”

对于Facebook来说,它的名字本身就是问题的诱因。特克博士认为,“Facebook承诺给我们一个脸谱和这么一个地方,让我们与别人成为朋友。但如果你受到伤害了,你会觉得措手不及。你觉得被过分地公开侮辱了,所以会无情反击。”

现在正是讨论政治话题的旺季,奇普·波尔希克(Chip Bolcik)最清楚这一点了。54岁的他是一名电视台播音员、在千橡市(Thousand Oaks)登记的无党派选民。他常常在Facebook个人主页上就一些政治问题提出讨论。他说,“我喜欢听到跟我观点不同的人的声音。有时候出于消遣,我会故意提出一些刺激性话题,看网友们吵得不可开交。”

这几个月,波尔希克因为网上的政治口水战失去了两个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第一个朋友是位女士,她生气的原因是波尔希克更新了一条状态让人们讨论“摩门教徒是不是基督教徒”。她在页面上写到,“你大错特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之后又补了一句,“你是个白痴。”波尔希克在主页上把这个朋友屏蔽了。他说,“我允许自由讨论,但不能惹怒我。”有时候他甚至会将整个讨论帖都删掉。

第二段友谊结束得更加突然。他的一个老友在Facebook上不断地重复发表自己的观点,惹怒了波尔希克的几个facebook好友,也包括波尔希克他本人。波尔希克说,“他的都是关于政治的口水帖,而不是正常讨论。”波尔希克写信给这个朋友,告诉他如果继续这样就屏蔽他。结果这位老友用粗俗的语言训斥了他,并与他解除了好友关系。波尔希克说,“我觉得相当郁闷。”

尽管如此,他有时还是免不了火上浇油一把。如果一个政治讨论帖已经进入白热化,而他又不喜欢讨论进行的调调──“偏左或偏右”──他会发私信给一个攻击性强的好友,建议他或她参与到讨论当中。“我会说,‘哎,这个讨论在我看来不大对,你怎么看?’然后他们就会跑过去讨论,然后痛骂那个我不喜欢的人,而我最后看起来倒成好人了。”

Elizabeth Bernstein
我知道什么?
网上乌搞,可以发泄很多的负面情绪——减少暴亡的机率。
这几个月,波尔希克因为网上的政治口水战失去了两个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第一个朋友是位女士,她生气的原因是波尔希克更新了一条状态让人们讨论“摩门教徒是不是基督教徒”。她在页面上写到,“你大错特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之后又补了一句,“你是个白痴。”波尔希克在主页上把这个朋友屏蔽了。他说,“我允许自由讨论,但不能惹怒我。”有时候他甚至会将整个讨论帖都删掉。

第二段友谊结束得更加突然。他的一个老友在Facebook上不断地重复发表自己的观点,惹怒了波尔希克的几个facebook好友,也包括波尔希克他本人。波尔希克说,“他的都是关于政治的口水帖,而不是正常讨论。”波尔希克写信给这个朋友,告诉他如果继续这样就屏蔽他。结果这位老友用粗俗的语言训斥了他,并与他解除了好友关系。波尔希克说,“我觉得相当郁闷。”

————我也是一直弄不懂这个事情。
论发泄负面情绪,还是打游戏更好些。
我知道什么?
打网上游戏只会浪费时间(譬如我儿)kill time,而网上一通发泄还可得罪几个活人——管它是人还是狗呢?!
打游戏有一个,反恐什么是,很过瘾,还能爆头,哈哈。建议发泄不快的时候,还是去打游戏
游戏本身就是超级恐怖——害死了多少无志的学生、青年!
网络毒瘾,不亚于鸦片、可卡因!
本帖最后由 宇航 于 2014-7-3 00:17 编辑

你是一招被蛇咬,我曾经沉迷传奇游戏,一年多了。现在回首看来,有点快乐和满足的感觉。那个时候大学朋友逃课,打游戏。总之感觉温馨的回忆多。游戏这个东西,在沉迷的时候很难戒掉,不过我因为爱情让我转移了对游戏的情趣,爱情是更加浪漫的。而且沉迷这个东西越早越解脱,如果晚了,可能还有离婚的危险。
我是现在眼睁睁看着中国的孩子,自己的家人在游戏的不归路上坠落……
做好游戏分级,管好对未成年人的准入制是正事,成年人作死的方法太多了,打游戏都没有自控能力的人,处处得跪,谁也拦不住。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我现在的大学同学,就是天天除了工作,下班就是打游戏。还是那一款传奇,应该说家境不错,学法律的,买了一个工作,属于矿山安监局的小职员。他老婆也是大学的同学,我挺羡慕她们的,不过结婚后因为游戏出了争执,我这个同学也是我室友,安于现状。女朋友要靠律师什么,两次都没有过去,我就支持她考,这不是钱的问题,我这个室友就不同意。
现实中的朋友跑到网上去互相争论,这很容易伤和气,但陌生人就不一样了,争得不可开交也没关系,一关机就全部归零了~~
俺是灭绝师太
过于圆滑,你会失去很多珍贵的东西。
我信仰般追随你
你追随死亡
烟瘾也很难戒,烟瘾没有游戏瘾的危害大,我沉迷了一个阶段,如果我是家长,如果让我去防止孩子沉迷,我真没有办法。希望能孩子还不大的时候,培养他更有意义的乐趣,篮球,爬山,美术什么的!
12# 宇航

可见打游戏真是坏事不少——不知道求上进啦!!!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4-7-3 10:01 编辑

6# 宇航

我只玩单机游戏。纯想开虐的时候,我玩红警和孤胆枪手,都是老古董游戏。这两年big fish的解密游戏也玩得较多,顺便当学词汇了。
我知道什么?
做好游戏分级,管好对未成年人的准入制是正事,成年人作死的方法太多了,打游戏都没有自控能力的人,处处得跪,谁也拦不住。
竹南 发表于 2014-7-2 09:16
同感。能玩游戏玩到挂科或失业的,注定是失败者。没有电子游戏,这种人也迟早会死在其它事情上。
我知道什么?
17# ironland

我现在我觉得 植物人大战僵尸,是我最喜欢的游戏,我没有通关呢?红警,魔兽也喜欢,
楼上你怎么能不通关,那个上手一天半通关足够
即使下地狱,也要微笑的表情,只为你放心。
其实我在现实和网上都一样口无遮拦,一般我从不和深交的人争论,更不会和不屑的人争论,剩下泛泛而交,彼此争个脸红脖子粗就当考验友情,能接受的可视为知交,而不须客客套套维持那种不尴不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