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春:为台湾开出第一处方之人


 

    “谁是正港台湾人?李敖:蒋渭水!”(2005/07/05 14:55 《联合新闻网》)赫然,我在互联网上看到这几个字。蒋渭水是我的祖父,讲台湾半个世纪之久的抗日史时一定会有他。许多他同时代的台湾人和后人,受到他的影响,毅然决然投身到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非武装的文化运动中。
  2005年7月5日台湾海峡出版社出版的《蒋渭水全集增订版》新书发表会在台北“二·二八纪念馆”举行,李敖大师便是在那如是说。他认为蒋渭水是不屈不挠追求台湾人尊严的人,才是真正的台湾人,并痛骂那些前往日本靖国神社参拜以及主张钓鱼台主权属于日本的台湾人“不要脸”。
  非武装抗日的社会影响力
  我祖父有篇名作发表于1921年,即那篇被后人称是为台湾开出的第一处方的《临床讲议》。这“处方” 拟(大意)“台湾岛”为患者,原住中华民国福建省台湾道,现住大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职业是世界和平第一关门守卫,明显地具有皇帝、周公、孔子、孟子等血统,为上述圣贤后裔,素质强健,天资聪颖,现患知识不良症,诊断为世界文化低能儿。要用原因疗法,即根本治疗法治疗,开出的处方是:最大量的正规学校教育、补习教育、幼稚园 、图书馆和读报社;落款是主治医师蒋渭水。
  我祖父是个治病救人的医生,虽生活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台湾,但因幼年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有着强烈民族感和赤诚爱国情,坚决彻底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他不仅治病也医世救国。我喜欢祖父写的《临床讲义》,不仅从文学角度讲是篇很具原创性寓意深刻的佳作,更因为他谈政治谈社会却话不离他治病救人的本行。
  从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至九一八事变发生的1931年,台湾已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经历了36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至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大陆同胞经历了14年抗日战争。而台湾同胞自1895年到1945年台湾光复经历了长达50年的武装和非武装抗日斗争。
  1895年甲午海战中国失利,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一夜间成了朝廷弃地。从那时起台湾同胞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抗日斗争史。台湾同胞不愿与祖国分离自发地拿起武器与装备先进的日本殖民殖民军进行了顽强的武装抵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这是台湾爱国志士邱逢甲率领义军与日本殖民者激战数月后不得已离开台湾时,黯然神伤写下的诗句。台湾同胞最初的20年大规模武装反抗在毫无后援的情况下最终被镇压下去。在日本殖民统治的后30年,社会生活表面看起来相对稳定,但是殖民统治者的强权统治,视台湾同胞为二等公民的歧视,使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热血台湾青年们积蓄了越来越强烈的反抗殖民统治的精神和对自己祖国文化越来越强烈的追求和认同。
  台湾同胞非武装抗日的斗争虽没有武装抗日那样真枪实弹流血牺牲,但是非武装抗日的历史更长,对社会的影响更深刻长远。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获胜,中国抗日战争获胜,台湾终于光复了。所有经历过庆祝台湾光复时刻的台湾同胞都能回忆起当时欣喜若狂的场面,都能见证当时台湾同胞是多么由衷地自发地欢庆自己回归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台湾同胞在日本殖民统治下50年后,依然能坚定认同自己是中国人,非武装抗日的文化运动功不可没,是文化运动推动着中华文化在台湾民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遍布全岛的台湾文化协会
  我的祖父写《临床讲义》,是有感于在殖民统治下台湾同胞被奴役被歧视受愚昧教育的亲身经历。他认为“文化运动是对‘台湾人知识的营养不良症’,唯一的治疗法”。文化启蒙运动唤醒台湾同胞,不甘奴役和歧视,他四处奔走联络志同道合的同胞,终于与林献堂一起于1921年10月17日在台北创立了台湾文化协会。参加成立大会的有学生及岛内知识分子共三百余人,并将本部设于台北他开设的大安医院里。
  当年出刊的台湾文化协会会报第一期刊登了祖父写的名作《临床讲议》,当时的日本统治者不能容忍发表这篇文章,禁止这一期会报原文刊登。 后来文化协会《会报》屡遭查禁,出到第八期就不得不停刊了。
  不幸的是我的祖父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那年,1931年的8月5日仅40岁因病英年早逝,壮志未酬。
  2005年7月5日在台北举行《蒋渭水全集赠订版》新书发表会时,放映了1931年拍摄的“蒋渭水大众葬”纪录片。祖父的葬礼在台北举行,送葬者五千余人,移灵途中天突降雨,有若流泪,送葬群众任凭雨淋无人退避,日据当局非常害怕派武装警察80名,沿途监视。祖父的葬礼被后人称为“死渭水吓破活总督的大众葬”轰动全台湾的。
  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王津平说,“蒋渭水大众葬”是“一部极为珍贵的纪录片”,“蒋渭水当年去世时,台湾万人空巷,无惧日本军警,以街头追悼蒋渭水的‘大众葬’方式进行抗日活动”。
  我的祖父蒋渭水能得到台湾老百姓这样的尊敬和爱戴,是因为他不畏强权始终站在第一线赤手空拳以非武装形式反抗日本对台湾的专制高压殖民统治。据统计,在《台湾总督府警察沿革志Ⅲ》一书中,出现姓名最多的是蒋渭水,在台湾的日本警察眼中他是头号眼中钉肉中刺。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人的户籍有吸食鸦片栏、缠足栏、种族(内地人即日本人和本岛人即台湾人区别)栏,却没有学历栏。这就是日本殖民者的愚民歧视政策。
  那时,台湾人受的教育不如日本人,条件好师资好的“小学”只收日本人的孩子,台湾人的孩子只能上条件差的“公学校”,台湾人不允许受与日本人同样的高等教育,最高只能读到医学、师范这样的专科学校。
  台湾文化协会一成立就深入民间,从都市到乡村,举办读报社和各种形式的演讲会讲习班等,普及新科学知识和卫生常识,传播革命思想。依日本警方的记录,台湾文化协会的演讲会在1923年至1926年之间共举行798场,其中有59次被迫解散,276次被迫中止。出席演讲会的听众有29万5千981位。但实际上远远超过这个数,因为日本警察从不将屋外听讲的人数计算在内。
  他领导的台湾文化协会在全岛推动的各种文化启蒙活动,不仅医治了台湾同胞患的“知识营养不良症”,“助长台湾文化之发达”,更激发了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唤起民众的政治觉醒,使更多人投入到非武装的抗日斗争中,为从政治上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石。
  台湾第一政党-——民众党
  觉醒的民众需要有组织有领导,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才会有力有效。这时祖父决心要建一个政治团体,他要建的政治团体一定要以全民运动为目标,不光要有知识分子参加,尤其是要以农工群众为解放的主力军。以政党和工会的联合力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谋求台湾民众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平等。
  1927年7月10日台湾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政党——台湾民众党应运而生,台湾民众党在台中正式成立,建党大会选祖父为民众党的中央常务委员和财政部主任。1930年发行的台湾民众党特刊,封面为党旗和三大目标。党旗图案是祖父亲自设计的,左上角旗面为深蓝色,意即黑夜,蓝色中有三颗星,代表党的三大纲领,而其余的旗面为红色,意即热血。全旗的意义即以热血争取解放。
  为实现全岛劳动者团结,推动劳工运动,1928年2月19日,同样是在祖父大力推动下,“台湾工友总联盟”成立。当时加盟的有二十九个团体,成为当时第二大抗日阵营。“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是当时祖父和劳工们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也是令台湾总督府最害怕的口号。
台湾民众党在短短不到四年的非武力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党史中,有两件反抗成功的大事:向国际社会控诉日据当局的鸦片毒台政策和要求严惩向雾社原住民施放毒气的凶手。
  鸦片是日本殖民统治者在台湾的第一个专卖事业。为了长期垄断鸦片专卖的利益,日据当局,借口“调查疏漏,登记不周”,连续增发特许吸食鸦片执照,导致新增特许者2万5千人,这是变相的纵容吸毒。
  为此,台湾各界强烈抗议,民众党的抨击最激烈,在全岛举办“打倒鸦片大演讲会”,致电日本内阁,又突破重重封锁致电国联(联合国前身),控诉台湾总督府的鸦片毒台政策。电报落款是:代表四百万人之台湾民众党。国联很快复电并派三位委员来台调查,迫使专制的总督府不得不改变新特许规定,并设立更生院即戒毒所。
  压迫越深反抗越烈。雾社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日本人强征台湾原住民服苦役,给付微薄报酬。原住民早已不满。1930年10月27日能高郡雾社举行运动会,莫那鲁道率领起义的原住民,杀死包括能高郡守在内的134名日本人。日本人动用先进的山炮、飞机、机关枪围剿,原住民盘据天险,顽强抵抗,宁死不屈。战争持续了二个月之久,最后总督府灭绝人性投掷毒瓦斯,毒害雾社原住民。
  总督府极力封锁消息,而民众党出板报发消息向公众公布事件真相,并致电日本内阁和在野党,以及国联(联合国前身),揭发总督府用毒瓦斯杀害雾社原住民同胞。有关人员来台调查属实,迫于正义的国际社会舆论的压力,当时在任的台湾总督、总务长官、警务局长、台中州知事四个官员不得不为雾社事件丢官下台。
  1931年2月18日,民众党在台北本部举行全岛党员大会时,台湾总督府警察当场以违反“治安警察法”,予以取缔。蒋渭水等十六人当场遭逮捕拘押。祖父说:“虽然台湾民众党已死,但台湾人民依然存在。官方如不改变原来的专制政治,解放运动断不会消灭。”
  中华文化在台湾薪火相传
  在殖民统治的时代,有些弱小民族的文字语言被异族的取代而失传,从而迷失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日本殖民者在台湾推行皇民化教育,台湾人从小学就被迫学日文用日语,而我的祖父和他同时代的热血青年们却为何还能用中文文言文撰文作诗,为何弃而不舍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原因很简单中华文化并没因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而失传,而是在非武装抗日的文化运动推动下在民间世代薪火相传。
  我家祖籍福建漳州龙溪县,祖父是从福建移居台湾后的第五代。台湾割让给日本时,曾祖父母家境贫寒,但依然不愿让祖父受日本教育,不顾学费昂贵,还是送他进私塾读书。直到16、7岁祖父才被送进日本人办的宜兰公学校就读。祖父成人后勃发出强烈民族意识,不是凭空迸发出来的,是源于他童年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深植于内心的中华文化的种子随着成长逐渐发扬光大。日后祖父善用中文撰文作诗也是得益于上私塾学中文。
  祖父曾多次被捕入狱。他戏称入狱为住进别墅,可静下心来读自己喜欢而没有功夫读的书。他的《三游(警察)北署》《入狱日记》《狱中随笔》和许多古诗新作如:《快入来兮》《牢舍铭》等都是在狱中写成的。“莽莽神州几陆沉,藩篱已削更相侵。强邻蚕食肇黄祸,碧血横流沧海深。”这首祖父创作的诗作《叹神州》尘封74年后2005年首次与读者见面,被收录在新版的《蒋渭水全集》增订版中。因此祖父也被誉为台湾监狱文学的先驱。
  我的祖父蒋渭水是那个时代众多非武装抗日斗士之一,被誉为是台湾在“日据时代最具影响力、最能刺痛日据当局、并最能唤醒寂静的民族与社会良知的革命先烈”。在台湾1921年~1931年非武装抗日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有许多史学家和社会名人称誉祖父是台湾的孙中山。台湾原立法委员原评议委员黄煌雄说,“孙中山四十年如一日的革命精神与革命毅力;他对主义的坚持与忠实;对弱小民族的鼓舞与支持;加上孙中山为汉民族的世界性伟人,民族认同使台湾人民引孙中山为荣,并奉孙中山为精神鼓舞者;孙中山乃成为日据时代,中国人士之中,最受台湾人民怀念与尊敬的政治领袖。而在台湾人民之中,受孙中山影响最深,最勤于研究《孙中山全集》,并活用其主张的,便是在台湾近代民族运动史上有“台湾的孙中山」之称的蒋渭水。”
  祖父崇敬国父孙中山先生。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末代清封建王朝。祖父那时还是医校的学生,与他的同窗好友们倍受鼓舞,期盼祖国强大起来收复台湾。1913年孙中山先生到台湾,祖父与他的好友们兴奋不已,想拜谒孙先生,但因当时的日警戒备森严,未能如愿。祖父很遗憾,于是给孙先生写信,后得到孙先生的回信和增送的一枚开国纪念章。
  我的祖父与国父孙中山先生一样有着一腔热爱祖国的热血,又同是学医行医从而积极无畏地投身到医世救国救民的社会改革运动中,“不同之处是孙先生是推翻腐败的满清政府,而蒋渭水是向世界强权的日本殖民统治者挑战。”我的祖父蒋渭水把他年轻的一生奉献给了台湾。
  2005年全国隆重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暨台湾光复60周年,这是对祖父英灵的最好告慰和祭奠。
  (作者单位为全国台联)
台声2006年第2期

古人逝矣,旧日南窗何处是。莫负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