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俊:常熟家谱姓氏趣谈


 

    一
  常熟在唐代时不足10万人,后因北方战乱,中原民众大量逃到南方,常熟人口大增,元代时达40万。到清代乾、嘉时,突破百万。人口的流动使常熟吸纳了许多外来姓氏。如南宋抗金名将周虎,祖籍临淮,后迁居常熟。元朝时四川人董元斋,官居吏科给事中,因钟情常熟山青水秀,弃官后在此定居,所在地遂成董浜。元初名士顾细二,至大年间从浙江上虞移居常熟,他的后代山东按察使顾玉柱于嘉靖间将祖业扩建,植芙蓉数百,名芙蓉村;其子顾耿光又增植梧桐,并手植从海南移栽过来的红豆树二株,而把庄名改称碧梧红豆庄。清初湖北黄冈人王材任,康熙十八年进士,官至左佥都御史。其父王泽宏,官礼部尚书,自金陵来游,见这里山水秀美,遂卜居常熟。常熟一支胡姓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由安徽婺源迁来的。
  二
  旧时常熟的“翁、庞、杨、季、归、言、屈、蒋”称为“八大姓”,均为当时官宦世家、阀阅门第。
  位列第一的翁姓,据《海虞翁氏族谱》记载,其先出于姬姓,周昭王封庶子于翁山,因以翁为姓。其后人有称弘者,在楚国为官,居于梁之原城,因此弘、翁同脉。西晋末年,因避石勒之乱,翁氏一支由原城南来,后人散居于钱塘、仁和、海盐、余姚一带(即今杭嘉湖地区)。北宋时,钱塘翁氏中的一支迁姑苏平江(今苏州)。明初,居姑苏长洲县相城里的翁寿一幼子翁景阳入赘常熟西南乡四十九都庙桥的璇洲里村,成为常熟翁氏始祖。翁氏后人中考取举人、进士的不少,如明朝万历年间的翁宪祥、翁愈祥兄弟。翁氏一族中最有名的当数有“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之誉的咸丰状元翁同,他是翁景阳第15代孙。他的父亲翁心存为体仁阁大学士。
  八大姓中第二姓 “庞”家,世居吴江松陵,庞入赘在常熟塘桥潘家,为常熟庞姓始祖。以后庞氏子孙繁衍,成为塘桥大族。晚清出了几位名人,如庞钟璐,道光二十七年探花,官至尚书;其子庞鸿文修光绪《常昭合志》,庞薰琴是开创一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大师。
    文庙里的言偃像
  排列八大姓第三位的杨姓,指的是恬庄杨姓,现恬庄属张家港市。恬庄杨姓,实出于叶姓。宋人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吴县人,曾任崇信军节度使,《宋史》有传。叶梦得23世裔孙德贤,襁褓中时,因其父北辰公见好友杨源甫没有后代,便将他过继给杨源甫,从此改姓了杨。杨源甫死后,杨德贤把家迁到常熟北乡恬庄,成为迁虞一世祖。杨氏后裔中有名的人物有咸丰二年榜眼杨沂孙、“江东才子”诗人杨云史等。
  季家排行第四,也是外来户。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时,有个名叫季陵的官员带着赵宋皇室列祖列宗牌位,跟随康王赵构南渡常熟,在梅李文村落户,成为常熟季姓之祖。季陵第12世裔孙天麒、天麟同迁江阴,其子孙中有一支又迁到青。30世孙季芝昌,字云书,号仙九,道光探花,官至内阁学士,光绪初补谥文敏。他自江阴迁居常熟,遂成常熟大族。季家后代中有季钟朴,为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奠基人。
  三
  宋高宗南渡时有官员随来,如季陵、屈棠黼、浦元用等,均落籍常熟。宋龙图阁学士邹浩二子邹、邹昭来居常熟东始庄,为莫城东始邹姓之祖。而小山邹巷的得名,是元朝末年有邹福大、福二、福三兄弟三人,因避战乱而走散,福二、福三由无锡来常熟,见虞山西麓山水清幽,便住了下来,后来聚族成村,村名就叫邹巷。以后,从邹巷又分出了大河邹姓和五渠(藕渠)邹姓等。
  曾姓的家谱上说他们是曾子之后,不过自曾子之后线就断了,所以曾氏家谱以南宋“理财丞相”曾怀为始祖,而曾怀是福建泉州晋江人、北宋名相曾公亮之曾孙。曾氏家族中最有名的是文学家曾朴,还有原外贸部长李强,原名曾培洪。
  邵姓祖籍安徽休宁,始迁祖邵嘉祚,字悠之,号若水,于清顺治十七年由黎阳迁常熟小东门内兴贤桥,曾经“富甲一邑”,其所居小街名邵家巷门。邵氏一族,人丁兴旺,清末民国期间从政从商者众。邵松年任过河南学政,编了一部《海虞文征》,收集了清以前常熟的地方文献、文学作品,很有价值。
  四
  常熟宗姓中的一支是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后裔,宗泽子孙分居于金华、义乌、东阳、丹徒、润州。宗泽第12世孙世臣,在元代至正年间由润州(即今镇江,为宗泽敕葬地)侨寓常熟,为迁虞始祖。民国时期的教育家宗子威是清宣统元年己酉科拔贡,他的胞妹宗秀松是民国初期常熟著名的教育家,创办海虞市立女子初等小学。常熟另外一支宗姓是从上元迁来的,这一支中有宗湘文,建有咫园;宗舜年是藏书家。
  常熟姓席的比较少。考证席氏来源,唐代有席豫,官尚书,其五世孙席温,唐末携三子由关中避居吴县洞庭东山,三个儿子分成三支,称上席、中席、下席,其后代散迁各地。现在东山席姓是大族,有席家花园很有名。以后,到元代,19世孙席庭松迁常熟羊尖,后代中一支再迁虞阳里。正因为常熟席姓与太湖东山席家有关,所以清嘉庆时女诗人席佩兰,吴县人说她是该县人,其实只能说她的祖上是吴县东山人,而其本人应是常熟(当时属昭文县)人,《辞海》条目是正确的。
    常熟曹氏家谱
  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及其后裔的家谱,2003年1月在常州被发现。当年苏东坡在常州逝世后,其长子苏迈、三子苏过的后裔定居常州,苏过7世孙耀宗曾把整个家族迁至常州武进。清初,苏家后人苏灿玉又把家族迁至江阴、常熟等地。苏氏也有从常熟迁到外地的,如上海南汇百岁人瑞苏局仙在世时所撰诗文自署“海虞苏局仙”,他在寄给常熟诗人花病鹤的一首诗作的“附识”中记载:“我11世祖仰泉明季避兵,从常熟迁浦左,遂定居焉。”很明显他认为自己的根是在常熟。他这个苏与苏轼后裔的苏有没有关系,待考。
  五
  张家港的妙桥原属于常熟,妙桥有个金村,是金姓聚居的地方。这个村金姓的第一代先祖金启明,是明初洪武年间自昆山迁到常熟的,当时金村名慈乌村。金启明是浙江兰溪金仁山第6代从孙。但据考证,金仁山之远祖本姓项,跟项羽同宗,项羽在乌江自刎后,项伯入汉,汉高祖刘邦为了收买人心,特赐项伯姓刘。后来到五代时,因避吴越王钱(与刘同音)之讳,取繁体字刘字的组成部分金为姓。
  常熟的曹姓一支即是宋朝开国元勋曹彬的后裔。曹彬第三子曹玮,他的玄孙曹珏,靖康年间,与宗泽一起抗击金兵,十三战皆胜,宋室南渡时,任两浙常镇等路宣抚使,迁居常熟,是为常熟曹氏之祖。
  六
  钱氏也是中国大姓。钱氏之祖先,出于少典,八传为陆终氏。其第三子名铿,封彭城,世称彭祖。生子54人,第28子孚为周文王师,官泉府上士,因去竹,称钱氏。江浙一带的钱氏大多出自五代吴越国钱氏。据《钱氏家乘》载,钱生32子。赵匡胤建立宋朝,钱第九子钱弘归顺,被宋太宗封为忠懿王。钱弘的后裔钱景略不受无功之爵,只接受了一块赐田,这块田地位于常熟东乡一个名李墓的地方。他便居在李墓,成为常熟钱姓的始祖。钱姓在常熟分成几支,居住在里睦塘一带的钱姓几乎都是其后裔。钱姓另一支分布在鹿苑一带,明末著名文学家钱谦益是吴越王钱25世裔孙;钱昌照也是钱氏后裔。钱姓在当代出名的人很多,如钱玄同、钱三强、钱其琛、钱正英、钱仲联等等。
  常熟周姓一支出于仲雍、周章之后。武王克商,大封宗亲功臣为国君、诸侯,其时仲雍曾孙周章已立为勾吴国君,即赐周为姓;其弟仲,封虞国,即以虞为姓,也叫虞仲。清代人周厚基修有《海虞周氏宗谱》,称自己是仲雍第116世孙,宗谱上从仲雍起一代代本支都记得明明白白。
  仲雍后代还有吴姓,仲雍是吴姓始祖。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分封诸侯时,寻访到了仲雍的子孙周章,就封他为吴国君主。古代有以属地为姓的,分封在吴地的周章的后裔有的就以吴为姓,所以仲雍也有书上称为吴仲的。
  七
  常熟在明末清初出现了一个全国出版界极有名的汲古阁私人刻书家毛晋。
  毛晋,生于1599年,卒于1659年。原名凤苞,字子久,后改字子晋,号潜在、汲古阁主人,晚号隐湖,明清之际藏书刻书家。早年为诸生,屡试不第,遂隐居故里,奋发读书。好古博览,喜藏书、校书、抄书、刻书。变卖田产,于七星桥构筑汲古阁、目耕楼,以收藏和传刻书籍为业。藏书多达84000余册,多宋元善本,手自校雠,并延人抄校,常废寝忘食,刻印《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宋名家词》、《六十种曲》等。刻书数量巨大,达600多种,10 万余页刻版,涉及经史、词曲、丛书、宗教、小说、笔记等,为中国历代私家刻书之最,有“毛氏之书走天下”之说。抄录孤本秘籍,而以“毛抄本”重见于世,对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诗文均有根底,著有《和古今人诗》、《野外诗题跋》、《虞乡杂记》、《隐湖小志》等;编印《海虞古今文苑》、《汲古书目》、《毛诗陆疏广要》、《香国》等。据《汲古毛氏家谱序》中称:“闻父老相传之语,其先本姓靳,由河南东徙此常熟隐湖之东,耕读传家……”
  常熟俞家也是大户,现东市河俞姓称“彭城俞氏”。先祖来自安徽休宁,始于明末,世居南门护城河南岸。俞姓先祖本姓金,一说叫金声,字正希,因明末抗清被执殉难。明亡后,其后人恐受株连,改姓俞。二说迁到常熟后第二代,以外家姓俞,有入赘之意。近现代俞氏中有名望者不少,常熟市政协编《名城常熟·名人名居》在“俞氏故居”一文中说:“常熟俞氏在晚清至民国期间出过几位名人,如俞廷柏、俞大猷、俞大文、俞大润、俞钟颖、俞钟銮及子承莱、承枚、承修……俞可师宗秀松夫妇及子俞炳元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政协)

《寻根》2006年第1期

古人逝矣,旧日南窗何处是。莫负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