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燃烧的生命(首次公开发表)


 

    当年胡耀邦同志逝世,徐向前元帅十分悲痛,撰写了这篇悼念文章。由于种种原因,当时未能公开发表。为纪念胡耀邦同志逝世17周年,经徐帅家属同意,本刊现首次予以发表。

  4月15日早晨,病魔突然夺去耀邦同志的生命。噩耗传来,使我震惊、悲痛、惋惜不已!
  耀邦比我们这些人年轻得多,精力充沛得多。在我的印象里,他总是那样神采奕奕,朝气蓬勃,浑身充满着燃不尽的生命之火。他这次患病入院后,我叫人打电话问候,他让李昭同志回电话说病情已趋平稳、好转,叫我放心,不要惦念。我也相信,凭他的活力,定能战胜病魔,早日痊愈,继续为党和人民效力。没有料到,仅仅几天的时间,他竟匆匆而去,和我们永别了。他的不幸逝世,的确是党和人民的重大损失。
  我和耀邦,最早相识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那时,他还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但已担任总政组织部长的重要职务。中国革命战争是一所大熔炉、大学校。不少“红小鬼”在这里面受到熏陶、锻铸,成长、早熟,年纪轻轻,就脱颖而出,肩负领导重任,独当一面。耀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的热情工作精神,他的宽宏气度,他的魄力和才华,常为延安的许多同志共同称道。解放战争期间,我任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耀邦奉命来兵团任政治部主任、总前委委员。他的到来,开创了兵团政治工作异常活跃的新局面,有力地保证了太原战役的胜利和兵团的发展壮大。这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见面或保持电话联系,更加深了我对他的认识和了解。
  他是一个思想活跃、热情奔放的人。耀邦同志善于开动脑筋,敏锐地观察事物,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讲话富有新意,不带八股腔,鼓动性很强,能深深打动指战员的心;作风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他刚到太原前线,正值兵团开展政治整训,贯彻党中央“九月会议”精神。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军实行战略反攻,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夺取全国政权,并提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口号。为保证部队贯彻中央指示,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耀邦不知疲倦地深入各纵队、团队、连队,调查研究,参加会议,指导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军队党员的基本职责》,要求党员做到八条:战场杀敌,坚决勇敢;遵守纪律,群众模范;工作学习,处处争先;团结群众,一齐向前;服从组织,加强锻炼;过党生活,发表意见;教育群众,介绍党员;执行决议,彻底圆满。尔后,又主持拟定了《关于加强党委工作的几个问题》。这对健全党委制,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部队的组织纪律性,保证战地训练和战役战斗任务的胜利进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围困和瓦解敌军,是太原战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时达半年之久。由华北军区副参谋长王世英和耀邦等同志组成的对敌斗争委员会,组织和指导部队展开瓦解敌军的强大政治攻势,创造了多种生动活泼的新鲜宣传口号和斗争形式,先后共瓦解敌军3万余人,为我军的战时政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他是一个勇敢坚定、不畏艰险的人。在他身上,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融为一体,任何惊涛骇浪都无所畏惧。在行军路上,在训练上,在火线上,人们能经常看到他活跃的身影,听到随之而来的歌声、笑声、口号声。争夺太原东山的四大要塞战斗,血战17个日日夜夜,战况空前激烈、残酷。耀邦制定战役战斗政治工作要点,深入政治动员,将不怕牺牲、争取全胜的革命精神贯注于部队之中,率领兵团政治部的同志夜以继日地活跃在战斗最前线,冒着枪林弹雨,鼓舞士气,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指导部队顽强战斗,英勇杀敌。在我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太原城内敌整编第30军军长黄樵松准备起义,派人来和我们联系。耀邦自告奋勇,要求深入虎穴,组织起义。我们考虑到他重任在身,不宜前往,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后改派8纵参谋处长晋夫同志前去,结果因起义计划被人出卖,黄樵松与晋夫均被押解南京杀害。耀邦不计个人安危,勇于赴汤蹈火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之中。十年浩劫结束后,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长,冲破重重阻力,平反大量冤假错案,同样表现了他的非凡勇气和魄力。无私才能无畏。耀邦的大无畏气概,是与他的一心为公的高尚思想境界分不开的。
  他是一个襟怀坦荡、热爱群众、没有架子的人。他有颗赤子之心,对上级、对同志、对群众,光明磊落,肝胆相照,从来不搞歪门邪道,算计别人。他在党的长期哺育下和革命战争环境中,养成了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不论走到哪里,心里都装着群众,同干部、战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青少年广泛接触,谈起来津津有味,很快就能同他们交上朋友,打成一片。在1兵团,新来乍到的他,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广大指战员的信任,打开工作局面,使政治工作空前活跃、有力,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建国后的和平环境中,耀邦先后任团中央书记、西北局书记、省委书记、中组部长、中央秘书长兼中宣部长等要职,直到走上党的总书记的最高领导岗位。环境变了,地位变了,但他的这个特点始终没有变。他身居高位却没有架子,没有官气;掌握权力却从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种优良品质确实是值得处在执政党地位的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学习的。
  他是一个好学不倦、勇于进取的人。“学习、学习、再学习”,一直是他的座右铭。不论战斗多么频繁,工作多么紧张,他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哪怕是一点一滴的时间,读一点书。读书,是耀邦长年养成的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他的癖好。他对马列和毛泽东著作,尤其重视,经常反复阅读,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部队每打开一个地方,他总要千方百计去找些书来,充实自己的书箱子。他的住处,桌子上、枕头边,堆的全是书。在耀邦看来,一个革命者需要革命理论,需要文化和广泛的知识,就像人们需要空气和水一样。在工农分子知识化的道路上,耀邦同志是做得最认真、走在最前列的一个,为我们全党的同志,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了勤奋求知的好榜样。
  热情、勇敢、坦诚、好学、平易近人、联系群众——这就是我所了解的耀邦同志。耀邦的一生,是燃烧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伟大共产主义事业和祖国的繁荣昌盛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像一团烈火,走到哪里燃烧到哪里,在哪里放射出强烈的光束和热力。他忠于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把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人民,直至燃尽生命的最后一簇火花。他是人民哺育的好儿子,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者。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他永远活在党和人民的心中。
  1989年5月9日

《炎黄春秋》2006年第4期

徐、聂二帅,与胡交情皆非同一般,当年胡下台,二帅对邓极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