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过,律诗的当中两联,如果按平仄要求对仗,必然是平仄相对的。句号先生,您列出来的是颔联颈联么?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30 14:51:24的发言:
律诗,又称近体诗,分五言和七言。其句数,除排律而外,每首都是八句。它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且合一定的平仄。”(余德泉著《对联通》)

句号先生看来有必要跟这位余教授共起一座通天塔了。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8-30 15:10:14的发言:
我说过,律诗的当中两联,如果按平仄要求对仗,必然是平仄相对的。句号先生,您列出来的是颔联颈联么?

    您的意思是首联、尾联的对仗不须平仄相对?那还是律诗吗?律诗所有的句子都要讲平仄,不是吗?

    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一般会用在哪里呢?

    律诗中的对仗,无须特别考虑平仄,只要你遵守了律诗的平仄格式即可。由于有些字的不拘平仄,以及拗救等的影响,势必会出现某些字声调相同。你只要找本律诗自己看看就清楚了。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30 14:51:24的发言:
律诗,又称近体诗,分五言和七言。其句数,除排律而外,每首都是八句。它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且合一定的平仄。”(余德泉著《对联通》)


    对联通也谈到律诗,不错。俺就说这两个东东是相通的嘛!童童现在也晓得引证了,不错,不错,没有“例海战术”,怎么能有说服力呐?

    俺也引一个:

    “总的来说,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一般是中间两联用对仗。颔联不用对仗,尾联用对仗,都算特殊情况,不构成一般规律。首联是否用对仗,往往决定于诗的内容和诗人的艺术技巧。律诗极少完全不用对仗的,也极少全首都用对仗的。”

——引自久负盛名的、经高教部审查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教材《古代汉语·诗律》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5:30:39的发言:

    您的意思是首联、尾联的对仗不须平仄相对?那还是律诗吗?律诗所有的句子都要讲平仄,不是吗?

    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一般会用在哪里呢?

    律诗中的对仗,无须特别考虑平仄,只要你遵守了律诗的平仄格式即可。由于有些字的不拘平仄,以及拗救等的影响,势必会出现某些字声调相同。你只要找本律诗自己看看就清楚了。

句号先生,我说过“首联、尾联的对仗不须平仄相对”?这话太外行了,是吧?我记得我前面有过相关的答复,可能先生忙着回帖,没看到吧。

您最后那段话又重复说了一遍,我早就看见,而且透彻地理解了。如果严格按照律诗当中两联的平仄要求,是绝对不会出现平平相对或仄仄相对的现象。

没有“ 平平仄平仄”的格律,这是把“平平平仄仄”作了变通,才会出现的情形,这第三字平声是不应该和第四字仄声调换,换位后,就是拗句。不信,先生可以自己到律诗的格律中去核对。

下面是七律颔颈二联的平仄,只有这么两种,先生看看,是不是平仄完全相对?五律只要把起首二字除掉便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谢谢句号先生让我找本书看看,并请具体指导一下,还有哪位起点比王力先生更高的大家有这方面的书供我学习?我读了钱中书、周振甫先生的相关书籍,我怀疑,王力先生未必入他们法眼呢。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烦[em184]子,从小老爸教我念这个就不懂,

叽叽歪歪多写几个没原则的字取乐多好

[em183]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8-30 15:59:51的发言:
谢谢句号先生让我找本书看看,并请具体指导一下,还有哪位起点比王力先生更高的大家有这方面的书供我学习?我读了钱中书、周振甫先生的相关书籍,我怀疑,王力先生未必入他们法眼呢。

    术业有专攻。三位先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各有专长。我认为王力是研究和普及诗词格律最有建树的语言学泰斗。

  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作品有:
   
1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4  
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77  
3  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张志公主编]/[王力等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6  
4  广州话浅说(王力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  
5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1  
6  诗词格律概要(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9  
7  楚辞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8  诗经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9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10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8  
11  汉语音韵(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0  
12  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84  
13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14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1  
15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  
16  中国音韵学(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6  
17  王力诗论(张谷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8  
18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4  
19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  
20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  
21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王 力著)  中华书局  1988  
2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40.1  
23  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王力等著)  中华书局  1956  
24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1  
25  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  中华  1980  
26  汉语讲话(王力)  文化教育  1955  
27  汉语史稿(王力)  科学  1957  
28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  
29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  
30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  
31  汉语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王力)  中华书局  1956  
3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  商务  1985  
33  王力文集(语言理论,中国语言学,古汉语概论,语法理)(王力)  山东教育  1990  
34  王力文集(文字,字典,词汇,文学语言,语文教学,古)(王力)  山东教育  1990  
35  王力文集(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王力)  山东教育  1990  
36  王力文集(中古音等韵及其他)(王力)  山东教育  1991  
37  王力文集(浙江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王力)  山东教育  1990  
38  诗词格律()   040a  
39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2  
40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0  
41  汉语浅谈(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  
4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2000  
43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8  
44  爱(奢辣尔第著/王了一译)  商务印书馆  1934  
45  半上流社会(小仲马著/王力译)  商务印书馆  1931  
46  少女的梦(畦德著/王了一译)  开明书店  1931  
47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1999  
48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  
49  词类(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7  
50  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王力)  中国科学院  1955  
51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开明书店  1950  
52  汉语史论文集(王力著)  科学出版社  1958  
53  江浙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5  
54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2000  
55  王力语言学论文集(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2000  
56  中国语文概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9  

句号先生.你杀了我吧杀了我吧.

要不我强烈要求自裁

[em22]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其实你看看《唐诗三百首》便可校验出来了。

例如: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是杜甫诗的中间二联。却、漫是同声的,妻、诗也是同声的。并没有平仄对立。

放字和作字也都是仄声,没有平仄对立。

如果要做到每个字都平仄对立,那律诗的平仄就一字不能易了,也就没有可平可仄的了。

以下是引用旺财在2007-08-30 16:07:30的发言:

句号先生.你杀了我吧杀了我吧.

要不我强烈要求自裁

[em22]

    自裁是什么东东啊?历史上有个总裁,是不是“总是自裁”?

就是拿大剪刀喀嚓了自己的细脖子,很好玩地,要不大家都来试试?[em04]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玩啥都别玩律诗与对联

动啥也别动剪刀和鸟枪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没听过有剪刀的,以前听说过用铡刀的。菜刀可能也行(裁鸡裁鸭好像用的)?
新玩儿法,你初中还没毕业呢,你不懂,要幼儿园的才会玩儿[em04]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句号先生误会了,我并没有唐突前贤之意,王力先生在普教工作方面的贡献和地位不可替代。我是受恩于先生的,我书橱里至今还有他的《古代汉语》四册,这是我大学保存至今唯一一套教材。我怎么会不了解王先生的地位呢?包括王了一的小品,我也略有涉及。但王力先生编的书再多,他在学术见解方面肯定输于钱先生,这并不是意味着,当我认定某某先生比爱因斯坦稍逊一筹,就构成了对某某先生的贬低。那么,在某些见解上,王力先生一旦和钱先生有了冲突,我必是倾向于钱先生的。

再补充一句,如果只是停留在王力先生的文本上,温故尚可,知新遑论。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俺做饭去了,空时再聊。

句号先生可以推荐几本自己熟读的格律书,别卖关子啊~~~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我觉得王力的《诗词格律》基本上够了,对他讲的东西,到前人诗词中去核实,加深印象,就会了解了。当然也不是句句都准确无比,有个别地方还是可斟酌的。这些需要从多读中细细体会。

    格律只要先大致了解就可以了,做诗不是做格律,格律只是工具。格律完全无误的诗,未必就是好诗;没守格律的诗,也可能是佳作。

    曹雪琴借小说中林黛玉之口谈了学诗的经验: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为词害意’。”香菱道:“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切有趣。”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8-30 15:52:16的发言:

句号先生,我说过“首联、尾联的对仗不须平仄相对”?这话太外行了,是吧?我记得我前面有过相关的答复,可能先生忙着回帖,没看到吧。

您最后那段话又重复说了一遍,我早就看见,而且透彻地理解了。如果严格按照律诗当中两联的平仄要求,是绝对不会出现平平相对或仄仄相对的现象。

没有“ 平平仄平仄”的格律,这是把“平平平仄仄”作了变通,才会出现的情形,这第三字平声是不应该和第四字仄声调换,换位后,就是拗句。不信,先生可以自己到律诗的格律中去核对。

下面是七律颔颈二联的平仄,只有这么两种,先生看看,是不是平仄完全相对?五律只要把起首二字除掉便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你弄的这个平仄表太过死板了,实际上有些字(比如第一字及多数第三字可不拘平仄),还有拗句及拗救,以及特殊格式,都可能使这个表变样。那样一来,就不可能字字相对了。而实际上,对仗也并不要求字字平仄相对,只要求关键字平仄相对就可以了。

句号先生,您109、110楼的帖子所及观点都是你我早就达成一致的,我最烦的就是墨守格律,死在句下。是否工对,人言言殊,这方面的标准,根本难求一律。那个律诗的平仄格律原不想搬来,见您反复提及,我才二傻似滴搬一过来,不过,这不是我弄来的死板格律,中二联的格律均以此为本,其它皆为变通。不知道您为何在这些我们已经形成共识的地方不惮其烦,如果我再跟着一帖帖回复,岂非成了祥林嫂?我的相关回帖在15楼、25楼、57楼、86楼。

现在的问题是,所谓讨论,针对的应该是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地方,才有趣味,对于那些在通行教材上可以找到标准答案的浅显问题,就没有必要反复讨论了,何况我们之间没有分歧。以本帖涉及的问题为例,关于什么叫“当句自对”,倒是明显存在分歧的。句号先生认为根据王力先生的小册子《诗词格律》就可以应付了,结合我手头的钱钟书先生和周振甫先生的相关意见,我必须说,至少在这个问题上,要么王力先生没有充分展开,要么王力先生的认识有误,以王力先生的意见为不刊之论,是相当冒险的。管见所及,周振甫先生关于这个问题的阐述,是最精到全面的。周振甫先生是在研读了钱钟书先生相关论述之后,进一步作了发挥,不仅保留了钱先生关于律诗中当句对的出处,还追溯到了当句对的源流。他引用洪迈《容斋诗话》中的见识,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当句对的源流在楚辞那里:

“唐人诗文中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蒸兰借’,‘桂酒椒浆’,‘桂櫂兰木世(左木右世)’,‘斫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庚子山诸人亦如此。如杜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句号先生对此欲了解的更深入一些,请查阅周振甫先生《诗词例话》中“对偶”篇,相信你也会发现,根据他引用的包括钱钟书先生见解在内的大量先贤论述(似乎权威度无一弱于王力先生),你仅仅依据王力先生一些语焉不详的看法,就把“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中的“迟暮”和“涓埃”视为当句对,有可能是错误的。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句号在科普呢。也这么热闹。

西西,不看就是了,自裁啥呀?

与日月兮齐光
以下是引用云中君在2007-08-30 06:53:01的发言:

 

西西,不看就是了,自裁啥呀?

对呀!楼已经起的也不低了,想不开,可以跳楼的嘛!

[em55]
今天,我就是高瑜

看了一遍,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哪位老师先帮我扫扫盲,什么是“平”?什么是“仄”?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楼上滴。阴平阳平是平,上声去声是仄

古时候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如今的普通话把一个平声分了个阴阳,入声转入了其他三声中。但南方的方言里还有入声,就是发音很短促带点爆破的样子滴。

与日月兮齐光
学习了。
欢迎光临燕谈
这架掐得太有水平了!
以下是引用zoufeng_1234在2007-08-30 22:14:40的发言:

看了一遍,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哪位老师先帮我扫扫盲,什么是“平”?什么是“仄”?

    老师不在,学生代劳:字母兄非中国人乎?何不知二核为平,三核为仄。

    花间老师,俺愚钝,实在不知老师是什么意思。

    只因你一再坚持对仗须字字平仄对立,并且搬出一个死板的平平仄仄的格式来,我才不厌其详地说那些的,无非是想说明对仗句不需要字字平仄对立。

    你引的钱钟书举的当句对的例子,与王力说的句中自对,究竟有什么矛盾,还请老师详细指明,学生实在难以领悟。莫不是我喊你花老师,就不许俺喊别人草老师、木老师?花老师和草老师、木老师就叫矛盾?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30 15:33:17的发言:


    对联通也谈到律诗,不错。俺就说这两个东东是相通的嘛!童童现在也晓得引证了,不错,不错,没有“例海战术”,怎么能有说服力呐?

    俺也引一个:

    “总的来说,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一般是中间两联用对仗。颔联不用对仗,尾联用对仗,都算特殊情况,不构成一般规律。首联是否用对仗,往往决定于诗的内容和诗人的艺术技巧。律诗极少完全不用对仗的,也极少全首都用对仗的。”

——引自久负盛名的、经高教部审查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教材《古代汉语·诗律》

哦,“相通”是先生你说的?你不说还真没人知道。“引证”这东西,一种方法而已,不是用了就好,而是用得好才好,不是例子成海就有“说服力”,而是例子合适才有“说服力”。先生没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引则引矣,海亦海矣,可惜文不对题无用矣。

就以你上面这一“引”为例:王力先生为什么说“律诗极少完全不用对仗的”?因为在古人实际的律诗创作中,就“极少”,是特例,当然也一样是“不构成一般规律”的。所以,王老先生在这里,首先是对既成事实的一个总结,即“律诗极少完全不用对仗的”,就是说,即便是在律诗没有完全定型的年代,这样的情况也“极少”;其次,这个总结是向后(历史)的,而不是给定型后的律诗提出新的规范,即以为曾经有“极少”律诗“完全不用对仗”,我们后来者在写律诗的时候就可以据此不用对仗了。

再来看看,你的“引证”对你的观点是有所支持还是有所否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