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悲伤的坐在你身旁

我不能悲伤的坐在你身旁

阿啃1919  2010-6-20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16063&PostID=24658936


??中考结束,听说市区某初中毕业生集体在烧书,这个事情叫人想起湖北仙桃中学集体撕书的蔚为壮观的场面,看来,撕书焚书之风,已经蔓延到初中了。但这些事,并非偶尔一见,而是每年一个轮回,在如蚁群般的考生中重复。我是1991年参加的高考,考完后班里有位女同学,直接把她的全部课本教辅书抱到操场上,一把火烧光,当时同学们颇有议论,而我则是相当的不能理解,因为,在我读中学时,尚未有这样的仇恨。也许是应试教育还没有武装到牙齿,教育的暴政尚未精致到学生们逃无可逃吧。但不管是什么年代,撕书,让碎片从高空像鹅毛大雪一样而飞下来,焚书,让灼人的火焰燃烧起来,这多么过瘾!这里面又包含着多少仇恨呢!这些原来记录着他最美好年华的教科书,付之一炬,这里面的决绝实在太触目惊心了!而相对于我们容易老去的人生,改变又显的多么缓慢,这几十年来,教育制度的改革简直是纹丝不动,甚而变到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严酷时代。


??在谈高考时,我总是觉得很无力,就像N 年前写过的那句话:我的悲伤在于,身为这出悲剧的一员,我亲眼看到悲剧的发生,却无能为力。现在也仍是这样,但现在较以前更明确的一点是,我不能仅仅悲伤地坐在你身旁而已,在与这个刚性的不可更改的制度之下,我们唯有使自己变得更强悍,更充满野性,才能抵抗制度性的摧毁,才能保全自己正常的天性。


??早些时候,在写《政治正确的学生与克尽职守的教师》一文时,我其实在想的不是这个制度的运作机制,而是,在这个机制下,教师和学生究竟该怎么办,才能苟延残喘。尤其是教师,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掌握了这个课堂45分钟话语权的人,在教室之内,仍是强者。如果教师不能有所动作,学生就更加万劫不复了。所以我也反对那种将责任全部推给体制的说法。


??目前,刚性的环境不可改变,似我等小民的建言,并不能上达天听。事实是,作为一个体制内的普通教师,可以做事情的空间实在很小。如果叫我说出一个较为根本的解决办法,我会提出,其实,只要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和较低的生活成本,那么高考就不会变得像目前这样成为人生的难关。而这一点恰恰是不能改变。假如,我只是说假如,政府可以让利于民,首先降低房地产的价格,其次削减政府机构,其次减税,那么,我们不必上大学,在小城市开一家小奶茶店或许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从而获得更为体面和富有尊严的生活。


??在《高考制度对年轻人的三重束缚》里我说到,“社会资源的分配几乎已经尘埃落定,社会阶层的流动呈板结状态,个人创业的成本奇高,个人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可能几近为零”。这里说的创业成本,首先来自高房租,因为房子卖的贵,出租的价格便也相应提高,即使开一家街角的奶茶店,房租也是创业最大的成本。其次是创业者必须缴纳的各类费用,财税、工商、城管,甚至是计生委、消防队……多如牛毛的政府机构都可以向创业者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类费用。再次则是普通市民萎缩的消费能力,因为高昂的房价、教育投入、医疗投入等等,已经占去了市民绝大部分收入,怎么还会有足够多的可支配收入来消费呢?这是整个中国的缩影,一种畸形的经济现状。所以我说,这只是一个不可能假设而已。而在这些超过我们普通市民可控制的强力部门的因素之外,我们所能做的,真的不多。


??所以我不要奢求普通教师们普遍地有什么作为,这很不现实。我也反对那种将教师看作这一制度的合谋者,是帮凶的意见,可能我身在其中,更深切的理解这种无奈,因而同情教师的命运。高考绑架的不仅仅是学生,老师同样是制度的受害者。尤其是高三一年,可谓是“起得比公鸡早,睡得比小姐晚”,一年下来,鸠形鹄面的并不少,走在街上,人家一看:教书的。至于升学率的压力,这一压力,基础教育的圈外人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高考尽管决定了考生的前途,考生必须承受最大的压力,但这种压力也同样是教师的炼狱,因为其丝丝入扣的机制,是普通教师无法逃脱的,比工作时间无限拉长导致疲倦不堪的肉体酷刑更可怕的是精神压力,那种将教师所带班级的升学率重点率跟实际经济收入挂钩,跟工作职位挂钩,使得很多教师时刻处于失业的恐惧之中。
??
??尽管如此,在学校之内,教师仍是强者,如果教师不能做些什么,学生就更加万劫不复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教师和学生都变得强悍、野性、打不倒。


??我在想,首先教师需要锻炼身体,使自己的肉体变得强壮。这不是开玩笑,是我想了很久才想出来的办法。因为强壮的身体会使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去对付每一桩棘手的事情,之后还有充沛的精力去做你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最后教了30年书,抱怨了30年。更重要的是,长寿能看到更多的历史。曼德拉活到92岁了,他坐穿了牢底,战胜了监狱,亲眼看到了世界杯在南非的开幕,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及身已见太平来”,这是张元济自挽联中的一句话,我们要好好学习一下,争取看到自由教育的真正的到来。


??其次是需要将自己变成一个明白人,在体制之内,但看透体制运作的逻辑。这也不容易,但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会教育我们。一个被蒙在鼓里的人是没有力量的,只能任人摆布,而一个明白的人,至少他能表现出企图战胜自己的恐惧和平庸的努力,这种努力本身,便是对摧毁人的机制的反抗,这就足够了。


??再次是尽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尽力保全自小而来的理想。最可怕是到中年了,挺着啤酒肚,酒足饭饱,肌肉松弛,然后再见理想。没有人从来没有理想,我只想过游手好闲的生活,这也是理想,只不过游手好闲也有两种,一种是毫无尊严的游手好闲,一种是尽力保持尊严的游手好闲。
??
??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如此贯彻。一个不明真相的学生,和一个较喜欢思考而明一定真相的学生,前者的抗击打能力更弱一些,而后者在抵御制度性的摧毁时,常有惊人力量的爆发。老罗最近出本书叫《我的奋斗》,在我看来,中学阶段,他的“奋斗”就是和制度性的摧毁力量的斗争。老罗在这场已经过去的斗争中是赢了的,所以他成了老罗。


??关于这一点,常有不明真相的朋友问我,尤其是在茶叙或者吃饭的时候,当我有一些在我看来是常识,而别人看来是出格的言论时,他们总会问:这些话,你会在课堂上讲吗?当我回答,既然这是常识,有什么不能说的时候,他们接着问,那么,你的班级,高考成绩还好吗?


??这两个问题,其实不像他们问出来那样明白简单,其实这两个问题的背后有发问者更为深层的疑惑和不信任。疑惑之一是,你竟然不按照思想政治常识授课,其二,凡是不按照体制规定的法则教书,不把学生培养成头脑简单、思维僵化、只能应试做题的SB,你这个教师在面对唯分数论的高考时是不可靠的。


??那么,我上述的观点已经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在不可回避的高考制度之下,明真相的孩子,会有更聪明的做法,他能找到一条调和的狭窄路径。而不明真相的孩子,多只能在消极厌学中苦捱岁月。一种俗见的观点,总觉得自由思想和高考高分是相矛盾的。其实不然,一个聪明而有自己的想法的孩子,他能尽可能地将两者统一起来,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因为高考是必然需要通过的,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高考会牵制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但学生要是有足够的聪明,他便能提高效率,学会以更经济的办法得高分,从而有较别人为多的时间去从事他感兴趣的事情。读课外书,勤于思考,会打开孩子们的智慧,智慧打开,他会形成自己的平衡感,懂得协调自己,高考并不在话下。
??
??综上所述,我不能悲伤的坐在你身边,那么,就尽力去开启他们的智慧。开启的办法很简单,告诉他们事实,告诉他们教师自己最真实的思考,足矣。

很好的文章!对在这个充满悖论的社会里怎样教育孩子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设性意见!
天寒尚可逢知己,道裂何曾见铁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