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我很疑惑:成绩差的同学为何大多数当了老板? [打印本页]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0-9-11 07:21     标题: 我很疑惑:成绩差的同学为何大多数当了老板?

[url=]<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url]


  前些日子回老家,与几位小学同学相聚。“忆往昔”之后,说起现在的情况。谢老大自己办工厂,资产几百万;大王二当包工头,在县城买了几套房;杨拐子卖盒饭起家,在城里盘下两家大酒店;小王二靠贷款买辆车跑长途运输起家,发展到拥有60多台大小车辆的运输公司。

  几位同学介绍完之后,个个发着感慨:想当年,他们老是考不及格,总是抄我们的试卷,有的连初中都没读,如今都发财当老板了,而我们连养家糊口都艰难。是呀,他们说的这几位同学,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喜欢调皮捣蛋,常常令老师和同学们头痛。

  但就是这些人,如今一个个事业有成,衣食无忧;而当初那些学习成绩好、乖巧听话的同学,除少数几个考上大学“混”个单位外,大多在家老老实实的种田,农闲时外出打工挣点辛苦钱供孩子读书,生活过得很艰苦。即使像我这般靠“运气”混上单位的,也不过是跳了个“农门”而已,多半拿着死工资,买不起房,供不起车,与这几位“不听话、学习差”的同学相比,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为什么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大多能创业成功当老板,而学习成绩好、乖巧听话的同学大多只能“混口饭”吃呢?仔细地琢磨了一阵子,瞧出点门道。

  一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天生脸厚。做生意也好,办企业也好,都需要厚脸皮。你站在大街上卖东西,怕人笑话不行;同样,你走南闯北或谈生意或买原材料或推销产品,想顾及颜面也不行。有时,为了一份钱甚至几厘钱的利润,必须跟人讨价还价,甚至厚颜无耻地去求人,才能办到。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从小被老师和家长批评着,“臭名在外”,练就了一幅低三下气的脸皮,从来不怕“闲言恶语”,你的话越难听,我越是陪笑脸。和气生财,于是生意兴隆。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听惯了甜言蜜语,偶尔听到一句批评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脸薄得如同蝉翼,你要他放下架子低三下气地去求人,还不如杀了他。

  二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敢于吃苦。做生意办企业,需要吃苦,尤其是创业阶段更是苦上加苦。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由于经常惹祸,在学校免不了受罚站、罚扫地之苦,在家里免不了受皮肉之苦,天长日久,不但练就了一幅好身板,而且练就了一幅好耐性,敢于吃常人不能忍之苦。就拿杨拐子来说,十几岁就跑到县城帮人卖盒饭,天不亮就起床,凌晨之后才休息,有时为了多卖一盒饭多挣一份钱,担着担子步行十几里,脚板上磨起的血泡肿了破,破了肿,长成一层厚厚的老茧。

  甘甜磨砺苦中来,杨拐子从一份一厘的积攒起家,终于发展到拥有两家大酒店的大老板。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被老师和家长捧着、惯着,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学校连上体育课都宁愿读十本书也不愿到操场去出一身汗,就甭说让他去干这种掉皮掉肉的活儿了,大多呆在不晒太阳、不淋雨水的机关,过着“饿不死、撑不破”的“清福”生活。

  三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不怕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做生意办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潮也有低潮,如果经历一次小小挫折就收场,那你就永远不会成功。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从小就经历过次次考试的失利,老师、家长已经对他失去信心,挫折对于他们来说就如同韭菜一样,割了长,长了割,已经感觉不到痛苦,大不了“脱裤子放屁,已经是已经”,不如放个痛快。拿大王二来说,最初学做泥瓦匠,靠卖苦力挣到一笔钱后开始当包工头,但第一批买卖就赔了十几万。

  大王二不气馁,借了几十万继续干,终于东山再起。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被成功包围着,没有体会过失利的滋味,老师、家长都在他身上寄予了全部希望,容不得他有任何闪失,因此面对挫折痛苦不安。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坐办公室的人下海经商,结果多数都半途而废重操旧业的一个原因。他们总是不能忘怀过去的成功,总想睡在成功薄上享受胜利的喜悦,偶遇小小的挫折就快速爬上救生的帆船。

  四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敢于冒险。风险有多大,利益就有多大。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从小就有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虽然每次恶作剧都有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后严惩的风险,但他们总也丢弃不了那份因刺激而带来的快乐。因此,他们在每办一件事之前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做才能获得快乐,而不是风险。比如小王二,最初贷款十多万买大货车跑长途运输,就没有想“假如亏本后怎么办”的话题,想的只是如何经营才能赚钱。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到大,生活都是按老师和家长的设计去走,不仅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更缺乏敢于冒险拚搏的精神,哪怕你给他一个发财的机会,他也会想“贷了那么多款,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在事情还没有开始时就把自己逼上绝境,结果是前怕狼后怕虎,坐失良机。

  五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讲究义气。办企业当老总,光有经济头脑不行,还必须善于团结,这样才能将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患难与共,创造财富。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虽然常常干些“偷鸡摸狗”的肮脏营生,但大多为人仗义,敢“为朋友两肋插刀”。记得那年谢老大带我和小王二窜进小桥边一户人家院里,将一树琵琶摘了个精光。结果被主人发觉追赶到学校,面对主人和老师的“拷问”,谢老大将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使我和小王二免受了惩罚,当时感激得眼泪都出来了。

  试想,员工一时不慎犯了错,老板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举一反三,为其减压,谁还不感恩戴德拚死效劳?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到大,唯恐自己沾惹是非,有的甚至充当“奸细”,专门拿着“放大镜”寻找同学的缺点,藉以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这样的人如果当老板,就会天天与员工为敌,搞得员工人人自危,谁还有心思去工作?一旦企业遇到一点挫折或困难,员工便会卷铺盖走人,丢下你一人流泪到天明。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在子女的教育学习上,老师和家长要摆平心态,不要光注重考试成绩,也不要这不准许那不准许,给孩子戴上许多条条框框,让幼小的心灵套上一道魔咒。老实本份,看似好事,其实是不够机灵、缺乏创新的潜台词。圣人况且有“人无完人”的感慨,何况孩子,难免有分心走神和出错的时候。犯错也是学习。对待犯错误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要多份耐心,多份关爱,只要引导正确,坏事也能变好事。.


作者: heisfool    时间: 2010-9-11 11:16

我5年前高考失败只勉强上了民办大学时的内心思想大致如此,靠读书无用论安慰自己。

然我现在已经醒悟过来,这个作者还在自己的梦里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1 11:23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1 18:48 编辑

1、财富不是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2、只靠直觉、胆量、行动力就能赚到钱的日子已经过去。多数人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0-9-11 21:46

还有一个原因,现在这世道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成绩差的调皮孩子敢于不按规则出牌,而成绩好的大多循规蹈矩,结果就可想而知。
作者: 天淡云闲    时间: 2010-9-11 22:00

成绩好的人在社会上并不是个个都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知识在他们的腹中只是常识,而那些成绩不好的人则相反,有一点儿常识,就很快成为一种反观自己生活或前途的能力,再加上情商、胆略等等,成功也是很自然的事儿了。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08:31

成绩差成为社会精英,其实是大势所趋,就历史上来看,能成为皇帝的,从来就不是状元,大多是不识字平民和贵族,能正为真正企业家的,大多退学的学生---学下不去的。

所以,学习好,实在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再造就一个庸才
作者: heisfool    时间: 2010-9-12 09:33

成绩差成为社会精英,其实是大势所趋,就历史上来看,能成为皇帝的,从来就不是状元,大多是不识字平民和贵族,能正为真正企业家的,大多退学的学生---学下不去的。

所以,学习好,实在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 ...
shen 发表于 2010-9-12 08:31
清华大学毕业的HUJINTAO主席泪流满面,哈佛大学毕业的奥巴马总统痛哭流涕
作者: 李小玩    时间: 2010-9-12 09:42

本帖最后由 李小玩 于 2010-9-12 09:43 编辑
清华大学毕业的HUJINTAO主席泪流满面,哈佛大学毕业的奥巴马总统痛哭流涕
heisfool 发表于 2010-9-12 09:33
盖茨笑逐颜开,李嘉诚、霍英东满面春风。
在美国一流的人物当老板,二流的人物搞金融,三流的人物才去当总统,四流的人物去当公务员。普通人想过精英瘾,就去买个博士来玩玩。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09:43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9-12 09:49 编辑

HEIFOOL,不知你看没有看李开复的自传和奥巴马的相关演讲

李开复的自传里写得明明白白,奥巴马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专业的,此人上课时基本上是班上最后一排睡觉的,
其人的竞选演讲中经常闹笑话,比如说美国国旗多少星多少条,美国有多少州,也是搞错的,这充分证明了,他们是不想学习的

还有一些其它成功人士,就算进了好学校,在班上成绩也是差的,比如说新东方的那位,他也是承认的。

HUJINTAO我不大清楚,但是,这些人,有时必须混一张名校的学历,然后从政才有机会,虽然名校没上头,但是有时必须搞一个混世,这一点我比你了解,比如说,一位大有前途的领导,其学历是如何混的,我是清楚的
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这个社会重学历,轻实学,轻能力,不是一二天了,有能力的人也得搞个学历,这真是社会的悲哀,毛泽东不过是初中文化,邓小平也不过是个打工的,到了后来来,学历越来越高,能力是不是越来越强呢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10:16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10:19 编辑

美国不同教育程度人群收入差距有多大
互联网2009年09月16日我得说两句

在美国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一生工作的收入要比高中毕业的人多出百万美元,这一趋势在20世纪70年就已显现,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社会对高科技、商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大学毕业生收入增长的幅度远远超过高中毕业生收入的增长幅度,也使得教育与收入成正比成为普遍现象。

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比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也反映出21世纪经济发展中高科技产业和管理人才对社会生产力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可以为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但在竞争力和经济产值上却难以成为朝阳工业。

美国人口普查局和许多机构的研究表明,民众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收入也就越高,这一趋势从20世纪末就变得更加突出。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在1992年美国约有60%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虽然人们进入大学的动机不一样,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动机是期待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能够奠定自己未来的经济地位。

教育的经济价值是什么,过去很少有人谈及,似乎一谈及教育的经济价值就是忽略了教育培养人才的真正的目的。但在全球经济陷入危机、大学生失业率攀升、大学生工资向体力劳动者接近的时候,教育作为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投资,如果没有回报率或是回报率极低,社会就应当去反思,因为这是关系到人素质的大问题。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一个人高中毕业或是大学毕业,他在这种教育中所得到的附加值,教育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这两者关系的结果对人力资源素质的影响。

在2000年,美国人的教育水平按统计学的意义来说已经很高,25岁以上的成年人有84%高中毕业,26%的人有大学以上学位。相比之下,在1975年,25岁以上的成年人有63%高中毕业,14%的人有大学以上学位。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大学学位表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经更易于进入收入较高的行业,而教育程度的不同也使人们在收入上拉开差距。

在美国25岁至65岁人群中,他们的平均年收入为3万4700美元,没有高中毕业的人群,平均年收入为2万3400美元,高中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3万零400美元,上过大学但没有毕业者的平均年收入为3万6800美元,大专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3万8200美元,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5万2200美元,硕士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6万2300美元,博士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8万9400美元,而象医生、律师这样职业性学位获得者的平均年收入为10万9600美元美元。

在过去30多年,接受不同程度教育的人群在收入上的差距明显拉大。在1975年,一个全职的大学毕业生的年收入是一个全职高中毕业生收入的 1.5倍,到199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6倍。这反映出一方面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多,另一方面说明就业市场更加青睐接受过高等教育者。而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高技能的人才愈加具有竞争力,而且在收入上也大幅提高。
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不仅会产生短期的收入差异,更重要的是对人一生的收入产生的影响更大。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在对教育程度与收入情况经过统计后预测,在人的一生中(按工作40年计算),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总收入会比一个高中毕业生高出近百万美元。一个没有高中毕业的人,其一生的收入约在100万美元,高中毕业生一生的收入约在120万美元,上过大学但没有毕业的人一生的收入约在150万美元,大专毕业生一生的收入约在160万美元,大学毕业生一生的收人约在210万美元,硕士毕业生一生的收入约在250万美元,博士毕业生一生的收入约在340万美元,职业性学位获得者一生的收入约在440万美元。

收入表

教育程度与收入
2008年,美国高中学历以下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426美元,高中学历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591美元,大专学历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736美元,大学学历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978美元,硕士学历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1228美元,职业性学历(如律师、医生等)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1228美元,博士学历的人每周中位收入是1555美元。

教育程度与失业率
2008年,美国高中学历以下人的失业率为9%,高中学历人的失业率是5.7%,大专学历人的失业率为3.7%,大学学历人的失业率为2.8%,硕士学历人的失业率为2.4%,职业性学历人(如律师、医生等)的失业率为1.7%,博士学历人的失业率为2%。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10:18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10:26 编辑

8# 李小玩

一个盖茨喜笑颜开,还有多少个退学生后悔莫及?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10:20

绝大多数成员国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成正比


  【埃菲社伦敦9月13日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今天公布一份报告称,在该组织成员国中,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而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通常收入也越高。
  经合组织这份题为《关注教育》的报告指出,所有成员国人口的受教育时间都在延长。25岁至64岁人群的平均受教育时间为12年,而大部分成员国目前7岁的人群预计受教育时间将超过16年。
  中等教育已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得到普及,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中70%接受过完整的中等教育,而40年代出生的人只有一半接受过中等教育。
  报告指出,尽管各成员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平均每三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人接受了大学教育。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下去,目前的年轻人中将有53%完成大学或同等学历教育。而女性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比例均高于男性。
  目前,女性占大学毕业生的57%,女性学习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人文和艺术类学科,而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仍是男性的天地。
  经合组织的报告指出,接受过高等教育与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拉大,但这一现象在西班牙是个例外。经合组织负责教育分析的专家安德烈亚斯·施莱德认为,西班牙大学的过度扩招造成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找到与其教育水平相适应的工作。
  报告显示,教育机构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仍是公共开支,尤其是初级教育和中等教育,其所需的资金90%以上由公共开支承担。公共开支在学前教育和大学教育资金中所占比例要少很多。
  在经合组织的大部分成员国中,每个学生学习的平均支出都在不断增加。1995年至2002年间,澳大利亚、希腊、爱尔兰、荷兰、波兰、葡萄牙、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国家初级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开支增加了30%,而其他成员国则增加了10%,只有瑞典略有下降。高等教育的开支则在几乎所有国家都增长了10%到30%。
  经合组织的报告显示,与以往相比,当前的劳动力市场更为复杂,流动性更强。这使许多劳动者不得不接受再教育,尤其是那些在重要岗位任职的人。受过高等教育或在高层次服务业中就业的人,接受与其工作相关的再教育机会更多。在丹麦、芬兰、瑞典、瑞士和美国等国家,40%以上的劳动者可以接受以知识更新为目的的再教育,而在西班牙、希腊、匈牙利和葡萄牙等国家,只有不到10%的人有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作者: heisfool    时间: 2010-9-12 10:21

盖茨笑逐颜开,李嘉诚、霍英东满面春风。
在美国一流的人物当老板,二流的人物搞金融,三流的人物才去当总统,四流的人物去当公务员。普通人想过精英瘾,就去买个博士来玩玩。
李小玩 发表于 2010-9-12 09:42
在美国,一流人物当律师和医生。再看看美国总统有多少律师出身的?其他我就不多说了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10:22

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比 北京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2005年02月17日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就越高,这在北京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北京市统计局城调队昨天发布对2000户城市居民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37.8元,比2003年增长12.6%。收入最低的为未上过学的群体,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49.8元。收入最高的为研究生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567.3元。值  


   


得注意的是高低收入差距在继续拉大,2004年,占20%的高收入组和20%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634.6元和7400.9元,收入比由上年的3.4:1扩大为4:1。

  调查结果除了显示户主的学历与收入呈正相关的关系外,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收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文化程度低的群体。研究生群体与未上过学群体的收入差距呈现拉大趋势,收入比由上年的2.1:1上升到2.6:1。(陆纯)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10:23

不要再拿国外说事啦,国外的算个屁

以前海归是香勃勃,现在呢,争先恐后的回来

你看看,现在在国外混出名堂的华人,最终都回国了,在外面只能横一时,不能横一世,不靠大陆块地板,他雄不起来的
作者: heisfool    时间: 2010-9-12 10:24

HEIFOOL,不知你看没有看李开复的自传和奥巴马的相关演讲

李开复的自传里写得明明白白,奥巴马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专业的,此人上课时基本上是班上最后一排睡觉的,
其人的竞选演讲中经常闹笑话,比如说美国国旗多 ...
shen 发表于 2010-9-12 09:43
在最后一排睡觉不代表他成绩差。

再者,当国家领导人,每天一言一行全国人民都盯着,说对了话没人管,说错了话马上就传开了,这叫放大效应。凭良心说,你每天要说多少弱智的言论?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10:25

教育无用论是失败者热爱的借口。

读书成绩不错的失败者和读不好书的失败者都以此来做自我安慰。
作者: heisfool    时间: 2010-9-12 10:27

不要再拿国外说事啦,国外的算个屁

以前海归是香勃勃,现在呢,争先恐后的回来

你看看,现在在国外混出名堂的华人,最终都回国了,在外面只能横一时,不能横一世,不靠大陆块地板,他雄不起来的
shen 发表于 2010-9-12 10:23
大陆钱多人傻,又这么多坚信读书无用论的人,不争先恐后回来赚煞笔们的钱,那他们确实书白读了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10:27

我5年前高考失败只勉强上了民办大学时的内心思想大致如此,靠读书无用论安慰自己。

然我现在已经醒悟过来,这个作者还在自己的梦里
heisfool 发表于 2010-9-11 11:16
我猜测HEISFOOL是YANTAN的博士卧底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10:28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10:29 编辑

15# shen

那些是海带。

混得好的才不回来呢。
作者: heisfool    时间: 2010-9-12 10:31

我猜测HEISFOOL是YANTAN的博士卧底
shen 发表于 2010-9-12 10:27
不敢不敢,只不过认识的人里有太多跻身上流社会的博士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10:33

那不一定的,比如说李开复,杨振林,钱学森,不都回来了吗,而且回来以后,大多就是混混日子,并不是去学习,,这样才有可能成功的,

记住这一点,生活本质上是混,成功本质上也是混,所以只有混才能成功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10:37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9-12 10:41 编辑

21# heisfool
你说说呆博在什么样的上流社会,让我见识一下

什么叫上流社会,你去省部级领导那看看,你去亿万资产的人那看看,这才叫上流社会,然后再看看,他们有几个第一学历是本科的,我估计10%都不到,大多数是大专中专了不起了

读书的人,唯一可以自慰的是学术,可以就算是学术,真正搞得好的还是中专生

比如说华罗根,学历初中都不到,而且一直如此,从没读过高中和大学,而象陈省身这样的,之所以是博士,是因为国外导师发现了他,然后搞出成绩,硬给他一个博士帽子。
作者: heisfool    时间: 2010-9-12 10:40

对牛弹琴。。。浪费我时间。。闪人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10:56

不好意思,本人就是中专生,非常看不惯本科生,博士生就不必说了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9-12 13:56

不好意思,本人就是中专生,非常看不惯本科生,博士生就不必说了
shen 发表于 2010-9-12 10:56
不要这么自卑自暴自弃,对生活要有信心。在看不惯别人以前,先把自己的心态摆正。

还有,不要把什么贴都弄成你的个人心理发泄贴。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14:38

各职业-教育阶层的收入机会差异及地区比较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1 月4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节选)
            与前述阶层划分方式相类似,在本节的分析中,我们仍然以职业阶层关系为基础将职业进行五分类的划分,将被访者教育分为高等教育、高中及相当、初中及以下三个层次(在下表中分别标识为高等教育、中级教育和初等教育),然后将其职业与教育加以组合,得到如下表4-6所示的“职业-教育”的分层方式。以这样的方式来划分社会阶层,主要是依据如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首先,关于教育与收入的关系在理论上存在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来自于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模型。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是个人在市场上获取收入、可消费物品及服务的有价资本,它像其它货币资本一样,在市场上的回报可以通过一定的量化关系估算出来。而关于教育的“信号”理论和“文凭社会”理论则持相反的意见。

            塞罗和斯潘斯等人的信号理论认为,教育文凭只不过是劳动力市场上一个传递有效信息的“信号(signal)”,教育文凭并不能代表持有者真实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因此,教育文凭也只是为雇主提供雇佣劳动力时作出判断的信息,而雇主提供的工资则主要依靠就业者在职业岗位上的贡献。柯林斯的“文凭社会”理论进一步表明,文凭代表的是不同社会阶层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雇主对文凭的重视在于文凭所包含的社会阶层属性的意义。这意味着教育本身并不具有获取收入等有价资源的直接意义,教育也并非是指个人的职业技能、技术水平,而只是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的一种身份的和文化的信息。因此,我们对教育与收入关系的分析,也必须依据一定的职业位置来加以判断。

            其次,我们所划分的职业阶层,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关系属性。在相同阶层类属中,不同的职业位置和职业层次,与个体所拥有的教育和文凭资格证书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当结合教育与职业位置两种属性来分析一定职业-教育阶层特征与收入的关系的时候,可以更为明确地凸现来自教育和职业阶层对收入分配的共同影响,并比较教育和职业两种因素对收入之影响的确切关联。

            这里“收入”变量是指个人年收入。不仅比较了不同教育-职业阶层的年收入均值的差异,同时也比较了各阶层在不同收入等级中(按收入5等份分组)的分布。数据表明,无论是收入均值还是不同职业阶层在收入五等份中的分布比例,都表明了收入分配有着大致相同的趋势。从年收入均值来看,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上者,主要是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三个职业阶层,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相对来讲,同样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三个职业层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收入要比办事人员的收入要高。在只具有高中及相当教育水平的各职业阶层中,管理人员的收入要比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体力劳动者都要高许多。收入最低的是只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体力劳动者,其年收入均值不到6500元。

            再从不同职业-教育阶层在收入五等份分组中的分布看,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中,分别有58.1%、51.8%和40.9%的人中进入了收入的最高20%分组中。同时,进入最高收入组的比例超过20%的几个职业阶层,分别是受过高中或相当教育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以及只受过初等教育的管理人员,他们之中分布在最高收入组的比例分别为34.7%、29.5%、23.3%和21.2%。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初等教育水平的技术人员、具有中高级教育水平的体力劳动者和自雇佣者中,都有16%左右的人进入了最高收入组。只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办事人员中,进入最高收入组的比例只有13%。这意味着教育程度较高的体力劳动者,其年收入水平可以与只具初等教育水平的办事人员、技术人员和自雇佣阶层相持平,他们进入最高收入组的比例也大致类似,甚至比只具初等教育水平的办事人员还要高。

            收入水平最低的是只具有初中或以下教育水平的体力劳动者中,他们之中只有7%的人进入了最高收入组。不过这也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体力劳动者的收入机会都是最低的,考察职业位置对收入机会的影响,同时也需要对相同职业位置的教育程度加以关注。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全国城市范围内,收入机会在人们的职业位置和教育水平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层化态势。从我们划分的“职业-教育”阶层看,处于管理或技术职位上、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人,属于收入机会最好的社会阶层,他们人数占全部有收入人口的12%左右,全国城市人均来看,他们的年均收入在2万左右,并且半数以上的人处于收入的最高等级。

            其次是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办事人员和具有高中或相当教育水平的管理人员,其人数占全部有收入人口的8%左右;以全国水准看,其人均年收入在1.5万左右,大约有30~40%的人处于最高收入组。

            第三层是具有中等教育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以及只具初中或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人数占全部有收入人口的比重大约为12%,其年均收入在1.1万元左右,大约有20~30%的人处于最高收入组之中。

            第四层包括只具有初等教育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自雇佣者,以及教育程度较高的体力劳动者,他们占全部有收入人口的比重为30%左右,年均收入在8000~10000之间,大约有13%~16%的人进入了最高收入组。

            最底层的是教育程度较低的体力劳动者,这部分人占有收入人口的比重在30%左右,年均收入不足6500,只有大约7%的人进入了最高收入组。
            分析显示,总体收入均值差异最大的是在东部与西部之间,年均收入相差5000元左右,其次是东部与中部的差异,相差4600元左右,中部和西部相比差距较小。从阶层差异来看,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东部和西部、东部和中部之间所得到的收入回报相差最大,超出平均差异一倍以上。在东部与西部之间,差异较大的另一个阶层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而东部与中部比较,这一阶层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办事人员阶层。相应地,教育程度较低的其他职业阶层,在东、中、西三个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要相对小很多。

            从收入五等份比较看,东部各阶层进入较高收入等级中的比重都要分别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综合两个分地区比较的数据分析,可以这样认为,教育的收入回报在东、中、西有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控制职业的影响后,这种差异就更明显了。比如处于相同的专业技术阶层,因受教育的差别而在三个区域之间的收入差别十分显著。东部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与西部相比收入相差11500元左右,处于最高收入等份中的比例高出将近36个百分点,而受过中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收入均值的差异为7800元,进入收入最高等级的比重高出37个百分点;但是只受过初中或以下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东西部之间的收入差异小很多,只有2700元左右,进入最高收入等级的比重也只相差12个百分点。

            同样,具有相当教育水平的人,由于所处的职业阶层不同,在东中西部之间的收入回报差异也不相同。比如同是具有中等教育水平的人,专业技术人员在东、西之间区别最大,其次是办事人员阶层,而管理阶层的相对差异要小很多。而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各职业阶层之间,也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差距最大,其次是管理阶层,差距较小的办事员阶层,这与中等教育水平的职业阶层之间差异有所不同。然而就教育与职业的相对比较来看,来源于教育差异的地区间收入差异要大许多。。(刘精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副教授)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5——走向更加和谐的社会》)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14:48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17:12 编辑

25# shen


在我认识的人里,本科/本科以上学历收入明显高于本科以下学历。随着年纪增长,收入差距还在扩大。

另外我见过的亿万身家的活人,第一学历本科/本科以上和本科以下的,人数是9:3。

毕竟这个国家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已经30年,读完大学不稀罕。随着时间流逝,受教育程度低的成功老人在逐步退出舞台,只会有越来越多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成为最富裕的一批人。

如果有人仍然死抱着读书无用论,只是将机会让给他人而已。

另外,金钱不是衡量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标准。

宁铂、柳智宇也是彪悍人生。

中专生能获得成功,但那是天赋异禀的少数。你的头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奢侈品。对没你聪明的人而言,接受良好教育是最有效的开始。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0-9-12 15:25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9-12 15:27 编辑

从另一方面说明的是我们教育的失败,调皮捣蛋的孩子中有些是可以通过正确引导读好书的,但很少有这种引导;读书好的孩子也应该在中小学就要经风雨见世面,甚至要经受失败挫折打击,以磨练完善其健康人格。我们的教育在这两方面都做得不好,因此才出现主贴写出的现象。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0-9-12 15:28

凭良心说,你每天要说多少弱智的言论?
heisfool 发表于 2010-9-12 10:24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0-9-12 15:30     标题: 支持ironland

如果有人仍然死抱着读书无用论,只是将机会让给他人而已。
作者: 地瓜    时间: 2010-9-12 18:29

不要这么自卑自暴自弃,对生活要有信心。在看不惯别人以前,先把自己的心态摆正。

还有,不要把什么贴都弄成你的个人心理发泄贴。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9-12 13:56
附和+1+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19:59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9-12 20:14 编辑

太愚昧了,通过读书去争机会,我真是头一次听到过 种奇闻,我哪天写一贴分析这种现象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21:54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22:19 编辑

33# shen

我认识一个过亿的家伙。

是个非常好玩的人。

他是国安毕业的。

曾经他的产品始终无法通过欧盟检测。每次去检测,都被告知不符合最新标准。

后来他冒充日本商人去检测的地方(反正他英语日语都很流利),终于弄到真正有用的标准。后来他的产品就能卖欧洲了。




还有一个家伙,剑桥或哈佛之类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他用所学知识做产品研发,做成上市公司。



这些算不算是读书让人获得的机会呢?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22:16

其实无关教育,主贴描述和跟帖主张间的差异描述了商业发展历史。

就像《从海盗船到黑色直升机》一书中描述技术财富史似的:当技术发展走在政府管制和市场前面,至少有一段时间无规则可循时,先驱者们奋力前行,任由政府在睡梦中喘息的情形。但是最终,不可避免地,连牛仔都意识到他们需要规则:产权规则、协作规则、竞争规则,于是原先的先驱者们求助于政府,说服政府制定规则,为下一次革新浪潮搭建舞台。

近40年的商业史也是如此。

还有人记得80年代初么?基本都是没有希望获得好工作,且有胆量的人去当个体户。记得某部姜文出演的影片,主角是刑满释放份子,出狱后倒腾牛仔裤。而当时成绩较好,能有安稳工作的,除了少数异类,一般都断断不会放弃有单位的身份,从事类似“资本家”这样高风险工作。

那是商业的空窗期,也是收获第一波消费红利的时候。这些先驱者迅速获得了第一桶金。

几年之后,没有敢下海的人意识到自己的损失,开始抱怨不读书的人才能获得金钱。也确实如此,能成老板的多数是当年社会弃儿。这也是主帖描述的场景。

但到了90年代,市场已经不再是什么都能卖得出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也加入商业领域。早年间赚到钱的人开始发现钱不那么好赚了。多年利润可能只成为满满几仓库的存货,或者财富在渐渐缩水。

随着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后来不幸还要加上互利网。经商环境越来越需要理性头脑,精于算计,很自然那些只靠直觉和勇气经营的家伙被淘汰的概率大大提高。当中少数佼佼者活了下来,成为百富榜榜上人物。但更多人慢慢沉寂,艰苦维持。他们很难玩得过受过良好教育,看得较远,又有执行力的竞争对手。而新人中读书成绩差的人,能获得的机会就更少了。到了这个阶段,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开始成正比了。随着创业门槛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险恶,越来越多新人只能打工而非自主创业(就像日本、台湾),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差异会越发明显。这是跟帖中的所见。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22:18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9-12 22:54 编辑

其实,IRON,你们不懂,这些都是投机得来的机会,而不是读书造就的机会,他们读书,本质上是为了投机

且不说金融专业本身的投机本性,就算是星物技术啥的,我坦率的说,真正的产品未必能卖钱,不骗不胡弄,是不可能发财的

这一切道理很简单,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那么读书怎么得到投机的机会呢,无非有一二点,第一,你学的,别人都不会,第二,你学的,可以创造财富

所以,必须分析,如果你将成功理解为赚钱的话,必须这样分析

为什么中国80年代有钱人全是没读过书的,这点我有体会的,当时在我家那边有几台电子游戏机,一块钱三个币,80年代时,这是很贵的,但是那生意有多好啊,你可以想像,这些人赚钱,不需要什么技能的,挣的还多,但是当时为什么很多读书人不干这事呢,因为在当时,国家干部和工人,是个响量的称号,而且个体户在当时是没有文化的说法,没有正式工作,大家都不喜欢。

到了9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这和邓小平南寻有关,中国加大了开放力度,这时,需要进口大量的国外产品和生产线,同时需要一批懂技术的人,这时技术工人和大学生,迎来了第一次机会,这时,有钱有素质的个体户有的没落(不好好经营),有的则成了企业家,而大学生呢,机会也多了,比如说,当时一些工人,利用不多的知识,居然用汇编写成了汉字系统,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这时中国需要的技术,正好不需要太多,适当就可以了,高技术的,根本不需要,所以这时下海成为热潮。象史玉柱就是这时发家的,其实在当时,技术要求,本科生就足够了,所以,不少人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得到这个机会,发了财,成了企业家。

到了2000年代,情况又发生了变化,这次和IT革命有关,IT业的兴起,需要一批懂计算机和通迅的人,这时的本科生越来越多了,这时迎来了博士的春天,因为当时博士还很少,而且企业需要一些读得很通的人来管理技术,本科教育相对来说过于简单,所以很多博士直接当起了企业高管,这的确是有可能的,因为当时的企业,需要一批很懂技术的人。但是这个期间很少,不过几年罢了。

但再过10年,就是今天,情况又发生了变化,这时中国加入了WTO,这时通用的技术都普及,而且本科教育开始提高,一般的事情,本科硕士都足够了,但博士却很尴尬,为什么呢,这涉及到创新的问题
人们终于发现, 中国没有创新,没有核心技术,这时也许需要博士们挺身而出,提高中国的自主产权能力,但是这并不是靠博士能得到的

现代的科技,真正的科研(不是华为那种伪科研),是需要国家积极参与,是需要众多人配合的,这时需要社会和国家的整体支撑,也需要企业的支撑,你看看现在的企业,TENCENT之流,将自己的技术提高建立在吞并小企业,模仿别人的基础上,这能叫科研吗,叫研发都够意思了。科研的难度,要远比利用成熟的技术难得多,所以,当前的博士,是没有能力改变这种状况的

所以,博士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真正的机会,其实也不应当有太多的机会,所以,你不觉得,读书是创造机会是多么可笑吗,是的,读书可以懂得更多,但是将读书理解为创造财富的机会,是太无知了

的确,读书的确能创造机会,但这种机会,不过是个人与个人比拼出来的小机会,而不是社会上,历经沧海的大机会,真正的大机会,是历史创造的,是现实社会政治创造的,只有把把握这样的机会,才可成就大事,否则,就算是亿万富人,也不过是一个投机者,钻营者

说到这里,我想说的是,对每一件事,要学会分析,不会分析,就是死知识,甚至不认现实,盲目自信,这是无益的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22:36

就算那是投机好了,投机亦需要技巧。
读书能提供技巧。

而且我认为商业不应是投机。投机是商业的变异。

比如我认识的另一个过亿的,她是做零售开店的。早几年前,她凌晨2点起来坐车,5点钟到达另一个城市的批发市场进货。到了9点钟,她买的货就得在自己店里上架了。进货很重要,不合适的货物顾客不买账,所以她必须亲力亲为。零售业还有很多很多纯技术的设置,光线,动线,陈列,招贴,产品结构……同样的店,纯技术调整,可以让销售额翻两倍。这些都需要知识,而且简直没法和小学文化的人讲。

像这种生意,有什么地方可以投机呢?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22:40

你又错了,投机,就是机会,真正的大财富者,就是投机,只是投的是大格局罢了,BILL投的就是电脑家庭化的大机会,只是这个机会,是科技的发展带来的,

你说的很多技术,小学的就不会吗,你太高看学习了,其实只要人聪明点,完全可以学会的

你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22:41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22:43 编辑

方才回复时还没看到你的后半截文字。



36# shen

的确,读书的确能创造机会,但这种机会,不过是个人与个人比拼出来的小机会,而不是社会上,历经沧海的大机会,真正的大机会,是历史创造的,是现实社会政治创造的,只有把把握这样的机会,才可成就大事,否则,就算是亿万富人,也不过是一个投机者,钻营者。

——————————————————————————

原来你是这么设定“机会”定义的,怪不得大家说不通呢。

这么说也没错。

不过我觉得你说“机会”,已经不是成绩好坏,文凭高低能左右的了。甚至连气候变化的因素都要算进去了。

或许,你的大机会,就是由我们的小机会一点点构成的吧。

读书若当真无用,当年太祖又何必那么苦心积虑消灭读书人呢?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22:42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22:47 编辑

38# shen

聪明点就不会只读到小学了呀!
笨得要死的中专生大把。你是特例。

你脑袋挺好使的。我猜,若不沉溺于屠龙术,执行力强点,你个人日子应该蛮好过。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22:47

学历教育不是教人与技巧与技术,而是一种知识和文化,这不是教你去创造财富

真正的高学历教育和初等教育不同在于,初等教育是传播文化,提高素质,高学历教育,象硕博,本质上是用于研究高精的,专业性极强的相关邻域,所以,合格的高学历人才,并不要求是去当老总,而是做好高精的研究,当好好级打工仔,这和创造财富是两回事,相反,有时过高学历,反倒会使走向财富的道路变小,如今博士就业难多少反映了这个问题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22:52

你又犯傻了,你真觉得中专生笨得要死了,你太高看自己了

太祖消读书人的原因很复杂,不过今天没时间了,有时间我会和你好好谈谈一些重要问题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22:54

41# shen

我糊涂了,你这段话说的,和我帖的调查资料主张基本一致。对教育的定义我也认同。教育授渔而非鱼。


除了对“机会”一词定义不同,还有我认识的老板大学生多,你觉得非大学生多。其他还有什么大差异么?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22:57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22:59 编辑

42# shen

我又不是没和中专生打过交道。

早年印刷厂电脑制作部都是印刷技校毕业的孩子。



太祖的事情不想知道。最讨厌中国近现代史啦。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22:58

我和你观点的本质不同在于,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对机会的理解不同

如果你要从创造财富的角度来说的话,我认为,最关键 的仍然是一个人对市场的敏感程度和对机会的把握能力,这和学历关系不大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23:07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23:13 编辑

不是学历,而是学历所标示的能力。
学历只是张标签,重点是瓶子里装了什么。
即使是在应试教育之下,学历仍能标示出一些特性:同样情况下较强的学习能力,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坚韧……人生有很多场仗要打,读书只是第一场仗而已。


另外我再次申明,财富不是成功人生的衡量标准。

宁铂,卢安克,弘一,他们都拥有丰美生命。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2 23:14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9-12 23:20 编辑

不和你说了,现实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其实在现实中,你会发现机会的重要性,能力是什么,这个很难说清楚的,不同能力的人,可能合适不同的事,
但机会,永远很少
其实,你会发现,在现实中,真正混得好的人,都正好是,其人的性格和环境完全的融合在一起,环境让这个人有充分的发挥余地,同时强化这个人的作用



睡觉去了,我认为,YANTAN很多人,尚没有能力讨论非财富之外的能力
作者: 剑影秋歌    时间: 2010-9-12 23:19

谈三点看法:

第一,我觉得shen兄说得很对。其实在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制度中,拥有财富的多少与学历没什么关系。1980年代乃至1990年代创业的,的确不少就是高中生、中专生,甚至初中生。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有些人死记硬背的能力强,有些人对经营有兴趣,如此而已。

第二,拥有财富的多少与拥有权力的大小一样,不是成功失败的惟一标准。一段时间来,中国人太把钱和权当回事儿了,这是不对的。

第三,本坛大概多的是高学历人士,所以对诸如“中专”之类的文凭不屑一顾。别搞错了,中专也要看是什么时候的。我1970年代末出生,我上学那会儿,最好成绩的人才有资格去上中专。1996年并轨之后,才轮到阿猫阿狗都去上大学了。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23:29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9-12 23:33 编辑

我1970年代末出生,我上学那会儿,最好成绩的人才有资格去上中专。
——————————————————————————————

说错了吧?70后考上大学的不在少数。还是指你上小学那会儿?现在50、60岁以上的中专生不好说,有很多是强悍前辈,要拜拜的。但年轻的呢?

现在是2010年,不是1970年。阿猫阿狗都能上大学了,除了因为家境贫寒上不了大学的,还考不上大学的岂不是比阿猫阿狗还笨?

还抱着读书无用论,未免太不合时宜了吧?
作者: 剑影秋歌    时间: 2010-9-12 23:32

i说错了吧?70后考上大学的不在少数。还是指你上小学那会儿?

再说现在是2010年,不是1970年。阿猫阿狗都能上大学了,除了因为家境贫寒上不了大学的,还考不上大学的岂不是比阿猫阿狗还笨?

还抱着读书无用论,未免太不合时宜了吧?
ronland 发表于 2010-9-12 23:29
你冲动了。你何时看到我主张“读书无用论”?先看清楚别人言论,再来辩论,这个要求不高。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9-12 23:35

你把整个帖子都看完了么?
作者: 剑影秋歌    时间: 2010-9-12 23:42

你引用我的言论,自然是针对我发言,谈什么整个帖子?我看了,而且也表明了看法。我其实很知道一些在学校评价体系之内经常有优越感的人,忽然到了社会上之后茫然失措的心态。只是很惊讶这里居然存在着这么多高学历优越感的人,这都什么年代了,唉。
作者: 花间对影    时间: 2010-9-12 23:57

看回帖,就知道谁是成功人士而谁又不是。
不近人情么,举世皆畏途,只好张狂掩失意~~~
作者: 彼亦一是非    时间: 2010-9-13 00:22

你能提供很多人需要的东西,你就成功,这和知识、学历未必相关。洞悉市场的能力,很多时候来自天赋,是不可教授的。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0-9-13 00:28

题目本身就有问题,这个调查是怎么做出来的,老板,多大规模算呢?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0-9-13 01:49     标题: 主帖不妨倒过来读


  前些日子回老家,与几位小学同学相聚。“忆往昔”之后,说起现在的情况。谢老大自己办工厂,资产几百万;大王二当包工头,在县城买了几套房;杨拐子卖盒饭起家,在城里盘下两家大酒店;小王二靠贷款买辆车跑长途运输起家,发展到拥有60多台大小车辆的运输公司。

  几位同学介绍完之后,个个发着感慨:想当年,他们老是考不及格,总是抄我们的试卷,有的连初中都没读,如今都发财当老板了,而我们连养家糊口都艰难。是呀,他们说的这几位同学,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喜欢调皮捣蛋,常常令老师和同学们头痛。

  但就是这些人,如今一个个事业有成,衣食无忧;而当初那些学习成绩好、乖巧听话的同学,除少数几个考上大学“混”个单位外,大多在家老老实实的种田,农闲时外出打工挣点辛苦钱供孩子读书,生活过得很艰苦。即使像我这般靠“运气”混上单位的,也不过是跳了个“农门”而已,多半拿着死工资,买不起房,供不起车,与这几位“不听话、学习差”的同学相比,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为什么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大多能创业成功当老板,而学习成绩好、乖巧听话的同学大多只能“混口饭”吃呢?仔细地琢磨了一阵子,瞧出点门道。

  一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天生脸厚。做生意也好,办企业也好,都需要厚脸皮。你站在大街上卖东西,怕人笑话不行;同样,你走南闯北或谈生意或买原材料或推销产品,想顾及颜面也不行。有时,为了一份钱甚至几厘钱的利润,必须跟人讨价还价,甚至厚颜无耻地去求人,才能办到。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从小被老师和家长批评着,“臭名在外”,练就了一幅低三下气的脸皮,从来不怕“闲言恶语”,你的话越难听,我越是陪笑脸。和气生财,于是生意兴隆。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听惯了甜言蜜语,偶尔听到一句批评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脸薄得如同蝉翼,你要他放下架子低三下气地去求人,还不如杀了他。

  二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敢于吃苦。做生意办企业,需要吃苦,尤其是创业阶段更是苦上加苦。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由于经常惹祸,在学校免不了受罚站、罚扫地之苦,在家里免不了受皮肉之苦,天长日久,不但练就了一幅好身板,而且练就了一幅好耐性,敢于吃常人不能忍之苦。就拿杨拐子来说,十几岁就跑到县城帮人卖盒饭,天不亮就起床,凌晨之后才休息,有时为了多卖一盒饭多挣一份钱,担着担子步行十几里,脚板上磨起的血泡肿了破,破了肿,长成一层厚厚的老茧。

  甘甜磨砺苦中来,杨拐子从一份一厘的积攒起家,终于发展到拥有两家大酒店的大老板。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被老师和家长捧着、惯着,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学校连上体育课都宁愿读十本书也不愿到操场去出一身汗,就甭说让他去干这种掉皮掉肉的活儿了,大多呆在不晒太阳、不淋雨水的机关,过着“饿不死、撑不破”的“清福”生活。

  三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不怕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做生意办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潮也有低潮,如果经历一次小小挫折就收场,那你就永远不会成功。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从小就经历过次次考试的失利,老师、家长已经对他失去信心,挫折对于他们来说就如同韭菜一样,割了长,长了割,已经感觉不到痛苦,大不了“脱裤子放屁,已经是已经”,不如放个痛快。拿大王二来说,最初学做泥瓦匠,靠卖苦力挣到一笔钱后开始当包工头,但第一批买卖就赔了十几万。

  大王二不气馁,借了几十万继续干,终于东山再起。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被成功包围着,没有体会过失利的滋味,老师、家长都在他身上寄予了全部希望,容不得他有任何闪失,因此面对挫折痛苦不安。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坐办公室的人下海经商,结果多数都半途而废重操旧业的一个原因。他们总是不能忘怀过去的成功,总想睡在成功薄上享受胜利的喜悦,偶遇小小的挫折就快速爬上救生的帆船。

  四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敢于冒险。风险有多大,利益就有多大。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从小就有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虽然每次恶作剧都有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后严惩的风险,但他们总也丢弃不了那份因刺激而带来的快乐。因此,他们在每办一件事之前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做才能获得快乐,而不是风险。比如小王二,最初贷款十多万买大货车跑长途运输,就没有想“假如亏本后怎么办”的话题,想的只是如何经营才能赚钱。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到大,生活都是按老师和家长的设计去走,不仅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更缺乏敢于冒险拚搏的精神,哪怕你给他一个发财的机会,他也会想“贷了那么多款,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在事情还没有开始时就把自己逼上绝境,结果是前怕狼后怕虎,坐失良机。

  五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讲究义气。办企业当老总,光有经济头脑不行,还必须善于团结,这样才能将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患难与共,创造财富。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虽然常常干些“偷鸡摸狗”的肮脏营生,但大多为人仗义,敢“为朋友两肋插刀”。记得那年谢老大带我和小王二窜进小桥边一户人家院里,将一树琵琶摘了个精光。结果被主人发觉追赶到学校,面对主人和老师的“拷问”,谢老大将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使我和小王二免受了惩罚,当时感激得眼泪都出来了。

  试想,员工一时不慎犯了错,老板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举一反三,为其减压,谁还不感恩戴德拚死效劳?而反观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到大,唯恐自己沾惹是非,有的甚至充当“奸细”,专门拿着“放大镜”寻找同学的缺点,藉以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这样的人如果当老板,就会天天与员工为敌,搞得员工人人自危,谁还有心思去工作?一旦企业遇到一点挫折或困难,员工便会卷铺盖走人,丢下你一人流泪到天明。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在子女的教育学习上,老师和家长要摆平心态,不要光注重考试成绩,也不要这不准许那不准许,给孩子戴上许多条条框框,让幼小的心灵套上一道魔咒。老实本份,看似好事,其实是不够机灵、缺乏创新的潜台词。圣人况且有“人无完人”的感慨,何况孩子,难免有分心走神和出错的时候。犯错也是学习。对待犯错误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要多份耐心,多份关爱,只要引导正确,坏事也能变好事。
tian295 发表于 2010-9-11 07:21
读了主帖,感觉作者的一些思考其实挺有意思,而且离正确的答案也不遥远,可惜,他被一坛子醋熏晕了。

那些学生年代读书成绩并不突出的人,为什么仍有机会当大老板,主帖的素材其实已包含了正解:

(1)人们常说做生意实际上靠做人。商场与官场不同,老板有没有亲和力往往很重要。学生时代的差生,通常都很低调,把自己放得很低,把客户抬得很高,客户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很舒适,生意就容易做成。假如老板一身傲气或一身傲骨,很少考虑迁就客户,生意便很难做好。

(2)生意的起步阶段,老板必须有拼搏精神、吃苦耐劳,学生时代的差生比较懂笨鸟先飞的道理,锱铢累积,生意便慢慢有了基础。而优秀生之所以在学生时代就追求优秀,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少吃苦,所以走上社会后自然吃不起苦,较容易产生守株待兔的心理,做不出成绩时,也会对自己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发财的机会当然少啦。

(3)差生在学生时代就饱受挫折,所以有承受失败考验的心理基础。踏入商场后,过去的优秀生往往太重面子,难以承受失败,所以不容易成功。

(4)差生在学生时代,通常都调皮捣蛋,敢于违反规则和挑战权威——跟老师对着干,所以富有冒险精神。这可能是将来商场致胜的利器。优秀生往往过于因循守旧,缺乏创造力和反常规的思维。

(5)差生常常比较讲江湖义气,有互助精神,优秀生则容易自我膨胀,容易变得自私,不肯代人受过和无条件地帮助他人。

综上,结论是,差生前途光明。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3 08:31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9-13 08:33 编辑

好无聊,其实这个主贴是一个反思贴,聪明一点的人,会懂得分析社会现实,而不是一时意气
作者: 竹南    时间: 2010-9-13 09:45

我也没看到帖子里面有什么“反思”,
聪明一点,懂得分析社会现实是什么呢?
大概是:赚钱赚到换成百元钞能砸死人,逢迎权力、捧上压下,以学历来鉴定智力……?
我承认我常常不太能看懂shen老师的表述,我不是博士,智商也不高。

上面ironland说shen沉溺于屠龙术,我觉得大概还有帝王术。
作者: WIND    时间: 2010-9-13 09:46

我真服了你们了。在谈到教育系统的时候,都中美混谈。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9-13 09:53

大胆假设一下,如果shen没有读中专,现在肯定是老板了;如果高中都不毕业,现在肯定是老板娘了。
作者: WIND    时间: 2010-9-13 09:55

第二,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中国这种变态的经济体系也混在一起,这二者的可比性有多大呢?左一个数字右一个数字。猪头在茶楼转了个帖子,事实上有多大的差别呢?
作者: WIND    时间: 2010-9-13 10:07

几个事实:
1,中国国营钢厂炼钢水平还达不到一百多年前美国卡内基那时的炼钢水平;
2,中国的炼钢水平与韩国台湾比较差一大截;
3,正如歪弟已经说的,在中国企业内做工人,如果你认认真真做事,那不叫正常,那叫SB;
4,中国企业的管理,那叫什么管理,那叫扯蛋。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3 10:56

很多事情,的确是一言难尽的
逆淘汰在中国是很正常的事
在无论是私企还是国企还是公务员,经营关系,帝王之术,比认真做好技术要重要得多,这本质上是由文化氛围决定的。
作者: WIND    时间: 2010-9-13 11:17

很多事情,的确是一言难尽的
逆淘汰在中国是很正常的事
在无论是私企还是国企还是公务员,经营关系,帝王之术,比认真做好技术要重要得多,这本质上是由文化氛围决定的。
shen 发表于 2010-9-13 10:56
认识到中国很变态,这应该是一个讨论的共识,否则再说下去就是鸡鸭斗嘴。
shen兄的前半段我赞同。后半段我认为你还是不很了解中国的事实。在中国称之为“民企”的私企,离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私企还有十万八千里。就我所在的民企来说,以前国企中的员工,没有确定的老板,现在有一个确定的老板,但是,第一,这个老板是暂时的,在法律上并没有确定的保障;第二,没有确定的继承制度,如果老板出现意外或自然死亡,都很难保证企业的稳定;第三,企业和银行之间,虽然企业似乎有一个私有者了,但是银行不是,而银行和企业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上企业并不独立;第四,所以才造成中国企业这种怪胎畸形:无须谨慎投资,无须研发(研发的投资风险太大,根本得不到法律上专利权等等的保障),无须在产品质量上认真再认真,因为它无须对消费者负责,它面对一切的市场都是通过垄断,欺诈而形成的。最后这一点我试举一例,我们有一种产品是面向农村的,农民买过去肯定会出现售后服务问题,有所谓“三包人员”,但是问题解决不了。客户怎么办?扣押你的售服人员。这种方式是有问题的,但是在中国这个变态的社会中,客户的损失是没法通过一个公正的法庭解决的。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3 11:54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9-13 12:00 编辑

的确是这样的,我去过上海一家全国最大的动漫制造企业,里面技术,不过是用别人的东西,实在没什么技术可言,企业的技术经理,一看就知道是搞人事的,为什么呢

去企业的大厅就知道了,上面摆的是什么呢,全是幻灯片,和一些花哨的东西,中看不中用,为什么要这样,那是给领导看的,技术销售部门的作用,就是拼命哄好相关领导,拿到官方的大单,然后就是有名且有利。

整个中国就是如此,不仅是生产制造这样的硬制造 还是软件这样的软制造,都是在搞一些低端产品,没有太多的技术,而真正的高技术,由于体制没有支持,没有雄心也没有能力,结果是,自己搞的产品全是皮毛。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工人和搞技术的,在领导看来,和古代的小工人小农民,没有本质的区别,领导让我干啥就干啥,是基本上没有发言权的,唯一能走向上层的道路,就是搞好关系,理清楚关系,当然自己也要来点事,会点功夫,然后混上中层,或者找到出路出来单干,如果出来单干,理清关系,看好市场又是最重要的,这和学历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说基本没有关系,上个名校,最大的好处如同上MBA,就是路子多点,认得的聪明的同学多点,以前可以经营的关系多点。

看不清这个实际情况,就学历来说事是无聊的,所以我说,机会,其实是大环境造就的,是历史创造的,看看现在的领导,哪个是真才实学,基本是钻营罢了,这就是环境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3 12:42

算了,不说这些负面的东西了,闭关一年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9-13 20:38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10-9-13 20:40 编辑
第三,本坛大概多的是高学历人士,所以对诸如“中专”之类的文凭不屑一顾(下略)。
剑影秋歌 发表于 2010-9-12 23:19
我的看法和秋歌相反。在这里我没看到高学历人士对文凭不屑一顾,反而是有人对所有比自己学历高的人都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刻骨仇视。若此人是文盲,那么所有识字的人也都会挨骂。这种仇视,就像过去无产阶级被愚弄到对所有拥有私有财产的人都恨之入骨一样,是无边无际,铺天盖地的。这种仇视,就像文革中踩在知识分子身上的那只脚。它这样说:


差成社会精英,其是大
(本帖6楼)

一点,生活本上是混,成功本上也是混,所以只有混才能成功。
(本帖22楼)

不好意思,本人就是中生,非常看不本科生,博士生就不必了。
(本帖25楼)

最近,我在一个博士群上号召建立一个公益网站,主要是的博士做免费绝育手,防止将失败遗传给下一代,类负责,名牌博士先,算是一些面子,此得到博士的高度同。
(华中科大贴沙发)

我去那个博士群,主要是心情不好的候,去骂骂,心理泄一下了。
(华中科大贴7楼)

说实话,我在政府机里,秘书长骂那博士,可害了,得那几个人天天不敢说话然不是大领导骂骂没有毕业的博士,当有格吧。
(华中科大贴9楼)

为啥不跟博士不去啊,老子肚子有火,找啊,只有找博士啊。你老百姓可以骂砖家,老子不能博士啊。
(华中科大贴19楼)

在就是大学生太多了,才造成民族素烈下降。
(独家对话农民工板凳)

靠的是力,有些不自量力的老要量力而行,不要真当自己是个什回事,你的级别和能力,可能比很多家差多了。
郴州生冲突致教师挥刀自5楼)

当年我高考共只考235分,后来复读一年,上了招后的一所大在通过关系在国家公务员呆着,比那些名校的本科士博士,得滋多了。
(你打炮,我成灰,西招算你狠12楼)

不是我自吹自擂,然我学不行,但是因自小常和家人上桌子,和领导们一起吃,所以是见过世面的,什么场么话,如何看人眼色,我比同年的人多了。
你打炮,我成灰,西招算你狠15楼)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10-9-13 20:47

看上去shen似乎经常胡说八道,8过这就叫个性。偶喜欢。
看他说话很娱乐的,观点如何不重要。
作者: 地瓜    时间: 2010-9-13 21:53

这个论坛供人娱乐的ID有几个,不管是以博士自傲还是以中专生自得的。
偶也喜欢,不花钱看戏,欧也。。。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3 22:06

胡途,真胡途也,克明太胡途,无法想像,全中国罕见,顶级大熊猫啊

地瓜太傻了,傻得天真可爱,你天真的象那张纸,灿烂得象朵花,

表演的人,有人带面具,有人不带面具,带面具的,是在搞学术,不带面具的,是在搞娱乐,愚人之见解罢了

说真的,我爱你们,爱你们如此深刻,真的想将你们吃到肚子里,消化了

看,窗外,在下着淫荡的雨
作者: 花间对影    时间: 2010-9-13 22:23

为啥大家要跟shen论理?他一会儿说自己大专生,一会儿说自己中专生;一会儿鄙视美女,一会儿把美女傍大款说成聪明之举;一会儿说中医不科学,一转眼又说中医最科学。分裂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就当是提供娱乐吧:
不好意思,本人就是中专生,非常看不惯本科生,博士生就不必说了
shen 发表于 2010-9-12 10:56
我不是博士,我用不着去,我本是大专生,后来阴错阳差去搞了个专升本,错失了成为精英人士的机会。

我去那个博士群,主要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去骂骂他们,心理发泄一下罢了。
shen 发表于 2010-9-7 14:24
美女真是没一个有脑子的
shen 发表于 2010-9-10 20:09
回KEMIN兄
的确如此的,我见过最聪明的女孩,可能是中国一牛校的某人,智商是没得说的,史无前例的,不过以我的经验,这类女人,混得再好,也不过是留个洋,不会有太大的动静,再牛能怎样,到了杨振林李政道这样的,还不是那回事,更何况与他们相比,他们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了。
而我认得的一些中专毕业的女孩子,靠自己不错的姿色,和与男人周旋的能力,大多能唤风唤雨,从本质上,是因为这类女孩,更能适合中国当前的特色罢了,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shen 发表于 2010-8-5 23:55
中国如果要走向世界,必须学习别人的先进文化,否定自己的糟粕。

不能因为自己是中国人,喜欢中国的很多特色,就认为自己的一套真的很先进,放在国际上,那是两回事。

以我看,当前的中国,可能是学的要更多点,因为外面的世界,和我们的过去如此不同。你放弃学习却自以为是,那蔑视的,不是哪个国家,而是全人类。
shen 发表于 2010-9-11 16:55
谁说中医不是科学,我说是,而且是超科学,是超过一般科学意义上的科学,是一种先进的文化,现代医学的发展,好不容易到了一个高点,中医早就在那里等着现代医学了
shen 发表于 2010-9-10 08:57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10-9-13 22:28

我和shen 掐过。后来有一次看他说和同桌女同学的事,偶就觉得他很坦诚。
偶不歧视娱乐,能让人开心的主,偶都另眼相看。让人生开心很好啊。
作者: 地瓜    时间: 2010-9-13 22:37

如果是文盲,那一定把小学中学大学一概鄙视了。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0-9-14 08:02

偶不歧视娱乐,能让人开心的主,偶都另眼相看。让人生开心很好啊。
施国英 发表于 2010-9-13 22:28
施女士喜欢围观呀。但白痴有什么好看的,不怕败胃口?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4 08:10

这就是博士的素质吗,太可笑了,除了骂脏话和泄愤,我没有看出你有什么其它的话语
作者: 竹南    时间: 2010-9-14 09:05

这个帖子还在继续啊,克明前辈真是很认真的人!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10-9-14 15:56

施女士喜欢围观呀。但白痴有什么好看的,不怕败胃口?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0-9-14 08:02
笛子这样说话就很不礼貌了。
shen经常说点奇谈怪论,有什么大不了的,多一个视角,权当开阔视野。
他说话有时左右搏击,倒是比较考验各位看客的智商。他说他高考时数学分数很低,可他以前和菜农讨论高等数学问题时一套一套的。
所以永远不要轻易地否定一个人
作者: 裂石    时间: 2010-9-14 16:13

Shen是在乌搞吧,他也是名校博士,而且他是实战派,要论智商,至少在某些方面,恐怕很多人不是他对手

不过大致看了下发言,愤激的味道是有的,有些地方乌搞过头,读来确实让人不是味道,本来从朋友角度,我还想犯傻忠告上几句,不过想到他可能是在玩,那就没法说话了,就当那些不中听的话,是代替了某些人的嘴在说了

shen的有些发言大家看看还是可以的,毕竟是在国内最顶尖大学做过项目的理工博士生,有些相关的现状,他应该是比较了解的

至于观点,中国和美国、过去和现在、现实与理论、学位与真才实学,最好不要混一块谈,一句“读书无用论”概括不了这帖子里透露出来的那些纷争。我认为如果抛开shen故作愤激的那些夸张之辞,他说的有些内容,还是可以反思的
作者: 李小玩    时间: 2010-9-14 19:36

在美国,一流人物当律师和医生。再看看美国总统有多少律师出身的?其他我就不多说了
heisfool 发表于 2010-9-12 10:21
律师\医生不也是为老板打工吗?美国总统还不是要看大财团的脸色吗?其他我也不多说了.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9-14 19:53

律师\医生不也是为老板打工吗?美国总统还不是要看大财团的脸色吗?其他我也不多说了.
李小玩 发表于 2010-9-14 19:36
楼上是不是也是一位把智商隐藏着的博士?或者,智商很高,常识不够?我也不用给你补课了。
作者: 李小玩    时间: 2010-9-14 20:28

80# kemingqian
谢谢你的启蒙热情.
作者: 李小玩    时间: 2010-9-14 20:30

中国的高学历崇拜症本身就是知识经济的产物,教育产业化的最高端在美国,教育是西方国家最好的敛财方式.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9-14 20:30

Shen是在乌搞吧,他也是名校博士,而且他是实战派,要论智商,至少在某些方面,恐怕很多人不是他对手

不过大致看了下发言,愤激的味道是有的,有些地方乌搞过头,读来确实让人不是味道,本来从朋友角度,我还想犯傻忠告上几句,不过想到他可能是在玩,那就没法说话了,就当那些不中听的话,是代替了某些人的嘴在说了

shen的有些发言大家看看还是可以的,毕竟是在国内最顶尖大学做过项目的理工博士生,有些相关的现状,他应该是比较了解的

至于观点,中国和美国、过去和现在、现实与理论、学位与真才实学,最好不要混一块谈,一句“读书无用论”概括不了这帖子里透露出来的那些纷争。我认为如果抛开shen故作愤激的那些夸张之辞,他说的有些内容,还是可以反思的
裂石 发表于 2010-9-14 16:13
原来是这样。要是乌搞,不是可以标明吗?看来本人网历太浅,不知道这种玩法。

裂石知道shen是谁,可以抛开他的夸张之辞,从中看出对你口味的东西。不过,这要求就不明真相的群众来说,过分苛刻。到头来倒是被这种乌搞挑动起来的群众,要接受“至于观点,中国和美国、过去和现在、现实与理论、学位与真才实学,最好不要混一块谈,一句读书无用论概括不了这帖子里透露出来的那些纷争”的忠告。

算了,不多说了,俺的发言也是乌搞。除了乌搞以外,俺的智商还是蛮高的。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9-14 20:39

80# kemingqian  
谢谢你的启蒙热情.
李小玩 发表于 2010-9-14 20:28
不客气。不过看你注明是女性,而本人一贯不愿意看到女同胞当众蒙羞,还是给你把话点明了吧。你也就是被shen兄乌搞了一下而已,所以,对他的那些过激的话,就不要太相信了。
作者: 张思仪    时间: 2010-9-14 21:11

克明,不要理他们
作者: 裂石    时间: 2010-9-14 21:52

原来是这样。要是乌搞,不是可以标明吗?看来本人网历太浅,不知道这种玩法。

裂石知道shen是谁,可以抛开他的夸张之辞,从中看出对你口味的东西。不过,这要求就不明真相的群众来说,过分苛刻。到头来倒是被 ...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9-14 20:30
克明兄,shen那些被你列举出来的话,在我看来,挺反胃的,如果他真是就这样的观点,或者如果我也是不明真相的群众,那我只能说,你说他的那些话,希望同样算我一份

事实上,克明兄说的那句,不要把每个帖子变成自己心理发泄的地方,我很认同,在这里迟到地顶一下,事实上,即使我是怀疑shen是在乌搞,我也觉得这些话有这种发泄成分,那在我看来,足够阴暗

不过抛开这些厥词,目前现实中,高学历人群的问题,技术人员相对权力的弱势,都真的是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普适性的“知识有没有用”之类的问题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9-14 22:36

不过抛开这些厥词,目前现实中,高学历人群的问题,技术人员相对权力的弱势,都真的是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普适性的“知识有没有用”之类的问题
裂石 发表于 2010-9-14 21:52
好吧,无谓的乌搞也就算了。上面这句话,我倒有几分想法。先上班糊口去了,再聊。
作者: 裂石    时间: 2010-9-14 22:58

本帖最后由 裂石 于 2010-9-14 23:05 编辑

我不知道shen是不是遭遇了什么不公际遇,但我想即使有,也不该在论坛上带入它们。一个人不应该因为个人的不幸就轻易去否定所有,类似那种因为遭遇不公就转而仇恨社会的,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没出息。

回到知识的话题上,无论眼下博士变成多么荒唐的一个名词,转而因此轻贱知识,轻贱文化,都让人无法容忍。在我看来,反知识,与反人类几乎无异。这一点,不需要更多的理由去论证,至少在一个文化论坛上,是不言自明的道理。

主帖里涉及的问题,我觉得,在燕谈,有80年代上大学的一代人,也有我这种90年代前期上大学的一代人,还会有更晚几年上大学正好现在仍然在混博士的一代人。这三代人面对这个话题可能都是有不同感受的。

80左右上大学的,相当于我的大堂兄(80级)一代,对这一代人知识和学历的意义太大的,像我大堂兄,如果没有高考,如今大概就是成为一个不合格的民工,可是因为高考,就成为要写到校史的人了。当时竞争并不激烈的高考和带来的学历,其效益是现在不可能相比的。这一代的人,像如今燕谈里一大部分的燕友,显然因此对知识是最重视的。

到了80年代晚期,高考就变得有些残酷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个词我想应该是只合适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即秋歌说的96并轨前),考试和教学大纲是最难的,考生与考中的比例是最悬殊的,而且学生面对未来没有太大选择权,充满意外因素。这一代人,我、shen或者还有秋歌,大概都是正好压在了边上。90初留下的记忆,是93年有史最难的高考,是高考分数体制改革,是全年级近乎3比7的城乡考生比例(至少在我这种中小城市是这样),是仍然延续的重理轻文,是依然延续的苏联院系体制,是毕业时取消分配自寻出路。这一代考上大学依然还是一种类似“中举”的成功感,而先于考试的填报志愿,也是与今完全不同的,那造成类似我所上的部级重点院校中出现了好几位高考分达670分的落榜清华、北大生。总体说,我这代人,对高考和学历,本质上还是报有比较高的期待,当然,对比后来的现实,也就容易有失望。

而一跨过96级,就完全不同了,是另一代,尽管有可能年龄差不多,96年后,并轨了,高校扩招了,大规模并校了综合性了,学生自费了,学历开始大跃进然后迅速贬值了。96之后的一代,不大可能再遇到类似我进大学时的比军营还军营的变态严厉,进了大学除非进名牌大学,也不会有荣耀感(要知道当年我的大学我入学时只有4千人,现在则是4万人)。96之前,一个大学生,就是半个精英的代名词,96之后,只有名牌大学,而且必须是本科为名牌大学,才可以让人高看一眼。最不幸的大概就是我这类一直赖在大学不走的人了,从公费生时代直接过渡自费时代,本科贬值了考研,然后发现硕士贬值了,硕士毕业了读博,然后发现博士贬值了。知识在这一代,究竟还有多少尊崇感呢?至少当你真读了博士,每天接触的全是各路博士,却发现大多数是平庸之辈,甚至越只会钻营越能出头之后,能是什么滋味呢?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0-9-14 23:09

“当时竞争并不激烈的高考和带来的学历,其效益是现在不可能相比的。这一代的人,像如今燕谈里一大部分的燕友,显然因此对知识是最重视的。

到了80年代晚期,高考就变得有些残酷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个词我想应该是只合适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即秋歌说的96并轨前),考试和教学大纲是最难的,……”
——不对呀,裂石。恢复高考后的入学率,大致上是逐年提高的,俺参加高考的1980年(与你大堂兄同一年?),入学率大概在7%,之前77、78、79三届,入学率还要低。当时低到这种程度,考不进大学是正常的,唯其如此,反而没有人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
作者: 裂石    时间: 2010-9-14 23:10

本人属于家中从80级开始每隔三年就一个兄弟上大学,从孩提起就被灌输大学的无限美好,而自己则是自称的5朝或6朝或7朝或8朝元老(具体多少朝我已经记不清了,总之是跨越7到8年级的学生都可能算我的同窗同级),加上跨越文理两科,80年代的教育事儿也许我只是隔岸观火的了解,90之后到这10年的20年大学教育,我应该都算有些作为“被教育者”自身感受的体验。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4 23:11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9-14 23:15 编辑

坦率的说,我感到深深的震惊
糊涂至此,无话可说
作者: 裂石    时间: 2010-9-14 23:28

本帖最后由 裂石 于 2010-9-14 23:38 编辑
“当时竞争并不激烈的高考和带来的学历,其效益是现在不可能相比的。这一代的人,像如今燕谈里一大部分的燕友,显然因此对知识是最重视的。

到了80年代晚期,高考就变得有些残酷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个词我想应该是只合适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即秋歌说的96并轨前),考试和教学大纲是最难的,……”
——不对呀,裂石。恢复高考后的入学率,大致上是逐年提高的,俺参加高考的1980年(与你大堂兄同一年?),入学率大概在7%,之前77、78、79三届,入学率还要低。当时低到这种程度,考不进大学是正常的,唯其如此,反而没有人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
周泽雄 发表于 2010-9-14 23:09
这个情况我是这么理解的:
文革高考恢复,对于大城市的人来说,文革积累的读书苗子当然会很多,但对于小城市特别农村,是不会太重视的,高考的影响力没有80年代后期那么巨大,主要是,没有高中后翻身发迹的足够样例启示。我大堂兄当时的情况我们家是有数的,他是非常用功的,但客观讲读书天分未必高,不过靠着一份超前的重视,能一直保持在地区前列,如果到五六年后,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事实上在90年代前期,的确如秋歌那样,那时还是成绩好的上中专(在城市里),当时我初中班上就是,前十名,起码六七人去了中专,剩下几个特别尖的才去拼大学,因为当时中专毕业出来包分配,而且初中班上全部是城里学生,我那个班又有很多是干部子女,所以中专毕业再搭父母关系进公务系统的,早工作几年又舒服,何必去考大学呢。结果就是进高中面对的就是一堆没背景的农村孩子准备靠上大学翻身的,比例最严重的时候,比如88年我三堂兄那一级,前50名除了第一名外,好像全部是农村考生。就算是我自己班上,大致高生生里农村考生与城里考生的比例,还得到二比八甚至是一比九,当然,可能会有地区差异,但多少也见一斑吧。不能忽视的是,那时候,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口,在农村。
作者: 蝈蝈    时间: 2010-9-15 01:32

  各说各的理,十几股道上跑的车。
  shen说的机会,是成功的机会,shen说的能力,是发大财的能力。shen的偏颇之处是,学习、求知、做科研,本来不需要与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一个人未必一定要取得那样的成功,所以无论那种成功靠的是真才实学,还是头脑灵活或善于钻营的能力,都与学习、求知、做科研没有必然关系。但shen看透了中国学生、学者的本质,看透了中国教育的本质。他知道中国学生、学者,学习、求知、做科研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要真正看透中国教育,不仅要看透中国文化、中国人的价值观,还要弄清楚这种文化、这种价值观是怎么形成的。光表态是没有用的。表态到最后,往往就只剩下喊口号、口诛笔伐。那其实就是文革的站队,先找正确的立场。由于实际上根本就不清楚正确的立场是怎么正确起来的,所以弄到最后,大家都是看哪边强就站哪边。这也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观的一大特色。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5 07:49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9-15 09:10 编辑

如果说我的心理是阴暗,那么,金瓶梅就是淫荡。

我去过三个博士群,都是朋友推荐去的,我自己对那些没有任意兴趣

第一类是早先出国的,在那里无非谈谈股票,谈谈投资,如果问些真正的学术问题,是要被耻笑的,这批人往往是些运气不错的人,出国较早,回国回对了时机,发了些小财。
第二类是刚毕业的,在那里偶尔聊聊学术,主要是谈谈职称,吹吹自我感觉良好的牛皮,或者教师节发几百块的问题
第三类是刚进校的,无非就是和女孩拉拉关系,配配种

这三代博士的差距,不是因为才干,也不是因为年纪,而是因为历史给与的机会不同,仅此罢了,他们本质上,和市井小民有何不同。

且不谈动机,就谈知识本身来说,尚缺乏对知识的掌控能力,可能知道的很多,但因为没有能力掌握,知道甚多,能合理运用甚少,更谈不上具有创新的视野。

这样的人,若是不再好好教书,那便是不如实实在在的小劳动者,就算小市民们精神萎靡,刁蛮任性,但至少大多数是在创造真正的社会财富,而他们呢,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可以理解鲁迅对自己的后代的要求。

沉浸于对僵化知识体系的自我满足,认同于一个虚幻的价值体系,自我感觉良好,将世俗贬斥为平凡,对不同价值观的人人任意嘲讽,要知道,你在嘲笑别人的同时,可能正在被另一个人嘲弄,

人啊,还是要多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无能,博士们也不要太例外
作者: 裂石    时间: 2010-9-15 09:17

本帖最后由 裂石 于 2010-9-15 09:40 编辑
如果说我的心理是阴暗,那么,金瓶梅就是淫荡。
博士的一些问题,我是体会很深的,我去过三个博士群,都是朋友推荐去的,我自己对那些没有任意兴趣

第一类是早先出国的,在那里无非谈谈股票,谈谈投资,如果问些真正的学术问题,是要被耻笑的,这批人往往是些运气不错的人,出国较早,回国回对了时机,发了些小财。
第二类是刚毕业的,在那里偶尔聊聊学术,主要是谈谈职称,吹吹自我感觉良好的牛皮,或者教师节发几百块的问题
第三类是刚进校的,无非就是和女孩拉拉关系,配配种

这三代博士的差距,不是因为才干,也不是因为年纪,而是因为历史给与的机会不同,仅此罢了,他们本质上,和市井小民有何不同。

我认为,在中国绝大多数博士,就算不谈动机,就谈知识本身来说,尚缺乏对知识的掌控能力,可能知道的很多,但因为没有能力掌控,结果越学越糊涂。

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有些精神也好,连精神也没有,这样的人,在我看来,还不如街上的小贩,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可以理解鲁迅对自己的后代的要求。 ...
shen 发表于 2010-9-15 07:49
你说的这些我都同意,所以我说博士这个名词,现在几乎都已经有点荒唐了,至少对于拿到的人,恐怕多半自己都已经不会当成是个什么荣耀了。但这是问题的本身,这个问题本来是可以好好讨论的,而且你的观点其实不无道理,但此帖中后来却偏离了这些问题,变成了对你的个人攻击,为什么呢?

很简单,是因为你的表达形式,你使用了过于全称的论断,你的表述形式给人的感觉,不只是对目前“博士”的失望,还包括对所有博士的否定,对知识的否定,进一步地,对文化人的否定。你回头看看自己的表达中是不是给人这样的感觉?要知道说有易说无难,全称化的否定,在多数情况下,都只能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因为再充分的论据,你也支撑不起这样的论证。这也就实质上成为克明兄说的“发泄”,而发泄,只能理解为个人情绪的出口,这就是我说的“阴暗”了。

回过头来如果你是冷静地去表达你的这几个观点,比如:

1、目前的博士人群,大多是一群包裹着一个光鲜名词的市井之徒

2、埋头实干,真正搞技术科研的人,目前反而处于边缘化的位置,真正吃香的,是一帮玩弄帝王术的人

那么就毫无问题了,事实上就是这样,在这个社会,目前,基本上,越光鲜,越可耻。但是,仍然不要用全称判断,因为也并不是全部。

另外就是,有学科差异,你呆的理工科,恐怕主要是按你的说法的,甚至基本上差不离,我和自己曾经公务员专业的人在一起时,也是那种感觉,几乎个个都在谈升职、工资、灰色收入和女人,甚至大家参加个婚礼还几十人集体出动去嫖娼,而反观我曾经的工科同学们,当年炼狱般读完大学,个个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却反而只能在最基层干最辛苦的岗位。而例外呢,我认为在人文学科里,稍微还是有点儿不同,博士泛滥后,的确百分九十都是平庸之辈了,但是,那些出色的学术苗子,确实也都在读博士,而且多数还是得到了提携的。因为你对博士所指责的这些市井之处,我以为本身就是一种“非人文”的特点,在整个社会拜金的大气候下,恐怕真只有人文学科里还保留一点点不同的味道了。再者,话语有气场因素,你进博士群他们在主谈什么话题,或许并不能说明他们都是什么样,举例说,当年在我公务专业时,只要张口说一个大词,立马就会被人拿着大眼好奇地凝视,说怎么现在还有人这么zhuang B谈这种事儿?在这种情况下,你自然是几年来保持永久的缄默,但是否说明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呢?不是,事实上仍然有些人还是保留一些更高点的旨趣,只是同样被压抑了,至少在那个专业,我后来还是能找着四五个不同的人,只不过他们平时也都是喜欢保持沉默而已,而他们后来也就成为我实质上在那个圈子里最好的朋友,而且,事实上,他们几个后来也是最为成功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有更高的理想和自我定位。

最后,我认为,既然是如此重大的问题,如果你说的情况属实而且无可置疑,那么就说明绝大多数人也都明白这些问题了,比如此帖中与你争论的人,恐怕并没有多少人不同意你实质的论点,既然如此,就要注意如下情况:
1、他们反驳的,是你论述中扩大化的部分,比如ironland一直在反驳知识无用论,而你关于博士现状的描述,推导不出知识无用论
2、你因为他们不同意你的观点产生的愤懑推导出对他们思维能力的怀疑是不合适的,因为你关于博士现状的描述如果是坚实的,那么不同意它当然也就是所谓的“天真”和“糊涂”,但问题是,他们反驳的不是这些,而是知识无用论,而这个无用论,在知识人眼里,永远是荒谬的,无论知识当今是否被边缘化了。这时候就会形成两个情绪极端,讨论就是不可能了,只能互相指责为傻子。
3、当所有人都在反驳你时,基本不离四种情况:A 你们的交流出现了误差 B 你和一群不长眼的傻子在交流 C 你们的话语结构完全不同 D 你掌握了超前的比如相对论级别的论点和知识。我认为以上四种情况里,C和D都不存在,C是属于哲学讨论容易出现的情况,而此帖讨论的是现实问题日常世界,D你觉得有可能吗?所以只能是A,但走向却是B。这时候需要做的事是检查整个交流过程,而不是观点本身。
作者: shen    时间: 2010-9-15 09:51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9-15 09:53 编辑

如果不明白我是在调侃,有何意义,坦率的说,我也只是玩玩,这里从来不是我认真的地方

博士的问题,滥只是表象,原因却是很多,一个以考试作为衡量标准的初等教育体系培养的“高素质人材”,并不能在需要创新和思想的邻域发挥太好的作用,结果尽是些平庸之辈,
在高等教育方面,博导的作用在博士教育中是关键性的,这方面的缺陷可能是很大的,这其中的问键问题在于,高层次的研究,对积累要求很高,而当前的体系是什么样呢,博导是去赚钱了。

现在的博士真比以前的博士差吗,我看未必,现在博士毕业的要求比前要求高得多,现在的本科教育比以前也要强很多,真正的问题不在这,最关键的问题是国家体系的支撑问题,高层次的研究,除了少数,或极少数天才,需要的是密切分工合作的高度的务实精神,而山寨级的中国,怎么可能支持象样的科研呢。

但是,知识体系和取得社会地位,是两回事,取得社会地位,最重要的仍是迎合时机,这和知识关系是有一些,但不是强关联,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解为什么取得高地位的人,往往学历不高,他们不是从这方面去理解,反倒认为这是小概率事件去辩驳,这本身就不合理。

一个再表面的小小的社会问题,其复杂情况,要比想像的复杂得多,但在这些以知识自诩的人中,自以为是的概率,经常让我吃惊。号称学的很多,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都理不清楚,又有什么可以自得的呢
如果是个博士,那就应当学会谦卑,至少在知识面前是如此。
作者: 裂石    时间: 2010-9-15 10:08

如果不明白我是在调侃,有何意义,坦率的说,我也只是玩玩,这里从来不是我认真的地方

...
shen 发表于 2010-9-15 09:51
所以在第一帖我已经说了,你那些夸张的话应该是在乌搞,不过很多人都没当你在乌搞,而是只能正常地理解为发泄。特别是当这些话引来直接针对你的个人攻击后,你的反应也超出了乌搞的范围,进一步削弱了原本的乌搞语境,没能乌搞到底。

事实上我们也只能按发言来理解一个ID,如果偏激夸张之辞总是在自己发言中占主流的话,就只能被理解为是本人实质的立场,这时候,即使是在“玩”,这个玩也只能是发泄性质了,比如说我一般会在情绪不佳时去选择个暴力的游戏“玩”,其实就是为了发泄,但那是在无人地带,论坛上是有真实的人呆的小社会,完全不同,至少被玩的对象有权利反击。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0-9-15 10:11

我记得1980年北京的高考录取比例是25比1,也就是说只有4%的考生能够上大学。
作者: 李旧苗    时间: 2010-9-15 10:12

本帖最后由 李旧苗 于 2010-9-15 10:15 编辑
很简单,是因为你的表达形式,你使用了过于全称的论断 ...
裂石 发表于 2010-9-15 09:17
裂石此言甚是。使用全称判断,往往就经不起推敲。哪怕是党政机关的高官里面,也有正经八百、非在职读的博士,虽然所占比例不多,但起码不能说没有。我们苏州前后两任市委书记王珉、王荣,都是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毕业然后留在高校任教的,从系里领导一路当到学校领导,再调行政机关任职,我恰好有朋友(也是正经八百的博士)先后担任过两王的文字秘书,据他讲,两王的政治手腕均相当了得,可见,博士学位、与熟谙权力运做、熟悉官场潜规则之间,并无冲突。王珉后来调任吉林省长、省委书记,现为辽宁省委书记,王荣现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正因为两王都是高学历、高职称、教授、博导,所以喜欢任用同样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士,比如我前面说的,他们的文字秘书就是博士,王荣还特地任命苏大的教授、博导纪顺俊为市人事局长、市编办主任,让高学历、高职称者担任遴选人才的工作。省里也同样如此,省委组织部分管人才工作的副部长郭广银,原来也是南京大学的教授、博导,担任过南大的党委副书记。当然,这些都是个例,个例只能反映事物的某个侧面,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个例的存在,起码说明一点,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最好不要采取全称判断的方式,全称判断的结论是草率的。在全国现任的省部级、司局级官员中,第一学历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的比例各自占有多少,中组部肯定是有统计数据的,我手头没有,不好擅作判断,但在我工作过的部门和现在所在的部门,第一学历为本科、大专的,肯定超过高中和中专,别的地方情况如何,我不太清楚。我以前接触过中组部下派实习的国家行政学院青年干部班的学员,是从全国各重点高校直接选录的硕士、博士,据我的近距离观察,这些都是人精,跟“呆”、“傻”扯不上边,我可以断言的是,这些人在高校期间,主要精力绝对不在科研,而在钻营。
作者: 蝈蝈    时间: 2010-9-15 10:18

我以前接触过中组部下派实习的国家行政学院青年干部班的学员,是从全国各重点高校直接选录的硕士、博士,据我的近距离观察,这些都是人精,跟“呆”、“傻”扯不上边,我可以断言的是,这些人在高校期间,主要精力绝对不在科研,而在钻营。    
  这就是shen要说的啊。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