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每个孩子都应与名著约会 [打印本页]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7 09:09     标题: 每个孩子都应与名著约会

提起教育气难按。不过,偶尔听闻一些感人的教育事迹,即使规模有限,不过几亩菜蔬,数畦瓜果,也仿佛荒漠中乍见绿洲,予人极大惊喜。《东方早报》两天前有篇报道:“名师在家免费开名著阅读班”,读来就有此类喜感。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高级语文教师樊阳先生,放弃丰厚的家教报酬,长年在家为初中生免费开设名著阅读班,每周末一次,已持续20年。教学形态很宽松,在樊老师儿子一间不足20平米的屋子里,师生以一种颇具古风的方式席地而坐,老师“讲得不多,只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相关的知识。推荐书目,学生自己阅读,然后相互交流”。据说,樊老师设定了一个为期三年的教学计划,“从西方文学入门,然后学现代文学,最后是古典文学”。学生的阅读内容,“除了主流的文学作品外,还包括中西方思想史、历史,甚至是时政热点等”。

我对樊阳老师怀有最大的尊重,也愿意怀着相同目的,对樊老师的名著教学方式略加探讨。假如报道内容无误,我冒昧以为,樊老师设定的教学计划,太过宏伟,恐有不切实际之嫌。樊老师也许忽略了一点:名著自成一个教学系统,只要引导学生徜徉其中,名著即能以自身魔力帮助学生成长。一部伟大的作品,与一颗饥渴好学的少年心灵相激相撞,会产生种种美妙的身心反应。名著虽未必以教育他人为首要目标,但既然被认定为名著,它就会以名著特有的方式(亦即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那种方式),潜移默化、无孔不入、春风化雨地影响并滋养着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我们最好抛弃课堂教学的程式规范,俾使学生换种步伐前进。意大利文学大家翁贝托•埃科也是文学名著的热烈爱好者,和别的文学大师一样,他也有重读经典的习惯,他说:“人们也许会想,在这可以拿A、B、C诸君的作品来‘点缀’我的头脑的时代,为什么读来读去总是老一套呢?问题也就在这里,这并不是老一套。每过一段时候,在大师的永垂不朽的作品中的某种精神总会发生许多改变。例如哈姆雷特、浮士德的眼光以前比我宽广,今天也比我宽广……我可以根据这一点来估量自己的成长、改善、失败以及今后的动向。”他坚信,伟大的文学经典乃是“试验自己成长壮大的试金石”。我曾以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肺活量,阅读名著固然没有眼见的现实功利,却有助于保持精神肺活量的强大和健康。一个拥有健康精神肺活量的人,长大成人后注定不会是庸碌之辈。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养成阅读名著的爱好,是一件受用终生的美事。如果他们有幸在樊老师提要钩玄的指点下,由浅入深地阅读并领会三、五部经典名著,未可限量的美妙人生,即可由此起步。以是观之,樊老师设定的庞大教学计划,并无太大必要。该阶段的学生,未必非要系统掌握“中西思想史”,目标太大,不仅无益于他们直面名著,还可能带来额外的惶惑和压力,反过来降低他们的阅读兴味。众所周知,离开了阅读兴味,再宏大的教学成果也难免纸上谈兵。 在樊老师的教学计划中,并无当前时髦的国学内容,这加深了我对樊老师的敬意。我对学生阅读名著有多支持,对学生被迫埋头国学就有多厌恶。这两项内容,具有似近实远的异质性。我所见到的国学热,更像一些无聊学者出于学术外野心或经济目的,捣鼓出的荒唐课题。他们倡导的国学教育,实质是一种教条式灌输,擅长培养拘谨人格和郁闷灵魂,而真正的人文名著,永远具有拓宽思维、增广知识、开放心灵的功能。两者的旨趣和方向不同,无法实现殊途同归的人格会师。

我坚持认为,每个孩子在成长阶段,都应与名著有多次约会。个别孩子的家长(其中甚至包括大学教授),以所谓“考试又不能加分,太浪费时间”为由,勒令孩子退出樊老师的阅读班。如果我在场,且手上正好有个什么家伙的话,我会照他面门扔过去的。——当然,我不是说我真会这么做,更不是说我应该这样做,而是强调一个事实:依他们的愚行所施诸孩子的长远危害而言,他们只有被打掉三颗大牙,方可见出天理公道。实情是,与生理上的成长同步,还有一种精神成长,这种成长虽然不会体现为可见的身高体重和唇髭,但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却至为要紧。你在这个阶段扼杀了孩子接受经典的机会——除非这孩子另有神秘的天赋和机缘——你也就在人文向度上永久扼杀了孩子的明天。一个以爱心名义向孩子心灵施加毒手的父母(这份加害基本上是不可逆的),他的门牙凭什么还配继续呆在牙床里,这让我百思不解。

载《东方早报》2011年1月7日
作者: 就这样风雨兼程    时间: 2011-1-7 09:22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养成阅读名著的爱好,是一件受用终生的美事。
-------------------
阅读跟考试分数和排名没有直接的关系,于是,就被忽略了。实际上,许多不能立竿见影的事,都被忽略了。不是吗?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1-1-7 09:47

约会,初次见面,不必一定要爱上
作者: 亦工亦农    时间: 2011-1-7 10:10

没读过瘾,是不是编辑约稿时有字数限制?关于孩子阅读名著,楼主应该有蓬勃的表达欲。
作者: 蚂蚁兵团    时间: 2011-1-7 10:42

同楼上,希望楼主多写写这事。谢谢。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7 11:18

没读过瘾,是不是编辑约稿时有字数限制?关于孩子阅读名著,楼主应该有蓬勃的表达欲。
亦工亦农 发表于 2011-1-7 10:10
是,就这么点字,我大概突破了百来字。不能再多了。
在单位面积里写出意思,也是检验写作能力的指标。我恐怕没做好。
作者: 老李北海鱼    时间: 2011-1-7 11:42

我觉得老周来做这个事应该很好,有很多好的想法,能力上也超强,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时间。
作者: 就这样风雨兼程    时间: 2011-1-7 11:56

如果周老师愿意做这件事,我愿意伸出双手出一点点力。我有这方面的经历。
作者: 蚂蚁兵团    时间: 2011-1-7 12:03

如果我是编辑我会约稿的,每月一篇文章介绍一两部作品,以初中水平为起点,逐渐提高。六七年时间,七八十篇文章,百八十部作品。大家都得益的。如果大家见过类似的文章或书籍,请介绍给我,谢谢。
作者: 老李北海鱼    时间: 2011-1-7 12:20

9# 蚂蚁兵团
记得八九十年代有很多这种书的,我当时通过这种书了解了一些名著,一般形式是介绍、节录、点评。名著一是大,二是难,没人指点阅读效率太低。这几年易中天等现象说明大家对文化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周老师如果能做做这方面的事,比如针对青少年,深入浅出、形式活泼地解读名著,传播真善美,真是造福大众的大好事。
而且我觉得周老师做这个事可以避免那些读史的人的一个毛病,就是喜欢骇俗。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1-1-7 12:33

老李北海鱼,俺们读史的人有行规,不轻易下判断。喜做大言吓唬人的,很多是历史爱好者。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7 12:59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7 13:05 编辑

孩子和名著约会前,家长先得和名著约会。

如果家长沉迷于麻将,除非孩子天赋异斌,否则很难对阅读有兴趣。

另外小说诗歌之类的名著,还是自己拿了全本来读比较好。文学不比数学,好处在每个词、句里。

早年间有很多名著简读、缩写、辅导类书,说是取其精华,我倒觉得是嚼过的橄榄渣。
作者: 蚂蚁兵团    时间: 2011-1-7 13:01

我喜欢的是一个月出一篇的,对于三个星期出一本的实在没有兴趣。不喜欢看点评、解读,喜欢的是闲话。
作者: 梅茗    时间: 2011-1-7 13:05

我们这里的情况一是怎么才能让孩子离开电脑游戏网络文字,二是就算有时间,老师也不让看。我女儿学校是连课外书也不许看。自习时间只许看老师指定的东西,基本都是课本及习题了。
作者: 蚂蚁兵团    时间: 2011-1-7 13:58

本帖最后由 蚂蚁兵团 于 2011-1-7 14:00 编辑

上海的学生减负工作做得很好,去年看了一套七本的《哈利·波特》,三本的《魔戒》。今年还没过年呢,《暮色》四本已经买好了。我记得前些年看得是金庸小说,我们家也是女孩子,《鹿鼎记》没给她看。
外国名著本来准备从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入门的,可有些人建议我给孩子入门从短篇开始,我没文化,选了本《杰克·伦敦短篇选》,砸在手里了,孩子一篇没看。孩子小学的时候,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过些《矮人国》《吹牛大王》《伊索寓言》之类。
我们时间是有点的,可看书时间都浪费在流行小说上了,最少过个十几年才可能成为名著。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7 14:17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1-7 14:26 编辑

有没有文革那么一套办法,将人们对于文字的胃口吊起来。就像饥饿者对于食物的渴望,碰到但凡有点趣味的文字,就像牛虻碰到了肥牛,狂喜(吸)不止。看来是做不到了,即使是那个年代,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名著。家长如果是像逼孩子学琴、学画、学奥数一样,将孩子送到名著班,后果是一样的。

因此,周老师是对的。要给孩子与名著约会的机会,就像孩子长大了,要有与异性朋友交往的机会。与名著能否成为情侣,那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你剥夺他的机会和权力,就无疑和棒打鸳鸯一样。或者非要为你的孩子配一个家长喜欢的男女,悲剧往往就不可避免了。

打掉这样家长的三颗门牙,可能不足以扼杀他们玩成龙成风游戏的高度兴致,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敲掉他们大脑中自激的兴奋神经,这条神经已经是长期吸毒,不可救药的了。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7 14:21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7 14:29 编辑

《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布拉热罗纳子爵》《马戈王后》都是女生会喜欢看的故事。荷马史诗也很好。

杰克·伦敦换了我也不喜欢。
简 奥斯丁是女同学蛮欢迎的故事。《简爱》《小妇人》也是女生系故事。 喜欢惊悚的话,爱伦 坡不错。《十日谈》找个洁本,轻松短小又好玩,未成年人也可以看。

普希金的故事,从童话诗到长诗都好。王尔德的童话很好。

到了初高中,莎士比亚、昆德拉、拖儿死太都可以上了。不要把名著想得高高在上,能识字就能看。好比吃饭吃菜,有牙就能吃,不必讲究是菜泡饭还是佛跳墙。像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仲夏夜之梦》,也是精灵、魔法、巫师之类故事。朱丽叶自己还是14、5岁的小鬼。


唐宋传奇、三言两拍、聊斋……奇幻故事太多了!《木瓜》根本排不上号。
作者: 蚂蚁兵团    时间: 2011-1-7 14:47

《暮光之城》不是我帮着选的。

很多初中生家长是不允许孩子看课外书的,我们家的政策不同,如果孩子喜欢看琼瑶小说,我也会买来给她看的。例如可能会流行的小说《泡沫之夏》,如果孩子提出要求,我是不会禁止的。
《暮光之城》是因为她们班有几位木瓜传染了我家女儿。我家女儿说:“爸,给我买。”。只要不是太出格,我这鼓励还来不及,总是要买的。问题,是我家女儿看的是流行,不是真正的喜欢经典。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7 16:33

“每个孩子都应与名著约会”非常爱和赞同这个观点,泛读名著对一个十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塑造他人格最好切入点,(虽然并不能保证他成为一个品格优秀的人),而且觉得“从西方文学入门,然后学现代文学,最后是古典文学”这个路数也称得上有板有韵。我觉得西方文学的人文思想最有益于人类的成长,无论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或绘画。例如你也许不记得唐璜,雪莱的任何诗句,但诗中浪漫,纯洁,,坚贞,高贵的情怀和品格却是你一辈子的奢望和追求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7 16:42

多谢诸位讨论,很受启发。
与名著约会,是少年的一项成长权利,这项权利不应被剥夺。当然,虽然我认为这是一项对孩子成长有益无害的事,但我并不认为它应该被强制执行。“与名著能否成为情侣,那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你剥夺他的机会和权力,就无疑和棒打鸳鸯一样。”这是杨林兄说的,我也想这么说。
另外,“纯文学”完全是一个现代概念,这个概念本身包含相当的变态性,听任这个概念作祟,会让学生对经典名著产生不必要的畏惧。实际上,至少在二十世纪之前,名著与通俗读物并无界限,绝大多数文学名著都是特别易读也格外有趣的。例子一如ironland所举。
谢谢老李、蚂蚁、兼程MM的热心提议,如果我有时间和能力,这件事也确实值得做。但要做好,谈何容易。我的至爱、英国大随笔家查尔斯·兰姆就做过类似事,把莎士比亚剧本浓缩成儿童读本。兰姆的非凡爱心和杰出才华,保证了这部作品的原创特质,结果,人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浓缩版的莎士比亚,还看到了一个莎士比亚化的兰姆。
(老木匠)“约会,初次见面,不必一定要爱上。”——正是正是。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7 16:45

“每个孩子都应与名著约会”非常爱和赞同这个观点,泛读名著对一个十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塑造他人格最好切入点,(虽然并不能保证他成为一个品格优秀的人),而且觉得“从西方文学入门,然后学现代文学,最后是古 ...
水笺 发表于 2011-1-7 16:33
多谢水笺。大为认同。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7 17:09

多谢水笺。大为认同。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1-7 16:45
不谢,不谢。还有可以交流的是我身边有几好友和同事的孩子上高中时父母就送他们去了国外读书,他们最大的欣慰是孩子在国外一年二载,男孩子个个彬彬有礼,,懂得谦让,安静了很多,而女孩子更加懂得交流,独立精神更强。这不能不说与身处的文化氛围有关。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1-1-7 17:18

少读课本,多看杂书,对孩子肯定有好处。
作者: why2282001    时间: 2011-1-7 17:19

孩子和名著约会前,家长先得和名著约会。

男孩子个个彬彬有礼,,懂得谦让,安静了很多,而女孩子更加懂得交流,独立精神更强.

dqrc的确如此!名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浮躁的当今社会,一切向钱看,偌大的中国,又有几张安静的书桌?
作者: why2282001    时间: 2011-1-7 17:31

孩子和名著约会前,家长先得和名著约会。

男孩子个个彬彬有礼,,懂得谦让,安静了很多,而女孩子更加懂得交流,独立精神更强.

dqrc的确如此!名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浮躁的当今社会,一切向钱看,偌大的中国,又有几张安静的书桌?
作者: 老李北海鱼    时间: 2011-1-7 17:41

误伤,我是说那些在电视上讲史给大家听的,不知道怎么概况,就说是“读史的”,呵呵,抱歉。他们有时候会有意结合现实或者是听众的需要任意阐发,应该是迎合市场需要的行为。 11# 杜雅萍
作者: 老李北海鱼    时间: 2011-1-7 17:43

12# ironland
是这话。不过对于青少年、小孩子来说,一个大部头没法全啃的,一年能看几本,先见个面认识也好,有了兴趣再细品不迟,直接拿原著容易吓到人。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7 22:04

27# 老李北海鱼

不会啦。古典作品,尤其是小说,一点都不吓人,就和看现在的金庸古龙哈利波特一样。

遥想当年,《红楼梦》是馄饨摊上放的,《简爱》是给没文化的人看的,作者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写小说。光顾环球剧院的,三教九流都有。还有柳永,连考公务员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书看不厌的,小时候看很有乐趣,大点再翻翻又有新的乐趣。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1-1-7 22:28

俺家的两个孩子倒是挺喜欢读书的,就是只读封面带怪物的。给老大找了本福尔摩斯,读了,不过好像兴趣也不大。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7 22:35

欧 亨利的那些短篇小说应该推荐给中国的那些家长,净是些坑蒙拐骗的成功故事,而这些骗子又是多么的意气和道德啊,我相信孩子们看了既会长见识,又不会学坏。担心家长看了说不定会学坏。
作者: 何萍    时间: 2011-1-7 22:45

儿子念高一,喜欢读书,这点比我好。他们的语文老师要求他们写读书心得,上周在我的电脑中炮制了一篇心得体会,我看他信手拈来,没费什么工夫。我读了一下,发现有些内容我根本不知道,什么“任天堂的FC红白机”,“吞食天地”,大概是他玩的游戏吧?

读《三国演义》心得

    说起三国,这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年代,虽说距今久远,却对现代社会有着最深的影响。我已经忘记了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三国”这个名字,但我确信这比我知道春秋战国、五代十国或是明朝清朝都要早得多。当我还不知道秦始皇是何许人的时候,就听说了刘、关、张的名字,听说了温酒斩华雄的豪情、三英战吕布的团结,这已经不只是三个简单的历史人物了,而是一种精神与信仰。
    我第一次读完古文版的三国演义,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这本小说贯穿了东汉末年以及整个三国时代,以魏蜀吴作为主要的三国,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在这其中作者成功塑造了许多人物,如曹操、诸葛亮等人。大多数人对他们的了解都源于《三国演义》,以至忽略了史实,这方面固然有缺陷,却也是罗贯中将人物性格刻画得十分成功的体现。
    每当我拾起这本书轻轻翻开一页,脑中就会浮现出那千军万马奔腾驰骋的场面。从第一章开始,我看到一个王朝的衰败和一群英雄的崛起。刘备从卖草鞋到被编入军队,到扬刀立威,最终离开依托,自己创业。每当看到他有所成功时,我也会为他感到欣喜,这是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因为他得到了承认,从一个一文不值“织席卖履之徒”成为了一国之君,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成功史。他有仁有义,有智慧,也有毅力,就像每个成功的人一样。
    也许是年幼时我就拿着他的牌子闯天下,因而就对他有了一种莫名的偏爱。从任天堂的FC红白机开始,先是《吞食天地》,继而是《三国志》等等,这些人物也已经完全融入每个人的生活。现在在许多地方还有着关帝庙,关羽被看作是神。诸葛亮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武侯祠年年有人供奉。恐怕这就是这本书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证据了。而且这本书虽然多写战争,但不太具有政治上的敏感性,所以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惟一不被历代封建专制政权所禁止的。而其他著作,《西游记》中大闹天宫是对权威的挑战,《红楼梦》是对统治者不满的婉转宣泄,《水浒传》在当时根本就是禁书,只有《三国演义》完全是由作者站在客观立场,隔着上千年眺望着那个时代,才创造出了这智慧的结晶。
    对于刘备而言,这是一场悲剧,他最终既没有得到天下,也没有实现三兄弟同生共死的誓言,但对于整本书而言,没有悲喜可言,因为对这漫漫几十年来说,任何人都是渺小的,没有人能够凌驾于时间之上,自然也不可能心想事成。对于曹操、孙权来说也是一样。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逃生老病死,所能做到的也不过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每个人来说,不也是这样吗?在整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是渺小的,控制着世界的,不是我们,而是自然。
    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不错,不过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罢了。这样,才不算虚度一生。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7 22:58

31# 何萍
我的个老天!和平的孩子多大?如此之博学,如此之深刻,如此之清晰,如此之明辨,如此之要言不烦。没一句废话,还不大人腔。厉害。中国的教育还不算彻底失败呀!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1-8 06:15

周兄这个题目让人感动. 与名著为伴,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也是我们对下一代的期望. 可惜,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打游戏,喜欢上网,爱读书的好象真是不多. 我对儿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继承"好读书"的传统,虽然有时也看书,却是精力旺盛,好动得很,整个一小运动健将,虽然也很阳光可爱. 不过这小子还振振有词,说我不想成为读书人,象妈妈你那样连游泳都不会,掉到水里怎末办?  想想也不无道理. 不过,还是不能放弃,所以我针对他的兴趣,给他订了电视里的discovery频道,有很多的自然,科学,探险知识,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
作者: 何萍    时间: 2011-1-8 08:31

31# 何萍  
我的个老天!和平的孩子多大?如此之博学,如此之深刻,如此之清晰,如此之明辨,如此之要言不烦。没一句废话,还不大人腔。厉害。中国的教育还不算彻底失败呀!
杨林 发表于 2011-1-7 22:58
儿子是95年出生的。得杨林兄如此之赞扬,我有点得意忘形了哈。多谢多谢!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8 09:41

俺家的两个孩子倒是挺喜欢读书的,就是只读封面带怪物的。给老大找了本福尔摩斯,读了,不过好像兴趣也不大。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1-1-7 22:28
记得,令郎来上海时,我找了本康拉德的Lord Jim给他,别人吃饭聊天时,他一直埋头阅读,很有兴味。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8 09:43

……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不错,不过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罢了。这样,才不算虚度一生。
何萍 发表于 2011-1-7 22:45
这句话里,有股迷人的性格魅力。一种散发出淡淡花香的幽默,是幽默的上品。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8 09:48

周兄这个题目让人感动. 与名著为伴,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也是我们对下一代的期望. 可惜,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打游戏,喜欢上网,爱读书的好象真是不多. 我对儿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继承"好读书"的传统,虽然有时也看书,却是精力旺盛,好动得很,整个一小运动健将,虽然也很阳光可爱. 不过这小子还振振有词,说我不想成为读书人,象妈妈你那样连游泳都不会,掉到水里怎末办?  想想也不无道理. 不过,还是不能放弃,所以我针对他的兴趣,给他订了电视里的discovery频道,有很多的自然,科学,探险知识,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
闲云 发表于 2011-1-8 06:15
时代变了,也许,对名著的理解(包括媒介和范围)也得相应扩充。如discovery频道里的节目,未必不能算成名著,如果法布尔的《昆虫记》也算名著的话。
至于游戏,如果不失控,对孩子的成长肯定也有好处。唯一的麻烦在于,游戏制作者的目标,就是诱使玩家失控。不能让孩子失控的游戏,也就不是好游戏。这让人极度晕菜。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8 09:49

欧 亨利的那些短篇小说应该推荐给中国的那些家长,净是些坑蒙拐骗的成功故事,而这些骗子又是多么的意气和道德啊,我相信孩子们看了既会长见识,又不会学坏。担心家长看了说不定会学坏。
杨林 发表于 2011-1-7 22:35
期待杨林兄继续阐发,可另撰主帖,发在阅读版。
作者: 兮兮    时间: 2011-1-8 09:53

精神肺活量说法很精彩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1-8 10:13

我们这里的情况一是怎么才能让孩子离开电脑游戏网络文字,二是就算有时间,老师也不让看。我女儿学校是连课外书也不许看。自习时间只许看老师指定的东西,基本都是课本及习题了。
梅茗 发表于 2011-1-7 13:05
约会,何其难也!
很多时候,家长都是身不由己,明知让孩子埋在功课里不好,但又不得不然,不然,老师那一关就过不去,孩子是要受委屈的,家长是要被折腾的。
况有时,夫妻间在这方面的看法又很难一致。
就我而言,想让孩子多看会杂书、名著,可媳妇又不认可,认为分数才是现实!结果,还是屈服于现实,所能做的,也就是尽可能不额外增加孩子负担,稍稍放水而已。
作者: 梅茗    时间: 2011-1-8 10:22

唉。有什么办法呢。曾跟一个老师私下聊天,他的看法跟你的差不多。而到了学校就不一样了。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甚至是明确反对素质教育的提法,认为所谓的素质,是看不见的东西,只有分数才是硬指标才跟孩子的前途有关。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1-8 10:56

本帖最后由 tian295 于 2011-1-8 10:57 编辑

大家好!我是小田。
在我学校里 老师一般不让看课外书 只是看一些文言文 古诗词 ,金庸小说就更不让看了 至于杨林叔叔说的不让玩成龙成风游戏 我是不赞同的 现在的小孩子哪个没有玩过电脑?如果家长不让孩子玩 孩子一定会在同学那里受到嘲笑 回家也不能玩 他就会偷着玩或者有更严重的后果。
写的有点跑题,请大家见谅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1-8 11:08

40# tian295
我同意我爸的观点
作者: 何萍    时间: 2011-1-8 11:14

这句话里,有股迷人的性格魅力。一种散发出淡淡花香的幽默,是幽默的上品。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1-8 09:43
嘿嘿,我怎么没觉得涅?刚才向儿子转达了周兄的赞扬,儿子说:“说得我不好意思了。”
作者: 何萍    时间: 2011-1-8 11:18

大家好!我是小田。
在我学校里 老师一般不让看课外书 只是看一些文言文 古诗词 ,金庸小说就更不让看了 至于杨林叔叔说的不让玩成龙成风游戏 我是不赞同的 现在的小孩子哪个没有玩过电脑?如果家长不让孩子玩 孩子 ...
tian295 发表于 2011-1-8 10:56
原来你是小田啊?欢迎欢迎。
我觉得老师的话也不全对的,不必全听从的。该看课外书还得看,该打游戏还得打,就是自己要控制好。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8 11:29

42# tian295


老师不让看课外书是传统,学生偷偷看课外书也是传统。没关系。

正常孩子玩游戏不会玩到失控。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8 11:35

大家好!我是小田。
在我学校里 老师一般不让看课外书 只是看一些文言文 古诗词 ,金庸小说就更不让看了 至于杨林叔叔说的不让玩成龙成风游戏 我是不赞同的 现在的小孩子哪个没有玩过电脑?如果家长不让孩子玩 孩子 ...
tian295 发表于 2011-1-8 10:56
欢迎小田,来,握个数字化的手。
每个有出息的孩子,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有偷偷看书的习惯。母亲不让你看,瞒着她就是了。瞒着父母读书(当然是好书,《哈利·波特》也算),读起来更带劲。瞒着父母,每天偷读几十页课外书籍,也是一种心灵探险游戏。何况,你爸支持你的。
注:本回帖具有隐形模式,只能你和你爸看到,你妈妈是看不到的。
至于玩游戏,除非你日后打算从事游戏开发工作,否则,少玩有趣,多玩无益。再说,现在的孩子都玩游戏,日后游戏开发行业的竞争肯定很厉害,一将功成万骨枯,不像是个值得展望的职业。
你在普陀山的表情很精怪,赞。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8 11:37

42# tian295  


老师不让看课外书是传统,学生偷偷看课外书也是传统。没关系。
ironland 发表于 2011-1-8 11:29
哈,意思与ironland撞车了,幸会幸会。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8 11:40

嘿嘿,我怎么没觉得涅?刚才向儿子转达了周兄的赞扬,儿子说:“说得我不好意思了。”
何萍 发表于 2011-1-8 11:14
家有明珠不知赏,儿子应该罚母亲做一顿美餐。
孩子无意中写出大有意味的句子,这是常事。起初,好意思可能是蒙上的,写着写着,有意味的表达即在控制之中。哪怕模仿别人的表达,也有价值。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8 12:00

再说两句。
应试教育可以视为一种国家阴谋,它以一整套系统工程支配着学生,包括一线教师。老师勒令学生不得读课外书,本身未必是为学生着想,更是为自己的职业着想。升学率是老师的荣耀所在,同时也是经济命脉。
一些强势的家长(如傅雷和童话大王郑渊洁)可以选择让孩子退出这个阴谋系统,个别强势的孩子(如当年的韩寒)可以选择自行退出。但现实地说,不可能要求普通家长和孩子以此为榜样。但家长如果具有见识,那么也该认识到,以“现实如此,不得不从”的态度迫使孩子全然进入这个阴谋系统,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所以,适度的变通还是可取的,否则,高分低能就是孩子注定的前程。
作者: LS640604    时间: 2011-1-8 22:00

好帖。诸位继续,不妨再提点技术性的建议,如何让孩子与名著约会、恋爱。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8 23:24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1-1-8 23:45 编辑

这个恋爱,弄不好就成了包办婚姻了。想想花骨朵们多乖啊,认认真真上完课,兢兢业业做完家庭作业,例行公事弹完钢琴,按部就班做完奥数练习,乖乖牵着爷爷的手去老师家上完英语辅导班,还有那么点时间的话,总该可以约会了吧。既是约会,总得高高兴兴、自告奋勇、其乐无穷、迫不及待吧,可约会对象有:游乐园、蜡笔小新、QQ、成龙成风、武打小说、漫画、发呆、耍宝、逗小狗。。。。。。。对了,还有经典名著,它和其他约会对象的唯一共同点,就是老师反对。哈哈
     依我看约会是不成的,得私会,恋爱是不成的,得偷情,得生出难以抵挡的饥渴,灵魂深处感受到某种致命的诱惑,象玩成龙成风那样,毫不犹疑,拼死拼活,突破重围,否则就没缘了。真要某个老师介入,他的作用就是诱惑,这真是门极度高深的技巧,在这方面,我只信赖老师的个人魅力。话说回来,最好每门课程的老师都擅长此道。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1-1-8 23:31

挑故事性强有趣的给小孩看,上来就是魔山和追忆逝水年华,会把小盆友的热情浇灭,福尔摩斯、金庸小说、三毛的书,浅薄就浅薄吧,读书循序渐进比较好。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8 23:37

挑故事性强有趣的给小孩看,上来就是魔山和追忆逝水年华,会把小盆友的热情浇灭,福尔摩斯、金庸小说、三毛的书,浅薄就浅薄吧,读书循序渐进比较好。
杜雅萍 发表于 2011-1-8 23:31
肺活量从小练起。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1-8 23:43

不要包办,自主选择,依着兴趣来,有浅到深,创设氛围,培养习惯。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1-9 02:06

不要包办,自主选择,依着兴趣来,有浅到深,创设氛围,培养习惯。
tian295 发表于 2011-1-8 23:43
同感. 附议.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9 08:45

我也附议一下。读书就是要喜欢,不喜欢的书,读了不但无益,而且有毒。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9 09:18

孩子愿与什么样的名著约会,有时父母老师也未必知道。让孩子知道存在一些伟大的书籍,尽量引导他去读,至于读什么,不同孩子自然会有不同选择。斗胆以俺为例,打从小学三年级时,就再也不读连环画了。平平提到的《魔山》和《追忆逝水年华》之类,对孩子固然太沉重,但也很难说,孩子一定不会喜欢,假如这孩子名叫苏珊·桑塔格,就两样了。
阅读的差异性,可能早在初中阶段就永久形成了。中国人缺乏思辨传统,导致我们较难想到,优秀的思辨力可能潜伏在少年郎的心中。西哲界历来出神童,那些五六十岁的读者未必能够领略的哲学巨著,作者不过是二十出头的人。如休谟、贝克莱等。以围棋作为他山之玉我们也能发现,少年人的心智若得到有效培养,也会达到深不可测之境,令那些未臻老境的中坚棋手瞠乎其后。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1-1-9 09:58

让孩子从小喜欢上名著,会大大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可是人文素养越高的人往往越是难适应这个世俗的社会。我就遇到过一些人文素养较高的成年人,他们既不会在商界尔虞我诈,也不会在政界勾心斗角,最终只能甘于平庸,尴尬地生活着。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1-1-9 09:59

何萍的儿子好优秀,羡慕。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9 10:38

孩子愿与什么样的名著约会,有时父母老师也未必知道。让孩子知道存在一些伟大的书籍,尽量引导他去读,至于读什么,不同孩子自然会有不同选择。斗胆以俺为例,打从小学三年级时,就再也不读连环画了。平平提到的《魔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1-9 09:18
帖子的标题是“每个孩子都应与名著约会”,既然是“每个孩子”,我们设想的教育对象就该具有一般性,就不该名叫苏珊·桑塔格,叫周泽雄也不合适。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9 10:44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1-9 11:54 编辑
期待杨林兄继续阐发,可另撰主帖,发在阅读版。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1-8 09:49
俺也不揣浅陋,先答应下来。一直就想重读一边欧 亨利的那些中短篇,真好看,我记得他的很多作品是在监狱里写的,有生活啊。

一个功成名就的开锁大盗为摆脱阴魂不散纠缠着他的侦探,及时金盆洗手,变成了小镇上的一位绅士。很快得到镇上银行家女儿的垂青,就要举行婚礼之时,一不小心未婚妻的顽皮小弟弟被关到了金库里。金库是密封的,时间稍微一长,小孩就会憋死,钥匙又锁在里面,谁也没办法。姐姐急急忙忙找到未婚夫,已经脱胎换骨的开锁大师想了一下,说你先回去吧。一会,一个手提精致皮箱的利索小伙子来到了银行,整整领结,戴上手套,打开皮箱。一色的奇怪工具呈现在大家眼前,他旁若无人的把这些奇怪工具熟练使用到金库的门上,边操作便吹着口哨,一会就把门给弄开了,围观群众欢声雷动。这时,前梁上君子看了一眼早已静静站在身后的陌生人,平静地说,咱们可以走了。这个人就是追捕他多年的侦探先生,侦探先生冷冷的回答他说,我们认识吗?转身走了,再也没回来。周围的人谁也没有发现这一于无声处的惊雷,大盗同学与银行公主终结良缘。小说的名字我忘了,情节记得。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9 10:57

大家好!我是小田。
在我学校里 老师一般不让看课外书 只是看一些文言文 古诗词 ,金庸小说就更不让看了 至于杨林叔叔说的不让玩成龙成风游戏 我是不赞同的 现在的小孩子哪个没有玩过电脑?如果家长不让孩子玩 孩子一定会在同学那里受到嘲笑 回家也不能玩 他就会偷着玩或者有更严重的后果。
tian295 发表于 2011-1-8 10:56
小田同学误会了。我是说有些家长不切实际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简化说成了他们玩成龙成风游戏。杨林叔叔做梦也没想到网上还有个《成龙成风》的游戏,很有意思是吧?希望你和同学们玩的开心!
作者: 就这样风雨兼程    时间: 2011-1-9 11:00

这孩子蛮乖巧的,叫你杨林叔叔,听着受用吧?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9 11:09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1-9 11:12 编辑
这孩子蛮乖巧的,叫你杨林叔叔,听着受用吧?
就这样风雨兼程 发表于 2011-1-9 11:00
当然比喊我杨林爷爷来的有意思。妈的,单位退休老同事的的外孙女还真叫我爷爷,太不习惯了,还得满脸堆笑的答应。
作者: 何萍    时间: 2011-1-9 11:12

家有明珠不知赏,儿子应该罚母亲做一顿美餐。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1-8 11:40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明知的、故意的。
作者: 何萍    时间: 2011-1-9 11:14

何萍的儿子好优秀,羡慕。
金秋 发表于 2011-1-9 09:59
多谢金秋表扬。羡慕就不必啦,你也有优秀的儿子。
作者: 何萍    时间: 2011-1-9 11:22

让孩子从小喜欢上名著,会大大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可是人文素养越高的人往往越是难适应这个世俗的社会。我就遇到过一些人文素养较高的成年人,他们既不会在商界尔虞我诈,也不会在政界勾心斗角,最终只能甘于平庸,尴尬地生活着。金秋 发表于 2011-1-9 09:58
这话有失偏颇噢。为什么没有混入商界、政界的就是平庸和尴尬?
金秋判断成功的标准就是金钱和权力?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1-1-9 11:43

这话有失偏颇噢。为什么没有混入商界、政界的就是平庸和尴尬?
金秋判断成功的标准就是金钱和权力?
何萍 发表于 2011-1-9 11:22
哈,我忘了除了商界和政界,他们还可以做学问。但如果不在体制内,他们会很艰难,因为他们大多不善于在别人碗里抢食吃。所以我觉得,人文素养,应该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相匹配。
作者: 何萍    时间: 2011-1-9 12:40

哈,我忘了除了商界和政界,他们还可以做学问。但如果不在体制内,他们会很艰难,因为他们大多不善于在别人碗里抢食吃。所以我觉得,人文素养,应该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相匹配。
金秋 发表于 2011-1-9 11:43
金秋的意思难道是,既然社会的文明程度不高,人文素养也应该低一些,否则会很艰难?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9 14:17

是否过得艰难,见仁见智。

我觉得抢食吃的生活比不抢食的生活还要难过,小富即安的平庸生活更健康。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9 15:01

帖子的标题是“每个孩子都应与名著约会”,既然是“每个孩子”,我们设想的教育对象就该具有一般性,就不该名叫苏珊·桑塔格,叫周泽雄也不合适。
水色 发表于 2011-1-9 10:38
回水色:
不应这样理解。试着代入“每个男孩都应与女孩约会”,尽管强调“每个男孩”,但肯定不是指他们都必须与某一个女孩约会。具体与哪个女孩约会,完全视各人的感受而定。
小文所指的情境,是课外阅读,这已经与强调教育对象一般性(或同一性)的学校教育有所不同了。假如座下既坐着鄙人,也坐着水色、ironland和桑塔格,老师的引导作用,当然是让大家各自找到最合心意的名著,而不是以“一般性”为由,要求大家都去读杰克·伦敦。倘是如此,ironland先被吓退了,而如果换成莎士比亚戏剧,ironland或许比其他三人读得更深入,更有心得。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9 15:07

哈,我忘了除了商界和政界,他们还可以做学问。但如果不在体制内,他们会很艰难,因为他们大多不善于在别人碗里抢食吃。所以我觉得,人文素养,应该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相匹配。
金秋 发表于 2011-1-9 11:43
金秋:你就打算凭这个见解来过日子?在大家都是强盗的日子,一起做强盗?在大家都尊重知识的时代,一起装样读书?在大家都去别人碗里抢食吃之时,一起参与哄抢?
看上去不坏,但不适合人类。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最大差别,就是多元化。一头特立独行的猪其实是不可能的,而人类成员若缺少点特立独行意识,我们这会儿大概还在树上。
作者: 夏加坤    时间: 2011-1-9 16:08

让孩子从小喜欢上名著,会大大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可是人文素养越高的人往往越是难适应这个世俗的社会。我就遇到过一些人文素养较高的成年人,他们既不会在商界尔虞我诈,也不会在政界勾心斗角,最终只能甘于平庸, ...
金秋 发表于 2011-1-9 09:58
师太很注重实际。赞
作者: 夏加坤    时间: 2011-1-9 16:14

每个孩子都应该读名著,偶角的是没有必要的。
否则名著就不能成为名著鸟。
名著为每个孩子所知晓,但是只能允许少数孩子去阅读。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9 17:50

回水色:
不应这样理解。试着代入“每个男孩都应与女孩约会”,尽管强调“每个男孩”,但肯定不是指他们都必须与某一个女孩约会。具体与哪个女孩约会,完全视各人的感受而定。
小文所指的情境,是课外阅读,这已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1-9 15:01
文章的题目叫做“应该约会”,但是回帖关心的都是“如何约会”或“如何爱上”,一旦开始考虑“如何”的问题,其他三个同学就不该和水色坐在一起了。小学三年级就对连环画失去兴趣,自发的爱上经典,这是精神易燃物,约会,或者爱上,基本上没有老师家长什么事,只要不要打搅就OK了。水色不同,我不是易燃物,但是可燃物,这个就是资质上的“一般”水平。所以,冒昧地说,你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把自己的少年时代代入是不合适的,这个会让大多数家长陷入更深的迷茫,拿水色代入倒是比较合适。
作者: emmer    时间: 2011-1-9 20:36

据说小孩子的心理,被逼着吃饭的,再好的鱼翅捞饭都不香。读名著也一样,最好像图书馆一样,把各种书堆在一个架子上,不跟他说是名著,让他自个儿发现了,兴奋不已,从此便种下因缘。整天在他耳边念叨名著,反而让他心生厌烦,从此偏食。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9 20:49

哪怕老师是孔子或苏格拉底,也不能保证学生爱上经典。养出曹丕、曹植这两个文学儿子的曹操,对自己不爱读书的“黄须儿”曹彰,也无可奈何。我所谓“应该”,区别于“必须”,是一种带有精神倾向性的建议,该建议无法改变大约半数学生永远望名著而却步的事实。
另外,名著和经典也有差别,经典无一不是名著,名著却未必是经典。只提名著而不提经典,已经大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范围,意思是,金庸或《哈利·波特》也算。
易燃物、可燃物的说法非常“水色”,但如我之前提及的“个体差异性”,这类约会引导,应该最大程度地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老师或家长以略带引诱的方式引导学生面对名著,构成一个起步环节。至于学生读什么、读不读,只能各随天性、各安天命。学生以什么方式“燃”,视学生的个体而异,但是,假如连学生接触火种的机会都要杜绝,无论易燃、可燃,最终都可能与名著绝缘。
附带一说,我欣赏水色“易燃、可燃”之说,但并不认同本人属“精神易燃物”之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求学艰辛和阅读经历,一般说来,我只是避免齿及阅读上的难堪事罢了,以免加重自我打击。
作者: 蚂蚁兵团    时间: 2011-1-9 21:22

我把这个“约会”理解为“拜访”。
“约会”总让人联想到“恋爱”及“终身大事”。
名著即使是经典对于多数人最多算个爱好,即使以文学经典为职业的人也会有其他爱好的,用恋爱约会形容并不合适。一个人同时有几个恋爱式的约会,是不道德的。

约会这个词有排他性,用拜访、预约可能又少了点趣味。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1-1-9 21:54

我把这个“约会”理解为“拜访”。
“约会”总让人联想到“恋爱”及“终身大事”。
名著即使是经典对于多数人最多算个爱好,即使以文学经典为职业的人也会有其他爱好的,用恋爱约会形容并不合适。一个人同时有几个 ...
蚂蚁兵团 发表于 2011-1-9 21:22
把名著浓缩为一个对象来约会还是不违背道德吧,

约会不一定就恋爱,更和婚姻无关。据上海调查,约会成就恋爱的,不到1/10,恋爱成就婚姻的,不到1/7
作者: 蚂蚁兵团    时间: 2011-1-9 22:20

本帖最后由 蚂蚁兵团 于 2011-1-9 22:26 编辑
把名著浓缩为一个对象来约会还是不违背道德吧,

约会不一定就恋爱,更和婚姻无关。据上海调查,约会成就恋爱的,不到1/10,恋爱成就婚姻的,不到1/7
老木匠 发表于 2011-1-9 21:54
如果这样理解,“约会”这个词比“拜访”还要寡淡。就不要用在这了。
木匠师傅说的是事实,对于一般的少男少女太残酷了。如果看到约会这个词,一个少年想到的是这个事实,太妖孽了。

木匠师傅所说“约会”的意思可能是指“相亲”
作者: 李旧苗    时间: 2011-1-10 09:04

孩子愿与什么样的名著约会,有时父母老师也未必知道。让孩子知道存在一些伟大的书籍,尽量引导他去读,至于读什么,不同孩子自然会有不同选择。斗胆以俺为例,打从小学三年级时,就再也不读连环画了。平平提到的《魔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1-9 09:18
我儿子刚四周岁,如果以后他喜欢读书的话,那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父亲藏有数量足够多的人文社科类书籍、也包括各类名著,可供他选择。不过,以我个人的阅读经历来看,尊重小孩子的兴趣和读书选择,是一回事,但适当的引导,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从小学三年级(当时一部射雕英雄传正风靡大江南北)到初三,大概有六、七年时间,读了大量的武侠小说,现在想起,仍后悔不迭,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读这类书,毫无益处。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1-1-10 10:14

俺小时候也看了很多现在说起来会被人嘲笑为无知浅薄甚至是毒药的书,有什么要紧呢?人生有太多事情要做了,所以做点毫无益处的事,读点毫无益处的书,度过一些毫无益处的时间,也挺好的。郝明义把书分为四类,甜点、牛排、主食、蔬果,各类食物都尝一尝,营养均衡,比较好。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10 10:29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10 10:30 编辑

平平说得好

何苦每本书都要分出个有益无益有用无用呢。那样的阅读太辛苦了。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10 15:03

假如坏书就像掺有三聚氰氨的牛奶一样,可以方便地检测出其有害成分及有害性,区分好书坏书就有意义了。可惜,坏书里未必有三聚氰氨。大量事后公认为杰作的作品,当年也曾饱受冷遇,或被列为禁书而打入冷宫,而一些当初曾引发洛阳纸贵的书籍,若干年后再也无人问津。
有趣的是,即使一本公认的好书,它也未必对每个读者都能产生积极作用,正如一本公认的庸作,也未必只有坏作用而没有好作用。书籍作用于心灵、大脑的过程,远比药物作用于机体的作用神秘得多。人们判断一本好书的途径,除了持续的畅销,还与历代作家、评论家的持续推崇有关,这类推崇很难概括成若干标准,听上去就像老中医看病一样,凭的全是感觉和经验。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10 15:12

本帖最后由 周泽雄 于 2011-1-10 16:13 编辑
据说小孩子的心理,被逼着吃饭的,再好的鱼翅捞饭都不香。读名著也一样,最好像图书馆一样,把各种书堆在一个架子上,不跟他说是名著,让他自个儿发现了,兴奋不已,从此便种下因缘。整天在他耳边念叨名著,反而让他心生厌烦,从此偏食。
emmer 发表于 2011-1-9 20:36
这类美妙的故事,日后很难上演。试加还原,这类故事的发生前提,来自某种知识稀缺性。随着图书市场的繁荣,尤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且不说还有IPAD之类怪物),这类现象很难复现。一上网,应有尽有,一块2GB的SD卡,书籍容量已超过人一生所学。“阁楼上的禁书”这一曾给不少作家带来偷尝禁果乐趣的题材,日后只能成为传说了。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1-10 15:19

阅读的传播、接受问题是很奇妙的,国与国的文化交流,有时反而是那些在本国声名不彰的著作反倒在他国名声显赫,个人阅读也是如此,很一般的作品有时反而对一个人影响至深至远。情人眼里出西施,公认的好东西也可能难以唤起相应的情感共鸣。这也有点类似于男女相亲。
作者: 李旧苗    时间: 2011-1-10 15:40

好书、坏书,好文、坏文,好诗、坏诗,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很方便地加以区分的,比如王兆山的“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我敢断言,过一万年,也不可能被公认为是好诗。浩然的《金光大道》也是如此,绝不可能过若干年后被公认是杰作。
读过些武侠小说,自然也无妨,但我年幼时花在阅读武侠小说上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就数量而言,不会少于四、五百本,不要说是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这些所谓武侠大家的作品,几乎无一遗漏,全部读过,就是那些三流、四流、不入流的武侠小说,我也读过不计其数,花这么多时间,读这么多武侠小说,对我人生的影响,一定是负面的居多。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1-10 15:57

这类美妙的故事,日后很难上演。试加还原,这类故事的发生前提,来自某种知识稀缺性。随着图书市场的繁荣,尤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且不说还有IPAD之类怪物),这类现象很难复现。一上网,应有尽有,一块2GB的SD卡,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1-10 15:12
功利性、目的性过强的阅读极易招致孩子的反感乃至逆反。
有时你极力推荐的,孩子反倒不愿意读,很多次,孩子看我一直在看一部学术著作,于是,偷间他也抱着看看,虽然我一再说这个不适合他,孩子还是照看不误!
这很有意思,有时我故意不让他看某书,他反倒偷偷看个不亦乐乎!
作者: 爬坡王    时间: 2011-1-10 22:45

真好,借着周先生大作又看到各位的热烈讨论,大大补了一回课!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1-12 19:50

如果我是编辑我会约稿的,每月一篇文章介绍一两部作品,以初中水平为起点,逐渐提高。六七年时间,七八十篇文章,百八十部作品。大家都得益的。如果大家见过类似的文章或书籍,请介绍给我,谢谢。
蚂蚁兵团 发表于 2011-1-7 12:03
记得钱理群先生做过这样的工作,还出了一本《名著阅读》
作者: 蚂蚁兵团    时间: 2011-1-12 20:20

谢谢。
《名作重读》,当当、卓越都没货,已经在淘宝下单了。
有兴趣的其他燕友,见下图:

[attach]39573[/attach]

看介绍,主要说的现代中国作家,作者教育界出生,很正面。

对中考,高考都有帮助。买的是不是有道理,不知道,看了再说。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1-12 21:07

哈哈,惭愧记忆有误!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1-12 21:12

《名作重读》的文章大部分发表在上海《语文学习》“名作重读”专栏上,因此以《“名作重读”与“我”》一文作为“代序”。此外,又补充了一部分作者在集中精力研究周氏兄弟与曹禺之余,陆续写的一些现代作家作品的鉴赏文章,其中涉及老舍、深从文、冰心、朱自清、张天翼、孙犁、丁西林诸名家,虽是普及性的介绍,但写作时仍是十分用心,力图说出自己的见解,别出新意,也就仍然有学术探讨的意味在内;普及与提高,通俗性与学术性,并无绝对对立意义上的严格界限。

        目录

“名作重读”与“我”(代序)
解读鲁迅小说的一把钥匙——读《呐喊·自序》兼论《药》的结尾
说不尽的阿Q
《故乡》:心灵的诗
《祝福》:“我”的故事与祥林嫂的故事
《孔乙己》叙述者的选择
鲁迅多疑的思维方式——兼谈对《一件小事》的一点看法
读一读《社戏》全文
在比较中阅读《记念刘和珍君》
关键词语所揭示的生存困境——鲁迅杂文名篇的一种读法
鉴赏就是不断发现——读鲁迅《论睁了眼看》
杂文的思维与表达——读《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于随意中显出“真”——鲁迅书信赏析
“游戏国”里的看客(一)——读《示众》
“游戏国”里的看客(二)——读《药》
“掀掉这人肉的筵席”——读《灯下漫笔》及其他
《求乞者》细读
鲁迅式父爱的独自——《随感录·六十三“与幼者”》简析
鲁迅独特的都市体验——《秋夜纪游》简析
韧性战斗:鲁迅对青年的苦心告诫——《补白》简析
万不可赤膊上阵——《空谈》简析
鲁迅的悲剧观——《几乎无事的悲剧》简析
生命的大境界,文学的大世界——《天·地·人——<野草>集章》简析
部分鲁迅作品导读提示
附:新探索 新尝试新冲击——评钱理群“中学鲁迅作品重读”系列文章(靳新来)
把鲁迅精神扎根在孩子心上——给中学生讲鲁迅
“雨”的体验 ——读周作人的《苦雨》
属于周作人的“鬼”——读《水里的东西》
《无生老母的信息》的信息
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
“用笔如舌”——读朱自清《春》
品一品“故都”的“秋昧”
“海化”的诗人——读冰心几篇写海的散文
老舍笔下的个性解放——读《月牙儿》
“笑”是怎样产生的——张天翼《华威先生》解读
历史、哲学与心理——读沈从文的《新与旧》
一个世纪性话题的沈从文式的思考——读《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用淳美的语言状写淳美的心灵——孙犁《嘱咐》片断赏析
老年人的文体——读孙犁的《黄鹂》
《雷雨》是“社会问题剧”吗
附:《雷雨》是社会问题剧(周经纶)
《雷雨》的多种阐释
丁西林喜剧批注
《酒后》批注
《压迫》批注
毛泽东《沁园春·雪》新解
试谈《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意象组合
《项链》告诉读者什么
《快乐的王子》的多重意蕴
意味深长的《皇帝的新衣》
被误解的《威尼斯商人》
奇巧的构思背后的人文精神——读《最后的常春藤叶》
《套中人》结构上的“套子”
后记
再版后记




--------------------------------------------------------------------------------


编辑推荐

《名作重读》是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有感于语文教学与学术界不该发生的隔膜,试图打破长期存在的学术研究与中学教学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连续两年为上海《语言学习》杂志开辟“名作重读”栏目,撰写了一系列重读鲁迅、重读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或教学参考性的文章。文章连载时引起较大反响,该栏目在年度读者评选中,被评为年度优秀栏目。
本书虽然主要是为语文教师写的,但同样也适合中学生阅读。这不仅因为作者写得深入浅出,语言也流畅,更因为作者提供了解读这些名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可以补充或纠正同学们在语文课上获得的某些既成的结论,至少可以引起同学们重新审视这些结论的兴趣。这对帮助同学们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1-12 21:21

《名作重读》的文章大部分发表在上海《语文学习》“名作重读”专栏上,因此以《“名作重读”与“我”》一文作为“代序”。此外,又补充了一部分作者在集中精力研究周氏兄弟与曹禺之余,陆续写的一些现代作家作品的鉴赏文章,其中涉及老舍、深从文、冰心、朱自清、张天翼、孙犁、丁西林诸名家,虽是普及性的介绍,但写作时仍是十分用心,力图说出自己的见解,别出新意,也就仍然有学术探讨的意味在内;普及与提高,通俗性与学术性,并无绝对对立意义上的严格界限。

        目录

“名作重读”与“我”(代序)
解读鲁迅小说的一把钥匙——读《呐喊·自序》兼论《药》的结尾
说不尽的阿Q
《故乡》:心灵的诗
《祝福》:“我”的故事与祥林嫂的故事
《孔乙己》叙述者的选择
鲁迅多疑的思维方式——兼谈对《一件小事》的一点看法
读一读《社戏》全文
在比较中阅读《记念刘和珍君》
关键词语所揭示的生存困境——鲁迅杂文名篇的一种读法
鉴赏就是不断发现——读鲁迅《论睁了眼看》
杂文的思维与表达——读《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于随意中显出“真”——鲁迅书信赏析
“游戏国”里的看客(一)——读《示众》
“游戏国”里的看客(二)——读《药》
“掀掉这人肉的筵席”——读《灯下漫笔》及其他
《求乞者》细读
鲁迅式父爱的独自——《随感录·六十三“与幼者”》简析
鲁迅独特的都市体验——《秋夜纪游》简析
韧性战斗:鲁迅对青年的苦心告诫——《补白》简析
万不可赤膊上阵——《空谈》简析
鲁迅的悲剧观——《几乎无事的悲剧》简析
生命的大境界,文学的大世界——《天·地·人——<野草>集章》简析
部分鲁迅作品导读提示
附:新探索 新尝试新冲击——评钱理群“中学鲁迅作品重读”系列文章(靳新来)
把鲁迅精神扎根在孩子心上——给中学生讲鲁迅
“雨”的体验 ——读周作人的《苦雨》
属于周作人的“鬼”——读《水里的东西》
《无生老母的信息》的信息
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
“用笔如舌”——读朱自清《春》
品一品“故都”的“秋昧”
“海化”的诗人——读冰心几篇写海的散文
老舍笔下的个性解放——读《月牙儿》
“笑”是怎样产生的——张天翼《华威先生》解读
历史、哲学与心理——读沈从文的《新与旧》
一个世纪性话题的沈从文式的思考——读《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用淳美的语言状写淳美的心灵——孙犁《嘱咐》片断赏析
老年人的文体——读孙犁的《黄鹂》
《雷雨》是“社会问题剧”吗
附:《雷雨》是社会问题剧(周经纶)
《雷雨》的多种阐释
丁西林喜剧批注
《酒后》批注
《压迫》批注
毛泽东《沁园春·雪》新解
试谈《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意象组合
《项链》告诉读者什么
《快乐的王子》的多重意蕴
意味深长的《皇帝的新衣》
被误解的《威尼斯商人》
奇巧的构思背后的人文精神——读《最后的常春藤叶》
《套中人》结构上的“套子”
后记
再版后记




--------------------------------------------------------------------------------


编辑推荐

《名作重读》是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有感于语文教学与学术界不该发生的隔膜,试图打破长期存在的学术研究与中学教学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连续两年为上海《语言学习》杂志开辟“名作重读”栏目,撰写了一系列重读鲁迅、重读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或教学参考性的文章。文章连载时引起较大反响,该栏目在年度读者评选中,被评为年度优秀栏目。
本书虽然主要是为语文教师写的,但同样也适合中学生阅读。这不仅因为作者写得深入浅出,语言也流畅,更因为作者提供了解读这些名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可以补充或纠正同学们在语文课上获得的某些既成的结论,至少可以引起同学们重新审视这些结论的兴趣。这对帮助同学们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1-12 21:22

有一套聂振宁主编的“创意阅读”,分《外国文学名家新评》《外国文学名著新书评》《中国文学名家新评》和《中国文学名著新书评》四种。
选用了我三篇文章,还寄来了样书,说是有稿酬的,气人的是,至今一分钱没拿到。书是09年1月出版的。所以,我只是顺口一说,并无推荐之意。
作者: 燕麦    时间: 2011-1-12 22:17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1-1-12 22:26 编辑
谢谢。
《名作重读》,当当、卓越都没货,已经在淘宝下单了。
有兴趣的其他燕友,见下图:

39573

看介绍,主要说的现代中国作家,作者教育界出生,很正面。

对中考,高考都有帮助。买的是不是有道理,不知 ...
蚂蚁兵团 发表于 2011-1-12 20:20
看来这本书名字起得不好,本来就应该叫《名著阅读》。
作者: 燕麦    时间: 2011-1-12 23:29

本帖最后由 燕麦 于 2011-1-13 01:20 编辑

说起名著,想起这个帖子来。http://www.yantan.cc/bbs/viewthread.php?tid=93864&highlight=%B9%FE%B7%F0%BE%AD%B5%E4再贴一下目录,貌似很偏僻,非通常意义的名著,顺手改掉几个译名。通常意义上的名著似乎是企鹅经典的那一套比较全,另外还有兰登书屋旗下的Vintage Classics和矮脚鸡经典丛书。

《哈佛经典》中英文目录

编者: [美]艾略特

  第1卷
  His Autobiography, by Benjamin Franklin
  Journal, by John Woolman
  Fruits of Solitude, by William Penn
  《富兰克林自传》 [美]本杰明·富兰克林/著
  《乔治·沃尔曼日记》[美] 乔治·沃尔曼/著
  《痛思录》[美]威廉·潘/著

  第2卷
  The Apology, Phado and Crito of Plato
  The Golden Sayings of Epictetus
  The Meditations of Marcus Aurelius
  《柏拉图对话录:辩解篇、菲多篇、克利多篇》[希腊]柏拉图/著
  《爱比克泰德金言录》[希腊] 爱比克泰德/著
  《沉思录》 [罗马] 马库思·奥勒留/著

  第3卷
  Essays, Civil and Moral & The New Atlantis, by Francis Bacon
  Areopagitica & Tractate on Education, by John Milton
  Religio Medici, by Sir Thomas Browne
  培根论说文集及新亚特兰蒂斯 [英]弗兰西斯·培根/著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与教育 [英]约翰·弥尔顿/著
  虔诚的医生 [英]托马斯·布朗爵士

  第4卷
  Complete Poems Written in English, by John Milton
  约翰·弥尔顿英文诗全集 [英]约翰·弥尔顿/著

  第5卷
  Essays and English Traits, by Ralph Waldo Emerson
  《爱默生文集》[美]拉夫·沃尔多·爱默生/著

  第6卷
  Poems and Songs, by Robert Burns
  《伯恩斯诗歌集》 [苏格兰]罗伯特·伯恩斯/著

  第7卷
  The Confessions of Saint Augustine
  The Imitation of Christ, by Thomas à Kempis
  《忏悔录》 圣奥古斯丁/著
  《效法基督》 托玛斯·坎皮斯/著

  第8卷
  Agamemnon, The Libation-Bearers, The Furies & Prometheus Bound of Aeschylus
  Oedipus the King & Antigone of Sophocles
  Hippolytus & The Baccha of Euripides
  The Frogs of Aristophanes
  《希腊戏剧》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著

  第9卷
  On Friendship, On Old Age & Letters, by Cicero
  Letters, by Pliny the Younger
  《论友谊、论老年及书信集》[罗马]西塞罗/著
  《书信集》[罗马](小)普林尼/著

  第10卷
  Wealth of Nations, by Adam Smith
  《国富论》[英]亚当·斯密/著

  第11卷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Charles Darwin
  《物种起源论》[英]查尔斯·达尔文/著

  第12卷
  Lives, by Plutarch
  《希腊罗马名人传》[希腊]普卢塔克/著

  第13卷
  AEneid, by Vergil
  《埃涅阿纪》[罗马]维吉尔/著

  第14卷
  Don Quixote, Part 1, by Cervantes
  《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著

  第15卷
  The Pilgrim"s Progress, by John Bunyan
  The Lives of Donne and Herbert, by Izaak Walton
  《天路历程》[英]班扬/著
  《多恩与赫伯特生平》 [英]艾萨克·沃顿/著

  第16卷
  Stories from th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
  《天方夜谭》[英]爱德华·威廉·兰讷/译

  第17卷
  Fables, by Aesop
  Household Tales, by Jacob and Wilhelm Grimm
  Tales, by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民间传说与寓言》 伊索、格林、安徒生/著

  第18卷
  All for Love, by John Dryden
  The School for Scandal, by 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She Stoops to Conquer, by Oliver Goldsmith
  The Cenci, by Percy Bysshe Shelley
  A Blot in the "Scutcheon, by Robert Browning
  Manfred, by Lord Byron
  《英国现代戏剧》 [英]德莱顿;谢里丹;哥德史密斯;雪莱;勃郎宁;拜伦

  第19卷
  Faust, Part I, Egmont & Hermann and Dorothea, by J.W. von Goethe
  Dr. Faustus, by Christopher Marlowe
  《浮士德(第一幕)》 [德]歌德/著
  《浮士德博士》 [英] 克里斯托弗·马洛/著

  第20卷
  The Divine Comedy, by Dante Alighieri
  《神曲》[意]但丁/著

  第21卷
  I Promessi Sposi, by Alessandro Manzoni
  《约婚夫妇》[意]曼佐尼/著

  第22卷
  The Odyssey of Homer
  《奥德赛》[希腊]荷马/著

  第23卷
  Two Years before the Mast, by Richard Henry Dana, Jr.
  《两年水手生涯》[美](小)达纳/著

  第24卷
  On Taste, On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 Reflections on the French Revolution & A Letter to a Noble Lord, by Edmund Burke
  《伯克文集》 [英]爱德蒙·伯克/著

  第25卷
  《穆勒文集》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著
  《卡莱尔文集》 托马斯·卡莱尔/著
  Autobiography & On Liberty, by John Stuart Mill
  Characteristics, Inaugural Address at Edinburgh & Sir Walter Scott, by Thomas Carlyle

  第26卷
  Life Is a Dream, by Pedro Calderón de la Barca
  Polyeucte, by Pierre Corneille
  Phadra, by Jean Racine
  Tartuffe, by Molière
  Minna von Barnhelm, by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Wilhelm Tell, by Friedrich von Schiller
  《欧洲大陆戏剧》 卡尔德隆;高乃依;拉辛;莫里哀;莱辛;席勒/著
 
  第27卷
  English Essays: Sidney to Macaulay
  《英国名家随笔》 菲利浦·锡德尼;本·琼森;亚伯拉罕·考利;约瑟夫·艾迪生;里查德·斯迪尔;斯威夫特;丹尼尔·笛福;塞缪尔·约翰逊;休谟;西尼·史密斯;柯勒律治;威廉·哈兹利特;韩特;兰姆;德·昆西;雪莱;马库莱

  第28卷
  Essays: English and American
  《英国与美国名家随笔》 萨克雷;纽曼;阿诺德;罗斯金;白芝皓;赫胥黎;佛里曼;斯蒂文森;钱宁;爱伦·坡;梭罗;洛威尔

  第29卷
  The Voyage of the Beagle, by Charles Darwin
  《比格尔号上的旅行》 [英] 查尔·达尔文/著

  第30卷
  Scientific Papers
  《科学论文集: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 法拉第;赫姆霍尔兹;汤姆森 ;纽科姆;盖基/著

  第31卷
  The Autobiography of Benvenuto Cellini
  《契里尼自传 》[意]本维努托·契里尼/著

  第32卷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Essays
  《文学和哲学名家随笔》(法国、德国、意大利卷)蒙田;布沃;勒南;拉辛;席勒;康德;马志尼;拜伦;歌德/著

  第33卷
  Voyages and Travels: Ancient and Modern
  《古代和现代著名航海与旅行记》 希罗多德;德雷克;吉尔伯特;雷利/著

  第34卷
  Discourse on Method, by René Descartes
  Letters on the English, by Voltaire
  On the Inequality among Mankind & Profession of Faith of a Savoyard Vicar, by Jean Jacques Rousseau
  Of Man, Being the First Part of Leviathan, by Thomas Hobbes
  《法国和英国著名哲学家》 笛卡尔;伏尔泰;罗素;霍布斯/著

  第35卷
  The Chronicles of Jean Froissart
  The Holy Grail, by Sir Thomas Malory
  A Description of Elizabethan England, by William Harrison
  《见闻与传奇》 傅华萨;马洛尼;哈里森/著

  第36卷
  The Prince, by Niccolo Machiavelli
  The Life of Sir Thomas More, by William Roper
  Utopia, by Sir Thomas More
  The Ninety-Five Thesis, Address to the Christian Nobility & Concerning Christian Liberty, by Martin Luther
  《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著
  《乌托邦》托马斯·莫尔/著
  《马丁·路德论文和演讲集》 马丁·路德/著

  第37卷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 by John Locke
  Three Dialogues Between Hylas and Philonous in Opposition to Sceptics and Atheists, by George Berkeley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by David Hume
  《17、18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 洛克;伯克利;休谟/著

  第38卷
  The Oath of Hippocrates
  Journeys in Diverse Places, by Ambroise Paré
  On the Motion of the Heart and Blood in Animals, by William Harvey
  The Three Original Publications on Vaccination Against Smallpox, by Edward Jenner
  The Contagiousness of Puerperal Fever, by Oliver Wendell Holmes
  On the Antiseptic Principle of the Practice of Surgery, by Joseph Lister
  Scientific Papers, by Louis Pasteur
  Scientific Papers, by Charles Lyell
  《科学论文集:物理学、医学、外科学和地质学》 帕雷;哈维;詹纳;霍姆斯;利斯特;巴斯德;赖尔/著

  第39卷
  Prefaces and Prologues
  《名著之前言与序言》卡克斯顿;喀尔文;哥白尼;诺克斯;斯宾塞;莱利;培根;

  第40卷
  English Poetry I: Chaucer to Gray
  英文诗集(卷I):从乔叟到格雷

  第41卷
  English Poetry II: Collins to Fitzgerald
  英文诗集(卷II):从柯林斯到菲茨杰拉德

  第42卷
  English Poetry II: Collins to Fitzgerald
  英文诗集(卷III):从丁尼生到惠特曼

  第43卷
  American Historical Documents: 1000-1904
  美国历史文件:1000-1904

  第44卷
  Confucian: The Sayings of Confucius
  Hebrew: Job, Psalms & Ecclesiastes
  Christian I: Luke & Acts
  圣书(卷一):孔子;希伯来书;基督圣经(I)

  第45卷
  Christian II: Corinthians I & II & Hymns
  Buddhist: Writings
  Hindu: The Bhagavad-Gita
  Mohammedan: Chapters from the Koran
  圣书(卷二):基督圣经(II);佛陀;印度教;穆罕默德

  第46卷
  Edward the Second, by Christopher Marlowe
  Hamlet, King Lear, Macbeth & The Tempest, by William Shakespeare
  伊利莎白时期戏剧(卷I):
  爱德华二世 马洛/著
  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暴风雨 莎士比亚/著

  第47卷
  The Shoemaker's Holiday, by Thomas Dekker
  The Alchemist, by Ben Jonson
  Philaster, by Beaumont and Fletcher
  The Duchess of Malfi, by John Webster
  A New Way to Pay Old Debts, by Philip Massinger
  伊利莎白时期戏剧(卷II):德克;约翰逊;博蒙特;佛莱彻;韦伯斯特;马辛加/著

  第48卷
  Thoughts, Letters & Minor Works, by Blaise Pascal
  帕斯卡尔文集 帕斯卡尔/著

  第49卷
  Epic & Saga: Beowulf, The Song of Roland, The Destruction of Dá Derga's Hostel & The Story of the Volsungs and Niblungs
  史诗与传说
  贝奥武甫
  罗兰之歌
  鞑德嘎旅店的毁灭
  沃尔松和尼贝龙根之歌

  第50卷
  Lectures on the Harvard Classics
  哈佛经典讲座
作者: 蚂蚁兵团    时间: 2011-1-13 08:11

谢谢各位
作者: 蚂蚁兵团    时间: 2011-1-13 08:52

[attach]39574[/attach]

卓越、当当仍无货,又是淘宝上买的。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