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郎朗:白宫演奏很激动 为何选《上甘岭》插曲(图) [打印本页]

作者: 孬歪甭    时间: 2011-1-22 13:19     标题: 郎朗:白宫演奏很激动 为何选《上甘岭》插曲(图)

郎朗:白宫演奏很激动 为何选《上甘岭》插曲(图)
        
文章来源: 郎朗博客 于 2011-01-21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刚刚从白宫演奏完,心情很激动,在这里把我今天的见闻写给大家。

  今天在白宫一共有两场国宴,中午的宴会是美国副总统拜登与前总统克林顿、希拉里夫妇招待胡锦涛主席,晚上则是奥巴马总统亲自宴请胡锦涛主席以及其他的中国领导人,美国副总统拜登与克林顿夫妇、前总统卡特也出席了。美方不仅派出了重要的政治人物出席,晚宴的菜也很丰盛,主菜是牛排,可见美国对中美关系的诚意和美好祝福。出席这次晚宴的除了中美领导人,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重要人士。

  今晚参加晚宴演出的有流行教父昆西 琼斯,传奇歌手芭芭拉 史翠珊,爵士大师赫比 汉考克,大提琴家马友友等,成龙大哥也出席了晚宴。整场晚宴的演出是由赫比 汉考克领衔的爵士乐演出,我与赫比四手联弹了一首法国拉威尔的作品《鹅妈妈》片段pagoda,我和赫比都认为这首曲子很具有中国之美,很能让人联想起中国。而后我又独自演奏了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歌”之一的《我的祖国》。能够在众多外宾,尤其是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元首们面前演奏这首赞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
  
  今天白宫的气氛很轻松,双方关系很友好,晚宴上大家其乐融融,演出高潮迭起,共同祝愿中美关系越来越好。相信胡锦涛主席访美是中美关系的新起点。

  胡锦涛主席非常平易近人,最后领导集体上台的时候,他还关切的问候我的家人,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奥巴马总统也很幽默,他在晚宴结束的时候开玩笑说:“感谢在座的艺术家们,没要演出费就来演出了!”

  最后来几张现场和后台照片。
作者: 孬歪甭    时间: 2011-1-22 13:19

一条大河……
作者: mdcg43    时间: 2011-1-22 16:09

应该弹奏某某某的旗帜高高飘杨。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1-1-22 16:25

本帖最后由 李大苗 于 2011-1-22 16:29 编辑

无事生非的寻衅,还自以为得意。若要向听众说明此曲的内容和背景,算是堂正的做事之人。以为别人不懂,就可以肆意,不过就是个泼皮。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22 16:46

附议大苗兄,郎朗的恶心离政客不远了。
作者: 燕尾服    时间: 2011-1-22 17:10

自己把自己贬低了
胡七七如此
难怪郎朗也如此了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1-1-22 17:55

郎朗也许就是想演奏一曲《我的祖国》,没想那么复杂的背景。现在的年轻人对历史很无知的。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22 18:03

郎朗也许就是想演奏一曲《我的祖国》,没想那么复杂的背景。现在的年轻人对历史很无知的。
金秋 发表于 2011-1-22 17:55
郎朗无知?任何公开场合他的音乐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傻瓜都能感觉到。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1-1-22 21:17

郎朗无知?任何公开场合他的音乐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傻瓜都能感觉到。
水笺 发表于 2011-1-22 18:03
那也是别人安排他演奏指定的曲目,他自己也不能做主啊?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22 23:18

那也是别人安排他演奏指定的曲目,他自己也不能做主啊?
金秋 发表于 2011-1-22 21:17
是他迎合某些人的胃口,然后得到这些人的青睐比较真实吧,因为都是自己准备节目送审滴。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1-23 01:21

 胡锦涛主席非常平易近人,最后领导集体上台的时候,他还关切的问候我的家人,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1-1-23 06:52

又一个殷诚忠而已。(殷诚忠,原名殷承宗,文革里改名殷诚忠,后恢复本名)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1-1-23 10:23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1-1-23 11:42 编辑

歌曲的词作者是乔羽老爷子,他多次提到他在创作这首歌时刻意不去借用战争元素。这首歌的词曲都很美,这也是她至今得以流传的原因。把这歌的歌词翻给老美,人家也不会说三道四。老美在文化上很包容,那首著名的《扬基都德尔》早先也是英军挤兑老美的,结果现在成了美国人的代表旋律。
我听过陈其刚的组曲《回忆》,在这个作品里他竟然借用了文革伊始那首“拿起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歌的旋律,只不过是把这旋律的节奏放缓了几倍,咋一听还挺抒情,等听明白后觉得很倒胃口。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1-1-23 11:21

顶老程,就这首曲子而言,很难那么上纲上线说这个小鬼头有什么恶搞之心,更难说他有什么恶意。音乐家走贴近附属王公贵族的路子,并非从郎朗起,古典音乐家中多了去了,对他没有必要太过苛责。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23 11:22

顶楼上两位。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23 11:45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23 11:49 编辑

朗朗演奏太俗气。大概和他缺乏教育又好马屁有关。听说他还是习家的钢琴教师。

这首歌很合适他。他演绎古典音乐可惜了。

开始时技术很重要。但想走远些,就得拼修养了。不过倘若志只在名利而非艺术,倒也无所谓。


太阳 vs. 月亮 郎朗李云迪竞争白热化
 随着大陆国势日盛,中国两大青年明星钢琴家李云迪、郎朗的一举一动越来越受国际瞩目;两人的艺术造诣、演奏生涯发展等,也不断被比较讨论,早已形成一种较劲的态势。

  本月19日,李云迪为EMI灌录的最新专辑《萧邦:夜曲全集》全球上市发行,16日也在伦敦南岸中心的「皇家节庆大厅」举行一场萧邦独奏会,包括伦敦《金融时报》、《独立新闻报》、《卫报》等媒体纷纷刊出评论,普遍反映持平。不料,《金融时报》乐评家理查˙费尔曼在评论中,竟然扫到郎朗,并用「不知羞耻的爱出风头者」(shameless showman)等强烈字眼,来形容郎朗。

  费尔曼并指出,郎朗的演奏「往往是尽可能用最快、最大声的方式去弹任何乐曲」;相较之下,李云迪的演奏「具魅力,会着眼于音乐的精致层面以及内涵」。这种极端的褒贬对比,让这对中国钢琴明星「兄弟阋墙」的情形似乎更形白热化。

  事实上,针对郎朗、李云迪所进行的比较,打从两人出道以来就不曾停过,因为两人均出生于1982年,也同时在国际崭露头角。两人之间的关系,曾被外国媒体用中国的「阴、阳」来做对比,最新的比喻则是英国《独立新闻报》形容的「太阳vs.月亮」。

  李云迪自2000年夺得萧邦大赛首奖之后,就迅速走红,包括被大陆国家主席、总理接见,被封为「中国钢琴王子」,被劳力士聘为代言人,并在影剧节目中轧一角。不过近来郎朗名声越打越响亮,早已超越李云迪。他虽然不曾拿过任何重要比赛奖项,但在美国经纪圈刻意塑造下,已成为「美国梦」的「中国样板」和典范。

  郎朗不但出传记,被封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被聘为葛莱美奖派遣中国文化大使,2008年在北京奥运开幕典礼中演出,今年初更被新力哥伦比亚唱片从环球唱片挖角,传闻签约金高达300万美金。

  李云迪近三年则较为沉寂,今年终于再度活跃,被国际大厂EMI签为专属艺人,準备灌录萧邦钢琴独奏曲全集录音,也安排多场演出,大有东山再起的态势。他和郎朗之间的「恩怨」也顺势再度浮出台面。

  身为华人至今唯一的华沙萧邦钢琴大赛首奖得主,李云迪2001年被德国古典大厂DG签为专属艺人。由于DG旗下曾拥有卡拉扬、波里尼、齐玛曼等古典巨擘,因此李云迪加盟DG被视为一种荣耀与肯定。

  不料郎朗随即也加盟DG,据英国评论家莱布列希特(Norman Lebrecht)描述:郎朗名声日响之后,便排挤李云迪,迫使DG不再和李云迪续约。对于郎朗此举,某些唱片制作人不以为然,但DG碍于郎朗在中国的票房号召力,只好遵命照办。

  此外,莱布列希特还透露:郎朗的父亲曾亲口告诉一位乐团经理人,只要该团在某乐季邀请李云迪表演,郎朗那年就不会答应和该团同台演出,摆出「一山不容二虎」的姿态。

  郎朗的作风以及他在舞台上极尽浮夸的表演形态,很自然引起反弹。2008年底,美国《华尔街日报》乐评人艾佛瑞在一篇《为何李云迪被舍弃 》的报导中批评指出:相较于「受大众狂热欢迎却矫揉做作、毫无音乐性可言的郎朗,李云迪不啻是一块珍贵的净土。」

  本月17日,《纽约时报》也在一篇报导中,揶揄郎朗和他的经纪公司CAMI(哥伦比亚)的一场为海地难民募款的慈善音乐会,质疑当中募款所得仅有戋戋之数是交到难民手中。

  据外国媒体指出,郎朗和李云迪出道至今,始终不曾在同一场合一起露脸。郎朗最近曾在一次访谈中,对李云迪「至今未能真正闯出国际盛名」表达惋惜之意,并认为自己比李云迪幸运。不过李云迪坚持走一条较为内敛的道路,他说:「我觉得自己不像寻常的艺术家。」言外之意耐人寻味。究竟李云迪或郎朗,谁能在音乐史上留下真正不朽扉页,就留待时间考验了。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23 11:48

李云迪遭解约的背后
今年11月12日,英国音乐评论家诺曼·莱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透露,著名钢琴家李云迪(Yundi Li)已被他所在的唱片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解约。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 这个消息着实是一种悲哀。李云迪1982年出生于中国重庆市,相对于同样签约在Deutsche Grammophon门下的另一位中国钢琴家郎朗(Lang Lang)那种取悦大众、但却极为平庸粗糙、毫无艺术感可言的风格,李云迪的演奏一直都在维系一块宝贵的净土。

很明显,郎朗的事业如今可谓蒸蒸日上,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出现,更让他家喻户晓。穿着(美国钢琴家)Liberace那种式样的服装,郎朗在开幕式上演奏了一曲民谣,虽然艺术上浅薄鄙俗,但技巧还算娴熟。不过,在我看来,郎朗出版的自传《千里之行:我的故事》(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My Story)却是一场灾难。在自传中,这位艺术家表达了从小力争“第一名”的历程,然而他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第一名”只在体育竞技场上或者极权政府里才有意义。郎朗的父亲是一位军人,正是他逼迫郎朗无休无止的练习钢琴。有一次郎朗练琴迟到,还被父亲下令“要么跳楼、要么喝药”自杀。

在这本自传中,生活和艺术被描绘成由憎恨和自我驱动的权力争斗。郎朗憎恨他所有的钢琴老师,直到他获得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Curtis Institute)的奖学金,师从钢琴大师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但是,郎朗在自传中没有提到的是,格拉夫曼曾语带讥讽地表示,如果舒曼(Schumann)听到郎朗对他的音乐的诠释,他可能会突发心脏病,尽管“可能不至于致命”。

相反,李云迪关注对音乐作品内在精神的深入探求,而这正是唱片公司和音乐会赞助商所惧怕并鼓噪着要湮没的。李云迪以诠释浪漫派作曲家萧邦(Chopin)和李斯特(Liszt)的作品见长,他的演奏极富诗意。这从他为Deutsche Grammophon录制的倍受赞誉的唱片,还有他最近于10月11日在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的演出,都可见一斑。当晚,李云迪演奏了萧邦的《降E大调夜曲》(Nocturne in E-flat Major, Opus 9, No. 2)和《马祖卡舞曲》(Four Mazurkas, Opus 33)。在他的手下,琴键流淌的音符扣人心弦,使人联想到一个温馨和令人留恋的舞蹈世界。这种演奏所表达的情感,是郎朗那种技艺粗糙而装腔作势的钢琴家所不可企及的。难怪目光敏锐的纽约乐评家哈里斯·郭德史密斯(Harris Goldsmith)也对李云迪赞不绝口,称他的演奏表现出“贵族式的高雅”和“精湛的艺术造诣”,堪称“多年来甚至几十年来浮现的最伟大钢琴天才”。李云迪上个月在卡内基音乐厅原本打算演奏莫札特(Mozart)和贝多芬(Beethoven)的作品,以展示他对音乐本身和作曲家个性的内在诠释。然而,他却演奏了由李斯特改编自舒曼Widmung这一首歌的浮华乐曲以及中国民谣--后者可谓郎朗的“老几样”。李云迪演出的最长曲目--莫杰斯特·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的巨作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也被人们过分强调和夸大了,似乎如果没有外力将穆索尔斯基的陈腐乐曲强加在他身上的话,李云迪会更喜欢演奏舒曼或者海顿(Haydn)那些他所熟悉的作品。

不管他的前东家是否对此次演出节目的改变负有责任,Deutsche Grammophon显然在李云迪的市场行销方面遇到了麻烦。几年前,我在其纽约经纪人办公室采访过李云迪。那时候,他举止笨拙,身形瘦削,乱蓬蓬的头发上压着一顶棒球帽,他看上去就是原来的他 -- 一个土里土气的中国青年。后来,我惊讶地发现,Deutsche Grammophon很快把李云迪包装得面目全非。在他精湛演奏的萧邦和李斯特乐曲的唱片上,李云迪化着浓妆,摆着自我陶醉的姿势,还有一个强加给他的不男不女的造型。这种市场行销的错误恐怕会毁掉整个新一代亚洲和亚裔钢琴家。

这些新生代钢琴家包括出生在中国旅居纽约的Di Wu。Wu是一位敏捷的年轻女性,她那热情、有力、真挚的演奏应该很快会为她带来唱片合约,希望她将来签约的唱片公司不会试图把她包装成一个惹人爱怜、浓妆艳抹的玩偶。1987年出生于北京的王羽佳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她刚刚与Deutsche Grammophon签约,虽然她的加盟还未正式宣布。Universal Music Classical的公关总监芮贝卡·大卫斯(Rebecca Davis)表示,王羽佳的首张唱片将于5月份发行。即便是对于年纪更小的天才, 例如神童钢琴演奏家、作曲家陶康雷和龚鹏鹏,唱片公司也应该推出更加成熟的市场策略,以免重蹈李云迪的覆辙。陶康雷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厄本那,而龚鹏鹏来自中国。这两位少年钢琴家目前均在朱丽娅音乐学院(Juilliard)预科班就读,他们的演奏要比多数成人钢琴家更加娴熟。

现在的问题是,难道古典音乐市场已经萎缩到只容一个郎朗或者一个李云迪生存的地步了吗?精湛的艺术能否和当前备受追捧的浮华、空洞表演共存?在好莱坞明星钢琴家何塞·伊图尔维(Jos口 Iturbi)(1895-1980)风靡的年代,观众仍然对鲁道夫·塞尔金(Rudolf Serkin)和莫伊塞维契 (Benno Moiseiwitsch)这些大师们严肃、 实无华的表演趋之若鹜,而且永远都不会把他们和流行音乐的演奏者混为一谈。

Deutsche Grammophon解约李云迪只是众多类似个案之一,它们传递出的讯息就是有音乐造诣不等于能签到唱片合约。大约10年前,Sony Classical与艺术造诣堪称炉火纯青的台湾小提琴家林昭亮(Cho-Liang Lin 1960- )解约。据林昭亮本人表示,··解约的原因是他不愿意或者不能录制让大提琴家马友友(Yo-Yo Ma)在流行音乐排行榜上居高不下的那种“跨界”的准流行音乐。也是在那个时候,我记得曾问过钢琴家梅里·佩拉希亚(Murray Perahia),他是否很快会随小甜甜(Britney Spears)一起出现在舒伯特(Schubert)声乐套曲《冬之旅》(Die Winterreise)的唱片封面上。佩拉希亚大笑着回答说,“如果我真那么做的话,我的孩子们肯定会喜欢得不得了。”对于全世界的钢琴爱好者来说,幸运的是,他们还有很多如日中天的钢琴大师,如梅里·佩拉希亚、理查·古德(Richard Goode)、安德拉斯·希夫(Andras Schiff)和彼得·塞尔金(Peter Serkin)等,他们尚未被唱片公司马戏团式的叫卖所腐化。我们只能希望,他们以及年轻的钢琴天才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呵护,而不是象李云迪这样被选用、然后又很快被抛弃。











琴声“郎朗”
直立的发型、大胆的衣着以及华丽的表演,现年25岁的钢琴家郎朗有时候看上去不像一位古典音乐家,倒更像一位摇滚明星。自10年前首次亮相国际古典音乐舞台后,出生于中国的郎朗已经成为了跨界音乐明星。他是流派音乐中最受追捧的年轻艺术家之一,他甚至还与阿迪达斯(Adidas)就一个项目进行着合作。他的时间表更是满满当当:下月将在美国进行巡回演出,他的自传《千里之行:我的故事》(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My Story)也将于7月面市,此外他还将在8月的北京夏季奥运会上亮相。最近,他刚推出了新唱片《郎朗的魔力》(The Magic of Lang Lang)。近日他在洛杉矶接受了《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记者的采访。

《华尔街日报》(以下简称WSJ):一些人批评你技术不足、爱摆花架子。

郎朗:我知道我有很多不足。对于音乐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技术;但技术也是为音乐服务的。从表演方面来说,如果你有个人风格,就应该保持,不论它是像戏剧那样跌荡起伏或是如诗歌般纾缓,那就是你自己。我想我不会改变这一点的。

WSJ:有哪些演奏家是你所钦佩的?

郎朗: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和玛尔塔•阿格丽希(Martha Argerich)。我非常幸运,曾师从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他是霍洛维茨的学生。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很棒的俄罗斯音乐传统,学习了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Rachmaninoff Third)以及第二协奏曲、斯克里亚宾(Scriabin)、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以及肖斯塔科维奇(Shostakovich)。他还让我明白,我可以拥有自己的风格。阿格丽希:她的萧邦太棒了。在我看来阿格丽希拥有如此独特的个性,她总能让音乐充满乐趣、与众不同、而且充满新意。我喜欢这样的钢琴家:你一听,就知道谁在弹。

WSJ:在格莱美颁奖礼上,你演奏了格士温(Gershwin)的《蓝色狂想曲》 (Rhapsody in Blue)。你喜欢美国音乐吗?

郎朗:我喜爱格士温的作品。格士温是一位非常严肃的音乐家。我也喜欢科普兰(Copland)。我还听过很多艾灵顿(Duke Ellington)的作品。我真的很喜欢美国音乐。它采用了(与古典音乐)不同的表达方式,更加自然流畅。你可以有更多的节奏变化,演奏更加自由。而且乐曲通常也比较简单,没那么复杂。

WSJ:在新唱片中,你和歌手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合录了一个曲子。你还考虑与其他歌手进行合作、为他们伴奏吗?

郎朗:昨天我和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见面。我想和她合作一次。我也特别喜欢诺拉•琼斯(Norah Jones)和艾莉西亚•凯斯(Alicia Keys)这样的歌手。我刚与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录制了歌曲,我们的唱片将在5月登陆美国。此后,我将和塞西丽亚•巴托莉(Cecilia Bartoli)进行合作。在我看来,她是全球最能给人带来灵感的女歌手。

WSJ:你在音乐会上演奏了一些20世纪的音乐。在20世纪的作曲家中,你最喜欢谁?

郎朗:最喜欢巴托克(Bartok)。我也喜欢德彪西(Debussy)、拉赫曼尼诺夫(Rachmaninoff)及拉威尔(Ravel)。当然还有温士格。李格提(Ligeti)我也喜欢,他的一些作品很酷,非常精致。还有梅西昂(Messiaen)。他写了一些真正美妙的作品。

WSJ:有没有中国作曲家有意为你谱曲?

郎朗:谭盾正在为我写一个钢琴协奏曲。今年4月,我们将在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进行全球首演。

WSJ:说说新唱片吧。你从李斯特(Liszt)、拉赫曼尼诺夫一直弹到莫扎特、海顿(Haydn)。

郎朗:我想在这张唱片中为年轻一代做些事情,比如我演奏了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C Major)。我认为在我所演奏的所有作曲家的作品中,莫扎特是最细致、最优雅的一位作曲家。他的个性令人难以置信。他可以在两小节中展现五种或六种不同的个性。就如同他的歌剧,他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展示了极具戏剧性的一面。但这并不容易把握,你需要非常仔细地聆听。
作者: 李小玩    时间: 2011-1-23 19:45

艺术无国界,艺术家有祖国,《我的祖国》确实好听。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1-1-23 21:54

朗朗再不济也比小沈阳、郭德纲、周立波之流上档次多了吧?
作者: 玻璃球    时间: 2011-1-23 22:04

朗朗再不济也比小沈阳、郭德纲、周立波之流上档次多了吧?
老程 发表于 2011-1-23 21:54
老程,你跟他们的粉丝说这话,拍不死你

美不自美,各美其美。那三个比朗朗不差,甚至超过朗朗
作者: 玻璃球    时间: 2011-1-23 22:19

老程,朗朗不弹钢琴那形象和卖包子差不了哪去,他就是包子
作者: renqiang9999    时间: 2011-1-23 23:08

朗朗再不济也比小沈阳、郭德纲、周立波之流上档次多了吧?
老程 发表于 2011-1-23 21:54
档次是个什么玩意儿??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23 23:09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23 23:20 编辑

支持20楼
作者: renqiang9999    时间: 2011-1-23 23:10

在中国,俺觉得每个词都是很有韵味,怎么理解都可以,所谓官字两张口,怎么说都有理,大概在文化底蕴上很有关系了
作者: 玻璃球    时间: 2011-1-24 10:25

本帖最后由 玻璃球 于 2011-1-24 17:06 编辑

[quote]支持20楼
ironland 发表于 2011-1-23 23:09

谢ironland支持。
俺就不喜欢朗朗那个包子样。
既然老程说那三个不入流不上档次,那容俺也说一句,朗朗更下流。俺不是郭德纲的粉丝,但喜欢他的相声。
作者: 孬歪甭    时间: 2011-1-24 10:41

《纽约时报》为何替郎朗“钢琴政治”打圆场?
               
司马平邦 于 2011-01-23
       
《纽约时报》为何替郎朗“钢琴政治”打圆场?

司马平邦评论文章:美国时间1月19日晚,或说北京时间1月20日白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设国宴招待来访的中国国家元首胡锦涛,席间旅居美国的中国青年钢琴家郎朗献上一曲钢琴《我的祖国》,当天晚宴上的音乐表演是以美国爵士音乐为主的流行音乐盛会,而郎朗是惟一被邀请的中国音乐家。

1月21日,《纽约时报》网站上就登出一篇文章,《Chinese Leader Gets Ride on Chicago’s Big Shoulders》描述这场夜宴,里面有一段,小标题是“Piano Politics?”(钢琴政治),内容为:

In China, it turns out, “My Motherland” is better known as the theme from the film “Battle on Shangganling Mountain,” a 1956 Chinese classic about a Korean War battle in which a vastly outnumbered band of Chinese soldiers held off American and United Nations forces for 42 days.

If, in retrospect, “My Motherland” might seem to be a regrettable choice for a state dinner, it clearly was unintentional. Mr. Lang, an American-trained pianist who divides his tim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s an artist who melds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s.

因本人向来鄙视英文,所以这时候就只有借助翻译软件,明白了个大概(英语高人可以准确译出来),前一段是说,这首《我的祖国》,是中国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这部电电影是1956年中国拍摄的,一部关于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弱胜强打败美国军队的一次经典战役的电影;后一段是说连《纽约时报》也认为《我的祖国》似乎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国宴选择,但这显然是演奏者无意的……

郎朗在此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我的祖国》是他亲自选的,在弹之前他先用中文说,“把这首曲子献给我们来访的胡主席、各位嘉宾,非常荣幸在白宫演奏。现在我演奏的是《我的祖国》。”然后再用英文说一遍,他说这首曲子也在很多场合弹过,但这次那种激动的感觉是头一次体会到。

其实,虽然《我的祖国》是为一部战争电影创作的主题曲,但它更多的内容是抒发志愿军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除了那段“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虽然《纽约时报》强调这首曲子出现在白宫国宴是一个误会或遗憾(它们也这么讲政治),我也觉得不管郎朗知不知道(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首《我的祖国》原词的意思,《纽约时报》也都该把这首曲子的原词翻译给美国总统和人民听听,尤其这句“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有的猎枪”。

那至少让现在的美国总统和美国人民对60年前中美之间的那次真刀真枪的较量加深一次印象。

但,话再说回来,用一首歌来显示我中华民族的孔武,其实真没这个必要,不过,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的必要性又在于,确实可以让美国人知道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知道他们为什么对外来的豺狼中国人会拿起猎枪,让他们知道中国人的爱国和美国人的爱国里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纽约时报》能将《我的祖国》的原词一五一十地翻译给美国读者就好了。

我相信,当年从大英帝国先叛逃后划洋而治立国才几百年的美国人,对自己的国家,完全没有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的那种深刻情感,虽然美国人也将《我的祖国》译为My Motherland,但其实在美国“祖国”这个意思更准确的词汇是Homeland,如美国的政府部门里有个国家安全部叫“Homeland Security”,关于Motherland和Homeland的区别,可以参考以下文章链接http://salt-and-light.org/Motherland_Homeland.htm,正如文中所说:

Motherland 是指你出生的祖国,Homeland是指你具有国籍的祖国。对一般非移民国家的人来说,你的Motherland就是你的Homeland;你的 Homeland也是你的Motherland,因为你出生的国家就是你拥有的国籍的国家。中国是个非移民国家,所以你就不容易体会到中间的区别。但是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就不一样了,我是一位在中国出生的,但是不再拥有中国国籍,而只拥有美国国籍的人,我是一个Chinese American。所以China is my motherland but USA is my homeland.我现在是个美国人,但是我是个具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人。中国是我出生的祖国,美国是我拥有国籍的祖国。根据中国现在的法律上的说法,中国是我的祖籍国,而美国是我的祖国。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你的祖籍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的Motherland永远是中国。今天我是美国籍,美国就是我的 Homeland。如果以后有一天,我改换了国籍,那美国也就不再是我的Homeland了;但是无论如何美国永远不会是我的Motherland。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不同的人完全有可能有不同的Motherland,但是所有的美国人都称美国为自己的Homeland。

在《我的祖国》里,词作者乔羽一上来就对自己的祖国如此抒情: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

在中国人看来,Motherland一定比Homeland更富情感,更富人性,更值得自己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即“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有的猎枪”,这也就是60年前为什么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会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而又有十几万英烈最后长眠于异国的原因。

Mother(母亲)和Home(家),一个是有血有肉的关联,一个只是个社会单位。

看来,现在,在对“祖国”的认知上,其实许多中国人也深受美国Homeland之“祖国”观念的影响,所以,他们也越来越不理解“一条大河波浪宽”的祖国为什么曾经值得那么多志愿军英烈生死相许,他们作为一个非移民国家的国民,天天都做着移民国家国民才有的幻想,这到底是人性的深化还是人性的褪化?

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理解。

2008年,曾有传闻说著名钢琴家郎朗是美国籍,为此郎朗迅速在自己的博客中声明自己并没有加入外国国籍,还在博客中展示了自己的中国护照,他写道: “我都婉言谢绝,我一直认为拥有中国国籍,持有中国护照是最大的骄傲。”

所以,可以推断,在郎朗的心目中,中国既是他的出生国(Motherland),也是他的国籍国(Homeland),但他的祖国就是Motherland。

看来,为美国总统、美国政客和美国人民在适合时机普及一下“祖国”这个概念在中国人心目中与在美国人心目中有什么不样,是一件甚至对世界和平都非常重要的事,这些年来,美国,尤其对那些从来生于斯长于斯的东方国家,尤其是对宗教与民族观念强烈一致的伊斯兰国家发动了数次侵略战争,1990年代,美国在可以南联盟战争中占了大便宜,为什么却不能将在那里获得的胜利经验普适于伊拉克和阿富汗、巴勒斯坦以及巴基斯坦呢?是不是与这个移民国家对东方那些本土国家文化里根深蒂固的Motherland而非Homeland观念的不理解有莫大的关系?

因为对祖国的爱,而萌生为它去死的勇气,这是生长在中国和东方国家民族骨子里的(当然现在也有些异类杂种),因为祖国对这些国家的国民来说,不只是它有家的边际,更有母亲的亲情。

也因此,明明是一首曲调优美悠扬的大抒情曲《我的祖国》里一样充满了“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有的猎枪”的血性和杀气,因为在中国人骨子里,不表达出为它杀人或为它而死的意义,其实都不算极至的爱恋。

往往,这种是建筑在爱恋之上的血性与杀气,可能比单纯的机械的技术性的仇恨更有威慑力。

明白了这一点,曾作为英国私生子的美国应该能认真体会一下东方人对母土祖国Motherland的爱恋的根本含义,可能会少到东方做些坏事,所以我说,这大大有利于世界和平。

我相信,为郎朗的《我的祖国》打圆场的《纽约时报》显然比中国的“带路党”人们更深刻懂得这一点。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1-24 10:41

和13,14,15楼同样感觉.没必要政治化.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1-1-24 11:17

朗朗周末要来俺住的小城演出。我对朗朗的感觉是,演奏很华丽,适合万众欢呼的大场合。记得看过一个介绍朗朗的纪录片,里面有教授教他念莎士比亚的镜头。如果有一天朗朗在演奏时能流泪,他就成了。 (记得马友友拉琴拉哭过)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24 11:23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24 11:40 编辑

有种想揍司马平邦的感觉。
作者: 燕尾服    时间: 2011-1-24 14:29

只要不读书
就会被人利用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1-1-24 17:51

朗朗周末要来俺住的小城演出。我对朗朗的感觉是,演奏很华丽,适合万众欢呼的大场合。记得看过一个介绍朗朗的纪录片,里面有教授教他念莎士比亚的镜头。如果有一天朗朗在演奏时能流泪,他就成了。 (记得马友友拉琴拉 ...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1-1-24 11:17
我建议你去听一下这场音乐会,在现场你会发现在美国演奏的朗朗和在中国演奏的朗朗有很大的区别。在国内朗朗像个玩杂耍的,在国外朗朗确实像是个弹琴的。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1-1-24 22:15

是想去的,可惜老大要去州里的乐团集训三天,我负责接送,赶不回来。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1-1-24 23:52

31# 老程 同意老程大哥,郎朗技巧极好,欠缺在其他方面。他在美国演出,应该是认真弹琴;回国估计净曚事。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1-1-25 00:03

以下文章超级扯淡:“我相信,当年从大英帝国先叛逃后划洋而治立国才几百年的美国人,对自己的国家,完全没有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的那种深刻情感,”中国人嘴上的“爱国”,泰半意淫而已,比如这位文章作者,就是典型的“爱国”美籍华人。
作者: 网事情缘    时间: 2011-1-25 00:58

如此朗朗并不奇怪,卡拉扬也效力过第三帝国。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不会在现在的社会状态下去看他的任何表演。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1-1-25 08:23

档次是个什么玩意儿??
renqiang9999 发表于 2011-1-23 23:08
吃块臭豆腐,再吃次清蒸鳜鱼,自己慢慢品吧。
作者: 孬歪甭    时间: 2011-1-25 09:01

郎朗"脸书"回应选曲风波 经纪人:别把艺术政治化(图)
               
长江日报 于 2011-01-24
  
郎朗Facebook回应选曲风波 经纪人:别把艺术政治化(图)

19日晚,著名钢琴家郎朗受邀前往白宫,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办的国宴中进行演奏。其中演奏的一首《我的祖国》由于来自抗美援朝影片《上甘岭》主题曲,在网络上引发不同的解读。

昨日,记者连线郎朗的经纪人李宁。李宁表示,郎朗本人正在美国准备巡演,也有意在近期通过博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郎朗在白宫演出的两首曲目都经过仔细挑选,演奏《我的祖国》只为了表达对祖国的浓烈情感。”

音乐具有超越性

本报评论员 王亚欣

钢琴家郎朗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引起了一些讨论。郎朗本人对此作了说明。我们认为,不论哪一国,哪一方,对此都没有过分解读的必要。

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有一种优于语言的表达能力,它挣脱了语言的屏蔽,使不同语种的人们能在音乐的空间里理解、交融,释放出新的活力。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曾多次重复过:“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好的音乐家,不会在纯净音乐之上赋予更多的意识形态内涵。

正是这样,柔情的《北国之春》才能在复兴军国主义最浓烈的时代人人传唱,美国人可以把独立战争时英国人讥讽美国人的《美国佬》当做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夜来香》也不会因在歌厅给侵华日军唱过而遭到国人的厌弃。这是音乐超越了政治解读后的魅力。

《我的祖国》只是半个世纪前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如果每首歌曲都要如此延伸的话,有些现象是无法解释的。例如《红色娘子军》近年来登上巴黎演出,理查德·克莱德曼与12名小朋友在中国同奏《我爱北京天安门》,这并不意味着对过去年代的认同和向往,只是对优美音乐旋律的喜爱。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郎朗不过演奏了一段中国乐曲,它的时代背景和歌词内容,其实已是历史,不必成为现在的话题。

有网友认为:

演奏这样的作品有点“不合时宜”

有网友指出,《我的祖国》是1956年上映的影片《上甘岭》的主题曲,虽然歌词没有提到那场战争,但那部电影描述的却是中美两国军队在朝鲜战争期间的一场残酷战斗。因此,有网友认为,郎朗在两国领导人会晤的重要场合演奏这样的作品有点“不合时宜”:“如果知道这首歌的背景,还选择它演奏,那你可以怀疑他的动机或大脑智商。如果他不知道,那中国的教育比我想象的还糟糕。”

但也有网友对郎朗表示声援:“电影插曲与电影是两回事,《泰坦尼克号》的插曲可以独立于这部电影而存在,美国也有《美丽的美利坚》被称为‘第二国歌’,唱歌或奏乐的人未必想到。”

新华网的报道援引一位教授的意见表示,这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今天的中国,更多的人(包括郎朗在内)也许是从艺术性和普及性角度看待此曲。其爱国性还在,但这已不是人们择取的唯一标准了。正如芭蕾舞《红色娘子军》近年来再度重演,甚至在巴黎上演(2009年1月6日),人们感兴趣的是其中国特色、艺术价值。当年‘文革’时期的燃烧激情和极其政治化的红剧,其意识形态价值如今不过是即将逝去一代人的怀旧符号。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百年后仍是世界经典,艺术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兼而有之,本人乐见《我的祖国》最终也为中国以外的人接受”。

【延伸阅读】

这支歌展示的是美好

1956年,讲述朝鲜战争的电影《上甘岭》还未在全国放映,它的插曲《我的祖国》却在录制完后的第二天,经过电台传向了全国。

电影《上甘岭》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这次战役使整个朝鲜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

一场战役对一场战争的全局产生如此重大影响,毛主席指示有关方面将其拍成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了这一任务。并请乔羽和刘炽来给整个电影创作音乐,其中包括给《我的祖国》这个插曲作曲。

“上世纪50年代,是我们国家最美好的一个时代。刚刚解放,打了这么多仗,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大家高兴,都希望国家好一点,生活好一点,就是这么一种很单纯的想法。那时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勃勃生机,你会觉得祖国的天是那么的蓝,土地是那么的滋润。亿万中国人民的心情真的就是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到现在我都还向往那个年代。”乔羽在回忆创作过程中这样说。“新中国诞生了,每个中国人都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这样朴实的感情我是深有体会的。”“我想上甘岭的战士也是怀着这种心情上战场的,那种感情是50年代人民大众心里最美好的东西,我把它融进歌里,再现出来。让大家唱着这支歌,享受美,创造美,珍惜美,同时就会产生一种东西为了这美好的国家,自己得为她多做些贡献。”

虽然在创作过程中,乔羽、刘炽都并没有去过朝鲜,但是他们都对志愿军战士有过深入的了解。“战争是很残酷的,可是我们写了一首很不残酷的歌,我们希望美好的东西,让大家对今后更有信心。”乔羽说。

(据三联生活周刊)

郎朗回应:

旋律优美适合宴会演奏

郎朗经纪人李宁介绍,郎朗是在演出一个半月前接到白宫的邀请函的,这也是朗朗第五次进入白宫表演。演出中,郎朗先是与爵士乐大师赫比·汉考克以四手联弹的形式合作了拉威尔《鹅妈妈》的片段《瓷偶女王》,然后独奏了《我的祖国》。“熟悉音乐的人都知道,拉威尔的这首作品有着浓厚的东方意味,《我的祖国》是一首中国作品,两首曲目一中一西,旋律都非常优美,可听性很强,长度也适中,非常适合宴会这样的场合演奏。”

当日演奏结束后,郎朗曾兴奋地在博客上和粉丝们分享了宴会的情况。他在博文中写道:“我又独自演奏了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歌’之一的《我的祖国》。能够在众多外宾,尤其是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元首们面前演奏这首赞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李宁表示,郎朗本人十分喜欢《我的祖国》,曾经多次在音乐会上演奏过:“在他看来,这首曲目和他常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一样,表达的是一个中国人对祖国最热烈的情感。虽然他们都有特定的创作背景,但经过了历史的沉淀,这些曲目在今天更多地传达着对祖国山川的赞美和热爱,也激发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自豪感。”

李宁称,目前郎朗正在美国举行巡演,这几天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前天李宁曾和郎朗通话,还就此事和郎朗有过交流。郎朗在电话中希望网友们不要误读这次演奏:“别把艺术的选择泛政治化。”

昨日,郎朗也特意在自己的FACEBOOK主页上用英文做了一个简短的说明,表示自己是从旋律、情感表达以及国人对曲目的熟悉程度上选择了这些曲目,和其他因素无关。
作者: 孬歪甭    时间: 2011-1-25 09:08

话说,这个歌曲,曲调也很可以从“艺术性和普及性角度看待”……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UxMjMzMjQ=.html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1-1-25 09:39

如此朗朗并不奇怪,卡拉扬也效力过第三帝国。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不会在现在的社会状态下去看他的任何表演。
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11-1-25 00:58
老网好像不是这样的吧。
看以前老网研究样板戏及其相关人物,是颇能把艺术与人与政治风开来看的,并不因为某人曾经投靠四人帮就拒绝欣赏他的表演。观念变化了?(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我对老网之前的研究及表达的观念理解有误。)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1-1-25 10:35

朗朗演奏了一曲《我的祖国》,是打美国鬼子时唱的,人家美国人都没觉得有啥不合适,到是中国人自己嚷嚷着不合适,这是不是过于敏感了呀?如果一个美国人在这种场合演奏一曲抗美援朝时期的歌曲,我估计中国人会上街游行去。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25 11:02

我建议你去听一下这场音乐会,在现场你会发现在美国演奏的朗朗和在中国演奏的朗朗有很大的区别。在国内朗朗像个玩杂耍的,在国外朗朗确实像是个弹琴的。
老程 发表于 2011-1-24 17:51
若是如此,那这厮不仅是个俗物,还是个杀才。

怎么可以这么对待音乐呢?音乐又不是公务员要应付的领导或平民。
作者: 玻璃球    时间: 2011-1-25 11:42

本帖最后由 玻璃球 于 2011-1-25 12:15 编辑

档次是个什么玩意儿??
renqiang9999 发表于 2011-1-23 23:08

吃块臭豆腐,再吃次清蒸鳜鱼,自己慢慢品吧。

----------------------------------
多谢老程指点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25 15:24

朗朗演奏了一曲《我的祖国》,是打美国鬼子时唱的,人家美国人都没觉得有啥不合适,到是中国人自己嚷嚷着不合适,这是不是过于敏感了呀?如果一个美国人在这种场合演奏一曲抗美援朝时期的歌曲,我估计中国人会上街游 ...
金秋 发表于 2011-1-25 10:35
他不是演奏《我的祖国》不适合,而是不要以为只有他才爱祖国。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1-1-26 00:49

他不是演奏《我的祖国》不适合,而是不要以为只有他才爱祖国。
水笺 发表于 2011-1-25 15:24
是秀“爱国”,如今秀“爱国”,往往是名利双收的。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1-26 01:15

朗朗演奏了一曲《我的祖国》,是打美国鬼子时唱的,人家美国人都没觉得有啥不合适,到是中国人自己嚷嚷着不合适,这是不是过于敏感了呀?如果一个美国人在这种场合演奏一曲抗美援朝时期的歌曲,我估计中国人会上街游 ...
金秋 发表于 2011-1-25 10:35
金秋大姐此话中肯.

没有必要看得那末严重. 更不适合上纲上线. 坦率地说,这是我在燕谈看到的第一个感觉不大舒服的贴子,有些发言,对郎郎有点人身攻击的味道了.  可以不认同他的做法,但应该有份基本的尊重.

声明一下,不是郎郎的粉丝. 基本上没听过他的演奏.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1-1-26 01:36

还有比国家名义来得更高的纲和线么?议论朗朗在那个场合中的行为,说起来,怎么看都像是下纲下线。倘若当场有一个韩战的老兵,倘若他知道这首曲子的内容和背景,公开抗议的话,究竟是谁下不来台?胡还是奥?所谓的正式国事访问,又会怎么收场?

江那次访日,在人家的皇宫,面对当今的天皇直接要求“道歉”,多么丑陋和无知呀。天皇能在事先没有预定的内容之外做什么答复么?江似乎丝毫不知,按照现行宪法,天皇只是一个礼节和仪式符号和形式手续,所有行为都受宪法管辖,天皇不许可在宪法之外代表日本,甚至也不能代表个人,天皇无意志,无权力。江如此而为,暴露的是自己的无知和无礼,也是对日本国民法治意志的冒犯。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1-26 03:11

ZT 郎朗陷“钢琴政治”争议 白宫称曲目无政治指向

2011年01月25日 17:23
来源:凤凰网专稿 作者:李杨

核心提示:1月20日,钢琴家郎朗在美国白宫举行的欢迎胡锦涛国宴上演奏一曲《我的祖国》。但有媒体报道指出该曲为抗美援朝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随即引发“钢琴政治”风波。1月25日,郎朗经纪人李宁在接受凤凰网独家连线时回应称,当初选择该曲子的原因主要是旋律耳熟能详。此外,美国白宫发言人Tommy Vietor近日表示,郎朗在国宴上演奏曲目《我的祖国》并没有任何的政治指向。

郎朗:不了解曲子的历史背景

截至凤凰网发稿时,郎朗仍在美国参加巡演,电话一直无人接听。随后,凤凰网联系到郎朗经纪人李宁。

据李宁介绍,郎朗此次前去白宫演奏,接到白宫邀请函的时间是在一个半月前。《我的祖国》也是郎朗第一次在国宴场合演奏。李宁还透露,郎朗的演奏并不是国内选派过去的,所以他的表演曲目并没有经过中国国内的相关部门审核。李宁还表示,也不清楚白宫是否在演奏前审查过曲目。

对此,郎朗1月24日在接受美国NPR电台采访时也表示,事先并不了解这个曲子的历史背景。郎朗认为,音乐是桥梁,他想以此将中美两国文化连接在一起。

白宫称曲目无任何政治指向

据美国广播电台报道,美国白宫发言人Tommy Vietor近日也表示,郎朗在国宴上演奏曲目《我的祖国》并没有任何的政治指向。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凤凰网指出,郎朗在白宫国宴演奏《我的祖国》还算不上一场外交风波,对于这件事只能用“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来形容。

多数网友认为不应过度解释

1月25日,凤凰网就此事展开网络调查。截至发稿时,已有将近7万网友参与调查,87.3%的网友认为,郎朗在白宫晚宴上演奏《我的祖国》是“从艺术角度去介绍中国优美音乐的代表,不应过度解释。”

谈及如何看待此事引发的争议和风波,46.8%的网友认为,“曲目应是经过双方沟通,因此不存在引起外交误会的担心,没有人需要为此负责”。此外,还有39.7%的网友认为,“这一代中国人都已经淡忘了歌曲的本来含义,为什么还去担心美国人会过敏。”(李杨)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1-26 06:07

转贴: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简称NPR)采访朗朗。

A hot question buzzing on the Internet in China this week is this: Did the Chinese-born pianist Lang Lang mean to send a pointed message with the song he played at the state dinner at the White House last Wednesday.

  (Soundbite of song, "My Motherland")

  BLOCK: The song is called "My Motherland." It was written for a Chinese movie about the Korean War from 1956.

  (Soundbite of song, "My Motherland")

  (Soundbite of film, "Battle on Shangganling Mountain")

  (Soundbite of music)

  Unidentified Woman: (Singing in foreign language)

  BLOCK: The film portrays the war as a triumph over U.S. imperialism and has been used as anti-American propaganda. But I when I reached Lang Lang today, he said he had no idea about any of that.

  Mr. LANG LANG (Pianist): The truth is, I only know this piece because it's a beautiful melody. And, actually, I played many times as encore before because it's, artistically, it's a beautiful piece. I never thought about, you know, and I never knew about anything about, you know, the background.

  BLOCK: Well, some people, as you know, on blogs in China, are seizing on this, saying that it was a moment for a world famous pianist to sort of drop a note of nationalism, of Chinese nationalism into the States here.

  Mr. LANG LANG: You know, that's the last thing I want to do because, first of all, you know, I grew up as a teenager in America. I mean, I studied at Curtis. And I feel both China and America is my home. And, you know, I have a really wonderful emotions towards American people. And I have a lot of my great friends, my teachers, are all from here.

  So for me, you know, to be invited to play at White House is a great honor. And especially, you know, to play for president of my homeland and also the country which I live, which is America. So, I only wanted to bring the best, you know, of the music melodies. And that's it, you know. I am absolutely say it from bottom of my heart that, you know, I think music, it's a bridge between our cultures.

  BLOCK: The song that you played, in the movie, in the "Battle on Shangganling Mountain," which came out in 1956, it is a very nationalistic song and it...

  Mr. LANG LANG: You know, I never know about that movie. I just learned it afterward. It's like, 1956. This is when my mother was two years old. I mean, this is 55 years ago. And when I grew up, I only hear this as a beautiful melody. That's it. And this piece is very popular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song.

  BLOCK: I've been told that this song is a favorite at karaoke bars.

  Mr. LANG LANG: Yeah. I mean, it's just, you know, it's a song that, like, everyone in the Chinese world knows about the melody. You know, I mean, that's the truth. I mean, I choose it because its beautiful melody. I have this connection through the melody. It's a really beautiful melody.

  BLOCK: Well, Lang Lang, what were your - how did you react when you heard that in China, on the Web, people were adding meaning to this choice thinking you were sort of thumbing your nose at the United States in some way? What did you think?

  Mr. LANG LANG: I feel very sad. You know, I very sad. And, you know, and I must say, disappointing. Because, you know, as a person, what I'm trying to do, and what my missions are, you know, making music. And, you know, I'm very honored that people inviting me to play in those great events and to connect us to classical music and to music, to Chinese music and to American music, to, you know, to world music. And once, you know, people use it as a political issue, that makes me really sad because I am a musician. I'm not a politician.

  BLOCK: Well, Lang Lang, it's good to talk to you. Thanks very much.

  Mr. LANG LANG: OK. Bye-bye.

  BLOCK: The pianist Lang Lang talking about the song, "My Motherland," which he played at the state dinner for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at the White House last Wednesday.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1-1-26 08:50

郎朗:不了解曲子的历史背景

截至凤凰网发稿时,郎朗仍在美国参加巡演,电话一直无人接听。随后,凤凰网联系到郎朗经纪人李宁。

据李宁介绍,郎朗此次前去白宫演奏,接到白宫邀请函的时间是在一个半月前。《我的祖国》也是郎朗第一次在国宴场合演奏。李宁还透露,郎朗的演奏并不是国内选派过去的,所以他的表演曲目并没有经过中国国内的相关部门审核。李宁还表示,也不清楚白宫是否在演奏前审查过曲目。

对此,郎朗1月24日在接受美国NPR电台采访时也表示,事先并不了解这个曲子的历史背景。郎朗认为,音乐是桥梁,他想以此将中美两国文化连接在一起。

白宫称曲目无任何政治指向

据美国广播电台报道,美国白宫发言人Tommy Vietor近日也表示,郎朗在国宴上演奏曲目《我的祖国》并没有任何的政治指向。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凤凰网指出,郎朗在白宫国宴演奏《我的祖国》还算不上一场外交风波,对于这件事只能用“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来形容。

多数网友认为不应过度解释

1月25日,凤凰网就此事展开网络调查。截至发稿时,已有将近7万网友参与调查,87.3%的网友认为,郎朗在白宫晚宴上演奏《我的祖国》是“从艺术角度去介绍中国优美音乐的代表,不应过度解释。”

谈及如何看待此事引发的争议和风波,46.8%的网友认为,“曲目应是经过双方沟通,因此不存在引起外交误会的担心,没有人需要为此负责”。此外,还有39.7%的网友认为,“这一代中国人都已经淡忘了歌曲的本来含义,为什么还去担心美国人会过敏。”(凤凰网  李杨)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1-1-26 09:00

中国钢琴演奏家朗朗在奥巴马总统欢迎胡锦涛主席的国宴上演奏抗美援朝乐曲“我的祖国”,引起了涟漪和回响。
中国青年演奏家朗朗生于辽宁沈阳,今年29岁,是世界知名钢琴家。他19日晚间在白宫一曲“我的祖国”,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天来引起了不小的回响,胡锦涛已经回国,但反响并没尘埃落定。

看过电影[上甘岭]的中国人都知道,朗朗演奏的电影的主题曲,歌曲作词者是乔羽,作曲者是刘炽,该电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推出的,几十年来,在中国常演不衰,首唱该歌的是山西歌手郭兰英,此曲更是其多年出台的保留节目。该歌曲的歌词有这样一句: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歌词,朗朗在白宫的演奏,引起了不同的反应。基本上是两种反应,一种认为,音乐无国界,好听就行;一种认为,场合很敏感,不应如此。

朗朗是19日演奏的,胡锦涛已在22日离开芝加哥回国。经过几天沉寂之后,针对各种媒体和中英文论坛的反响反应,白宫发言人回答了ABC记者的问题。

美国广播公司24日报道,援引白宫发言人Tommy Vietor的话说:“任何有关朗朗演奏此歌曲是对美国的侮辱的说法都是完全不对的。”他说,朗朗自己也说过,他经常演奏此曲,主要是因为这种歌曲调优美,在中国广为流传,所以他非常喜欢。朗朗在国宴上演奏该曲时并没有提到这首歌曲的政治含义,他只是提到了歌曲的名并介绍说,该歌在中国广为流传。

Tommy VietorAny suggestion that this wan an insult to the United States is just flat wrong. As Lang Lang has stated before, he plays this song regularly because it is one of his favorite Chinese melodies, which is very widely known and popular in China for its melody. Lang Lang played the song without lyrics or reference to any political themes during the entertainment portion of the State Dinner. He simply stated the song's title and noted it was well known in China.)

朗朗24日在其英文博客中发表声明说:“之所以选择演奏该曲,是因为从小就喜欢它。演奏此曲没有任何其他原因,纯粹就是因为其曲调优美。” Lang LangI selected this song because it has been a favorite of mine since I was a child. It was selected for no other reason but for the beauty of its melody.")

朗朗说,他自己首先是艺术家,钢琴家,所以,弹钢琴就是要让大家欢聚一堂。朗朗还说,“美国和中国都是我的家。美国给了我很多的机会,让我学习钢琴,发展事业,我为此非常感激美国。没有中国和美国,也就没有我朗朗的今天。朗朗说,我的使命就是通过优美和激昂的音乐让人们欢聚一堂。”

对于朗朗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引起的不同反响,ABC采访了两位中国问题专家。一位是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他曾经当过克林顿总统的亚太事务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李侃如说,他接受朗朗在此问题上的说法。李侃如说,他相信,朗朗演奏此曲只是因其音调优美。而这个曲子就是一首中国歌曲,朗朗演奏此曲时,根本没有想到其政治含义,他根本没有想到这点。

不过,另外一个专家艾波斯达德(Nick Eberstadt)是美国智囊机构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他说:“这首歌是毛时代典型的反美歌曲。那天(19日),把这首歌曲列入国宴演出计划,我们那么多中国问题专家,为何没有一个指出这个问题呢?”艾波斯达德说,当时出席国宴的有多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China Hands),居然没有一个人引起警觉,指出这个问题,这真是匪夷所思。

诺丁格尔(Jay Nordlinger)是美国资深记者、国家回顾杂志高级编辑。他星期一在该杂志网站上发表文章,抨击了朗朗。他说,朗朗已经成为奥巴马和中国独裁者的“御用”琴师。

诺丁格尔说,任何独裁政权都有其为官方服务的艺术家,纳粹政权有,苏联有,所有一塌糊涂的政权都有,朗朗自愿成为其中一员。既老又坏的美国帮了朗朗的大忙。他来美国完成了音乐教育,他在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学习,师从格拉夫曼(Gray Graffman),他在自由社会中工作和生活,获益匪浅。而朗朗一些同胞却在劳改营中备受煎熬。这种对比是何等鲜明。

诺丁格尔说:朗朗同迫害者站到一起,没有同受迫害者站在一起。魏某生、高某晟这样的才是伟大的中国人,才是中国的骄傲。而朗朗和胡锦涛,才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美国之音)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1-1-26 10:12

他不是演奏《我的祖国》不适合,而是不要以为只有他才爱祖国。
水笺 发表于 2011-1-25 15:24
朗朗以为“只有他才爱国”了么?你是咋看出来的哩?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1-1-26 10:16

我也觉得,郎朗说的是实话,他文化水平不大高,对历史更是无知,净想着秀“爱国”了。问题在于,他的曲目是他自己选的吗?他周围的人不会都不知道这首歌的历史吧?须知吾国人一向心眼转得很快,尤其爱玩这种小猫腻滴。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1-1-26 10:22

朗朗从小就生活在美国,他不了解抗美援朝、甚至没有看过《上甘岭》,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他在这样重大的场合满怀热情演奏一曲《我的祖国》,并且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和问候,他充满了感激和幸福,他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1-1-26 10:25

我也觉得,郎朗说的是实话,他文化水平不大高,对历史更是无知,净想着秀“爱国”了。问题在于,他的曲目是他自己选的吗?他周围的人不会都不知道这首歌的历史吧?须知吾国人一向心眼转得很快,尤其爱玩这种小猫腻滴 ...
李大兴 发表于 2011-1-26 10:16
我觉得演奏这首曲子朗朗本人是没有责任滴,不过那些随团访问的顾问专家们有责任,毕竟还有那么多曲子可以挑选。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26 11:22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1-1-26 11:33 编辑
朗朗以为“只有他才爱国”了么?你是咋看出来的哩?
金秋 发表于 2011-1-26 10:12
这不是他在公开场合弹琴弹出来的么?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26 11:30

53# 金秋
师太谬矣。

郎朗出生于中国沈阳。3岁由父亲启蒙开始学习钢琴,4岁师从朱雅芬教授。5岁和7 岁连续二次获沈阳钢琴比赛第一名,9岁获全国星海钢琴比赛第一名,11岁获德国第四届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并获杰出艺术成就奖。13岁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金牌)。同年他应邀与新组建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在开幕式音乐会上担任钢琴独奏,江泽民作为嘉宾出席。14岁考入著名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钢琴大师院长格拉夫曼。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1-26 12:13

52# 李大兴

大兴兄,我以为,说郎朗是"秀爱国"还是有欠公平. 曾接触过一些十几岁就出来读书的一些80后,90后,思维方式上,行为上,可以说基本是半香蕉,直来直去,单纯得近乎"傻",在国内时,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很多连八九年的事件都不知道,更不要说<<上甘岭>>了,出于国内表面上的繁荣昌盛,他们一般的生长环境都不错,所以大都觉得国内也挺好,到国外之后,表现还挺"爱国",听不得人说国内不好,和他们交谈,感觉不是扮出来的,而是很真诚地很坚定地认为. 朗朗14岁就到美国了,从童年时代就开始沉浸在音乐世界之中,应该比这些小留学生更单纯,更率性. 所以我相信他是无心的,说的都是实话.  

坦率地说,这个帖子下对郎朗的一些口诛笔伐,甚至人身攻击,令人大跌眼镜. 郎朗就算不是对歌曲的背景一无所知,而是别有用心,蓄意挑衅,也是年轻人的激进而已,有必要上纲上线到这样的程度吗? 这其实恐怕是将对某党,某政权的痛恨,发泄到了只不过在白宫弹了一首听来象是崇共反美歌曲的郎朗身上了. 虽然我也不喜欢某党,某政权,但仍然以为,这样对郎朗太不公平了. 某些燕友的情绪可以理解,但上述言论不能认同. 在这一点上,纽约时报评论此次事件时的平和,客观,美国人大都能够容纳不同声音的胸襟和自信,是值得钦佩和学习的.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26 12:48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1-1-26 13:06 编辑

我认为如果说郎朗不了解《我的祖国》的音乐背景,那也太把有著名钢琴家之称的郎朗看得太轻了,更何况郎朗个人很喜欢《我的祖国》这音乐。在我看来,他个人很喜欢这个音乐,而不了解这个音乐的背景,这个实在有些笑话,这个笑话如同他作为钢琴家在很公开,很正式的场合演出,不知道要着正装一样。

但是这次他在白宫为什么演奏这个音乐,我觉得还是以他自己解释的为好,哪怕他说不了解这个音乐的创作背景。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1-1-26 12:58

闲云MM,秀“爱国”并不是说“爱国”是假的,完全可以是真的然后想把它秀出来。为什么要秀呢?因为有名利。如你所言,“美国人大都能够容纳不同声音的胸襟和自信”,对于在美华人的爱国表演大多赞许;对党和政府表现爱国,则往往是有实际好处的。
我不做诛心之论,怀疑郎朗的真诚。但另一方面,我们的语言有时很滑稽,把两个不搭界的词硬拼到一起。比如“天真幼稚”或“单纯幼稚”。其实很多时候,人想法并不“天真”,见识却很“幼稚”。事实上,小留学生不见得就“单纯”或“率性”。我的同学们也是十几岁就留学的,我清楚他们当年未必单纯的。我自己更从小不知道“单纯”是什么,装傻倒是无师自通的。学音乐的人,更未必“从童年时代就开始沉浸在音乐世界之中,应该比这些小留学生更单纯,更率性”。中国的音乐院校,文化教育水准不高倒是事实。

回到郎朗,他琴弹得很好,技巧极佳,在青年钢琴家里是世界级的。然离所谓“钢琴大师”,则还有距离,需要更高的内心修为与艺术修养。他文化水平不大高,其实也是毋需讳言的。
作者: 李荠苗    时间: 2011-1-26 13:09

莫扎特的文化水准也很差。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26 15:29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26 15:39 编辑

57# 闲云

看朗朗自己的文字,屁味浓郁。何尝有一点单纯。不是第一次看他吹嘘权贵对他多么和蔼可亲了。

艺术并不能使人高尚。

挑这首歌曲,或许只有忠君之意而无示威之心。但因此而说他率性,恐怕也低估他的心机了。
作者: 孬歪甭    时间: 2011-1-26 16:43

咳咳,白宫表态了,讨论到此为止~~~~


白宫终于表态:郎朗奏曲辱美之说是无稽之谈(图)

多维新闻

Lang Lang

Pianist Lang Lang said his goal was to "bridge cultures together through the beauty and inspiration of music."  (Anne Cusack / Los Angeles Times)

美国白宫24日对郎朗国宴演奏反美电影插曲一事做出反应,白宫发言人维耶特发表声明,认为这首曲子是在羞辱美国的任何说法都是完全错误的。这只是郎朗最喜欢的中国旋律之一。白宫另外在声明中指出,在国宴上,郎朗演奏的是这首歌的曲子,没有歌词或其它任何政治内容,他只说了歌名,并说此歌在中国很流行。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月25日报道,流亡海外的民运人士魏京生于21日就钢琴家郎朗在白宫国宴上演奏反美歌曲致函美国国会议员和国务卿希拉里,指此为“幼稚总统招待老练独裁者”。

他在信中说,胡锦涛希望用这种方式羞辱美国,这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这不是在中国的国宴上,而是在美国总统的国宴上。也就是说,是美国人在自己羞辱自己。” 他在信中问道,奥巴马总统怎么会让这样的事发生在白宫呢?

与此同时,郎朗24日在接受美国公共广播公司主持人布拉克采访时说,他完全不知道《我的祖国》这首歌的背景,他对有人将此事政治化表示遗憾和失望。

郎朗说,他感到中国和美国都是他的祖国。他对美国人民有着美好的感情。有机会为中美两国国家元首演出是他的荣耀,他只想把最好的旋律呈献给他们。仅此而已。他从心底感到音乐是文化的桥梁。

他表示他从来都不知道电影《上甘岭》。1956年他母亲才两岁,那是55年前的事情。他说,他选择这首曲子只是因为它的旋律很美。

当被问到他对国内批评的反应时他说,他很遗憾,很失望。他说,当人们把它当成政治问题,他非常遗憾。他说,他是一个音乐家,不是政治家。

《华尔街日报》22日发表署名陈凯蒂的文章说“在白宫举行的以中美合作和友谊为主题的晚宴上演奏一部中国反美电影的主题曲,无论如何这一讽刺已经导致中国网络上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这不可能是个意外。”

中国门户网站新浪和搜狐都刊登了《北京晚报》22日的一篇文章“郎朗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郎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前我也在很多场合弹过,但这次那种激动的感觉是头一次体会到,尤其在弹那首《我的祖国》时,一天的感觉都挺好的。”郎朗在网上日记中写道:“能够在众多贵宾面前演奏这首赞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26 18:06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1-1-26 18:08 编辑

不了解郎朗,不能完全确定,不过中国的钢琴手是政治盲很正常,别人读书的那点时间,他们都用来练琴了,一天八九个小时的强度,所有的用心都在里面,什么心机,野心,一般说来超不过专业范畴。前年LS二十周年那会,学校要求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我到班上一问,大家一片茫然,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LS是个什么日子。艺术生是比其他专业更闭塞,艺术生中又以舞蹈和音乐更加严重。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1-26 23:12

回大兴兄和ironland,我也觉得郎郎的文化水准不高,所谓"单纯",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这也是这几十年的偏才教育,尤其是艺术生的闭塞式教育造成的. 正因如此,很难说有什末心机. 如果真有心机,他其实是在美国生活,照说不该去反美吧. 我倒是觉得,即使他是有意为之,也最多是有点"愤",有点激进而已,和李小龙,成龙有点象,正因为在美国领略到了华人在一个主流为白人文化的社会中的边缘地位,比较受刺激,所以特别"爱国". 这和以前在美国见识过的,台湾移民中的一些有国民党背景(家属或子女)的人,反而说GCD的好话,为八九年辩护,大骂美国假民主,"白宫门前能让你去占据一天吗?" ,是差不多的表现.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1-1-26 23:27

回闲云MM,深有同感,这里很多华人特别"爱国",忒爱歌颂中国政府、骂美国假民主。好在美国保障言论自由,说这些根本没事。而且这些宝贝骂美国假民主时多半是用中文滴。
作者: 孬歪甭    时间: 2011-1-27 13:03

其实,现在俺想知道另一个问题: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而且,也相信郎朗所说属实

然而,从此以后,经过这么一折腾
《我的祖国》,会不会成为郎朗在一些场合的 taboo?

如果有人在特定场合,故意点这首曲子,他弹不弹
~~~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1-1-27 18:03

春节快到了,大家多想想自己家的年货吧。人家白宫都懒得理的事,国人咋还还没完没了?
作者: 亚平    时间: 2011-1-30 13:04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传达提纲
    一、大会概况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全体会议于2010年8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开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宣读胡锦涛总书记的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代表党中央向大会致祝词。刘延东、徐才厚、何勇、令计划、王沪宁、李建国、李金华等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开幕式。出席大会的全国青联委员1405名。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全国青联5年来的工作,研究确定未来5年的工作任务,修改《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新一届全国青联领导机构。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向大会致词。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代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侨联、全国台联、中国残联等团体向大会致贺词。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十届全国青联主席王晓代表全国青联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做工作报告。
    会议期间,举办了全国青联委员走进高校,走进北京市大兴区及共和国部长与全国青联委员面对面等活动。
    二、胡锦涛总书记贺信和中央领导讲话精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贺信中说,这些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共青团帮助指导下,各级青联和学联组织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团结、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和青年学生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意气风发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可贵的奉献精神,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确实是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
    胡锦涛指出,我们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希望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坚定远大的理想励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品德,以锐意创新的激情投身实践,以艰苦扎实的奋斗成就人生,不断创造新的青春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
    胡锦涛要求青联和学联组织顺应形势发展,贴近青年实际,拓展工作领域,创新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把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胡锦涛强调,我们党历来把事业发展的希望寄托于青年。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为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干事创业提供有利条件,更好发挥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代表党中央向大会致祝词。
    王兆国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全国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要牢牢把握建功立业的宝贵机遇,自觉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洪流,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要发奋成长成才,练就适应时代要求的过硬本领;要勇于创新创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广阔天地;要锤炼品格意志,争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时代先锋。各级青联和学联组织要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把增进共同理想信念、凝聚青年力量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作为重要职责,把培养青年人才作为工作着力点,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三、团中央领导讲话精神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致词中说,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青联和学联组织要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要不断增进共同理想信念,引导和影响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不断增进思想认同,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信念;要广泛凝聚青年力量,把广大青年当中蕴藏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出来,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而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要影响带动广大青年,充分发挥大家的示范带动作用,用自身的成长历程、精神追求和模范行动来感染青年,影响带动更多青年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建功成才,为国家建设、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王晓代表全国青联第十届常务委员会作了题为《增进共同理想信念,凝聚青年智慧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新的青春业绩》的工作报告。
    报告在回顾了过去五年的青联工作后,指出了新形势下青联组织的所应肩负的光荣使命。要牢牢把握青联组织的重要属性,党领导下的我国各族各界青年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青联组织的重要属性。要牢牢把握青联组织的根本任务,增进共同理想信念、凝聚青年智慧力量,是青联组织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把握青联组织的工作原则,把思想性、联谊性和扩大组织影响力结合起来,是青联组织的重要工作原则。要牢牢把握青联组织的作用路径,增强活动内涵的思想性、工作谋划的整体性和项目实施的连续性,是青联组织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有效路径。
    关于今后五年工作,报告指出,各级青联组织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贺信和王兆国同志代表党中央所致祝词的精神,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增进共同理想信念,凝聚青年智慧力量,引导广大青年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创造新的青春业绩。
    报告提出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增进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巩固各族各界青年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对各族各界青年的思想引领,深化与港澳台青年的交流内涵,强化同海外中华青年的情感纽带。二是凝聚青年智慧力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围绕重大战略问题建言献策,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奋发有为,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奉献,围绕党政外交大局拓展舞台。三是突出工作主线,促进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拓宽联系青年人才的渠道,搭建培养青年人才的平台,加大举荐青年人才的力度。
    关于青联自身建设,报告要求,加强组织建设,扩大组织影响;加强队伍建设,发挥表率作用;加强机制建设,增强内在活力。
    四、新一届全国青联机构
    会议选举产生全国青联新一届领导机构,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十届全国青联主席王晓当选为十一届全国青联主席当选的16名全国青联副主席是: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卢雍政,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曦,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雨露,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于旭波,伊利集团董事长、总裁潘刚,职业钢琴家郎朗,国际奥委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杨扬,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学诚,北京市副市长程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纪斌,香港青年联会主席、金鹰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陈仲尼,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志刚,澳门青年联合会副会长、澳门泊车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马志毅,第二十五届全国学联主席、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齐兴达。会议还选举产生了209名全国青联十一届常委会委员。由王晓提名,会议选举刘佳晨为秘书长。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1-30 21:31

2011年1月28日晚,美国纽约州水牛城爱乐乐团在其网站主页上公布:郎朗因病取消演奏会。



据最新消息,中国钢琴家郎朗原订于周六晚(1月29日)在美国纽约州水牛城的演奏会被紧急取消,水牛城爱乐乐团(Buffalo Philharmonic Orchestra)刚刚发布的消息说:“郎朗因病不能参加明天(周六)在Kleinhans音乐厅的演奏,将延期至7月。”
水牛城爱乐乐团引述郎朗所在的哥伦比亚艺术家管理公司的声明指出,郎朗因为胃病不能参加演出,他正在休息和吃药。

郎朗近日处于舆论关注的“刀锋浪尖”,因他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国宴上演奏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遭到各方谴责。

水牛城当地最大的报纸《水牛城新闻》(Buffalo News)1月27日也在其头版刊登了《即将来这里的钢琴家在白宫敲打了刺耳的音符——朗朗演奏了中国反美歌曲》的文章。

郎朗弹奏的这个曲子不仅是“我的祖国”的主旋律,其中也搀杂了另一部影片“英雄儿女”主题曲“英雄赞歌”的变奏。

演奏会被取消,有几种可能性,一种可能就是郎朗真的生病了,这是直接的身体上的厄运;另一种可能是,美国不让他演了,现在美国各界对这件事非常关注,因为这直接牵扯到美国的国家尊严和国格的问题;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郎朗看到美国各界的谴责,他自己心虚害怕不敢演了,就托病。不管是哪种情况,对郎朗来说,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事业上的厄运,都是灾难的开始。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11-1-30 21:54

有种想揍司马平邦的感觉。
ironland 发表于 2011-1-24 11:23
果然很铁。。。。。的妹子。
作者: 力末    时间: 2011-1-30 22:51

langlang是病态社会的化身,小时候在望子成龙加大棒下畸形培育,后来墙外开花香溅墙内。朗朗的奋斗史充满社会病态在中国父母心中的映射,近来如日中天,则反应了中国傻官们向世界讨要繁华的艺妓心态。可怜,那些拿他示众的污吏还浑然不觉,朗朗根本就是几千年成名痼疾发作的一个标本。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11-1-30 23:26

其实,现在俺想知道另一个问题: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而且,也相信郎朗所说属实

然而,从此以后,经过这么一折腾
《我的祖国》,会不会成为郎朗在一些场合的 taboo?

如果有人在特定场合,故意点这首曲 ...
孬歪甭 发表于 2011-1-27 13:03
假如艺术家有选择自己喜好的自由的话,朗朗完全可以自己做主。
是否会成为他的Taboo,完全在于他自己的意志。

(下面这段话是宪法学的基本常识,有不同意见的请先阅读相关内容。我只提供结论,不负责解释)
自由只能属于强者,弱者没有自由。近代自由主义假设的自由主体只是“个体的强者”,弱者不包括在内。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1-1-31 02:15

春节快到了,大家多想想自己家的年货吧。人家白宫都懒得理的事,国人咋还还没完没了?
老程 发表于 2011-1-27 18:03
老程大哥说得好. 附议.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