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围观就是力量:一张八国联军老照片颠覆理念 [打印本页]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2-3 03:25     标题: 围观就是力量:一张八国联军老照片颠覆理念


这是一张珍藏在美国国家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院)的老照片,记载了八国联军1900年8月14日攻入北京城的历史瞬间。这张照片显示,联军正在顺外城的下水道攻入城内。让人惊讶的是,当他们爬上岸时,京城百姓居然齐齐站在河沿,作围观状。这张照片最近在网上流传,引起纷纷议论。

  按照今上的解释,八国联军打进京城,应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才是,京城百姓起码应该和慈禧太后一样四散逃亡躲避战火。然而我们从照片中,却没有看到百姓表现出害怕的样子,而是袖着手,抻着脖,平静地围观,仿佛希望眼睁睁看着□□垮掉——就差跳着脚叫好了。

  煌煌京畿被洋人攻陷,皇城根下的子民不说跟洋人死磕,至少要比划一下,真的假的表示效忠□□,怎地却摆出一副与己无关的看热闹神态?这显然不是摆拍,而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京城百姓并不爱大清。

  1900年(农历庚子年),八国联军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此事件最后以大清王朝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陕西西安,谈和后清朝付出白银4.5亿为终。据说这是大清国的奇耻大辱。

  据史料记载,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德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不到2万人,分别为:日军8000人,俄军4800人,英军(主要为锡克兵)3000人,美军2100人,法军800人,奥军50人,意军53人。而当时沿途的清兵和义和拳民估计有15万之多,加上京畿卫戍部队,不下20万之众。朝廷和洋兵的比例悬殊到10:1。

  就装备和军事态势上看,洋兵有的滑膛枪,清兵一样不缺;洋兵的重武器比如点药捻子的火炮,还不如守城的清兵多;洋兵瞎子摸黑长途跋涉,时值8月,气候炎热而潮湿,加上沿途浓密的玉米地形成天然屏障,为洋兵进军增添了种种困难;清兵则本土作战以逸待劳,还有山东、河北以及京畿无数拳民助战。

  对清兵战力的分析,联军并不敢低估,因为很明显,战场局势绝对有利于大清国。德军在北京陷落之后两个月才到达中国,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7月2日发布的命令中说:“你们知道,你们面对一个狡猾的、勇敢的、武备良好的和残忍的敌人。假如你们遇到他,记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战俘。”显然,他们做好了打恶仗的准备。

  出乎意料的是,8月4日,联军向北京进逼,沿途并没有遇到真正有力的抵抗。

  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向北京发起总攻。俄军攻东直门,日军攻朝阳门,美军攻东便门。俄军与日军面对的城墙较高,且遭遇的抵抗较强,各自阵亡了约100人左右。而美军进攻的东便门城墙较低,离清军的火力较远。上午11时,美军决定用梯子从城墙角边爬上,第九步兵队一些人带着星条旗爬上城墙,是最先攻入外城的军队。虽然美军先攻入北京外城,但被清兵的炮火压制,难以前进。英军中午始达北京,攻广渠门,至下午2时许攻入。晚上9时,俄、日军各自由东直、朝阳破门而入。

 8月15日,各路洋兵逐步攻占了北京各城门,随即与清兵在京城各处展开巷战。是日,慈禧将珍妃投井溺毙,带着光绪小皇帝仓皇逃奔怀来,然后一路狂奔到太原、西安。

  8月16日晚,联军已经基本上占领北京全城。

  这张照片,就是当时攻占北京城的场面,作战地点应该在广渠门一带。广渠门是北京外城城墙东侧的唯一一座城门,曾称大通桥门,又称沙窝门。此地属于市郊,人烟稀少,城内住人,城外是一片乱坟岗子。不同于其他四九城的是,广渠门一带城防力量薄弱,城管也不管用,通向城外的那条河成了垃圾倾倒场所。洋兵打仗时,出了奇兵,顺着下水道和垃圾堆成的斜坡爬了上来,2个小时解决战斗——几乎可以肯定,爬下水道绝对有人带路。

  此时清兵逃了个精光,留下了穿布衣长衫的百姓,也留下了这张真实的围观照片。

  过去老说“落后就要挨打”,现在查证,GDP全球老大,怎叫落后?倒是“围观就要挨打”。民心不可违呀,貌似强大的,一瞬间就垮得一塌糊涂。

  历史是一面镜子。忽然就想起了当今的一句名言:围观就是力量。

作者: 什么都略懂一点    时间: 2011-2-3 11:17

这个有点意思。
作者: 爬坡王    时间: 2011-2-3 11:24

围观中!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3 12:31

道理很简单,国家是皇上和他的家人的,老百姓当然缺乏保卫国家的责任心了。
作者: 就这样风雨兼程    时间: 2011-2-3 12:37

道理很简单,国家是皇上和他的家人的,老百姓当然缺乏保卫国家的责任心了。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1-2-3 12:31
赞同这个说法。
作者: 铁骑横夺    时间: 2011-2-3 13:01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孟子 梁惠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疾视而不救=围观
作者: 梅茗    时间: 2011-2-3 14:29

图片中正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的现世现报。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3 14:40

图片中正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的现世现报。
梅茗 发表于 2011-2-3 14:29
正是,正是。天下兴亡,匹夫绝对无责。
作者: jsjjxzs    时间: 2011-2-3 17:15

有种说法,说中国人老是搞不清国家和朝廷的关系。看到这张图片,我觉得分得满清爽的哇~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2-3 19:03

版内转过一篇《八国联军是怎样在天津搞拆迁的》
http://www.bullock.cn/blogs/fakegland/archives/130415.aspx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3 19:52

正是,正是。天下兴亡,匹夫绝对无责。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1-2-3 14:40
**

    很矛盾,这句话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些事实作为证明,例如:1、 主帖的图片;2、 抗战期间河南灾区百姓帮助小鬼子攻击“政府军”。
    但是,如果真的“天下兴亡,匹夫无责”了,那么,岂不是:
    1、 抗战期间,无数战士(包括国、共双方的)的鲜血白流了。
    2、 也是抗战期间,沦陷区无数小民百姓,抛家离亲,“逃”往“内地”、延安,他们何苦来呢?反正无责,留在家里做亡国奴不好?
    3、 如果真的“天下兴亡,匹夫无责”了,那“有刀”君大可不必再发什么“无责”的高见了,你说“无责”,难道不正表明你自认“有责”吗?
    4、 反正“无责”,那抗战胜利后,因“苏军在中国东北暴行”、因“沈崇案”所引出的全民抗议行动就变得像笑话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知识份子的最高信条,颠覆了这一信念,使知识份子变成无国家观念的“国际主义者”,于国于家,是好事还是坏事,诸君深思之。

[attach]40328[/attach]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3 20:04

匹夫与知识分子无关。

    词语含义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左传·昭公六年》:“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
  《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汉 班固 《白虎通·爵》:“庶人称匹夫者,匹,偶也,与其妻为偶,阴阳相成之义也。” 唐 刘德仁 《长门怨》诗:“早知雨露翻相误,只插荆钗嫁匹夫。”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若国朝之制, 满汉平等, 汉人有才者,匹夫可以为宰相。”《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宋苏轼 《留侯论》:“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清昭连 《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余素以豪杰待王,今乃知王直匹夫耳!”指平常的人,多指有勇无谋的人,含轻蔑意味,多见于早期白话。如: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堪笑这没见识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顽劣江湖伴侣。”《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匹夫,造言欺我,合当斩首!”《说唐》第十六回:“这老匹夫,合当要死,待我出去斩了他。”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3 20:14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1-2-3 20:24 编辑
匹夫与知识分子无关。

    词语含义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3 20:04
**

    承教,谢。
    1、 “匹夫”指平民百姓。
    2、 多数知识份子其实也是平民百姓。
    3、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知识份子的最高信条。

    其实,抗战期间在“内地”、在延安的中国知识份子,多数还是平民百姓。他们以救亡、救国为目的,而作为指引他们这般行为的,难道不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再者,在这里讨论这一话题的诸君,是因为“无责”而磨嘴皮的?

    再说一句:一旦真是“匹夫无责”了,那该怎样面对近百年来牺牲的、或受尽苦难的志士仁人?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3 20:23

职责和道德责任不可混同。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3 20:28

职责和道德责任不可混同。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3 20:23
**

    抗战期间,前往“内地”或延安的青年知识份子,并无职责,完全是因为“道德责任”才有此行动的。
    职责与道德责任的一致,应是知识份子的理念。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1-2-3 20:28

一八四零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就有了大清臣民组成的辎重和后勤部队来给英军提供作战服务;“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仅在上海一带募集的大清臣民就不少于两万人,构筑起从大沽口到京城的军需供应线;“庚子之变”时,八国联军把军需物资基地建在天津,而到北京的运输也是靠大清臣民来支援的。

说过来,这些战争与俄国侵占东北以及之后的抗战有着分明的不同,民众对战争的态度也当然会大为不同。如果能看到“东南互保”的这个背景,有没有这张照片,都可以体会出那个时代的真实。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3 20:34

再说,知识份子其实和平民百姓有很大差别。
在权利面前,他们可能都是“草民”或“屁民”。但作为“士”的知识分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具有公民意识,人权意识的人。匹夫则不是,他们是人随“王”法草随风的“民”。一句话,匹夫只有权利观念,没有人权观念。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3 20:44

**

    抗战期间,前往“内地”或延安的青年知识份子,并无职责,完全是因为“道德责任”才有此行动的。
    职责与道德责任的一致,应是知识份子的理念。
ys1937 发表于 2011-2-3 20:28
所以,知识分子不是“匹夫”。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3 20:50

所以,知识分子不是“匹夫”。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3 20:44
**

    此乃半醉兄一大发明。
    难道提出“匹夫有责”的不正是知识份子?于是,成了不是匹夫的知识份子要把责任强加在“不是知识份子”的“匹夫”身上了?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3 20:56

呵呵,国家兴亡,政府有责。
和知识分子或屁民无干。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3 21:01

要把责任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人好像不是我,你说呢?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3 21:04

呵呵,国家兴亡,政府有责。
和知识分子或屁民无干。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3 20:56
**

    老弟,说说气话无妨,嘿嘿。
    老弟写了那么多文章,全都是“无责”而写?
    辛亥志士、五四志士、一二·九志士、……、四五志士,在看着哪!………………
    无语!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3 21:07

要把责任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人好像不是我,你说呢?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3 21:01
**


    嘻嘻,“有责”的话是乡贤亭林老先生说的,不敢强加于半醉老弟身上。
    不过,亭林老先生好像是把他老人家也看成“匹夫”的。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3 21:08

当年到延安去的知识青年,目的是要推翻当时的政府。如果是为抗战,他们不需要舍近求远。今天,官方也承认当年的政府是抗战的!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3 21:11

当年到延安去的知识青年,目的是要推翻当时的政府。如果是为抗战,他们不需要舍近求远。今天,官方也承认当年的政府是抗战的!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3 21:08
**


    这话不提,至少到内地的知识份子是为了抗战到底。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3 21:14

许多“运动”都应重新评价,一言堂之下,没学术。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3 21:15

许多“运动”都应重新评价,一言堂之下,没学术。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3 21:14
**

    因“无责”而要重新评价?
    这岂不是自已陷入了逻辑的矛盾?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3 21:21

国家兴亡的责任,是学术评价吗?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3 21:22

且“无责”就不能评价吗?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3 21:23

且“无责”就不能评价吗?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3 21:24

国家兴亡的责任,是学术评价吗?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3 21:21
**


    与学术无关。
    不过,说话得讲逻辑吧?
    要是俺,与已无关,那就得“高高挂起”,无需吵架了。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3 21:25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1-2-3 21:32 编辑
且“无责”就不能评价吗?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3 21:23
**

    哈哈,可以可以。
    不过,老弟责任性也很强嘛!

    重复一下俺的看法,八个字:
    “无责”非过,“有责”是责!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2-3 21:38

16# 李大苗
按照开明到野蛮程度排行,英美,其次法德,最劣日俄。
欧美相对较多注意契约与人道精神,对土地攫取也不甚感冒,尤其美国。很多时候至少肇因多半是类似秋菊讨个说法而已,只是他们是强势有力的秋菊,故而他们的行动更多的符合秦伯“吾怨其君矜其民”的准则,而日俄就纯粹打家劫舍,有枣没枣打三杆子了。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2-4 00:11

本帖最后由 tian295 于 2011-2-4 00:28 编辑

天下姓王,匹夫无责!
一家一姓,一党一派之兴亡,关匹夫何事!
亡族灭种与政权之消亡往往混为一谈!
马英九曾说过,国共两党都应向人民道歉,深以为然!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11-2-4 01:26

由照片引出的议论,看似两立,其实颇为斑杂。

军队是干什么的?若军队国家化,就意味着国家安全专业化和职业化,而不是国民化和匹夫化。而比这更重要的是,军事行为必须符合战争法,在军人和平民之间做出明白的区分,以遵守战争法。

照片中的的旁观者,从服装来看,显系大清臣民,不参与战争是衣着表示出来的行为正当,而不是非正当。在战争法的规则下,在自身与财产遭受侵夺的情形下,平民有权做出反抗;倘若参与战争,那么必须在服装上与平民做出区别。

匹夫,当然可以,或者更说为“应该”有责为国家做出担当,但要担负起军事上的抵抗,则不得以匹夫的姿态,不得以平民的身份,而是以军人的身份参与战争。

直至1937年抗战,之前的中国军队并非是为着国家安全而建立并作战,满清时节如此,看看孙中山的军事武装的建立,也仅仅是为着内战而筹谋和攻防的。权力者的假想敌从来不是外敌,而是内乱或内争。

查中国几千年历史,只找到“皇帝直接统率海陆军,但对内使用时,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这一句话,表示军队国家化和对内的行为限制。这是1911年11月3日,也就是“武昌起义”后,清廷颁布的“重大信条十九条”第十条。据此,达成“停战”的约定,同时也据此,清廷放弃了战争动员和内战选择,并由此导致溥仪的退位,使得那场革命让国民付出极其轻微的牺牲和代价。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4 04:25

...如果真的“天下兴亡,匹夫无责”了,那么,岂不是:
    1、 抗战期间,无数战士(包括国、共双方的)的鲜血白流了。
    2、 也是抗战期间,沦陷区无数小民百姓,抛家离亲,“逃”往“内地”、延安,他们何苦来呢?反正无责,留在家里做亡国奴不好?
    3、 如果真的“天下兴亡,匹夫无责”了,那“有刀”君大可不必再发什么“无责”的高见了,你说“无责”,难道不正表明你自认“有责”吗?
    4、 反正“无责”,那抗战胜利后,因“苏军在中国东北暴行”、因“沈崇案”所引出的全民抗议行动就变得像笑话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知识份子的最高信条,颠覆了这一信念,使知识份子变成无国家观念的“国际主义者”,于国于家,是好事还是坏事,诸君深思之。

ys1937 发表于 2011-2-3 19:52
身为军人,守土卫民当然是应尽的责任。当日本鬼子发动战争,大举侵华的时候,国军将士浴血抗战,正是尽军人之责的表现。至于民众自发抗日,那是基于民族大义,而非责任。我们不能说,只有把天下兴亡的责任丢给了全国老百姓,抗日战士的血才没有白流。假如现在我们讨论北朝鲜的命运,能说这个国家变得那么烂,责任不在金氏,而在几千万北朝鲜人民吗?

关于抗战期间,沦陷区的百姓从内地“逃”往延安,显然只是个别现象,不具有普遍性。同样,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一些中国军人放弃了抵抗,投靠日伪,就得出结论说中国人都甘心被日本人统治。日占区里生活着无数中国人,直到抗战结束,你不能给他们都扣上汉奸的帽子。另外,历史恰恰告诉我们,跑到延安去的那些人并不都以抗战为己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确是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信条,但它之所以成为信条,却是封建统治者长期道德愚弄的结果,让无良的掌权者可以名正言顺地牺牲老百姓的利益和身家性命,谋一己之私。谁管事,谁负责,责任和权力相适应,根本算不上什么高见,只是最基础的民本意识罢了。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4 04:28

匹夫与知识分子无关。
    词语含义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左传·昭公六年》:“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
  《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汉 班 ...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3 20:04
醉兄写得真有趣,顶!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4 04:45

**
    与学术无关。
    不过,说话得讲逻辑吧?
    要是俺,与已无关,那就得“高高挂起”,无需吵架了。
ys1937 发表于 2011-2-3 21:24
说“无责”就意味着有责,这是火星逻辑吧?

交警现场处理一件道路交通事故案,责任认定书写明某被撞伤的行人无责,肇事机动车司机负全责。照你老兄的思维,交警对这件事故有责任,因为他提到了“无责”,是吗?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4 07:04

至于民众自发抗日,那是基于民族大义,而非责任。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1-2-4 04:25
**

    一觉方醒,见“有刀”参战。
    作为军人的信条,“保卫祖国”是最高责任。
    在知识份子眼里,“民族大义”难道不正是最高的“责任”?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4 07:0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确是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信条,但它之所以成为信条,却是封建统治者长期道德愚弄的结果,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1-2-4 04:25
**

    抱歉,不敢苟同。
    在君王眼里,国家是一人之国家,才是“天下兴亡,匹夫无责”。
    亭林先生因抗清而提出“有责”论,正是对帝王之说的颠覆,而不是“愚弄”的结果。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4 07:11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1-2-4 07:17 编辑
说“无责”就意味着有责,这是火星逻辑吧?

交警现场处理一件道路交通事故案,责任认定书写明某被撞伤的行人无责,肇事机动车司机负全责。照你老兄的思维,交警对这件事故有责任,因为他提到了“无责”,是吗 ...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1-2-4 04:45
**

    “无责”论的提出,不正是认为个人有责任纠正“被帝王所愚弄”了几百年、几千年的不正之思?难道不正是自认“有责”?


    其实,“有责”论的核心,是对谁有责,国家兴亡,匹夫之责不在对君王,而在对黎民百姓。
    而“无责”论说的其实是对君王“无责”。“有刀”、“半醉”是否也认为对“黎民”“无责”,俺以为不会吧?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4 09:29

本帖最后由 心中有刀 于 2011-2-4 09:32 编辑

呵呵,ys1937兄猜错了。有刀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已,并不觉得这样的表达乃是基于任何责任。假如老兄不同意有刀的观点,尽可固执己见,我并没有下决心说服你改变想法。

国家兴亡,当然只能归责于统治者。假如谈中国的兴亡,那么这个统治者的外延还只能限于在首都掌握着最高权力的为数不多的几十个人,普通国家干部、公务员是不能算的。

我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无责”,是不可以解读为匹夫对君王无责,但黎民百姓有责的。一来,“国家”跟“黎民百姓”是含义对立而非相互平等的概念,前者对后者进行着管制,国家权力也并不掌握在黎民百姓手中,所以,国家兴亡,不等于黎民百姓兴亡。有时候,一国之覆亡倒可能是其黎民百姓之福——仍以北朝鲜为例吧,我想金家王朝被推翻了,那个国家的人民才有机会得福;二来,黎民百姓相互间也不可能负担彼此的兴亡,你能让你的邻居家发财致富,还是打算对某个亲戚的穷困不堪负责呢?

平常在马路上,我们可能会遇见残疾人或乞丐,我不反对任何人发善心,给他们施舍钱物,但那只是基于恻隐之心而已,不能说是因为生来就有义务和责任。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2-4 09:42

本帖最后由 showcraft 于 2011-2-4 09:43 编辑

呵呵,可能在各自表述了。
顾炎武先生有亡国亡天下之说: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亭林先生又曰: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综上我看下来,亭林、ys1937老先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有刀、醉汉等兄的“国家兴亡,匹夫无责”并不矛盾啊,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呵呵。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4 09:45

   
    ...
    在君王眼里,国家是一人之国家,才是“天下兴亡,匹夫无责”。
    亭林先生因抗清而提出“有责”论,正是对帝王之说的颠覆,而不是“愚弄”的结果。
ys1937 发表于 2011-2-4 07:08
呵呵,你说顾炎武的八字口号是颠覆帝王之说,瞎掰了吧?他只是反清而已,从来就不反汉人皇帝。

换到今天就算顾先生现在站眼前,振臂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刀照样会大声对他说“No”。他反清反满,怎么做是他自己的事,但不可以编个口号逼别人为他的个人理想去牺牲。

咱把“国家是一人之国家”的君王搁一边去,就指着今天的美国、法国说话,行了吧?对那样的国家而言,同样“天下兴亡,匹夫无责”!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2-4 09:52

44# 心中有刀
有刀兄这样就是偏执了,你莫不是将国家与天下混为一谈了?
个人理解“天下”的概念类似于社会,更偏重于文化传承,社会伦理等等软性内在架构,人人有责并不为过,而非国家,政权等等暴力统治机构可比。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2-4 10:04

44# 心中有刀
他只是反清而已,从来就不反汉人皇帝。

这个倒确实如此,时代局限性。先秦孟子对君臣之说还有些爽快的论调,如“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然则秦汉以降,可说万马齐喑,大致上黄梨洲先生可算一个亮点,如《明夷待访录》。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1-2-4 10:28

即便是民主国家,政府是民选的,当政府因军队战败和敌国签约投降,其国民“匹夫”们就有义务要展开无限制的游击战?见了敌军士兵就拿菜刀上前砍杀?往水里投毒、在路上挖坑、见军营就烧?全都找死去,不活了?

支持、反对之间,还有很大的一个空间,叫做“忍受”,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就是如此,历朝历代,异民族及同胞统治者下,人民不过是忍受,没有什么必须起身反抗的义务。

当年抗战胜利,一大帮子“抗战英雄”来“接收”上海,见了上海人就骂:老子抗战至今、你们不反抗日寇,反而在上海安居乐业,看张爱玲小说,听李香兰唱歌,都是汉奸!于是大肆搜刮掠夺,号为“劫收”,“五子登科”,丧尽人心,结果是不要说小资产阶级,就是很多大资本家都盼望改朝换代。
作者: 孤独行者    时间: 2011-2-4 10:42

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在"为民作主",民在统治者的心目中从来也没有成为真正地"人".故,民众没有义务维护这样的统治者."天下兴亡,匹夫无责”是统治者强加在人民头上的枷锁!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4 11:05

呵呵,可能在各自表述了。
顾炎武先生有亡国亡天下之说: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亭林先生又曰: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
showcraft 发表于 2011-2-4 09:42
是啊,我怎么把这亡国亡天下之说给忽略了。要等到“率兽食人,人将相食”才算“亡天下”,天下还怎么亡得了?那样的匹夫之责,担着就担着吧。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4 11:18

44# 心中有刀  
有刀兄这样就是偏执了,你莫不是将国家与天下混为一谈了?
个人理解“天下”的概念类似于社会,更偏重于文化传承,社会伦理等等软性内在架构,人人有责并不为过,而非国家,政权等等暴力统治机构可 ...
showcraft 发表于 2011-2-4 09:52
showcraft兄:

倒不想跟你抬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前半句,真还就常跟“国家兴亡”混着用。无论从这八个字的原意还是引申义来看,都是限于针对一个特定的民族国家而言的,不指向跨国的地域范围。中国人提到“天下兴亡”的时候,肯定不是在说“亚洲兴亡”或“远东兴亡”,更没有“中东兴亡”、“欧洲兴亡”和“美洲兴亡”的意思。

至于把“天下”理解成“偏重于文化传承、社会伦理等等软性内在架构”,那就既不符合“天下兴亡”的原意,也不符合它的引申义了。再说,这么理解的话,就只能跟着说“官民一体,人人有责”了,匹夫固有责矣,非匹夫亦不能免责。

——这么去解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像话吗?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4 12:56

大学的学者、教师,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说不清楚,其责已经不是误人子弟。
是在奴化教育下,误国误民!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4 13:05

**

    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们,所希望的正是要让匹夫们自认“无责”,这样,皇上们的统治才可以由一世以至万世。
    这“责”不是维持皇朝统治的责,而是让小民百姓活得好些的责。
    说实话,我理解“无责”论者的心境与无奈,当然,理解不等于赞同。
    大学的教师、学者们,如果也要提倡“无责”,那么在他们指导下的学生们就只有去做无脑儿了。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4 13:13

真正的学子,是获得若倍儿奖的留校博!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4 13:22

    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们,所希望的正是要让匹夫们自认“无责”,这样,皇上们的统治才可以由一世以至万世。
    这“责”不是维持皇朝统治的责,而是让小民百姓活得好些的责。
    说实话,我理解“无责”论者的心境与无奈,当然,理解不等于赞同。
    大学的教师、学者们,如果也要提倡“无责”,那么在他们指导下的学生们就只有去做无脑儿了。
ys1937 发表于 2011-2-4 13:05
ys1937兄:

你还瞎掰啊?——

(1)你说“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们,所希望的正是要让匹夫们自认‘无责’,这样,皇上们的统治才可以由一世以至万世”,有什么根据呀?

(2)你说你“理解‘无责’论者的心境与无奈”,太想当然了吧?谁跟你说有刀主张“天下兴亡,匹夫绝对无责”的时候,心情很无奈呢?

(3)提倡“无责”会让学生变成无脑儿?我看是说颠倒了,成天对学生灌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才会让学生脑子进水。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4 18:5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话原本是说国家兴亡,人人有责的意思。
      在这里,我们很清楚,其实这个“天下”,是指当时的封建政权,绝非是指现在的一个什么民主政权。
      国不爱民,民即不爱国,这是老道理。
      只要这个天下,不是人人拥有的天下,那么,这个天下的兴亡,即跟那些无权参政者没关系。假如这个“天下”视生灵如草芥,视公器如私囊,很多人甚至希望它早点灭亡。与秦始皇、法西斯无异,暴君暴政,早死早好。
      我们说人是“老学究”“书呆子”,即使有不恭的成分,基本对他的人格还是尊重的。但我们要说人家是“老匹夫”,显然就是在骂他。
      所以,“匹夫”绝对不是指知识分子,这个应该要跟学生说清楚。现在学费高,家长花钱给孩子上学,假如碰到一个连知识分子和“匹夫”都分不清楚的教授或老师,实在冤。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4 19:32

    颠倒,倒颠。这世界乱了规矩,没来由复地翻天。君不见九曲黄河水浑浅,万里飞沙盖草原。食品甜的咸,药物毒的甜,就差太阳升西边!

瞧,大街上女的穿背心,男的戴项链。去厕所,小心点:光头未必是爷们,嘻嘻,扎辫子的长胡须——并不新鲜。辛苦:学生作业家长做;提前:十来岁孩子谈情说爱、接吻拥抱在校园。你别晕,主持人袒胸露背春光显,你可信,广告牌大模大样是行骗?假球污染绿茵场,假唱舞台丢尽脸,更不堪慈善招牌假募捐!
    学术,思想,随笔,文化,哲学,历史,读书,批判  无奈何,三十岁下岗搓麻将;将就着,四十岁退休享清闲。前世缘,美李娜剃度莲台读经卷;黄昏恋,老泰斗潇洒风月学少年。
    燕谈  一阵风,商贾争当学者;霎时间,教授全在挣钱。精明精不过保险,赚钱赚不过官员。妙哉!遍天下公仆们富的流油,悲乎,主人家却穷的可怜!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4
**

    俺总算明白了,承醉汉教了。
    原来,上面那段火辣辣的文字不过是文字游戏,是因为“无责”才写着玩儿的。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4 19:40

**

    俺总算明白了,承醉汉教了。
    原来,上面那段火辣辣的文字不过是文字游戏,是因为“无责”才写着玩儿的。
ys1937 发表于 2011-2-4 19:32
如果醉汉在学术之争上偏执,请您谅解;如果醉汉无意中伤痛了您,我感到唐突,向您陪不是!
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为一纸文字,大可不必动肝火。
我半醉,您呢?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4 19:45

      国不爱民,民即不爱国,这是老道理。
      …………      
      我们说人是“老学究”“书呆子”,即使有不恭的成分,基本对他的人格还是尊重的。但我们要说人家是“老匹夫”,显然就是在骂他。
      所以,“匹夫”绝对不是指知识分子,这个应该要跟学生说清楚。现在学费高,家长花钱给孩子上学,假如碰到一个连知识分子和“匹夫”都分不清楚的教授或老师,实在冤。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4 18:54
**

    1、 “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与“国家机器——政府”应有不同的含义,但又常常混用。
    抗战,保卫的不是蒋记政府,而是“国”——中国。
    2、 “匹夫有责”,这“责”不一定是指要维护当权者,如暴秦,这责就是反暴秦。
    3、 “匹夫”一词,含义不只一种,有指“普通百姓”的,也有“骂人”的。
    4、 “匹夫”一般指平民百姓,但多数知识份子也是平民百姓。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4 19:51

如果醉汉在学术之争上偏执,请您谅解;如果醉汉无意中伤痛了您,我感到唐突,向您陪不是!
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为一纸文字,大可不必动肝火。
我半醉,您呢?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4 19:40
**

    俺说过,其实是无谓之争,彼此实际上是心照的。
    说“无责”者,其实自认有责才说(当然,“有刀”一定不认,那俺也无法滴)。
    关键是什么叫“责”,说无责者,实际上是在说对一方“无责”而已。
    俺没动肝火,不过有些悲哀。
    这也无责,那也无责,中国几千年来死去的仁人志士全都是白死的了,那还不如大家都去风花雪月的好?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1-2-4 20:30

1、 “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与“国家机器——政府”应有不同的含义,但又常常混用。
    抗战,保卫的不是蒋记政府,而是“国”——中国。
    2、 “匹夫有责”,这“责”不一定是指要维护当权者,如暴秦,这责就是反暴秦。
    3、 “匹夫”一词,含义不只一种,有指“普通百姓”的,也有“骂人”的。
    4、 “匹夫”一般指平民百姓,但多数知识份子也是平民百姓。

ys1937 发表于 2011-2-4 19:45
赞同。“有责”和“兴亡”都是具有开放性的概念,前者绝对不是仅仅指保卫政府,后者也绝对不是仅仅指某政府上台或垮台。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4 20:32

**

    俺说过,其实是无谓之争,彼此实际上是心照的。
    说“无责”者,其实自认有责才说(当然,“有刀”一定不认,那俺也无法滴)。
    关键是什么叫“责”,说无责者,实际上是在说对一方“无责”而 ...
ys1937 发表于 2011-2-4 19:51


    相信您的诚意,但我们的观点截然不同。有些涉及学术上的问题尤其不敢苟同。试析:
   
1、 “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与“国家机器——政府”应有不同的含义,但又常常混用。
    抗战,保卫的不是蒋记政府,而是“国”——中国。
    國〔国〕从来就不是抽象的概念: 
    (1) 国”,本义是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类似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史记·留侯之家》;孟尝君就国于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国王、国丈、国太、国姻等。
    (11)指部落: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指地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指家乡: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故抗战,保卫的决不是蒋记政府,而是中国。呵呵,只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诋毁国民政府的抗战。

    2、 “匹夫有责”,这“责”不一定是指要维护当权者,如暴秦,这责就是反暴秦。
    有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要维护当权者”吗?
   
3、 “匹夫”一词,含义不只一种,有指“普通百姓”的,也有“骂人”的。
    但匹夫决不是指知识分子!
   
4、 “匹夫”一般指平民百姓,但多数知识份子也是平民百姓。
    呵呵,过分强词夺理了吧?请教:多数流氓也是平民百姓,我们在做学问的时候,能这么狡辩吗?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4 20:56

**

    1、 醉汉所用的典故似乎不是现代“国家”的含义。请看一段:
    “如果我们将一国之内的诸组成部分依范围大小列一个表,则国家的位置大概是:社会—政治—国家—政府, 是由抽象概念到实质概念的过度中间者。祖国与国家的区别:前者是一个地域、文化、历史、宗教、有时是民族及人种概念,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而国家是一个政治权力机构。 国家与政府的区别:在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上,有时国家与政府的概念不分。在分得十分清晰时,国家大于政府,尤其是国家是主权者的同义词,而  韦伯《经济与社会》政府只是国家的仆人、权力的执行者、被委托人。 但在国际舞台上,国家的概念比在国内政治中宽泛很多。此时国家是国际法中的主体,是该国范围内的整个社会的代表,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代表,与国内政治中的祖国十分相近。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醉汉说:“故抗战,保卫的决不是蒋记政府,而是中国。呵呵,只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诋毁国民政府的抗战。”这里,前三句是俺的话,后面是醉汉的认识。
    而那个国民政府却并不需要“诋毁”,其腐败是这政府里的人也承认的。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4 20:59

**
    2、 醉汉说:有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要维护当权者”吗?
    好的,请读一下下面一段话:
    我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无责”,是不可以解读为匹夫对君王无责,但黎民百姓有责的。一来,“国家”跟“黎民百姓”是含义对立而非相互平等的概念,前者对后者进行着管制,国家权力也并不掌握在黎民百姓手中,所以,国家兴亡,不等于黎民百姓兴亡。有时候,一国之覆亡倒可能是其黎民百姓之福——仍以北朝鲜为例吧,我想金家王朝被推翻了,那个国家的人民才有机会得福;二来,黎民百姓相互间也不可能负担彼此的兴亡,你能让你的邻居家发财致富,还是打算对某个亲戚的穷困不堪负责呢?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4 21:02

**

    3、 是的“匹夫”不专指知识份子,但是,多数知识份子也是“匹夫”的一部份。
    4、 “多数知识份子是平民百姓”,俺至今不认为说错了。
    正如,俺也同意“多数流氓是平民百姓”一语没错一样。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4 21:12

第一,国家不是政府。
第二,“国家兴亡”,匹夫(这里指个体的百姓)对君王无责,但对黎民也无责。
故我赞成“国家兴亡,匹夫无责”这句话。
谢谢您的态度!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1-2-4 23:45

恐怕是对“兴亡”一词的理解区别太大了吧。

难道是:

向往美好(“兴”中包含此意),我之愿也;如何美好,俺不管(“无责”)也。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5 02:07

不至于那么玄吧?“兴”,就是发达、繁荣;“亡”就是衰败、灭亡。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1-2-5 11:49

所以,发达、繁荣是每个人的愿望,同时每个人也要为发达和繁荣而努力。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了。

这句话确实被统治者利用过,但不应因为它曾被利用就否认她的正面意义。我想。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5 12:31

所以,发达、繁荣是每个人的愿望,同时每个人也要为发达和繁荣而努力。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了。

这句话确实被统治者利用过,但不应因为它曾被利用就否认她的正面意义。我想。
童志刚 发表于 2011-2-5 11:49
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首先要定位这“天下”二字。
抛开民主理念不说,首先,你必须觉得这个“天下”(其实是政权)跟你有关系,你才会关心他。对你有利,哪怕是间接的,你才会喜欢。对你不利,你一定巴不得它早点灭忙。
醉汉实在,说话直接。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5 12:33

六十年来,谁兴了?贫下中农吗?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5 12:34

六十年来,谁兴了?工人阶级吗?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5 12:41

他们兴了,发财了!垄断应该是属于全民的国有资产了!
这些人是谁?
你要是觉得有责,你就应该去反对他们。
嘿嘿,你敢吗?你愿意去当有责的“匹夫”?还是去当喝口剩汤的奴才?
别抱着别人的孩子不怕鬼!
作者: 远眺云海    时间: 2011-2-5 13:54

谁知道照片是真是假??
貌似在说明这种"顺应"民心的行动不是侵略.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5 14:25

所以,发达、繁荣是每个人的愿望,同时每个人也要为发达和繁荣而努力。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了。

这句话确实被统治者利用过,但不应因为它曾被利用就否认她的正面意义。我想。
童志刚 发表于 2011-2-5 11:49
国家的发达繁荣可以是老百姓的愿望,但不可以把国家发达、繁荣的责任放在老百姓身上;反过来,老百姓一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国家衰败、灭亡,但如果国家真的衰败、灭亡了,责任也一定不在任何一个老百姓——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无责”,就是这个意思。

这句话很难被统治者利用,也很难让统治者喜欢,这正是它的正面意义之所在。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5 14:55

…………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了。
    这句话确实被统治者利用过,但不应因为它曾被利用就否认她的正面意义。我想。
童志刚 发表于 2011-2-5 11:49
**

    童版能否明示一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什么时候“曾经被统治者利用”过?
    这句话是在明末清初提出的,因此,这段时期的“统治者”应该是:崇祯皇帝、清皇朝、袁世凯、北洋军阀、老蒋和……。
    暂且把……放在一边,前面的那些“统治者”们,那一个是希望、能让匹夫们有责滴?

    匹夫一旦自认“有责”,那皇朝也就接近末日了。
    匹夫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自认有责,一而再、再而三地掀起反清的起义,最终把清皇朝掀翻了。也是匹夫孙中山和他的战友、门徒们自认有责,发动了北伐,经过无数努力,终于让偌大中国最终接近于统一。
    这里要说明的是,孙中山先生只是在辛亥以后,或许可以算不是“匹夫”(普通百姓),在这之前,他应该算是平头大百姓(“匹夫”)哟?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5 15:09

    国家的发达繁荣可以是老百姓的愿望,但不可以把国家发达、繁荣的责任放在老百姓身上;反过来,老百姓一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国家衰败、灭亡,但如果国家真的衰败、灭亡了,责任也一定不在任何一个老百姓——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无责”,就是这个意思。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1-2-5 14:25
**


    举个例说,当年小鬼子侵华,占了中国许多土地。
    在沦陷区的平民百姓,确实没有责任,因为保卫国家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不能守土,非百姓之罪。而且这些百姓要生存,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当然还得进行。
    从这一点上,俺不反对“无责”之说。
    但是,沦陷区的许多百姓:
       在抗战将起时,参加军队,抗击日寇。
       不干愿做亡国奴,在日军将到未到之际,自发地“逃亡”,进入国统区(内地)或中共游击区(这一点上,前面有异议,暂不谈)。
       在日占区开展游击活动,打击日伪势力。
       不做汉奸,拒绝日伪拉拢。
    这些人,可能许多不是英雄,但是他们尽到了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自感对中国有“责”才做出这样的行动。
    如果人人都是“无责”论的信徒,那么,中国那时离亡国也就更近了。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5 15:29

举个例说,当年小鬼子侵华,占了中国许多土地。
    在沦陷区的平民百姓,确实没有责任,因为保卫国家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不能守土,非百姓之罪。而且这些百姓要生存,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当然还得 ...
ys1937 发表于 2011-2-5 15:09
ys1937兄:

你的想法根本没道理。

谈责任,跟谈表彰先进的标准是两码事。就着你的抗日例子说话,就是平民百姓并没有必须不怕牺牲,参加抗日活动的责任,尽管那些为抗日不惜牺牲自我的人很值得尊敬。按你原先的思路,还不如直接说有一些平民百姓自愿加入了抗日武装了呢(这样的事例是肯定能找到的)。问题是,有平民自愿参加抗日活动,就等于证明了普通老百姓有责任拿起武器抵抗日本侵略吗?

另外,抗战时期从沦陷区往内地逃的平民百姓到底有多少,只怕ys1937兄尚未查过资料,随手抓来作论据用了吧?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5 15:41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1-2-5 15:45 编辑

**

    有刀可能没仔细看俺的话。
    俺说的是:
    1、 作为普通小民百姓,在小鬼子侵华,大批土地沦陷的时候,确实“无责”。
    2、 而参加了抗日战争(在前线、敌占区、内地……)的人则是自认“有责”才参加的。
    至于有刀问“抗战时期从沦陷区往内地逃的平民百姓到底有多少”,俺不知道,不过,许多回忆文章可以说明,人数是不少的。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5 15:44

ys1937兄:

你怎么不说什么时候都有人见义勇为、慈善捐助啊,那见义勇为和慈善捐助也成了每个人的责任了吗?

真累人。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5 15:50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1-2-5 15:53 编辑
ys1937兄:

你怎么不说什么时候都有人见义勇为、慈善捐助啊,那见义勇为和慈善捐助也成了每个人的责任了吗?

真累人。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1-2-5 15:44
**


    如果用“无责”论去教育下一代,让人人自觉地“无责”,那中国危矣。
    你可以不见义勇为,但是,当有人见义勇为时,你却去对此人说什么“你完全可以不作为滴!”这冷水岂不是让“勇为”者凉到心底?

    有刀,你觉得累,那你完全可以不参加讨论,因为你“无”参与之“责”滴!
    所以,俺以为你说“无责”的原因,其实是自感“有责”,当然,你不会承认这一点,还可以用冷言冷语说俺是一相情愿。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5 16:00

    如果用“无责”论去教育下一代,让人人自觉地“无责”,那中国危矣。
    你可以不见义勇为,但是,当有人见义勇为时,你却去对此人说什么“你完全可以不作为滴!”这冷水岂不是让“勇为”者凉到心 ...
ys1937 发表于 2011-2-5 15:50
中国危就危吧,又不是没危过,我有什么责任?

说普通百姓没有见义勇为的责任,不等于那个人不见义勇为,更不等于见着别人见义勇为就在一边说风凉话。

累不累的,并非有刀自忖体力不足,只是对你老兄的智力有点失望,而已。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5 16:06

**

    是啊,中国危不危,自与老兄无“关”,老兄之事又关俺何事。
    俺当然智力不够,不过,如果俺也认为老兄无“智”,岂不变成意气用事了。
    俺说想说的话,老兄以为俺智衰,完全没有回帖的义务,又何必这样每帖必回,让俺看着也吃力——无非就是“无责”吧了,既“无责”,回什么帖?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5 16:24

**

    其实,自认“无责”并没有什么错,只是,务请不要对自认“有责”的人冷嘲热讽。
    各人有各人的信仰,不必勉强。
    再加一句(可以不承认),一些“无责”论者的文章已经说明,其实,他们在实践着他们自认的“责任”(注意,俺是用尊重的口气说这个“责任”的)。

    顺带说一句,近年来,网上出现“无责”论的第一位是俺的一位同学,虽然俺曾经提出过一些不同意见,但并不想引出一番争论。而这个帖子正好引入了这一话题,也就引出了这一番争论了。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1-2-5 19:06

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首先要定位这“天下”二字。
抛开民主理念不说,首先,你必须觉得这个“天下”(其实是政权)跟你有关系,你才会关心他。对你有利,哪怕是间接的,你才会喜欢。对你不利,你一 ...
半醉汉 发表于 2011-2-5 12:31
“天下”跟你跟我跟他没关系吗?我觉得有,而且很密切。如果没有,迅弟儿何必去呼唤宪政?邹峰何必去宣传自由和人权?李大苗何必去研究经济并鼓动改革?你又何必翻阅历史以其引为鉴戒?……所有这些难道不是因为希望这“天下”更美好?你咬定“天下”就是“政权”,你的解释与顾先生无关,与这句话的本意也无关。
作者: 九船城    时间: 2011-2-5 19:27

天下兴亡,匹夫有没有责任。这事不好说。一定有很多人会认为:乱世总要出英雄的。机会。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1-2-5 19:30

童版能否明示一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什么时候“曾经被统治者利用”过?
    这句话是在明末清初提出的,因此,这段时期的“统治者”应该是:崇祯皇帝、清皇朝、袁世凯、北洋军阀、老蒋和……。
    暂且把……放在一边,前面的那些“统治者”们,那一个是希望、能让匹夫们有责滴?ys1937 发表于 2011-2-5 14:55
自从这句话出来之后,在适当的时候,统治者从来没有忘记过它的宣传鼓动的功用,抗战时,许多青年就因为这句话的宣传鼓动(感到兴亡之时自己有责)而走上了前线——应该看到,从一定意义上讲,打败侵略者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统治者可以继续自己的统治,或者新的统治者上台。那么,当今的统治者还要不要这句名言呢?也是要的,当然要在“适当的时候”,比如:“明末清初,顾炎武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认为,这话也适用于今天,可以改为‘反分裂国家,匹夫有责’。我建议:全世界几千万华侨华人,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渠道,通过全世界的华侨华人社团,以个人名义向全国人大写信,或利用社团的机制进行集体签名运动,热烈支持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向全世界宣示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与决心,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国家的图谋。”《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1月25日 第三版) 有现在的匹夫指出:这句话“经常都用在国家、社会碰到危急存亡的关头,统治者要普通民众出钱、出力去卖命,以保住他们统治人民的位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那些不负责任的专制者们借古人之名,行推卸自己责任之实,只能说明这些政客的无耻之极!”兴旺时统治者不作此宣传,并不意味着他们从来就不利用这话。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1-2-5 23:19

这里讨论的问题,我觉得看过《鬼子来了》就能有所理清。建议各位都去看(或再看)一遍,然后再来讨论。
作者: 远眺云海    时间: 2011-2-6 00:33

中国危就危吧,又不是没危过,我有什么责任?

说普通百姓没有见义勇为的责任,不等于那个人不见义勇为,更不等于见着别人见义勇为就在一边说风凉话。

累不累的,并非有刀自忖体力不足,只是对你老兄的智力 ...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1-2-5 16:00
天呢,,中国危就危吧,又不是没危过,我有什么责任?---------我没有看 很多您们的讨论, 但是这句话是那么的刺眼....

怎么会出自您的笔下呢??

您是中国人不?

国家兴亡,匹夫的责任固然没有法律硬性规定,但是我感觉这是一种基本 的良知吧.......

您就是活生生的一个....跑跑哥.....

hhhh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6 03:01

本帖最后由 心中有刀 于 2011-2-6 03:53 编辑
**

    是啊,中国危不危,自与老兄无“关”,老兄之事又关俺何事。
    俺当然智力不够,不过,如果俺也认为老兄无“智”,岂不变成意气用事了。
    俺说想说的话,老兄以为俺智衰,完全没有回帖的义务,又何 ...
ys1937 发表于 2011-2-5 16:06
ys1937兄:

你说得对,咱别意气用事,还是有理说理吧。

作为网友,你我的确没有必须回帖的义务,即便你回我了,或者我回你了,不能说回帖就成了网友对燕谈的责任。同理,有平民积极投身抗日的实例,不等于抗日救亡是平民百姓之责。还是同理,有些人还投身违法犯罪了呢,你能据此推论说“违法犯罪,人人有责”么?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11-2-6 03:07

天呢,,中国危就危吧,又不是没危过,我有什么责任?---------我没有看 很多您们的讨论, 但是这句话是那么的刺眼....

怎么会出自您的笔下呢??

您是中国人不?

国家兴亡,匹夫的责任固然没有法律硬性规定,但 ...
远眺云海 发表于 2011-2-6 00:33
你没看讨论也敢乱发言批评人,就算是中国人吧,丢不丢中国人的脸啊?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6 07:33

**

    好了,到此,各人的看法、信念也都明确地表达过了。
    “八字”(“国……责”)二表,就此停“战”,如何?
    俺是胆小人,这“责”当然只能停留在嘴上,并无实际行动滴,谨此说明。
    向“有刀”、“醉汉”两位致敬意。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1-2-6 08:59

现代宪政理念下,我们更应该强调政府有保护公民的责任,公民有享受政府保护的权利。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所宣扬的正好是反的。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6 09:34

现代宪政理念下,我们更应该强调政府有保护公民的责任,公民有享受政府保护的权利。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所宣扬的正好是反的。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1-2-6 08:59
**

    嘿嘿,似乎少说了一点:现代宪政理念下,这政府可是“仆人”,是主人招聘来的。难道主人对招来的仆人无任何责任,……
    声明一句,俺对“现代宪政”一无所知,这里说的“现代宪政理念下”,是瞎说的。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1-2-6 09:43

美国报人Abbott晚年写回忆录,说他爸爸临死前告诉他,所有人间宗教的争执,90%都是名词之争,他说他爸爸数学不好,因为他发现,最后那10%也是名词之争。
如果同样的一段话,一个词,各自表述,定义不一,那显然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了。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6 11:29

**

    ……    俺是胆小人,这“责”当然只能停留在嘴上,并无实际行动滴,谨此说明。
    向“有刀”、“醉汉”两位致敬意。ys1937 发表于 2011-2-6 07:33
谢谢您的诚意,欣赏您的雅量!
醉汉也向您致意!其实,在中国,从古至今,不仅王朝的兴亡“匹夫”无责,即便是爱国或卖国,都不是草民的权利。我们连一张选票都没有,连选一个乡长或镇长的举手权都没有,我们还有能耐爱国吗?我们连栖身之地都没有,连出卖小菜园的资本都没有,还有能力卖国吗?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11-2-6 12:10

顾先生已经对“国”(基本指政府)与“天下”的区别作了说明,包括邹峰在内的各位还是坚决地将它们混为一谈,如此,还能争论讨论什么?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2-6 12:13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2-6 12:18 编辑

22年前有一群匹夫们觉得自己有责来着。下场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打仗是公民的事情。奴隶没有参与公民活动的义务和责任。

有些时候,对国无责就是对天下有责。不可一概而论。
作者: 半醉汉    时间: 2011-2-6 12:18

22年前有一群匹夫们觉得自己有责来着。下场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打仗是公民的事情。奴隶没有参与公民活动的义务和责任。
ironland 发表于 2011-2-6 12:13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1-2-6 12:52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1-2-6 13:02 编辑
**

    嘿嘿,似乎少说了一点:现代宪政理念下,这政府可是“仆人”,是主人招聘来的。难道主人对招来的仆人无任何责任,……
    声明一句,俺对“现代宪政”一无所知,这里说的“现代宪政理念下”,是瞎说 ...
ys1937 发表于 2011-2-6 09:34
主人和仆人是雇佣契约关系,主人的责任是按时发薪水。主人发薪水相当于公民缴税,交完税责任就完成了,剩下就是享受“仆人”提供的服务了。如果仆人在服务的时候对主人突然提出一些要求,说你还有责任给供我儿子读书,不满足就撂挑子,那就有问题了。
作者: ys1937    时间: 2011-2-6 13:01

**

    zoufeng先生:主人似乎每若干年有一次选择仆人之“责”吧?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