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毕加索的秘密 [打印本页]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7 11:24     标题: 毕加索的秘密

<embed src="http://www.tudou.com/v/dzIo3fhu-Xw/v.swf"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allowfullscreen="true" wmode="opaque" width="480" height="400"></embed>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1-11-7 12:17

[flash]http://www.tudou.com/v/dzIo3fhu-Xw/v.swf[/flash]


对于不会贴视频的版主,适当BS一下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7 12:23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11-7 12:41 编辑

谢谢歪弟!不过,用我的那个链接可以看到大屏。
真的很好看的,我刚看了十分钟,吃完饭回来接着看。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7 13:32

一幅杰作原来还覆盖了无数的杰作,所以毕加索的作品应该值大钱。
从那只茄子可以得知,毕加索真的临过齐白石的画。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11-11-8 11:41

岂有此理,说偶在的地区不能看这个视频。
最近悉尼有毕加索的画展,我过几天去看真迹也~~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1-8 12:16

岂有此理,说偶在的地区不能看这个视频。
最近悉尼有毕加索的画展,我过几天去看真迹也~~
施国英 发表于 2011-11-8 11:41
哈哈,至少可以肯定,看不见视频里的真迹。这些画儿拍完就全部摧毁了。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8 15:49

[attach]48025[/attach]

[attach]48026[/attach]

[attach]48027[/attach]

[attach]48028[/attach]

[attach]48029[/attach]

[attach]48030[/attach]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1-8 21:58

看了好些次都卡,沮丧得很~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8 22:13

看了好些次都卡,沮丧得很~
水笺 发表于 2011-11-8 21:58
怪了,我看的时候一点都不卡。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1-8 22:34

怪了,我看的时候一点都不卡。
杨林 发表于 2011-11-8 22:13
我的电脑和网速都有问题。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9 15:52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11-9 16:01 编辑

在一位网友的博客上看到毕加索的一些生活照和作品,有些挺新鲜,发上来一起看看。
说实话,从内心来说,对于印象派之后和现代绘画之间的画家,我喜欢马蒂斯和夏加尔胜于毕加索,对于更接近现代并走向抽象的米罗更喜欢,可对毕加索的钦佩又胜过任何一位他同时代的画家。
当有一天,我知道他有过出卖朋友的经历之后,感情上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倾注他的艺术了。或者说对于艺术来说魅力没减,可他这个艺术家我再也不感兴趣了,不管他有多少老婆、情人,我都看不起他。

[attach]48059[/attach]

[attach]48060[/attach]

[attach]48061[/attach]

[attach]48062[/attach]

[attach]48063[/attach]

[attach]48064[/attach]
作者: 阿吕    时间: 2011-11-9 16:08

艺术上获得大成就的,道德上很多都有问题,一如搞政治者。这里面不知是什么规律?
政治还能微微解释:唯有狠得下心,才能成大事。艺术又是何故?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9 16:26

艺术上获得大成就的,道德上很多都有问题,一如搞政治者。这里面不知是什么规律?
政治还能微微解释:唯有狠得下心,才能成大事。艺术又是何故?
阿吕 发表于 2011-11-9 16:08
成功的艺术家好像品德完美的很不少,成功的政治家品德完美的那就很少了,不过也有像丘吉尔、赫鲁晓夫那样可爱的家伙。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1-11-9 16:58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1-11-9 21:15 编辑

七楼第二张是光绘作品,利用照相机长时间曝光完成的。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1-9 19:14

当有一天,我知道他有过出卖朋友的经历之后,感情上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倾注他的艺术了。或者说对于艺术来说魅力没减,可他这个艺术家我再也不感兴趣了,不管他有多少老婆、情人,我都看不起他。
--------------------------------------------------------------------------

      艺术家里自我的,甚至自私的人的确比较多,把这类艺术家身边的人聚集起来研究,应该是个别样的群体,他们往往会被强烈地吸引,然后无情地榨干,献祭于艺术灵感。对付这种艺术家,热爱他的作品,但是把人丢掉,象榨柠檬那样,留下汁液,去掉渣滓。
      画家会不会怕这个呢,拿掉你的画笔,你就什么也不是。无论怕不怕,在我这里,只能这样了。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1-11-10 00:16

日常生活裡的人,道德上也一樣不堪考證,更悲催的是他們還沒啥才華,幸運的是他們的人生不會被放置於道德的放大鏡下面。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1-10 02:07

日常生活裡的人,道德上也一樣不堪考證,更悲催的是他們還沒啥才華,幸運的是他們的人生不會被放置於道德的放大鏡下面。
杜雅萍 发表于 2011-11-10 00:16
这种缺乏魅力,人怎么样,得看他有能力伤害的时候。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0 08:45

七楼第二张是光绘作品,利用照相机长时间曝光完成的。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1-11-9 16:58
这个我是知道的,但为什么长时间的曝光却能够留下清晰的人影?

[attach]48066[/attach]

[attach]48067[/attach]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0 09:11

艺术家里自我的,甚至自私的人的确比较多,把这类艺术家身边的人聚集起来研究,应该是个别样的群体,他们往往会被强烈地吸引,然后无情地榨干,献祭于艺术灵感。对付这种艺术家,热爱他的作品,但是把人丢掉,象榨柠檬那样,留下汁液,去掉渣滓。
      画家会不会怕这个呢,拿掉你的画笔,你就什么也不是。无论怕不怕,在我这里,只能这样了。水色 发表于 2011-11-9 19:14
很多艺术家的道德有问题,已成了公认的事实,同时也逐渐被公众所接受,这似乎还成了艺术家的特权,艺术家有权干坏事?我说的道德不是私德,像毕加索的那些情妇,她们是情愿献身的,毕加索通常对她们也不错。罗丹也是这样,那个充满才华、天使般美丽的克劳代尔,飞蛾扑火一般投入到罗丹的怀抱,为其燃烧掉自己的才华和身体。虽然这都很残酷,可是作为艺术家来说,他们不是主动制造灾难,有时他们还是被动的。

毕加索出卖朋友的事完全是两个性质,因为他的朋友根本没有赋予他这个权利。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1-10 10:00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1-11-10 10:03 编辑

友谊和爱情的区别没那么大呢。远看是一面,靠近了才看到另外一面。都是飞蛾,明明看着梦幻般的光亮,扑进去才知道是火。杨林也把女人心想得太畸形了,没有任何人会赋予别人伤害自己的权利。伤害都是被迫接受的,只不过女性的处境常常更加无奈一些而已。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0 10:38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11-10 10:45 编辑
友谊和爱情的区别没那么大呢。远看是一面,靠近了才看到另外一面。都是飞蛾,明明看着梦幻般的光亮,扑进去才知道是火。杨林也把女人心想得太畸形了,没有任何人会赋予别人伤害自己的权利。伤害都是被迫接受的,只不 ...
水色 发表于 2011-11-10 10:00
这个有些误会了,我只是说出卖朋友是卑鄙可耻的,无论是谁都一样。 艺术家与异性之间的事情要复杂得多,通常我们只看到非正常的一面,忽视了正常的一面。我绝对没有把女人的心理往畸形病态的方面去理解,相反,我认为有控制欲的人才是病态的,无论男女。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0 10:44

[attach]48068[/attach]

[attach]48069[/attach]

[attach]48070[/attach]

[attach]48071[/attach]

[attach]48072[/attach]

[attach]48073[/attach]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1-10 10:44

5555 听起来是有点复杂了。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0 10:48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11-10 10:51 编辑
5555 听起来是有点复杂了。
水色 发表于 2011-11-10 10:44
刚才打错了一个字,使得复杂的问题更复杂化了。
都说毕加索的绘画很变态,可我怎么越来越觉得毕加索的画很纯净,很优美,甚至很天真,即使暴力与色情的场面也不恐怖和令人恶心。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1-11-10 10:50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1-11-10 10:51 编辑
这个我是知道的,但为什么长时间的曝光却能够留下清晰的人影?

48066

48067
杨林 发表于 2011-11-10 08:45
我自己想过实现这个的方式,但是没有试过。

前面画的时候长时间曝光都是在黑暗环境里,然后在长曝光结束前突然开灯关灯,时间和亮度要像快门光圈一样精确控制,保证人留下影像,但是整体不曝光过度。

哦,不是开灯关灯,就是在长曝光期间用别的闪光灯闪一下。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0 11:01

25# zoufeng_1234
道理是对的,做起来恐怕还是挺难的,尤其是拍得那么完美。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1-10 11:06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1-11-10 11:10 编辑

毕加索从亚威农少女(或许更早)就开始画窥视美女的题材,到老了还在画,绘画史上的大人物过了65岁都开始创作深刻的体裁,只有毕加索还在做技术演练,用约翰伯格的话来说就是“不得不画,却无话可说。” 他画得好看,但是没有内容。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1-11-10 11:17

25# zoufeng_1234  
道理是对的,做起来恐怕还是挺难的,尤其是拍得那么完美。
杨林 发表于 2011-11-10 11:01
他一定有个摄影师助手,把技术都试验成熟了,然后老毕来画,估计也得多拍一些,挑出几张比较完美的作为正式作品。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0 12:07

毕加索从亚威农少女(或许更早)就开始画窥视美女的题材,到老了还在画,绘画史上的大人物过了65岁都开始创作深刻的体裁,只有毕加索还在做技术演练,用约翰伯格的话来说就是“不得不画,却无话可说。” 他画得好看, ...
水色 发表于 2011-11-10 11:06
深刻的题材其实毕加索在很年轻的时候和大家一样尝试过了,把绘画画得越来越简单、直接、形式,好像是上世纪那些大师的普遍归路,把绘画交给绘画,要什么深刻。约翰伯格话有一半是对的,我感觉应该是:有话要说,不画不行。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1-10 12:24

所谓的内容与深刻,和社会性无关,如果说非得格尔尼卡才算深刻,这种判断也为未免太不水色了吧。强烈的经验,情感,都是深刻内容,都是“有话要说,不画不行”。老年毕加索总是翻来覆去地把自己放在画里观看劈开腿的美女……好的形式,也可能只是一场好玩的杂耍。不行,这个话题我展不开,主要是被约翰伯格说服了,想来想去都是他的原话,说不出自己的意思来,也觉得无趣。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0 12:39

所谓的内容与深刻,和社会性无关,如果说非得格尔尼卡才算深刻,这种判断也为未免太不水色了吧。强烈的经验,情感,都是深刻内容,都是“有话要说,不画不行”。老年毕加索总是翻来覆去地把自己放在画里观看劈开腿的 ...
水色 发表于 2011-11-10 12:24
我明白水色的深刻所指,当然与社会性、政治性的深刻无关,绘画表现这些东西是缘木求鱼,可是艺术作品的深刻性却是离不开思想的深刻性,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于经历的深刻性,经历的深刻性又来自于生活的深刻性,生活的深刻性又来自于社会?……,我也说不清楚。晚年的毕加索缺少了生活的深刻性内容倒是真的,太安逸了,绘画的技艺太娴熟了,都不需要头脑的思考了,手就替他把一切都干了。
作者: 人约黄昏后    时间: 2011-11-10 23:12

上周才去看了毕加索中国大展。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1 11:13

上周才去看了毕加索中国大展。
人约黄昏后 发表于 2011-11-10 23:12
谈谈感受如何?
黄昏MM最近少来了,还有那个燕麦或者艾默也不知哪儿去了?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1 11:16

[attach]48089[/attach]

[attach]48090[/attach]

[attach]48091[/attach]

[attach]48092[/attach]

[attach]48093[/attach]

[attach]48094[/attach]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1-11 11:55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1-11 12:12 编辑
说实话,从内心来说,对于印象派之后和现代绘画之间的画家,我喜欢马蒂斯和夏加尔胜于毕加索,对于更接近现代并走向抽象的米罗更喜 ...
杨林 发表于 2011-11-9 15:52
我也是。
对毕加索更多是佩服他的首创性。日常生活里这厮蛮混蛋的。他大概是混蛋到不觉得自己混蛋了,所以作品里一派天真。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1-11 12:07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1-11 12:10 编辑

12# 阿吕
工业革命以后的艺术一直在求变,试图创造和前人不同的作品。
因为人类通常不怎么喜欢和自己习惯不同的东西,比如不同的食物啦,不同的晒衣服方式啦。所以那种很不同的作品,在诞生时多数情况下都会招致观众的恶感。特立独行蛮容易被人骂死。
想要做出很不一样的东西,就得有胆完全不搭理观众好恶。
要有这个胆量,个性里就须得有些非常自我的因素。他们唯一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创作,那样才能坚持下去。
但自我也可能导致自私和对他人的冷酷。偏偏这些极品的作品有较大可能被奉为至宝,然后就会产生大艺术家里蛮多混蛋的印象。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1 12:57

我也是。
对毕加索更多是佩服他的首创性。日常生活里这厮蛮混蛋的。他大概是混蛋到不觉得自己混蛋了,所以作品里一派天真。
ironland 发表于 2011-11-11 11:55
我觉得毕加索的首创性是要认真推敲的,立体派的出现并不是毕加索一人包办的,起码波拉克也是创始人之一,但美术史在确定某个人的地位时,要依据谁作得更多更好来下结论,毕加索抢了上风。
毕加索是善于学习的家伙,同时代画家的精华他都有所吸收,然后在自己技术风格的掩护下化为己有,他不是小偷,而是大盗,盗御马要被杀,盗国家就会被人崇拜。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1-11 13:18

夏加尔与达利,这两个画家,我有个不成形的朦胧的感觉,他们画里某些东西过于强烈,已经超出了绘画的容器,是什么呢?某种类似文学或者电影语言的东西,声音太大了,绘画性反而弱了。毕加索与马蒂斯倒是达成了一个良好的平衡感。在画面上,我还是喜欢看属于绘画的东西,可能是用笔,笔触,什么的。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1-11 18:26

夏加尔与达利,这两个画家,我有个不成形的朦胧的感觉,他们画里某些东西过于强烈,已经超出了绘画的容器,是什么呢?某种类似文学或者电影语言的东西,声音太大了,绘画性反而弱了。毕加索与马蒂斯倒是达成了一个良 ...
水色 发表于 2011-11-11 13:18
在我家称之为文学性。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1-11 18:36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1-11-11 18:51 编辑
在我家称之为文学性。
ironland 发表于 2011-11-11 18:26
啊,是了。而且和古典绘画里的文学性还有点不一样,里面带有类似电影蒙太奇那样的东西,只是把电影语言中的时间概念转化成了空间概念,所以看起来很有电影的味道,但却不是辛迪舍曼的独帧电影,而是电影里中的文学性,按照巴赞的理论,蒙太奇不是电影独有的特性,文学里面也有。这东西在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太惹眼,喧嚣,搅动人的视觉神经,绘画性反而被排挤了。古典绘画都没这样。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11-11 20:21

它们把人“看”的能力降低了,变成类似“阅读”那样的东西。这对于号称重视形式的现代绘画来说,真是蹊跷。真正强调绘画性的,倒是塞尚、梵高、表现主义以及培根。毕加索和马蒂斯扯平了,两种力量同样强大,势均力敌。抽象主义也扯平了,两种力量都被削弱了。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11-11 23:09

倘若只强调绘画性、形式感,那多无聊啊。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2 09:00

绘画当中的文学性或者说是故事性,在绘画没有走向彻底的抽象时是无处不在的,没有一个画家可以脱离故事而绘画,毕加索就曾坚决否认自己的画具有抽象性,他认为绘画根本不可能是抽象的,抽象的绘画也根本不可能存在。其实他错了,别说一切绘画相对于现实来说都是抽象的,即使是摄影也是现实的抽象。当然这是说的广义上的抽象,从绘画本身划分抽象与具象,毕加索的确是个具象的画家,每一张画都在讲一个故事,故事性很强,他的表白没有撒谎。
突然想到莫兰迪,他也是个具象主义的画家,可是画面的故事性不强,很抽象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4 09:31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11-14 09:36 编辑

这厮在生活中还是颇为绅士的一个家伙,正像一个风度翩翩的斗牛士,宰掉一头公牛时,手上还不沾一点血迹。
[attach]48165[/attach]

[attach]48166[/attach]

[attach]48167[/attach]

[attach]48168[/attach]

[attach]48169[/attach]

[attach]48170[/attach]
作者: 宇航    时间: 2011-11-14 11:36

[flash]http://www.tudou.com/v/dzIo3fhu-Xw/v.swf[/flash]

法国国宝级纪录片《毕加索的秘密》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1-14 15:44

十二分地赞叹杨兄34楼发的那尊铜像,抽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结合得很甜蜜。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5 15:54

十二分地赞叹杨兄34楼发的那尊铜像,抽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结合得很甜蜜。
水笺 发表于 2011-11-14 15:44
美好总是那么抽象,残酷就是如此现实。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15 15:56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11-15 15:59 编辑

[attach]48202[/attach]

[attach]48203[/attach]

[attach]48204[/attach]

[attach]48205[/attach]

[attach]48206[/attach]

[attach]48207[/attach]
作者: 孬歪甭    时间: 2011-11-24 13:32


http://geibook.com/read.php?tid=13506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11-24 16:54

读懂毕加索不是件简单的事,随便下结论倒是很简单的事。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