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贴图] 莫迪格里阿尼 [打印本页]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5 17:16     标题: 莫迪格里阿尼

莫迪里阿尼,早先的中译名字多一个格字,不知什么时间给去掉了。这是我深深喜爱的一位画家,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他的绘画。对于深爱的艺术作品,很复杂的感受往往会变得很简单,就是无条件地喜欢。先贴图,再讨论。
[attach]50757[/attach]

[attach]50758[/attach]

[attach]50759[/attach]

[attach]50760[/attach]

[attach]50761[/attach]

[attach]50762[/attach]

[attach]50763[/attach]

[attach]50764[/attach]

[attach]50765[/attach]

[attach]50766[/attach]

[attach]50767[/attach]

[attach]50768[/attach]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2-3-5 18:09

坐一回沙发。你喜欢,俺便不喜欢。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2-3-5 19:50

偶喜欢他!,偶喜欢他!,偶喜欢他!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2-3-5 19:52

啊,杨兄也喜欢他,那俺就更喜欢他了~~~~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12-3-5 20:10

偶也喜欢他的说~~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2-3-5 21:11

他作品中女性绯红的皮肤,最有魅力的说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2-3-5 23:13

变形中透雅,扭曲中传神。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5 23:25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3-8 14:09 编辑

莫迪里阿尼把女性的脖子拉长了大约2.5倍,可一点也不显得过长,仿佛人天生就应该长成这样,没长成那样应该是造物的错误。男性的脖子也没放过,也被他抻得像天鹅一样。更为奇怪的是,他经常会破坏主人公的眼睛,有时是一只,有时是两只。肖像画最难刻画的眼睛,到了莫氏的手里,又提高了难度,这一难度并不是如何地去精雕细琢,使心灵的窗户大放异彩,而是直接将窗户捅破。他挑一点脏灰色,为清澈的潭水蒙一层云翳,也就是白内障。奇怪的是,半瞎半明半睁半闭的眼睛画出后,马上透出了神秘的诗性光芒,反映了被画者的内心海洋。与以往的古典绘画完全不同,也与同时期的西方绘画完全不同,莫迪里阿尼肖像画中的人物不与观众进行交流,他们都在各怀心事,想自己的事,允许你仔细观察他们,他们根本就不和你对一个眼神。你如果想从他的绘画中获取一个媚眼,那更是痴心妄想。这个世界上自有绘画以来,还从来没有画家敢把人物画的这样超然物外,简直就不把人物当人待,中国所谓的人物画,倒是对他这种画法做了最好的阐释,人与物彻底没有了界限。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5 23:30

变形中透雅,扭曲中传神。
老程 发表于 2012-3-5 23:13
老程评价到位,传神阿堵中,先把阿堵上。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5 23:45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3-5 23:48 编辑

回老西安、水笺、施国英:
前些时候看到老树画莫氏的人物,就开始从网上搜集图片,准备开个帖子。我所喜欢的西方近现代画家,大部分的传记都读过,唯有莫迪里阿尼的没读过,我是故意避开的,有关评论也不去读,也是有意避开。我太喜欢他的绘画,生怕见到愚蠢的评论,影响到我内心的感受。这是个非常特别的画家,他好像是要同已往的绘画开开玩笑,可这玩笑开的一不留神,开到正点上去了,作者自己也不得不严肃起来,因为有天使被他的玩笑吸引来了。别人看到了没有我不知道,反正我是看到了,我就要好好呵护我所看到的天使。不过既然开帖子了,就可以随意把自己的感受道出,也可以听听你们的真知灼见。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2-3-6 00:03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2-3-6 00:26 编辑

喜欢他作品中的优雅从容。


公元前2700-2500,希腊雕塑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6 00:25

11# ironland
好家伙,他肯定是受了这些作品的启发。不过也说不定他没看到过这些雕塑,我推测他肯定受到塞尚的影响,也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因为那时是潮流和风气,躲不开的。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2-3-6 00:37

俺也喜欢,不是帅哥美女,就是芸芸众生的你我,表情嘲兮兮的,喜欢。
作者: 地铁迷    时间: 2012-3-6 01:59

为什么把脸画的这么长?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2-3-6 07:41

据说毕加索临死前还念叨他的名字, 他成了毕加索心中的一个结,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不过被他打结的更多的应该是女人心,  这是一个情圣, 再没有比他更适合这个称号的了. 有人泡的女人再多也称不上, 比如毕加索,  里面的原因一下子还没想懂,肯定不是仅仅和相貌有关吧.
    对了, 这么好的帖, 我来拌点酸料,  上周俺在这里的博物馆看到了两张真迹.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2-3-6 10:08

楼上诸位,你们欣赏你们的画,我进来盖歪楼。
水色的地得不分,被老夫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瞄出来啦------“有人泡的女人再多也称不上, ”------把得错用成的,意思南辕北辙了。
经鉴定,水色背后有人代笔。
作者: 梅茗    时间: 2012-3-6 10:21

虽是人物变形,但其神气都不陌生,都有在记忆中的人脸上见过的感觉。想半天却又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一个。
作者: 流星雨    时间: 2012-3-6 10:54

我猜测长脖子的传承源头应该在尼罗河,铁地11楼的复贴更看得清,尼罗河不裸露身体,到了希腊,身体裸露了但长脖子、纤细的身体保留下来了。
作者: 流星雨    时间: 2012-3-6 10:56

本帖最后由 流星雨 于 2012-3-6 10:59 编辑
楼上诸位,你们欣赏你们的画,我进来盖歪楼。
水色的地得不分,被老夫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瞄出来啦------“有人泡的女人再多也称不上, ”------把得错用成的,意思南辕北辙了。
经鉴定,水色背后有人代笔。
老西安 发表于 2012-3-6 10:08
哈哈,------“有人泡的女人再多也称不上, ”------对的啊,换成“得”不通了。

如果她说的是:有人泡得女人直打哆嗦。那就该用“得”。哈哈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2-3-6 11:31

本帖最后由 老西安 于 2012-3-6 11:40 编辑

楼上,兀那撮鸟,先吃洒家一禅杖12d" />
刚才洒家偷懒,且看老夫这回改的:
原文:“ 这是一个情圣, 再没有比他更适合这个称号的了. 有人泡的女人再多也称不上, 比如毕加索”
老西安再改一次:“ 这是一个情圣, 再没有比他更适合这个称号的了. 有人泡女人再多也称不上(情圣), 比如毕加索。”------去掉那个“的”,加上“情圣”,意就思豁然明了。把原文里的“的”字换成“得”,也不通顺。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2-3-6 13:43

莫迪格里阿尼善于表达情态这个东东,人的情态是怎么来的,是自己的心给的,是时空时间给的,是生活环境给的。不过作者笔下的人物情态都很美,他大概深喑人含蓄美的生活态度。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2-3-6 15:34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2-3-6 20:36 编辑

撇开他作品中现代的那部分,我觉得他还有些古典传承。
不光是古希腊雕塑。他的长脸长颈溜肩勾线人物,包括头、颈、肩的角度,和波提切利非常像。对头部和身体一视同仁的处理,还有作品中介乎天真和冷淡之间的单纯沉静,和毕加索、梵高那些锋利不安的冲突情绪非常不一样。
作者: 流星雨    时间: 2012-3-6 17:02

本帖最后由 流星雨 于 2012-3-6 19:50 编辑

盯着杨林在楼顶甩下那句话,想了好久好久,突然脑袋灵光一闪,有了答案:画中有一种中国式的安详,像我的童年。

  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对莫迪格里阿尼这些画的观感:上帝已死,生活依然继续。如果还要加一句,我愿意再加上:(所有物事)漫不经心,随意弃置。这是一种强势衰微之后,生活突然从华丽、庄严、井然有序走向庸常的一组画面,人物的着装和周围的物品设施,往日的痕迹依稀,但已经陷入极度的慵懒状态了不是?非常随意地随便一摆就是,上帝安好的时候不是这样的,那时候最不显眼的某个角落的一块石头都要按照神的旨意去安排,现在不了,随便一甩就成,貌似世俗的生存状态已经全面复苏,一览无遗。我是想了好久好久才想出这些话的哈,我盯这些画也盯了很久,也觉得什么地方就是很眼熟,起初以为是第一副那位女子的长发辫和她很中国的装束,后来再看,不对啊,后面的那些人物一点都不中国,可那种同样很强烈的“很中国”的感觉又从何而来呢?想啊想啊想,突然有一刻就想通了,所以就打出来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一种很世俗的中国式的安详感。就这么简单?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2-3-6 20:42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2-3-6 20:43 编辑

很中国是这么来滴:脸往平里画,把立体感打下去。轮廓光滑。眼睛小一点,嘴唇又小又饱满。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2-3-6 22:01

盯着杨林在楼顶甩下那句话,想了好久好久,突然脑袋灵光一闪,有了答案:画中有一种中国式的安详,像我的童年。

  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对莫迪格里阿尼这些画的观感:上帝已死,生活依然继续。如果还要加一 ...
流星雨 发表于 2012-3-6 17:02
中国式的遥想,久违了~~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7 16:44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3-9 12:36 编辑

莫氏绘画会使人产生很中国的感觉非常正常,他的一些笔触非常像中国的古典山水画的用笔。他把画面处理得很优雅,是的,优雅这个词很可以称呼莫迪里阿尼的绘画风格。不过如此之优雅的风格却是通过近乎疯狂的线条和色彩搭建出来的,再加上丧心病狂的变态造型,最后竟然就很诗意很优雅。我在介绍八大时,很想找一个与之匹配的西方画家作对比,我想过很多,都不太接近,现在想来,在疯狂而优雅着这一点上,八大与莫迪里阿尼有着惊人的一致。达利的理性恐怖,毕加索对才华不加节制的挥霍,塞尚的一根筋走到黑,米罗把灵魂放飞有时抓不回来,夏加尔的琐碎,克利很诗意可又偏于形式感,……他们似乎还都是在做着绘画本体的事情,或者是进行的是本体绘画。唯有莫迪里阿尼的绘画把诗性坚定到了绘画的内部,使人放弃了造型对视觉的强迫,其价值指归与中国画的精神指归高度一致。当然,中国画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很多,可真正做得很好的画家也不是很多,不讲诗书画形式上的结合,单以绘画本身而论其诗性,八大山人恐怕应该排在最前几位。诗性的山水画家多一些,从王维开始,到米芾就已经高度自觉了,可他们的作品很难看到,只能凭想象。倪云林、董其昌等人的山水可以看到,属于比较典型诗性绘画。花鸟画以诗性本质来论,大概应首推八大,他把这事做得特别结实。人物画呢?中国从古到今不怎么能见到这种类型的家伙。现代的林风眠很像,可离中国画又稍远,说不定就是借鉴了莫迪里阿尼。关良,关良的戏剧人物画真的很有异曲同工之处,并与莫迪里阿尼没什么关系。我记得我说过八大与梵高有些内在的联系,可梵高的执拗没有像八大那样通过宗教的进出得到浴火重生,八大从艺术中找到了精神避风港,而梵高却被内心的艺术天火彻底焚毁。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7 17:00

[attach]50863[/attach]

[attach]50864[/attach]

[attach]50865[/attach]

[attach]50866[/attach]

[attach]50867[/attach]

[attach]50868[/attach]

[attach]50869[/attach]

[attach]50870[/attach]

[attach]50871[/attach]

[attach]50872[/attach]

[attach]50873[/attach]

[attach]50874[/attach]
作者: 流星雨    时间: 2012-3-7 20:29

有时候真的怀疑自己的记忆出了差错,但认认真真地定定神再想,真的就是这么回事呢,童年时穿梭其间的那些建筑样式,都是50年代初期乃至更早的时期建造,民国风是很淳厚的,而所谓的这些民国风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欧陆风的一种中国式滥觞,如今能在欧画的背景上得以“再现”,也的确是来有所自。
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温馨……嗬嗬……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2-3-8 21:49

楼上,兀那撮鸟,先吃洒家一禅杖12d" />
刚才洒家偷懒,且看老夫这回改的:
原文:“ 这是一个情圣, 再没有比他更适合这个称号的了. 有人泡的女人再多也称不上, 比如毕加索”
老西安再改一次:“ 这是一个 ...
老西安 发表于 2012-3-6 11:31
老西安明察秋毫,俺又被揪了个正着!水色还是如假包换的水色,只是好久没在燕谈说话,越发的不严谨起来,今天开始俺要每天晚上做做倒立,把血液往大脑上赶,哈哈。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2-3-8 21:50

疯狂与优雅,这也正是燕谈杨林的风格写照。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8 22:48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3-9 11:49 编辑
老西安明察秋毫,俺又被揪了个正着!水色还是如假包换的水色,只是好久没在燕谈说话,越发的不严谨起来,今天开始俺要每天晚上做做倒立,把血液往大脑上赶,哈哈。
水色 发表于 2012-3-8 21:49
有这么省事的健脑益智妙法?可惜俺体重现在太大,连半个倒立也打不了了。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2-3-9 00:16

老西安明察秋毫,俺又被揪了个正着!水色还是如假包换的水色,只是好久没在燕谈说话,越发的不严谨起来,今天开始俺要每天晚上做做倒立,把血液往大脑上赶,哈哈。
水色 发表于 2012-3-8 21:49
水色,快回来说话,使劲说,努力说,多说些,说多些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9 15:34

[attach]50949[/attach]

[attach]50950[/attach]

[attach]50951[/attach]

[attach]50952[/attach]

[attach]50953[/attach]

[attach]50954[/attach]

[attach]50955[/attach]

[attach]50956[/attach]

[attach]50957[/attach]

[attach]50958[/attach]

[attach]50959[/attach]

[attach]50960[/attach]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9 17:26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3-10 09:21 编辑

作品的诗性品质是如何形成的,有没有一个具体的评价标准,个体之间的理解有多大差异,这都不太好说。不过通过相互交流可以得到认同,达到默契。比如网友只需要说出“我喜欢”,我就知道了,我知道施国英、水笺、杜雅萍是真心喜欢,我甚至知道她们的喜欢程度和她们之间的差别。我也知道说出“优雅”二字的铁地对他的理解程度。我还知道水色说不知道从那里得知毕加索一辈子对他耿耿于怀,临死还念叨他的名字是什么意思。我知道水色比一般人更了解这个画家。老西安嘛,看懂看不懂都是浮皮潦草,但我相信他的聪明,这是暂时的。流星雨是艺术发烧友,对艺术的热情会使人多享受到一层生活。我听说毕加索说莫迪里阿尼是神,毕加索无法达到的东西,莫氏轻易就达到了,他给毕加索竖了一堵墙,使毕加索既无法逾越,也无法绕开,他不像布拉克那样轻易就被毕加索屏蔽了。我想毕加索会对莫迪里阿尼怀有非常严重的羡慕嫉妒恨,他一生都会无法释怀,爱与恨。莫氏活着的时候,毕加索肯定只要想到他就会不自在,说不定时常会想:怎么在我的时代会有这么个家伙的存在,人们以后会越来越发现我不如他的,我在他的面前就是个低能的画匠,虽然他快饿死了,我快撑死了。不知道莫迪里阿尼对毕加索怎样想,设想这两个家伙当时就是这样互相仇恨着,从而都迸发出惊人的创作热情,生怕画出叫对方笑话的作品,从而对自己要求异常严格。我不知道莫迪里阿尼对毕加索的成功是怎样看的,是否嫉妒他商业上的成功也无从知晓,不过我敢肯定他对毕加索的绘画才能是不屑一顾的,这是直觉,没有演绎推理,也没有根据。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12-3-9 17:36

他的画是优雅并忧伤着的说~~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2-3-9 18:51

以为在男女关系中莫像婴儿,而毕加索像上帝,毕氏是侵占和掠夺,在侵占一个女人身体的过程中,掠夺一个她的意志,分裂她的人格,女人是他生命中的配角,是奴隶,我相信女人爱他的才华胜过爱他这个人。而莫氏是沉湎和仰视,沉湎女性的肉体,仰视女人有别于男人的柔软,甚至恶毒,女人是他生命里的主角,是母亲,是姐妹,女人爱他这个人胜过爱他的才华。呵呵,俺乱说~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9 22:56

以为在男女关系中莫像婴儿,而毕加索像上帝,毕氏是侵占和掠夺,在侵占一个女人身体的过程中,掠夺一个她的意志,分裂她的人格,女人是他生命中的配角,是奴隶,我相信女人爱他的才华胜过爱他这个人。而莫氏是沉湎和 ...
水笺 发表于 2012-3-9 18:51
水笺是两面不得罪,或者两面都得罪的说法。谁知道他们想听什么,不过有一点是对的,他们都不想当情圣,而是只想当一个合格的情人。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9 23:01

虽是人物变形,但其神气都不陌生,都有在记忆中的人脸上见过的感觉。想半天却又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一个。
梅茗 发表于 2012-3-6 10:21
艺术最大的功效就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莫迪里阿尼毫无缘由地使我们想起了似曾相识而又从未相识的人。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10 09:31

为什么把脸画的这么长?
地铁迷 发表于 2012-3-6 01:59
这个问题只好问他自己,我不知道他活着的时候有没有人给他提这个问题。不过椭圆形的脸蛋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中国人会受不了他对于五官所进行的外科手术,活像是些受过外伤,然后被蹩脚的医生重新缝合过的面孔。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些面孔那么迷人,即使毕加索也莫名其妙,所以才对他产生了神的喟叹。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3-15 12:13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3-15 13:49 编辑

网上看了一段电影视频,有点吃惊的是莫迪里阿尼与毕加索的纠葛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毕加索对莫迪里阿尼的偏执简直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他明知道莫氏绘画的价值,却用一种最残忍的手段来进行蔑视,这简直是魔鬼级的小人手段,可他最后又为莫迪里阿尼画了一幅杰出的肖像(不知是不是电影编造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3GI50QZgug/?fr=rec1
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开头,又找到一个完整的,可是没有中文字幕: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zChdSEC9C0/
作者: Sophie    时间: 2012-4-28 00:20

首先,他原来是做雕塑的,其次,他的不羁毁掉了他。
《莫迪里阿尼》这个电影有的,不妨一看。虽然电影不可能最写实,但总会让我们有些更深入的了解。

至于毕同学,他的对待女人的态度也折射了他的某种不完美。对小莫做的过分也不算什么。同行间相斥很正常,其二,谁优秀谁容易被害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4-28 10:26

欢迎苏菲,说的很好。老毕和小莫相比,我越来越喜欢小莫。
作者: 老李北海鱼    时间: 2012-5-19 13:50

23# 流星雨
上帝已死,生活依然继续。说的精彩极了。世俗的内敛和安详。上帝死了我们还有六祖还有生活。人类总要离开襁褓的,但不是变成野兽。这就是莫迪里阿尼表达的魅力吧。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