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一目十行的小姑娘 [打印本页]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9-9 19:09     标题: 一目十行的小姑娘

本帖最后由 棋子 于 2014-9-9 19:12 编辑

有的人读书快,快到“一目十行”不足以形容其快的程度。 据说这种人的大脑也不同于常人,仪器能测出来,他们在读书时,大脑皮层的活跃区域要广于普通人。      
        我年轻时见过一个神童,我读一页,他已经读了五页。不过那是一本普通的书。就是说,那本书属于较通俗易懂的。此后我再没亲眼见过读得那么快的。不过我自己的读书体会是,有些人肯定不只是读得快,而且读得深。这不是亲眼目睹,是判断出来的。只要看懂书的内容,知道其中谈的东西来自哪些方面(包括引文),再了解一下作者的年龄,就不难推断。
      两个月前,和一女同事去一所学校做讲座,女同事把她女儿也带去了。车上我和同事交谈,小姑娘一言不发。车小,我也没注意她在干什么。只知道她刚上大一,她妈妈带她去,是因为她男朋友在我们去的那个城市。回来的路上,小姑娘开始跟我聊天,谈她在大一第二个学期读的书,有康德的三大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等等。我连说“好,了不起”。
      我不好意思跟她讲:“这些书,我在你这个年纪,一个学期读一本都是不可能的。你读懂了吗?”
      也许她是天才,可她只跟我报了书名,没谈任何问题。她太小了,我不忍心跟她说,读书不是把书翻一遍,尤其是那样的书。
      有些人看书确实快。快不仅是一种速度上的优势,它还意味着,可以读得更多。这当然不是说看报纸,更不是说看小人书,那样的书我也能读得很快,很多。像小姑娘提到的那些书,读得快也读得多,是令人羡慕的。可要是没读懂,那就什么也不是。
      燕谈也有读得快、读得多的。可还没有让我羡慕的。某些书对我来说就是人小书,读这种书对我来说是浪费时间。还有些书难度并不大,可我能看出来,读者并没有读懂。比如,自以为发现了作者的某个错误的、站不住脚的观点,猛批一通。可他批判作者的那种观点,恰恰是书中早就讨论过了的。
      我读得慢,所以也读得少。不过除非决心不读,否则我不会在没读懂时谈论一本书。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9-9 19:59

哲学书不知道,但文学书在某一个年龄段可以一目十行的,它用不着咬文嚼字,但你体会到了书中的意境,情感表达方法,书中的故事性也紧紧扣着你的小心脏,或许,在另一个时间,因为你接受了书中的认识观,价值观,你的小宇宙就爆发了。
作者: 菜农    时间: 2014-9-9 20:04

书是人写的,有人写,有人看,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发生和接收的系统,涉及编码译码的效率,单论看书快慢,是指接收通道和译码的效率问题,一串文字,表示什么意思,有一个译码的过程,例如,一个英文不太熟练的人看外文书,需要边看边查字典,这个译码就非常慢了,至于不懂英文的人看英文书,干脆译码不了,也可以看,看到都是蚯蚓一样的字符。一个中国人写另一个中国人看,似乎不存在译码问题,其实也有。
例如一个搞文学的人,看一本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书,尽管每一个汉字和英文字符都认识,看起来会非常慢,甚至很多术语也要查字典,而一个计算机图像的专家,看另一个专家的书,可以一目十行,这是译码的规则不对等,如果搞文学的人一定要看懂技术书,也可以,只是慢慢从定义开始而已。
即使文学里面,语言风格也有不同的,仔细考量,也有快慢问题,只是不易察觉了。

由此看来,看书这个快慢,存在译码的问题,里面的因素太多,实在不能简单评判优劣。大致译码系统近似的作者与读者,互相心领神会快一些,有些人译码系统丰富,包容性强,什么书都读起来快,这个有可能,有些人译码系统单一,只吸收对自己口味的书,其余的一概看不进,这个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相似译码系统的人互相读起来快,刚才讲的同专业人阅读就快一些,最快就是本人读本人。

这个最典型特列,作者自己看自己写的书,当然很快,一般作者对于刚写好的书,不要说一目十行,一目百行一目千行也可以的,因为是他自己写的,这是信源与信宿是同一人,不过时间久了,作者自己也会忘记自己以前写的什么,一些作家在晚年看自己的书,看起来也慢,往往会修正自己书中的错误,在第二版时,对一些描述做修正,我们看到巨著的再版说明中,作者会有一长串修改意见,这里我们认为作者是伟大的。

当然我们的传统教育有个问题,就是皇帝金口玉言,圣人都是真理,不习惯人们对圣人质疑,一旦出现一些反对权威的言论,往往被认为离经叛道,马上以圣人自居,以传道士心态驳斥一番,这个其实是守旧落后的,不符合现代认识,应该宽容批评,对任何人批评都要允许。
作者: 菜农    时间: 2014-9-9 20:08

小人书,就是漫画书,有时大人不一定比小孩读起来快,例如,我看女儿的小人书非常吃力,老是问她这几句话到底哪个是先说的?女儿告诉我很多规则,我也记不清,结果只好放弃了,而女儿一直喜欢看,即使长大了,偶然也要看一个系列的最新版的书,她习惯了。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4-9-10 08:50     标题: 同意一楼。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4-9-10 09:01 编辑

@
    到底应该怎样阅读?阅读最好放慢速度。

    有两种读书的人,是不适合慢读的:一是为了应试,一是为了应景。这两类读书,都求多、块、好、省。

    作家周实说:“我还是喜欢捧着书,一行,一行,慢慢读。读累了,闭上眼睛想一想。舒服了,又再接着读。人们对于速度的追求使手工业近乎灭亡。而手工业所代表的却是耐心,独特,精致。”

    读书如何慢才叫慢速度呢?女作家铁凝年近五十完婚,谈到冰心老人曾经送她一句话,一直珍藏了16年:“你不要找,你要等!”听这话犹如面对一道睿智的哲理,而哲理是具有普遍性的。

    我觉得,这话是衡量速度的最好卡尺。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为什么演绎成了一曲葬花的悲剧?是因为她太急。她急切切的找,她不知道等,她来不及等。她处事太集中、太性急、太专一、太直接了!

    读书,读经典。最后成为身心的一部分,都是“等”中慢读的人。在刘梦溪编撰的《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中,专家们论著的字里行间,也没有气急败坏“找”的痕迹。他们不像后来的人那样,为了种种需要,在《红楼梦》中挖掘、翻找。后来人读《红楼梦》就是机械地找人物、找主题、找情节;找大过节、找帐簿、找历史;找影射、找传记、找对证,最后找出一个阶级斗争来。这样招徕找去,一部《红楼梦》被找散了、找冷了、找得冰冰凉了,翻来覆去地找成了一个空壳。

    古人不会为出集子而写作,所以书很薄,但味很厚,也经世不衰。

    人们多看动物世界。具有高智商的动物,那些在金字塔顶的动物,它们的速度很慢。智商的高低,处决于是否“等”。眼镜王蛇在树上等,鳄鱼在河里等,狮子伏在高高的岩石上等……只有低等动物,才白天黑夜四处搜寻。“找”的动物是没有悟性的;悟性属于那种“等”的动物。

    同样,急急忙忙想从书中“找”出什么来的人,也是缺乏悟性的。企图在书山籍海里找主题、哲理、真谛……,一本书捡起又丢下,即便一架书一架书都读完了。他们最多只落得一个“职业读书人”的“桂冠”。在燕谈一篇名为《一个人的阅读——2005年阅读书目》帖子里,有人列出在2005年“52周读书110本”的目录(这还不算最后罗列的70余册,其中还包括《追忆似水年华》等几本厚书)。结果被另一群网友“痛骂吹牛,不相信。”——这样的速度不是一目十行,而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一目百行不止!

    返回去,看看博物馆里的遗存,世界上有质有量、有传世价值、有品位格调的东西,无不来源于“慢”,是“慢”打磨的结果。“慢”读是时间性的,更是生存状态的。比如悠闲,非功利、消遣、审美、无用……

    所以,阅读最好要放慢速度,这是一个生活信念问题。亚里士多德说:悠闲是幸福的本质。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4-9-10 08:58

书是人写的,有人写,有人看,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发生和接收的系统,涉及编码译码的效率,单论看书快慢,是指接收通道和译码的效率问题,一串文字,表示什么意思,有一个译码的过程,例如,一个英文不太熟练的人 ...
菜农 发表于 2014-9-9 20:04
菜农说的信息论道理没错,但书跟书不一样。我的理解,一楼那些书,可是轴心的书,决定了抵达这个时代的知识、思想和信仰,后边的书都围着它们转。肯定要反复读,小姑娘属于初读吧,也无大碍。
作者: 菜农    时间: 2014-9-10 09:13

慢看有慢看的滋味,快看有快看的效率,目的不同,各取所需,自由自在。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4-9-10 09:37

慢看有慢看的滋味,快看有快看的效率,目的不同,各取所需,自由自在。
菜农 发表于 2014-9-10 09:13
是的。

现在有一个终身学习的概念,大学期间功利读书也是必要的,毕业后闲下来,喜欢的书慢慢读,反复读,与人生相伴是幸福的。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9-10 09:39

吹笛5楼说得太好了。比我一楼说得准确,也更有韵味。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0 09:51

指桑骂槐,含沙射影是某些人全部的本领和能耐了。

且不说我已经引用了很多次,指出那个观点的问题已经基本上成为共识(甚至阿伦特的辩护者也要特别提出辩护一番),

话说某些人到底有没有读过某些书的证据现在还一个都拿不出来呢。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0 09:54

顺便说下

LZ为之打抱不平的那个“著名作家”

最近不仅被一家出版社揭发持续两年对该出版社进行诽谤,而且还毫无根据地诽谤两位资深翻译家

还被这家出版社控告侵犯版权。

啧啧,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0 10:00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4-9-10 10:21 编辑

另外,主帖的观点的可笑之处还在于

不错,作者对那个观点是进行过讨论

但是不代表作者的讨论是完美无缺的,是无可置疑的,是无可争辩的

这是起码的常识和ABC。


“作者讨论过了”就不能进行批评了

首先根本没有这样的强盗逻辑

其次这样一来所有的学术讨论都可以不必进行了(所以根本是强盗逻辑)。


事实上我只要举出一个LZ不认同的观点,


LZ的脸就会变化。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0 10:03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4-9-10 10:25 编辑

当然啦

一开始以所谓“思想家”的面目出现,并且满口“独立”、“自由”的

被驳斥得哑口无言(事实上正如我引用的文献表明的,LZ自己最少没读过《起源》的英文版,《论革命》最少近期内也没读过)

之后


就马上化身合格书籍/思想审查委员会成员/主席的

我见得多了。

LZ就不必特别跳出来表现了。
作者: 100d161    时间: 2014-9-10 12:48

现在网络信息量这么大,我就不会每本书细细读,需要什么信息,百度一下,全都有了,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用于工作、娱乐。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9-10 14:51

我小时候看的小人书,或者连环画,现在叫儿童绘本。几年前看过一个绘本,画得很精致。不过这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它的内容是关于死亡的。死亡是一个哲学问题。这个以死亡为主题的绘本,显然是在对幼儿进行死亡意识方面的教育。哲学能成为幼儿教育的主题和内容,这是我小的时候所没有的。
      绘本现在还是一个研究的课题,有各种关于绘本的内容、风格、画面设计、叙事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总之,现在的幼儿教育,确实很发达。我小时候看的小人书或连环画,都是以讲故事为主,辅之以图画。现在的绘本,如果大人不懂它的内涵,或者大人懂没有时间给孩子讲,小孩子自己是很难理解透彻的。我曾给一对盲人夫妇,她们都是我的按摩师,给他们的孩子送了几个我觉得非常不错的绘本。可他们一点也不领情。我想,也不怪他们。他们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他们的父母。可他们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看不懂。这不奇怪。有些书,成人也读不懂,需要看评论、导读或解读一类的二手文献。大多数成人,尤其是已经读到硕士、博士的,没几个会坦诚自己读不懂。
      从小人书、连环画,到绘本,时代进步了。我想今天的儿童肯定比我们以前要聪明得多。不过绘本终究是给孩子看的。如果需要能看懂的大人给予指导,孩子才能读懂,我想这样的绘本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太深了。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0 14:54

笑死了

某些人真是死鸭子嘴硬

那好,我再重复一下

1、阿伦特对包括福利国家在内的“干预”的反对

不仅有她本人的文字表明

而且我已经引用了Agnes Heller和Ferenc Feher,以及莱斯诺夫的观点加以佐证


某些人硬要视而不见呢?

还是说,凡是在这个问题上批评阿伦特的人都是读不懂呢?

这种手法和那帮儒家信徒何其相似!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0 15:06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4-9-10 15:18 编辑

2、至于说到“读没读懂”

呵呵,

某些人连阿伦特和亚里士多德之间的渊源——都不甚了了

连阿伦特在什么地方引证亚里士多德,为了论证什么问题而引证

这么基本的问题都错得一塌糊涂


而这个渊源是任何一本阿伦特理论的导读、评论和解读

都要承认的,

包括阿伦特的传记都必然提及的

很明显,某些人的所谓“教导”

根本是自己抽自己耳光。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0 15:17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4-9-10 15:38 编辑

顺便说一下

刚才重新翻了一下Phillip Hansen的阿伦特传记

这本传记的导言中,以及第二章中提及

Kateb,Jacoby等学者对阿伦特的思想提出了和我类似的批评(Kateb有关“福利国家”问题的批评见该书中文版第98页)


反正在某些人看来,这个问题是禁止批评的,谁这么批评阿伦特就说明这个人没有读懂阿伦特,对吧?


世界多美好……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0 15:35

给某些人的行为总结一下,还是以阿伦特为例

1、这些人很明显没看过阿伦特著作的最少英文版

很明显也没看过传记、导读、解读等“二手资料”

对阿伦特理论的渊源也完全搞错了


2、就是这样一个三手知道分子做派的人

大言不惭地指责他人“没有读懂”
……

矮油


还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呢。
作者: 100d161    时间: 2014-9-10 15:38

19# 三苗

三苗,也许你读的书不少,但是你写的文章实在惨不忍睹。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0 15:39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4-9-10 15:43 编辑

20# 100d161


不好意思



我想我,以及晓梦已经说过了


你显然不具备评判这些文章水准的能力。


你有权发表你的观点


但是我对你的观点置之不理,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不会浪费任何时间与精力在你的观点上。

有问题吗?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0 15:41

20# 100d161

根据你上论坛以来发表的帖子的水平等等


很明显


《环球时报》,大概还有戴旭啦罗援啦等人的观点对你的胃口


抱歉,


我不屑于……有问题嘛?
作者: 100d161    时间: 2014-9-10 15:47

22# 三苗

你的文章大概是“绝世高手”才看的懂,也就是传说中的”火云邪神“之类的人才看得懂。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9-10 16:11

现在的孩子也不好教啊。
      有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行时设计了一堂课,讲的就是我在15楼提到那个关于死亡的绘本。这是一堂公开课,台下坐着幼儿园的园长,还有视导员。这学生不敢怠慢,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上课时,其他孩子都很认真地在听,只有小明(化名)不听,不停地摆弄手里的手枪,瞄来瞄去。实习老师只好停下来,下面她和小明的对话:
      老师:小明为什么不听啊?
      小明:这个故事不好玩。
      老师:那小明喜欢听什么故事啊?
      小明:打仗的!
      老师:打仗会死人的。(她想把话题引到课堂上来)
      小明:打仗好玩、过瘾。
      老师:小明喜欢打仗?要是被敌人打死了呢?
      小明:不会的,我先把敌人打死!
      老师:可敌人也想先把你打死啊。
      小明:他休想。我有枪。
      老师:可敌人也有枪啊。
      小明:我还有冲锋枪、机关枪。
      老师:要是敌人也有这些枪呢?
      小明:那我就开坦克,还有飞机,还有导弹。我把他们全家都扫平了。
      老师没话说了…………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0 16:24

笑死了

某些人还真以“导师”自居了么?


这种连自己观点的依据都拿不出来的“导师”

这么多年下来误了多少人的子弟????


只怕是要车载斗量了吧?


还真是不要脸啊,某些人。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0 16:29

还有啊

某些人整天装出一副“学术”面目


那好,学术讨论的基本规则和规范是什么?


比如讨论阿伦特的观点吧

是不是要以阿伦特本人的文字作为依据?


这些人呢


不仅一个字都提不出来

而且翻来覆去就是“不懂”之类的

依据呢?一概没有。


某些人的“学术”就是这样的么?????


这个人如果现在,或者曾经在某高校任职


那么只能说明这个高校的水平实在不敢令人恭维啊,


连起码的学术入门能力都没有。
作者: 菜农    时间: 2014-9-10 17:47

应该说读书本身的事情,就事论事,攻击其网友的人身、职务、能力,都是不对的,漫天飞的片言碎语,污染严重,发展严重了,又要禁言什么了。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0 18:21

27# 菜农

这个主帖本身就是在含沙射影地进行攻击。


投桃报李而已。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4-9-10 18:21

我建议把这个彻底驱逐,神马玩意儿,宽容不是要宽容这种垃圾语言吧?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4-9-11 09:10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4-9-11 09:11 编辑
现在的孩子也不好教啊。
      有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行时设计了一堂课,讲的就是我在15楼提到那个关于死亡的绘本。这是一堂公开课,台下坐着幼儿园的园长,还有视导员。这学生不敢怠慢,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 ...
棋子 发表于 2014-9-10 16:11
孩子的开悟是有先后的,就像你前边说的,家教很重要。环境育人,蒙昧必有无知的环境,加上悟性不够,暴戾者内心大凡脆弱片面的多,这也是老天的分工吧~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1 15:54

30# 吹笛在湖北

也许在你的字典里

“全面”和捣糨糊是同义词


不过很遗憾,你的观点不具有效力。
作者: 竹南    时间: 2014-9-11 17:39

27# 菜农  

这个主帖本身就是在含沙射影地进行攻击。


投桃报李而已。
三苗 发表于 2014-9-10 18:21
你可以认为主贴是“含沙射影地进行攻击”,但请证明你的观点,而不是在本帖后面东一榔头西一棒说些无关主题的东西。
歪楼并不禁止,但你在论坛的文字特点向来处于擦枪走火的边缘,如果你继续这么歪楼,我将会考虑删除你的无关跟帖。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1 17:47

32# 竹南

众所周知

主帖作者和我在版务版曾经就阿伦特的观点问题发生过争执

主帖作者在主帖中的观点几乎是他(她?)当时观点的重复。


亦即

在不仅他自己没有任何证据


而且我已经非常明确地列举出了他所犯错误的依据

的条件下


他(她)继续对我进行同样的攻击。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1 17:48

32# 竹南

在我回复之后

主帖作者不仅没有否认


而且继续更加明确地对我进行无端的攻击。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1 17:50

32# 竹南

何况

从版务版那个阿伦特的帖子的第一个回帖开始



大家都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


我列举了非常明确、详细的论据证明我的观点

相反,恰恰是主帖作者,除了他(她)的主观指责和攻击之外

并没有提出任何有力的证据和论据证明他(她)的观点。


在这个意义上

违规的恰恰是主帖作者,而不是我。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1 17:56

32# 竹南

通过以上总结

可以非常明确地发现

主帖作者不仅举不出任何证据证明

他(她)看过阿伦特本人的原著

甚至是阿伦特的传记,


他(她)自己要求的二手导读、解读、评论等等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

他(她)一直在对我进行攻击


请问我做出相应的反击是不是不可以?
作者: 竹南    时间: 2014-9-11 18:07

你上面的三个帖子,我分别看到的关键词句是“众所周知”、“继续更加明确地对我进行无端的攻击。”大家都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我建议你证明你所指责的“含沙射影地进行攻击”,你就是这样证明的吗?你一个链接和原帖引用都没给出来,莫非让我去爬几百上千的旧楼?
我记得晓梦称赞过你的论文,我没读过,不予置评。但如果你真想与他人好好交流,建议你把你写论文的严谨精神带一些到论坛交流中,而不是习惯性地让别人去翻书或脑补。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1 18:18

37# 竹南

http://www.yantan.cc/bbs/thread-118445-8-1.html


我和主帖作者争论的原帖在这里

我在221-231楼非常详细地列出了

1、阿伦特本人的观点,具体到了页码,所引证著作的出版年份和版本

2、其他学者对阿伦特的评论,也是具体到了页码,所引证著作的出版年份和版本



请问主帖作者“棋子”的相应举证在哪里?

棋子的观点在169楼和232楼,主帖中又重复了一遍。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9-11 18:37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4-9-11 18:38 编辑

三苗有点对号入座的意思,太敏感。

主帖就也就一句:燕谈某些人读书快(一目十行),不特指你。你要辩就辩读书快,还是读书慢,那个更合适就行了,同时也为自己辩护了。如我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快是数一数二的,现在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现在读书的话,我就读得较慢了。
我认为读书快和慢没有绝对的不是。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1 18:43

39# 水笺



主帖最后两句话


很明显是延续作者之前的观点


对我进行含沙射影的攻击。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9-11 18:52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4-9-11 18:56 编辑
39# 水笺  



主帖最后两句话


很明显是延续作者之前的观点


对我进行含沙射影的攻击。
三苗 发表于 2014-9-11 18:43
这也不算攻击,如果你读书快是你的特质,也没有什么不好。这点你应该心安理得。如果你的确不愉快,避开也是上策,因为好多人在主帖里读不出是针对你,我甚至都认为,说出了某一年月的我呢。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1 18:57

41# 水笺

首先

认为读书快是好的,这是你的观点,


但是很显然并不是主帖作者的观点。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1 18:59

41# 水笺

其次

主帖作者不仅是在攻击我

而且还是在没有任何依据

事实上还是我已经提出了非常详细和直接的证据

亦即阿伦特的观点原文证明他(她)的观点是错误的

而且主帖作者提不出任何依据表明他(她)读过阿伦特

甚至可以说有证据表明他(她)根本没读过阿伦特的情况下


进行的攻击。



这样的攻击……呵呵。
作者: 竹南    时间: 2014-9-11 19:11

37# 竹南  

http://www.yantan.cc/bbs/thread-118445-8-1.html


我和主帖作者争论的原帖在这里

我在221-231楼非常详细地列出了

1、阿伦特本人的观点,具体到了页码,所引证著作的出版年份和版本

2、 ...
三苗 发表于 2014-9-11 18:18
你需要证明的不是棋子有无攻击你,而是主楼有无对你”含沙射影地进行攻击“。你要证明的是【主楼内容】和【攻击你】的相关性,光列举是肯定是不够的。
我精力有限,在这个问题上不再多说,保持原来的看法。建议三苗不要继续歪楼挑衅,楼主的表现已经非常克制。如果三苗执意认为有人再攻击你,请另开主楼,兼顾条理和逻辑,我想会有人感兴趣的。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1 19:19

44# 竹南

那我就指出了

主帖作者一直认为我没有读懂阿伦特

“自以为发现了作者的某个错误的、站不住脚的观点,猛批一通。可他批判作者的那种观点,恰恰是书中早就讨论过了的。”

这句话我贴给你的那个链接里

主帖作者就说过

这里再次重复了一遍


我当然有理由认为他(她)对我进行了攻击,这是第一。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1 19:23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4-9-11 19:25 编辑

44# 竹南

第二,

主帖作者之前就攻击过我的学识

在版务版的那个链接里他继续攻击

并且我没有看到此人在我列举出大量证据之后有任何改变(当然我也不屑于)

所以我当然有理由认为主帖作者是继续对我进行攻击。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9-11 23:12

孩子的开悟是有先后的,就像你前边说的,家教很重要。环境育人,蒙昧必有无知的环境,加上悟性不够,暴戾者内心大凡脆弱片面的多,这也是老天的分工吧~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4-9-11 09:10
还真是这样。
      继续说那个可怜的实习生。这堂课事后的公开课评议,实习生遭到幼儿园园长的批评。园长认为,实习老师应该因势立导,乘机对小明和全班孩子进行英雄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园长的看法是,什么死亡教育?!幼儿要这种教育有什么用?完全是唯心主义的!本校的指导老师听傻了,无话可说。
作者: 100d161    时间: 2014-9-11 23:56

建议棋子老师多去学学“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 拯唯冬    时间: 2014-9-12 04:55

热脸贴了个凉屁股。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2 06:54

41# 水笺


当然


如果主帖作者公开承认

他(她)在阿伦特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


他(她)没有读懂阿伦特,

他(她)没有读过阿伦特的原著


也没有读过阿伦特的二手导读、解读和评论,甚至传记


那我就不认为他(她)在含沙射影地攻击我


如何?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2 08:11

主帖作者的其它问题

比如蓄意歪曲我的观点——就目前的粗略统计是三次


我也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4-9-12 08:54

做个搬运工,搬来分享。

李劼——

人与书的缘份一如人与人的缘分。有些人看上去朋友很多,关键时刻发现,大都是酒肉朋友。读书亦如是。放了一房间的书,却一本都没真正读懂过,仅止于炫耀。也有读了点皮毛就产生了占有感,听到别人说起会愤怒,好像染指了他妻室。另一种占有是白相人式的,像拎着鸟笼子般把玩版本,卖弄学识,伪装内行。

所谓泰斗人物,都是具有开创意味的学者。近代屈指数来,也就是王国维、陈寅恪、章太炎三大家。其他人物,只能说是各有所长。但即便如此,这三家与先秦诸子,还是难望项背。所以说,中国式的文艺复兴,以能否回复到先秦诸子为标记。有这种标记意味的文字,木心算一个。

识字不等于能读书。能读书不等于读懂书。读懂书不等于能写书,能写书不等于有创见,有创见不等于有创造,有创造不等于有境界,有境界不等于名满天下,千古传诵。中国历史上走过太多的有境界而默默无闻之人。上古的高人,以无言为至境。换句话说,凭仗语言成名,已然略逊一筹。读书写书至此,才叫明白。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4-9-12 08:59

15# 棋子
儿童图书,许多是为了满足家长和编辑、作者,而不是儿童。当然,如果调查的话,也会让人有点丧气,孩子们很喜欢的会是奥特曼。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9-12 09:04

建议棋子老师多去学学“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100d161 发表于 2014-9-11 23:56
好的,有空去学习。
     其实每个国家都有爱国主义教育。但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教育,和那位实习生的公开课内容没有关系,就像音乐课是音乐课,体育课是体育课。让一位音乐老师课堂上不失时机地体育,是很荒唐的。何况那还是一堂公开课。
     主要还是园长不明白,死亡意识是人一生中极为重要的意识事件。儿童迟早会遭遇这个事件,并因为意识到死亡而震惊。如果无动于衷或麻木不仁,那可能是小心灵已经严重扭曲了。这就可能是吹笛说的那种情况了。
作者: 100d161    时间: 2014-9-12 09:10

本帖最后由 100d161 于 2014-9-12 09:14 编辑

54# 棋子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据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局官方微博消息,今天下午,闸北区教育局关注到网上反映民办上海市震旦外国语幼儿园曾在今年6月27日幼儿毕业典礼上使用日本《军舰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的事件,并于第一时间进行了核实,情况基本属实。
  区教育局立即责成上海市震旦外国语幼儿园董事会作出深刻检查,向社会公开致歉,并对幼儿园园长及相关教师作出严肃处理。据悉,幼儿园董事会已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了停职检查的决定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2 09:16

52# 吹笛在湖北

某些人啊

一边自我标榜什么“独立”、“自由”,还有“全面”


对自己和自己支持的观点搞“句句是真理” ……

嘿嘿。


我这可不是在说你哈。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9-12 09:17

54# 棋子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据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局官方微博消息,今天下午,闸北区教育局关注到网上反映民办上海市震旦外国语幼儿园曾在今年6月27日幼儿毕业典礼上使用《军舰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的事件,并于 ...
100d161 发表于 2014-9-12 09:10
那个实习生讲的绘本,和爱国主义没有冲突,内容是说一片落叶。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9-12 09:18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4-9-12 09:20 编辑
41# 水笺  


当然


如果主帖作者公开承认

他(她)在阿伦特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


他(她)没有读懂阿伦特,

他(她)没有读过阿伦特的原著




也没有读过阿伦特的二手导读、解读和评论,甚至传记 ...
三苗 发表于 2014-9-12 06:54
首先别人读没有读懂阿伦特的原著,不是你我说了算,这儿是不是小学课堂,得听老师的,所以公开承认“犯了错误”,是不可能的。
读阿伦特的原著,各有各的读法,就像中国的《金瓶梅》。《红楼梦》,读得整出一个红学金学来,还不会罢休。
所以,你认为你理解阿伦特的思想是对的,可以继续。但也要给别人一个空间。
另外,这个主帖根本没有提阿伦特,非把他拉进这个帖,和因阿伦特的原著在燕谈引出的故事再炒炒,因此而产生争论,注意文风就OK了,
作者: 100d161    时间: 2014-9-12 09:19

54# 棋子

幼儿园园长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放旧日本海军军歌,其心可诛啊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9-12 09:19

15# 棋子
儿童图书,许多是为了满足家长和编辑、作者,而不是儿童。当然,如果调查的话,也会让人有点丧气,孩子们很喜欢的会是奥特曼。
ironland 发表于 2014-9-12 08:59
确实是这样。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9-12 09:22

54# 棋子

幼儿园园长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放旧日本海军军歌,其心可诛啊
100d161 发表于 2014-9-12 09:19
要是幼儿园园长不知道那是日本军歌呢?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2 09:23

58# 水笺

1、当然不是我说了算

事实上在版务版的那个帖子里我已经举出了证据


贴出了《起源》的原文


以及《论革命》的相关内容,这里就不重复了。

很明显,“棋子”无力回应。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2 09:24

58# 水笺

2、阿伦特的作品不是小说,是政治理论。不能这么类比。


何况,从一开始,说“误读”、“没有读懂”的


是“棋子”

不是我


换言之,不给空间的也是“棋子”

不是我,对吧?
作者: 100d161    时间: 2014-9-12 09:26

放日本现代流行歌曲或者动画片的歌曲,当然没问题,
但是放旧日本海军军歌,就太过分了,当年日本军人就是唱着这些军歌侵略中国的,我无法想象在以色列的幼儿园放纳粹军歌会发生什么情况。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9-12 09:32

58# 水笺  

1、当然不是我说了算

事实上在版务版的那个帖子里我已经举出了证据


贴出了《起源》的原文


以及《论革命》的相关内容,这里就不重复了。

很明显,“棋子”无力回应。
三苗 发表于 2014-9-12 09:23
棋子有权力回应或不回应,不回应也不表示无力。

其实你对阿伦特的原著的理解也有人肯首,


但不表示你先入为主(如:这里你就用了“无力回应”这个词)的想法就是对的。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9-12 09:34

放日本现代流行歌曲或者动画片的歌曲,当然没问题,
但是放旧日本海军军歌,就太过分了,当年日本军人就是唱着这些军歌侵略中国的,我无法想象在以色列的幼儿园放纳粹军歌会发生什么情况。
100d161 发表于 2014-9-12 09:26
所以,要通过教育解决无知的问题。可如果教育者也无知,问题就更严重了。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2 09:36

65# 水笺

首先

我贴出的是阿伦特著作的原文,这里还不涉及进一步的“解读”问题。

而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

比如《论革命》中阿伦特在什么地方引用了亚里士多德


引用亚里士多德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是不是“棋子”认为的那个问题

这个并不涉及进一步的解读问题。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9-12 09:38

58# 水笺  

2、阿伦特的作品不是小说,是政治理论。不能这么类比。


何况,从一开始,说“误读”、“没有读懂”的


是“棋子”

不是我


换言之,不给空间的也是“棋子”

不是我,对吧?
三苗 发表于 2014-9-12 09:24
这样类比嘛,我是从现实状况学习并体会得来的,如过去把马列的思想和毛的思想读成唯一正确,其实这是天大的笑话,所以把读文学和读哲学类比一下,不会错到哪儿去吧。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2 09:39

65# 水笺

其次

为什么我说“棋子”无力回应

因为他(她)并不是真的没有回应

我已经贴出来了

很明显

在我贴出阿伦特的原文之后

“棋子”的反应并不是针对原来的问题做讨论


而是蓄意把问题扯开——如果他(她)没有能力理解的话,那么我前面的话就不属于人身攻击,而是对事实的描述了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2 09:40

68# 水笺


我在批评阿伦特


“棋子”在为阿伦特辩护的时候,所采取的正是把阿伦特视为“绝对正确”的手法……嘻嘻。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2 09:44

65# 水笺

3、既然我对阿伦特的看法和批评事实上是很多学者共同持有的观点


并且这些观点在中国国内不难看到——比如莱斯诺夫那本书就是10多年以前出版的,


那么我的另一个结论,


亦即“棋子”没有读过二手的评论、导读、解读(我还加了一个传记)

就是成立的。


而且“棋子”最早对我的“批评”,事实上是攻击,


就是不能成立的。


请他(她)公开承认错误难道不行?


光明正大的事情哎。


难道只有坚持错误才是“不阴暗”的,“阳光”的表现?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9-12 09:55

回三苗:

1,我没有看过去你与棋子关于阿伦特讨论的那个帖,学术上的争论,我的观点是采取并存的态度。所以我会始终认为“请他(她)公开承认错误难道不行?”,是不行的。,即便你有无比的正确性,即便我能看懂阿伦特的原著,即便我跟你的观点一模一样。但我这儿没有这些即便。
2.在论坛,关于承认错误,或道歉,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要尊重。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2 09:59

72# 水笺


首先

我显然没有强迫“棋子”道歉,说实在的我也不屑。


其次

既然“棋子”不肯道歉


那我也有权提出我的观点


指出“棋子”错在哪里



并且对“棋子”不仅犯了错误


而且还在攻击别人的做法表示不满

对吧?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2 10:01

72# 水笺

而且很明显


即使以你的观点看


不能并存的


恰恰是“棋子”

不是我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9-12 10:11

72# 水笺  


首先

我显然没有强迫“棋子”道歉,说实在的我也不屑。


其次

既然“棋子”不肯道歉


那我也有权提出我的观点


指出“棋子”错在哪里



并且对“棋子”不仅犯了错误


...
三苗 发表于 2014-9-12 09:59
请不要肯定棋子犯了什么错误,这儿没有评判员。

这个帖子,棋子没有与你正面,我估计他是不想冒犯你,不是他没有想法。建议退让一个空间,多商榷,少肯定,提出你观点,彼此会舒服点。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2 10:13

75# 水笺

1、“多商榷,少肯定”这个要求我觉得对于“棋子”先生似乎更有意义一些。
作者: 三苗    时间: 2014-9-12 10:14

75# 水笺

2、我已经“退让”了


是“棋子”自己得寸进尺、


所以我只好反击


……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9-12 10:15

75# 水笺  

1、“多商榷,少肯定”这个要求我觉得对于“棋子”先生似乎更有意义一些。
三苗 发表于 2014-9-12 10:13
亲,俺有点事要办,先逃一会儿。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