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贴图] 再试发 [打印本页]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9-29 19:26     标题: 再试发

本帖最后由 不要脸的焊工 于 2014-9-29 19:38 编辑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9-29 19:28

搞定,对不起燕友们!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9-29 19:29

本帖最后由 不要脸的焊工 于 2014-9-29 19:39 编辑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9-29 19:30

本帖最后由 不要脸的焊工 于 2014-9-29 19:40 编辑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9-29 19:32

本帖最后由 不要脸的焊工 于 2014-9-29 19:41 编辑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9-29 19:32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9-29 20:34

书法不错,是哪个的墨宝类?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9-30 10:45

谢楼上谬赞。[img]http://ww3.sinaimg.cn/large/7efff043gw1ekrc47vp4zj21dr0xvdtn.jpg,[/img]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9-30 10:47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9-30 10:50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4-9-30 12:56

呼叫杨大侠~~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4-9-30 13:03

膜拜一下啊,不要脸的字~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4-10-1 00:12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4-10-1 00:14 编辑

啊?!焊工写的??太尼玛不要脸了!!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 16:53

谢歪总版,节日好。
谢笛兄!现在不要脸的字太多,能崇拜过来吗?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 16:58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 16:59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 17:05

zhou版,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太尼玛不要脸了!!”?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4-10-1 17:26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4-10-1 17:27 编辑
zhou版,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太尼玛不要脸了!!”?
不要脸的焊工 发表于 2014-10-1 17:05
没啥,就是利用你的名字表达一下我的惊讶。真的很惊讶,写得太好了。好像你用的笔很特殊。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10-1 23:05

确实写得棒极了。但好像不是一个人写的,有几种字体。可能是我说外行话了。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 16:04

zhou版的解释大妙,让俺懂了冰火两重天。呵呵。质疑,燕谈特色,俺喜欢。
关于“用的笔很特殊”问题,我用的羊毫长锋,不超过20元,非常一般。需强调的是,“用笔”我与当今所谓书家不同。周版看出来,佩服。
棋子:节日问好!谢谬赞。艺术只是喜欢与不喜欢,没有是非之说,更与不懂扯不上关系。
关于你对康德伦理学的理解,以及国内现状微词,依愚见,目前我未见过有谁比你更透彻地理解康德了。在此表示敬意。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 16:05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 16:06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 16:10

再回棋子:上面所有字都是临习作品,米芾、虞世南、孙过庭和王羲之等。米芾是我最喜欢的大书家,在我看来,他改变晋唐人书法的气质。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4-10-2 16:13

,佩服!佩服!焊工好字。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 16:17

24# 水笺
谢水版谬赞,节日问好!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10-2 18:50

关于你对康德伦理学的理解,以及国内现状微词,依愚见,目前我未见过有谁比你更透彻地理解康德了。在此表示敬意。
不要脸的焊工 发表于 2014-10-2 16:04
这个是真过奖了,不敢当啊。
      看来焊工是行家啊,有空多指教!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10-2 18:55

再回棋子:上面所有字都是临习作品,米芾、虞世南、孙过庭和王羲之等。米芾是我最喜欢的大书家,在我看来,他改变晋唐人书法的气质。
不要脸的焊工 发表于 2014-10-2 16:10
难怪!
      我不懂书法。只是凭感觉,觉得这些字不像是普通人能写得出来的。上面提到的这些大家,我只有耳闻。先生有空时,给我们讲讲吧。先谢了!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3 20:48

回棋子:理解康德非常难,即便是大哲学家,比如胡塞尔也说过他读康德,也是读读停停的,所以你的谦词我可以接受。但是,就国内现状来说,你已经做的相当好,这足以让我敬重。
从你回帖看,我以为,你在《纯批》上下了功夫,否则很难理解康德的自由意志问题,以及通俗易懂的回答了伦理学的诸多问题。关于伦理学,文德尔班说:“康德哲学震撼人类心灵的威慑力量主要出于他的伦理世界观的严谨和伟大,而思想的开展又主要与《纯粹理性批判》认识论原则所具有的新形式分不开。”(《哲学史教程》)只有深入理解康德,才会感受到这种震撼心灵的力量。康德通过人类的理性揭示出世间一切伪善,这与我们文化相差很远,因此当你讲述康德伦理学时,想必很多人心里会嘀咕:“不明觉厉”。呵呵。
这里,是我对你在坛子上的诲人不倦表态。其实,我只是哲学爱好者,仅认真读了康德《纯批》,因为不读纯批,无从接续现代哲学,关于他的伦理学也只读了《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还不能与你深入谈论伦理学,有感而发,惭愧,惭愧。
另,我很难胜任在坛子上说书法,因为抓住趣味性和故事性更能打动人感染人,而我只适合理性分析,比如用笔有两种说法中锋和侧锋,或内擫与外拓,其定义是什么?即使说出来了,也都是个人的体验,若我要说明白,必须懂得力学,可是,一提到力学,他们就头晕。我只能无奈。
不多说了,有缘的话,我们见面一聊。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3 20:54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3 20:55


作者: 愚民    时间: 2014-10-3 22:05

确实不错,也看得出来,焊工在临摹不同大家的书法。
更喜欢以上的行书。冒昧一下,焊工有多少年书法史?
作者: 封不怕    时间: 2014-10-4 09:13

放不开,在笼子里转来转去,囚禁的狼抓不到猎物,瘦如土狗了。
你的书法练习是否也映射了你的生活状态?实在是拧巴。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10-4 15:35

惊叹之后是惭愧。一直以为艺术上有灵气的,肯定不会关心哲学。现在看来是多么愚蠢的偏见!
    向焊工致敬!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5 11:40

回愚民——谢谬夸。祝好。不好意思说出临习多少年,懂得用笔,三两年足矣。
回封不怕——谢指点。我是初学者,您对我要求太高了。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5 11:42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5 20:59

回棋子——不好意思,让你误会了。说实话,我花在书法上时间极少,大多精力是耗在纯粹哲学上,所以能理解搞哲学人的苦衷。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世界上最荒唐的职业是哲学教授。但他临终前也说过,他的一生很幸福。呵呵。祝你事业精进。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4-10-6 12:40

真泥马不要脸啦-让砖家肿么活啊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10-8 10:16

35楼不像是临的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10-8 10:30

不懂,就算是临的,我还是觉得非普通书法爱好者能写出来的。这肯定是天赋!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10-8 17:46

楼主最好注明一下那些是自己写的,那些是原帖,以免引起误解。既然是临书,不妨把原帖同时发上,以便让大家对比观摩。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9 09:57

回老程——“真泥马不要脸啦-让砖家肿么活啊”,这是北京方言吗?没见过男高音这么“夸人”。

回杨版——“35楼不像是临的”,不仅此楼是,其他的也不像临的,是我抄的。
所抄的也不认真的,错字丢字甚多,有点不好意思贴出来。

回棋子——感谢你的信任。看来,我得找出原帖部分贴上。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9 10:01

米芾苕溪帖: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9 10:07

35楼十七帖: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9 10:12

孙过庭《书谱》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9 10:15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9 10:30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10-9 11:50

嗯,对比以后看得更清楚了,焊工的字,的确非同小可。虽是临摹,但仍可见自己的风格。我是外行,我只能谈谈感觉印象。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10-9 12:03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4-10-9 12:55 编辑

临书谱的感觉比临米芾的感觉准确。刻帖细节失真,神采也受影响,像你临习的米芾和书谱,有墨迹传世,最好找高清影印本,会事半功倍,少走弯路。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3 17:27

临书谱的感觉比临米芾的感觉准确。刻帖细节失真,神采也受影响,像你临习的米芾和书谱,有墨迹传世,最好找高清影印本,会事半功倍,少走弯路。
杨林 发表于 2014-10-9 12:03
——说的太温柔了,若像封不怕那样点评,我会心存感激的。

回棋子——谢谢你的鼓励。发的诸多临习拙作,目的是想听听书法圈外的感觉敏锐者的直白意见。

临习的礼器碑如下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3 17:29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4-10-13 23:07

楼上的很飘逸,我喜欢刀削斧砍暴力度的,楼主有这样风格的么?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4-10-14 02:22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4-10-14 02:26 编辑

大胆下结论:焊工写的比原帖好,米芾那个最明显。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4 20:34

51# 歪弟

回歪总版——不知道你的“暴力”是否指以下作品:
尉天池(原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书协主席)的作品如下: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4 20:38

徐渭作品是否属于这类暴力?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4 20:51

回zhou版——谢谢你的鼓励!注意到您在燕谈的表现,尽管一些观点我不敢苟同,但你仍是我敬重的人,这个时代难得有像你这样独立思想了。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4-10-14 21:06

53楼看不到,54楼挺彪悍12d" />其实是想看看你写的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5 17:07

回歪总版——我这里能看到53楼尉天池的作品,要么再贴一幅。


这首诗尉天池不知写多少遍了,嘿嘿。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5 17:10





被逼献丑了。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4-10-15 17:28

42楼临米芾的和49、50楼临礼器碑,神似原作,新胜原作,精品。不知不要脸的可割爱让鄙人收藏否?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4-10-15 18:27

功夫了得,我等只能仰望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6 20:00

回老程——又逗我玩了。不过,平生第一次听说要收藏这些破纸片,尽管有点得意忘形,稍定下来,反觉得浑身不自在了。
说句掏心窝的话,临帖我只当作练笔,力争临遍各家,以此检验我的用笔力学理论,至于其他事情,如书法界是否承认或藐视,这已经超出我的能力了,我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

回歪总版——其实,我一直在仰视你和贵论坛。彼此仰视,是在响应温总理说的“仰望星空”。呵呵。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6 20:04

临习龙藏寺碑:



临习蔡襄帖: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4-10-16 22:40

回老程——又逗我玩了。不过,平生第一次听说要收藏这些破纸片,尽管有点得意忘形,稍定下来,反觉得浑身不自在了。
说句掏心窝的话,临帖我只当作练笔,力争临遍各家,以此检验我的用笔力学理论,至于其他事情,如 ...
不要脸的焊工 发表于 2014-10-16 20:00
觉得你写的真好,要不说你临得真好吧,说实话很多字我都不认得,就是看着舒展舒服,我不知道书法家最高境界是神马,是不是自由自在啊~~~

另外请求别再叫总版了,要逼得我用马甲了,俺的老伙计都叫我老歪~~~我又很不喜欢马甲。燕谈的价值真的跟我木多大关系,那是前朝元老和今早新锐们整出来的~~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7 17:34

觉得你写的真好,要不说你临得真好吧,说实话很多字我都不认得,就是看着舒展舒服,我不知道书法家最高境界是神马,是不是自由自在啊~~~

另外请求别再叫总版了,要逼得我用马甲了,俺的老伙计都叫我老歪~~ ...
歪弟 发表于 2014-10-16 22:40
回老歪——谢你鼓励。关于称呼,恭敬不如从命,只能照办。书法最高境界是没有的,不仅书法没有,所有东西都没有,曾有句流行语,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数学中的数也是这样,只有更大,没有最大的。所以,最高境界是什么,庄子的逍遥游精神是最高吗?好像不是,现在的“死猪不怕开水烫”精神,好像更胜一筹哦。呵呵。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10-18 11:45

很想听听焊工的用笔力学原理,很新颖的角度解释用笔。此前孙晓云在《书法有法》中曾经用滑冰的原理解释过书法用笔,焊工如果从力学出发,能够用物理学知识来阐释此事,很可能会破除很多书法迷信,驳斥很多荒谬观点。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8 21:29

很想听听焊工的用笔力学原理,很新颖的角度解释用笔。此前孙晓云在《书法有法》中曾经用滑冰的原理解释过书法用笔,焊工如果从力学出发,能够用物理学知识来阐释此事,很可能会破除很多书法迷信,驳斥很多荒谬观点。
杨林 发表于 2014-10-18 11:45
孙的那个解释我见过,她根据自己用笔来解释的,应当说比前人向前迈了一点。但是她大字写不好,正是她的理论有问题,即捻管法。字小可以用捻管法,但大字绝对不成。
想必你熟悉尉的字,尉是她的老师。但尉基本上是胡闹,纯粹用侧锋,用死力摩擦纸张,毛病的弹性失去了,所以历史上不会有他的位置。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10-18 22:23

孙晓云师从过尉天池,我第一次听说。这且不管,说尉天池胡闹,我倒是同意。其实南京随着林散之去世,书法后继无人已成事实,老先生中胡闹得更厉害的还有个武中奇。这也不说,懂书法者没人真当他书法家。我就是想听听你进一步解释书法与力学的关系,这很有意思。如果涉及专利,那就算了。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19 21:55

孙晓云师从过尉天池,我第一次听说。这且不管,说尉天池胡闹,我倒是同意。其实南京随着林散之去世,书法后继无人已成事实,老先生中胡闹得更厉害的还有个武中奇。这也不说,懂书法者没人真当他书法家。我就是想听听 ...
杨林 发表于 2014-10-18 22:23
我不知道你在大学学过哪些力学?中学物理知识是不够的。
某著名书法杂志主编,曾信心满满要了我论文,后来他要求删去力学部分才同意发表,我说那就算了。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4-10-19 22:23

61# 不要脸的焊工
不逗你你玩儿,42楼临米芾的我真想要,送我如何?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10-20 08:28

某著名书法杂志主编,曾信心满满要了我论文,后来他要求删去力学部分才同意发表,我说那就算了。
不要脸的焊工 发表于 2014-10-19 21:55
好!不能惯坏这些杂志主编,尤其是著名的。
     去年我也遇到这种情况。稿子发过去(也是所谓著名的、权威的),主编说可以发,但要删到一万字以内。我问是不是有废话或重复?他说没有,但他们的杂志从未发过八千字以上的,这是惯例。我只好说,那就算了吧。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10-20 10:27

我不知道你在大学学过哪些力学?中学物理知识是不够的。
某著名书法杂志主编,曾信心满满要了我论文,后来他要求删去力学部分才同意发表,我说那就算了。
不要脸的焊工 发表于 2014-10-19 21:55
我大学没学过物理,只有中学水平的物理知识,现在也忘光了,本想借焊工大作来复习一番,没想到还要大学物理的基础。只能望洋兴叹了。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10-21 12:22

这幅字是二十几岁的一位青年临习的苕溪诗帖,并且是在二十多年前,他没上过大学。可否请焊工根据书法力学理论,分析一下他的得失。

[attach]65319[/attach]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1 20:40

61# 不要脸的焊工
不逗你你玩儿,42楼临米芾的我真想要,送我如何?
老程 发表于 2014-10-19 22:23
老程的喜欢,是赏光,有何不可?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1 21:07

本帖最后由 不要脸的焊工 于 2014-10-21 21:09 编辑
这幅字是二十几岁的一位青年临习的苕溪诗帖,并且是在二十多年前,他没上过大学。可否请焊工根据书法力学理论,分析一下他的得失。

65319
杨林 发表于 2014-10-21 12:22
这位青年如此好学,难得难得。
杨版想必知道,他侧锋尚好,形态把握到位。再细看,中锋行笔问题稍多,细线条有点软塌,一是定锋问题没解决好,二是“牵撇拨赲(音:力)”,即手感如同放风筝那种拨动感似乎没有。可以从《礼器碑》吸收营养。使转也有些问题,对“纵横牵制”似乎领会不够。其实,米芾的“八面出锋”十分了得,我不知道他怎么理解八面出锋的?见笑了。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10-22 16:27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4-10-22 18:07 编辑

焊工说的的确高深,“定锋”的概念第一次听说,从字面大概齐知道是固定中锋的意思。至于“牵撇拨赲”,对在下而言不啻于九玄天书,单是“担夫争道”“拨镫”一类说法已经叫我云里雾里不知所言。幸亏你说了放风筝的感觉,风筝小时候放过,忘了啥感觉,光记得没飞多高就摔坏了,报纸糊的,可能太沉。我倒是钓过几次鱼,手把线的那种钓法,鱼上钩的那一瞬间是否与放风筝有些类似感觉?“纵横牵制”是不是指横竖之间要有联系,当然是有机联系,相生相发,不知我理解的对与不对。至于米芾的“八面出锋”,我记得他说的是“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八面出锋”即使说过,我认为也是他老人家的玩笑话,如果作为书法理论,那是必须要加以阐释的,可惜他只是在皇帝面前抖了抖机灵,说什么:“臣书刷字。”八面出锋太夸张了,如果真写出来,以我低浅的理解和想象,那会成什么样子,似乎齐白石有个弟子许麟庐是这么干的,焊工有兴趣可找来看看。老米只是用侧锋写字用得好而已,可这绝对不是他的专利,王羲之、王献之侧锋用笔一点也比他不少,看看高清放大的唐摹本会很清楚,唐代以后把楷书的中锋用笔作为一切书法的基础,流毒披靡,贻害不浅。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2 20:51

焊工说的的确高深,“定锋”的概念第一次听说,从字面大概齐知道是固定中锋的意思。至于“牵撇拨赲”,对在下而言不啻于九玄天书,单是“担夫争道”“拨镫”一类说法已经叫我云里雾里不知所言。幸亏你说了放风筝的感 ...
杨林 发表于 2014-10-22 16:27
对于你,我是高深的,对于其他人我又是卑微的,这就看各人心态如何,坛子上没必要如此说话。算我求你了。
定锋——如果想搞清楚的话,你可以找一下李天马著的《楷书行书技法》,不想知道,也就算了。这个概念不是我自创的。
“牵撇拨赲”——虞世南《笔髓论-释真》中提出的。
八面出锋,米芾从未解释是事实,但你以为他胡说,我无话可说。
另外,下次如此回帖,恕不奉陪。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10-23 12:25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4-10-23 12:26 编辑

好吧,我检讨,我说话的语气伤害到你。但需要说明的是,我只是为了把讨论搞得轻松一点,并不存在存心找茬或胡搅蛮缠。我也的确好奇,究竟用力学原理能否解释清楚书法的用笔问题,“用笔千古不易”被历代书人作为法则尊崇,看似书法用笔只有一种正确的方法,到底是怎样才算正确,古今的说法和比喻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叫人无所适从,后来就是一个中锋用笔,又回到起点,简单化了。对此,我认为大多属胡扯淡。如果谁能够科学地解释用笔,确实功莫大焉。“定锋”与“牵撇拨赲”我真的以为是你在论文中的发明,恕我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作者: shiguoying    时间: 2014-10-23 13:01

一路看下来,娟秀有余,硬朗不足~~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3 19:52

好吧,我检讨,我说话的语气伤害到你。但需要说明的是,我只是为了把讨论搞得轻松一点,并不存在存心找茬或胡搅蛮缠。我也的确好奇,究竟用力学原理能否解释清楚书法的用笔问题,“用笔千古不易”被历代书人作为法则 ...
杨林 发表于 2014-10-23 12:25
有句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说实在话,彼此攻击对你不利的,因为你在明处,我在暗处。你的艺术见解和书艺水平,我心里有数,所以大家有缘在一个坛子混,还是客气一点为好。
其实,对书法的主要见解,我们有一致之处,而“用笔千古不易”和“用笔生结构”也是我文中主要论题和依据,因为二者属于科学问题,而不是不着边际的附会之说。并且,你说的中锋和侧锋问题,历代解释比较混乱,如何更好区别出来,也是我文中所讨论的,二者关键在于手上的紧张感,这种手感是由笔锋中的力所决定的。知道这个,无所谓侧锋和中锋了。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3 19:56

一路看下来,娟秀有余,硬朗不足~~
shiguoying 发表于 2014-10-23 13:01
谢谢施国英美妹的直抒己见。
我也觉得硬朗不足,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还望施美眉进一步指点,先谢了。
作者: shiguoying    时间: 2014-10-24 13:05

谢谢施国英美妹的直抒己见。
我也觉得硬朗不足,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还望施美眉进一步指点,先谢了。
不要脸的焊工 发表于 2014-10-23 19:56
焊工客气了。我是外行,凭直感随便一说。
你似乎有点拘谨,也许忘记技术层面的东西,放开来写,效果可能不一样。
直觉你是严谨的人,但对写字而言,可能会有束缚。
瞎说而已。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10-24 13:37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4-10-24 13:52 编辑
有句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说实在话,彼此攻击对你不利的,因为你在明处,我在暗处。你的艺术见解和书艺水平,我心里有数,所以大家有缘在一个坛子混,还是客气一点为好。
其实,对书法的主要见解,我们有一致之 ...
不要脸的焊工 发表于 2014-10-23 19:52
对艺术的见解,我相信没有哪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很投机的朋友,也会存在争论,很可能争论起来更激烈。实在不投机的人,才会没有争论。彼此攻击如果仅仅是艺术观点上的,我完全接受,并且不会在乎有利无利,有时候被人驳倒反而会收获更大。

其实,我真的很想听听你对书法用笔的研究。恕我直言,开始看到你临的米芾《苕溪诗帖》,实在不敢恭维。后来看你写与朋友就毕加索的对话,发现你对艺术确实有独到见解。因此,我对你的书法用笔研究成果产生了很大兴趣。书法本来是个很普及的艺术存在,可现在快成了怪物了。究其原因,应该与它本身长期的存在形态有关,既是实用的工具,又是高妙的艺术,它自身的边缘性导致了多数人对它的重重误解。因为人人都会写字,所以人人都应该懂书法。可看到公认的所谓好字,多数人又会很自卑,觉得怎么也学不像。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像人穿衣裳,似乎人人都应该明白怎么穿衣服好看,可真会穿衣服的又有几个人。事实上,好看与否,既取决于着衣人的审美追求,也与自身的身材气质有关。对你合适了,就好看。对你不合适,任凭什么名牌也不好看,还极其可能丑怪齐来。写字这个事没人会这么认为,横竖都是历史上那些书圣、大师的好,如果不临像那一家,你连开口的资格似乎都没有。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的话就是,他学某某某,分不清褒贬,但肯定了这个人有出处。书奴尽管也被轻视,可没有出处更遭人鄙视,因此四不像和三脚猫就大行其道。

毋庸置疑,科学的用笔方法,一定会使初学书法者少走弯路。说笔法的重要性,我想到开车这个事。学车者如果了解发动机原理,具备一定的力学知识,再有个好教练,肯定会比没有这些条件学得快。可要想把车开好,我想还是要凭天赋,同样的条件下,舒马赫的小伙伴就没能得到哪怕一次的F1冠军。

要想成为大书法家,除了学习方法正确,还应该是天分最重要,另外,可能还需要勤奋和一点运气。方法正确了,最后是多高的问题,方法不正确,会造成畸形发展。可艺术天才,有时就是在畸形发展中诞生的。当然,开车这个事可不成。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4 21:18

焊工客气了。我是外行,凭直感随便一说。
你似乎有点拘谨,也许忘记技术层面的东西,放开来写,效果可能不一样。
直觉你是严谨的人,但对写字而言,可能会有束缚。
瞎说而已。
shiguoying 发表于 2014-10-24 13:05
我一直很重视他人的直觉,有人说女人的直觉更可靠,像施美眉这样见过大场面人的直觉,我更应当记住。谢了。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4 21:32

本帖最后由 不要脸的焊工 于 2014-10-24 21:36 编辑
对艺术的见解,我相信没有哪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很投机的朋友,也会存在争论,很可能争论起来更激烈。实在不投机的人,才会没有争论。彼此攻击如果仅仅是艺术观点上的,我完全接受,并且不会在乎有利无利,有时 ...
杨林 发表于 2014-10-24 13:37
杨版这样的回帖,才有些讨论气氛。看得出你期待着新的书法理论问世,这也是对我的鼓励。就目前书法界来说,我一点脾气也没有,曾与书画频道导演也谈过,只露出三分钟热,当我谈到实质性问题时,他听不下去了。
如果不是条件和精力限制,我会用试验来证明笔力的真实存在,只需选用高精度的扭矩传感器装在笔管上,定量测出扭矩数,这样就可以让一些大腕级书家露丑。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10-25 09:36

为焊工与杨版的和解而高兴。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5 20:40

85# 棋子

回棋子——搞哲学的人,往往有一种对自己智商的自信,但随之年龄和知识增长,也就豁达了。古希腊哲学始祖泰勒斯,他观天象时,不小心跌落在泥坑里,他的婢女嘲笑他说,泰勒斯只知天上的,不知地上的。而泰勒斯向人们证明,他不是不能,而是不愿,为了证明这一点,观察天象预测了橘子丰收而很赚了一笔。
黑格尔对这个故事有过解释,他说,只有躺着人,永远不会跌落到泥坑里。显然黑格尔是高傲的。
海德格尔也有解释,是婢女总是要说点什么的。海的态度少了傲慢,多了点人情和豁达。呵呵。
作者: 棋子    时间: 2014-10-26 09:08

本帖最后由 棋子 于 2014-10-26 10:26 编辑

86# 不要脸的焊工         
      焊工兄提及的哲学趣事,让我不禁又感慨一番。以前商务印书馆译的《纯粹理性批判》,作者处写的是“康德硕士”。可这是个什么硕士啊?把全中国的硕导、博导加起来,还不及康德硕士的万分之一!
      

焊工兄对维特根斯坦似情有独钟。这个写了《逻辑哲学论》的人,拒绝加入维也纳学派时,只是个失业的小学教师,是罗素和摩尔的破格提拔,他才能在剑桥获博士学位、教授职称。


      我猜想现实生活中的焊工兄,与我一定有许多相似之处。当然我没有焊工兄的才华。我指的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似。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0-28 17:29

回棋子——说才华,真是言重了。那些大贤,只要做到能够欣赏他们,也就知足了。
对了,我是体制内的人,现实中的我无衣食之忧,还是比较惬意的。人总是要做点的事情,既然不愿做坏事,又无能力做好事,所以只能独善其身,看点闲书而已。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1-5 17:26

临习诸遂良《雁塔圣教序》:





作者: 不要脸的焊工    时间: 2014-11-5 17:28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临习: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4-11-5 18:05

博客的图片看不到啊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4-11-5 18:05

博客的图片看不到啊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