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我与抑郁症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7-12-27 22:55     标题: 我与抑郁症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前些时候燕谈关于自杀问题引起了一些讨论,我也跟贴谈了自杀和抑郁之间的关系,被周泽雄兄误认为是学医的。其实即使是学医的,对抑郁症也不一定了解。只是我的个人经历,让我比较早----大概在25年前,就初步接触到抑郁症这个特殊的病。而且在其后的二十多年里,我也不断地接触到抑郁病人,有康复的,也有自杀成功的。

甚至在真名(燕谈)网友中,和我交朋友聊天的,就有两个是曾经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患者。

看了大家关于自杀的讨论,让我感觉有必要把我和抑郁症之间的故事写出来。让大家对这个病有更多的了解。因为这个病的特点是:没有人是免疫的。就是说,每个人都可能得抑郁症。说它和艾滋,癌症一样可怕也不过分。而对它了解越多,就越可以战胜它。了解抑郁可以帮助自己,更可以帮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继续准备用流水贴的形式。今天开个题,先睡觉了,因为抑郁开始往往是由失眠开始的(玩笑)。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2-28 00:11

先预祝一下。
我只是问过一声,并没有“认为”呀。
“因为这个病的特点是:没有人是免疫的。”
——很想听听其中的道理。在得到邹峰兄指点之前,请恕我存疑。因为,我就坚信自己是免疫的,就像我不敢坚信,自己不会得艾滋或癌症一样。——央视焦点访谈曾经揭露过上海献血站的黑幕,见识过那一幕之后,没有人再敢自诩与艾滋绝缘了。
作者: emmer    时间: 2007-12-28 13:29

期待中。。。。。。
我听说很多抑郁症患者本身都是很成功的人,生活中也挑不出什么不如意的事情,甚至他们都是周围的人羡慕的对象,却偏偏得了忧郁症。
期望有一个答案。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7-12-28 21:42     标题: 1.我舅舅家的故事

大概是我高中的时候(1982年),隐约听我母亲外婆在议论,舅舅家出了件大事:我舅妈擦窗户时不小心从六楼掉了下来。幸好是被电线挡了一下,然后掉在一个花坛里,而且那天正好又停电,送到医院发现只是一些外伤,头颅和内脏都没事。

舅舅家在贵阳,80年代初电话也没普及,具体详情信上没说,所以也不得而知,过了几年后,舅舅和我妈见了面,才把舅妈当时的详情告诉了我们。

原来舅妈是跳楼自杀的。而且在跳楼前的一段时间里,已经尝试了触电,割腕,吃安眠药等各种不同的自杀方式。我舅舅当时简直精疲力尽,束手无策,惶惶不可终日却找不到解决方法。最后只好认为是家里闹鬼了。他曾经脱光了衣服,拿着两把大菜刀,在家里乱砍乱挥,口里念念有词,胡诌一些赶鬼的胡话。他是一个话剧演员,估计还说得字正腔圆。(我舅舅是贵州省话剧团的演员,和孙飞虎曾经是同事和邻居,贵州话剧团是全国首先排演《西安事变》的,我舅舅演张学良,孙飞虎演蒋介石,因为孙的形象和蒋接近,被西安电影制片厂选中拍电影,成了蒋介石专业户。)

他说舅妈跳楼送到医院急救后,才从医生那里知道导致她用各种方式自杀的原因,就是抑郁症。至于舅妈抑郁症的诱发原因,我舅舅大概叙述了一点。

一件事情是我舅妈曾经和她的弟弟,在老家一起开了一个舞厅,舅妈是贵州花灯剧团的舞蹈演员,所以开始的时候帮着教人跳舞,把舞厅搞的挺红火的。等她回到贵阳后,弟弟没好好打理舞厅,生意越来越差,几乎要关门了。这件事情搞的她很郁闷。

临外一件事情是我的小表弟,当时大概4,5岁,发现突然有血尿。我舅妈很紧张。

就这两件事,直接导致我舅妈的抑郁症。

随着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抑郁症渐渐康复了。她有个要好的朋友在广州,邀请她到广州住一段时间,因为医生也建议抑郁患者最好换换环境,放松一下心情。她在广州住了一段时间,一边继续服药。

突然一天我舅舅接到广州的电话,说好像又不对了。结果我舅舅赶去,发现情况走向了反面。抑郁患者的特点是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没信心,怕见人,怕和人打交道,不喜欢说话。但是这时的舅妈恰恰相反,特别兴奋,自信,话多。好像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有一天她和朋友逛商店,当看到服装商场的众多衣服,她告诉服务员,她要全部买下来。

我舅舅把她带回贵阳,一诊断,原来已经从抑郁走到了狂躁。所以要换一种抗抑郁的药。要改成既抗狂躁又防抑郁的药。

抑郁和狂躁互相转换的现象,医学上叫双向情感障碍。

舅妈在舅舅的细心呵护下,一直很好,现在早就退休,每天的家务也主要由我舅舅操持,她每天打打麻将,生活很满足。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抑郁症。



舅舅舅妈年轻时候算是一对帅哥美女,先贴一张舅舅照片
[attach]10785[/attach]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7-12-29 00:30 编辑 ]
作者: 采采    时间: 2007-12-28 23:08

抑郁症患者真的是要有身边的亲人这样关怀体贴才不会恶化。邹兄的舅舅真是个模范丈夫!
作者: 何毓玲    时间: 2007-12-28 23:28     标题: 回复 3楼 的帖子

我听说很多抑郁症患者本身都是很成功的人,生活中也挑不出什么不如意的事情,甚至他们都是周围的人羡慕的对象,却偏偏得了忧郁症。

同意,我们曾经有一个同事,非常有才(古文、英语都好),当年北京高考的前20几名,家境也好,真的是别人羡慕的对象,但是他得了抑郁症,前年住院一年,花
医药费10万,有时抑郁,有时狂躁,到现在还没上班!
我也关注这个话题,期待继续。
作者: emmer    时间: 2007-12-28 23:40     标题: 回复 6楼 的帖子

估计可能是自身条件太好了,所以要求也高,太完美主义,所以看环境总不如意,也很难融入环境,所谓的眼高手低。就是说快乐的阀值比较高,自我解脱的能力相对就弱。
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期待连载。。。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7-12-28 23:43

后来我看了一些有关狂躁症的介绍,知道了狂躁症患者的一个特点是特别自信,喜欢把一句很普通的话当成一句特别富有哲理性的话,而且是自己的重大发现,然后反复对别人说。人家快被烦死了,他却很得意。

多年以后我写博客,写到那些喜欢在台上作报告,唱高调,说车轱辘话的人,都可以被看成是狂躁症,因为症状基本吻合。这些人还喜欢说着说着,把一句永不犯错的真理性屁话突然来个高八度,然后得意地环顾四周,带着神秘的笑容傲视全场,期待掌声。这种人TMD简直就是重症狂躁,应该直接绑起来送精神病院。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7-12-28 23:50 编辑 ]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7-12-29 03:41     标题: 有意思。关注中。请继续。


作者: 兮兮    时间: 2007-12-29 09:41

央视焦点访谈曾经揭露过上海献血站的黑幕,见识过那一幕之后,没有人再敢自诩与艾滋绝缘了。
--------------------
老周这些话令偶心惊胆跳。我上周 已经报名义务献血了 ~
作者: 小船悠悠    时间: 2007-12-29 10:29

  楼主舅舅真帅气!

  俺也想知道献血站出啥事了?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7-12-29 20:38     标题: 2.大学室友老项的故事(上)

大学五年级毕业前夕, 寝室里又出了件大事。

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是同学们分别跟着不同的老师做毕业设计的。我的上铺老项做的是利用单板机编程控制屏幕显示的课题。我选的是纯模拟电路的超高输入阻抗的生物微电极放大器。大概已经快过半的时候,老项向我提出来,是不是我们两个互换来做。我说都快做了一半了,哪有这个时候来换的。

他看我坚决不换,也很无奈,也没多说话。后来一直看他无所事事,又不急不慢的样子,有点看不懂,但是因为忙自己的题目,而且和他不在同一个实验室,题目相差也远,实在顾不上他。

结果大概在六月初的一个清晨,寝室里同学的被一种奇怪的声音慢慢弄醒了。这个声音来自老项,他有节奏地发出一种类似打嗝的声音,但是比打嗝的声音怪多了。大家还互相开玩笑,说老项今天怎么啦,发出这么有特别的音色。

我在他的下铺,听着总觉得有种不祥的预感,因为以前我妈养过鸡,每当鸡瘟发作的时候,鸡除了拉白屎外,还会发出和老项类似的怪声音。

我于是起床站起来看看老项,想把他叫醒。结果推了几下,叫了几声都没反应。我越发觉得有问题了,就和另一个同学跑到校门口。用校门口校卫队的公用电话打120。

救护车顺利来到宿舍楼下,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抬下床,我和班长和另外一个同学跟车去了医院。心里想着肯定是生了某种怪病。还好心跳呼吸都正常,应该没有生命危险。到了医院,看着医生不急不慢地检查,还拿出圆珠笔在他脚底板上划来划去,看他的反应。

最后医生说,你们打电话,或者派人回去在枕头边床底下仔细找找,有没有安眠药瓶,遗书一类的东西。我觉得医生也太荒唐了,老项每天看他悠哉游哉的样子,头天还在和我抢书看,我记得是尼克松写的《领袖们》,怎么可能自杀呢。

我就没参与找遗书,直接上街,因为刚入夏,去买了件T恤和运动短裤,吃了点东西,然后再回到医院看看老项,刚走到医院门口,几个同学刚刚又从学校赶到医院,说果然找到了几份遗书,分别给父母,班主任,一个中学同学等。

我感觉就像被打了一棍子,然后有种恶心反胃的感觉。后来看好莱坞电影,经常可以看到有人看了恐怖血腥的场面后,到卫生间抱着马桶呕吐,我完全可以理解了。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7-12-29 21:26 编辑 ]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2-29 21:52

原帖由 兮兮 于 2007-12-29 09:41 发表
央视焦点访谈曾经揭露过上海献血站的黑幕,见识过那一幕之后,没有人再敢自诩与艾滋绝缘了。
--------------------
老周这些话令偶心惊胆跳。我上周 已经报名义务献血了 ~
——哦,那是多年前的事了。央视焦点访谈剧组接人举报,对上海普陀区某街道的相关献血部门进行暗访(好像是甘泉街道),再顺藤摸瓜,调查了上游。结果令人震惊。献血中心向各单位下发的献血指标,都被转发给有组织的血头了,由这些血头再转包给一些贫困的职业献血者。这些靠献血谋生的人,为自身生命计,掌握了大量蒙混过关的办法,足以对付献血中心的陈旧检测。细节我记不清了,反正,比许三观的招数丰富多了,更可怕的是,献血者中还不乏不宜献血者。报道的结论是,上海血液中心血库里的血清,安全根本不能保证,大量有问题的血液,都与优质血清混杂在一起了。
我的表述不太严谨,但大体内容就是这些。
兮兮莫惊,你只是献血者。我想,上海的抽血条件,应该不会像河南农村那样不堪吧。值得担心的是输血。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2-29 21:56

邹峰兄写得有趣。俺小马扎带上了,准备天天听讲。
作者: 小船悠悠    时间: 2007-12-30 11:26

大学眼看毕业,为了一点点小事就轻生,老项预备叫父母怎么办呀?!

[ 本帖最后由 小船悠悠 于 2007-12-30 11:28 编辑 ]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7-12-30 13:51     标题: 3.室友老项的故事(下)

医生马上给老项做了洗胃洗肠处理,随后住院。男同学们两人一组负责轮流陪他,几天后他父母也从北京赶过来,等老项基本恢复后就带他回北京了。

他母亲临走前买了一箱大瓶可乐留给我们,表示对同学们的感谢。班长说先放在我们宿舍,过些时候再每个寝室分一下。那年夏天(1988)天气奇热,我原来是不喜欢喝可乐的,觉得一股药味,后来有一次半夜热醒了,口渴难忍,又没有凉开水,想起床底下有可乐,就趁黑摸出一瓶,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再放了回去,觉得味道真不错,从此习惯了可乐的味道。

快毕业的时候班长想起了那箱可乐,从床底下拉出来,打开一看,只剩几个大空瓶。-------都被我们半夜口渴难忍的时候摸黑喝了。说明一下,当年可乐可是奢侈品,酒席上来一大瓶可乐算是不错的招待了。

老项走了以后,大家明白他自杀的原因是毕业设计没处入手,他又不好意思说自己单板机汇编语言一点都入不了门,所以试图和我换题目做,被我拒绝后就只好混日子,随着时间流逝压力越来越大,担心毕不了业,最后下了狠心。

在同学们的谈论中,有一个事情比较好玩:一个同学半真半假地指出,老项是个共产党员,自杀属于叛党行为。应该被开除党籍的。

差点都闹出人命,即使毕业设计没做,系里也就稀里糊涂照样让他毕业拿文凭。老项分的工作单位也不错,很快有机会去瑞典培训,还回到杭州出差。而且住在杭州华侨饭店。和我见面后,他详细告诉了我自杀的原因。

原来他哥哥在他毕业前去了美国自费留学,鼓励他也去,而且临走前替他考了托福高分。到了美国已经在帮他申请学校。意思是只要他毕业,几乎就可以顺利去美国留学。当他发现毕业设计没法入手,意味着毕不了业,觉得实在对不起哥哥,就动了自杀的念头。

工作以后老项单位不错,收入也很高,越来越志得意满,毕业前的挫折似乎没什么影响。毕业文凭也顺利拿到了,又重新动了出国的念头。

不幸的是,不久就传来他再次自杀的消息,而且这次成功了。

他为了出国动了很多脑筋,好像最后是被拒签,然后又听说有人可以花钱办签证,结果他相信人家,把很多钱交给人家去办签证,被骗了。

为了确保自杀成功,他采取了先在房间里打开煤气,然后自缢。

自杀前,他已经结婚,妻子已经怀孕。

可怜他一对年老的父母,被他折腾了两次,中间还为了他结婚,办理出国手续花了很多钱。

最后送火葬场的时候,父母,妻子和其他亲人都没有去,只有北京的几个同学为他送葬。

我后来想,如果为了他父母和那个倒霉的妻子着想,第一次简直就不该救他。

写老项之前,我几乎要忘记写他了,因为我的主题是抑郁而不是自杀。而他在两次自杀之前,似乎都没有一个被抑郁折磨的过程,他两次自杀中间和我联系过几次,没有听他描述过自己在自杀前的绝望和痛苦, 好像很快就可以做出自杀的决定。只是从理论上说,导致他自杀的最后原因应该是抑郁。

听说有一种隐匿性的抑郁症,就是几乎看不出什么抑郁症状。上海大众的第一任总经理方宏大概就属于这种,他在事业最顺利辉煌的时候突然从办公室一跃而下,死在正在进厂上班的职工面前。

顺便提一下,在老项努力准备出国的同时,我也在设法去美国留学,我共被拒签了6次,如果我和老项一样脆弱,应该死好几次了。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7-12-30 17:42 编辑 ]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7-12-30 16:08

前不久看的报道。日本的精神病科医生80%都患上了忧郁症,自杀率高出了一般社会的平均水平。
这些医生大多数都是专门医治和对应忧郁症患者的。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7-12-30 17:48

老项第一次自杀被救后,一个同学曾经半真半假地指出,老项是个共产党员,自杀属于叛党行为。应该被开除党籍的。

不知道网友中是否有熟悉党章的,我们同学说的对不对?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7-12-31 17:30     标题: 4.上帝与抑郁症

看过我“启蒙历程”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去教会参加一些聚会。有一次我和老家临安的信徒有了联系。当时大概教会里年轻的,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信徒比较少。所以他们很希望我帮着一起传道,就是说服更多的人来教会信耶稣。

期间认识了一个大概四十多岁的姊妹,她告诉我自己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靠着神的祝福,主耶稣得胜的大能,她一定可以战胜抑郁。我说我有个舅妈也是抑郁症,曾经跳楼自杀。她说那你一定要把福音传给你的舅妈,让耶稣来救她,治疗她的抑郁症。

这位姊妹是发现丈夫有外遇后和丈夫离婚的,带着一个读高中的女儿。估计她的抑郁也是和离婚有关。她还希望我給她女儿补习功课。

因为我平时在杭州,很少回临安,所以后来和这位姊妹也没有联系,也从来没有给她女儿补过功课。几年以后,我得到的消息是她已经自杀身亡了。

这位姊妹和我舅妈相比,都是抑郁患者,舅妈没有上帝,靠着舅舅的细心照顾和积极的科学治疗康复多年了,而她只有自己靠着对上帝的信心和祷告来苦苦挣扎,最后还是没能逃过抑郁的魔掌。


抑郁虽然是精神类的疾病,而且是由于情绪的原因引发的。但是最后形成了物质性的东西,造成患者的悲观情绪。所以成功的治疗过程一定要对症的药物加上人为的良好环境,缺一不可。否则很容易走向恶性循环。

如果信仰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生活动力,教会中的弟兄姊妹的互相帮助确实给人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我相信上帝或者信仰是可以借着这些客观因素来帮助抑郁的信徒的。但是如果认为只要相信上帝,他就直接帮你治好抑郁,那就和文革期间,用毛泽东思想来治疗精神病一样荒唐了。


医院用毛泽东思想成功治疗精神病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7-12-31 19:13 编辑 ]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7-12-31 22:10     标题: 处于一种狂热的信仰状态的确从结果上能够抑制忧郁症的产生

俺有非常坚定的人生目标,所以很难想象忧郁症怎样产生。
俺也觉得对于俺来说,忧郁症是无缘的。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8-1-2 22:09     标题: 5. 同事大Q的故事(上)

我有个比较要好的同事叫大Q,原来是我的搭档,后来被调回上海算是被委以重任,他的自我感觉也达到了一个最高点。但是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他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憋着一股气,一定要努力改变局面,结果大概一个月左右就出问题了。

出事之前他连续失眠,出差并顶着压力硬撑。最后在外地出事了:他由于产生幻觉,在江苏某城市的大街上殴打一位陌生人,被警察拘留后,在看守所又和别人冲突。一位同事小Q奉命去把他带回上海,到了他家附近,在向出租车司机付钱的时候,大Q突然抢了差头司机的手机就跑。小Q一看不妙,顾不上付钱,拔腿就追,把那个江苏司机吓出一身冷汗:两个上海人演双簧抢劫!小Q在向我描述的时候,说只见莘庄的大街上,有三个人在狂奔,最前面是大Q,后面是我,最后面就是那个倒霉的江苏差头司机。

回到家里,大Q情况更加糟糕,家人和同事设法把他送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其间他异常狂躁,医生是把他绑起来的。其他同事向我描述的时候,心情异常沉重,说情况太糟了,大Q恐怕是完了。

他在精神卫生住院一段时间后,开始渐渐可以给我打电话了,后来就出院回家休息了。后来我知道,这种情况属于反应性精神障碍,看起来吓人,其实问题不算严重。比如有些很少出门的人第一次出远门,身上带着点钱,火车上一直担心有小偷偷钱,不敢睡觉,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最后就有了反应性精神障碍,行为严重失常。我记得看过一个报道,就是贵州某地兄妹俩各出来打工,父母交给他们400块钱,关照他们要小心不要被偷,结果他们一路上高度紧张,一直觉得周围的人要抢他们的钱。最后两人都崩溃了。

大Q在家里休息的一段时间,也经常和我保持联系,后来我感觉渐渐有点不对劲,因为他提到做人没意思。我马上联想到我舅妈,舅妈曾经出现抑郁转狂躁,大Q可能是狂躁转抑郁了。我就把我舅妈的事情告诉他,希望他马上去检查一下。他好像先是答应我会去检查,但是又拖了几天。后来我在电话里感觉情况更严重了,又催他去医院。他终于去了,医院回来的时候给我打了电话,说检查结果是重度抑郁。

后来他向我描述了去医院前的情形,他说听了我说的舅妈的故事,留意到我舅妈保住性命的一个原因是楼下正好有个花坛。他也住六楼,他那天已经打开窗户,观察楼下又没有花坛,他在想:如果真的决定跳下去,千万不要有花坛。他在窗户前思想斗争了好一阵,最后打起精神去医院检查了。

他在告诉我病情的同时,还向我提出了一个请求。他说医生说的,最好是换换环境,有人说说话。他出院以后老是一个人呆在家里,一边吃药,一边容易胡思乱想,老是担心自己得了精神病,下半辈子怎么办?工作丢了怎么办?结果就被抑郁给缠上了。他希望可以到杭州来跟着我,因为我们的工作性质是售后服务,经常出差的。我出差的话也带着他,大不了自己化点路费。我回家他也跟着我回家,就住在我家里。

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而且又是救人性命的好事,我就毫不犹豫答应他了。

他当天就来到我家里住下了,同时开始服治疗抑郁的药。在这之前,他说食欲睡眠都很差,到了我家以后,不知道是药物作用还是他一下子放松下来了,晚饭吃了满满三碗,然后七点多就说想睡了。一觉睡到第二天8点还在睡,我都有点紧张了,就把他叫醒了,我还担心他头天吃了就睡。会出现不消化。结果他说已经饿了,早饭又吃了两大碗泡饭。

应该说,是个不错的开始。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1-2 22:50 编辑 ]
作者: 小船悠悠    时间: 2008-1-3 12:59

楼主有这么多直接接触的抑郁症朋友,都快成专家了。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8-1-3 22:51

为了写“小精子和大子宫”,本贴暂停更新一天。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1-3 22:54 编辑 ]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8-1-4 20:41     标题: 6.同事大Q的故事(中)

大Q到我家第一天就能吃能睡,应该说情况很不错。后来我就带着他一起出差了。记得我们先去了宁波,住在一个叫新兴大酒店,是个高层的酒店。进了房间我就开始检查窗户,一边和他开玩笑:别到了半夜就找不到人了。他苦笑着说,你放心吧,我即使要跳楼也绝对不会来害你的。

晚上我就拨号上网(那个时候宽带还很少),试图在网上找一些有关抑郁症的知识,方便我给他做一些思想工作。结果果然找到一个很不错的网站,是专门介绍抑郁的,其中有一篇长文,是一个抑郁康复病人的自述,详细描述了他得病和治疗康复的过程,写得特别好。我看了觉得很有信心帮助这位同事。

我一边看,一边把一些写得特别好,对他有帮助的话念给他听。其中我印像比较深的,大概是说抑郁病人总的来说往往是比较认真,负责感比较强的,也就是素质比较好的。而且一个从抑郁中康复的人,是一个浴火重生的新生命,往往更从容,更豁达,更热情,更善良,反正是好事全占了。这些话显然对他有影响,他表情明显放松下来,似乎有了一点信心。

第二天,我们吃完早饭后,他从洗手间出来的时候表情有点异常,嘟囔着说有点麻烦,想尿但是尿不出来。我想麻烦了,还要陪他看急诊,要插导尿管。后来我灵机一动,想了个主意,我说你干脆衣服脱了到淋浴房里,让热水浑身冲一下,放松一下就出来了。果然,他出来以后说你这招太灵了,怎么给你想出来的。

重症抑郁的特点是食欲性欲都很差,而且经常出现“不如死了算了”的念头。我们在宁波大概呆了三天,快离开宁波的时候,他说死的念头几乎已经没了,相反地,他脑子里反复出现这样一句话:他妈的,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个变化让我更有信心了。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1-4 20:42 编辑 ]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8-1-6 23:53     标题: 为什么说没有人是对抑郁症免疫的

谢谢周泽雄老师的预祝,今天来回答一下您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没有人是对抑郁症免疫的。

首先免疫是个专业的词,一个人要产生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必须在体内具有针对这种病原的抗体。就是一旦被感染了抗原,免疫系统里有现成的针对性武器,直接把对手给收拾了。

抑郁症是精神类疾病,没有抗原,显然也没有抗体,所以就没有免疫。

显然有些人的意志比较强大,精神的柔韧性比较好,不容易得抑郁。但是我记得有一句话:男人无所谓专一,无非受到的诱惑不够大;女人无所谓忠贞,只是背叛的筹码不够多。

我们还没抑郁,无非我们遭受的打击不够大。

文革和反右中,那么多优秀的人自杀,来自香港的三个乒乓球国手相继自杀,我想他们在回国前肯定相信自己是和自杀没有任何关系的。

今天看土家野夫的博客,看到这样一段,可以为我的观点作一个佐证:

我们都曾经认为没有不堪承受的痛楚,而事实上,当厄运真的笼罩时,那些仅仅属于精神的强壮却往往是不堪一击的。因此我颓顿的心也不得不面对哈姆莱特式的问题。

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这位丹麦王子就是一个被抑郁折磨的人,因为萦绕重症抑郁患者心头的问题已经出现在他的脑海:到底该活着?还是死了算了?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1-7 00:15 编辑 ]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1-7 00:16

谢谢邹峰兄的答复,不过,我觉得你犯了逻辑错误。
“抑郁症是精神类疾病,没有抗原,显然也没有抗体,所以就没有免疫。”
这是你的说法,这个说法与其是在反驳我的质疑,不如说是在推翻你自己的立论。既然“抑郁症是精神类疾病,没有抗原”,那么,免疫这个概念,就根本不适用于描述抑郁症。好比,我不能用塑料缺乏生命感知力这个事实来建立一个观点:没有一种塑料制品会陷入热恋状态。这样的立论,有“伪立论”之嫌。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8-1-7 00:21

是的,其实免疫这个词不适合抑郁,但是因为抑郁也是一种疾病,所以借用了免疫这个词,来说明人人都可能得抑郁症。

确实,逻辑能力比较强的人可能不容易抑郁。

我的猜测而已。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1-7 00:24 编辑 ]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1-7 00:28

“但是我记得有一句话:男人无所谓专一,无非受到的诱惑不够大;女人无所谓忠贞,只是背叛的筹码不够多。我们还没抑郁,无非我们遭受的打击不够大。”
——再和邹峰兄掐两句。引用这样的话,是不能说服人的,好比人们从葡萄的吃法中去归纳积极和消极人生观一样,只能让人莞尔一笑,却未必能够助人豁然一思。因为你记住的话,我们也完全可以把它颠倒过来说:男人无所谓花心,无非面对的女人不够优秀;女人无所谓出轨,无非她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我们还没忧郁,并非我们遭受的打击不够大,而正好说明我们有强大的抗击打潜力。
只是文字游戏而已,听听不坏,当真,就不必了。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1-7 01:08

我们还没抑郁,无非我们遭受的打击不够大。
很多抑郁症患者在常人看来生活很成功,没有遭受过多少打击啊。
很多命运坎坷的人没有变成抑郁症患者啊。
求证:谁是世界上最惨的人?
作者: 采采    时间: 2008-1-7 01:37

原帖由 emmer 于 2008-1-7 01:08 发表


很多抑郁症患者在常人看来生活很成功,没有遭受过多少打击啊。
很多命运坎坷的人没有变成抑郁症患者啊。
这个很难说。抑郁症的诱因各式各样。

去年初,我为了搜集素材,曾冒充抑郁去公司提供的心理咨询所咨询。和咨询师谈了两次就穿帮了,不过,倒是听他讲了一些有趣的案例。其中一例是讲一个单身妈妈,小时候受过性侵犯,婚后被老公先虐待后抛弃,虽然生活贫困,但坚持独立将四个小孩抚养成人。总之前半生挺坎坷的,但精神状态一直不错。结果没想到等小孩都出道了,个个都大学毕业成了专业人士,她却突然精神崩溃,患上严重抑郁症。

这类的抑郁症患者其实挺多的,所以现在好像有专门的针对这类延迟性病人的治疗方法。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08-1-7 08:48

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得抑郁症。虽然不是所有的自杀都和抑郁症有关,比如日本武士道的那种自杀。
听说“汤臣”老板一家都有抑郁症。
作者: 丙辰龙    时间: 2008-1-7 10:58

原帖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1-7 00:21 发表
是的,其实免疫这个词不适合抑郁,但是因为抑郁也是一种疾病,所以借用了免疫这个词,来说明人人都可能得抑郁症。
原為醫學專業術語的“免疫”一詞已變成一般用語, 如有“黨組織要增強自身免疫功能”(《人民日報》1986.11.19)、“海外金融危機經濟巨人免疫”(《工商時報》1998. 8.19)、“S.H.E四處‘征戰’, 雖領教過各地的寒冬, 並不因此對冷免疫。”(《星報》2005.12.13)、“對旁人眼光早免疫”(《民生報》2005.10.27)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1-7 12:13

丙辰龙说得对,“免疫”早已变成一般用语了。不过,邹峰兄在质疑我的说法时,却是从医学角度来谈的,这导致我无法把它再视为比喻性的一般用语。
施国英:“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得抑郁症。虽然不是所有的自杀都和抑郁症有关,比如日本武士道的那种自杀。”
——恕我冒昧,这话正确得乏味。因为,这里的“抑郁症”可以替换成很多别的东西,比如,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得癌症;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得老年痴呆,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死于车祸。更有趣的是,颠倒一下来说,也完全成立,比如这样: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避免得抑郁症;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避免生癌症;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避免出车祸(永远不坐车,不就得了)。
不打扰邹峰兄了,请继续讲故事。还是故事更有说服力。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1-7 13:46     标题: 回复 30楼 的帖子

恩。好像跟感冒差不多,刚开始感冒的时候,假如不停地忙忙碌碌,生活紧张,倒是看上去精神很好的样子,不见得会发出来,但是一旦休息了两天,松懈下来,病倒是会一下子发出来,而且来势凶猛。
作者: 姚宏越    时间: 2008-1-7 14:12

无论如何,这都更像是小说,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有一天她和朋友逛商店,当看到服装商场的众多衣服,她告诉服务员,她要全部买下来。
-------------------------------------
前几天看一个香港喜剧片,刘青云和张柏芝演的,说的就是一些买东西想全部买下的人,当时还以为只是笑话.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08-1-7 17:14

施国英:“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得抑郁症。虽然不是所有的自杀都和抑郁症有关,比如日本武士道的那种自杀。”; [& {# c. f0 u# G
——恕我冒昧,这话正确得乏味。因为,这里的“抑郁症”可以替换成很多别的东西,比如,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得癌症;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得老年痴呆,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死于车祸。更有趣的是,颠倒一下来说,也完全成立,比如这样: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避免得抑郁症;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避免生癌症;我现在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避免出车祸(永远不坐车,不就得了)。
----------------
回泽雄,大部分时候人都在说正确的废话,呵呵。8过,你倒过来的说法,在实证逻辑上并不完全成立。
作者: 猪头猪智慧    时间: 2008-1-7 21:24

我就是抑郁症患者,只是精神还没有崩溃。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1-7 23:56

我崩溃过一次,结果是辞职。
作者: 花间对影    时间: 2008-1-8 11:53

听说多吃土豆可以消解抑郁,不知然否?
作者: 猪头猪智慧    时间: 2008-1-8 12:18

以后天天吃土豆。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8-1-8 12:30

我来解释一下,多吃土豆容易排气,俗称放屁,放屁会让人心情舒畅,排解郁闷情绪,所以说多吃土豆可以消解抑郁。

以上解释未经考证。
作者: 歪弟    时间: 2008-1-8 13:41

这么说林黛玉就是抑郁症啦,应该每天给她吃一碗大豆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1-8 13:56

抑郁,也许是一种症,也许只是一种不乏情调意味的个性。另外,不管是谁,当他决计自杀时,只要不是临机被逼的,他总会显出抑郁的特征来。我们因此就判断此人的自杀与抑郁有关,实在也有点偷懒。他不见得是因为抑郁才去寻死的,而是因为日子过得不顺才变得抑郁的,抑郁是果,不是因。
艺术家中具有抑郁气质的人,大把大把的。其中一个智力惊人的家伙本雅明,最反感从医学的角度去解释自己的抑郁,他宁愿把这份气质上的抑郁归结为“土星”的影响。按西人的某种分类,属于土星的人,性格上有抑郁倾向,但那是一种创造性的抑郁,而非病理性的抑郁。
我比较有把握说的是,屈原属重度抑郁症患者。
作者: 花间对影    时间: 2008-1-8 14:05

转: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之所以能起镇静和安慰神经的作用,是由于它能够提高血清素的水平。一般来说,摄入50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就能见到效果。薯类和谷类、全麦类食品,比如用大米、面粉、小米做的各种主食,以及红薯、土豆等食物中,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极其丰富,因此成为典型的抗抑郁食物。
除了碳水化合物以外,维生素B6也能帮助大脑合成血清素,减轻抑郁症状。食物中含维生素B6比较多的是香蕉,它所含有的生物碱还可以起到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的作用。全麦类食品的谷皮中维生素B6含量也很多。

[ 本帖最后由 花间对影 于 2008-1-8 14:07 编辑 ]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1-8 15:02

怪不得啊,我饿了心情就不好。
作者: 猪头猪智慧    时间: 2008-1-8 15:06

“而是因为日子过得不顺才变得抑郁的,抑郁是果,不是因。”——恐怕我就是这样的。

王小波也有过类似的说法,抑郁的人有创造力,他说的当然是少数天才,他本人就是一例。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8-1-8 21:50     标题: 7. 同事大Q的故事(下)

我们离开宁波到了上虞,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开始找了一个宾馆,档次不高,人气也不旺,整个宾馆给人感觉也黑黑的。大Q本来是对生活要求不高的,但是这次却要求我换一个宾馆。所以我知道抑郁患者还有一个特点是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如果环境比较干净,明亮,整洁,相对心情会好一点。反之心情就更不好,而且太安静不好,太嘈杂也不好。

我们换了一个比较高档一点,明亮一点的宾馆住下了。

前面已经说过,重症抑郁病人的食欲睡眠都比较差,性欲也明显下降甚至完全没有,大Q最严重的时候已经到了这种程度,现在他感觉自己食欲和睡眠已经明显好转了,但是......(以下省略145个字)

很快他离开上海到浙江已经快两个星期了,药也快吃完了,根据医生安排他也该回去复诊了,所以他就和我告别回上海了。那个时候我刚刚结婚,有一些喜糖想让他带回上海给同事们分一下,他面露难色,说算了,你还是自己去一趟吧。这又是抑郁患者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不愿意抛头露面和人打交道,连熟人都困难,更不用说陌生人了。

回到上海复诊后,他打电话给我,告诉我测试结果已经是轻度抑郁了。他说跟着我效果很好,希望家里呆两天后能够继续再跟我一段时间,但是我却答应不下来了。

因为那个时候我刚结婚,我老婆在电话里告诉他爸了,我每天带着一个精神有问题的同事,有时候还住在家里。他父母在千岛湖,他爸一听急坏了,因为报上那两天刚刚有个精神病人发作的时候用刀砍伤家人的报道。他爸打电话给我,说绝对不许再把这个同事带回家里。

我刚娶了人家女儿,能不答应吗?

其实我认为抑郁病人是绝对不会伤人的,他们只会伤害自己。唯一的例外是产后抑郁的女人,她们觉得活着实在太苦了,孩子长大也会受苦,所以在决定自己不活的同时,干脆也带上孩子。所以有母亲抱着吃奶的孩子一起跳楼的惨剧。

我下下狠心拒绝了大Q的请求,我的理由是毕竟你不能老跟着我,还是要靠你自己适应环境,我该说的也说完了,你跟着我也听不到新鲜的东西了,既然已经是轻度抑郁了,你就多找医生聊聊,剩下就靠你自己了。

后来大Q就没来杭州,他一边吃药,一边经常去医院和医生聊,也经常和我通电话。

他说在他住院和看病的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有个著名围棋国手也是常客,也是抑郁症。我一下想起来,当年上海有个天才型的年轻围棋手叫钱宇平,后来突然隐退了,原来也是抑郁症的受害者。我一说钱宇平这个名字,他说对,就是他。

大Q慢慢康复了,同事们都为他高兴。背后都议论我够义气,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了他,其实我还在为拒绝他第二次来杭州而内疚呢。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1-8 21:57 编辑 ]
作者: 城骁    时间: 2008-1-8 23:38

好看。能和这么多抑郁症犯者接触,也是一种幸运。体验从来没有偏僻,只有丰富。
作者: 采采    时间: 2008-1-9 01:27

不怕肥的吃巧克力。有研究表明巧克力让人心情舒畅。还有就是锻炼身体。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8-1-9 20:55

诊断抑郁其实是非常简单的,网上到处都有,可以自己测试,分数越低离抑郁越远,分数越高抑郁越严重。

http://www.xlzx.com/xlcs/zy02.htm

测试你的抑郁程度
SDS抑郁自评表,Zung编制,美国教育卫生部推荐用于精神药理学研究的量表之一。
下面这个测试是根据您一周内的情绪体验,根据实践活动回答:A:很少有;B:有时有;C:大部分时间有;D绝大部分时间有。

                                            问题:  A  B C D
1. 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 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3. 我一阵阵地哭出来或是想哭
4. 我晚上睡眠不好
5. 我吃的和平时一样多
6. 我与异性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
7. 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8. 我有便秘的苦恼
9. 我心跳比平时快
10.我无缘无故感到疲乏
11.我的头脑和平时一样清楚
12.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有困难
13.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14.我对将来抱有希望
15.我比平常容易激动
16.我觉得做出决定是容易的
17.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18.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19.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的更好些
20.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然照样感兴趣
  

您的抑郁倾向得分: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1-9 21:35

当我想减肥的时候就开始抑郁,不过抑郁的减肥效果奇好。
做了测试了。。。
我觉得自己这两天已经很抑郁了,才32。
$^*#*^#%—¥*¥……¥#

[ 本帖最后由 emmer 于 2008-1-9 21:40 编辑 ]
作者: 花间对影    时间: 2008-1-9 22:41

采采,我也本能地觉得吃巧克力很开心,时不时会吃很多~~~
艾默,我都36分了,从没担心自己会得抑郁症,顶多偶尔有点忧郁,谁都会有这种感觉的。
作者: 老实和尚    时间: 2008-1-9 23:09

今天和朋友吃饭时谈起认识的一个人因为抑郁症上周刚刚住进医院,她说狗也会得抑郁症,有个人养了条牧羊犬,但是因为太忙没时间带它出去玩,结果狗变得狂躁,喜欢叫,有时还咬人,去看病,说是抑郁症,GOD,花了将近一万才看好!
狗没人带着玩都得抑郁症,人得抑郁症就没什么奇怪了。
作者: 采采    时间: 2008-1-9 23:27

我居然有46分,不会吧!
作者: 老实和尚    时间: 2008-1-9 23:44

我按照该有的都有该没有的都没有点,还是25分呢,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测验最好的分数是25分?所以,30几分的人应该算是低分了。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1-9 23:56     标题: 回复 53楼 的帖子

还是养猫好,猫不用遛。可惜我的小猫送走了。
作者: 丙辰龙    时间: 2008-1-10 22:46

原帖由 迅弟儿 于 2007-12-30 16:08 发表
前不久看的报道。日本的精神病科医生80%都患上了忧郁症,自杀率高出了一般社会的平均水平。
这些医生大多数都是专门医治和对应忧郁症患者的。
刚听说,一个同学的同学,广州某医院心理科医生,自杀了。  她不久前,刚从华东师大心理系进修回来。 诱因是9个月的女儿重病不治夭折。
因为偶做的是老年学习记忆相关,去年也打算去做个心理方面的博后,被我弟弟强烈反对,虽暂时打消这一念头,却还没放弃。 哎,听到这一消息,我竟有些不敢了。  以前看过克里克的《惊人的假说》,对于思维、意识、记忆,着迷过一段时间。哎,很多事情任是想破脑袋也搞不明白的。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1-10 23:12

心理分析师本人有心理疾病,这应该是很自然的事。不仅得到事实上的支持,也符合情理。
一个人选择某种职业,不会没有动机,而促使他去学习相关知识的原始动力,可能就是为了解决自身的种种心理烦恼。
不过,把这话题放大了也蛮危险的,如果带着先入为主的眼光去看,世界上几乎不存在绝对正常的人。好莱坞好像就有把这个话题做大做滥的倾向,经常出现心理大夫闹病态的电影。而最早涉及这个题材的,记得是一部默片时代的德国电影《卡里加里博士》,该博士就是一家疯人院的院长。
作者: 丙辰龙    时间: 2008-1-10 23:36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1-10 23:12 发表
一个人选择某种职业,不会没有动机,而促使他去学习相关知识的原始动力,可能就是为了解决自身的种种心理烦恼。
周老师又在吓唬人了。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1-11 01:26

岂敢。在这个领域,我是没有发言权的。我说的东西,均非研究所得,而是得自别人的现成观点及现成事实。当然,还有一些个人的阅历。
几乎每一位著名心理学家的成长经历,都会透露出些此类信息,比如研究自卑的阿德勒,本人就曾极度自卑。在弗洛姆笔下,弗洛伊德的心理问题也是较为严重的,读荣格自传,也有相关的自我解剖。这其实是不足为怪的。但真正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会克服早年的心理疾患,变得格外开通。实际上,很早就有人发现,心理学家或对心理学、性学抱有研究热忱的学者,往往也是一个社会最为开明的人士。他们的研究会升华自己的品格。至于那些对心理学持过于露骨的私人动机并缺乏超越性学术眼光的人,就难说了。如果按职业来划分,在心理咨询师里,家庭生活失败者,比例更高。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1-12 02:14

好像有道理啊。爱好心理学的人,通常也比较敏感。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1-12 02:21

好像有道理啊。爱好心理学的人,通常也比较敏感。
另:请教楼主一个问题
别人在讨论一些新闻或者逸事,会有一些人物评论或者批评,我常常会觉得别人是在暗暗讽刺我,这样的习惯大概有将近一年了。我很难制止自己不去这么想。不知道算不算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在办公室里,在其他地方不会。我换了几份工作,感觉依然如此。)

[ 本帖最后由 emmer 于 2008-1-12 02:23 编辑 ]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8-1-12 09:21

谢谢emmer的信任和问题, 显然你是属于比较敏感的.

我先要问你:你在工作的地方有没有比较要好的, 从同事变为朋友的人. 我想是应该有的.

如果有, 那么你可以把你的问题问他/她, 并且举出具体的事例, 也许他/她会向你解释他们到底在说什么, 结果你发现完全是个可笑的误会. 从此解决了你的奇怪感觉.

如果你在工作中都没有发现一个可以坦诚交流, 完全信赖的朋友. 那么就是你的问题了: 你太不善于交流了, 或者说太不善于交朋友了.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1-12 21:17

谢谢楼主的回答。
我毕业以后大致经历过四五份工作,有一份是我做了三年以上的,其余的都是过渡性质的最多三四个月。实际上每一份工作都有我很好的朋友,现在都还保持联系的,连第一份只做了四个月的工作也是。
其实不用问,我也知道这么想很可笑,也很奇怪,但是一旦我特别紧张特别累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就会出现。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8-1-12 23:19     标题: 8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我中学老师的小女儿。她的母亲是我的高中化学老师,她的父亲也是一位老师,而且和我父亲是比较要好的朋友。我上高中的时候这个女孩还只有五六岁,只记得脸圆圆的,笑眯眯跟在她妈妈后面,很可爱。我上大学以后不久她母亲就生癌症去世了。

她还有个姐姐,但是结婚生孩子以后发现有红斑狼疮,几乎是不治之症。因为姐姐的病很严重,经常住院,姐夫还年轻,守着患绝症的妻子,也不免有些想法。这个女孩一直经常为了姐姐家的事情操心,还要照顾父亲和年迈的奶奶。这个女孩比较早失去了母亲,还要为了整个家庭承担压力。

我母亲也比较关注这个女孩,有时候和她聊聊家里的事情,那个时候我三十多了还没结婚,这个女孩大概比我小十岁。我母亲向我提起是否可以考虑和这个女孩谈对象。而且和这个女孩也提了。

她学的是财务,她也很好强,大专毕业不久就考出了注册会计师,当时她工作还在老家,但是她说杭州已经有会计师事务所要她,她会很快到杭州来工作,她生病的姐姐也在杭州,这样也可以照顾姐姐和小外甥。

她长得一般,我感觉没有小时候可爱。但是如果她真的到了杭州工作,我觉得也不妨和她交往一下。
后来她来杭州联系工作,到我家来了一下,说好像原来要她的会计师事务所有变化,她暂时来不了杭州。好像还送我妈一本书,是《浮生六记》。

没过多久,我从母亲那里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个女孩自杀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我老婆的外婆所在的小山村,就是出产山核桃的地方。

一年前的一天,村里两个男子晚上一起上山打猎,其中一个还是我老婆的远房舅舅。他们打猎的地方就在村对面的山上,村里的人还能听到他们打猎的枪声。奇怪的是第二天天亮以后两个人都没回来,村里人也到山上去找了一下,没找到。

到了晚上,有人看见了有个地方亮着灯,是他们带着照明用的充电矿灯。循着灯光很快找到了他们,但是都已经死了,而且都是被猎枪打死的。

在他们旁边还有一只死掉的黄麂。两个人当中,其中一个人是头部中了一枪散弹,另一个人的伤口在胸口心脏部位,创口面积很小。

很快公安介入调查,根据现场情况和村民听到的枪声,最后的结论是:他们先打中了一只黄麂,但是可能不够致命,所以一个人抓住黄麂,另一个人想补一枪,结果不小心打中了人,而且显然是致命的。另一个人觉得回去没法交待,就用枪口抵住胸口开了一枪。

我这次回去拿猪肉的时候和一个村民聊了一下,他说他那天听到的枪声一共有三下,开始两下都是很响的,最后一下是发闷的。发闷的一下就是他抵住胸口的一下。

而且那个开枪自杀的就是我老婆的远房舅舅和邻居,我上一年回去的时候还和他一起喝过酒。

写这两个故事心情都够沉重的,所以就不加评论了。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1-12 23:21 编辑 ]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1-13 16:48

原帖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1-9 20:55 发表
诊断抑郁其实是非常简单的,网上到处都有,可以自己测试,分数越低离抑郁越远,分数越高抑郁越严重。

http://www.xlzx.com/xlcs/zy02.htm

测试你的抑郁程度
SDS抑郁自评表,Zung编制,美国教育卫生部推荐用于 ...
俺25分。答案显示:恭喜您!你的郁量没超过50,分值越低您离抑郁越远。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1-13 16:50     标题: 分值越低您离抑郁越远

俺觉得俺应该得零分的,没想到分数还不低。
抑郁中……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8-1-14 12:40

好像前面已经有人试了,25分已经是最低分了.

我想太低了也不好, 因为抑郁的反面就是狂躁.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1-15 04:38

原帖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1-14 12:40 发表
好像前面已经有人试了,25分已经是最低分了.

我想太低了也不好, 因为抑郁的反面就是狂躁.
啊,是这样?!俺正因为分数太低抑郁得都有点狂躁起来呢。12d" />
经你一解释,俺从今天起就不抑郁也就不狂躁了。

[ 本帖最后由 迅弟儿 于 2008-1-15 04:41 编辑 ]
作者: 何毓玲    时间: 2008-1-15 08:10     标题: 回复 66楼 的帖子

我也觉得我应当得零分,因为我没有抑郁过,结果测出来是30分,比迅弟还高点。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08-1-15 23:20     标题: 这段话不是我说的,看见有这本,顺手转一下

便介绍一本书,《躁狂抑郁多才俊》,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几个牛逼的人,牛顿、贝多芬、狄更斯、梵·高,这些人其实都病得不轻,患有严重的躁狂型抑郁症,但是也催生了他们的才华。反正看完这本书,你会有种感觉,伟大的天才,牛逼的人,都有病,不管是艺术家还是政治家——从瓦特到希特勒。这本书里提到的名字,你好像都听说过,也都有毛病。想想吧,主宰我们这个世界的都是一帮疯子,也挺好玩。我很佩服罗永浩老师的前瞻意识,他管自己叫“傻逼老愤青”,所以他是一个心理多么健康害的孩子啊。中国在心理学研究方面比较落后,如果有人想研究,不妨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一下毛泽东,我一直觉得,丫有病。
作者: 邱晓云    时间: 2011-7-24 18:04

38分,恭喜您!你的郁量没超过50,分值越低您离抑郁越远。
====================
翻出一个老帖子,测一下抑郁程度。
作者: 就这样风雨兼程    时间: 2011-7-25 03:14

翻出一个老帖子
邱晓云 发表于 2011-7-24 18:04 [/quote]
这个帖子翻得好,让我有机会认真读了邹峰写的几个小故事。很好看。看后得出个结论:邹峰可真是个大好人那
因为我的一个好朋友一直坚持认为他老婆有严重抑郁症,于是我曾经一度帮他研究过抑郁症,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阅读。
作者: 傻瓜也快乐    时间: 2011-7-25 03:32

睡眠不好,俺抑郁了?
作者: 就这样风雨兼程    时间: 2011-7-25 03:58

睡眠不好,俺抑郁了?
傻瓜也快乐 发表于 2011-7-25 03:32
你抑郁了全世界人都得抑郁了
作者: 傻瓜也快乐    时间: 2011-7-25 04:10

那抑郁最明显特征不就是失眠吗
作者: 就这样风雨兼程    时间: 2011-7-25 04:22

但是失眠不是唯一症状呀,还有比如不爱和人交往、情绪低落、食欲减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等等等等。你还有浓厚的兴趣赶来赶去玩,对自己的工作也充满了热情,对好吃的东西也向往得很,综合看来,你没有抑郁症状。---鉴定完毕
作者: 傻瓜也快乐    时间: 2011-7-25 04:35

抑郁症不一定看的出来
我原来公司有一老科长,为人风趣幽默,活跃好动,心态年轻,爱好乒乓。我的那次公司女单决赛,他就是对手教练。赢了以后他和队员一起欢呼拥抱。去年听说他跳楼了,是抑郁症引发。我简直难以相信,这么一个快乐活泼充满热情的人会走绝路。他要是遇上邹峰就好了。
作者: 阿吕    时间: 2011-7-25 23:40

这个帖子以前居然没看过。测试了一下,30分,还可以。感觉抑郁症通常与压力大有关。事实上很多压力是自找的,退一步,原本可以海阔天空的。
作者: 李苗    时间: 2011-8-2 21:21

这个问题我可以给出很多看法的。
等我有时间吧。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1-8-2 21:56

那抑郁最明显特征不就是失眠吗
傻瓜也快乐 发表于 2011-7-25 04:10
好像不是

好像是入睡后不久就醒、难以再入睡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1-8-7 22:19

我测试得了37分。我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往往冒出来一些悲观的情绪,担心亲人在外遇到不测,睡在家里还担心地震啥的,这和抑郁挨得上挨不上啊?
作者: jianmin    时间: 2014-3-4 16:23

原来看过的,又重新看了一遍,激发我的感觉,我也要写一下,我的抑郁症。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4-3-4 21:25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4-3-4 21:29 编辑
原来看过的,又重新看了一遍,激发我的感觉,我也要写一下,我的抑郁症。
jianmin 发表于 2014-3-4 16:23
如果你真的有抑郁症,那么现在应该属于狂躁期。你说你这段时间以来睡眠很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思路活跃,写起文章来一蹴而就,天下无敌手,一晚上5万块钱都不想挣,任志强要出200万年薪聘你,典型的躁狂症状。
作者: 菜农    时间: 2014-3-4 21:42

是的,这种状态俺也有。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4-3-4 22:42

是的,这种状态俺也有。
菜农 发表于 2014-3-4 21:42
你们都是天才,躁狂抑郁多才俊,当年贝多芬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写出一首首伟大的交响曲,一旦进入抑郁期,又无比沮丧压抑,才思枯竭。
作者: 晓寒    时间: 2014-3-5 05:31

本来是不参与这类话题的,但既然被邹峰兄点到了名,只好瞎说两句了.

应该说,作为行外人,邹峰兄能对抑郁症有这么多的认识和了解,很少有,也很难得.能对抑郁症患者有这么多的关爱和支持,敬佩一下.

下面简单说说,
    

"每个人都可能得抑郁症。说它和艾滋,癌症一样可怕也不过分。"
----------------------------
前半句是对的.Depression(抑郁症)说到底是一种mood disorder(情绪病),既然"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久",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遇到.统计数字表明,世界上的人,每五个中就有一个曾经或正在患有抑郁症.逻辑强,毅力强,不代表就不会遇到.事实上,我在多年的front line实践中,遇到的抑郁症患者,不乏高学历,逻辑强的理工科人士,从国内移民过来的大学教授,从美国过来的博士后,英国过来的硕士,香港过来的大公司高管,台湾过来的IT专业人士,都有. 

后半句就不准确了.用我们的行话来说,抑郁症等于精神疾病中的感冒. 意思就是,是最常见的,也最容易治愈的.虽然每个人的抑郁起因不尽相同,但归根到底是一种情绪病,只要能找到病因,打开心结,再通过抗抑郁药物的作用,通过各种心理疗法(比如talk therapy,art therapy, recreation therapy),鼓励多与外界接触,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加上家人朋友的支持,通常都能有比较大的起色,完全痊愈(不用再服药也不用接受心理辅导,工作,生活完全正常了)的机会很高. 我们机构算是多伦多本行业中比较大也比较知名的,30多年的历史表明,在我们的client之中,抑郁症患者的比率是最大的,痊愈率也是最高的.国内的情况我不了解,但从崔永元到你的舅妈,也都是好例子. 
 

"抑郁病人是绝对不会伤人的,他们只会伤害自己。"
-------------------------
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说.但,有的抑郁症患者也会出现一些幻听(比如告诉你买东西不用付钱,自己死之前不要把孩子留在世上),幻听比较严重的时候,就难说了.比如曾有身为母亲的抑郁症患者在幻听导引下企图在跳楼前先给自己的孩子喂安眠药(意识清醒后当然后悔了),还好被警察阻止了.
 

"抑郁症患者康复后,更阳光,更有爱心."
----------------------
很对.我们的client之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因为体会过,所以更珍惜,更热爱生活,更愿意回报社会,比如在社会上做义工,在电视或电台上分享自己的故事,鼓励和激励尚未康复的患者及其家人,等等. 
作者: 晓寒    时间: 2014-3-5 05:50

本帖最后由 晓寒 于 2014-3-6 04:12 编辑

"心理分析师本人有心理疾病,这应该是很自然的事。不仅得到事实上的支持,也符合情理。
一个人选择某种职业,不会没有动机,而促使他去学习相关知识的原始动力,可能就是为了解决自身的种种心理烦恼。 "

"在心理咨询师里,家庭生活失败者,比例更高。"
-------------------------
以我在美加的多年从业经验来看,所见过的同行,几乎还没有有心理疾病的,离婚率也很低.这确实是个高压力,高挑战的行业,应该说,心理不够强大的人,是做不了这一行的.做这一行的,都是心理学专业,社工专业,咨询学专业出身,要求有硕士或以上学历,女性居多,基督徒居多,普遍具有爱心,耐心和服务社会的精神.我自己当年在美国读书时就是因为当时信主信得很投入(这些年是liberal了,尤其是读老庄后,连教会都不大去了,惭愧),受服务社会的使命感推动,才改成心理学专业的. 也见过一些新入行的同事,觉得自己承受不了这份压力,半年就辞职,改行了.不过,我们机构之中,确实是有两位同事是因为自家亲人(如姐妹)是精神疾病患者,才立志做这一行,造福人群的,也有两位同事因为工作压力大一度有些抑郁,休假调整过后,就没有什么事了.
作者: 晓寒    时间: 2014-3-5 06:10

84# zoufeng_1234

狂躁抑郁症(bipolar disorder) 和抑郁症(depression)不能混为一谈.这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精神疾病.狂躁抑郁症是两级分化,趋向抑郁的时候虽然和抑郁症表现相似,趋向狂躁的时候是高度亢奋,容易有幻觉,幻象,容易伤己,乃至伤人的.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4-3-5 07:32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4-3-5 07:35 编辑

非常感谢晓寒的答疑。我还有个疑问. 因为我舅舅说,据他所知,绝大部分自杀者,比如95%-98%,其实最后都是由于抑郁症。这个说法不知道是不是靠谱。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有人比如刚刚被老师批评了一下,或者和人吵了一架,或者被批斗游街,当天就自杀了。我的帖子中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两个朋友去打猎,其中一个误伤同伴后自杀,整个过程很短,是不是也是抑郁症?

也就是说,抑郁症最快可以多快让人产生自杀的念头?
作者: 晓寒    时间: 2014-3-5 10:01

回邹峰兄:根据统计数字,自杀者中的抑郁症患者,数量为50%-80%,也就是说,1/2到2/3的自杀原因是因为抑郁症。你提到的两个朋友打猎的故事,应该不属于抑郁症患者。因为,抑郁状态至少要持续两个星期以上(一般认为要持续一个月以上)才能算是抑郁症。而抑郁的心情,每个人都会有,一天半天就过去了的,只能说是心情低落了。说到抑郁症多快可以让人自杀念头,患病初期(头三个月到六个月)是自杀风险最高的时期,而且往往是开始治疗,服了抗抑郁药的时候,患者感觉有些精神了,有力气了,就有能力去实践自杀的念头了。这一段时间,家人一定密切注意。过了这段时间,患者的正能量越来越多,状态越来越稳定,自杀的风险就越来越小了。

另外,这边的抑郁症患者康复率比较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的关爱和投入。抑郁症患者可以申请政府的disability support program补助(精神疾病患者被认为是disable to work),有一笔基本的生活费(单身是每月1000加币左右),药费,牙科费用也由政府免费提供,还可以申请政府的福利性房屋(只需要交纳收入的三分之一为房租),没有经济压力和后顾之忧。社会上对精神疾病患者不歧视,为他们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很多,除了看精神科医生,接受心理治疗都是凭政府的免费医疗卡,还有免费的找工作计划,培训计划,等等。一些公司还应政府要求(接受政府补助),专门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相对容易的工作岗位。当然状态稳定,完全靠自己能力找到全职工作的患者也不少,公司,大学,银行都有。可以说,这边的精神疾病患者大都生活在社会上,而不是精神病院中。这边的精神病院根本不象精神病院,和普通医院一样,气氛温馨,人性化,一楼大厅都是咖啡厅,没有国内医院那种肃杀的气氛,很少有长住型的精神疾病患者,一般都是relapse后入院住个一周两周就出院了。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3-5 15:43

测试了一下,43不算低啊!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3-5 16:26

我的经验,抑郁症不能试图靠个人意志来强硬解决,问题会象滚雪球,每一次失败都会增加挫折感,陷得更深,越来越麻烦。良好的社会交往是非药物治疗里疗效最好的,当然还有更好的,就是上帝,哈哈。
   很久以前我曾有过严重的低落期,症状是身体僵滞,一坐就是一整天,唯恐动一动就会出大事儿的那种。不敢告诉别人,做任何事情都是被逼迫的,只有呆着一动不动才是正经,每天强迫自己做完非做不可的事,就回到僵直状态。这个持续时间很长,有四五年,多么可怕。我有个外地朋友打电话沟通,他和我症状完全一致。我们还有共同点是都喜欢跑出去喂流浪猫。这是一天里最舒服的时刻。
   前年在纽约旅行,同住的和晓寒一样是个心理咨询师,她说这是严重抑郁症。我当晚就打电话给那个和我一样的朋友,他说他以前就知道,不愿意告诉我罢了。
   我和我的牧师聊天的时候,他说他在做牧师以前有有过相似的症状,只不过他更严重,到连床到起不来了,是在床上呆着一动不动,我们聊起那些感受,真是一般模样。最后是神亲自医治了他。
   不过,正如周泽雄在前面回帖里所说的,我感觉我好了以后比一般人更加乐观,通达,开朗,哈哈。那两个比我更好,他们都是春风和煦的人,让人靠近以后感觉很愉快。

   zoufeng这个帖子好看极了。也让我们了解了他更多。抑郁症患者如果有个善良并且细心的朋友紧密相伴左右,就算是已经拥有了一剂康复的良药了。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3-5 16:31

我相信有些人对抑郁症是免疫的,他们连听到抑郁症这个词汇都会不屑一顾,觉得这是神经作用,不存在的疾病。认为一个疾病完全不存在,或许也是一剂强大的预防针。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3-5 16:56

测试结果,一次50,一次40。。。
作者: emmer    时间: 2014-3-5 16:58

我的经验,抑郁症不能试图靠个人意志来强硬解决,问题会象滚雪球,每一次失败都会增加挫折感,陷得更深,越来越麻烦。良好的社会交往是非药物治疗里疗效最好的,当然还有更好的,就是上帝,哈哈。
   很久以前我曾有 ...
水色 发表于 2014-3-5 16:26
我觉得这跟环境缺乏变化有关系。我现在三天两头碰到让我感觉shock的事情,大脑都来不及消化,要得也会得狂躁症。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3-5 17:24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4-3-5 17:29 编辑
我觉得这跟环境缺乏变化有关系。我现在三天两头碰到让我感觉shock的事情,大脑都来不及消化,要得也会得狂躁症。
emmer 发表于 2014-3-5 16:58
有可能,抑郁症大概比较容易侵袭那些神经精细,生活环境又比较单一的人群。据说有一种 治疗办法是坐电椅,每天电击几下,五年以后能康复,大概就类似你说的每天SHOCK

     不过这是道听途说的,不能算数。真要治疗还是要听专业咨询师晓寒的意见。
作者: emmer    时间: 2014-3-5 20:41

有可能,抑郁症大概比较容易侵袭那些神经精细,生活环境又比较单一的人群。据说有一种 治疗办法是坐电椅,每天电击几下,五年以后能康复,大概就类似你说的每天SHOCK

     不过这是道听途说的, ...
水色 发表于 2014-3-5 17:24
是啊,看了一下旧帖子。好像我当时有点抑郁倾向,大概跟工作单调重复、丧失意义感有关系。多换了几份工作,多认识了好多人,就觉得人生不过如此。怪我太晚熟了。
作者: zoufeng_1234    时间: 2014-3-5 22:29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4-3-5 22:44 编辑

继续谢谢晓寒的介绍,关于抑郁就像感冒,我很同意。关键是个现在国内对抑郁的知识普及还不够,这是最可怕的,很多人一直到自杀了还不知道有抑郁症这回事。相比之下国外对抑郁患者的关心和保护真是太好了。
作者: 封不怕    时间: 2014-3-5 22:51

一个艺术家,一个诗人,一个作家,如果不抑郁,简直不可想象,不可理喻。抑郁是种高贵病,粗俗的人,浅薄的人,刻薄的人,冷酷的人,他们会抑郁么?看看春晚你就明白了,那是些傻乐傻笑,没心没肺的大傻逼。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