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分享一个苦笑 [打印本页]

作者: 水色    时间: 2008-3-2 22:26     标题: 分享一个苦笑

今晚朋友聚会, 听到一个绝妙的比喻:热爱艺术是一个巨大的苦难,艺术的梦就好像在心里养着的一个白痴儿,你深深爱着它,永远舍不得离弃它,可同时你的心理很清楚,它永远都只能是个白痴儿。。。。。

   这就是可怕的事实:从事艺术就是投入一场可怕的赌博。在这个赌场里几乎没有赢家,大家都是失败者,这是一场庄家通吃的游戏。可每年还有几十万的孩子,义无反顾的投入其中。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3-2 22:37

隔行,所以不懂,为什么是“可怕的赌博”?
作者: 丙辰龙    时间: 2008-3-2 22:40

原帖由 水色 于 2008-3-2 22:26 发表
可每年还有几十万的孩子,义无反顾的投入其中..
是国情吧~   

看到周围一帮帮功利的父母陪着皱巴巴的孩子东奔西走:钢琴班、美术班、奥数班、英语班……
作者: 水色    时间: 2008-3-2 22:59

举例来说:一个艺术类学生以一千比一的比例考入大学,在一千比一的概率下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导师,造就一场电光石火的师生缘分,然后毕业了,该学生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买很贵的颜料把它涂在很贵的画布上,然后放在一旁蒙灰。。。。。。他必须付出全部的生命和热情,不仅名利的世界看不见他,除非是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否则艺术之神本身也看不见他,历史可能把他彻底遗忘。。。。。。这就是许许多多热爱艺术并且颇有天分的艺术家的生存状况,卑微地活着,做着很繁重的劳动。
作者: 水色    时间: 2008-3-2 23:00

回丙MM:学琴可以,学画可以,但是要告诫孩子,千万不要迷恋它。。。。。。。
作者: 梅茗    时间: 2008-3-3 00:02

是的。我周围这样的孩子就不少。有几个同事的孩子都学着钢琴。考验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家长,金钱的付出是次要的,更需要毅力来坚持的是多年如一日的陪学陪练。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3-3 01:43     标题: 回复 4楼 的帖子

“许许多多热爱艺术并且颇有天分的艺术家的生存状况,卑微地活着,做着很繁重的劳动”--------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活着吗?只要他/她自己不是非常痛苦就很正常啊。如果因此痛不欲生的话,只要他/她拥有退出去的自由就行了。所谓“拥有退出去的自由”就是指退出去以后不会被饿死。
作者: 水色    时间: 2008-3-3 08:18

回梅茗: 举国上下到处都是琴童。琴童练琴大多不为了成为专业,而是“培养艺术素养”,可事实上,与其请个蹩脚的钢琴老师学点蹩脚的琴技倒还不如直接教会孩子如何欣赏音乐来得有效。一切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孩子“心中有音乐”,这恰恰是最难实现的,通过学琴的方式实在未必能够如愿,却要搭上绵绵不断的财力人力以及孩子的整个童年。

回迅弟儿:说的对。每个人都有放弃的自由,但是放弃的感觉的确就如同放弃了自己的白痴儿。我就是觉得这个“白痴儿”的比喻实在很绝妙,轻而易举的点破了一个群体的复杂心态。
作者: 丙辰龙    时间: 2008-3-3 09:05

原帖由 水色 于 2008-3-3 08:18 发表
回梅茗: 举国上下到处都是琴童。琴童练琴大多不为了成为专业,而是“培养艺术素养” ...
据我所知,在广州,让孩子学点儿艺术,至少一半的家长是为了升学时候加分。要么就是家长之间或孩子之间的攀比心态。 一个邻居,属于比较开明的家长,让孩子自由发展,到了小学3年纪,她女儿主动要求学古筝,原因是,班里很多小朋友都考了钢琴几级而学钢琴要好几年才见成效所以她要学古筝她听说古筝半年就可以考级……  
无语了吧,孩子就已经这么功利了。
作者: 何毓玲    时间: 2008-3-3 09:19     标题: 回复 9楼 的帖子

庆幸我的女儿从小到大没有这些压力,我们家有手风琴、电子琴,她不学就不学了。
这孩子没长性,学过舞蹈、田径、二胡、手风琴,等等,都是几天的工夫。
我们也不要求她考试名次,经常是班上倒数第几,但关键时刻一抓就上来了,考上一个重点师大我们已经很满意了!我女儿真是健康快乐成长起来的,到了大学如鱼得水,仍然快乐。所以我老说她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是素质教育的成功者,除了考试成绩不好,什么都好。
作者: 丙辰龙    时间: 2008-3-3 09:21

[attach]12094[/attach]
今天的照片,一个小朋友,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植树后,送给汪洋自己的书法作品,呵呵,一个小孩子竟写“解放思想,大地回春”。 这也算学艺术成果吧。
作者: 丙辰龙    时间: 2008-3-3 09:47

最受不了的就算是“小孩子不像小孩子”,最喜欢的是“老人像小孩子”

(吃早餐时候看到报纸上这张照片,真想给大家看看,放在水色mm的帖子下面还算合适吧)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3-3 09:55

楼主的命题提得好,不能迷恋,只能玩玩而已,还是靠其他世俗的技能吃饭较好,例如机械工程师等。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3-4 12:36

还好吧。纯艺术的话风险大了点,但一般学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工作出路也都不错,我有个表妹就是学设计的,读书没我累,找工作也很容易。看有多高的理想,对生活有多高的要求了。
不过很多人是不愿意放弃理想。。。
作者: 水色    时间: 2008-3-4 13:01

谢谢菜农鼓励,龙MM的照片补充很厉害,那八个字看着让人打激泠。。。。。

何前辈教育女儿的方式真的值得借鉴,希望更多的孩子能象您女儿那样,能够拥有一种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方式。


回复艾默MM, 我指的正是纯艺术。不过据说艺术设计行业这两年也人满为患了,而且艺术设计行业不轻松,听说过一句很流行的话么:“半夜三更里在大街上闲逛的人只有两种,一是流浪汉,二是搞艺术设计的”
作者: 何毓玲    时间: 2008-3-4 14:17     标题: 回复 15楼 的帖子

我再摘一段别人的文章《大智慧》,看我怎么教育孩子的

何姐的女儿上高中的时候,她经常对同事们说:“我女儿不出众,考不上大学没关系,我最喜欢‘片儿警’,她能当户籍警察就行,守在我身边,多美。”她在办公室这样说,对女儿的老师也这样说,她说的时候还很真诚,老师们以为这对母女无药可救,就放弃了拔苗助长。何姐还庆幸“终于没人逼我的女儿学习了”。
就在这样的歌声中,女儿走进了重点大学。

                                    《华润》2007.9
作者: 花间对影    时间: 2008-3-4 21:04

投身艺术,是天赋,拉不回来,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
作者: 兮兮    时间: 2008-3-4 21:45

关于艺术尤其文学,我们的文学,我是既爱又恨。爱汉语之优美,恨其中载道传统,毒素太多,很难离析,往往良莠兼收了。一个爱好中文写作的人,如果按照古汉语的精神生活,会是一场自欺欺人的噩梦。
所以,多欣赏艺术,别轻易选择从事艺术工作。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3-5 11:33     标题: 回复 15楼 的帖子

昨天回去想了想,还是心有戚戚焉。套用刘索拉的著名的小说的名字:你别无选择。
作者: 猪头猪智慧    时间: 2008-3-7 14:05

“所以我老说她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是素质教育的成功者,除了考试成绩不好,什么都好。”

就凭这句话,何大姐是俺心目中的伟大母亲。
作者: 北海月    时间: 2008-3-7 14:27

为什么不能沉迷于艺术?只要不作为职业就可以了,沉迷只能说明有这方面天赋,正如花间所说:“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既然他自己感觉乐在其中就够了,需要别的吗?
作者: 北海月    时间: 2008-3-7 14:28

一个爱好中文写作的人,如果按照古汉语的精神生活,会是一场自欺欺人的噩梦。

正解。
作者: wildcat    时间: 2008-3-13 23:21

倒胃口的照片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