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贴图] 解码刘溢 [打印本页]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9 21:36     标题: 解码刘溢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09-9-9 21:37 编辑

刘溢(b.1957)天津人。1972年-1976年就读于天津工艺美朮学校。1978-1982年就读于中央美朮学院油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参加东京中国油画展。1985年11月参加“十一月画展”。1986年-1988年担任《走向未来丛书》编委,并设计封面和插图。1986年1月在中国美朮馆举办“王佳楠、施本铭、刘溢、丁品陶艺展”。1988年写作并完成《幽默哲学论》。1989年参加中国美朮馆第一届中国现代艺朮展。1992年个展于加拿大克尼画廊。1992年湖南美朮出版社的《中国现代艺朮史1979-1989》收录油画作品若干幅。1993年个展于加拿大极端画廊。1993年温哥华《BORDERCROSSING》10月号艺朮杂志发表油画作品《大人物与小人物》。1993年10月加拿大《TOPS》杂志发表专访及油画作品。1995年在多伦多建立刘溢工作室。1995年加入加拿大安太略省美协,是该协会125年以来第一位得以投全票进入的画家。1996年5月参加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艺朮博览会。1996年9月个展于多伦多麦戈画廊。1998年个展于美国蓝色画廊。2000年个展于美国格拉斯画廊。2002年3月个展于荷兰现代艺朮中心画廊。2003年3月个展于美国席尼帕克画廊。2006年3月油画《2008北京》参加纽约艺朮博览会,接受美国CNN和美联社电视部采访并报道。同一作品在中外互联网引起强烈反响,某些论坛一周内拥有超过20万点击率。


刘溢《自画像》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9 21:40

先来一幅《搓麻将的女人》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9 21:51

《搓麻将的女人》又叫〈2008-北京〉

05年3月6日,纽约艺术博览会开幕。世界艺术家云集,观众鼎沸。
与历届博览会不同的是,本次观众喜欢扎堆儿。博览会的左前方总是水泄不通之处,那里是加拿大Redinc艺术公司,聚光灯下,挂着一幅题为“2008-北京”巨幅油画,是旅加华人画家刘溢作品。

部分读者解读:
大家都知道,2008的北京,是奥运会的地方。西方人把奥运会叫Olympic Games,这幅画中也是Games,却是中国传统的麻将Games。

画的左上角,是一幅标准像。乍看上去,熟悉又不熟悉,那是孙中山的胡子、蒋介石的光头、毛泽东的五官新组合的标准像。它象征着中国上一百年的历史,或者说是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全部。画的左面,是一个最天真和最聚精会神打麻将的女孩,她为抓了一手好牌而暗中庆幸。 中间背影的女子,开了一个东风明杠,这象征着当前不可无视的事实——中国在崛起。虽然那女子有些不规矩的小动作。 中间正面的女子,似乎有些外来血统。她在打牌之余,另有闲心眺望远方,她穿着光鲜,脸上有一些忧虑。再就是那个外国女郎了,她也来掺合中国的游戏,信心全无,躺在那里。因为她少抓了一张牌,相公,配打。

右面显然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村姑娘,她是使中国崛起的生力军。然而她的脸上有一些不明白,有一些不满意。她手中握着一把亮晃晃的水果刀,这暗示着一种仇富心理,暗示着一种危机。 画的右边,在破旧的建筑前方,有一条大河,有一些石头,这象征着前景的莫测和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现状。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9 22:00

《搓麻将的女人》细部
作者: 李酒苗    时间: 2009-9-9 23:23

背对着我们的小妞在政治舞台上作弊,自己本来是相公,悄悄扔了一张牌,顺手把右手那位给害了,她大概是浪漫的法国妞,少了张牌也不知道,仰面朝天异想天开。穿肚兜的小老百姓却要为奥运会端出本来属于自己的水果,那神气像个小怨妇~~~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0 00:31

看上去都是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却在扮演一个国家的角色。的确部知道刘溢在想什么。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0 00:36

摘自网上:

画家刘溢创作的油画《2008-北京》从去年至今,一直在网上流行不衰。这幅以五名裸女打麻将为题材的油画被不少网友认为寓意深远,暗含中国、美国、俄罗斯及日本等国的利益关系。


《2008-北京》影射台海局势

综合网友解读,中国将举办奥运会,即Olympic Games,这幅画中展现的也是一场Game,却是中国的传统Game——麻将,场景是一个海岛。这些女子,代表着全球化竞技场上的博弈者,麻将的局势暗指台海局势,扑朔迷离,阴云密布。



主画面是四个成年女性(分别代表中美日俄)在玩麻将,一个小女孩(代表台湾)站在场外。实际上是四个大国在玩,台湾不是参与者。而游戏的方式是东方式的麻将。赌局的布局为:两个金发女子与两个黑发女子,中美是对家,日俄是配角,四个人的身份很明显。

中国暗藏东风

她们的规矩是,谁输了谁就要脱一件衣服。画中四个人身上的衣服代表四国所具有的实力,美国上身齐全,下身赤裸,在台面上实力最强,而台下一丝不挂;中国在台面上一丝不挂,在台面下实力却最强;日本整个一丝不挂,没任何实力;而俄罗斯只有一块遮羞布。

从画面中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来看,中国背对画面,看不出神态,但却是最专注于赌局的。牌面上她开了一个“东风明杠”,这象征着当前不可无视的事实——中国在崛起。中国背地里还藏着两张牌,其中一张是与俄罗斯“串通”得到的。

牌桌左边的是日本,正自我陶醉,是整个赌桌上最“无知”的一个,自信满满,自鸣得意,就等着摊牌。俄罗斯躺倒着,由于她的牌是“小相公”,因为无关输赢,表面上是自己不想玩了。她的一条腿搭在美国身上,明里和美国有瓜葛,暗里却在给中国递牌。

美国打台湾牌

正对画面的是美国,不看牌桌,在看她的另一张牌——台湾。她仿佛不太关注牌局,而且双手放头后伸懒腰,表明美国已经比较疲惫,美国考虑的是值不值得玩下去的问题,而不是怎么玩的问题。

台湾严重关注赌局,果盘代表利益,手拿小刀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她仅穿了一个小肚兜,用果盘挡着身体。台湾冷眼观看,对几个玩家的动作看得一清二楚,可自己不在局中,什么都不能说。

事实上,画面里博弈的四方,日本才是陪打,“牌搭子”而已。日本看起来是根本不知道里面的凶险,衣服裤子都没穿——已经输光了!而且,中国的上下家是日本和俄罗斯,美国只是对家而已。中国只能和日本、俄罗斯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美国却是隔岸观火,但是也有放炮的可能。

美国和中国有优势,但是如果有一个输了的话,则无论剩下的是哪一位,都是最强的了。

(据香港《文汇报》)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09-9-10 04:52

这幅画好。看了以后俺也想去打麻将了。
作者: ee    时间: 2009-9-10 06:05

本帖最后由 ee 于 2009-9-10 06:13 编辑

很好。似乎,深受此大师影响……加入吾国元素。




[attach]25929[/attach]

[attach]25930[/attach]
[attach]25931[/attach][attach]25932[/attach][attach]25933[/attach][attach]25934[/attach][attach]25935[/attach]

达里,西班牙画家。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09-9-10 10:45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09-9-10 10:46 编辑

ee的判断有道理。尤其那张《自画像》。待水笺继续上画。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0 15:43

这幅画好。看了以后俺也想去打麻将了。
kemingqian 发表于 2009-9-10 04:52
i部知道克明兄面对狂妄,充满心机,无所畏惧,放浪形骸的女人和对手是不是上面那一个表情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0 15:49

9# ee

据说刘溢上大学时很不守规举。尤其喜欢收录一些幽默词条:)

俺觉得他远离达利更好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0 15:50

评论家苏旅:


刘溢堪称中国画坛上的大才子,仔细欣赏他的“女人组画”系列作品,你会发现画中所暗含的象征意义,常常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刘溢的作品寄托了太多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一咏三叹,弥漫着但丁史诗般的神圣、调侃和幽默。女人是田野、是森林……她们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却奉献出丰收。在逆自然而行的男权主义之下,女性原初的、亲近自然的生命被扭曲了……刘溢的智慧不止限定于对帕格利亚的诠释,而且还颇有天马行空般的潇洒,他画过好几本漫画集子,翻译过西方文艺理论,撰写过洋洋十余万字的有关幽默的辞条 (显然这种辞条并不适用于任何辞典或百科全书,除非其自成一册)。当上世纪90年代初刘溢重操油画旧业时,他的绘画天赋才重新勃发出来,并且得益于其奇思异想的大脑,刘溢的艺术注定是极具私人话语式的,因此也成就了其与众不同的风格。从这一意义上,刘溢的艺术对当代画坛不无启示作用。
——评论家苏旅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0 15:58

刘溢油画《牧羊女》150x120cm油彩/木板,
作者: 歪弟    时间: 2009-9-10 21:17

为什么这些女人都像被抽了200个耳光呢?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0 21:41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09-9-10 22:04 编辑

15年来,旅居加拿大的刘溢仿佛一位隐士,一直在异乡潜心作画,鲜为国内艺术界所知。他说:“艺术家就应该是关起门来折磨自己,打开门来吓唬别人。”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0 21:54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09-9-10 21:59 编辑
为什么这些女人都像被抽了200个耳光呢?
歪弟 发表于 2009-9-10 21:17
谢谢歪弟一针见血,触目惊心的说。

根据批评家苏旅的评论“刘溢呕心沥血之作寄托了太多的悲天悯人和一咏三叹,弥漫着但丁史诗中那种神圣、苦难、忏悔的氛围,又恣肆着东方式的神秘、调侃和幽默。女人是田野,是森林,是自然,她们承受着苦难,奉献出丰收;在那些逆自然而行的男权主义之下,女性原初亲近自然的生命状态被扭曲了。在这一组画中,我们不难看出贾宝王“男人是黄泥做的,女人是清水做的”的感慨和帕格利亚的女权主义怪论在其中徘徊。刘溢的智慧不止限定对帕格利亚主义的诠释而且还颇有天马行空式的潇洒。”


我们来了解一下《性面具》作者(美)卡米拉·帕格利亚和她的《性面具》:

卡米拉·帕格利亚,费城艺术大学教授,代表作为《性面具》(Sexual Personae :Art and Decadence from Nefertiti to Emily Dickinson:New York,Vintage Books,1991)。该书写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十年间没有一家出版商敢冒险出版,1990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推出后立即好评如潮,可谓现代探讨性别与文化关系的一本最有份量的著作。《性面具》开篇第一句话是“泰初有自然”(In the beginning was nature),Nature是该书的关键词之一。帕格利亚认为,自然力或者说人的本性,从本质上讲,是盲目、冲动、残酷、阴暗和混沌神秘的;进攻、扩张、侵略、征服也正是自然的意志。自然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性,是色情,性与色情还是自然联系人类精神产品的纽带。在对于人的自然本性的理解上,帕格利亚比较地接近于霍布斯、达尔文和尼采,她讨厌由卢梭而起的将人性理想化的取向。她认为近代以来的人本主义由于忽视了“自然”的残酷性,因而是一个很肤浅的理念。用性的面具、异教因素、颓废倾向这几条线索,帕格利亚把西方的文学史、艺术史串起来重新写了一遍。她似乎想证明:艺术是“男女同体”,所有伟大的作品都是那种“男女同体”的人创造出来的,所有伟大的作品都透露出异教的色彩、颓废审美倾向和性的神秘特征。但该书引起的争议也很大,如帕格利亚将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的著名论点颠倒过来: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后天造成的,男性中心社会按自己的需要塑造女人,压迫女人。而她认为女人是天生的,男人创造出来的文明拯救了自己也保护了女人;若是女人充当了物质文明的主要承担者,人类今天也许还住在茅草棚里。这句话尤为许许多多的女权主义者所诟病,按她们的标准,帕格利亚是伪装的女权主义者。

摘自: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9975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0 22:01

再转一篇来自网上的文章:http://www.cat898.com/html/2003/12/20031208172140.asp


抨击燃烧过度的女权主义  


  小谈/文

  在女性压抑了多少个世纪以后,女权的呼号响彻寰宇,然而即使这样,女人仍然没能真正和男人平起平坐。为什么呢?是因为女性的斗争还不够坚决彻底吗?一位美国人文学女教授用一本分为上下两册的《性面具》透彻地分析了这种现象。

  作者卡米拉立即遭到了女权主义的谩骂,但有另一个群体却拍案叫绝,认为她以客观的身份给燃烧过度的女权带来了一服清凉剂。卡米拉的理论将女性定义为起始于自然的崇拜,而男人以发展头脑和逻辑著称,为天空崇拜。

  她分析,阿波罗神的崇拜传统是超自然的,他们在寻求凌驾自然或超越自然之上。高度的古典主义则是阿波罗信仰与实践的实现。而在此之前宗教史上的早期阶段,每个地方最初都是大地崇拜,崇敬盛产果实的自然———即母系氏族的根源。

  从大地崇拜到天空崇拜的演进将妇女黜退到地下王国。她的神秘的生殖力和她那与地球轮廓相似的浑圆的躯体,使她处于远古的符号象征意义的中心。她是汇聚着世界各地宗教起源的大母神肖像的模型。但是母神崇拜并不意味着妇女的社会自由,相反地,被崇拜对象只是她们自身符号膨胀的囚徒。每一种图腾都存在于禁忌中。

  在原始时代,妇女看起来是一种神秘的存在,男人敬重她们也畏惧她们。她是黑色的无底洞,吐出男人,再将他吞没。男人于是联合起来,发明了防御抵制女性自然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天空崇拜是最为老成持重的步伐,因为它从大地到天空创造中心的迅速移动,就是子宫魔力向大脑魔力的转移。而这个防御性的大脑魔力发展为男性文明引人注目的辉煌,妇女也由此被带动起来。现代妇女用以攻击父权制文化的语言和逻辑正是男人的发明。

  自然的循环就是女性的循环。女性的性成熟与月亮相关,顺应在月亮的盈亏变化。古人指导女人被自然的历法所约束,这是她不能拒绝的约会。妇女的生殖设备比起男性更为复杂,并且难以为人所理解。在进步的西方社会,企图去推动或驾驭自然、标举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但妇女的生理状况却令人难堪。妇女追求个人身份和人身自由越强烈,她的想像力也就越发展,她与她自己的身体难以驾驭的自然法则的斗争就越加激烈,而且自然也就越加地惩罚她。

  纽约时报的书评周刊认为,卡米拉的书“是对自由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潜在观点的一种颠覆。”说白了,卡米拉的观点是,女权主义理论的迷失恰恰源于对自身力量及自然特征的无知和忽略。她认为,事实上,男性奴役和父权制是源于男人对女性力量的恐惧意识所压迫。即对“她的自我完满、她的原则与阴性的自然结盟的恐惧”。妇女的身体是一个迷宫。男人在其中迷失了自己。那是个关闭了的花园,妇女是最初的制作者,真正的最初的原动力。她将一块肥料变成铺天盖地的有灵生命的落网,以漂浮其上的蛇一般的脐带,控制每一个男人。

  这些正是女权主义所没有意识到的。

  阅读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艺术与颓废:从奈费尔提蒂到艾米莉·狄金森”,所以,书里更多的论述基础是西方文学、历史、宗教、神话、心理学、美学、哲学与艺术,那些大家的传世之作都被卡米拉发展成她的案例和范本,以证明自己的理论。本书相当给自己做了西方文学和艺术知识的扫盲与提升,这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风泼辣痛快、才气纵横,不仅因为作者所论述的范围有相当大的时空跨度,而且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论素养及敏锐的判断力。

  ?《性面具》(美)卡米拉·帕格利亚/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作者: 李大苗    时间: 2009-9-10 22:40

那个背对着的纹身女孩,右肩远短于左肩吧,尤其是右肩近而左肩远时,不对称感甚重。
作者: ee    时间: 2009-9-10 22:59

谢谢水笺,图文并茂地,从各方面介绍了这位出色的画家刘溢。
刘溢的作品,可以追寻到许多以往绘画大师技法的印记,有文艺复兴时代的,如提香的,有近代的,如达利的,也有“新写实主义”的,等等。他对女性的描写,从造型上,心理上,的确独树一帜。
我近年较少动笔,但是,却没少从欣赏上画理上吸收营养,而这,就是我需要的养分之一。
再次谢谢!
作者: 冬瓜    时间: 2009-9-10 23:08

那个红肚兜,是刘溢唯一的模特?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09-9-11 09:24

有一个小疑问,《搓麻将的女人》里面那五个国家的男人都去干什么了?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1 21:44

有一个小疑问,《搓麻将的女人》里面那五个国家的男人都去干什么了?
kemingqian 发表于 2009-9-11 09:24
男人们都醉驾,被拘留啦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1 21:49

刘溢油画《惊蛰》布面油画120x150cm
2009

还没有上光油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1 21:51

那个红肚兜,是刘溢唯一的模特?
冬瓜 发表于 2009-9-10 23:08
妹妹觉得所有的中国女人像都是她?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1 21:52

那个背对着的纹身女孩,右肩远短于左肩吧,尤其是右肩近而左肩远时,不对称感甚重。
李大苗 发表于 2009-9-10 22:40
大苗兄的问题很严重,部知道谁能解答))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1 21:53

刘溢油画《惊蛰》,有欣欣向荣的味道不?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2 09:09

写《惊蛰》

那是一种怎样的欣喜
你的心愿
趟过春天的海洋

不知不觉一片新叶超越了时空
褪尽了土地的斑点
所有刻意的雕琢

爱是碧波
是一枚宝石
放着最温柔的光芒

唯有你
唯有爱
唯有这一刻
作者: ee    时间: 2009-9-12 20:09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那么以惊蛰为题,也许可以诠释为春情荡漾,春心勃发吧
禁不住要请教许多人鄙视的佛洛伊德了。
至于人体比例的问题,或许,摄影家可以有个比较,但也未必令人满意的答案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2 22:44

29# ee




我感动画中人那刚刚惊醒明亮的眼神,现实也好,梦也好,于年轻的她刚刚是时候,于我不可多得,值得珍惜和怀念。
至于画中人的身材比例,我完全忽略,EE兄是内行,提出这个疑问,是一个有价值的补充。谢谢哈:)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09-9-13 00:42

写《惊蛰》

那是一种怎样的欣喜
你的心愿
趟过春天的海洋

不知不觉一片新叶超越了时空
褪尽了土地的斑点
所有刻意的雕琢

爱是碧波
是一枚宝石
放着最温柔的光芒

唯有你
唯有爱
唯有这一刻
水笺 发表于 2009-9-12 09:09
诗比画好。

两个女人在那么陡的屋顶上晒太阳,怕她们摔下来。看了担心。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3 01:29

诗比画好。

两个女人在那么陡的屋顶上晒太阳,怕她们摔下来。看了担心。
kemingqian 发表于 2009-9-13 00:42
克明兄表扬偶当然很高兴哈:)

克明兄担心她们摔下来,当然是克明兄的境界,如同一年复一年看望天鹅的境界,如同赏析天鹅诗的境界。
作者: 老李北海鱼    时间: 2009-9-13 01:33

很有特点,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是同一种质感。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3 08:42

很有特点,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是同一种质感。
老李北海鱼 发表于 2009-9-13 01:33
那可以说是他的风格罢?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3 09:02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09-9-13 09:04 编辑

29# ee

再回:

《惊蛰》的确大胆,但我认为这是真性真情流露和表现,我感叹作者心无旁羁的创作初衷,我个人不想用一些词来判断这画给人的感受,比如放浪形骸之类。反倒觉得里面有一种高傲,人性的高傲,说低俗也可以。这张画里有一种淋漓尽致的东西,用“屋顶晒太阳”的手法表现,让人觉得自由和干净。
《搓麻将的女人》不一样,作者硬塞给我的东西太多,不太愉快,克明兄的疑问能给人很好的安慰,放着美貌如花的女人不管,“这五个国家的男人都干什么去了?”,还有大苗兄关于肩膀不是问题的问题。
哈,如果没有男人,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作者: 冬瓜    时间: 2009-9-13 10:56

妹妹觉得所有的中国女人像都是她?
水笺 发表于 2009-9-11 21:51
不是啊,刘溢笔下的中国妹子全都一个模样啊:平眉,双眼皮的丹凤,下眼睑略浮肿,上唇微微翻翘,颧骨和鼻头红扑扑的,瓜子脸,骨架纤细,偶尔,改成一只小翘鼻子~~~
水笺的诗,看一首赞一首。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09-9-13 12:44

克明兄表扬偶当然很高兴哈:)

克明兄担心她们摔下来,当然是克明兄的境界,如同一年复一年看望天鹅的境界,如同赏析天鹅诗的境界。
水笺 发表于 2009-9-13 01:29
今年没有小天鹅,估计是近亲繁殖,失败了。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09-9-13 12:53

29# ee
我个人不想用一些词来判断这画给人的感受,比如放浪形骸之类。反倒觉得里面有一种高傲,人性的高傲,说低俗也可以。
水笺 发表于 2009-9-13 09:02
在现实生活中我还没有见到过放浪形骸的的女人,包括在酒吧里。我总觉得“放浪形骸“是想象。

刘溢的画工笔很好,细节很细腻。只是,有点漫画的感觉。是那种很高级的漫画。要是有点小资情调就更好了。
作者: 老李北海鱼    时间: 2009-9-13 14:13

诗是极好的。回水签,质感,可能是有意搞成那样的吧,算是他的风格吧。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3 16:21

不是啊,刘溢笔下的中国妹子全都一个模样啊:平眉,双眼皮的丹凤,下眼睑略浮肿,上唇微微翻翘,颧骨和鼻头红扑扑的,瓜子脸,骨架纤细,偶尔,改成一只小翘鼻子~~~
水笺的诗,看一首赞一首。
冬瓜 发表于 2009-9-13 10:56
他笔下的女人都有点吕燕,算是符合国际潮流哈:)
这些青春的胴体,的确是有风骨的那种。
谢谢瓜瓜妹喜欢那些句子。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3 16:29

诗是极好的。回水签,质感,可能是有意搞成那样的吧,算是他的风格吧。
老李北海鱼 发表于 2009-9-13 14:13
搜了他画,几乎无一不是女性裸体说话。也许苏旅说得对,女人在他眼里是土地。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3 16:39

在现实生活中我还没有见到过放浪形骸的的女人,包括在酒吧里。我总觉得“放浪形骸“是想象。

刘溢的画工笔很好,细节很细腻。只是,有点漫画的感觉。是那种很高级的漫画。要是有点小资情调就更好了。
kemingqian 发表于 2009-9-13 12:53
听说他呆的论坛,有无数粉丝,几乎听部到批评他的话。

他和作品还真的胜在细节,局部,整体构图有点狂放,疯颠。晚上再上他的一个主题,有的细节很大胆和写实,偶觉如果要上他的画,就得上细节和局部,如同大天鹅和小天鹅都在,一家子才完美。
作者: 陆东洋西    时间: 2009-9-13 17:18

女人的面容和身体居然画得如此摄人心魄,在近乎嘲弄和戏谑的笔触中感到一种收敛的深层关切、以及对灵魂的严厉拷问。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3 23:38

陆兄眼毒:)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3 23:43

《胡大爷》系列~~~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4 11:49

敢情这胡大爷是老北京人?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4 22:42

胡大爷的人生观这么抽象地表达出来,仿佛他活过了一千年。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09-9-15 07:18

这个胡大爷系列很有意思。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5 20:40

48# kemingqian

我特别喜欢这幅画:)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5 20:43

刘溢油画《戏船》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9 16:39

刘溢作品 《磕碜女》2006年作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9 16:46

刘 溢的 油画作品-------蒲公英!!
作者: ee    时间: 2009-9-19 18:50

刘溢的确勤奋,作品充满讽喻。似乎借其内心和对人生感受的暴晒,揭示什么,启示什么……也许心目中的自我是个旧约里的先知。

这时代的文艺表达,似乎更富于个性化色彩,无论诗文,画作,演艺。
能共鸣的固然依赖各自内在的共鸣因子,缺乏既存共鸣因子的自然只能感受朦胧,在层层雾霭中游荡,感知迷茫。即如燕谈许多佳贴,于我只能徘徊阶外而无缘进入殿堂。其实不必事事强求,明白一切。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19 19:35

真是很赞同EE兄的见解。

刘溢的画风有一种霸气。他对作品细节的处理让人叹服。
作者: 闲人一名    时间: 2009-9-19 21:46

50楼画中女酷似中年宋美龄。
作者: 水笺    时间: 2009-9-20 09:54

55# 闲人一名

的解有人这样说过:我觉得戴眼镜的象江青,拿苹果的象美龄,哈哈。。。这条龙船和龙船上的女人的命运???
作者: ee    时间: 2010-8-1 20:25

最近,趁周末可以上网,看了许多绘画视频——希望老老实实学习各家长处。其中,对忻东旺与刘溢的绘画技法特别感到兴趣。两位都是天赋过人的大画家。不同寻常的技法让我大开眼界,得益不浅。忻的“直观”主题似乎是“土”,土得戆直;刘的却是“色”,色得诡异。嘻嘻,不要担心我变成土头土脑或色迷心窍的,我注目的是,他们天才的绘画技法:


忻东旺油画人物教学示范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1ODg0NTUy.html


刘溢人像写生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1NzAwMTc2.html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0-8-1 21:18

还木见EE兄色得可以,土得掉渣的东东,祈待~~。
作者: ee    时间: 2010-8-1 21:22

转载: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39611&do=thread&id=734

画家 刘溢谈论《胖子压瘦子》摘录邦德堡小镇 2009-07-29 07:41
邦德堡小镇 11分钟前

我在画画时常想起 大椿老师(刘溢)说过的一些话,并希望在自己的反复实践中去学习体会和消化。我喜欢画家 马精虎他们这个《六胖子交流区》艺术群组,热烈的支持他,相信他的成长与壮大,因为这里有我们共同欣赏的 旗帜。

  下面是画家 刘溢对他的画法的介绍,这些都是画友和他的学生们搜集的,供大学习,参考。

关于丙烯草图;


看来一到画图,问题多多。有必要整体讨论一番;我们的这一步,是油彩告别画底的最后 一步。我们不但用丙烯作了画地,还尽量让丙烯多做一些事情,就好像我们在辞退仆人之前,再让他多干一些家务,不用白不用。由于我们将来要画一层油画薄膜(古典画的常规,不是印象派的那种一块一块的厚色。)一层透明的薄膜。所以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一层能够强烈支持将来的油画薄膜的画底,这样才能使最终的油画色彩饱满。古典油画就像是用透明塑料纸包装的一块糖;让人愉悦的是,你能看到糖,还能看到透明纸上的装饰。


线条;我们起稿的线条不是中国画的那种线条,什么钉头鼠尾拉、高古游丝啦,没那么多的表情。看看文艺复兴时的壁画稿,永乐宫那种用纸扎出一串小窟窿,再用白粉扑打纸面等技巧,就是我们所要的。哆哆嗦嗦不要紧,但要准确,首位相贯,处处交代清楚。
色彩;用丙烯,多水但要色重,干一遍,画一遍。画面出现小白点是正常的。多画就会好些。画板可以放平,不让水到处乱流。

我们的技法很简单;第一层是支撑物,如画布、画板等。第二层是丙烯,没有任何材料能比丙烯更稳定的了,因为它是塑料,就是说一次化学反应就完事,以后不再使性子,丙烯不同与普通塑料,是因为它可以先用水来调制,于是,加上了不同色粉,它又变成了一种独特的画材。这材料足以把天上的达、芬奇气死。第三层是油彩,世界上只有油彩刻画得最完善,因为油的慢干,我们赢得了时间。第四层是树脂(光油),谈及沾黏度、光亮度、透明度、天然度及硬度,树脂最牛。


依维尔在画之中,谈论了许多如何在油彩里另加复合物的问题。比如油的不同比例,如何加树脂(为了光亮),甚至蜡(为了亚光)。(有一点必须说明,不论是上下每一层次,不论是每一层次之中,成份越复杂,危险度也就越高。就凭这一点,我们的画首先不比依维尔的画难看,而且更永久。)
我们现在所说的技巧,最接近卡拉瓦乔。事实上,卡拉瓦乔几乎是最成熟的古典技巧的代名词。我们唯一与卡拉瓦乔不同的是,他的第一遍是油性画稿。还记得我们说的;胖子压瘦子的原则吗?,这就是说,底下多了一个瘦子,上面的胖子必须更胖。由于我们在画稿完成时还没有瘦子出现,所以我们的技巧甚至比卡拉瓦乔的还好。当然了,我们现在水平还稍差一些。
工具;油;松节油、亚麻仁油,笔;油画笔,大中小各一枝羊毛板刷一枝。羊毛水粉笔,中号小号各一支。(虽然中国的羊毛笔掉毛,但也是世界难求之物。解决的办法是;到宠物店或为五金店去买一把小号的铁刷(梳)子,羊毛笔沾些松节油,用这刷子多刷几遍。去掉一些浮毛。)小尖狼毫笔一枝,如依纹笔、小红毛笔等。擦笔纸;用最厚的卫生纸或厨房纸巾。不要小看擦笔纸,他会笔莫扎特的音乐更有愉悦的作用。小镜子一个。关于镜子古典画家会有四面镜子
1.
普通镜子:换个角度(反过来)发现毛病和错处
2.
黑镜(在玻璃背面涂黑):高光和亮部被夸大,帮助归纳概括
3,
缩小镜(可用近视镜片.望远镜反看代替)因为缩小而看整体
4.
凸面镜:便于归纳观察色彩

时间;画这种画法的时间安排十分重要。每次动笔前,必须考虑好;1我有多长时间,2我准备画多大面积。每画一块,必须是彻底完成(哪怕以后再画。)尽量不要中途打断。俺的时间经常是一张书本大的脸,需要一天(10小时)。因为再画此处时,肯定是至少4天以后的事了。



开始;
1(约2分钟)这是我的画稿和丙烯;画稿太潦草,没有勾出墨线以供下一步参考;
2(约5分钟)丙烯的进一步深入,
3(约10分钟)丙烯画到这一步时,应该再柔和些,因俺画得太快,没等干就画底二层,所以很乱。


4-1(约3分钟)用亚麻仁油,加点松节油,调出三四堆颜色。比如皮肤最多不过四种色(俺的经常是三种),分暗部、中间色、亮部等。图片上是俺在调色板上调出的三个肉色。(俺画油画,只用极简单的几个色,印度红、Cadmium Yellow Deep中国的中黄完全可以、普兰,其他就是钛白、炭黑或象牙黑。
4
(约2分钟)用油画笔把色彩放到画布上去。
5
(约1小时)用油画笔衔接。
6
(约1小时)用水粉笔扫平。关于怎样衔接才好,那实在是基本功的问题,俺不多做解释;但有两点必须注意;甲;大的地方用极大号的水粉笔,如板刷对付脸庞,依纹笔对付眼角。关于国画中的疏能跑马,密不透风,,安格尔做的最好。已;色彩只能相交,不能乱交。比如三种色彩里的深色,只能和中间色相交,不能和最亮色相交。每一块必定要一次全部完成,特别是边缘,宁多勿缺。嘴唇、眼珠、眼白等非皮肤处,用另调的三种色彩画。
7
(约40分钟)
7
(约1小时)提亮;(在第一遍油彩中,绝对没必要作这一步。俺只是拿不出第二遍油彩完成图片,所以现在这里稍稍演示一下。)加上亮色,相对揉开。注意;这一层色可以稍厚一些,以可以画出明显的笔触。但要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8
完成前用小镜子反看画面,检查错误,及时改正。
明人不做暗事!
————————————
古典画法的又一个规律就是;暗部的色彩要平整,几乎是平涂,而且施色要薄。而亮部的色彩和笔触可以乱些,厚些。这实际上很是合付自然规律,我们只在亮舶ご到更多的细节。细节在现实中是机理,在画中是笔触。
温暖底色
————————————
地球的表面万物繁华,可是地核却是暗火岩浆。人的眼睛能观察出许多美丽,人们闭上眼睛时只看到一片殷红。自然物质制造出的黑色,发红。化学方法制造出的黑色,发蓝。与其说暗处的色彩是黑色,不如说暗部的色彩是红色,因为黑色不是颜色。古典画法的又一规律是;暗部一定要暖,只有这样才能稳妥地托出华丽。虽然古典画法的人肉中间色往往更红,那是为了表现强烈的光线照射下的透明血色。

笔毛就是头发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一组头发,更要随(鸡蛋)形,不要太多的块面。那几丝头发;飘落在脸上的,要先画好脸上的阴影,阴影一定要柔和,以脱出头发的零散与随意。然后用旧的、只剩下一部分毛的长毛水粉笔,一遍自然地甩画出那几根头发,在画中,画笔上的几根毛,就是对象的那几根头发。飘落在头发上和背景上的,要先把背景头发或背景画好,特别是要画虚,然后随意画出头发丝。中国人的黑头发只用暗色潇洒几笔就行了,外国人的浅头发,还需先用深色随便画出,然后再用亮色随着深色的笔触,精致顺畅地提亮。记住,这种切作,只能在最后一遍油彩时,也就是说,画完就是画完了。


鸡蛋比块面更整体
————————————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脸塑造规律是把人脸当成一个鸡蛋,先把眼睛好好镶在鸡蛋上,其他的就好办了。后来美术行当里分出了美术教学,美术教学里分出了素描,素描里分出了三大块、五大调,三大块、五大调分出了苏联的块面,
上光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光油有两种;一种是临时性的,一种是长久的。临时性的是指用喷灌光油喷一喷,喷灌光油分两种,一是亮光的、一是亚光的。亚光的还好,因为是为了亚光的效果。亮光的喷,几乎就是为了临时出售,有一定的欺骗性,不是对油画的真正负责。上光油必须要等到画完全干,一般说来,至少要一个月。上光油就用商店里买来的油状达玛树脂即可(质量要真实,要好)。但是用前必须试一试;就是在摇均后,涂在油画的表面,一小时后,必须是没有半点沾粘感的一层坚实亮膜。否则扔掉,因为原因太多,你不可能弄清楚。上光油时最好是阳光明媚之时,画面不直接接收太阳的照射。俺一般是在俺的厨房里干这事,因为有阳光,而且还有一个马力不小的油烟抽风机,这个抽风机可以使1,空气流通(十分重要)。2,可以使空气中的小灰尘飞走而不是落下。这比吹风机要好,因为是上方抽风,会减少灰尘(吹风会在增加空气的流通量时也增加了灰尘)。还要准备的是,羊毛(但不掉毛的)板刷,小而硬的油画笔一枝。上光油前,画面一定要干净。俺的办法是,用那种全世界都统用的宽透明胶带,一条一条地将画面沾一遍,这个办法听起来很笨,也有些危险。可俺是一直这样的,也认为是最有效的。 俺曾经租用过一个大的空气压缩瓶,用强烈吹气的方法清除画面,效果不好。用水洗的方法也不好。上光油最怕的是大画,上时一定要一块一块的上,上好一块再接下一块,有不少的书上讲要横竖加插上油,这也不完全对,比如横一遍后的光油干的很快,就没必要再刷那树的一遍,因为一般的光油几乎是留不下笔触的。而再刷一遍,由于光油干得很快,只能会增加笔触。上光油时眼睛的用法很有讲究;这时候的眼睛不是看画面上图案,而是借助测光看光油的反光,就好像你是个侦探,看橱窗时不是看橱窗里面的摆饰,而是看橱窗外的动静。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掌握好光油的平均度。如果我们是一步一步地按俺说的这种方法画的油画,那么你在上完光油后会明显地发现,只有在这时,那种透明的效果才真正地、一下子显现出来。不要为此而激动,因为你现在更需要集中精力看那光油的反光,而不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画面出现笔毛,赶紧用那小油画笔挑走。上完光油后,画面还要平放。通风十分重要!!!切忌;天气潮湿时,绝不可以上光油,因为光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永远不干。各位好运!!!

古典画的真正规律
——————————————————
画中常见的对比有黑白的有,明暗对比,虚实对比,疏密对比等。
色彩的有,对比色的对比(如红与绿、黄与紫的对比),色彩纯度的对比或曰色彩的纯与灰的对比。我们多是印象派之后的色彩概念,红黄兰都可以用的比较纯,甚至是一样的色彩纯度。这在古典画里几乎是大忌。表面上看,古典油画的又一条常规是;色彩的纯与灰的对比,一般说来背景绝不比皮肤的色彩更鲜艳。说得过分一些,画古典画,你甚至可以不懂色彩,比如只知道固有色而不太了解环境色。就像我们一般的色彩写生的一些条律。但你不可以不懂色彩的纯度,就是说不可以不懂色彩的纯与灰的对比。(虽然古典画里的灰色往往带有红色倾向。)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色彩上不讲究纯与灰的对比的人,几乎就是在素描里不讲究虚与实的对比的人。而这个人几乎就是每一个中国艺术学子(的通病)。印刷品最难印刷出的原作效果,也就是色彩的纯度对比。由于印刷品可以把一切东东印的漂亮,也可以把一切东东印的灰暗,但不可以在一张图像中把灰的地方因得更灰,同时又把漂亮的地方印的更漂亮,所以我们在印刷品里;最先看不到的就是油画的这种美感。当我们说“古典画法“时,实际上也是企图代指“表现人物的最经典画法“。学习了印象派之后的许多东西不应是坏事,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迷失方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古典油画的五官,其基本功的要求和认真对待的程度,要比哪怕是同一画面的其他部分,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与其它任何画种,任何地域的任何手段相比,都是极端罕见的。比如印象派,除了自然光外,一切都平均对待了。浮世绘的五官,更近乎于程式化的应付。这种罕见的疏密对比不是孤立的,它还必须伴随着其他尽可能发挥的一切对比。对俺说来《巴黎圣母院》几乎包括了一切小说的技巧,而其他小说决不会像巴黎圣母院那样完美。说句笑话;如果我们把安格尔画中的一只眼睛放到雷诺阿的人物脸上,还要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才能稍稍达到一点看起来舒服的效果。相反,如果把雷诺阿的眼睛放在安格尔的肖像画上,我们只需把那眼睛再改回去就行了。几乎在所有的绘画里都缺乏古典画里的疏密对比,虚实对比。尤其缺乏的甚至根本不管的是古典绘画里的色彩的纯度对比(比如中国画,由于色彩的贫乏,甚至连比较的可能都不存在。俺可不是挤兑中国画)。


(以上的话,相信会得到不少经历过的人的认同。不明白的人,千万不要难为自己,不明白也就不明白了。“学究“们也没必要因俺语言粗陋而自找烦恼。)


胖子压瘦子的原话是“Fat Over Lean."
“Fat “
一词,说胖只是它的形容词用法,实际上更是一个名词,是指脂肪(动物)油

胖子压瘦子只是俺觉得好玩的翻译,对于我们的探讨,也可以更深刻地翻译成;骨头上面抹肥油。但是英语里这一句话,的确也有(胖子和瘦子做爱时)胖压瘦的调侃双关含义。
胖子压瘦子是油画的定律。大家说得没错。任何油画都是胖压瘦,印象派一遍画法也没有违反这个规律。我们这里的讨论课,实际上越来越由古典的这一定律,转化为现代的、加以丙烯的(实惠的)、细腻写实油画。关于丙烯的介入给油画带来了天大的方便的话题,这是一个窗户纸,懂得这一点的人不愿把它捅穿。就好像一定要把本来就夸大了的人文主义的话题,越发说的博大精深,而非是人的享乐本能(这几乎是所有中国稍有一点名气的画家的通病,好像有人要夺他们的饭碗似的)。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都知道电影《菊豆》,如果我们把蒙娜丽莎那张油画放到菊豆家里的那个染池里泡一宿,然后又晾干的话,会出现什么效果?

1  
整个画面的色调大大改变。
2  
这一层燃料决不可能出现诸如起裂等油画画层的问题。
3  
达、芬奇在天堂痛哭。染有三种用途,都很实用,以至实用到傻瓜都会画出好画;
1
在画完很认真的丙烯画稿后,用淡淡的丙烯色通然整个画面。这样;画稿本身可以不考虑任何印象派及其以后的所谓光源色的概念,甚至可以不考虑色调。(以后的油画色就按照这般色彩完成即可)这样完成的画,色调很有特殊的魅力。
2
在油画完成后,用染的办法,调整局部不协调的色彩。
3
用明确的染的方法完成画面的一块特定的局部。(俺相信王沂东的红棉袄就是如此完成。关于红色在光学上的特定表现,以后再说。)

油画必须一遍完成,只是因为油彩的(化学的或物理的)特点。这不是我的坚持,甚至不是古典油画大师的教条。胖子压瘦子的古典画法遵从于此。印象派画法也是遵从于此。油画必须一遍完成是指,
1,不在半干的油画上做改动。
2,改动时要改动一片,色彩相互衔接,形成色彩薄膜。
————————————————从绘画手段上讲,苏联画法最容易违反这一常规。因为苏联画法,面面俱到,实际上是处处追随现实,比如画人脸时,结构、形体、明暗、色彩的冷暖等等。苏联绘画的中国翻版,更不在乎画面的品质。这于长期的无产阶级绘画有关。————————————————关于以欧洲为代表的画面品质的话题以后有时间再聊。(期待 )


1,没有长时间不开始画,
2,薄丙烯底子不画,或者油彩底子不干不画。
3,每次画,都用新颜色,新调色油。
4,每次画都画一快,完成一快,画后尽量不改,只有重画。
5,留下昨天画的油彩,不再用,但挑开干皮后做为调色的参考。
6,画完把画放在冷、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以上听起来有些难,实际上就象是吃饭不吧唧嘴,不用筷子碰响碗碟一样,做到也很容易
刘溢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0-8-4 12:38

57# ee
忻东旺的土是本质上的土,他不像刘小东的形式至上,刘小东尽管画农民工,那是城市人眼中的农民,农民仅仅就是被画。忻东旺上大学前就是个农民工,因此他的画直接把农民工的气息带进去了,他了解这些人的心灵。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0-8-4 13:05

比较一下刘小东和忻东旺的作品,先上刘小东的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0-8-4 13:21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0-8-4 19:03 编辑

忻东旺作品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