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中国网友褒贬张磊的耶鲁捐款行动 [打印本页]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1-12 07:43     标题: 中国网友褒贬张磊的耶鲁捐款行动

记者:陈苏

中国商人张磊向美国母校耶鲁大学捐款近900万美元的消息经媒体曝光后立即在中国引发轰动效应。中国网民展开人肉搜索,形成支持与反对的对立阵营。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日前宣布,2002年毕业生张磊承诺向耶鲁大学捐赠888万8888美元。

这一宣布立即在中国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网民展开人肉搜索。现在从事金融管理工作的张磊是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生,后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商学硕士学位。他在海归后于2005年成立高瓴资金管理公司,目前的资金管理金额已达25亿美元。

*愤怒*

张磊作为一名成功商人向美国母校的捐款行动在中国成为一起极具争议的事件,引起相当部分网民的指责和不理解。有些网民愤怒声讨张磊不爱国,“赚中国的钱捐给别的国家”,“不是中国人”,责问他为什么不捐钱给中国的希望工程或贫困地区的学校。网上跟帖中甚至出现“卖国贼、败类、垃圾、牲口”等谩骂字眼。

不过也有网民支持张磊捐款行动,认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张磊为“改变了我的一生”的耶鲁管理学院捐出了迄今为止该校毕业生向母校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中国一些网友说,张磊的钱“一不偷、二不抢,自己挣的自己捐”,无可厚非。网络作家昝爱宗持相同立场,他说,只要张磊的捐赠合法真诚,就不要做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解读。他说:“网友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个事情,不要动不动就民族主义,动不动就炎黄子孙,不要有这样一种狭隘的爱国观念。”

*信任*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说,张磊捐款给耶鲁大学这样一个美国常青藤大学,而没有捐给中国的某所大学,说明张磊认为耶鲁值得信任,不会把他的捐款胡乱花掉,也不会搞学术腐败。

昝爱宗也认为,中国网民以其盯住张磊给耶鲁大学的捐款,不如盯住每年9千亿人民币的“三公”开支,也就是每年花费中国纳税人巨资的官员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和公车开支。

作为张磊的中国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教授,周孝正说,人大毕业生还没有什么人给母校捐款。他并没有责备包括张磊在内的人大毕业生不懂回报,而是表示人大“不差钱”。他说,人大是公办大学,国家拨经费,不像美国的耶鲁、哈佛等是私立大学,对校友的捐款有很大依赖性。

*反省*

有网民说,张磊的捐款行动值得中国教育界反省。中国高校的现状让人担心并怀疑捐款的实质效应,到底有多少捐款能够用在教育事业本身?

还有网民认为,张磊向耶鲁捐款是对中国教育体制“无声的抗议”。一位自称也是人大校友的网友在天涯社区发表文章说,张磊向耶鲁的捐款是一个悲剧,“标志着中国教育的全面失败”。

*理解*

一位中国留学生在互联网上的跟帖被媒体广泛引用。这位正在美国读书的学生说,他完全理解张磊的捐款行动,如果他有钱,也会捐给正在就读的美国大学。他说:“在这儿,你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关心,真正的最新知识和许多真正的技术。”他认为,中国的大学校园里新大楼密布,收费高,但青年人没能在那里获得应该得到的尊重、关心、知识、技术。

中国媒体报导了张磊本人的回应。他说,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他的一生,在那里他不仅学到金融企业家精神,还有给予的精神。他在耶鲁的学习工作经历对他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 美国之音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0-1-12 08:19

张磊的捐款无可厚非。这是对母校的的感激和回报。民族主义的解读要不得,不过那位留学生的话以及张磊本人的回应,倒是让我们好好想想我们教育的缺失。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0-1-12 10:28

这件事情有导向的背景吧。

捐款本来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是这几天官媒都报道这件事,好像是想要动员5毛们来掀起一个骂汉奸的小运动。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0-1-12 10:57     标题: 张磊回应

我1972年出生在中国中部,于1989年考进大学,当时国家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高考那年我们省有10万考生参加考试,而我一举夺得第一名。这样,我才有机会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我选择的专业是国际金融。但当时其实我连国际金融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很多优秀学生都在学这个专业。
  
1998年,我申请到美国的大学读研究生,而那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到海外学习。我可以到很多相当优秀的学校就读,但是我选择了耶鲁大学。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这是我父母唯一听说过的外国名校。在整个中国,耶鲁也是人们都知晓并且尊重的名校。这也是我想回馈耶鲁大学的原因之一。耶鲁帮助中国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很多中国领导人都曾在耶鲁受过教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互助的关系都是单向的,所以我极想改变这一点。
  
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一点也不夸张。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金融或企业家精神,还有给予的精神。在管理学院上学的时候,我离开过一年并回国创办一个网络公司。后来网络泡沫破灭,我又回到了学校。我曾经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和华盛顿新兴市场管理机构工作过,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无价之宝。我在2005年又回到了中国,开始了我自己的投资基金。我们以3000万美元起家,而现在我们的总资产已经达到25亿。我创办的公司名字HillhouseCapitalManagement(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就是以横贯耶鲁管理学院的一条道路命名的,而且它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基金。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0-1-12 11:28

十年前关于张磊的报道:最亮灿的青春献给我的祖国

《时代潮》 (2000年第十期) 本刊实习记者 胡继红  记者 王子君

  新千年伊始,张磊回国

  2000年2月3日,张磊回国了。尽管只有半年,他就可以拿到美国耶鲁大学的硕士学位,他还是回来了。回国的日子并不是刻意选定的,但这一天正好是中国的除夕。这巧合似乎寓意了张磊全新的、光明的道路与前景。

  张磊回国创业。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半年时间,他所创办的SinoBIT 中华创业网就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网站倒闭风险来临的时候,中华创业网于8 月起开始了赢利,而且是高赢利,这意味着中华创业网开创了互联网企业赢利的先河。软库中华基金的首席代表石明春评价说,中华创业网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投资品牌。张磊一时成了网络界的新闻人物。他的名字和他的中华创业网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还出现在《华尔街日报》、《亚特兰大时报》、《韩国经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世界十几家主流媒体,国内报道的文章已多达140多篇。同时,中华创业网获得了美国新闻集团的投资,这是该集团在全球第一次对新兴的初创企业进行投资。

  这时候的张磊才28岁,正值生命的黄金季节。如果留在国外,他可以获得金钱、汽车、高尔夫式的生活,还可以与妻子享受家庭的乐趣。但他都放弃了。有人把他的举动称为“爱国”,他解释说:“一个人的发展有他的必然性,我17岁入党,回国的举动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对祖国的感情发生在一年 365天, 只是在回国的这一天体现罢了。”

  1990年,张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时值学校实行学生班主任制度,张磊以良好的综合素质自然而然地当上了学生班主任。大学4年,张磊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深深领悟到这样一种哲理:真正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要带领一个团队去成功。这种体会又渐渐延伸了内涵:每一个公民若都能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奉献给自己的祖国,这个国家必然会强大。现在,他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为国奉献的信条。

  抓住契机,建功立业

  1998年,张磊出国留学,他选择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国际经济专业,同时攻读国际关系和工商管理硕士。与所有的留学生一样,面临着未来的大方向发展选择。在这以前,他在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金融界一些有名的机构里工作过,他完全可以在那些发达国家里谋到相当理想的职位,但张磊选择了回国,不能不说,是机遇与眼光让他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身在海外的日日夜夜,张磊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中国,时常与他的老师与同学探讨中国的发展问题。这中间,拉迪给予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尼克拉斯·拉迪是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首席中国问题专家,兼任两任克林顿政府的中国问题顾问,也是耶鲁大学的兼职教授。他得知张磊有回国发展的想法,很高兴,也很支持。他说,中国存在着数字鸿沟,中国还很落后,但落后也意味着机会与希望,处在全球新兴市场中的中国,不需要经历美国工业大革命阶段,而可以直接跨越到信息时代。中国的有线通讯不发达,无线通讯运用却极其广泛就是实例。他鼓励张磊回国,将海外工作的经验与所学知识融于实际工作中去,把握机会,为国出力。

  1999年10月,张磊代表耶鲁大学回国参加了 “CDMA2000 ----中国电信高层研讨会”,再一次感受到中国事业的发展。正好中国加入WTO协定签订,张磊敏感地意识到回国的时机到了。因为这消息对于海外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信号, 它表明了中国与世界接轨、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决心。这种体会又渐渐延伸了内涵:每一个公民若都能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奉献给自己的祖国,这个国家必然会强大。现在,他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为国奉献的信条。

  抓住契机,建功立业

  1998年,张磊出国留学,他选择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国际经济专业,同时攻读国际关系和工商管理硕士。与所有的留学生一样,面临着未来的大方向发展选择。在这以前,他在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金融界一些有名的机构里工作过,他完全可以在那些发达国家里谋到相当理想的职位,但张磊选择了回国,不能不说,是机遇与眼光让他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身在海外的日日夜夜,张磊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中国,时常与他的老师与同学探讨中国的发展问题。这中间,拉迪给予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尼克拉斯·拉迪是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首席中国问题专家,兼任两任克林顿政府的中国问题顾问,也是耶鲁大学的兼职教授。他得知张磊有回国发展的想法,很高兴,也很支持。他说,中国存在着数字鸿沟,中国还很落后,但落后也意味着机会与希望,处在全球新兴市场中的中国,不需要经历美国工业大革命阶段,而可以直接跨越到信息时代。中国的有线通讯不发达,无线通讯运用却极其广泛就是实例。他鼓励张磊回国,将海外工作的经验与所学知识融于实际工作中去,把握机会,为国出力。

  1999年10月,张磊代表耶鲁大学回国参加了“CDMA2000 ----中国电信高层研讨会”,再一次感受到中国事业的发展。正好中国加入WTO协定签订,张磊敏感地意识到回国的时机到了。因为这消息对于海外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信号, 它表明了中国与世界接轨、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决心。  张磊决定回国。他要在中国的市场上作一个职业经理人,进行一种非常规范化的创业。他希望自己能作出一番辉煌的成就,把生命的亮点奉献给祖国,为海外的中国人回国创业起到一种示范作用,连锁效果。

  SinoBIT中华创业网的三套车要建“百年老店”

  张磊回国一个月后,他的合作伙伴孙燕军也从美国回到了北京,与身在北京的张磊、杨戈汇合。他们三个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虽然天各一方,但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等待着共同创业的时机。 1999年下半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以极强的渗透力影响了全球,三个人敏感地认识到了作为年轻人靠自己自身的才能、理想、干劲儿为祖国、为社会、为自己创造财富的机会已经到来,互联网会为他们提供一个成就事业的平台。由于职业关系,他们了解到国外的投资者对中国的互联网和高科技越来越看好,他们运用经济学的原理不看起点,也不看终点,而是看到这落后起点和先进终点之间的巨大距离,决心在中国举起创业大旗,开办私人的风险投资俱乐部。杨戈说:“我们理解创业者在寻找种子资本过程中脱胎换骨般的经历。我们看过很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但不幸的是大多数都不合格。我们也看到很多创业者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花在寄一份又一份的商业计划及一轮又一轮的谈判上,但最终都石沉大海。我们就是来架起一座桥梁,使资金的需求者和提供者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样创业者就可以把有效的精力放在公司业务的发展上,从而最快、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他们坚信,中国的Yahoo!和Amazon.com都会在近几年诞生, 而他们的 “SinoBIT.com就是这一场革命的催化剂。

  在中关村的两间14平方米的某证券公司的大户室里,SinoBIT 中华创业网诞生了。他们没有绞尽脑汁地为网站取一个新潮的、有啄头的名字,而起名“中华创业”,将他们对祖国的情感和干事业的信念紧密相联。他们要建立起本土化、适合中国、面向中国大众的服务网络,要建一个经得起市场风雨的“百年老店”。凭着各自的优势----孙燕军三年来在世界一流机构的工作经验和对国际投资人的了解、张磊在耶鲁大学学到的风险投资前沿理论以及他对美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杨戈从事风险投资的经验和积累的大量数据和资料,他们形成了创业团队核心能力的最佳组合----年轻、充满活力、有丰富的工作经验。2000年1月14日,SinoBIT中华创业网正式开通了。 

  他们从资本、人才、技术等等各方面帮助国内企业,不断组织中国企业去国外巡回交流,为国内许多房地产公司、家具集团、零售销售集团创造了二次创业的好机会,增加了赢利,摆脱了困境。

  对于留学生的回国,国家有许多市场优惠政策,为他们在中关村设置了基地,而张磊却没有去享用这个国民待遇。他说:“我不是因为有这些才回来的。中国还不富裕,我们不能因为回来就要得到优惠待遇。”他们现在的办公室,从装修到陈设也都极为朴素简单。但他们的青春与智慧,却一天一天显示出卓尔不凡的光彩。

  对祖国的火热真情,支配着张磊和他的伙伴们在创业的路途上耕耘。

  如今的中华创业网,已经是一个全员持股的公司,会员企业13000多家, 遍布北京、上海、香港、旧金山,投资者200多家,代表资本超过100亿美元,被誉为国内创业投资门户网站的领导企业。但张磊很平静地面对这一切,因为他知道这距他们的理想境界还相当遥远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0-1-12 11:32

成也官媒,败也官媒,美也官媒,丑也官媒

导向之下,安有新闻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10-1-12 21:14

对美国是小事,对中国是大事——要的就是这种“反馈”效果。

比如,交大校友的饮水思源故事~~谁在乎?
作者: 网事情缘    时间: 2010-1-12 22:20

转贴]张磊把钱给耶鲁内幕,看完落泪!
文章提交者:沁沁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作者:bonny5818 提交日期:2010-1-12 14:22:00 访问:32211 回复:446
        
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创耶鲁管理学院中国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的新闻,一时间在国内石破天惊。中国网友立即对张磊和他创建的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展开“人肉搜索”。有人极为愤怒:“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甚至调查出他和他的公司在四川地震等事件中并缺乏表现等等。张磊吃里爬外的形象跃然而出。  
  
我们夫妻二人都在耶鲁接受的博士教育。读到这则新闻,心里实在非常复杂。老实说,如果我们有张磊的能力,也许确实会优先考虑给国内捐款。几年前耶鲁就有毕业生在《纽约时报》写文章,说自己就能捐那么几十万,给了耶鲁,不过是往满满一大桶水中加一滴而已,无关紧要。但是,如果同样的钱给了非洲,不知道能救多少条人命。你会怎么选择?  

但是,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又对张磊的行为感到理解。二十多年前我们结婚时,妻子在北京是个“黑户口”。她被分到外地,我们不愿意两地分居,索性“黑”了。代价是没有工作,有时还为临时户口操心。后来决定出国,两人一起学英语,考托福。1993年我们正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她接到从耶鲁寄来的一个厚厚信封,打开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被录取了,两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给支付了,另外给将近一万的生活费,整个三万多美元!有生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钱。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有这笔钱并不一定能出国。出国要有护照。按当时的规矩,大学毕业服务不够一定年限者,出国必须有海外关系,还必须支付大学的“培养费”,把账还清了以后,就可以扫地出门了。于是,我们全家紧急动员,先找到在台湾的姨妈开证明,然后到街道派出所开证明,记不请跑了多少地方,当然也送了不少礼,其中颇有些差点前功尽弃的惊险关节。最后,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按照国家开出的帐目,把大学四年国家在她身上花的钱全都还清。再向父母借了些钱买机票,一下子就飞了过去。半年后,我也跟去探亲。我毕业后为国家服务十年,不用缴纳大学的培养费。但是,我去探亲,按规定必须辞职。而这又是一场有惊无险的奋斗,比如找地方存档案、在一堆“不行”、“不办”的声音中绝处逢生等等。我还记得最后办成的那一刻,跑到单位要最后一个文件。窗口一位冷冰冰的小姐把盖好章的一张纸往我面前一仍,甩过来一句话:“你从此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我到了耶鲁探亲,人家对我这个“家属”则无微不至。比如,我只需缴一点钱就有了医疗保险,白拿了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卡,使用健身房等等设施,还能在旁听两门课。总之,除了课松一些外,和正式学生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我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被教授看中,什么也没有考就被录取到硕士课程。日后一帆风顺,直到拿了博士,而且六年下来一直拿着全奖。除了正常的奖学金外,学校还给各种钱在夏天让我学英语、学日文,甚至送我到日本学了整整一年。说“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难道还有什么争议吗?

张磊的经验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是,从中国上大学、工作到耶鲁读书,一个人直接的感受往往确实就是“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张磊的捐款,在耶鲁从校友中拿到的捐款中只是很小的一笔,在美国并没有太多新闻价值。在中国有新闻价值的,是这一行为所显示的教育模式和中国是多么不同。  

第一,美国的名校,特别是常青藤,现在大多靠校友吃饭。这些学校只要发现人才就去招募、争夺。你要是穷光蛋,学校就把学费生活费全包下来,而且还会毕恭毕敬地说:“感谢你到我们这里来读书!我们的校园因为有了你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入学后,学校对你无微不至。特别是本科生,有时让我感到学校活象个惯孩子的父母。比如,大学生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中国的大学对待学生的恋爱经常有各种“不准”。美国的学校竭尽全力为此创造条件,甚至在招生中采取倾斜政策,保证男女平衡。一位美国学生告诉我: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的孩子,刚离开父母心里空落落,大学就要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迅速填补父母在孩子心里留出来的感情真空。如果你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配偶,那是学校最高兴不过的。大学所期望的是:你们夫妻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里组成的,都会把大学当成自己的家。日后家里有需要,你当然会把大笔的捐款拿出来。当然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家”读大学。  

第二,学校靠校友,对毕业生也就非常恭敬。比如,我们毕业后,学校总把校友刊物免费寄来,系主任每年写信报告系里的情况,学校在我们的居住地区有活动总要通知。耶鲁选校董,也每次都把选票寄来,并且反复通过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票。要知道,校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就是校董事会任命的。谁进董事会,又要由校友投票决定。2002年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当选耶鲁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协会的支持。我们夫妇当时虽然博士都还没有毕业,但已经有了硕士学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这大概是我们作为外国人在美国行使的唯一一次选举权。所以,我们拿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耶鲁的文凭,而且是一个当家作主的权利。学校要是惹你不高兴,你也可以通过校董事会施加压力。

张磊究竟对中国捐了多少钱,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他给耶鲁捐钱,则不过是人家大学经营模式的日常运转和效率而已。你现在就是给美国名校缴足三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培养你还是赔本的。何况许多学生是人家倒贴钱请来的。这么赔钱培养学生怎么赔得起?人家学校牛就牛在这里: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会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如果你毕业后收入低、欠的教育贷款还不起怎么办?许多名校(特别是法学院等)的作法是:全免!理由大致有两条:第一,在我们这么优异的地方毕业后,你放弃高薪而从事低薪的公益事业,那就算我们学校为社会作贡献了。第二,如果你真没有技能拿到高薪工作,那一定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你说“对不起”还来不及,怎么会追着向你要钱呢?

张磊的行为,应该促使中国的高校好好想一想。我们要是一天到晚和学生算培养费、惩罚不能按期还贷的学生,怎么指望学生象张磊对耶鲁一样对待自己的母校?

http://club2.kdnet.net/newbbs/di ... id=1&id=3208993
作者: David    时间: 2010-1-13 05:25

如果是个人的钱,他爱给谁给谁,挨别人什么事?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1-13 10:02

凡事和爱国扯在一起,总有人头脑发胀。
作者: shaya    时间: 2010-1-14 02:26

"校牛就牛在这里: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会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如果你毕业后收入低、欠的教育贷款还不起怎么办?许多名校(特别是法学院等)的作法是:全免!理由大致有两条:第一,在我们这么优异的地方毕业后,你放弃高薪而从事低薪的公益事业,那就算我们学校为社会作贡献了。第二,如果你真没有技能拿到高薪工作,那一定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你说“对不起”还来不及,怎么会追着向你要钱呢?"
--------------
我们国家的大学能够做到这点,就不会有那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了。
作者: 黄馨    时间: 2010-1-14 09:32

"校牛就牛在这里: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会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如果你毕业后收入低、欠的教育贷款还不起怎么办?许多名校(特别是法学院等)的作法是:全 ...
shaya 发表于 2010-1-14 02:26
呵呵,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恐怕不是这个原因.
作者: 黄馨    时间: 2010-1-14 09:34

如果把他的行为跟爱国情感扯在一起似乎远了一点.但是从普通人的情感来说,假如父母亲人辛辛苦苦养了他十多年,由于能力有限未能给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后来遇到一个赏识他的人,给他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他不但把养育自己的父母忘了,还不断埋怨父母无能,只去报答给自己提供发展机会的人.大家说,作为他的亲人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吗?
作者: 听月小筑    时间: 2010-1-14 09:43

凡事和爱国扯在一起,总有人头脑发胀。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1-13 10:02
同意这句话。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10-1-14 18:16

如果把他的行为跟爱国情感扯在一起似乎远了一点.但是从普通人的情感来说,假如父母亲人辛辛苦苦养了他十多年,由于能力有限未能给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后来遇到一个赏识他的人,给他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他不但把养育自己 ...
黄馨 发表于 2010-1-14 09:34
就你点看法比较聪明,但你仅仅说对了“事实的一半”,还有一半的事实是:耶鲁大学作为被“反哺”受益的一方(和养父母相比是“教父”),不见得会将捐款用来改善学校的公共资源(有利全校师生),更多的倾向是小范围内循环投入到对待个别生的资助和奖励上,以争取未来更多的校友捐款的回报机会!

所以,善有善报,永远是少数人的利益循环圈,被疏忽的则是多数人的公共权益。

就俺所知,美国许多大学的公共资源还比不上中国,甚至比你想象中的要差多了(比如说,公共阅览室的座位数,图书馆的复本率等等。)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1-15 09:41

张磊也是个聪明人,他愿意捐钱给耶鲁定有他的思考。在我看来,他能捐这么多钱给耶鲁,就和郎平能当上美国女排教练一样,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13楼的观点,我有点不同意。过去的学徒对于带自己出道的师傅是很尊敬的。张磊捐钱给耶鲁,就像学徒孝敬师傅一样,无可非议。师傅拿了钱,可能会教出更多的好徒弟。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1-15 09:49

就你点看法比较聪明,但你仅仅说对了“事实的一半”,还有一半的事实是:耶鲁大学作为被“反哺”受益的一方(和养父母相比是“教父”),不见得会将捐款用来改善学校的公共资源(有利全校师生),更多的倾向是小范围内循环投入到对待个别生的资助和奖励上,以争取未来更多的校友捐款的回报机会!

所以, ,永远是少数人的利益循环圈,被疏忽的则是多数人的公共权益。

天边外 发表于 2010-1-14 18:16
看来你是认为张磊有机会去耶鲁学习,然后经商,回中国事业成功后捐款,是属于“少数人利益循环圈里的善有善报”了。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1-15 09:54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10-1-17 03:51 编辑
就俺所知,美国许多大学的公共资源还比不上中国,甚至比你想象中的要差多了(比如说,公共阅览室的座位数,图书馆的复本率等等。)
天边外 发表于 2010-1-14 18:16
能否说明一下比法。有数据更好。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10-1-15 19:47

能否说明一下比发。有数据更好。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1-15 09:54
美国大学原版教科书价格大约在百元美刀,不算便宜。所以,中国留学生除了国内买影印本之外,就只能靠学校的公共资源——图书馆或阅览室的藏书(复本)。

但是,美国许多大学的这种公共资源却是意外的“短缺”——借书卡外借2本书,或阅览室内借书2本4小时的限制。

同比国内大学,借书卡外借5本,阅览室有开架的便利。教科书的复本藏量不少。

个人以为,这不是美国大学对待公共资源“保守”的环保心态,而是稀缺或不予重视,让不少中国留学生为之烦恼~~~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1-15 22:02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10-1-17 03:57 编辑

1.一般来讲在美国大学里允许借书多少是和学年有关。

2.教科书一般不外借,图书馆也不多收藏。

3.教科书是比较贵,但你用完以后可以卖回给书店,书店则打折再卖给新学生,一来一去,100美元的教科书实际花费可能只要20美元。

从19楼是得不出“美国许多大学的公共资源还比不上中国,甚至比你想象中的要差多了(比如说,公共阅览室的座位数,图书馆的复本率等等。)”的结论的。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10-1-15 23:38

20# kemingqian

老K怎么不为穷学生(海外“杨元元”)的困顿而敏感了?

“教科书、阅览室的桌位”等项“学校公共资源”难道不关乎学生的学习利益么?

要知道,俺们在国内读大学时,可以霸占的教科书与参考书,有多么的充沛啊。

说句实话,出国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期待“信息与资源”的丰富性。
作者: 黄馨    时间: 2010-1-16 10:39

13楼的观点,我有点不同意。过去的学徒对于带自己出道的师傅是很尊敬的 ...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1-15 09:41 [/quote]

钱兄对基础不大看重哦,如果这个学生是烂泥,恐怕再好的师傅也难以把他扶上壁?

一个人没有博积厚发,怎么可能脱颖而出呢?

这跟我们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区别一样的。

重点学校网罗了全市最好的学生,老师稍微点拨一下,学生就明白了。

而非重点学校的学生网罗的是竞争中被淘汰的学生,老师就花多出重点中学教师十倍的力气,才能让他们有一点进步。

这能说普通中学的老师比重点中学的老师差吗?

与此类推,耶鲁大学好比国内的重点学校,张磊的 母校就好比国内的非重点学校。
耶鲁改变了张磊不错,但没有国内小学、中学、大学对张磊的基础教育,张磊能取得成功么?

如果张磊从小学、中学、大学都一直在美国就读,是美国培养了他,改变了他,这点没有问题。
但我相信张磊绝对不敢绝口不提他成长过程给他帮助过的父母老师,也不会把钱只捐

给耶鲁。得罪美国人事大,得罪中国人无所谓。


不过,我承认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培养出来的大多数都是白眼狼。
作者: 听月小筑    时间: 2010-1-16 12:46

一碗水端平。
这个张磊那么多钱,他应该中国母校捐一些,耶鲁大学也捐一些,这样中国人们就不会这么闹心了。
作者: 黄馨    时间: 2010-1-16 22:55

就你点看法比较聪明,但你仅仅说对了“事实的一半”,还有一半的事实是:耶鲁大学作为被“反哺”受益的一方(和养父母相比是“教父”),不见得会将捐款用来改善学校的公共资源(有利全校师生),更多的倾向是小 ...
天边外 发表于 2010-1-14 18:16
来燕谈疗伤来着?真名那边你的小说连载还没完呢。
作者: 伊来    时间: 2010-1-17 00:52

对这样的老师,白眼狼是必然的.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0-1-17 03:48

如果你在美国的名校上过学,你就能够明白其魅力了。经过一甲子的愚民教化,中国的名牌大学和美国其实没有可比性:一边是培养驯服工具,一边是启蒙做为人的能力。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0-1-17 03:50

至于图书设施,美国与中国的差距恰好是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差距。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1-17 04:04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10-1-17 04:17 编辑
20# kemingqian  
要知道,俺们在国内读大学时,可以霸占的教科书与参考书,有多么的充沛啊。
天边外 发表于 2010-1-15 23:38
老天是哪个大学的?

大学图书馆花钱买大堆的教科书,不值得。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1-17 04:26

22# 黄馨

张磊这钱捐的,侮辱了所有非重点学校的教师。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1-17 04:29

钱兄对基础不大看重哦,如果这个学生是烂泥,恐怕再好的师傅也难以把他扶上壁?
黄馨 发表于 2010-1-16 10:39
这句话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和主贴无关,但对教师来讲很重要:有烂泥学生吗?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1-17 04:41

来燕谈疗伤来着?真名那边你的小说连载还没完呢。
黄馨 发表于 2010-1-16 22:55
天边外写小说受伤了?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1-17 04:52

几年前海尔在美国南卡开来一个厂,就在我公司分厂对面。过几天我出差时一定争取同他们的老板见见面,告诉他这个厂不能开在美国。 国内还有那么多贫困地区需要企业资助,有了钱应该把厂子开到那里去才是。不能吃里扒外。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10-1-17 10:00

至于图书设施,美国与中国的差距恰好是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差距。
李大兴 发表于 2010-1-17 03:50
大兴和老K难道忘本了?中国仍然是第三世界啊,如果学校的图书不能充分为学生所用,岂不是损人不利己嘛!

另外,不知道大兴对国内高校这么反感干吗?大学生以自主学习为重,大学的实用价值正是致力于为学生准备一块敲响社会大门的敲门砖~~~
作者: 黄馨    时间: 2010-1-17 10:24

天边外写小说受伤了?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1-17 04:41
恩。

我说他怎么不写了~~~~~
作者: 黄馨    时间: 2010-1-17 10:47

这句话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和主贴无关,但对教师来讲很重要:有烂泥学生吗?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1-17 04:29
怎么没有呢?
你言下之意还是那个老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作者: 黄馨    时间: 2010-1-17 11:02

本帖最后由 黄馨 于 2010-1-17 11:03 编辑
22# 黄馨  

张磊这钱捐的,侮辱了所有非重点学校的教师。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1-17 04:26
这点你倒不必担心,他侮辱的是他自己,跟老师没啥关系。老师不会因他荣而荣,也不会因他损而损。
作者: JACK    时间: 2010-1-17 12:00

如果把他的行为跟爱国情感扯在一起似乎远了一点.但是从普通人的情感来说,假如父母亲人辛辛苦苦养了他十多年,由于能力有限未能给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后来遇到一个赏识他的人,给他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他不但把养育自己 ...
黄馨 发表于 2010-1-14 09:34
黄老师偷换概念。

张磊的爸爸是张先生,张磊的妈妈是张太太,他亲父母的具体名字不知道,但绝对不是中国人民大学,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要做这种比喻,合语法,不合逻辑。
作者: shen    时间: 2010-1-17 15:12

这也谈不是上偷换概念,因为比喻的前提是耶鲁是赏识提拔他的恩人,那么,人大是他的亲人,也没啥大错。
人大对于他显然有帮助,比如说,此人若不是人大的毕业生,而是一个小学校的毕业生,那么他进耶鲁的可能性有多大?
还有一个问题是,据网上说,这是耶鲁的这个学院首次收到这么大一笔赞助,我的感觉是,其实他也可以将钱赞助给中国的一个组织,如果你对人大和国家不满,你也可以成立私人的赞助基金,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你可以不爱政权,不爱党,但是你应当爱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在你的成长中,很多人都给你帮助,耶鲁帮助你也许最大,捐款无可厚非,那么在你成长过程中,只有耶鲁一家吗,显然不会是如此,所以,这事可以做得更圆满一点。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0-1-18 12:24

  这年头,父母亲人真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的通知

  中国文明网消息 1月15日教育部下发《关于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的通知》 ,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动员学生积极参与。

  《通知》对活动时间、活动目的、活动组织等内容做了详细要求和布置。《通知》要求,1月25日至2月19日为活动高潮阶段,以中国文明网、央视网为主体,推出“给祖国母亲拜大年”网上活动平台,鼓励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在内的广大网民通过鞠躬、寄语等形式向祖国母亲拜年。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将此活动纳入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教育系统特色。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的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署各高等学校党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传统节日活动之中,在春节期间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掀起全民爱国热潮,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决定,于春节期间在网上开展“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请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0年1月15日至2月19日。

  二、活动目的

  在新中国成立第二个60年的开年,以“给祖国母亲拜大年”为主题,组织广大网民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学生通过鞠躬、寄语等各种形式向祖国母亲拜大年,祝福伟大祖国、感恩祖国母亲,以凝聚爱国报国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共创祖国美好未来。

  三、活动组织

  (一)预热期:1月15日至1月24日。组织开展春节系列征集活动,通过中国文明网、央视网等媒体,以图片和文字形式向学生征集春节吉祥物、春联、拜年短信、各地民俗,特别是如何“给祖国母亲拜大年”的好创意。

  (二)高潮期:1月25日至2月19日。以中国文明网、央视网为主体,推出“给祖国母亲拜大年”网上活动平台,鼓励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在内的广大网民通过鞠躬、寄语等形式向祖国母亲拜年,拜年网页的内容设计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三拜历代英杰,四拜革命先烈,五拜英雄模范,六拜亿兆黎民。同时,继续开展“春节系列征集活动”,并将征集上来的吉祥物、春联、拜年短信、民俗活动以及拜年创意进行整理,挑选精华内容进行网上展示和手机传递。

  四、基本要求

  (一)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因地制宜地做好宣传组织。要将此项活动纳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部署安排,体现出教育系统的特色。

  (二)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活动组织情况、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及反响请及时报我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教育部办公厅

二零一零年一月十三日
作者: tangju66    时间: 2010-1-18 12:34

最擅长的做表面文章
作者: 听月小筑    时间: 2010-1-18 12:36

天边外写小说受伤了?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1-17 04:41
是他自找苦吃.
作者: 方飞点    时间: 2010-1-19 11:55

shen:"人大对于他显然有帮助",
我以为不然.你是不是以为凡是上过人大的学生都会得到人大的帮助?这种想法太自然也太天真,若事实真的如此,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腐败,那么多的迫害,那么多的冤案了.
作者: shen    时间: 2010-1-19 15:10

我的意思是,在人大上学,对外面了解的情况更多,也有更好的氛围,这样也更容易申请国外的高校,我想,申请出国的学生中,大多数是较好的高校吧,那种弱弱的学校出来的,有几个申请成功的。和这腐败迫害冤案好象没有关系
一个小伙子,从小到大,他的成长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有父母,有同学,有学校,这是很正常的事。
作者: 黄馨    时间: 2010-1-19 16:39

[quote]

黄老师偷换概念。

张磊的爸爸是张先生,张磊的妈妈是张太太,他亲父母的具体名字不知道,但绝对不是中国人民大学,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要做这种比喻,合语法,不合逻辑。
JACK 发表于 2010-1-17 12:00 [/quo

按你合理的逻辑解释:张磊的父母亲大概也不会是耶鲁大学,美利坚合众国啊?

我的意思是他回报一下他的父母、朋友、老师总应该可以吧。

莫非他认为耶鲁大学、美利坚合众国是他的父母?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0-1-19 17:14

38# shen

“你可以不爱政权,不爱党,但是你应当爱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在你的成长中,很多人都给你帮助,耶鲁帮助你也许最大,捐款无可厚非,那么在你成长过程中,只有耶鲁一家吗,显然不会是如此,所以,这事可以做得更圆满一点。”————张磊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耶鲁,也就是说,他应该将那900美元分成5等份,每个阶段捐180美元,这样就皆大欢喜了。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0-1-19 17:19

记得以前听过一个相声,一个单位研究出一个科研成果,领导决定给突出贡献者一大笔奖金,这下子全单位炸开了锅:只要挨上点边的都认为自己应该分点奖金,最后连食堂的炊事员都争来了,他说:“如果没有我们一日三餐地保证科研人员的伙食,他们早就饿死了,还能搞出什么成果?”没办法,领导只得将奖金平均分配了事。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0-1-19 17:22

如果把他的行为跟爱国情感扯在一起似乎远了一点.但是从普通人的情感来说,假如父母亲人辛辛苦苦养了他十多年,由于能力有限未能给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后来遇到一个赏识他的人,给他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他不但把养育自己 ...
黄馨 发表于 2010-1-14 09:34
难道中国的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去报答别人?孩子报答别人的前提是必须先报答自己?
作者: shen    时间: 2010-1-19 18:33

不要极端哟
你要知道,这可是一大笔数字,用这笔数字,能解决多少人的问题,呵呵,可以看看有多少人需要帮助。
比尔盖茨之方面就好点,他可以捐给非洲那么多,但并没有给多少给哈佛,原因很简单,哈佛不愁没人给,但是其它地方就不是这回事,
将钱给最需要的人,这才是捐助者的良好心态,给一笔钱给刘亦菲,这并不算什么,将钱给一个没钱治病的人,就是积大德。
如果孩子有了钱,回报父母当然是很好的选择,父母将孩子养大付出往往是最多的,如果不爱对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那爱谁呢。
没人说报答别人的前提是报答自己,有几个父母要求自己的孩子将父母放在第一位?与之相反,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人都往大城市跑,没几个能照顾自己的父母的,大不寄点钱回家了事。我看倒是要提倡一下子女多爱爱父母,一个不爱父母的人,大多是自私重利的人,谁给他当前的利益最大,就对谁最好,这是当前不少人的心态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0-1-19 19:31

回楼上shen:耶鲁大学主要靠校友的捐助办学,如果校友都象你这么想,“哈佛不愁没人给”,自己有了钱首先想到回馈自己的父母,那么耶鲁大学就可能办不下去了。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0-1-19 19:34

张磊说:“耶鲁帮助中国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很多中国领导人都曾在耶鲁受过教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互助的关系都是单向的,所以我极想改变这一点。”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的帮助总是心安理得,从来没有想到回报,理由是他们永远比我们富裕,这样的心态不知道是不是“均贫富”思想在作祟?
作者: shen    时间: 2010-1-19 20:58

同志,这可是耶鲁这个学院接受的最大一笔捐款,很遗憾,N年来,那么多美国毕业生没有捐这么多,他倒是捐这么多,我不反对,但在我看来,没有必要出这个头。
耶鲁是私立学校,学费也是收入来源,还有企业的赞助,所以不必愁他们没地方来钱。
美国给中国的庚子赔款,那是中国多交的部份,绝不是无缘无故给我们的,我们承认他开明,但是也未必需要感恩戴德,当前庚子赔款学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至立于本国的教育和实业,好象也没直接回报美国社会的不多,但是事实上他们回报了,因为他们带来了美国的思维方式,促进了中美交流,促进了中国的发展,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同样道理,耶鲁给你奖学金,给你陪养国家领导人,那是他开明的一面,也是精明的一面,感恩这种事情,可以去做,但也未必需要太当真的拿钱,拿钱很俗套。
如果我要感恩,我首先是回报社会,可以是中国社会,也可以是美国社会,未必是回报父母,比如说一基金,比如说王菲的基金,我们国家是一个物质和道德贫瘠的国家,如果你大爱更多一点,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没必要去赶这个拿钱的时髦,或者,我们可以去办个基金,想办法引入美国的教育理念,这就是给耶鲁做广告,如果你觉得困难,可以象李政道一样,搞个基金,给更多的学生去耶鲁的机会,这都比直接用钱好得多。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0-1-19 21:31

51# shen

“如果你大爱更多一点,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没必要去赶这个拿钱的时髦……”同志,这不是赶时髦,这笔钱给了耶鲁大学,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将来用所学到的知识直接回报社会,这比你捐助给中国的希望小学,让孩子们接受应试教育强多了。
作者: shen    时间: 2010-1-19 21:54

那么,你是不是认为,将钱捐给那些有钱人,而不是穷人,更合理呢,因为有钱人,更会投资,更会合理的使用钱财,所以他们能更好的建设社会。
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个世界缺乏均衡,所以,慈善的目的之一是,是为了让人之间更平等,使所有的人能感到关爱。所以,一般人还真的不会否认希望小学的作用。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0-1-19 22:05

那么,你是不是认为,将钱捐给那些有钱人,而不是穷人,更合理呢,因为有钱人,更会投资,更会合理的使用钱财,所以他们能更好的建设社会。
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个世界缺乏均衡,所以,慈善的目的之一是,是为了 ...
shen 发表于 2010-1-19 21:54
王磊的捐款行为不是在搞慈善,而是在回报自己的母校。我认为既然耶鲁大学改变了他的一生,那么他的回报是完全合理的,也是完全有价值的。
作者: shen    时间: 2010-1-19 23:48

这真的只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因为你让我发财,我就给你钱,但不上境界
顶级的人才,不仅仅是为了表面的上一些东西,从这种角度上说,王磊还有差距,毕竟,他不是思想家,只是刚出头的企业家。
比如,对于耶鲁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最宝贵的,并不是钱,而是思想,是他们的治学理念,给他钱,他并不缺,但是如果能将这种思想带到中国,那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所以,我不反对他送钱,我觉得也不错,我只是觉得,做为一个商人,他是合格的,但是做为耶鲁的文化传播人,他差了一点,毕竟他还只是中国的商人。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10-1-20 00:22

55# shen

你也真会添油加醋的说。人家就是一个炒作眼球的广告。张不仅在耶鲁就学,而且开公司也用的是耶鲁隔壁马路的名字,在网站倒霉的时候,张还在耶鲁基金组织内打工,感恩感德的说。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10-1-20 00:52

张磊捐款,不管出于何种考量,都是其个人行为,爱给谁给谁,谈不上给谁就对、不给谁就不对的问题。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0-1-20 10:33

这真的只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因为你让我发财,我就给你钱,但不上境界
顶级的人才,不仅仅是为了表面的上一些东西,从这种角度上说,王磊还有差距,毕竟,他不是思想家,只是刚出头的企业家。
比如,对于耶鲁大 ...
shen 发表于 2010-1-19 23:48
张磊说耶鲁大学改变了他的一生,这绝不仅仅是指钱,而是指比钱更有价值的东西。张磊想回报给耶鲁大学,捐钱只是一种方式,我想他的回报除了钱还有别的,比如他的公司命名也和耶鲁的地名有关,等等。你认为张磊只是因为自己富了才回报给耶鲁,这样的想法太浅薄了。
作者: shen    时间: 2010-1-20 17:26

呵呵,还真没几个人说我浅薄,现在遇到了,不多说了,在论坛上争论,最终都将变成一个理念问题,一个面子问题,YANTAN也是如此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10-1-20 17:32

59# shen

呵呵,又工科生了吧,不统计数据的说话,怎么能一网打尽燕谈的帽子呢?

个别人的刻薄话,也无非是以己之心度君子之腹而已。
作者: shen    时间: 2010-1-20 17:39

嗯,天边外的确是个聪明人。不过过于调皮时就是例外了。
偶平时不爱在论坛上说话,偶尔说说也纯属调侃。
其实中国未来的希望,肯定在80,90年代出生人身上,60,70年代的人,是没希望了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10-1-20 17:44

嗯,天边外的确是个聪明人。不过过于调皮时就是例外了。
偶平时不爱在论坛上说话,偶尔说说也纯属调侃。
其实中国未来的希望,肯定在80,90年代出生人身上,60,70年代的人,是没希望了
shen 发表于 2010-1-20 17:39
此论不通啊。没有源头之水,如何寻找未来归宿?希望似乎还在60、70代人身上,承上启下,才是王道。

当然,没有希望的则是50代之前的官僚们~~
作者: 黄馨    时间: 2010-1-20 20:32

难道中国的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去报答别人?孩子报答别人的前提是必须先报答自己?
金秋 发表于 2010-1-19 17:22
当然可以。

张磊的父母有多高尚,张磊就有多高尚。
作者: 黄馨    时间: 2010-1-20 20:39

这真的只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因为你让我发财,我就给你钱,但不上境界
顶级的人才,不仅仅是为了表面的上一些东西,从这种角度上说,王磊还有差距,毕竟,他不是思想家,只是刚出头的企业家。
比如,对于耶鲁大 ...
shen 发表于 2010-1-19 23:48
是呀,捐给中国是雪中送碳,捐给耶鲁锦上添花。

在美国比张磊阔的耶鲁校友也不少啊,人家出手可没那么大方。
作者: 黄馨    时间: 2010-1-20 20:40

此论不通啊。没有源头之水,如何寻找未来归宿?希望似乎还在60、70代人身上,承上启下,才是王道。

当然,没有希望的则是50代之前的官僚们~~
天边外 发表于 2010-1-20 17:44
君不见70后,大多是新兴的废物。只有80、90后才有可能超越前两代人。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0-1-20 20:42

呵呵,还真没几个人说我浅薄,现在遇到了,不多说了,在论坛上争论,最终都将变成一个理念问题,一个面子问题,YANTAN也是如此
shen 发表于 2010-1-20 17:26
哈,对不起啊,俺不是说你这个人浅薄,而是说你的想法有点那啥,就是认为张磊发了大财,所以想到感谢耶鲁大学。我觉得张磊不会是为了钱才去回报的。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1-20 22:17

这句话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和主贴无关,但对教师来讲很重要:有烂泥学生吗?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1-17 04:29

怎么没有呢?
你言下之意还是那个老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黄馨 发表于 2010-1-17 10:47
“烂学生”,估计是指那些所谓不听话、教师再努力也教不成材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当然有。

换一个角度,在许多地方学生高中毕业后(18岁)就会成为那个国家的选民,这和他们在学校的成绩、是烂学生或好学生无关。教育,除了我们常见的知识上的传承创新以外,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将来国家的主人,或选民。从这个观点出发,学生无“烂”“好”之分。

我们用学习成绩、重点非重点学校等等来归类学生是因为我们不需要教育的这个目标。如果教师意识到他面对的学生都是将来国家主人的话,那么“烂”“好”就不存在了。

很对不起发这种大论。这倒真是看了回帖时的想法。
作者: 姜河月    时间: 2010-1-23 19:24

金秋说得对,张磊这是纯个人的行为,他这样做自有其考量,任何无端推测和要求都是浅薄的。有的议论好象是对一个乒乓国手说:你的篮球水平还没有乔丹强,该努力了。
作者: 听月小筑    时间: 2010-1-25 14:43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中国母校可以这样安慰一下自已.
作者: 克明    时间: 2010-2-27 12:05     标题: (转帖)康正果 五毛党可以休矣——有关张磊捐款引起的争议

元月十日晚在家中看CCTV四频道的新闻节目,有关耶鲁大学毕业生张磊向母校捐赠8,888,888美元的报道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就央视新闻节目以往的情况看,就这么一件捐款小事,似乎并不具备官方认定的新闻价值,但在当晚的节目中,播音员却以中性的语调,未加评论地提到国内网民对此事的负面反应:如指责张磊"赚中国的钱却捐给别的国家",说他"不是中国人",责问他为什么不捐钱给中国的希望工程或贫困地区的学校,谩骂他"卖国贼、败类、垃圾、牲口"等等,还说有网民已对张展开"人肉搜索"。

身为耶鲁的中文教师,如此强烈的反应自然让我感到分外吃惊。后来我上网浏览了相关的言论,才发现所谓的负面反应大都是些三言两语的跟贴,除了诋毁,根本没有什么言之成理的论述。有一篇较长的文章更勾兑出玄乎的迷雾,把张磊事业上的成功和这次捐款行动与欧美财团的运作拉扯到一起,说他只是个受跨国公司操纵的木偶,被差遣出来炒作云云。但占总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短文则针锋相对,均以令人信服的事实批驳了那些"愤青爱国"言论,并一致认为,张磊的行动不只可以理解,且值得赞赏。有人藉议论此事之机向读者阐述美国高校校友的捐款传统,有人更以亲身经历讲述自己在美国留学受到的优厚待遇。比如,有一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便明确指出:"在这儿,你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关心,真正的最新知识和许多真正的技术。而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新大楼密布,收费高,但青年人没能在那里获得应该得到的尊重、关心、知识和技术。"包括张磊本人在内,在谈到他捐赠耶鲁的动机时,本来就坦诚地宣布:"说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一点也不夸张。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金融或企业家精神。我了解到自由和给予的精神。对我来说,这种精神充分反映了美国精神。"但中国媒体对张磊这段话的引用并不完整。

这正是中国媒体一贯的做法,敏感的检查机构对来自民间和国外的任何言论都甚为过敏,连"自由和给予"这样的美国精神,他们的鸡肠子似乎都容纳不下。从网上的反应可以明显看出,原来央视所说的网民根本不属于网民的主体,原来大量的无耻谰言多出于一小撮五毛党之口。"五毛党"一词我先前一直不懂是什么意思,后来打电话问了国内的朋友,才得知是网民对"网上评论员"的蔑称。网上评论员是政府花钱安插在网上写跟贴发短评的闲杂人员,他们职业性地监督民意,跟踪舆论,一发现当局不喜欢的报道和必须打压的言论,便立即看门狗一样围上去狂吠乱咬一阵。五毛党的行文以谩骂诬蔑为主,由于铺天盖地的网络言论删不胜删,多到了来不及遮蔽的地步,政府只好唆使个别靠骂人挣钱的文痞去硬撑爱党爱国的门面,让他们去把水搅浑,得空便做些手脚,好达到扰乱网际视听的目的。他们每写一条跟贴或短评,得赏金五毛,故网民以五毛党称之。

由此可见,一个人若没有经济上的保障和独立,根本就谈不上真正的个人自由。无业和贫困于是为中共专制机器无耻的收买和支使提供了众多低贱的填料。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同样面临着此类严峻的财政问题。在美国,远多于公立学校的私立院校之所以能独当一面,无论是名校大校还是小小的文理学院,均能以各自的传统和特色吸引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并维持住正常的财政运转,其中一个重要的支柱就是校友的捐款。校友向母校捐款的传统乃是众多高校在求生存图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建校制度。私立院校在不依靠政府拨款的情况下还能支付庞大的预算,其中相当大的部分都来自校友的捐款。

通常,校友的捐赠款并非捐进来就随手花掉,而是用于投资,每年仅把投资的赢利作为收入来支付各项开支。其中有相当大的数目都用于特聘讲座教授以及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特聘讲座教授的费用来自专项的捐赠基金,它不但省下了学校正常预算中的花费,使所省的钱用于其它支出,而且以这笔专用捐赠建立起永久性的荣誉教授职位,既可用以奖励校内有成就的教授,也可从外校争取到顶级教授。这样看来,在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方面,丰富的捐款的确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学校越富有,越有能力建立优秀的师资阵容,就越能提高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

奖学金和助学金更进一步起到与其它大学竞争优秀学生的作用。通常,报考本科或研究生的学生总会申请好几个学校,当他们同时被不同的学校录取时,奖学金或助学金的多少自然就成为申请者择优选取的一个因素。校友的捐赠传统于是形成一种学生与学校互惠的机制,学校越富有越有名,给学生的奖助越多,便吸引的优秀学生越多,而培养出来的出类拔萃之才越多,此后得到回报的机会也就越多。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只是个钱来钱去和钱多或钱少的问题,实际上已在运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众多学校之间的等级差别。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及其在自由民主制度保障下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建立一个公平的价值序列,让不同资质的人通过个人的努力,遵循一定的规则,最终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一辈子各安其分,各乐其业。当然,这一过程中难免会有失意者和落伍者,少不了因各人起步的不同和众多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差别,以至于显示出竞争中冰冷无情的一面。但总体上来看,其择优淘劣的大方向毕竟有利于激发人们自强勤奋的动力,就开发大多数人的潜能和为不同层次的人获取应有的机会而言,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远大于它的不足之处。

我没在美国上过一天学,作为一名中文教师,由于经常给我的学生写推荐信,读他们的申请书,帮他们拿到各种各样的资助,在分享他们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对耶鲁学生从捐款基金中得到的优惠有一定的了解。各个学生得到的正常的奖学金或助学金就不必多说了,我所教的学生中,每年夏天都有很多人从各种捐赠基金会得到不同份额的资助去大陆或台湾学习中文。除此之外,学生所属的各个寄宿学院还有各自的捐赠基金,有些人写个申请,报上所选的项目,只需我如实地提供他们的中文水平和个人表现,申请者大都能得到上千块到几千块的资助。有人拿上这些钱去考察北京的胡同文化,有人则奔赴偏远乡村,去那里给小学生教英语,还有人到云南去观览少数民族的风情……他们旅游中长见识,服务中获经验,学校有钱给这些好玩也好学的学生支付轻松有趣的实习费用,让他们有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汉语带到它所在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去复习运用一番。每一年夏天从中国返回的学生都大有长进,获得新的发现。个别人还可能情有独锺,在毕业后径直去中国工作,或确定下与中国有关的专业,在毕业后考研深造。我们中文部有一位前辈教师叫黄伯飞,他教出了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位毕业后事业成功,为感谢师恩,捐赠了以黄伯飞命名的一笔基金,专供学中文的学生去中国作长达一年的学习研究。我有个白人学生对道教颇感兴趣,我帮他写一封推荐信,他获得上万美元,可到中国游学一年。他拿上这笔钱云游各地道山,有一天我收到他写来的电子邮件,说是游过了武当,将要在陕西的楼观台住一段时间。

反观中国的大学,与美国捐赠制度下学生自由选择,校方慷慨资助的取向正好相反,在片面推行教育产业化、商品化的经营路线导向下,学生成了学校榨取金钱的对象。从没听说哪个学校有多余的钱资助学生暑期到英美新澳学习英语的事情,反而是利用一切机会大办各种补习班,把额外赚钱作为目的。如今在中国供孩子学习英语,已成为父母很大的一笔开支。

我也没听说过有哪个学校给农村的贫困学生免学费或发放助学金。我妻子出身农村贫苦家庭,她弟弟至今一家人种几亩山坡地仅维持温饱生活,但要用零花钱,弟弟还得出外去打零工。他们的两个儿子还算争气,先后都考上了西安的大学。一个人每年六七千块的学杂费若无我妻子寄美元支付,那两个孩子便会像很多贫困农家的学生一样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社会"的只是国营单位职工和城市居民,占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则始终被排除到自生自灭的状态。

中国至今没有真正西方意义上的私立院校,很多名为私立的学校,其实都挂靠在公立院校的名下,成为那些靠山学校赚取外快的分校。党依然全面控制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学生始终处于被支配受管制的地位,而不是应予争取和受到服务的对象。在有关张磊捐款的一篇网上短文中,一个在耶鲁拿到博士现已在另一所大学当教授的作者历数了北大当年待他们夫妇如何刻薄,耶鲁待他们如何优厚的往事,最后在结语中说,他要是赚了大钱,自然会捐给耶鲁,但苛刻的北大绝对没门儿。我不了解张磊在中国的经历,但根据那位博士生和跟我学中文的学生所受优惠的事实,我们不难体会到张磊在耶鲁学习的感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建立了价值序列的美国社会中,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位置的人自然会按照那个等级的规则办事,除了报恩,荣誉感、公德心、奉献情等自我提升的努力加在一起,就整合出了张磊所强调的"美国精神"。

耶鲁同仁一直视耶鲁为一community,即一个利益分享,旨趣相投,有着共同信念和需求,同风雨共患难的群体。与中国党天下所统辖的大小单位中群众与领导对立,人与人之间离心离德的状况根本不同,某些校友与母校甚至建立了世代相传的联系,形成了祖祖辈辈都要考入耶鲁读书的传统,以至使耶鲁成为整个家族所供奉的对象。至少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就有好几个兄妹姐弟同时或先后在该校读书。由此也可以看出校友捐赠的一种长期投资性意图。母校对于校友不只是一次性毕了业就扬长而去的地方,他们的子弟还有可能追踪父兄,也以踏进耶鲁的大门为荣。因此,你现在回馈母校,也是为儿孙积攒受教育的资源。所谓"社会办学",其博大深厚的积累性就体现于此。五毛党哪怕指责它资本主义的世袭制也好,作为一个名贵的学府,它那持续守恒,绝不屈从政府权势的价值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它已如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每一个走到它荫庇下的教师或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我相信,在台湾和港澳,也有类似的学校,但在中国大陆,绝对没有。因为自一九四九中共占领以来,不只摧毁了民国时打下的微薄基础,戕害了不计其数的优良师资,还繁殖了大批推行党化教育的教育官僚和平庸教授。有关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的报道,这些年来充斥报刊网站,国人已见怪不怪,无需我在此再加重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执行党化教育路线的中国大学则完全与此一古训背道而驰。中国的大学是中共体制有机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此一体制不啻为一座向地下修建的塔,该塔每一级通向顶端的推进都指向负值,都是对价值序列的颠倒,对人才的败坏,对子弟的贻误,对华夏文明的劣化。显而易见,这就是张磊把巨资捐赠给耶鲁,却没有信心托付给中国任何一个大学的原因。

尽管如此,张磊的捐款依然明显指定了关爱中国的专项用途。根据耶鲁大学的宣布,"张磊的部分捐款将帮助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新的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国际关系项目向中国学生提供奖学金。这笔捐款还将用来支持耶鲁大学与中国有关的活动,包括与中国教育部合作培训中国大学校长的项目。"从某种程度上说,张磊是通过耶鲁的受惠来间接地分惠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和优秀学子的,耶鲁在此则充当了推动中国变化,传播美国捐赠传统的桥梁。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央视及其五毛党是多么偏执和不知好歹了。不可否认,央视的技术是高超的,制作是精致的,节目是亮丽的。只可惜它装配在那一座向地下修建的塔上,其视角被设计为反向,视野被限制为管窥,功能被定位为造假和遮蔽真相。结果,连五毛党那些卑劣的"愤情爱国"言论都不嫌寒碜,拾进篮子,给晚间节目中连篇的空话添加了敌意的填料。
作者: 李酒苗    时间: 2010-2-27 12:59

哈哈,一个期待报答的人除了灌输了一通滥调没有付出过什么,这会儿吃醋吃得胃穿孔,活该!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