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我写出笔谈的原因说来很简单,这就是我始终未能将问题想清楚。困扰我的问题不是为什么要建立学术规范或者什么是学术规范,而是: (一)为什么是学术规范?即为什么我们用重建学术规范的方式而不是别的方式来检讨80年代以至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失范?以建立学术规范为契机进入学术史的研究,进而赋予学术史的工作以如此沉重的历史负担,这种检讨的方式是正当的吗?(二)谁的规范?即由谁来制定规范?或者,谁有资格制定规范?这个问题明显地涉及知识与权力的关系问题。最后才是第三个问题,(三)如果建立规范是学术发展的内在需要的话,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规范?具体地说,规范是单数呢,还是复数?即只有一种规范,还是有多种规范?如果规范不只一种,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不同的规范之间的关系如何?比如社会科学的规范与人文学科的规范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又比如西方学术的规范与中国学术的规范的关系怎样?换言之,对我而言,建立学术规范并不是件自明的事情。也许是庸人自扰罢,这些问题数年来一直盘桓于心,未有得解。如果我们承认认同问题是一个多面的问题的话,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我们作为生存于现时代的个人、作为知识分子、作为学者、作为专家的认同及其相互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还将涉及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我们的信仰。 ( http://www.aisixiang.com )
----------------------------------------------------

看得出来,汪晖的沉默,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早已预料了未来的杯具。

唠唠叨叨一段话,无非就是一句:知识,是工具之用,还是名誉之利?以此决定学术规范的意义。
本帖最后由 天边外 于 2010-6-24 03:06 编辑

8# 脸庞

你应该继续呛水~~~

看不懂了吧,人家汪晖是不愿意——戴着手铐跳舞!

追求学术的工具效用,而非学术面具的膏药。这点“现实感”是许多书呆子不愿意认可的。
我试着找两段读一下:

1 观点相当歧异,气氛则颇为肃穆。历史的震撼划分了时间的段落,这次讨论是一种临渊回眸的姿态,但讨论者心里想的却是远征的开始。“寂寞为政,天地闭矣”,但学术或者将因此得福?

2. 换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6-23 23:10
第二段话的含意,无非就是,少一点书呆子气,多一点知识效用。学术规范不过是游戏规则,裁判不是天然的制衡者,跳出游戏圈子之外,还有政治信仰的风景可看。

这样的大白话,能让书呆子们明白麽?人家汪晖的读书动机,明白着是御用价值,治世之术,和学术象牙塔的气氛远得很,不用敲开什么学术大门。
汪晖这篇文章给人一个“启迪”,就是学术规范是否限于一个“圈子”里的秩序管理?

如此推断,在中国这个地盘上,似乎主要有三类文人的生存空间与管理秩序:

第一种是政治文人,其管理秩序由政治决策来裁定;
第二种是学术文人,其治学秩序由学术规范来审核;
第三种是传媒文人,其舆论价值由大众喜恶来消费。

以此推论,“抄袭”现象仅仅受限于第二种与第三种的领地,因为学术圈子需要名誉的划分,而专栏稿费需要人头的计算。

对于第一种领域内,观点的来由并不重要,观点的实用才是价值。正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