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尊为先生的女人,经历时代的风云,阅尽世情的沧桑,多半既有中国妇女的豪门教养,也兼而有留学英美法的视野抱负。亲炙这样的女人,有如感受到一册近代史澎湃的余温,她会告诉你:她的堂姐在日本与秋瑾念过同一家学堂,她的大伯父与康有为是世交,她早年在北大曾经与蔡元培讨论过中国的前途,而且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她在伦敦,与林徽因一起在泰晤士河畔散过步,眺望着天边的云彩喝过咖啡。”

以这段来看,说到底女先生也就是一张关系网。那么,在燕谈里和名流们交流甚广的施MM,是最有可能成为先生的了。不知施MM是否愿意被叫做施先生。我估计在被称作先生的女士里,其实有许多并不想成为女先生。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2-6-30 21:41
呵呵,又被点名,那就说几句。

陶杰定义的先生,以我看更像社交名媛,和传统定义中女先生固有的德高关系不大,但和女先生固有的教养可以挂钩。我觉得,一个女人被人如何称呼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她自己有没有能够安身立命的本事。举例来说,王映霞是社交名媛,但如果她和郁达夫之间没有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恐怕没几人会拿她当回事。林徽因就不同了,她既是社交名媛,更是才女,她身边的那些名流只是为她的人生履历锦上添花罢了。林被人叫林小姐,林女士,林先生,可似乎很少人叫她梁夫人。

至于别人怎么称呼我,我都无所谓,早就荣辱不惊了。我和几个好朋友之间经常互称老师,我还叫一个比我小许多,受我提拔过的小朋友为老师,只为打趣好玩而已。
主贴提到的冰心老人,我也见过。
大概是87年的年底,梁实秋在台湾去世,我所在的报社想请她写篇纪念文章,她是梁先生留在大陆的少数好友之一。文革中因资讯不通,误传冰心夫妇自杀身亡时,梁在台湾也写过悼念文章。

我到北京出差,在一个和巴金有关的活动上见到坐在轮椅上的冰心,她那时已经87岁,腿受过伤,几乎不出门了,因为事关巴金才出席。有人把我介绍给她打招呼,在这之前我和她女儿通过电话谈约稿的事。老太太很和善地说稿子过几天就能写好。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手很温暖,我的手非常冰凉,而她那么高龄,我才20来岁。我在事后忐忑不安了好一会,生怕自己的寒意对她的健康有不良影响。
15# ys1937
不叫“同志”的台湾也会称呼有名望的才女为先生,比如写《城南旧事》的林海音女士,台湾文化圈的人都称她林先生,有一个原因是她50年代做《联合报》副刊编辑时,不少后来成名的台湾作家都是她发现的。

大陆文艺圈,流行后辈叫前辈老师,也不管是否真有师承关系。老师叫滥了,苍老师,陈老师也来了~~
本帖最后由 施国英 于 2012-7-3 10:27 编辑
16# 施国英
苍老师很棒。主帖文若是用苍井空先生代替宋庆龄、冰心先生,那我没意见。
苍井空做人诚实,同时也是翻墙和自由意志的象征。

附旧闻一则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6/03/c_112101145 ...
ironland 发表于 2012-7-2 20:03
我对苍老师没任何意见。她是一代人的启蒙老师,功德无量。
我只是对中文语境中老师一词不以为然。我年轻时很不愿意叫那些除了比自己年长,一无是处的人为老师,结果还给自己添了不少麻烦。

子孙没有出息,未必是祖上的责任,子孙有出息,也未必是祖上的功劳。
老子英雄儿好汉和光宗耀祖的逻辑,在我看都很浑蛋。
需要补充的是,人家苍老师恐怕不会同意与她们为伍,人家有自己的清白。
杨林 发表于 2012-7-3 08:47
不同时空,不同领域的人,本来就不该放在一起。
权当是乌搞。不过,我们也太把那些贴了文化政治标签的人当回事了,那些大人物有几个不是装出来的,撕下标签看,疮疤海了去了。
杨林 发表于 2012-7-3 10:51
我在这楼里提苍老师,陈老师就是为了乌搞。我很早就不把那些贴了文化政治标签的人当回事,20岁之前就看穿他们了。是人都有疮疤,大人物要装,是关注他们的人太多。普通人不用装,是本来就没人注意他们。
**

    上面段句话我赞成。
    不过,我以为得加上二句“但书”:
    1、 祖上光采的,子孙有“余荫”可得,因此,“有出息”的可能要比它人大得多;
    2、 祖上是普通人的,其子孙“上进”要艰难得多
ys1937 发表于 2012-7-3 10:34
道理没错,但也可以反过来说。
祖上光彩的,子孙也容易出纨绔子弟。
出身普通的,更可能发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