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怪诞,可偏偏又觉得好看舒服,明明是一波波的曲线,可又结结实实的。海派的老莲体,多少缺了些骨头。

ironland 发表于 2013-1-10 00:06
同感同感。陈的人物线条流畅俊逸,养眼得很。我儿时在长辈家看任伯年的人物画,那时还不知任伯年是谁,直觉那些线条有些曲里拐弯,肩膀偏瘫。

老鼠郁有奇才,满腹经纶,文字表达却很口语化世俗化,荤段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他的文字我已追看了许久。
应该是正在下工夫的那种,基础肯定是有的,没经过科班的那种,凭兴趣画。太聪明的人很难下大功夫,因此画出来的东西总是有些浮的感觉。看齐白石的那些画,六十岁以前画的也是些临摹,画的不好,可的确有个性,一步步 ...
杨林 发表于 2013-1-23 11:13
老鼠是上海师大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的。以前貌似画油画,后来改国画,还在临摹阶段吧。

我对他说过,他的文字比他的画要强许多。
油画改国画味道已经很不错了,我也感觉他文字的天赋不错,至于说到底什么比什么强,那还要看看他的发展。
施MM认识郁俊啊,我觉得他应该是七零后的,74年属老鼠的,不知对不对?
杨林 发表于 2013-1-23 12:28
前几年在网上认识的,他常在上海的文人圈子里玩,有共同认识的朋友。他90年代初大学毕业,应该是70后。听说他很会自己做墨。
我对黄公望景仰地说。懂山水的人,必见过真山水,才能付诸笔墨画山水~~
这段话不赞同。
懂山水的人,未必见过真山水;大师没见过真山水很难真的付诸笔墨倒是真的。看懂中国话(画)的层次需要的修养和悟性,不在于旅游程度。
Sophie 发表于 2013-1-25 10:19
我对这段话没意见。我之前说“懂山水的人,必见过真山水”是针对爱写生的黄公望而言。爱旅游却不懂中国画的多了去,太显而易见的道理。
很想住在石涛的画境中,想必能神清气爽~~
半窗灵鼠斋:

生猛海鲜

现在的世道,是中原人士也喜欢吃海鲜的,盖因为其价昂,显得体面有身份,其实不必。蛋白质的摄入,还是以小时候为准的好,入口顺畅,便于消化,常常见到很多内陆朋友吃了宁波蟹糊墨鱼仔,或者日本生鱼片,要引来腹泻,不晓得这样子吃东西拉东西,好比以前镜花缘上写的什么无肠国,何来饮食快乐可言。

吃海鲜,最好当然还是海边长大的人为宜,中国的海岸线极长,笔者也算是沿海长大的人,有几样美味,总是记忆犹新的,后来觉得活生生的东西拿来烫死醉死,有些不忍,改吃大量的蘑菇,也是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在里面,因为内心深处,还是晓得荤腥,特别是海鲜荤腥,那真是别有一奇鲜,几乎令人无法抗拒。上海原来大街小巷,只要是卖海鲜的店,都会书写四个大字,叫“生猛海鲜”,看得初来乍到的人吓一跳,不知道是我吃它,还是它吃我,倒是很传神的写出了海鲜口味的迅猛刺激。

但是海鲜还有奇特的养生作用,这倒是笔者在后来慢慢了解的,写出来以飨读者,也是作为一个饭桌上的谈资好了。凡是海鲜遍地的所在,人物性格往往比较刚烈,俗话说的“生猛”,不说别地,就是宁波象山或者玉环三门台州这一线,无论男女老少,都不太好惹,笔者后来私下一想,大约是海鲜生猛的关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台的大画家,郭修琳老师,这个真实故事写出来,大概世界上又要多不少海鲜迷了吧。

郭老师的画非常精彩,往往取材于海景,在浙江地区也是赫赫有名,很具一些林风眠的味道在里面,但是更为质朴和狂放,似乎隐隐能闻到海腥气。他老人家在六十岁不到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坏消息,说是身体上长了一个恶性肿瘤,大约是几个月也活不过去了。郭老师听医生这么一说,想反正没几天日子剩下了,还不如出门去好好画一些海景,留下一些作品来,也不管家人劝阻,天天顶着严风烈日在海边画画。这么吃着海鲜,画着海景,半年下来了,去医院一查,医生几乎昏倒,肿瘤细胞居然变小了。郭老师于是更加放开胸怀,拿王羲之的话说叫“散诸怀抱”,索性发了一个宏愿,要从北到南,东三省一直到热带,把中国这么长的海岸线风光,全都实地写生一遍,他那个时候已经是花甲老人,身背最简单的行李,带着无数纸张笔墨颜料,花了很多年的时间,真的从北到南,画遍了所有的海岸风景,尽管风尘劳顿,皮肤黝黑,这一次在回医院复查,诸位读者,您猜怎么样,郭修琳老师身上,一个癌细胞都没有了,死的那叫一个干净。

郭修琳老师后来一直到活到八十多岁,才羽化而登仙,和笔者这种躲在屋子里抄抄古人的稿子去骗钱的八流技术工人相比,郭老师那个才叫真正的画画,那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去和自然酣畅淋漓的打一架,就算输了又怎么样,那才叫真实的活着。塞尚说,画画的就应该死在画架前,郭老师用他这一生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即一个画家应该有的伦理底线。同时,提醒一下诸君,笔者以为,郭老师能在和癌细胞的抗争中几度完胜,海鲜的生猛,千万不可小觑,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知道了郭老师的故事以后,我到沿海地区,见到吃惯海鲜的男男女女,说话做事,都特别小心谨慎,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