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那些花儿 谁来守护他们



那些花儿 谁来守护他们

        春天,万物生长。而这个10岁的小男孩,却在这个春天停下了,不长了。他不得已告别这个世界,冰冷的血为这个温暖的春天降温,也让世人的思想停滞不前,不得已思考一些在当今社会,万事万物都以加速度生长的大好春光下,那些不再生长甚至衰竭的关于道德、关于情怀、关于尊严、关于那些不再生长的那些花儿……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广州市芳村大道一家名为华苑饭店的大排档内,一名年约10岁的卖唱小男孩突然倒地昏迷,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据称,男孩死前曾被在大排档内的醉酒食客逼迫喝酒。这个10岁小男孩的死亡,不禁让笔者想起在2005年,一名13岁卖花女深夜被执法人员丢置广州天河城广场附近,结果被一陌生成年男子强奸的惨剧……

  如果说,这个为了讨一口饭吃而每天晚上跟同伴卖唱到凌晨的小男孩属于当下我们在学术专著、论坛、大讲座上经常提到的所谓“弱势群体”、“底层人群”的话,那么,相对于他们而言,那些灌小男孩喝酒致死的食客们就是“强势群体”、“上层人士”了?而正是这些人,面对一个完全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未成年人都失去了爱护、怜悯、体恤,失去了道德、良心这些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伦理素质,他们即使再显示出“强势”、“上层”,也是失去了灵魂家园的流浪者、乞丐,他们不仅可怜,而且可悲。

  对于未成年人的权益和教育问题,随着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来看,我们似乎正朝着一个宏大的方向加速度生长,但是从这个事件的关键词“灌酒”上看,我们似乎可以读出一些对比西方国家仍有待达成共识的细节问题。西方明令规定,不满18岁禁止喝酒。这不仅是对未成年人的规定,更是成年人的监督。正如一朵花开,它需要的不仅是根叶土壤的护理,还有温度、湿度等各方面的考虑,精心培育、呵护一朵花,需要各种细节的讲究。在对待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方面,越讲究、越细化,一定越有效。

  清明节,当人们都在缅怀祖先,为故人献上一场热闹的祭奠、深情的追思之余,这个10岁小男孩的死,更增添了人们对生命的感慨,对丧失尊严的生命的触动。朴树那首歌,此刻最能代表笔者的心情———《那些花儿》。“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那些花儿,唉……谁来守护他们?

□草暖

[ 本帖最后由 丙辰龙 于 2008-4-7 11:3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