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范跑跑”让我们学习如何面对“异端”

作者: 特约评论员 曾颖
2008-06-12

来源:南方周末

6月7日,凤凰卫视中文台《一虎一席谈》播出了“范跑跑”事件专题,把网上网下吵得沸沸扬扬的“逃跑门”事件推向了一个新高潮。但令人惊讶的是,此前几乎一边倒的对“范跑跑”的追杀之声,转为对范的理解和宽容,一部分网民甚至调转枪口,对破口大骂范美忠的辩手开炮,给他起了个 “郭跳跳”的绰号,意指他缺乏风度,动不动气急败坏,暴跳如雷。

这里边,固然有辩论技巧和心态等偶然因素使然,同时也有在辩论过程中,一些基本事实得到澄清和补充等原因。此前范美忠之所以遭到如潮抨击,是因为他不合时宜的出头,恰好接下了公众对学校垮塌砸死学生的如潮义愤,人们以为他就是那些死伤孩子的老师。而在“一虎一席谈”中,他所在学校没有师生死伤的真相得以披露,将他身上的那个链接取了下来,这使得他能相对轻松地参与到论战中。

其实,这场辩论,胜方不在辩论场内,乃在场外。它从某种程度上,将一个老生常谈但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抛到我们面前——一个健康开明的社会,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来面对那些另类甚至异端的见解?

在灾难面前,老师有没有逃跑的权利?

老师有没有牺牲生命去换取学生生命的义务?

教师是灵魂工程师,这种提法究竟是善意的褒扬还是道德绑架?

这些问题的提出本身,便触犯了既往公认的道德准则,自然触痛主流社会的道德神经,引起大家的不快、反感甚至仇视,一点都不奇怪。

但问题就在于,这种声音尽管不顺耳,但它终究只是一种声音,也即是一种说出来的想法,是一种思想交流的方式,是社会思考的一种类型。我们如何应对它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反应,则是考验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参数。

一位网友在帖子上写下:“范跑跑”先生,你赶上了好时代,要是在唐山大地震时期,你这样的逃跑和发言,恐怕会被就地枪毙!

这话的内涵显示,在一些人眼中,一种言论可以作为让一条生命终结的罪行。这样的情况,远者如三国时代的孔融,发“父母如瓶,儿女不过是瓶中寄放之物”的歪论而获死,及其后有数不胜数的因言获罪的案例。直到6年前,范美忠的株洲同行尹建庭因 “读书是挣大钱娶美女”的言论,而被开除出教师行列。基于此,范美忠确有理由认定自己 “赶上了好时代”,因为范所在学校的校长认为:“范所犯的,是一种言论错误,这种错误应该在教育和辩论的范围内解决,而不是行政处罚!”

事实上,社会对范的言论,也抱这样的态度。纵然在进行了一场公开的辩论甚至争吵之后,多数人仍坚持对他的言论持批评或否定态度,但这与动辄喊打喊杀喊开除,用“极端”对付“异端”的语言群殴已完全不一样。如同一位接受媒体采访的女教师所说的:如果我们认定自己是对的而他是错的,为什么要选择用错误的方式去表达呢?那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一个社会的开放和宽容程度,决定于它对言论的开放程度。而言论开放,包括对不完全正确甚至错误言论的容忍度。只有经过公开透明的辩论甚至争吵,才能让真理更明,谁也无权独家掌握“正确言论”的判别权,而将错误或疑似错误的言论和观点,消灭在私密的空间里。只有透过不断的学习和演练,公众的辨识能力和社会的智慧,才能得到无限制的交流和提升。即就范美忠事件而言,范美忠首先是一个灾民,首先是大地震的受害者,是精神意义上的伤员,这一早期被屏蔽的事实,只是随着辩论的深入,随着心理学家的介入才被提示出来。范美忠的行为和言论因此才被承认具有特殊性,人们也才愿意以悲悯之心宽容对待。这种人道立场完全是公开辩论的产物,消灭了公开辩论,基本的人道立场就无从生根,而只能有偏执的道德审判。

这是一个正在走向自由表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智大开的时代。让我们的进步,从学习如何面对和处置“异端”开始吧!
歪弟贴的“一虎一席谈”片段,我都看了。
感觉,郭跳跳的存在,他的某些过激的言行举止,反而帮了郭跑跑的忙。
节目中,范美忠的表现为他争得了一些同情分。人家毕竟是高智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非常懂得审时度势。 我却受不了范美忠自始至终满脸的无辜相:他真是一个深具表演天赋的家伙!

主帖的文章,我把它当作“乌搞”。初看时,觉得有些道理,最后那句“这是一个正在走向自由表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智大开的时代。让我们的进步,从学习如何面对和处置“异端”开始吧!”   呵呵,如此高嗓门的喊口号,真让人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