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我母亲因为出生不好,无法高考,因成绩非常优秀又得以留校教书,又因为出生不好而下放到农村,过着艰苦的日子,有时在村里参加跳舞宣传队填饱肚子,有时带带课,我从小就是在农村的环璄长大的。
而我父亲则是50时代的大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受益者,他上大学不仅没有花家里钱,每个月国家还发十元钱的生活费,冬天的大衣都是免费借的,因为上了大学,生活很顺利。
奇怪的是,我母亲一直没有对那个时代大加批判,有时甚至说,下放真苦,但有时去了农村才知道有老百姓生活得多苦啊,以前哪知道?
倒是父亲,中年时对那个时代批判较多,实际上,这更与父亲激进的性格有关,现在老了,也很少说那个时代。
好象真正经历过那个时代,对那个时代有体会的人,很多只是沉默,也许是因为苦难,自己体会过的苦难,难以上口,更不愿其再上心头。
但我不认为所有的苦难,就简单的归结于一个政治制度,归结于一个人的问题,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被欺辱的历史,也是自强的历史,我看过一段民国到解放时期的历史记录片,印象深的是一个乞讨女孩的愁容,是现在的乞讨者身上,无法见到的。我从很多这样细节上能感到那个时代我们民族的苦难,你们喜欢批判过去,但我同样对过去那一辈人表示敬佩,我们老一辈人所受的磨难,现代人无法想象,但是我们的先辈走过来了,无论有过多少过错,但事实上,他们的作用和贡献无可否认。他们虽然犯了很多在现在看来很可笑的错误,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的代价。
现在猛烈批评那个时代的人,有多少人对那个时代有真切的了解呢,说不定只是因为对现实生活政治的不满,就将情绪发泄到过去。

[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09-4-12 16:48 编辑 ]
我不知什么才是那个时代的公共痕迹,难道,批斗,暴力,枪毙就是那个时代的共公痕迹吗,其实也未必
准确的说,那个时代的动乱,主要是乱在政权和上层政治上,其根本并不在普通老百姓的乱上,楼主所说的,并非是主旋律,文革等一系列,首先是上层政治政权出现问题,那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认为这与独立自尊有什么关系,一个人,对待上述问题时,你会采取什么行动?
独立也好自尊也好,只是相对个人的,也就是选择逃避沉默罢了,我认为良知才是最重要的,一个有良知的人,不需要懂得什么是独立自尊,在那时也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09-4-12 17:22 编辑 ]
不好意思,我只是认为,文革本身,其运动的发展,是上层的斗争决定的,普通老百姓没这个能力,他们只能盲目的参与,也就是斗斗罢了,他们不能真正左右局势。
最后一次多说话了,这个论坛上,有一个有趣的倾向,就是喜欢揭露过去的种种黑暗,这种贴子,对于最初看到的人来说,是有用的,能增长知识的,对于看得多的人来说,如我,就麻木了,我还能做什么呢,也骂骂ZF,或者骂骂ZZ,还有什么呢,推翻它?不知可有实际的可能打算。
还有一点我一直很奇怪,如果认为底层老百姓是草根,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有没有足够的良知和足够的善良,能不仅仅是对这些底层老百姓的想法给与充分的同情,而不是报着一种纠正他们错误思想的,高高在上的样子,如果是这个样子,就等于将自己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在这种位置上向下看,底层老百姓的想法是愚昧的,是无知的,是愚民,他们的想法,是不必考虑的,于是,一种新的专制又出现了
不好意思,我想说的是,就我的工作经验,恰恰的是这些底层老百姓的想法,才是需要充分关注的,中国的百姓着实没有多少理性,多少民主的经验,他们只认一个理,能不能舒适的活着,无论是自以为精英还是其它团体,如果不能掌握民心所向,是不会有任何有意义的政治力量和政治行为的,这一点是中国历史上成功的政治家所掌握的,包括毛泽东也很了解这一点,只是他滥用了。
毕达说得也太幽默了点。
我父亲不是根正苗红,但我父亲如同很多普通人那样,的确是受惠于国家的,一直上到大学,都不需要家里花钱,甚至还能有积蓄,那时大学生少,但招上去的基本上是当人才用,费用基本上是免的。母亲也不至于有什么惭愧的想法,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想法,认为下乡某种角度也受了锻炼罢了,以前她天天在家呆,没事就读读书,哪知道这些事情。
说国家工业化是掠夺农民利益基础上,但是怎样才能不掠夺呢,是不是使用一种新的办法就可以让农民富起来呢,中国的农民人多地少,你如何安排???
我有什么民族狂热???
我只是认为,一个民族,要有自尊,要有自豪感,不要动不动骂过去,将自己的过去批得一无是处,今天有今天的苦难,不面对现实那是软弱的表现

[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09-4-12 20:16 编辑 ]
回袁灿兴
肯定的地方当然多,你认为中国从大清王朝覆灭到现在的100年取得的成绩,全是黑暗的经历吗,饿死几千万人是历史的一部份,但不是全部,你将一个局部放大,再煽情的说出来,这是不是周作家所说的“理荒情浓”呢。
一个民族的自尊,不仅是建立在对落后的反思,更有自己成功的经验。一个没有任何成功感的民族,只能看到黑暗的民族,有何自尊自信可言。
我认为,再谈论的这些问题,将过于浅薄,我将不会再继续

[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09-4-12 20:48 编辑 ]
回两位
对历史的批判,是为了更好的继承,有批判不可没继承,很多贴子,让人看到的,无非是批评而非批判,而在我看来,这种批评也是没有力度的,无非是义愤的写几个煽情的叙述罢了,还能有啥???
小资情怀可以说是一种的特色,因为这种批评往往是居高临下的,是情绪化的,而更多的回贴,让人感到的,更多的是自以为是的优越感,一大堆类似于如脑残愚民词汇。那是一种不可置移的刻薄,没有理性的光辉和宽容,自然是小家子气的小知识份子情怀。
其实也没啥的,我自己也检讨一下,感觉自己有时也是比较主观,但是坦率的说,很多喜欢用一类词进行高度赞美的人,本身就是专制的,菜农说是带菌者,我觉得大可不必,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其缺点,坦率的说,,嘴上说的是自由,其批评别人贴子,说话的方式,是如此的不可置疑,如此的凶狠,本身就带有鲜明的那个时代的阶级斗争特色。

[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09-4-12 23:1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