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3:43:56的发言:

只好第N遍地告诉你:不是。

我们在讨论的是律诗中的对仗,而律诗中的对仗,根本要求就是“两句相对”,以下任何问题都属于枝节,简单的比喻就是:“两句相对”是皮,“句中自对”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关于这个问题,此为我的终极答复。别再问了。

苟同.

但苟同得有点唐突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接着掐。以小板凳儿坐之观之回味之[em02]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楼上地和尚大大地狡猾[em09]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狡猾地木有用喽[em01]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以下是引用aoe在2007-08-27 12:43:12的发言:
子在川上曰:好深的水呀!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如果童先生理多,那就这样:

渺渺烟锁三楚地

潇潇雾拢九江船

 ??????

[em09][em09][em09]

如果。先生在行,不如这样:

渺渺烟尘三楚地

纷纷南北九江船

南北做动词比来去好,来去太直白。

我在自言自语,今天闲得可以当酱油,随时删自己个儿的贴[em09]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em06][em06][em06]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
以下是引用李大兴在2007-08-30 13:54:11的发言:

我的观战感想如下:

志刚兄和句号兄二位网友虽然盖了二百多层,其实讨论的问题只有两点:

1)志刚兄从“烟尘”与“来去”不对而有该诗不是七律是七古说,固然“来去”对“烟尘”不工,由此而言不是七律是七古,对此我不赞同。

2)句号兄反驳不是七律是七古之说,但进一步说“来去”对“烟尘”并无不工之处,我也不能同意。

3)古诗体裁、格律、平仄,是学诗者需掌握的基本功,但我不倾向于对此太较真,因为太较真反而写不出来了。

我来自红尘,疲惫,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