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塑像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中新社记者 潘旭临 摄


本报讯 (记者张然)昨天,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孔子雕像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雕像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介绍,雕像从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的整体建筑环境与周围空间环境出发,以简朴、概括的手法,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似巨石,似高山,气势磅礴,与庄严的国家博物馆建筑交相辉映,展示出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与正大气象。

另据了解,历时3年半、投资25亿元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已全面竣工,今年3月开馆。作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改扩建后的国博建筑面积由过去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20万平方米。800—2000平方米展厅达到49个,藏品数量超过105万件。

*******************************************
子云 :何陋之有?猪曰:比偶还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台湾人民买不上房,CCTV这心都快操碎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猪评:MLGBD!


smsxj 于 2011/1/19 10:36:5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核心提示:“要想升迁首先要有父母德孝证明,无德不孝一律不考虑。”近日,河北省魏县一则关于干部任用的规定引发争议。反对者认为做官讲究的是公德,魏县的做法模糊了私德与公德的概念。百善孝为先,对自己亲生父母不好的干部,对共产党的事业就难以做到忠诚尽责。
“要想升迁首先要有父母德孝证明,无德不孝一律不考虑。”近日,河北省魏县一则关于干部任用的规定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恪守孝道不见得就忠于职守;有人则认为百善孝为先,对亲人不孝则公德难存无法取信于民。
干部升迁须有父母德孝证明
魏县位于冀豫两省交界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过去这里因乱而闻名。自2008年以来,当地提出了“德孝治县”的施政理念,以淳化民风。“让普通百姓讲德孝,干部首先得带头,这样才能取信于民。”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介绍,基于这种考虑,他们提出了干部升迁须有父母德孝证明的规定。
据魏县县委组织部的郑国红介绍,在组织考察环节中,将认真调查了解考察对象在孝敬双亲、夫妻关系、教育子女等方面情况,并由其父母、岳父母(公婆)、配偶等写出德孝方面证明材料,凡是德孝方面有问题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拟提拔干部公示期间凡收到群众关于德孝方面的举报,经查实后不予提交常委会研究。
德孝有瑕 11名干部未获重用
魏县东代固乡党委书记刘忠良称,他知道有两三个干部由于没有得到德孝证明而未被提拔的事。其中,有一个女干部和妯娌、婆婆之间关系处理得不好没有得到德孝证明;还有一个是因为不孝顺公婆。当时,大家知道这些事后都互发短信,没有德孝证明就得不到提拔的事例对干部的触动很大。据统计,目前魏县已有3名科级干部、8名股级干部由于德孝行为有瑕疵未被重用。
据记者了解,不仅仅是不孝顺的干部不能提拔,自2008年以来,孝敬父母还被写入了县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文件中,明确作为县委常委行为准则中的一条。
>>网上激辩
德孝是否花拳绣腿
记者在魏县采访得知,自“德孝治县”实施以来,当地开展了一系列德孝工程,如每年举办十佳孝亲敬老媳妇评选、建设高标准敬老院、五保老人吃“财政”等。“无德不孝官员不能提拔”仅仅是当地开展“德孝治县”的一个方面。这一干部任用规定被媒体披露后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甚至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支持者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如同干部素质的两根支柱,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只有孝顺父母的人,才是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当好父母官。”反对者认为:“忠孝不能两全,家庭伦理道德关系属于私德,做官讲究的是公德,魏县的做法模糊了私德与公德的概念。百姓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官员,并非一个孝子。”还有人认为:“德孝标准难以划定,在认定上存在人为因素,那些因为得不到德孝证明而未能提拔重用的干部必定心生不服。”
>>基层群众
绝大部分表示支持
那么,在广泛开展德孝教育的魏县,干部群众是怎么看待“无德不孝的干部不能提拔”这一做法的呢?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尚存争议,但其积极意义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东代固乡党委书记刘忠良说,能力只是代表一方面,人有能力没有德,那是叫有才无德。做人德为本,你只有讲德才能踏踏实实地做人,才能堂堂正正地做事。
记者在街头随机走访了一些群众,绝大部分表示支持这样的做法。“当官更应该孝敬父母,作为国家干部,道理更应懂得,连自己亲爹亲妈都不孝顺,能干好工作才怪呢!”一位老人说。
不少干部群众认为应理性看待“无德不孝不提拔”的做法。他们认为,这一做法是在原有干部考察任用制度上增加了“德孝”这一附加条款,是选择德才兼备干部的一种延伸,它对于提升干部整体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政府回应
提拔并非唯孝是举
就舆论反映的“混淆公德、私德”的说法,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认为,私德是公德的基础,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兼有公德、私德,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他说,百善孝为先,对自己亲生父母不好的干部,对共产党的事业就难以做到忠诚尽责。
至于外界质疑的“德孝认定”问题,记者采访发现,亲人不出具德孝证明、乡邻反映差、组织查实有问题等构成了无德不孝干部的“认定标准”。这个标准或许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但在当地,干部群众并未对此过分关注。
魏县县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提拔干部需要德孝证明也并非“唯孝是举”,不意味着否定了原先考察干部的条件。它是在考察干部程序的基础上附加对德孝的考察,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带动整个社会风气,构建敬老爱老的和谐社会。
>>专家说法
魏县探索很有价值
河北大学伦理学教授黄云明认为,网友提出的公德与私德的讨论不无道理。在西方社会,公德和私德是清晰地分开的,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两者很难完全区分,大家普遍认为只有孝子才是贤臣。在现代社会,很多国家在用人方面以“才”为主,如果“德”上有问题,更倾向于用制度来约束人性不好的一面。魏县的探索很有价值,但在具体操作中确实有不好把握的问题。建议通过合理的程序,避免形式化的倾向,真正让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
据新华社电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
猪评:听说小日本要复活猛犸了,俺希望北大清华想办法把孔老二复活,孔老二整不了,至少把他的老二整出来,移植给我党的干部们,弄出万把个山寨孔子开两会,傻--B成群结队,多好看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