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楼主 的帖子

引一段旧文,呼应这一观点。

我在教育出版社工作,对语文教学的弊病了解得更多些。我以为语文教学之弊主要有三:
一是语言学知识介入太多。我女儿才小学五年级就已经知道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主语、谓语、宾语的概念。中学阶段的句子成分就全部出现了,分析句子结构已成为日常功课。主宰中学语文教学几十年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几乎就是大学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的浓缩。
二是课文分析太碎。每篇课文的助学系统都包括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千篇一律,乏味之极。作家们行云流水般的的文章被这样揉碎掰烂地分析一通,牵强附会者有之,曲解人意者有之,文章的整体感没有了,美感更荡然无存。作家的思路、优美的祖国语言早被人忘到了脑后。我常想,这些文章的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别人肢解得这样支离破碎,惨不忍睹,真不知作何感想?
三是训练题{包括大大小小各类试题}刁钻古怪,匪夷所思,决意与人为敌。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