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那个回贴,的确没对上。本来没我啥事,不过艺术中心只有两个版主,两个都避让,就没人删帖了。杨林过目以后表个态,两个人都同意删帖,王母娘娘来操作。呵呵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1-8-7 16:41 编辑
帖子不必删,或许还有人想继续接着讨论。
我的回帖的确有没对上的地方,那是因为本来我就是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不知这算不算一种方法?讨论这件事,我从来也不会在乎输赢的,通过讨论能够引导出点新鲜东西才是有 ...
杨林 发表于 2011-8-7 16:25
嗯。接着讨论的话,其实不如另开一帖,多少也算是尊重一下楼主的感受。对了,我不懂书法,看完文章一直想问的,孙晓云说的“转笔技巧”是什么意思?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转笔技巧就是要尽量保持你所需要的笔锋运行轨迹,也就是笔法,孙晓云对于笔法有自己的体会,并把这个东西看得很神秘很高贵,认为是属于少数人所独有,看到溥儒写的字就大惊小怪,感觉贵族传下来的笔法非同一般。

其实笔法这个东西真的不是什么独家秘笈,也就是个转笔技巧。魏晋以前的人都是席地而坐,一手执笔一手执卷(简),写得又都是小字,自然只能用手指转笔了。宋代之后基本垂足而坐,字就大起来了。明代之后,由于居所厅堂崇尚宽大高敞,书法的观赏地位提高,尺幅巨大,这样就不得不通过腕肘来调整写字过程中的笔锋了。

其实用粉笔进行板书的时候,也是需要进行笔锋的调整,否则粉笔会形成一个大坡脚,只有转着使用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擅长板书的人都会自觉调整粉笔,保持笔尖基本是一个小椭圆。...
杨林 发表于 2011-8-9 09:59
既然孙晓云是“看到溥儒写的字”而大惊小怪,那岂不是说,转笔技巧最后还是落实在了视觉范畴之内。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相同点在于,我也不喜欢燕谈了,我恨这里的版主太克己了,一个个自律过了头,都做了沉默的羔羊,看不见真性情了,饶是如此,还是总有网友提意见,一个意见下来,又集体缩进去一截。不敢性情,还来这个地方作甚?哪怕怒一场,恶一顿,我都觉得喜欢。现在看到还有人认真地偏见着,记仇着,太感人了,我现在只剩下义务感,随时可以离开,永不回来。谁是燕谈最深沉的朋友呢,敌人才是。

俺终于越过了本分,随便吧,不理睬最是仁慈,挨骂也是活该。俺听得下的听两句,听不下走人,乐得自在。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