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巡礼图(我为“酱”狂)

我为酱香鼓与呼

        朋友说我是酒席上的百搭只要有壶酒,不分敌我友。其实,对一壶酒本身,我辈还是颇有讲究的。拿白酒来说,目前业界有酱、清、浓、米、凤五大香型之分。一直爱喝白酒的我,在香型上首选酱香,且最好是高度的!为此,特意给自己取了酱香老范的网名。网上聊天时,有网友不解酱香和酒的关系。我料想对方非酒道中人,便没共同语言。作为一个自觉、坚定而忠实的酱香派酒徒,我颇为酱香在当今的式微而感喟。许多还算上规模、有档次的饭店酒楼,居然不备有酱香型白酒。在一些食品商场,乃至较大的超市,也很难觅到。纵使有的话,也常常只是茅台这一品牌的名酒,其价位不是我等工薪阶层敢轻易问津。除茅台外,另一原本以酱香型为主的知名品牌——“郎酒,如今的主打产品居然也已转向浓香型。我长期认定的那款一斤装、53度、市场零售价在70余元的酱香型郎酒,如今几乎踏遍铁鞋无觅处。无奈之下,只好对一壶酒本身,也不分敌我友了。非酱香型的白酒,也将就着胡乱喝。酒友中不乏在香型上和我志同道合的同志。为维护这一类白酒消费者的根本利益,我为酱香鼓与呼!


口之于味,各有嗜也。喜欢酱香,不用讲什么道理。从工艺流程看,酱香型酒绝对是粮食酿造,不可能用食用酒精勾兑。酱香型酒的主体香成分复杂,迄今尚未弄清(浓香、清香、米香型白酒已有国家标准,酱香型的国家标准待定),其生产工艺复杂,酿成后还要洞藏两三年,在此过程中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已被分解。酒体在老熟、醇化过程中变得更醇厚细腻。而浓香型酒的主体香成分主要是己酸乙脂,可勾兑生产。酱香型口感特征是不刮喉、不伤胃、不上头、不易醉,醉后口不干、舌不燥、容易醒。因为有这些特性,酱香型酒消费群体一旦形成便相当稳定。但事实上,如今爱喝酱香型酒的人并不多,这有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在计划经济年代,酱香型因其酒质好,工艺要求高,产量小且大多是名优酒,通常作为特供酒而难得上柜,而是按计划调拨。当时的酱香型酒消费者大多属社会上层人士(如大将许世友和画家傅抱石都酷爱酱香),面较窄。另一方面,普通浓香白酒价格较低,消费群体相应要大得多。再从市场份额角度看,酱香型酒生产难度大、周期长,生产厂家又很少(主要是茅台和郎酒两家),扩大生产难度较大,因此产量较小,整个市场上酱香型酒的总量也就很少。而浓香型酒因其工艺较酱香型酒简单、易学,生产周期也较短,容易扩大生产,市场上浓香型酒总量也就远远超过了酱香型。于是,酱香派的我辈,就成了酒类消费中的弱势群体。好在如今已是市场经济时代,且从温饱进入小康后,老百姓的购买力不断增长。酒类生产商和经销商当对酱香型市场不失信心。有酱香老范这样一批铁杆酱香派在,正等着让你们赚钱呢。

       酱香老范酒后借着酒劲写一些杂文。口中有酱香回味在,笔下不怕没杂文味。酱香型白酒的经典评语之一是: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其中最勾我魂魄的就是酱香突出四字。上述品酒词,在酱香老范朦胧的醉眼中,不啻一流文章之赞语……

《食品与生活》20041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为此贴,专门换了头像——“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而已。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酱香固以“茅台”、“郎酒”为经典,然全国各地另多有不同品牌的酱香白酒。
浙江本无好(白)酒,迄今也无见到能生产“酱香型”的酒厂。此贴初衷是向众燕友打探各路酱香好酒,望知情者不吝赐教。
——告一段落,在虚拟世界自娱自乐地过了一回干瘾,“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步兵”——找人喝酒去……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谢猪头!皆未与闻也。只知“北大仓”有酱香也。东北人就是“高”,最低也是40度。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大虫不愧为学化工分析出身的,“粪桶改水桶——臭气还在”。
把你拍的《中国酒文化》系列中有关茅台篇之视频传个上来。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总而言之,人一旦迷上什么,是相当可怕滴,比如迷“酱香”
水笺 发表于 2009-8-13 20:15
酱香之外,还迷洒香水的校书笺,“可怕”不?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